特殊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探索

特殊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径探索

【摘要】在特殊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北京市积极应对教育对象的不断扩大及教育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以师资队伍多类型、专业化发展为根本,以教育科研为引领,以特殊教育学校联盟建设为依托,力促全市特殊教育内涵式发展,努力把“办好特殊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特殊教育;内涵式发展;专业化;北京

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特殊教育,自2013年北京市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的意见》《北京市中小学融合教育行动计划》《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等文件,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建设,大力推进融合教育,构建资源教室、区级特教中心等专业支持服务体系。如今北京市已基本形成以特教中心为指导、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教育学校融合教育为主体、以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特殊教育格局,教育对象从传统意义上的“三类”(盲、聋、智障)残疾儿童少年扩大到“7+2+N”类(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以及自闭症、脑瘫2种特别类型,“N”为“其他类型”,正逐步拓展涵盖情绪行为障碍、学习障碍等)特殊儿童少年。在特殊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面对特殊教育发展格局的不断开拓、教育对象的不断扩大及教育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北京市大力拓展师资队伍专业类型,深入开展主题教研,积极推进特殊教育学校联盟建设,力促全市特殊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

一、以师资队伍多类型、专业化发展为根本,为特殊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保障

融合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特殊教育学校生源变化和学校转型发展,对师资队伍产生了多类型、专业化新需求。如师资队伍中需要有巡回指导教师、资源教师、融合教育管理教师、融合教育教研指导教师等角色;面对中重度残疾学生实际需求,教师的专业能力必须能适应教育康复训练开展、个别化教育实效提升等多种要求。为此,北京市积极拓展特殊教育师资类型,加大专业培训力度,强化专业建设。一方面,在教育系统内部不断挖掘人力资源,调整人员配备及增加数量,充实专业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在专业建设上,加大力度做好特殊教育教师及融合教育教师分类型、系统性培训。通过专题化、模块化、连续性培训,快速培养了较大数量的多类型、专业化师资,保证各项工作有序、稳步开展。具体而言,首先是细化类型,开展专题培训。2013年以来,市级先后组织特殊教育学校骨干教师培训、资源教师培训、融合教育巡回指导教师培训、特殊教育及融合教育教研员和管理干部培训、送教上门教师培训等多类型骨干教师专业培训。其次是各区大力开展全员培训,特殊教育基础较好的区还增加专项人员培训,探索资格证书制度。市、区两级集中发力专项培训,较好地满足了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实践专业人员专业能力提升需求。

二、以教育科研为引领,为特殊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动力

教研是常态化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也是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深化发展的重要抓手。2013年以来,在市教委基础教育二处的指导支持下,北京市级业务指导部门创设机制,牵头扩充或组建了盲聋教育教研组、培智教育教研组、体育与康复训练教研组、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研组、融合教育小学教研组、融合教育中学教研组、融合教育资源教室教研组、自闭症教育教研组、特殊教育评估教研组等多个市级教研组,并深入开展专题教研,有效推进了特殊教育及融合教育理念宣导、专业引领工作。各区也积极行动,组建相应教研组教研网络,有的区、校还建设了独具特色的专题教研组,对特殊教育、融合教育质量提升起到积极作用。三级教研组注重资源开发,在工具类、教学资源类、家长资源类等多种类型资源上加大研发力度,为教师开展特殊教育评估、教育教学、家长培训及理念宣导等提供了较为丰富的优质资源。具体来说,一是研制相关评估、教育教学工具,如“情绪行为评价量表”、个别化教育计划样例、工作流程指南等,供一线教师及业务指导人员免费使用。二是推出市级、区级优质课,通过课例评选、课例研修等方式,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三是组织开发线上资源,包含课程微课、家长资源课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参考。四是编订相关工作手册、参考用书,为一线教师提供案头参考书和操作指南。五是建设北京市特殊教育资源网,推送相关专业资讯,向全市及周边地区开放。这些举措,极大丰富了北京市特殊教育资源库,发挥了优质资源辐射作用,为全市特殊教育及融合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和保障。

三、以组建联盟为依托,共建特殊教育内涵式发展新格局

由于历史发展及多种因素影响,北京市特殊教育、融合教育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优质资源相对集中在核心城区。为充分发挥核心城区优质特殊教育资源辐射作用,推进核心城区及远郊区县特殊教育均衡发展,北京市启动并持续推进特殊教育联盟发展机制。由北京市教委总体谋划,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中心负责管理与指导,以核心城区(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发展较好的特殊教育学校为“盟主”,牵头组建了四个城乡、区域特殊教育发展联盟,建立相互帮扶、相互带动的联盟发展机制。各特殊教育发展联盟通过跟岗学习、互派师资、共同教研、协同科研等多种方式,实现常态化运行。如,2018年,由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东城区培智中心学校、房山区特殊教育学校、大兴区特殊教育中心、平谷区特教中心组成的东城特教联盟走进房山区特殊教育学校、平谷区特教中心、大兴区特殊教育中心等三所联盟成员校,开展以“调研、诊断、指导、发展”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参与活动的专家和教师们听取三所学校情况介绍,并进行听课、评课、研讨,共促提高。2019年,由西城区培智中心学校、丰台区培智中心学校、怀柔区培智学校、顺义区特殊教育学校、通州区培智学校组成的西城特教联盟在顺义区特殊教育学校举办联盟校校长办学理念交流会暨培智学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探索个别化教育理念下培智学校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推进联盟校课程教学改革。同年,由北京市健翔学校、石景山培智中心学校、门头沟区特殊教育学校和昌平区特殊儿童教育学校组成的海淀特教联盟联合组织四校联盟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推动四校联盟特奥运动发展。2020年,由朝阳区安华学校、密云区特殊教育学校、延庆区特殊教育中心组成的朝阳特教联盟,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开展“代币教学在培智学校小组课的应用”“游戏在语言行为教学中的应用”“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学生校园一日自理功能提升的应用”等课题研究,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也为教师后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目前,北京市以市级统筹为指导,以师资队伍多类型、专业化发展为根本,以教育科研为引领,以特殊教育学校联盟建设为依托,以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为核心的全市特殊教育内涵式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努力推动“办好特殊教育”落到实处。

作者:王善峰 孙颖 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