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学课程范例

特殊教学课程

特殊教学课程范文1

【关键词】钢琴副科;特殊时期;线上教学

钢琴副科是高等音乐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是针对除钢琴专业方向的学生以外的其他专业,如:声乐专业、音乐剧专业、民乐专业、音乐舞蹈专业等方向的学生开设的钢琴基础教学课程。作为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一门基础课,钢琴副科的学习涉及到钢琴理论知识的掌握、钢琴弹奏技能技巧的训练、音乐素质的培养等,是学生学习其他音乐相关课程的基础,是每一位音乐学子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和素养。2020年2月,本应是学生过完寒假返校迎接新学期的日子,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未能如期开学。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钢琴副科课程组的教师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迅速组建团队,搭建网络平台,设计网络课程,开展线上教学工作。

一、钢琴副科网络课程的建设

(一)钢琴副科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

钢琴副科开展线上教学必须搭建网络学习平台。经过讨论,钢琴副科课程组成员一致同意选用软件“超星学习通”,在“学习通”APP平台上建立钢琴副科课程,课程里设有:活动、统计、通知、作业、考试、讨论、管理等几大版块。通过这几大板块的实施,我们基本能实现教与学,可以和学生互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可以监督学生学习的情况,可以进行线上考核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等。教师先创建自己的学习班,组建成员,然后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风格设计钢琴副科的线上教学方案,教学通知、布置作业、下达个人学习任务和小组任务,再通过直播在线教学、进行现场讨论等。学生除了在规定时间里接受钢琴副科课程的线上教学之外,还可以随时用手机查阅学习平台上的课程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二)钢琴副科网络课程内容的建设

在“超星学习通”app平台上建立的钢琴副科课程里,设计了20个章节,一共有41节课的学习内容。每一课设置的项目有:教学教案、教学讲义PPT、微课视频、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教学内容一般是讲解一首钢琴作品或者是一个钢琴弹奏技巧知识点。主讲老师根据这一节课的内容设计教学教案,教案里简明书写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难点、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思考题与作业、考核标准。教学讲义PPT里则详细介绍了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概念,分析谱例、深度解析作品的重点和难点、讲解钢琴弹奏技巧,特别是在练习提示里清楚地写明了本节课程的正确练习方法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等。教师根据教学讲义,录制相关的微课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供学生自主学习,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深入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点,继而加强练习,完成钢琴作品的弹奏。

(三)钢琴副科课程设计的改革

钢琴副科课程由原来的课堂面对面教学改成利用互联网技术的线上教学,其课程的设计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以前的教学情况是教师在课堂上查看学生弹奏的钢琴作品,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指导正确的弹奏要领,学生改正错误、巩固练习,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情况布置新的弹奏曲目,并对新曲目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精准的示范。这种教学方法仅仅体现了课堂教学情况,并未把课前和课后贯通联系,而线上教学不仅呈现了在网络直播上课的几十分钟,其教学还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设计里也详细说明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中与课后的活动设计以及要达到的标准。教师制作高质量的钢琴教学视频,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把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与直播课堂的现场指导以及课后督促学生完成练习、上传弹奏视频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钢琴理论知识、弹奏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

二、钢琴副科线上教学的具体实施

在“超星学习通”APP平台上建立的钢琴副科课程里一共设置了9个教学班,每个教学班都有指定的教师负责。每周教师们都会根据自己教学班的学习进度和自身教学习惯任意选取20个章节里的学习内容进行在线直播课程讲授,具体实施有:通过发起签到,记录学生在线上课情况;直播期间可以根据课程需要,随时发起主题讨论;利用投屏功能,与学生分享课程讲义PPT和课程所需资料;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后学习任务,观看微课视频;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和上传弹奏视频;课后查阅统计数据,了解学生的课堂情况、课下学习情况、作业成绩统计情况等。线上教学的具体实施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做好开学前在家线上学习与开学后在校线下教学衔接的思想准备。

三、钢琴副科线上教学的采访调查

在钢琴副科课程实施线上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随机采访了10名学生。采访的内容包括:传统的钢琴副科课堂教学与新形式的网络线上教学相比,分别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对今后的钢琴副科课程的学习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学生反馈的结果总结如下:传统的钢琴副科课堂教学内容单一、上课时间短、很多知识要点没听明白、枯燥乏味、实用性不强等;优势在于可以和老师面对面的交流、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而网络线上教学既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上课,还可以反复学习微课,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在线提问,学习时间自由,学习内容丰富,弹奏的钢琴作品比以前多,有利于拓展知识面等;不足在于课程受网络信号的影响很大,网络慢会出现卡顿现象,网络直播课程不够流畅,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够直接。学生对钢琴副科课程实施线上教学提出了比较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微课视频加字幕,学习内容更广泛些,多一些即兴伴奏等实用性强的技能知识,提供钢琴乐谱,及时回复学生的提问;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方式上钢琴副科课;希望网上学习内容可以长期保持,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帮助等。

四、钢琴副科线上教学的心得体会

从授课情况来看,钢琴副科课程在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颇有成效。钢琴副科课程实施网络授课、线上教学的方式,依据学生学习钢琴副科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就业的需求,配合多种方法灵活运用,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钢琴学习效率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虽然疫情防控期间不开学,但采取网上上课的方式,可以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学生不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反复学习授课教师讲授的知识点,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学习的进度,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可以向教师提出质疑,甚至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钢琴副科的线上教学也让教师们深刻感受到信息化教学带来的转变。学生上课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而知识的构建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真正做到“停课不停教”,教师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有扎实的教学能力、应对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必然促使教师们不断加强学习,钻研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这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挑战和考验。教师们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提升自身的线上教学能力:多方面、多渠道获取网络有效信息,搜罗较好的网络教学资源;多操作、多沟通、查漏补缺,快速适应和熟练网络授课方式;多设计、多运用网络课程建设,提高个人的网络实际操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当然,提升教师线上教学的能力还需要学校政策的支持、教学环境的支持,还有就是网络技术的支持。

五、结束语

特殊教学课程范文2

【关键词】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

近几年,随着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不断出台,政府及高校高度重视发展特殊教育专业,重视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培养。而特殊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决定未来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水平,由此可见,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方案改革已成为这个新兴专业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各大高校应转化办学思维,打破传统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注重课程设置、注重理论和实践课程比例,注重课程与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改革上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把特殊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培养优质的特殊教育专业人才落到实处,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1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1促进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不管是特殊教育专业还是其他专业的教学,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并不是不受高校重视,而是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育者无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故步自封,难以提高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方案不更新,教学方法不改革,不仅能影响到师范生的就业率,并且会导致全日制学业的荒废,培养的人才与基础特殊教育学校对人才的需求不吻合,资源浪费。因此,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方案的改革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教学方案的改革能够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赢得用人单位的信赖,提高特殊教育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1.2提高特殊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特殊教育本身是一种爱心教育,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即各类身心障碍的特殊儿童,在生活、学习中存在诸多的不便。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不仅要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职前教育,使学生能够从心理上、知识方面、技能方面全方位为将来从事特殊教育事业做好准备。特殊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既要考虑到专业发展,更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通过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改革,使学习者从根本上认识到特殊教育专业的重要性,明确特殊教育教师职责的重要性。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特殊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也要不断开展。一方面要不断进行培养方案的修改,另一方面就是教学方案的不断改革,例如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改革。打破以理论课为主,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上考虑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考虑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评价方式考虑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尝试和探索。通过微观的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3有助于师资力量的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随着特殊教育专业教学的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创新能力,思考教育教学改革的问题。特殊教育专业的改革对于师范生来说是一个自我挑战的过程,特殊教育专业改革不仅要求学生必须要完成学分制课程,而且摆脱以往教育者引导方式的教学,改革后要以师范生为中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自控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以便毕业后满足特殊教育教师岗位的需求。

2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现状

2.1课程设置有待于完善。首先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普通师范生的课程重复率较高,特色不鲜明,而且大同小异,不能凸显特殊教育专业所需人才的特殊技能方面的培养,而且重复的课程课时比例都很高,例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史等课程。因为本科生学分是有限的,这就会导致特殊教育方向的专业课课时比例缩减。另外,课程设置上还存在特殊教育各个方向不明显,鱼龙混杂,致使学生毕业就业方向不明确。

2.2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有待改进。纵观全国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课程设置上,理论课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基本都是4:1。也就是说理论课教学是各个高校采取的普遍方式,而理论式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讲授法以教师讲授为主,长此以往,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缺乏趣味,课堂氛围低沉,互动不足,学生长期缺乏思考,一方面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大学教育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师范专业更是要求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具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特殊教育专业的教育者应该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3理论课与实践课设置比例需要协调。大部分特殊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学生毕业后能够到特殊教育学校和机构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工作。也就是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在职前教育的过程中既有理论课学习又有教育实践的经验,尤其是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主要依靠大学四年,学生对理论课的掌握,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目前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课的比例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是当前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2.4课程评价方式需要改革当前,大学的课程评价方式还是比较单一,以各类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仍是主要的方式。而师范生的培养,学生需要有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评价方式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尤其是实践课,理实一体课的评价方式,包括个别理论课程的学习,课程评价方式急需进行改革。评价就是指挥棒,有了科学的评价方式,课程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3殊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考

3.1打破传统的师范教育观念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师范教育有一个误区,认为师范生只要有精通一门学科知识,再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就可以甚至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在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上,更注重的是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的拼凑,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得不到重视。因此,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首先要打破传统的师范教育的误区,重视实践环节课程课时比例以及实践环节课程的落实。提高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切实保证师范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3.2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程比例。特殊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安排就是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课时比例大约是25%。建议调整实践教学课程比例,增加到30—35%,同时在实践教学安排上考虑可行性和实效性,可以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重叠安排,既可以达到通过毕业实习收集论文资料、丰富毕业论文信息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效率。

3.3积极进行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的探索。提高课程评价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第一,完善理论课程评价体系。由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转换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理论课程也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课堂互动的参与情况,作业的完成情况,专业课程中实践元素的表现情况等等,并且提高过程性评价和实践能力培养在评价中所占的比例,切实保证通过课程评价改革,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评促教。第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评价的管理。一方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监控,实践教学环节的参与、表现与评价紧密联系,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使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实习不流于形式,让学生真正通过实践环节实践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骆中慧,唐燕萍,张晓丹等.关于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4):225-228.

[2]骆中慧,王玲,唐燕萍.基于服务学习的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4):201-204,252.

[3]陈立,李壮成,赵蕴楠.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分段递进实习模式探新——基于四川文理学院的实践[J].现代特殊教育,2017(4):50-54.

[4]李卫娟,胡作进.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调查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8(18):8-13,18.

特殊教学课程范文3

关键词:有机化学;特殊时期;线上教学

1《有机化学》简介

《有机化学》课程[1]是化学与化工相关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属于必修课程,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根据掌握官能团的性质设计合成新的官能团,进而完成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换,设计合成新的化合物。通过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通过学习理解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掌握有机化学反应性质。进入21世纪,虽然有机化学属于四大化学的基础学科,但是已经贯穿到了其它各个学科和行业,是非常重要的学科。

2特殊时期的中国教育

纵观中国历史,近百年来可以称为特殊时期的就属抗日战争时期和近期的时期,而2003年的非典时期,没有真正的影响到中国的教育,没有影响到教育的言传身教。那时的我们依旧没有离开课堂,商铺依旧,灯火通明,所以我们只谈论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和时期的教育。八年抗战,前辈们的浴血奋战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无数的学生走出课堂,进入战场,用他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我们的国家依旧没有放弃教育。西南联大集中了北大、清华和南开最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在炮火中完成近现代的教育,为现代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虽然物质匮乏,西南联大仍取得了远超民国前二十多年的学术和教育成就。今天,时期可以称为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我们面对的不再是列强,而是。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已基本将局面控制,敌人在被我们一点点消灭,全国已几乎没有新增病例,这离不开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全力配合。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全国停工,全国学校延迟开学,全国人民有秩序的在家中抗击病毒。如此规模庞大的战役,可见我国人民的素质,可见领导班子的能力和决心。医疗团对从全国各地奔赴武汉,顶尖的科研团队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的研制疫苗。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中国的教育,这充分的说明教育的重要性,是中国的文化哺育了我们这一代人,让我们不顾一切的为了整个国家。所以,特殊时期特殊对待,放弃什么都不能放弃教育,虽然老师和学生都在家中,但中国的教育依旧前行,在以另一种方式改变历史,创造未来。

3浅谈特殊时期授课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有机化学》课程是目前化学化工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值此特殊时期,如何做到授课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我们每个教学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首先要根据目前的特殊时期,对授课方式进行革新,改变以前的面对面授课;其次结合课程的内容进行革新,如何更加生动形象的将专业知识展现给现代大学生;最后根据授课对象的特征进行革新。首先,在这特殊时期,教育部要求高校延迟开学,实施网上授课,对于《有机化学》课程,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生可通过慕课或学堂在线等平台在家自学和预习,老师也可以先通过雨课堂课件供学生自学和预习,然后通过各大平台展开线上教学,比如雨课堂、钉钉、腾讯会议等,选择效果最好的平台,结合学生的状况,展开全方位的教学。可通过线上点名、签到、回答问题、提交作业、小测试等方式辅助教学。其次结合课程的内容进行革新,《有机化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是课程里面的有机化学反应都是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如何将《有机化学》课程与他们的生活结合起来,至关重要。很多学生都有电脑和手机,很多的教学内容可通过电脑程序进行演示。对于课程所涉及到的有机反应,可适当结合教师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世界最新研究进展。也可结合中国有机化学家的课题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中国有机化学的进展,让他们了解到中国科研能力在世界中的位置。对于有机化学,首先让同学们了解生活与有机化学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是离不开有机化学的,简单举例,我们穿的衣服和鞋子大部分是合成面料,属于合成的高分子纤维材料,鞋子用到的粘合胶也含有大量的有机成分;我们每天做饭离不开有机化合物,使用的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做红烧肉时需要利用到焦糖化反应;我们住的房子所使用的油漆和涂料,里面含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我们外出使用的公交车和代步工具,轮胎和玻璃等材料也都是有机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对于有机化学,最重要的就是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讲解各章节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时,我们可以线上通过ChemOffice进行演示,将化合物的结构更形象的展现给学生,并教授他们使用此类程序,为以后的毕业论文设计和将来的科研打下基础。对于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反应,可以结合任课老师的研究课题和近期发表的论文进行讲解,要做到不仅让他们对《有机化学》课程产生兴趣,还要让他们对我国的有机合成发展有所了解,进而让他们了解世界有机化学的进展,认识目前关于有机化学的顶级期刊。举例说明,当讲到Diels-Alder加成反应的时候,我们可引入笼烃类化合物的合成,说明此反应的重要性和此类化合物的重要性,同时介绍我们课题组的研究进展,介绍近期发表的文章和成果,教会学生查阅文献的本领[4]。对于应用性比较广泛的有机化合物,可结合目前的企业现状等进行讲解,让他们充分了解到中国的化工企业和国外化工企业的现状。举例说明目前国内环氧乙烷及其下游产品的生产,以辽阳奥克为例,讲解企业的主要产品及用途。讲解环氧乙烷时,可重点讲解它与企业安全的关系,重点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4结论

特殊时期,对于《有机化学》课程的讲授,可迅速展开线上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各大平台的资源,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虽然不能与学生面对面教学,但是可以采用小程序实现远程教学。对于《有机化学》课程内容的讲授,除讲授理论知识外,可将有机化学与生活、教师本身的研究课题、国内外科研进展和国内外企业现状结合起来,教会学生关于化学化工的软件,教授他们查阅文献的本领等等,为他们的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小兰,蒋腊生.有机化学[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等.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李艳梅,赵圣印,王兰英.有机化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特殊教学课程范文4

关键词:特殊专业;公共教育学;能力评价

自2011年国家启动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实行教师资格证考试试点,至2015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教师资格证考试全面展开,正式实行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为“国考”),这一举措意味着高校师范毕业生不再能直接认定教师资格,必须参加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取证书[1]。公共教育学课程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概念性知识较多,对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教育教学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成为很多学生教师资格证考试过程中的一个“拦门虎”[2]。据笔者多年从事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经验,相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特殊专业(美术类、音乐类、体育类)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低、考试过关率低。在当前教师资格证国考的形势下,提高特殊专业学生对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教师资格证过关率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剖析特殊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公共教育学课程特点,尝试对传统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目的。

一、特殊专业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现状

特殊专业学生有其特殊性,给理论性较强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带来了挑战,现阶段,特殊专业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课程教学内容以教育学理论知识为主,专业指向性不足

在传统的公共教育学课程考试中,以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知识的考查为主,在知识的应用与拓展方面考查较少[3],因此,在授课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以教育学理论知识为主,教学内容结构体系偏向于按照教育学学科的理论体系来组织。这种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及其内在联系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化的知识、掌握学科内在的逻辑序列。但对于教育学基础理论知识薄弱、专业理论知识较扎实的特殊专业学生来说,其无法在短时间内发现与掌握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而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应结合特殊专业学生兴趣、需要和经验背景,以适合其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二)课程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能动性发挥不足

由于公共教育学课程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去学习该课程[4],因此,对于团队协作能力强、表现力强、实践能力强、想象力较丰富、思维活跃的特殊专业学生而言,让其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对相关教育教学情境进行分析是一件难事。为此,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取了由教师讲授为主的较单一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知识点,但同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了限制,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应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以启发式教学理念为指导,同时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

(三)课程评价以学生知识记忆为主,其他能力的考查较少

传统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评价内容局限于理论性知识的记忆,评价方式局限于卷面考试,形成了“一考定终生、以知识掌握结果评价学生能力”的单一化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理解与应用知识能力的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既无法满足当今教师资格证考试对学生的要求,更无法契合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强的特殊专业学生的特点。因此,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应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建立以学生知识识记与理解能力评价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二、特殊专业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策略

针对特殊专业学生的特点,学校应对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一)模块整合与教专结合相促进

针对特殊专业学生教育学学科知识薄弱、专业知识扎实的特点,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严格按教育学学科顺序组织教学内容的惯例,实施模块整合与教专结合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5],实施方法如下。首先,将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3个模块,每个模块下设相应的主题,以明确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学习重点。课程教学内容的模块与主题如下。①基础理论,包括教育概念、教育起源、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规律、教育研究方法等;②历史发展,包括学科发展、思想发展、改革趋势等;③专题探讨,包括教师与学生、课程、教学、德育、班级管理、职业素养等。其次,依据不同的教学主题,选择贴近特殊专业学生专业背景的教育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如在“教育概念”主题中,设置相应专业与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以便学生将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专业教育实践相联系。最后,在相关主题的案例分析中,选择与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讲解;在专题探讨中,鼓励学生搜集与相关专业相同的案例进行讨论与学习。

(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结合教师资格证考试考查内容从知识转向能力的现状,针对特殊专业学生的特点,教师应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为教学原则,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1.模拟教学法。针对特殊专业学生实践活动能力较强的特点,教师在51个教学课时中,可适当安排2~4个课时进行教学实践演练———模拟教学。模拟教学采取自愿报名,以选用与其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片断教学(10分钟)的方式进行。其过程为教师指定教学内容范围、学生自愿报名、收集资源并撰写教案、教师对学生教案进行指导、邀请相关专业教师进行同步指导与评课,同时增设学生评委,培养学生的评课能力。此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上课能力与水平,也使其他学生共同参与教学环节,实现了全员动员、全员参与。2.讨论式教学法。针对特殊专业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强、思维活跃的特点,教师可根据相应的专题提出问题(问题可以直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相关案例,问题最好能紧贴当今时事热点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式教学法中,教师可以案例教学为主、课程即兴讨论为辅,使团队合作与个人发挥相结合,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案例教学法的流程与步骤如下。第一,课前准备阶段。教师确定好讲授的专题后,开课前两周,布置学生分组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并搜集与具体教学内容相关、与其专业相关的典型案例。开课前一周,对学生收集的数据资料和案例进行整理与反馈,归纳问题提纲并发放给学生以供课前思考、分析。发放案例与问题提纲后,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及时跟踪与了解学生在课前案例准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帮助。第二,课堂实施阶段。此阶段包括案例引入、案例呈现、案例讨论、案例总结四个阶段。首先,教师采用直观生动的方式,即利用多媒体展示数据资料、视频等方式配合个人(教师或学生)叙述引入案例。案例引入完毕,教师请学生发言,简短分析资料里所映射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背景资料体现的共同问题。其次,在呈现的案例中,教师继续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应简明扼要,并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再次,请学生发表对问题的见解,并鼓励其进行交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观点和课堂表现,并补充疏漏的基本理论。第三,课后总结阶段。教师对案例的质量及案例讨论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整理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阶段中相关的案例资料,进而整合总结形成一份案例分析报告。3.情境教学法。针对特殊专业学生表现能力强的特点,教师可以角色扮演为主要形式的情境教学法为抓手,以小组为依托,通过设置具体生动的场景,如增设“教育万花筒”“教育对对碰”“专家面对面”等栏目,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课后布置学生针对相应的主题撰写心得体会,此举可帮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理解公共教育学基本知识,同时也展示了其对教育基本原理认知的全过程,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

针对特殊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强的特点,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评价模式应改变传统的重总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重知识掌握与记忆能力评价、轻知识应用能力评价的单一化评价模式,建立多种评价形式(笔试、技能操作、口试、材料撰写)、多种评价内容(知识掌握、知识应用)、多种评价方法(百分制、五分制)的多元化评价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评价的构成应分为两部分,第一,形成性评价(占60%),包括技能操作(占20%)、课堂表现(占40%)、案例教学(占30%)和材料撰写(占10%);第二,总结性评价(占40%)。

三、结语

在高校教学中,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针对性的重要保障。作为教师,应熟悉各专业学生的特性,能够总结出各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然后根据其个性特点和学习习惯选择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国强,王丽.对增强音体美专业思修课实效性的探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6):143-145.

[2]李高云.地方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设置与实施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15-118.

[3]舒婷,彭海林.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地方师院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11):171-173.

[4]陈惠津.教师资格国考制度下教育学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评论,2016(9):114-117.

特殊教学课程范文5

关键词:微时代;信息化教学;特殊教育数学;整合

一、引言

近些年来,为深入贯彻全国特殊教育教育改革意见,加快推进我省特殊教育现代化进程,新一轮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推进。信息化教学可以使教育更有成效、更富有个性,更为迅捷的学习,同时使教育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使受教育机会更加均等。信息化的发展惠及到接受教育的每一个人。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在信息化技术高度普及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已将计算机技术融合起来。信息化教学,指的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教学形态。

二、特殊教育数学课程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特殊儿童是一个比较广义的概念,在特殊教育中使用的是相对狭义的概念,主要是三类特殊儿童,即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和智力残疾,也就是常说的盲、聋、弱智。在特殊教育数学教实践过程中,不少老师对于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深入,理解与实践严重脱节。特别是一些老师简单的以灌输教育模式为主,忽视了特殊教育儿童在教学中的主题地位[1]。近些年,随着信息化教学总体质量不断提高,教育系统大力加强对特教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使得教师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能力。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仍处于初级阶段,特教教师的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以微课为代表的新型教学工具的产生和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思路,提升教学质量,“微”时代正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微信、微电影等纷至沓来。微课作为“微产品”的代表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的活动全过程[2]。将微课与特教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必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信息化在特教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推广应用。将微课应用于特教数学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微课之所以能广泛应用于教学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区别于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形式。通过一段视频,可以让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它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体现在课堂中的各个环节。例如在导入方面,数学课之所以让学生不感兴趣,主要在于一开始上课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微课可以让课堂教学一下子多了亮点。教师根据数学教学内容设计微课主题材料,制作相应的导入视频,进而引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与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们针对聋生班级,在《二次函数的图像》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入二次函数图像之前,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抛物线”的视频,视频中将镜头由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抛物线图像,比如精彩的篮球赛中的各种投篮扔再到具体的二次函数图像。整个画面可以制作的生动且震撼,虽然学生无法听到声音,但是通过视觉观察,让学生很快被内容所吸引。通过微课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也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埋下了伏笔。

四、信息化教学与特教数学教学的整合

笔者认为在信息化环境下,特教数学的教学工作应该进行一定的整合和改进。当前教师在尝试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时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不能一蹴而就。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对这些手段的使用还不够灵活,故我们强调常规教学的优势必须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的活跃气氛等。教师一句话说明白的就不需要信息化技术演示,需要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就不要马上展示一个具体直观的画面,需要让学生动手计算画图时就不要借助信息技术。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教师要钻研数学教科书,教学大纲,目的在于明确本章节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准确把握好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针对每一节课,确定好教学目的,分清内容的主次,抓好重点和难点,科学地安排好教学进程,使得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授的部分做出改进,不妨尝试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多角度、多层面地采用图形、动画、表格、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展现。所展现的内容要考虑到学习者的特征,还要考虑内容的信息量,是否可以被学生接受。对于部分难点重点,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课件的制作,甚至让学生制作,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好地促进认知。

五、结语

总之,在现在的新型社会里,特殊教育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因为这些孩子也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应针对这些特殊儿童,其教学内容应该有选择性地采取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发挥各种工具的各自特长。这样才能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综合功能,才有可能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层次,最终实现高效课堂和信息化课堂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二莲: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改革尝试【J】,当代教研论从,2015

特殊教学课程范文6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制订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于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然而,听障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相当长的时期里一直处在被冷落状态,相当多特教学校的思品课都是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加上听障学生由于语言障碍,阅历浅,涉世比健全学生更加浅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存在着许多不足,心理也更加敏感脆弱,比健全人更易出现各种思想道德问题。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听障学生接触到的新鲜事物与日俱增,很多非专业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已无法适应当代听障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如何让思想品德课在特教学校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显得尤为必要。

一、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教材在实际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实现教学活动的基本手段和依据,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我校高中听障学生的思想品德课选用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初一至初三的教材。听障学生身体的特殊性,使其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接触机会大大减少,因此,听障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绝不能不切实际地谈理论。教师应灵活运用教材所给的内容,把教材内容看作基础而非唯一的学习资料,并对其进行合理重组、开发、整合、利用。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迁移拓展,使教材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有效工具,从而完善特教学校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例如讲到自尊自信,教师要从残疾学生入手,把课本教学与典型事例结合起来。譬如可例举《千手观音》中的聋哑舞者邰丽华和“加油!好男儿”中的聋哑选手宋晓波的成功经历,让学生通过同类人的事例感受自尊自信,使他们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残疾人同样能获得成功。

二、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师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的指南针。教师必须以课程标准作为依据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教师要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必须全面考虑这三个目标,缺一不可。教师在课前,应对听障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调查了解,制定出符合听障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避免出现纸上谈兵。譬如在制定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走向自立人生》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时,由于听障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长期寄宿学校,经过九年的学校生活,他们在日常生活上的独立能力已远胜于同龄的正常学生,因此教师要把原有的能力目标再提升一些,把重点放在听障学生学习及社会生活的独立性上,有意识地培养其学习独立性及社会适应能力。

三、合理备课导入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时,教师必须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课堂的导入是否吸引学生,问题的设计是否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教学情境和活动的设计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这些都是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的。一堂课的切入点是导课,对于听障学生来说,最直观、最有效的导课形式不外乎图片、视频、故事等。教师可结合当前学生最关心的社会话题、时政热点,通过照片、漫画、小品、电影、新闻等形式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导入问题的设计中,教师应在听障学生已有经验或现有知识和思维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内创设疑问。同时注意导入的材料和问题必须与教学内容有直接联系,这样才能自然地过渡到教学内容上。

四、精心安排教学活动与情境

教学活动开展的精彩有效,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通过亲身体验,主动思考,学会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比如:时政搜索、课堂辩论、小品表演、小组讨论、视频播放、小组竞赛、角色互换等。通过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能力,体验了情感,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情境的创设又是分不开的,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图片、漫画、动画情境、故事情境、事例情境、表演情境等,使学生以境生情,更加深刻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例如在设计《礼仪展风采》这一课时,我请学生找一找人在一天中会遇到哪些礼仪,并上台演示。学生对日常礼仪比较熟悉,发言十分积极,都争先恐后上台示范,如果示范的学生做的不够标准,其他同学及时上台纠正。在活动中,很多平时被学生忽视的礼仪都被找出来,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礼仪的快乐,而且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五、有效设置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听障学生由于听力和语言障碍,导致他们的思维不连贯,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和归纳能力较弱,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因此,教师的提问方式必须符合听障学生的思维,提问必须由简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并且使学生不断地处于自主思考中。教师通过与学生展开面对面对话,并根据提问效果及时地对课堂内容作出适当调整。这样,听障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六、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选择的是否合理、恰当,是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便于把学生带入乐学思学的境界。对于听障学生来说,直观演示的教学方法是最能达到教学效果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学情及课堂情况的变化,采取讨论法、辩论法、对话法、合作探究法等其他教学方法。

七、重视课外延伸

一堂有效的思想品德课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得到升华。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短短的一节课中不会迅速形成,必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及社会实践中加以巩固。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思品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延伸至课外,这一点对社会阅历不足的听障学生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后可适当组织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教会学生不仅要用眼睛去观察,用脑子去思考,用双手去操作,还要亲身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联系课外,实现思想品德课的内化。例如教师可以重阳节、助残日等重大节日为契机,组织听障学生外出参加各种公益活动,通过进社区、服务孤寡老人、爱心义卖、环保从我做起、慈善一日捐等活动,加强听障学生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从活动中重新认识自我价值,从实践中不断完善人格。总之,一堂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从教材和课堂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法指导,理论联系实际,让听障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多彩纷呈的课堂艺术,而且使他们的听力和语言在思品课中取长补短,得到补偿,实现情感的升华和人格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杨茹.论特殊教育学校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J].现代特殊教育,2017(20):77-80.

特殊教学课程范文7

[关键词]高师院校;特殊教育;心理学类;课程体系

近年来,随着残疾儿童数量的逐步增长,特殊教育事业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特殊教育人才的培养数量与层次在同步提升。诸多学者也开始聚焦特殊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其中心理学类课程是一个主要议题。从目前来看,学者对心理学类课程的设置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要使心理学类课程体系建设在高师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中成熟,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一、高师院校特殊教育本科专业开设心理学类课程的必要性

1.心理学类课程是高师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必备知识内容

特殊教育是指通过使用特别设计的教材、教法、课程以及特别的教学组织形式,通过使用幻灯片、音像设备辅助教学,对有需要的特殊人群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1]近年来,特殊教育对象逐步扩大,接受特殊教育的对象从传统的听力障碍、视力障碍、智力障碍儿童逐步扩大到自闭症、脑瘫、情绪障碍、言语障碍、多重障碍等多种类型、多种障碍程度的特殊儿童。[2]对于生理有缺陷的儿童来说,生理缺陷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如自卑、自闭、焦虑、敌对等。王美玲等研究发现,聋哑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人前焦虑、孤独倾向等方面。[3]与此同时,生理正常但由其他各种因素导致心理问题的儿童也逐步增多。卫萍等研究发现,合肥市中小学生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总检出率为55%,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孤独、抑郁倾向及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4]这要求特殊教育专业人员对特殊教育对象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教育。目前,高师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从事特殊教育的专职教师,其教育对象正是这些心理上有特殊需求的个体。这要求高师院校特殊专业学生在职前系统地学习心理学知识,掌握特殊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规律,从而为其从事特殊教育奠定知识基础。

2.心理学类课程是维护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特殊教育教师是推动我国特殊教育的坚实保障和关键。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教师不仅要具备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所教学科的本体性知识以及随机应变的实践性知识,还要具备较普通教师更专业的抗压能力和心理维护能力。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殊教育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要随时处理各种突发性事件,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学生,同时还要承受来自特殊儿童家长的各种压力,其工作负荷及心理压力超过普通教师。王玲凤研究了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的状况,其中中等程度以上压力的特殊教育教师达到61.3%,重度以上压力的特殊教育教师达到5.6%。[5]而由此引发的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更是不容乐观。徐美贞研究表明,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较为明显,25.6%的特殊教育教师具有轻度及其以上心理问题[6];周玉衡、刘晓燕研究发现,山东省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低,385名特殊教育教师中,发生心理问题的比率为50.13%,其中中重度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为18.7%。[7]因此,提升和维护特殊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迫在眉睫。除了国家采取一定应对策略外,更需要特殊教育教师提升自身的心理维护能力,具备相应的心理维护知识。心理学类课程是这些知识和能力的基础,是维护特殊教育教师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二、特殊教育本科专业心理学类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特殊教育专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起点较低,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处于摸索阶段,问题丛生。比如:课程体系建设过于偏重教育学科本身,心理学类课程比较薄弱。心理学类课程作为特殊教育本科专业课程,除了存在上述共识性问题以外,还有以下一些不足。

1.心理学类课程体系不系统、不合理

从特殊教育对象来说,高师院校培养的专职教师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系统学习心理学课程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在当前高师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开设的心理学课程往往只有“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基础课程,而对其他特殊教育专业生应具备的课程知识并未涉及。有学者研究了四所高校的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发现这些高校心理学系列课程以“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为主[8];有些院校开设智障儿童心理与教育,如华东师范大学开设的心理学特殊教育方向缺乏认知心理学基础。与此同时,心理学类课程的开设缺乏合理性。在某高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普通心理学”“异常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同时在第三学期开设,而“教育心理学”在第二学期开设。“普通心理学”是所有心理学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也是心理学类课程入门级专业课程。因此,“普通心理学”开设在“教育心理学”之后,并与“儿童发展心理学”同时开设是不合乎学生专业知识发展规律的。

2.忽视特殊教育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殊性

当前高师院校大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提高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增强其自我心理教育能力,预防和减少心理疾病,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9]但对于高师院校特殊专业的学生而言,毕业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所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殊性。高师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增强自身的心理教育能力,更要学会在未来作为特殊教育专职教师进行自我维护和自我发展。目前高师院校设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普遍以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作为主要内容,未充分考虑特殊教育专业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

3.心理学类课程内容陈旧单一

当前高师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开设的心理学类课程,知识陈旧、更新速度缓慢,没有根据学科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作出相应调整。虽然近年来特殊教育课程设置的新理论不断涌现,尤其一线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教学经验逐渐丰富起来,但高校在课程内容选材上仍局限于10多年甚至20多年前的老教材,没有进行及时调整和补充,对前沿性知识更是没有涉及,致使学生在毕业后不知如何应对新出现的问题。

4.忽视心理学类课程实践内容

在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中,见习和实习都是在大四进行,理论与实践相对脱节。已开设的心理学类课程也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且仅限于书本知识,机械式记忆成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忽视了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创造能力。加之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见习和实习时间受限,导致很多学生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却缺乏灵活运用以及解决突发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特殊教育本科专业心理学类课程体系建设

1.优化心理学类课程体系,增设特殊教育专业生的特殊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培养方案,在原有心理学类课程基础上增设心理学类基础性课程,如“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品德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奠定基础。当然,在增设的同时要注意课程之间的纵横向联系。也可以在高年级加入选修心理学类课程内容,比如“心理统计与测量”“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在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增加特殊教育专业生特有的心理健康维护知识;也可以针对特殊教育专业生职后特殊对象的特点,开设特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述特殊专业专职教师如何应对来自特殊教育对象、家长等的心理压力,提升自我心理维护能力。

2.融入当前研究热点和前沿性心理学板块知识,与时俱进,打破知识内容的陈旧单一局面

高师院校可以在当前课程的基础上,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专题课程,融入前沿性心理学板块知识和研究热点。例如基于心理理论的儿童移情、幼态发展研究,学习障碍、认知、情绪的心理健康教育等。可以有选择地在特殊教育专业中设置相应专题,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特殊教育需求的满足提供知识基础。

3.处理好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关系

特殊教学课程范文8

关键词:初中数学;STEM教育;创新能力

一、STEM教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意义

(一)STEM教育走进数学课堂,培养思维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根据新课改要求提出,课程内容不但包含了数学的结合,更加注重的是数学结果的形成以及其中包含的数学解题方式,数学知识内容更加重视经验和过程。同时,初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课程的快速结合,利用STEM教育理念的综合教育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可以利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难度更大,导致学生觉得数学学起来很困难,而STEM教育理念可以引导学生领悟数字知识的本质,掌握良好的学习方式,从而让数学知识学起来更加的轻松简单。通过对知识的分析,学生可以提高解题能力,将复杂的问题变为简单,在转化思想过程中培养了自身的思维创新能力。

(二)科学与数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求知精神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严谨的科学精神,去探究数学问题,通过实验操作、图形变化、逻辑推理以及学生之间协作等各种方式来探究数学知识的概念。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去探究知识的奥秘,并且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和讨论,获取知识的最后结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数学难点,在对知识深入理解的同时,不断拓展自己的数学思维,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内涵,进而拓宽知识面。由此以来,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实际操作、共同合作探究出知识的规律,然后再把操作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让推理论证成为学生探究得出的结论,从而培养了自主求知的精神。

(三)技术与数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可以看出科学和技术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而数学与技术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融入技术内容,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去设计教学内容,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函数图像的形成。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学生学会运用描点法得到函数图像以后,但是对于函数图像缺乏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而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函数图像的动态生成过程通过数据处理软件,输入变量和函数的诸多数据,让学生了解到直角坐标上的点,借助计算机软件生成函数图像,这样学生就可以看到完整函数图像的形成过程,从而深化了学生对函数图像的理解和学习,也在技术与数学的融合下,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这样不仅可以通过平台解决学生的知识难点问题,还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并且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家或者在学校的真实情况,为随时“家访”提供了便利。在数学课堂中融入信息技术,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与技术之间的联系,利用互联网平台,有利于实现数学知识教学一体化。

(四)将数学课程和工程内容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有效融入工程内容,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同时,将数学教学和工程内容相结合,真正地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手工实践操作工程内容,再通过对实践操作进行自主思考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工程内容,就是将理论知识扩展到实践当中。学生在自主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总结学习经验,并且和老师、同学共同讨论出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探究知识的规律,找到学习的方法。最后,工程内容应用到课堂当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基础,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建立数学思维能力,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STEM教育理念融入数学课程的探究,提出有效建议

(一)根据教育指导方向对STEM教育进行总体设计

STEM教育是一种跨学科结合的新型教学理念。数学学科与技术、科学相结合,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学科走向综合化,还可以弥补我国教育的短板,发挥一定的优势,从而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首先,教育部门应该重视STEM教育的发展,充分了解STEM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应该利用STEM教育的优势,去发展数学教育,加强数学与科学、技术以及工程的结合,从而为我国培养出综合性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充分利用STEM教育的数学资源,有效结合科学、技术、以及工程课程,引导学生在数学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要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们应该提升教育意识,可以利用博物馆或科技展览馆等,利用各种实践基地让学生深入了解STEM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同时也促进了STEM教育的实践发展。再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和同学共同探讨数学、科学方面的问题,共同参与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科学知识问题,比如在篮球活动中发现圆的知识奥秘,集体的力量对STEM教育素养的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最后,可以利用教育部门、社会的力量大力宣传和推广STEM教育理念,从而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奠定基础。STEM教育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从科学、技术以及工程的角度展开教学活动,利用STEM教育理念将工程项目组建起来,然后指定项目方案,对数学进行系统的设计,最后根据教学需求调整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研究问题,结合实际情景,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

(二)STEM教育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STEM教育中,教师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去引导学生阅读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书籍,比如科技读物、工程读物、信息技术读物等等,并且在节假日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科技博览馆,让学生了解科技的发展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数学知识带来的魅力,这样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目前,我国正处于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阶段,从单一教学逐渐转化为综合教学以及跨学科教学。STEM教学模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各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数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应探究怎样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STEM教育注重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STEM教育相比传统教育而言,存在着一些差异,它不仅注重理论教学,更注重抽象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引导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挖掘生活中的资源,将数学知识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展示出来,从而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规律和变化。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画出教室所在的平面图位置,通过看图纸去学习直线和曲线的关系,以及图形的面积等等,然后教师再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将理论知识和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相结合,从而呈现出数学教学的特色。另外,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进行特色化教学,合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并利用STEM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STEM教育注重培养教师的教育能力

在STEM教育中涉及很多学科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将数学相关的学科融入数学课堂中。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根据相关政策展开教学活动,提前做好STEM教育的课前培训工作,让数学教师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摒弃传统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直观形象地将数学知识呈现出来,端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态度,从实践中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其次,STEM教育更加注重培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在STEM教育方针的指导下,需引导教师树立知识整合观念,提高教师的STEM教育能力,同时应该加强培养数学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让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达到教学目标。

三、结语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改革,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处于改革创新的重要阶段。新课程改革中重点提出的就是如何将各学科有效整合,以数学学科为基础,去实现科学、工程以及技术课程的有效结合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的最终目标。同时,STEM教育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通过STEM教育理念的指导,来提升学生分析、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初中数学课程中引入STEM教育理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还可以将科学、技术共同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发现问题以及思考数学知识的同时,懂得利用数学思维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就是STEM教育理念的核心目标。

参考文献:

[1]曹俊玲.初中数学课程中的STEM教育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7).

[2]张静文.概念转变视角下的STEM教学设计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8(1).

[3]孙海荣.“STEM”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