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特殊教育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特殊教育学

特殊教育学范文1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按摩教育;探析

研究特殊教育主要从接下来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方面主要研究的是专业工作职业化。第二个方面研究的是在面对困境时应该如何发展。目前而言,重点关注的是理论,对于实践关注比较低。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专业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对实践进行研究,同时也要研究微观方面。

一、听力障碍人群职业教育的目的

听力障碍人群的教育发展的关键是不能把听力障碍人群看成只需要照顾的人群。若是仅仅教授文化知识那么对于他们自身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特殊学校还应该注重于职业技术方面的教育,从而使劳动技能得到提高。为就业提供条件,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专门提供给听力障碍的学生,让他们也可以走上就业之路。

二、特殊学校按摩教育的方法

特殊教育学校在按摩方面不仅仅要交给学生技能和专业知识,还需要针对社会的要求,使听力障碍的人能够融入到社会,融入到按摩行业中。因此对于教育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

1.实用能力在特殊人权按摩教育中的重要性

对于特殊人群按摩的能力以及手法培养是特殊教育学校在按摩方面的最终目的。为了能够适应按摩行业在社会中的需要,所以特殊学校在进行按摩教育的过程中,实践学习尤为重要。在受教育之前对于按摩的技术以及技能的了解和接触是极为重要的。需要以社会的需求为基础进行培训。对于特殊学校在开设按摩课程的过程中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大纲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需要结合模拟、服务等。另外,特殊学校,按摩教育注重实践的同时。理论知识也不能忽略。因此理论课程的开设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将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是学生对于按摩技术使用更加熟悉。从而使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的同时,也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使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2.特殊学校听力障碍按摩教育师资力量

开展听力障碍人群的按摩教育课程时,最重要的就是按摩教室的技能必须要高。只有足够优秀的按摩教师,听力障碍人群在学习按摩的时候才能够减少很大的阻力。就目前而言,学校的按摩教师缺乏实践能力,优秀的按摩人才大部分就业于按摩行业。因此学校的按摩教师的技能不够优秀,从而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只是根据课本来进行讲解,这种教育方式对于学生的理解以及学习是不够充分的。因此,更多地投入精力和资金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福利方法,比如说在按摩教育中将按摩人才引进,对于听力障碍人称的学习是非常有用的,同时对于社会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除此之外,再教育听力障碍人群的过程中融入按摩人才,不但可以将自己的按摩水平进行巩固。与此同时,能够有效地结合理论与实践,提高自身发展。

3.特殊学校听力障碍人群按摩教育方法的改革

长时间以来,说学校再在于按摩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二加一的方式,通过课程两年的学习再加上一年的实践为主。这种教育方式由来已久,已经不能够与时俱进,最重要的就是改革,例如以时间周期为基础更换实践和理论的学习,在刚开始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短缩短学习周期。可以半天理论半天实践,或者一天理论一天实践的学习模式。在接受按摩教育的听力障碍人群知识和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改变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促进听力障碍人群对于按摩行业的了解。与此同时,能够熟练他照我按摩方法以及按摩技,。把枯燥的学习变成提升听力障碍人群按摩教育的有效性。听力障碍人群按摩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按摩教师在内容讲解的同时,一定要与实践进行结合。按摩教师只有将理论与按摩经验进行统一的讲解,才能够有利于听力障碍人群对于知识的了解。与此同时,在学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那么也可以通过模拟操作进行讲解。与此同时按摩教师也要及时的回答学生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按摩手法以及按摩技能。除此之外,按摩行业是一种服务性的行业,所以学校在进行按摩教育的过程中,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技术以及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按摩行业,对于按摩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需要严格遵守,与此同时,一定要自尊自爱。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听力障碍的人群在按摩工作过程中总是有不同的问题出现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所以在对听力障碍人群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与实践时,要让他们学会适应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环境,克服自身的不足,尝试着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学习更加有效率,对于自身的职业修养以及工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最终实现人生目标,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得义.有限隔离无限融合--试论我国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5):154-155.

特殊教育学范文2

残疾学生因自身的残疾与缺陷,缩小了对世界的感知范围,减少了接受教育影响的途径,对事物和外部世界的感知不够完整,理解不够深刻。因此残疾学生极易出现不良的个性和行为表现,因此在特殊教育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尤为重要。但现今特殊教育学校的素质教育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素质教育的效果。

1.采用“填鸭式”的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过于强调教育对象身体方面的特殊性。

3.忽视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

4.缺乏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5.现有教材和课程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特殊教育学校素质教育的解决途径

在特殊教育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采用“填鸭式”的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过于强调教育对象身体方面的特殊性;忽视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缺乏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教材以及课程设置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素质教育的推进。

(一)完善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估机制,改变教育观念

对于教育观念的滞后,需要加强管理,发挥目标导向作用,引导转变观念。改变观念的首要任务是制定素质教育目标,并根据目标建构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只有目标体系与评价体系相结合,才能对特殊教育学校的素质教育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通过教育评估机制的建立,充分发挥评价手段的调控功能,使它成为促进素质教育的科学的系统的机制,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促进素质教育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于现职教师,学校应建立在职教师进修、培训制度,定期和不定期举办在职教师培训和进修学习班,扩大教师进

修的途径,提高理论修养。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师范教育,应实施与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课程的内容、方法及教学技能、技巧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如:建立以能力和情感为主导的师范教育新模式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整体素质,满足素质教育需求。

(三)进行课程教材改革

教材是教改之本,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在特殊学校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加快教材改革的步伐,编写出一套适合特殊学校特殊学生的教材,改革课程,注入活力,使其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应用性、多样性、可读性结合得更完美,让学生喜欢,教师满意,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一个好的依据和基础。

1.加强德育学科课程建设,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定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使聋生具备优良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具有抗挫折能力和良好的适应性、创造性、竞争性、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2.打好语文数学两门基础工具学科的基础,利用其基础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敏捷思维和创新能力。

3.加大体育美育的课程比重,发挥学生在视觉、运动方面的天赋,因材施教,培养综合能力。

4.要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活动课程建设,精心组织和设计活动课,比如开设班团队等常规性课程、科学知识性课程、科学文化性活动课程、操作性活动课程等,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特殊教育学范文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也开始向着全民化和大众化发展。教育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特殊教育也迅速的发展起来,一些在身体上或者生理上有着某种缺陷的学生都是拥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而特殊教育学校就是专门针对这一类学生而发展起来的。在特殊教育学校中,体育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教学,身体上或者生理上有些某种缺陷的学生也是需要进行体育学习的,不断增强这类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对象是一群特殊群体,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对原有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理念进行改变,探索出适合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体育需求;干预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教学,满足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需求,提升特殊群体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特殊群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很多的特殊群体学生都是具有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的需求,体育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体育需求,建立起符合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体系,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特殊群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比如经济条件,师资力量,体育场地等方面的因素,需要进行全方位考虑,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1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现状分析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对体育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外教学过程两种。其中,课堂教学现状是国家给特殊教育学校投入大量教学资金,扶持特殊教育学校,在原有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为特殊教育学校提供更加完备的硬件设备和体育运动场地,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视。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将九年义务教育普遍进行推广和实施,扩大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规模,在校学生人数也在不断上升,推动特殊教育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样根据国家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培养教育,重视特殊群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推动特殊群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是完成体育教学的关键,也是保证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教师团队的力量也是决定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教师队伍,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素养,推动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2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体育需求现状

在实际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特殊群体学生在身体或生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对于学习到的体育知识和体育实践能力有一定的限制,特殊群体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效。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发展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将体育教学内容具体化,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推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顺利开展。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特殊群体学生在身体特点、生理等方面存在缺陷,但他们同要具备体育学习需求。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心理发展特点等方面的因素,学生所呈现出来的体育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教师要能知道这一特点,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相应的基础和条件。由于特殊群体学生自身身体条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学生在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体育教学所呈现出来的教学成效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团体的专业能力,满足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推动特殊教育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3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体育干预对策

在实际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干预:第一,要先从家庭开始干预,作为特殊群体学生的家长,要保持积极、客观的教育态度,对特殊群体儿童要具备一定的耐心和毅力,同时,还要拥有正确的特殊儿童教育观念,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引导,帮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第二,从学校的角度进行干预,在特殊群体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从学校开始进行的,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引导和培养,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从社会角度进行干预,社会可以在发展的过程中,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一些专门性的康复医院,设置相应的特殊教育研究机构,做好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工作,推动特殊教育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特殊教育学校应运而生,为特殊群体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平台,促进特殊群体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特殊群体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学习需求,教师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需求,为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提供机会和条件,满足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需求,促进特殊群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干扰因素,会影响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效,因此,需要深入分析各种干扰因素,并进行相应的干预,提高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推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李艳红 单位:扎赉特旗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韩景军,王悦.丹东地区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体育需求及干预措施[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

特殊教育学范文4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管理;探索

一、特殊教育学校寄宿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教师观念存在偏差

在特殊教育过程中,教师观念存在偏差是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普遍认为教育对象存在特殊性,教育对象数量少,影响小,社会覆盖率低,特殊教育工作者不仅工作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还难以获得成就感以及自豪感[1]。致使教师的观念存在偏差,缺乏不断学习,革新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的动力,放松了对自己以及学生的要求,缺乏进取心,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要学生不出现事故,能够正常生活就算完成了任务,产生错误的教学观念,不仅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水平。因此,教学观念存在偏差是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管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家庭教育不恰当

一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较为急躁,缺乏耐心,由于并不能与孩子有效的沟通,无法理解体谅孩子的真实困难,聋哑孩子由于不能听见不能言语,无法与正常人有效的沟通,生活环境也与正常人不同,存在特殊性,其具体表现为交往圈子小,周围环境不同,具有特殊的性格特征,比如胆小,怯懦,敏感,多疑等,由于聋哑儿童的此种特点,致使家长越发的没有耐心,没有信心,出现急躁情绪,并为孩子定下标签,认为孩子没有出息,影响孩子的发展,使孩子的性格更加极端化。二部分家长认为由于自己的原因导致孩子成为聋哑儿童,存在内疚感以及负罪感,并不能理智的教育孩子,关心孩子,过分溺爱孩子,百般迁就,希望以此种方式作为补偿,使孩子受到更多的关爱,但此种教育方式并不科学,容易使聋哑儿童更加难以管理,任性妄为,从而导致出现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管理问题[2]。

(三)学校常规教育不科学

特殊学校的常规教育与普通学校还是存在极大的差别,聋哑儿童由于身体残疾,在性格特点上难免敏感,自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但是当前,特殊教育学校的常规教育不够科学,忽视对聋哑儿童心理的疏导,按照普通学校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导致易出现寄宿管理问题。

二、解决特殊教育学校寄宿出现问题的策略

(一)加强个人管理

特殊教育的个人管理主要表现在卫生,着装,发型,就餐等方面,其中卫生包括自身卫生,生活区卫生以及教学区卫生等卫生的处理,着装要求是不能穿着奇装异服,发型要求是不能留古怪的头发,礼仪需要使用文明用语,就餐需要文明就餐,节约粮食,根据这几方面建立一套标准的制度,并为学生制定一本记录本,做到周周小总结,月月大总结,并在家长会上通报相关情况,做到加强聋哑学生的个人管理。

(二)加强生活区管理

加强生活区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生活区的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区域,是最容易出现寄宿管理问题的场所,因此,加强生活区管理至关重要,具有重要的价值。加强生活区管理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自行规定宿舍管理制度,宿舍卫生评比制度进行监督,提高监管力度。二加强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加强生活区管理至关重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生活教育

加强生活教育是指家长需要加强家庭教育,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够急躁缺乏耐心,忽略孩子教育,放任自由以及溺爱孩子,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加强生活教育。加强生活教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家长需要保持较好的耐心以及信心,对聋哑孩子家长需要耐心的教育,体会孩子存在的困难,学习手语,与孩子较好的进行沟通交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使孩子形成健康的性格,以便以后的教育管理。二家长需要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过分溺爱孩子与严厉教育孩子都是不提倡的家庭教育方式,应融合两种教育方式,在孩子出现道德问题以及较严重的问题时必须严厉教育,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帮助孩子纠正问题,使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在孩子脆弱时,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温暖,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消除自卑。因此,加强生活教育至关重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能够提升聋哑儿童的能力,陶冶聋哑儿童的情操,实现聋哑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使聋哑儿童能够回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因此,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十分重要,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开展适合各类残疾学生的娱乐活动,如刺绣、篮球、绘画、缝纫、手语歌、下棋等娱乐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由此可见,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解决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学校中普遍存在寄宿问题,由于教师观念存在偏差,家庭教育不恰当,学校常规教育不科学等原因致使特殊教育学校寄宿问题管理不当问题的发生,因此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个人管理以及生活区管理至关重要,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石光兴.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的安全管理[J].贵州教育,2013(07).

特殊教育学范文5

适用于评估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各个临床学科中视障学生的临床技能掌握情况及毕业考核,也适用于目标参照性考试,如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以评估视障学生在毕业前是否达到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资格要求。

二、符合特殊教育实际的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组织与实施

1.成立考核评价小组

由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临床技能培训骨干教师组成考核小组,负责组建考核题库、制定评分标准、标准化病人培训、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核实施及总结。

2.建立考核试题库

考试内容在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基础性的同时,也要重点突出。因此,试题库的建立既要结合特殊教育实际,还要参照视障学生毕业后从事推拿行业所要取得的职业资格(即全国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库中包含伤科、内科、妇科、儿科四门中医学科的常见病临床技能测试。

3.标准化病人培训

标准化病人是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中标准化病人的应用,既可以解决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还能够克服传统考评方式缺乏公平的缺点,使视障考生在面对标准化病人中进行考核,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公平性,还能够为视障学生模拟一个医患之间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教师通过前期对视障学生进行相关学科医学知识授课后,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前对视障学生统一进行如何作为一名“标准化病人”,即标准化病人的职责与要求及在考试中表演技巧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对全体视障学生进行标准化病人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参加下一阶段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考生本人即要模拟盲人医疗按摩师作为考生参加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又有机会作为标准化病人,这是与其他医学院校的选取低年级学生或在社会上招募有医学爱好的的人士作为标准化病人的重要区别。其优点体现为:视障学生在作为标准化病人之前势必要对疾病的病史、临床表现中的症状、体征等相关知识有准确的认识及掌握,通过作为合格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与练习,有利于视障学生对所学疾病有更好的掌握,有利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有了充当标准化病人的经历也有利于视障学生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医疗服务。

4.符合特殊教育实际的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考站设置

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共分为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例分析、手法操作四站。第一站(标准化病人站):问诊,重点测试视障学生病史采集能力,包括病史采集技巧、方法、要点、内容四个方面。考试时间10分钟,满分10分。第二站(标准化病人站):体格检查,重点测试视障学生体格检查的合理运用能力,包括检查的内容、顺序、方法三个方面。考试时间10分钟,满分30分。第三站(非标准化病人站):病例分析,以笔试及问答的形式重点测试视障学生中医辨证施治能力及临床思维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包括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分型、治则、治法等。考试时间10分钟,满分30分。第四站(标准化病人站):手法操作。重点测试视障学生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实施能力。包括合理治疗方案的提出;常用腧穴的位置和取法、按摩基本手法、成套治疗手法。考试时间20分钟。满分30分。考官根据视障考生在各站完成情况按照得分要点进行打分。

5.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实施结束后的总结

在特殊教育学校针灸推拿专业每次实施完创新型“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后,参与考评的教师组织学生马上进行总结。通过考生及标准化病人的自我总结及教师针对视障学生在考核过程中的优、缺点的归纳总结及点评有利于视障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正,以达到提高临床技能的目的。

三、结语

特殊教育学范文6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生活教师;现状;任职条件

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活管理工作,一直多被特殊教育学校管理者视为人人都能做的工作。据笔者网络调查与了解,多数特殊教育学校生活管理工作由临工与教师混合搭班管理,少数特殊教育学校生活管理工作全部由临工管理。临工多为领导或教师的亲戚、朋友,少数是从社会上招聘来的,年龄较大,没有多少“文化”和特殊教育专业技能。自工作以来,笔者一直不认为特殊教育学校生活管理工作是个谁都能做的工作,只有具备全能素质和过硬技能的特殊教育专业教师才能真正胜任、做好这个工作。笔者学校建校虽只有短短20几年,但在生活管理岗位上工作过的人却达到了40-50人,诸如:蔡某某、殷某某、单某某、黄某某、刘某某、张某某、丁某某、周某某、顾某某等。细数一下前后换过足有几十人,期间多是因生活教师觉得自己做不了或没法做而自动辞职的。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活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专业素质或较高的业务素质,这种业务素质在某种程度上甚至需要超过一般教师,至少应具备一般教师素质。目前,《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简称《二期计划》)也已正式。其中的一个关键指标是,到2020年,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须达到95%以上[1]。这就意味着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将实现全面普及。这势必需要特殊教育学校加强自身保障功能及教师队伍建设。笔者觉得尤其需要加强生活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残疾学生入学安置等工作有效性与实效性。为此,特殊教育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其生活管理教师招聘工作。生活教师或叫生活管理员素质优良、技能条件达标,且足额配备,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生活质量才能真正得到保障与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活教师或叫生活管理员及新招聘的生活教师或叫生活管理员至少须达到下列素质或条件。

一、强健的体质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是一群特殊的少年儿童,很多少年儿童不会生活自理或自理能力较差,生活教师或叫生活管理员担负着打扫宿舍卫生,整理舍务,学生洗澡、梳洗、换洗衣物、督促监管学生休息、夜间巡视等工作,所以没有一个强健的体质、足够的耐心、爱心、责任心和吃苦的精神是难以胜任和做好这份工作的。

二、良好的作息习惯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住在一起,时时刻刻都有可能发生琐事,一旦发生事情,生活教师或叫生活管理员必须及时发现、解决。比如学生发烧、恶吐、吵架、癫痫发作等,一旦生活教师或叫生活管理员没有及时发现或解决,就有可能引发逃跑、流血、危及生命等问题,即使是夜间,这些事情也有可能发生。因此,生活教师或叫生活管理员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作息习惯,即能按时入睡,有“动静”能即刻“醒”。否则就有可能因睡眠不足而生病,或因睡死觉延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时机,酿成后果。

三、全面的教育技能

生活教师或叫生活管理员的工作内容并不纯指打扫卫生、整理舍务,他的工作内容十分宽泛,远超过班主任及其他管理人员。他既要具备生活指导与管理技能,又要具备学科教师需要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急救等基本医学及手语等特殊技能。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多数是住宿生,他们除了上课和课间由学科教师负责管理外,其余时间都得由生活教师或叫生活管理员负责管理,期间发生意外或矛盾都得由生活教师或叫生活管理员处理,如若生活教师或叫生活管理员缺乏上述某一种技能,都有可能给学生或学校造成安全问题。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活教师或叫生活管理员应该是一个全能的“管理者”,绝不能视之为谁都能干。

四、科学的管理思想

管理是一门技术,也是一种艺术。使人“服从”管理的主要方式或方法大致有三,一是强制管理法,二是说服教育法,三是感化教育法。但无论管理对象是谁,都不喜欢强制管理法,成年人如此,未成年的普通学生亦如此,特殊儿童少年也是如此。笔者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近几年的特殊教育学校生活管理工作探索与实践,觉得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活教师或叫生活管理员必须具备以下管理理念,才能真正让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其管理。[2](一)建立与学生适时沟通“管道”。适时,包括及时,但不单指及时,解决学生或学生间问题,有时需要及时,有时则需要延时,延时多长时间有利于解决问题,教师须掌握好时机。学生或学生间发生问题,如若沟通管道不畅,问题得不到适时、有效解决,或操之过急,或错失良机,效果都会大打折扣,甚至无效。沟通管道如何才能保持畅通?1.教师要时刻待在学生中;2.要选对选好学生“通讯员”,学生“通讯员”负责教师因事不在场时的突发事情快速报告工作。教师自己看到或学生报告知晓的事情后,教师在充分了解“现场情况”下,要理性判断解决问题的适宜时机。有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有些问题则需要缓一缓,延时再解决,这样,解决问题的效果才能好。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教师就能赢得当事者或其他学生广泛赞誉。教师长期如此坚持解决学生或学生间问题,教师的威信自然就会得以树立起来,学生也就自然接受、服他的管理。(二)建立多数学生认可的生活管理制度。现代学校管理要有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所谓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即制度要与时俱进,与师生的思想、年龄特征等一致。旧有的学校管理制度多缺乏师生认可度,尤其缺乏学生认可度,具有强制性等特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参与管理权。新时代的学生,知识广泛,要求民主管理的意识不断得以增强,缺乏尊重、“法理依据”的管理,学生多不会接受、服从,如若管理者对其实行强制性管理,有可能会酿成安全事故。因此,现代学校要想真正管理好学生,制定的制度必须要得到绝大多数学生认可。学校起草学生生活管理制度或规章后,须召开住宿生代表大会集中审议、通过,或召集全体住宿生表决通过(须征得不少于80%的住宿生认可方为通过),同时,还可召集住宿生家长审议与表决,以征得家长认可与配合,实现家校共同管理学生。对表决通过的生活管理制度或规章,由住宿生代表、住宿生家长代表、学校代表签字后方可实施。这样的生活管理制度才能真正具有可行性与执行率。现代学校的学生管理,必须要符合现代学校、学生特征或思想,这样,管理才能有效果,或效果才能大。生活管理工作中,切忌学校或生活教师单方面制定生活管理制度或规章。如,笔者在兼职生活管理员期间,与学生共同商议(口头)制定了餐厅卫生管理制度后,餐厅与之前相比则清洁了很多。即便有时有学生丢下了垃圾,也多是无意或因忘记而落下的,他们都心甘接受口头商定的、制度规定的“惩罚”。(三)公平公正处理学生间琐碎问题。学生,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大学生,普通学生、残疾学生,同学或同学间都会有或多或少的问题发生。发生问题,教师如何有效解决,事关学生安全、学校安全、同学友谊等问题。因此,教师不能轻视或草率解决同学或同学间发生的问题,必须将其作为重大问题来对待。教师处理问题时,必须“心正”,不偏袒,公平公正,否则,问题不但得不到彻底、有效解决,还有可能引发大的安全问题,诸如自残、跳楼、群殴等重大安全事故。解决学生或学生间问题既要讲究法理、道德、伦理,也要讲究方式与方法等,要让当事一方或双方、多方都能心服口服地接受处理意见,而不是让其勉强或委屈地接受,更不能强制其接受。教师处理、解决学生或学生间问题时,不能使用“家长制”方式对待学生,要以理服人,以促和为原则。另外,教师在处理学生或学生间问题时,最好留有视频影像或录音文件,以免发生其他问题时有据可查,但这些文件不得传播。(四)放权于学生管理。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有几十名住宿生,完全依靠班主任或学科教师管理,力量明显不足。学生,无论是普通学生,还是残疾学生,都有反管理的思想与方法,因此,仅依靠班主任或学科教师的力量是很难管理好学生的。生活教师只有放权于学生,培养其管理能力或自我管理能力,才能真正管理好学生。教师放权给学生管理,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在减轻,而是更大、更重。教师放权于学生管理后,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指导如何管理,如何巧妙、有效地解决学生及学生间发生的问题,要及时、具体了解学生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如若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或方法不合理或不太合理,生活教师或叫生活管理员要及时予以纠偏。生活教师放权给学生管理,要对具体负责的学生的管理行为实行“问责制”。放权于学生管理,有益于生活教师了解问题的真实情况,可有效避免有些“强势”学生在教师解决问题时隐瞒实情而导致教师解决问题不到位、错位等情况发生,更有益于问题得到公平、公正的解决,还有益于生活教师或叫生活管理员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进而为生活教师或叫生活管理员管理学生打下坚实基础。

五、较高的威信

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活教师或叫生活管理员,性格不能太“柔”,太“柔”,学生就有可能不“怕”,一旦学生不“怕”生活教师或叫生活管理员,生活教师或叫生活管理员将很难管住学生,学生之间将会不停地发生矛盾或安全问题。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活教师或叫生活管理员,既要具备上述业务能力与技能,还要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威信。生活教师或生活管理员必须要做到该严则严,该“柔”必“柔”,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较高的威信。总之,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活教师或叫生活管理员,必须具备上述基本素质与技能,才能真正胜任生活管理工作,否则将很难做好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活管理工作,甚至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安全事故不断发生或家长经常投诉。特殊教育学校唯有真正重视起生活教师或叫生活管理员招聘,才能真正保障残疾学生得到健康、快乐、安全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网站.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EB/OL].

特殊教育学范文7

一、特教史研究的学术意义与学科建设的理论增长点

(一)新教育史视野下的特教史研究。特殊教育史无疑就是教育史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两只研究队伍并没有真正地走在一起,形成研究上的共同繁荣与共同进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的张斌贤教授,以“教育的过去与过去的教育———重新探索教育史研究的出发点”为题,对上述关系进行了很好地总结与反思。张教授提出,我国传统的教育史研究,不仅在视野上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的历史,而且在历史观上也想当然地赋予了一种进步主义的研究假设,即“教育的过去”。这种教育史研究简单化的后果,就是对教育历史的研究不够全面,对教育过去的研究不够尊重。他提出,新文科背景下的教育史研究,更应该以一种开放的视野、历史的眼光去研究历史,并特别提出了历史上有过孤儿院、救济院等有关机构的教育意义,从而也对通过深化特教史的研究来丰富发展教育史的学科建设,提出了更为殷切的期望。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社会学分会理事长、南京大学的贺晓星教授,则以“聋文化的思想与实践———日本聋教育发展史的一个断面”为题,阐述了日本的聋文化与聋教育发展,特别是结合日本1995年《聋文化宣言》思想,从国际比较的角度,介绍了日本的社会文化革新与聋教育思想变革。这与张斌贤教授所提倡的教育史研究新“出发点”思想,十分契合,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

(二)特殊教育学科发展的新思路与新方向。长期以来,作为二级学科,特殊教育学相对于整个教育学的学科建设而言,理论研究不足,学科建设也相对滞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的冯建军教授,以“中国教育哲学百年”为题,分享了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历程与学科建设成就,这对于从哲学角度来深化特殊教育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正如冯教授所指出的,中国特殊教育的学科形成,与中国教育哲学的学科发展,都是近代西学东渐的结果。教育哲学在我国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正是源自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杜威1919年的来华讲学,实用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令国人耳目一新。此后,经过傅统先、陈友松老一代教育哲学家的不懈努力,再由黄济、陆有铨等新中国教育学者矢志追求,中国的教育哲学从国外借鉴逐渐走向了中国特色的学科教育哲学发展,如数学教育哲学等。近现代以来,随着邰爽秋《特殊教育之实施》、华林一《残废教育》等著作的出版,中国的特殊教育学科已初步建立。如何真正形成中国的特殊教育哲学,乃至特殊教育学科教学哲学,这无疑为我国的特殊教育学科建设,提供的新的发展思路与方向。南京师范大学张新平教授,以“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初步思考”为题,结合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的要求,提出了新时代高质量的教育发展方向设想,以及在此背景下特殊教育学科建设的引领潮流、与时俱进问题。学术出版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承载,更是学术发展的重要推动。东南大学出版社编审刘坚博士,以“新文科建设视野下出版业的使命与创新”为题,为特殊教育学科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刘博士结合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要求,提出了新文科出版的重要方向转换,即“学科范式由专业目录导向转换为现实需求导向”“从单一的学科建设转变为综合的体系建构”等重要观点,为特殊教育在学科建设中如何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提供了全新的学术视角,体现了跳出特殊教育来建设特殊教育的现代学术大视野。

二、特殊教育的实践创新与理论呼唤

实践出真知。正是特殊教育的丰富实践,为特殊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学科提升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为此,本次学术论坛也邀请到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滨州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南京市聋人学校、杭州市文汇学校、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镇江市特教中心、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湖州市教育康复学校、苏州市盲聋学校、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等多所特教学院和学校的领导参与会议讨论。高层教育学者与基层特教工作者的对话交流,是本次论坛的鲜明特色,也充分体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特教本色。

(一)高校特教专业的人才培养创新。创立于1987年的长春大学特教学院,是我国乃至亚洲最早设立的特殊教育学院。长春大学原副校长庄树范教授在论坛发言中指出,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成立,直接推动了我国高考“单考单招”“特教特办”政策的形成,这不仅对于中国高等特殊教育人才的培养具有突出的意义,对于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影响。滨州医学院于1985年成立了专门招收肢体障碍学生的医学二系,这是新中国中国高等教育的创举。曹同涛院长分享了滨州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近年来人才培养中“医教结合”“教康结合”“普特结合”的“滨州医学院模式”。

特殊教育学范文8

关键词:特殊学校;景观设计;无障碍性

一、特殊教育学校的定义与分类

(一)特殊教育学校的定义

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学校是根据学生特殊的身心发展特点,实施特殊的专项教育策略的义务教育机构[1]。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学生完成基础教育、发展其潜能、完善其人格、进行康复训练、进行职业培训、获取专业技能,以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找到社会归属感。

(二)特殊教育学校的分类

在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大致分为四类:听力障碍类、视力障碍类、智力障碍类及综合类特殊教育学校。截至2011年,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共1767所,其中有盲校32所,聋校452所,培智学校391所,综合类学校892所。特殊教育学校在下文简称“特校”。

二、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景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景观现状

我国特殊教育起步相对较晚,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其发展差异较大,但从校园建设角度来看,基本延续了正常中小学的规划建设布局,局部有参考无障碍设计,但针对特校校园环境设计还没有形成成熟的设计体系,仍存在较多且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对特校“特殊性”景观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进行探索。

(二)国内特校景观存在的问题

特校校园规划建设不具有“特殊性”,与正常中小学规划基本相同。设施相对陈旧,缺少保护性设计,校园环境安全性不足。建筑形式与内部空间缺乏“特殊性”,忽略了特殊儿童的使用需求,缺乏细部设计,造成空间使用不便或效率低下。室外景观多以花坛绿化为主,忽视特殊群体的特殊户外活动需求,场地功能性单一。校园植物配置不具备“特殊性”,仍是简单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忽略了植物本身的康复性功能。校园色彩没有“特殊性”,校园多以灰调为主,大多是水泥路面和水泥色教学楼,加以局部绿化,缺乏校园活力,忽略了色彩对特殊儿童的重要意义。景观中无障碍设计形式单一,没有充分考虑各类特殊儿童的生理特征。

三、特殊教育学校景观的“特殊”之处

(一)景观中行为主体的特殊性

特校景观的特殊性取决于使用人群的特殊性,分析景观中行为主体特殊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行为特征,是奠定后续景观设计的基础,也是特校景观设计的依据。

1.特殊的生理特征

正常人具有五感六觉,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由于特校学生具有各类生理缺陷,导致他们无法对周围环境做出正确感知,使他们在各类空间活动时的行为具有特殊性,也必然影响特教学校各类活动空间的尺度和形式。

2.特殊的心理特征

大多数特校学生因为自身缺陷,极易具有自卑心理,而且,由于不能准确表达内心的想法,使他们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极度缺乏安全感,由于不能完整获取外界信息,更容易引起恐慌和敌对情绪。同时,他们又迫切渴望社会归属感,希望以社会人的身份被尊重和认可,回归主流社会,消除歧视和差别待遇[2]。这些心理特征与景观中空间的围合形式、空间予以人的心理暗示、交往空间的形式与尺度、植物的选择等均有直接联系。

3.特殊的行为特征

特教学校几乎都是封闭式管理,特校学生和其他正常儿童、青少年一样,学习之余需要进行大量的户外活动和人际交往,不同的是他们的行为方式具有特殊性。以听障学生为例,他们大多行动自如,交流主要借助手语和口语双语交流,而手语属于肢体语言,有一定的动作幅度,因此,该交流空间的尺度相较于正常人的尺度要更大些,才可以满足听障学生正常的交流需求。所以,相对于正常校园来讲,特校校园景观的户外交往品质应高于普通校园。

(二)景观功能的特殊性

景观的功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类型在不断增加、细分,其功能内涵也在不断扩大,比较常规的功能性一般是指观赏、休闲、娱乐、文化、生态等,但在特校景观里,其功能还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

1.应具有无障碍性

无障碍设计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的欧洲,主要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目的是为残障人士提供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3]。具体到特教学校校园景观设计中,无障碍性并不仅仅体现在无障碍设施上,其内核应当认定为安全性、易识别性等方面。安全是必须保障的基本因素,除常规安全设计外,还应增加视觉触觉警示和身体保护这些方面的设计,尽量扩大安全的活动范围。由于行为主体的环境感知能力较差,因此,特校景观中的空间布局应当简洁,造型、色彩和质感应具有一定识别性,标识系统要符合特校学生认知规律。

2.应具有康复性

特教学校的校园景观还应考虑医疗景观中的康复性因素,包括感官机能训练、游戏和疗养方面。康复性景观起源于康复花园的概念,是指能为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康复提供助益的户外活动空间[3]。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于医疗景观的设计,针对特教学校的景观建设,不仅要有新鲜的空气、阳光、流水,还应具有治疗作用的植物,具有生理康复性的景观设施载体,以及具有心理康复性的各类人文景观,营造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游戏场所,为学生们的身心提供有益的帮助,减少消极的情绪,为他们建立积极的户外空间。

3.应具有补偿性

所谓补偿性,是指以行为主体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为依据,通过环境设计的支持,使其他各项正常的身体机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从而弥补其本身的缺陷。

(1)视觉补偿

视觉是人们获取感知信息的重要手段,其中感知信息量的80%是通过视觉来完成的,相较于其他感官具有极大的优势。营造视觉景观的要素包括:空间的尺度、比例,建筑的造型、色彩,铺装的图案、材质,设施的形态、颜色,植物的配置、色彩搭配等。以色彩为例,色彩是最直观的视觉要素,学生可以通过色彩的鲜明变化增强对环境的感知力,而且无论是基于古印度健康理论的色彩疗法,还是现代的医学实践,都认为色彩本身的确具有治疗性。不同的色彩,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暗示,能对人的感官和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促使其达到内在的一种平衡,进而完成一种生理补偿,达到辅助治疗康复的目的。

(2)听觉补偿

视觉是人们获取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其次则为听觉。听觉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还能帮助加深记忆及获取情感暗示,通过声音与行为主体的交流、互动,消除孤寂感。一个康复环境中,如果过于安静,非但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反而会加重其内心的孤独感。在特教学校的听觉景观中,不仅要善于规划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还应有喷泉、水池等人工声景观,以及一些声音的互动装置,尤其对于视障学生,更应有意识有目的去引导他们探索声音的奥秘,激发他们对外部环境的兴趣和想象,从而减轻他们内心的不安。

(3)触觉补偿

触觉是分布于全身、最复杂的感觉系统。在康复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对触觉的刺激来形成情感传递,进而进行康复治疗。在特教学校景观设计中,应有意识创造触觉环境,增强学生触觉的敏感度,进一步加强他们对环境的正确感知。触觉补偿的景观手段应从材质肌理方面着手,通过铺装和各类设施的材质肌理变化,提示他们场地和设施的功能发生改变,使其从侧面进一步接收环境的信息,完成触觉的感官补偿体验。因此,在触觉景观设计中,首要考虑的是安全性,其次是整体性,合理安排各类材质在景观全局中的分布,再次,考虑趣味性,尽量将游戏方式与康复设施设计进行结合;最后要兼顾艺术性。

(4)嗅觉补偿

心理学资料显示,新生儿能够对有气味的物质做出各种反应,并且相较于视觉,嗅觉更容易激发人体反应,且印象更为深刻。气味虽然无形,但在景观设计中作用微妙,可以强化人在环境中的体验。特教学校嗅觉景观的营造主要通过植物的配置,相较于常规的景观场所,还应考虑其特殊的功能性。例如,在适地适树原则下,去选择一些能够分泌杀菌素、净化空气能力较强、具有芳香气味的保健型植物,以加深学生对环境的感知。甚至可以利用植物的气味进行景观区域的划分,刺激他们的嗅觉,引导他们户外探索的兴趣,加深其对环境的感知。

四、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特殊人群,尤其是特殊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应当得到各界更多的关注,而特殊教育学校是帮助他们自立、发展潜能、掌握知识与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重要场所。因此,对特殊教育学校校园景观环境的研究应该形成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作为景观营造的一个重要专类分支,进行长期的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左元国.特殊教育学校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王震雨.儿童心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