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学课程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特殊教学课程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特殊教学课程

特殊教学课程范文1

【关键词】钢琴副科;特殊时期;线上教学

钢琴副科是高等音乐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主要是针对除钢琴专业方向的学生以外的其他专业,如:声乐专业、音乐剧专业、民乐专业、音乐舞蹈专业等方向的学生开设的钢琴基础教学课程。作为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一门基础课,钢琴副科的学习涉及到钢琴理论知识的掌握、钢琴弹奏技能技巧的训练、音乐素质的培养等,是学生学习其他音乐相关课程的基础,是每一位音乐学子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和素养。2020年2月,本应是学生过完寒假返校迎接新学期的日子,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未能如期开学。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钢琴副科课程组的教师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迅速组建团队,搭建网络平台,设计网络课程,开展线上教学工作。

一、钢琴副科网络课程的建设

(一)钢琴副科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

钢琴副科开展线上教学必须搭建网络学习平台。经过讨论,钢琴副科课程组成员一致同意选用软件“超星学习通”,在“学习通”APP平台上建立钢琴副科课程,课程里设有:活动、统计、通知、作业、考试、讨论、管理等几大版块。通过这几大板块的实施,我们基本能实现教与学,可以和学生互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可以监督学生学习的情况,可以进行线上考核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等。教师先创建自己的学习班,组建成员,然后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风格设计钢琴副科的线上教学方案,发布教学通知、布置作业、下达个人学习任务和小组任务,再通过直播在线教学、进行现场讨论等。学生除了在规定时间里接受钢琴副科课程的线上教学之外,还可以随时用手机查阅学习平台上的课程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二)钢琴副科网络课程内容的建设

在“超星学习通”app平台上建立的钢琴副科课程里,设计了20个章节,一共有41节课的学习内容。每一课设置的项目有:教学教案、教学讲义PPT、微课视频、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教学内容一般是讲解一首钢琴作品或者是一个钢琴弹奏技巧知识点。主讲老师根据这一节课的内容设计教学教案,教案里简明书写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难点、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思考题与作业、考核标准。教学讲义PPT里则详细介绍了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与概念,分析谱例、深度解析作品的重点和难点、讲解钢琴弹奏技巧,特别是在练习提示里清楚地写明了本节课程的正确练习方法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等。教师根据教学讲义,录制相关的微课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供学生自主学习,并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深入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点,继而加强练习,完成钢琴作品的弹奏。

(三)钢琴副科课程设计的改革

钢琴副科课程由原来的课堂面对面教学改成利用互联网技术的线上教学,其课程的设计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以前的教学情况是教师在课堂上查看学生弹奏的钢琴作品,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指导正确的弹奏要领,学生改正错误、巩固练习,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情况布置新的弹奏曲目,并对新曲目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精准的示范。这种教学方法仅仅体现了课堂教学情况,并未把课前和课后贯通联系,而线上教学不仅呈现了在网络直播上课的几十分钟,其教学还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设计里也详细说明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中与课后的活动设计以及要达到的标准。教师制作高质量的钢琴教学视频,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把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与直播课堂的现场指导以及课后督促学生完成练习、上传弹奏视频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钢琴理论知识、弹奏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水平。

二、钢琴副科线上教学的具体实施

在“超星学习通”APP平台上建立的钢琴副科课程里一共设置了9个教学班,每个教学班都有指定的教师负责。每周教师们都会根据自己教学班的学习进度和自身教学习惯任意选取20个章节里的学习内容进行在线直播课程讲授,具体实施有:通过发起签到,记录学生在线上课情况;直播期间可以根据课程需要,随时发起主题讨论;利用投屏功能,与学生分享课程讲义PPT和课程所需资料;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后学习任务,观看微课视频;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和上传弹奏视频;课后查阅统计数据,了解学生的课堂情况、课下学习情况、作业成绩统计情况等。线上教学的具体实施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做好开学前在家线上学习与开学后在校线下教学衔接的思想准备。

三、钢琴副科线上教学的采访调查

在钢琴副科课程实施线上教学的过程中,笔者随机采访了10名学生。采访的内容包括:传统的钢琴副科课堂教学与新形式的网络线上教学相比,分别有哪些优势和不足?对今后的钢琴副科课程的学习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学生反馈的结果总结如下:传统的钢琴副科课堂教学内容单一、上课时间短、很多知识要点没听明白、枯燥乏味、实用性不强等;优势在于可以和老师面对面的交流、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而网络线上教学既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上课,还可以反复学习微课,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在线提问,学习时间自由,学习内容丰富,弹奏的钢琴作品比以前多,有利于拓展知识面等;不足在于课程受网络信号的影响很大,网络慢会出现卡顿现象,网络直播课程不够流畅,师生之间的互动不够直接。学生对钢琴副科课程实施线上教学提出了比较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微课视频加字幕,学习内容更广泛些,多一些即兴伴奏等实用性强的技能知识,提供钢琴乐谱,及时回复学生的提问;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方式上钢琴副科课;希望网上学习内容可以长期保持,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帮助等。

四、钢琴副科线上教学的心得体会

从授课情况来看,钢琴副科课程在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颇有成效。钢琴副科课程实施网络授课、线上教学的方式,依据学生学习钢琴副科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就业的需求,配合多种方法灵活运用,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钢琴学习效率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虽然疫情防控期间不开学,但采取网上上课的方式,可以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学生不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反复学习授课教师讲授的知识点,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调整学习的进度,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可以向教师提出质疑,甚至可以把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钢琴副科的线上教学也让教师们深刻感受到信息化教学带来的转变。学生上课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而知识的构建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真正做到“停课不停教”,教师们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要有扎实的教学能力、应对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必然促使教师们不断加强学习,钻研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这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挑战和考验。教师们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提升自身的线上教学能力:多方面、多渠道获取网络有效信息,搜罗较好的网络教学资源;多操作、多沟通、查漏补缺,快速适应和熟练网络授课方式;多设计、多运用网络课程建设,提高个人的网络实际操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当然,提升教师线上教学的能力还需要学校政策的支持、教学环境的支持,还有就是网络技术的支持。

五、结束语

特殊教学课程范文2

关键词:特殊专业;公共教育学;能力评价

自2011年国家启动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实行教师资格证考试试点,至2015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教师资格证考试全面展开,正式实行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为“国考”),这一举措意味着高校师范毕业生不再能直接认定教师资格,必须参加国家统一的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取证书[1]。公共教育学课程作为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概念性知识较多,对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教育教学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成为很多学生教师资格证考试过程中的一个“拦门虎”[2]。据笔者多年从事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经验,相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特殊专业(美术类、音乐类、体育类)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低、考试过关率低。在当前教师资格证国考的形势下,提高特殊专业学生对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教师资格证过关率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剖析特殊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公共教育学课程特点,尝试对传统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目的。

一、特殊专业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现状

特殊专业学生有其特殊性,给理论性较强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带来了挑战,现阶段,特殊专业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课程教学内容以教育学理论知识为主,专业指向性不足

在传统的公共教育学课程考试中,以教育学、心理学学科知识的考查为主,在知识的应用与拓展方面考查较少[3],因此,在授课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以教育学理论知识为主,教学内容结构体系偏向于按照教育学学科的理论体系来组织。这种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及其内在联系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化的知识、掌握学科内在的逻辑序列。但对于教育学基础理论知识薄弱、专业理论知识较扎实的特殊专业学生来说,其无法在短时间内发现与掌握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而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应结合特殊专业学生兴趣、需要和经验背景,以适合其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二)课程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能动性发挥不足

由于公共教育学课程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去学习该课程[4],因此,对于团队协作能力强、表现力强、实践能力强、想象力较丰富、思维活跃的特殊专业学生而言,让其在理解理论的基础上对相关教育教学情境进行分析是一件难事。为此,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取了由教师讲授为主的较单一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知识点,但同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了限制,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应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以启发式教学理念为指导,同时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

(三)课程评价以学生知识记忆为主,其他能力的考查较少

传统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评价内容局限于理论性知识的记忆,评价方式局限于卷面考试,形成了“一考定终生、以知识掌握结果评价学生能力”的单一化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理解与应用知识能力的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既无法满足当今教师资格证考试对学生的要求,更无法契合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强的特殊专业学生的特点。因此,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应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建立以学生知识识记与理解能力评价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多元化评价模式。

二、特殊专业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策略

针对特殊专业学生的特点,学校应对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一)模块整合与教专结合相促进

针对特殊专业学生教育学学科知识薄弱、专业知识扎实的特点,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严格按教育学学科顺序组织教学内容的惯例,实施模块整合与教专结合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5],实施方法如下。首先,将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3个模块,每个模块下设相应的主题,以明确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学习重点。课程教学内容的模块与主题如下。①基础理论,包括教育概念、教育起源、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规律、教育研究方法等;②历史发展,包括学科发展、思想发展、改革趋势等;③专题探讨,包括教师与学生、课程、教学、德育、班级管理、职业素养等。其次,依据不同的教学主题,选择贴近特殊专业学生专业背景的教育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如在“教育概念”主题中,设置相应专业与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以便学生将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专业教育实践相联系。最后,在相关主题的案例分析中,选择与专业相同或相近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讲解;在专题探讨中,鼓励学生搜集与相关专业相同的案例进行讨论与学习。

(二)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结合教师资格证考试考查内容从知识转向能力的现状,针对特殊专业学生的特点,教师应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为教学原则,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1.模拟教学法。针对特殊专业学生实践活动能力较强的特点,教师在51个教学课时中,可适当安排2~4个课时进行教学实践演练———模拟教学。模拟教学采取自愿报名,以选用与其专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片断教学(10分钟)的方式进行。其过程为教师指定教学内容范围、学生自愿报名、收集资源并撰写教案、教师对学生教案进行指导、邀请相关专业教师进行同步指导与评课,同时增设学生评委,培养学生的评课能力。此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上课能力与水平,也使其他学生共同参与教学环节,实现了全员动员、全员参与。2.讨论式教学法。针对特殊专业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强、思维活跃的特点,教师可根据相应的专题提出问题(问题可以直接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相关案例,问题最好能紧贴当今时事热点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式教学法中,教师可以案例教学为主、课程即兴讨论为辅,使团队合作与个人发挥相结合,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积极性。案例教学法的流程与步骤如下。第一,课前准备阶段。教师确定好讲授的专题后,开课前两周,布置学生分组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并搜集与具体教学内容相关、与其专业相关的典型案例。开课前一周,对学生收集的数据资料和案例进行整理与反馈,归纳问题提纲并发放给学生以供课前思考、分析。发放案例与问题提纲后,教师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及时跟踪与了解学生在课前案例准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帮助。第二,课堂实施阶段。此阶段包括案例引入、案例呈现、案例讨论、案例总结四个阶段。首先,教师采用直观生动的方式,即利用多媒体展示数据资料、视频等方式配合个人(教师或学生)叙述引入案例。案例引入完毕,教师请学生发言,简短分析资料里所映射的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背景资料体现的共同问题。其次,在呈现的案例中,教师继续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应简明扼要,并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再次,请学生发表对问题的见解,并鼓励其进行交流,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观点和课堂表现,并补充疏漏的基本理论。第三,课后总结阶段。教师对案例的质量及案例讨论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整理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阶段中相关的案例资料,进而整合总结形成一份案例分析报告。3.情境教学法。针对特殊专业学生表现能力强的特点,教师可以角色扮演为主要形式的情境教学法为抓手,以小组为依托,通过设置具体生动的场景,如增设“教育万花筒”“教育对对碰”“专家面对面”等栏目,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角色,课后布置学生针对相应的主题撰写心得体会,此举可帮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理解公共教育学基本知识,同时也展示了其对教育基本原理认知的全过程,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三)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

针对特殊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强的特点,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评价模式应改变传统的重总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重知识掌握与记忆能力评价、轻知识应用能力评价的单一化评价模式,建立多种评价形式(笔试、技能操作、口试、材料撰写)、多种评价内容(知识掌握、知识应用)、多种评价方法(百分制、五分制)的多元化评价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评价的构成应分为两部分,第一,形成性评价(占60%),包括技能操作(占20%)、课堂表现(占40%)、案例教学(占30%)和材料撰写(占10%);第二,总结性评价(占40%)。

三、结语

在高校教学中,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因材施教是提高教学针对性的重要保障。作为教师,应熟悉各专业学生的特性,能够总结出各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然后根据其个性特点和学习习惯选择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国强,王丽.对增强音体美专业思修课实效性的探索[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6):143-145.

[2]李高云.地方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设置与实施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15-118.

[3]舒婷,彭海林.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地方师院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11):171-173.

[4]陈惠津.教师资格国考制度下教育学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评论,2016(9):114-117.

特殊教学课程范文3

【关键词】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

近几年,随着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不断出台,政府及高校高度重视发展特殊教育专业,重视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培养。而特殊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决定未来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水平,由此可见,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方案改革已成为这个新兴专业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各大高校应转化办学思维,打破传统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注重课程设置、注重理论和实践课程比例,注重课程与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改革上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把特殊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培养优质的特殊教育专业人才落到实处,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1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1促进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不管是特殊教育专业还是其他专业的教学,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并不是不受高校重视,而是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育者无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故步自封,难以提高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方案不更新,教学方法不改革,不仅能影响到师范生的就业率,并且会导致全日制学业的荒废,培养的人才与基础特殊教育学校对人才的需求不吻合,资源浪费。因此,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方案的改革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至关重要,教学方案的改革能够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赢得用人单位的信赖,提高特殊教育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1.2提高特殊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特殊教育本身是一种爱心教育,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即各类身心障碍的特殊儿童,在生活、学习中存在诸多的不便。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不仅要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职前教育,使学生能够从心理上、知识方面、技能方面全方位为将来从事特殊教育事业做好准备。特殊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既要考虑到专业发展,更要考虑学生的发展。通过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改革,使学习者从根本上认识到特殊教育专业的重要性,明确特殊教育教师职责的重要性。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特殊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也要不断开展。一方面要不断进行培养方案的修改,另一方面就是教学方案的不断改革,例如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改革。打破以理论课为主,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上考虑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考虑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评价方式考虑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尝试和探索。通过微观的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3有助于师资力量的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随着特殊教育专业教学的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创新能力,思考教育教学改革的问题。特殊教育专业的改革对于师范生来说是一个自我挑战的过程,特殊教育专业改革不仅要求学生必须要完成学分制课程,而且摆脱以往教育者引导方式的教学,改革后要以师范生为中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自控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以便毕业后满足特殊教育教师岗位的需求。

2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现状

2.1课程设置有待于完善。首先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普通师范生的课程重复率较高,特色不鲜明,而且大同小异,不能凸显特殊教育专业所需人才的特殊技能方面的培养,而且重复的课程课时比例都很高,例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史等课程。因为本科生学分是有限的,这就会导致特殊教育方向的专业课课时比例缩减。另外,课程设置上还存在特殊教育各个方向不明显,鱼龙混杂,致使学生毕业就业方向不明确。

2.2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有待改进。纵观全国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课程设置上,理论课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基本都是4:1。也就是说理论课教学是各个高校采取的普遍方式,而理论式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讲授法以教师讲授为主,长此以往,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缺乏趣味,课堂氛围低沉,互动不足,学生长期缺乏思考,一方面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大学教育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师范专业更是要求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具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特殊教育专业的教育者应该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3理论课与实践课设置比例需要协调。大部分特殊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学生毕业后能够到特殊教育学校和机构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工作。也就是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在职前教育的过程中既有理论课学习又有教育实践的经验,尤其是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主要依靠大学四年,学生对理论课的掌握,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目前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课的比例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是当前特殊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2.4课程评价方式需要改革当前,大学的课程评价方式还是比较单一,以各类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仍是主要的方式。而师范生的培养,学生需要有很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评价方式改革已经势在必行,尤其是实践课,理实一体课的评价方式,包括个别理论课程的学习,课程评价方式急需进行改革。评价就是指挥棒,有了科学的评价方式,课程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3殊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考

3.1打破传统的师范教育观念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师范教育有一个误区,认为师范生只要有精通一门学科知识,再学习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就可以甚至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在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上,更注重的是学科知识与教育知识的拼凑,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得不到重视。因此,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与教学改革,首先要打破传统的师范教育的误区,重视实践环节课程课时比例以及实践环节课程的落实。提高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切实保证师范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3.2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程比例。特殊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安排就是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课时比例大约是25%。建议调整实践教学课程比例,增加到30—35%,同时在实践教学安排上考虑可行性和实效性,可以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重叠安排,既可以达到通过毕业实习收集论文资料、丰富毕业论文信息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效率。

3.3积极进行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的探索。提高课程评价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第一,完善理论课程评价体系。由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转换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理论课程也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课堂互动的参与情况,作业的完成情况,专业课程中实践元素的表现情况等等,并且提高过程性评价和实践能力培养在评价中所占的比例,切实保证通过课程评价改革,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评促教。第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评价的管理。一方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监控,实践教学环节的参与、表现与评价紧密联系,确保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使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实习不流于形式,让学生真正通过实践环节实践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骆中慧,唐燕萍,张晓丹等.关于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4):225-228.

[2]骆中慧,王玲,唐燕萍.基于服务学习的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4):201-204,252.

[3]陈立,李壮成,赵蕴楠.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分段递进实习模式探新——基于四川文理学院的实践[J].现代特殊教育,2017(4):50-54.

[4]李卫娟,胡作进.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现状及人才需求情况调查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8(18):8-13,18.

特殊教学课程范文4

关键词:有机化学;特殊时期;线上教学

1《有机化学》简介

《有机化学》课程[1]是化学与化工相关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属于必修课程,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根据掌握官能团的性质设计合成新的官能团,进而完成官能团之间的相互转换,设计合成新的化合物。通过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通过学习理解有机化学反应机理,掌握有机化学反应性质。进入21世纪,虽然有机化学属于四大化学的基础学科,但是已经贯穿到了其它各个学科和行业,是非常重要的学科。

2特殊时期的中国教育

纵观中国历史,近百年来可以称为特殊时期的就属抗日战争时期和近期的时期,而2003年的非典时期,没有真正的影响到中国的教育,没有影响到教育的言传身教。那时的我们依旧没有离开课堂,商铺依旧,灯火通明,所以我们只谈论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和时期的教育。八年抗战,前辈们的浴血奋战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无数的学生走出课堂,进入战场,用他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我们的国家依旧没有放弃教育。西南联大集中了北大、清华和南开最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在炮火中完成近现代的教育,为现代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虽然物质匮乏,西南联大仍取得了远超民国前二十多年的学术和教育成就。今天,时期可以称为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我们面对的不再是列强,而是。截至目前为止,我国已基本将局面控制,敌人在被我们一点点消灭,全国已几乎没有新增病例,这离不开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的全力配合。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全国停工,全国学校延迟开学,全国人民有秩序的在家中抗击病毒。如此规模庞大的战役,可见我国人民的素质,可见领导班子的能力和决心。医疗团对从全国各地奔赴武汉,顶尖的科研团队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的研制疫苗。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中国的教育,这充分的说明教育的重要性,是中国的文化哺育了我们这一代人,让我们不顾一切的为了整个国家。所以,特殊时期特殊对待,放弃什么都不能放弃教育,虽然老师和学生都在家中,但中国的教育依旧前行,在以另一种方式改变历史,创造未来。

3浅谈特殊时期授课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有机化学》课程是目前化学化工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值此特殊时期,如何做到授课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我们每个教学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首先要根据目前的特殊时期,对授课方式进行革新,改变以前的面对面授课;其次结合课程的内容进行革新,如何更加生动形象的将专业知识展现给现代大学生;最后根据授课对象的特征进行革新。首先,在这特殊时期,教育部要求高校延迟开学,实施网上授课,对于《有机化学》课程,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生可通过慕课或学堂在线等平台在家自学和预习,老师也可以先通过雨课堂课件供学生自学和预习,然后通过各大平台展开线上教学,比如雨课堂、钉钉、腾讯会议等,选择效果最好的平台,结合学生的状况,展开全方位的教学。可通过线上点名、签到、回答问题、提交作业、小测试等方式辅助教学。其次结合课程的内容进行革新,《有机化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是课程里面的有机化学反应都是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如何将《有机化学》课程与他们的生活结合起来,至关重要。很多学生都有电脑和手机,很多的教学内容可通过电脑程序进行演示。对于课程所涉及到的有机反应,可适当结合教师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世界最新研究进展。也可结合中国有机化学家的课题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中国有机化学的进展,让他们了解到中国科研能力在世界中的位置。对于有机化学,首先让同学们了解生活与有机化学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的衣食住行都是离不开有机化学的,简单举例,我们穿的衣服和鞋子大部分是合成面料,属于合成的高分子纤维材料,鞋子用到的粘合胶也含有大量的有机成分;我们每天做饭离不开有机化合物,使用的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做红烧肉时需要利用到焦糖化反应;我们住的房子所使用的油漆和涂料,里面含有大量的有机化合物;我们外出使用的公交车和代步工具,轮胎和玻璃等材料也都是有机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对于有机化学,最重要的就是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讲解各章节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时,我们可以线上通过ChemOffice进行演示,将化合物的结构更形象的展现给学生,并教授他们使用此类程序,为以后的毕业论文设计和将来的科研打下基础。对于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反应,可以结合任课老师的研究课题和近期发表的论文进行讲解,要做到不仅让他们对《有机化学》课程产生兴趣,还要让他们对我国的有机合成发展有所了解,进而让他们了解世界有机化学的进展,认识目前关于有机化学的顶级期刊。举例说明,当讲到Diels-Alder加成反应的时候,我们可引入笼烃类化合物的合成,说明此反应的重要性和此类化合物的重要性,同时介绍我们课题组的研究进展,介绍近期发表的文章和成果,教会学生查阅文献的本领[4]。对于应用性比较广泛的有机化合物,可结合目前的企业现状等进行讲解,让他们充分了解到中国的化工企业和国外化工企业的现状。举例说明目前国内环氧乙烷及其下游产品的生产,以辽阳奥克为例,讲解企业的主要产品及用途。讲解环氧乙烷时,可重点讲解它与企业安全的关系,重点强调安全的重要性。

4结论

特殊时期,对于《有机化学》课程的讲授,可迅速展开线上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各大平台的资源,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虽然不能与学生面对面教学,但是可以采用小程序实现远程教学。对于《有机化学》课程内容的讲授,除讲授理论知识外,可将有机化学与生活、教师本身的研究课题、国内外科研进展和国内外企业现状结合起来,教会学生关于化学化工的软件,教授他们查阅文献的本领等等,为他们的将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汪小兰,蒋腊生.有机化学[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等.基础有机化学(上、下册)[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李艳梅,赵圣印,王兰英.有机化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

特殊教学课程范文5

关键词:微时代;信息化教学;特殊教育数学;整合

一、引言

近些年来,为深入贯彻全国特殊教育教育改革意见,加快推进我省特殊教育现代化进程,新一轮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推进。信息化教学可以使教育更有成效、更富有个性,更为迅捷的学习,同时使教育建立在更加科学的基础上,使受教育机会更加均等。信息化的发展惠及到接受教育的每一个人。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在信息化技术高度普及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已将计算机技术融合起来。信息化教学,指的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教学形态。

二、特殊教育数学课程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特殊儿童是一个比较广义的概念,在特殊教育中使用的是相对狭义的概念,主要是三类特殊儿童,即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和智力残疾,也就是常说的盲、聋、弱智。在特殊教育数学教实践过程中,不少老师对于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深入,理解与实践严重脱节。特别是一些老师简单的以灌输教育模式为主,忽视了特殊教育儿童在教学中的主题地位[1]。近些年,随着信息化教学总体质量不断提高,教育系统大力加强对特教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使得教师已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能力。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仍处于初级阶段,特教教师的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以微课为代表的新型教学工具的产生和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思路,提升教学质量,“微”时代正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微信、微电影等纷至沓来。微课作为“微产品”的代表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的活动全过程[2]。将微课与特教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必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信息化在特教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推广应用。将微课应用于特教数学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实际意义。微课之所以能广泛应用于教学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区别于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形式。通过一段视频,可以让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它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体现在课堂中的各个环节。例如在导入方面,数学课之所以让学生不感兴趣,主要在于一开始上课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微课可以让课堂教学一下子多了亮点。教师根据数学教学内容设计微课主题材料,制作相应的导入视频,进而引发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与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们针对聋生班级,在《二次函数的图像》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入二次函数图像之前,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抛物线”的视频,视频中将镜头由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抛物线图像,比如精彩的篮球赛中的各种投篮扔再到具体的二次函数图像。整个画面可以制作的生动且震撼,虽然学生无法听到声音,但是通过视觉观察,让学生很快被内容所吸引。通过微课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也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埋下了伏笔。

四、信息化教学与特教数学教学的整合

笔者认为在信息化环境下,特教数学的教学工作应该进行一定的整合和改进。当前教师在尝试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时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不能一蹴而就。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对这些手段的使用还不够灵活,故我们强调常规教学的优势必须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的活跃气氛等。教师一句话说明白的就不需要信息化技术演示,需要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就不要马上展示一个具体直观的画面,需要让学生动手计算画图时就不要借助信息技术。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教师要钻研数学教科书,教学大纲,目的在于明确本章节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准确把握好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针对每一节课,确定好教学目的,分清内容的主次,抓好重点和难点,科学地安排好教学进程,使得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授的部分做出改进,不妨尝试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多角度、多层面地采用图形、动画、表格、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展现。所展现的内容要考虑到学习者的特征,还要考虑内容的信息量,是否可以被学生接受。对于部分难点重点,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课件的制作,甚至让学生制作,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好地促进认知。

五、结语

总之,在现在的新型社会里,特殊教育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因为这些孩子也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应针对这些特殊儿童,其教学内容应该有选择性地采取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发挥各种工具的各自特长。这样才能发挥信息化教学的综合功能,才有可能使教师的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层次,最终实现高效课堂和信息化课堂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二莲:特殊教育数学教学改革尝试【J】,当代教研论从,2015

特殊教学课程范文6

[关键词]融合教育;问题;对策

我国近15年特殊教育学校迅速发展,在国家中西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项目的推动下,通过新建和改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实现了30万人口以上的区县独立设置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特殊教育学校数量从2002年到2015年间出现了大幅度增长。随着教育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的实施,特殊学校在校生总数也出现了上升趋势,2015年教育部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特教学校就读的学生人数占在校残疾学生总数的45.82%【1】。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不同于美国等国家,这种特殊教育体系似乎与国际上融合教育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然而这就是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特殊教育学校与融合教育学校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在这个体系中,特殊教育学校发挥区域“骨干”作用,在区域内开展送教上门、“巡回指导”服务,为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提供评估服务,为融合教育教师和家长提供培训,特殊学校承担起“资源教室”的功能【2】。但是特殊教育学校在融合教育中除了向外辐射、担任“资源中心”的角色以外,还应向内以融合为理念,指导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以满足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这部分学生的融合需求。毕竟开展适当的教育教学,提升特殊儿童的教育质量,关注特殊儿童未来生活及融入社会才是特殊学校的主要职能。

一、融合教育的涵义

融合教育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3】,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是特殊儿童教育安置形式的建议,更是一种持续的教育过程。“融合教育从本质上说是减少社会‘隔离’这种不平等现象的努力的一部分”。所以广义的“融合教育”概念是指任何在学校中消除“隔离”的努力【4】。特殊教育学校如何尽力消除儿童安置形式上的“隔离”,让学生在最少受限制环境中接受教育,是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特殊学校融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融合知识和技能不足

特教教师是融合教育的实施者,他们对融合教育的认识、理解和支持程度,决定了融合教育的质量。然而自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哈尔滨宣言》中首次提出“InclusiveEducation”的概念至今,已有20多年过去,融合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包括中国特殊教育界也在积极响应,这一理念对中国特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产生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然而特殊教育教师对这一理念的认识和了解仍然很不够。2013年一项针对部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调查显示:只有一半左右的被调查对象“了解什么是融合教育”;极少数的被调查对象明确回答接受过专门的融合教育培训【5】;2014年一项针对特教教师的关于“融合教育知识与技能”的问卷调查结果也同样显示了特教教师对融合教育认识上的不足:绝大多数的教师认为融合教育是普通学校教师的责任,不属于特教教师的工作内容范畴【6】。特教教师对融合教育知识的匮乏,甚至是有失偏颇的认识,直接影响他们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他们不会积极探索为学生创造开放、平等、融合的学习环境;不会积极促成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的良好互动;不会积极研究融合教育的教学目标,以未来高质量、有意义的生活目标为指向开展教学改革。

2.以融合理念为指导的教学实践不够

近年来,特殊学校也在不断探索课程和教学改革。宏观层面,2016年教育部颁布了盲校、聋校、培智学校的课程标准,是我国特殊学校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中观层面,特殊教育学校特别是发达地区的特教学校,在国家课程实验方案的基础上,纷纷根据本校的特点和需要,着手开发校本课程[7]。微观层面,以环境生态观、未来生活质量导向观等为指导的课程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也有大量的实践。在不同程度上都对特殊教育学校的融合教育教学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然而,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提出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应使用同一个课程标准,普通课程通过调整、变通、增扩、替代等方式来适应特殊儿童的需求[8]。我国目前的特殊教育课程改革仍然停留在根据盲、聋、智力落后三类特殊儿童的认知特点,分别制定课程标准,特殊学校的课程标准与普通学校的课程标准隔离对立;特殊学校的教学仍然以传统的特教学校“围墙内”课堂教学为主;融合教育的实践以送教上门、将个别早期康复较好的学生送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或部分时间在普通学校上课为主。以融合教育理念为指导,在自身教学改革的尝试上不足。

三、特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教学活动有七个构成要素:教学对象、教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教学反馈[9]。融合教育的理念应渗透在特殊学校教学活动的每个要素中。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的教育理念直接指导着他们的教学实践。教师融合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匮乏令人担忧,加强培训势在必行。培训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包括参加校外专题培训班、专家讲座、校内教研活动主题讨论、“以老带新”培养新入职的教师、开展融合教育示范课听课、评课、授课实践等,要让特殊教育建立起融合教育是每个特殊儿童的需求、是每个特教老师的职责的理念。

2.特教学校的教学应以“融合”为目标

融合教育的理念应体现在每门课的课程目标中。课程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反映的是学生在认知、情感、动作机能等方面的行为变化[10]。特殊学校课程目标的确立应考虑特殊儿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知识、情感和动作机能等,而不仅依据课程本身的逻辑体系。以2016年颁布的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为例,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第一学段的课程目标为“能在别人对自己讲话时注意倾听”、“能听懂常用的词语,并作出适当回应”等;第二学段的课程目标为“能认真倾听他人讲话,不随意插话”、“能听懂他人的问询,并作出适当回应”等;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为“能耐心、认真倾听,并能理解别人所表达的意思”、“能听懂与生活相关的话题,并作出适当的反应”等[11]。这样的课程目标是指向智障儿童的未来社会生活的,是以融合教育理念为指导的;这样的课程目标要被很好地执行,要体现在教师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3.特教学校应选择“融合”的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以课程目标为指导的,融合教育的课程内容应是综合的、整合化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参照特殊儿童认知特性,将所教授的内容与其生活环境密切联系。课程内容可以从特殊儿童生活和经验中发展课程主题。以某一生活主题为教学内容,融入生活技能和常识、语言表达、精细动作和粗大运动等的教学内容。此外,调解儿童与环境关系的策略教学也应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帮助儿童关注到自己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学会采取一定策略消除障碍,如无障碍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的使用、向他人求助的技巧、自我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能力等[12]。教学内容的整合化,有助于降低特殊儿童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日后生活中的难度,更好地促进特殊儿童“融合”技能的掌握。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有综合、整合的意识,尽管目前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标准仍然是分科课程,但是在分科课程的教学中,要关注特殊儿童综合能力的发展,构建立体化的课程教学内容。

4.特教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应符合“融合教育”的要求

融合教育强调特殊儿童在最少受限制环境中学习,强调特殊儿童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特殊学校的教学应更多地采用情境教学,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尽可能生活化、正常化。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13]。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多种: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等[13]。教师应打破传统课堂的限制,更多地采用生活展现情境的方式,将课堂搬到生活场景中,将教学内容融入生活活动中,制造特殊儿童在融合的环境中学习的机会。

5.教育评价应从融合教育质量的几个构成要素来考量

特殊教学课程范文7

1.课程设置比较单一

虽然有些特殊教育学校设置了很多的职业教育实践场地和教室,还有很多科目的教学实践实验,但是近年来,特殊教育学校仅开设了面点课程以及烹饪课程,因为没有聘请到合适的面点教师,面点课程一直处于停止开课状态。在烹饪课程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定不同的教育教学目标,这一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虽然班级人员较多,但教学秩序和授课过程很好,说明该校的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比较高,能够将教学内容很好地完成。有些特殊教育学校在开设职业教育课程的时候,其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没有趣味性和丰富性。在对这些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进行走访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很多学生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在寝室或者单位等场所中,学生并不擅长与领导或者同事沟通,因此常常会产生矛盾,导致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出现这些问题,原因就在于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比较单一,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交往能力以及集体意识都没有进行有效的培养。

2.与社会脱轨

在对一些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调查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很多学校都没有设置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职业教育一直都是以教师讲授的形式开展,即便有些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实践活动,也仅仅是让学生在学校或者家庭中进行实践。在学生学习课程中,学校并没有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去实战演习,职业教育的教师和学生都在学校和家庭的圈子中学习和生活,很少与外界发生联系,这样不仅不利于教师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知识,更不利于学生开阔眼界,不利于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二、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职业教育的对策

1.特殊教育学校要注重职业教育课程的多层次和多元化

在特殊教育学校领导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归类,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课程,可以采用选修课程的形式来对每名学生的职业教育课程进行确定。与此同时,还要对学生开展调查,对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归类,多为学生设置他们感兴趣的课程,丰富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能够同时学习两个专业,这样他们便可以掌握两项技能。家长和教师还要及时沟通与合作,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兴趣和意愿,来选择他们想要选修的课程和内容。这样不仅满足了每一名学生的需求,避免学生兴趣不同和能力不同给职业教育教师带来的困难和压力,同时还可以提升职业教育的效果。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特殊教育学校不应该将学生顺利毕业作为根本目标,必须要将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在充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之下,更加注重学生其他知识的学习及其他能力的培养。

2.特殊教育学校要加强联系和交流

特殊教学课程范文8

1特殊教育的概念

特殊教育主要是指针对身体发展上有问题的学生所展开的教学,而特殊教育的老师们在教学中最首要就是要有爱心,使学生们在一种被关怀的特殊环境下成长为对社会发展有益之才。而近年来,特殊教育受到普遍的重视,社会各界专业人员也都更加关注于特殊学生群体的德育问题。在如此的社会背景下,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必须注意教学内容和课程理念上的变革与创新,以达到更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特殊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与创新理念,为学生健康成长夯实基础。因此需要根据当前特殊学生群体小学数学教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研究新形势下特殊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改进对策。

2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2.1帮助特殊学生群体认识世界

数学教育对促进人类社会科学的发展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意义,对特殊学生群体开展的数学教育也有助于学生们建立对世界的初步解。经过学生对数学的练习,就能够解物品大小和形状的尺寸、造型等,有助于学生树立空间感和数感。由于数学源于日常生活,所以数学练习也对学生的适应生活有着很大帮助。

2.2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存在着抽象性、逻辑严密性等特征,对特殊学生开展的小学数学教育能够有助于特殊学生建立抽象的、逻辑严谨的数学思想,对日常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

2.3培养学生提高生活技能

随着社会发展,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也日益普遍,国家注重于对特殊学生开展数学的教育,可以帮助特殊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数学,从而培养特殊学生的生活技巧,使特殊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减少在特殊学生家里的生活压力。

3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课程中出现的错误问题

3.1学校资源不足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政府越来越关注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但由于特殊教育的校园资源相对欠缺,存在着面积不够、宿舍条件简陋、没有帮助特殊学生群体恢复健康锻炼的场地等问题,甚至有部分特殊学生群体无法进入特殊院校读书,而不得不随校学习。

3.2缺乏专业人才

特殊教育学院的老师们大都从没有学习过特殊教育,虽然可以对特殊学生群体进行数学知识指导,但是却并没有重视特殊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没有把数学知识渗透到每一位特殊学生群体的生活中,不利于特殊学生群体对数学的掌握与运用。

3.3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部分特殊教育院校的老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实行因材施教。另外部分特殊教育院校的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采取以老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方法,不充分调动学生掌握数学的主观积极作用,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思想有消极影响。

4特殊教育中小学教学课程构建的有效途径

4.1加强对教学目标有效性理解

一堂课的效果主要是对课堂目标的执行结果而言。课程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一堂课的基础,而每一堂课的目标都必须体现在对于学生个人能力培养的实现中。

4.1.1有效教学目标是以教材为主,分析后而制定

课堂教学目标作为一节高效率课堂的基本前提,其设置的准确性和层次性是课堂教学是否可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而一节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也是必须借助教科书作为媒介实现的,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信息来源是根据教科书分类后,才可以得到的。而教科书作为课程的基本基础,它在总体上对知识点的构成以及彼此间的连接性和层进性等都有非常系统的规定。而课堂教学目标的意义,就在于可以将课程中的所有知识点都加以细化。所以,在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也可以说是课程中基础知识点更深一层的具体目标点,而相对于课程的宽泛性和表面形态的实际,教学目标必须要确定明确可以操作,并且一定要可以检验,而这一切的前提条件便是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和探究,对课程加以掌握,将课程吃透,进而在一个系统知识点下实现每一节课的具体课程目标。

4.1.2教学目标决定预设和生成有效性

数学课程设置兼具预设和生成两种特点。预设是决定一个教学是否能够高效的基础前提,而生成则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而出现的必要产物。预设是指老师以课程目标、教学例题和班级学生的认识特征以及学生己有的认知经验为出发点,有目的、有规划地对教学所做出的总体设计与规划。在课堂教学中的设定越全面越细致,就越是为课程目标的预设与生成打下有利的基石。而数学课堂则兼具复杂性与动态多变性,所以即便是由同一老师在不同的班级教学也会有截然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因为在截然不同的环境和学生区别、截然不同的学生认识特征下,预设效果均有所不同,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才会不断出现新的生成。教师应主动积极面对动态的生成内容,并尝试去解决,如此才可以使教师由被动到主动,从而引导课堂,让生成向教学目标的方向达成。

4.2注重课堂基本环节有效性

有效课堂的实效性其最终表现在与教师之间互动的双边关系中,即在其有效性的实现上,课堂基本环节的实效性必不可少,而课堂中每个环节的实效性则直接关联着整堂课程有效性的实现,所以在课堂教学基本环节,尤其是在课堂情景、课堂问题、教学语言、课堂练习内容等方面往往为老师们所忽略,所以对此几个环节的实效性需要尤为重视。4.2.1注重教学情景有效性本部分以聋哑学生群体为例,具体如下:对于课堂情景的创设,必须要满足听觉障碍学生的基本感知特征,并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听觉障碍学生来说,让抽象化的数学知识显得更为生动有趣与重要。作为教学情景,在每一节课的呈现中都必须体现为连贯性,换句话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就必须连续用同一个教学情景,频繁地情境转化就不利于学生的掌握。因为教学情景过多,可能就会造成学生一直注意的都是有趣的教学情景,而忽略数学知识教学的本身。同时,教学情景的设计也是为教学服务的,要着重注意教学情景和知识与内容之间的关联。此外,不要单纯地以知识点为主要内容,而忽略听觉障碍学生的知识特征,从而造成不相关的情景创设;要让教学情景不可以单纯地离开主要知识内容而出现。在情景的实效性工作领域方面,要充分考虑将知识点内涵和情景二者的有机融合,将情景中学生最感兴趣的事情为切合点去激发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思考兴趣,将情景中各要点和课程中的各环节紧密结合,寓知识点于情景之中,使知识点的传递过程顺其自然。

4.2.2注重课堂提问有效性

问题在数学课堂中具有十分关键的地位,是教师组织课堂的主要手法,而合理的问题也是更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推动学生思想的发挥。在教师提问的过程中,要重视问题的针对性,适当性,系统化、启发性和延时性。而所谓针对性是指老师所提出的方法要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根据问题的提出来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点。而适宜性则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思考技巧间的一种最适宜的程度,由于听障学生由于对个体理解水平的思维技巧较特殊,将产生不同程度的接纳,因此对学生所产生的学习效果也因不同的人理解程度而差异,故教师所问的问题中,以适合学生的群体差异,并分出层次,形成问题的差异性;问题的系统化性是指提问总要紧扣着教学系统知识点,并使知识在学生对提问认识的整体和系统化方面都有帮助;而提问的富有启发性则是指老师能够从学生现有认知体系上,做到提问的富于启迪性;同时更要多侧重于引导学生正确地开动脑筋思索问题。延时性是指老师提问时要为学生创造思考探究数学问题的时间,让每个学生在思索的过程中去开发自己的逻辑思路,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掌握才能的目的。

4.2.3注重教学语言规范性

教师的话语是教育讯息的主要载体,是影响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最主要因素。在特殊教育院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交流的最主要方面就是老师双方对教育话语的沟通性。目前在特殊教育中,教师要采用全交流的教学方式,尤其是要在确认手语是聋人第一母语的前提下,在特殊教育中,教师上课时专注于口语的辅助,手语为首的教学方法;在口语教育上课时,老师必须采用规范的普通话教学,专注于残余听觉障碍的学生的感受,手语和口语说话要娴熟融合;尤其是手语打要洁净利落,尽可能减少与课堂目标达成不相干的各种不必要讯息,不增加学生的视觉和听力负荷。同时,老师们更应该做到手语及相关体态语的有趣,适当地以夸张等方式与小学阶段的特殊学生们沟通,会更易于使学生提高对教材的掌握。

4.2.4注重课堂练习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课堂的主要部分,是课堂上基础知识积累的必要手段o在课堂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其训练内容要紧密结合课堂目标。同时,课堂内容要具有层次性和生活性,这也是听障学生的数理思维,抽象思维发展的一个主要部分,学生数理技能的养成,一般都是由简至繁,由低至高逐渐发展。课堂练习更要顺应这一过程,也做到从简单到难,循序渐进。在通常情况下,训练阶段都应该先基本训练,然后再进行巩固训练,最后才是扩展训练;同时,课堂练习的过程中也要有一定的兴趣,并时刻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去完成基本训练,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4.3注重学生有效参与,提高教师参与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是一堂课目标达成的基本要素;如果学生参加积极主动,那么课堂目标的达成就会显得比较轻松。而怎样让学生可以有效的参加活动,让老师在学生可以积极参加的过程中完成课程目标,也是必须去探究的问题.在数学课程实际操作中,在通常情况下让学生可以积极参加活动的前提是,让学生带着自愿精神去学习,让学生在参加由老师所给予的不同组织类型,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课程等活动中,老师能够十分明确地给每位学生参加个人的具体任务,并且在各个团体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也要积极参与,要尤其注意培养教师的集体参与意识,使其也可以在当中担当相应的角色,使每位参加的学生个人都可以在教师团队的整体管理下,完成个人任务。尤其重要的是,老师在这里的角色是较好的指导和激励,要使学生在完成个人任务后有一个巨大的成就感,从而对活动的内容有所认识。所以,让学生积极投入的前提条件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性,制定具体的目标,并且要使参与者可以得到良好的个人感受;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完成后的成果也可以给老师良性的回报,使老师可以感受课堂的成功感,这样使得教师双方都可以获益,确保课堂效果的良好实现。

4.4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

聋哑学生由于生理的局限,其获取信息大多依靠视觉。信息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时代的重要高新技术产品,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视觉功能在特殊教育数学教师课堂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果,也可以从听觉障碍学生对视野的高度依赖度出发,发挥其明显的优越性。所以,针对听觉障碍学生视野特点的要求,在考虑对信息技术的选用问题上,无论是平时的课堂教学或者公开上课,老师们都需要针对课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选择应用。但是,教师们应在适当的课堂教学环节应用,而不能从头到尾作为电子黑板一直应用下去。要着眼于课堂目标的实现,才能够在重难点的突破等关键环节上去应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考虑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模式、课程的有机融合,不仅仅为使用而应用,要能够在现代信息化建设的重大背景下实现有效的信息整合,从而提升课堂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到现代信息科技的共享性,能够在目前云概念的整体思维下,去全面认识信息技术共享和信息技术传播的重要含义,从而使得现代信息科技的运用可以为老师们提升课堂效率,从而突破课堂重难点;同样也可以因为其信息技术共享的特性,减少老师们自行制定相应信息工具的压力,为教学服务。

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