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创新能力培养(3篇)

思想品德教学创新能力培养(3篇)

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进行德育的主渠道,也必须把创新作为教学目标,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办学主旨。

一、教师要增强创新意识

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和源泉,在创新学习中,一个学生能否提出创新问题,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有了创新意识的设局。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还是像原来一样只要求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单纯地应付考试,而不从整体上要求学生去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那么贯彻《新课标》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要使《新课标》真正成为当代思想品德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标准,教师自身就要努力培养创新意识。

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学习、多思考、多积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学会积累知识、积累方法、积累经验,通过潜力的挖掘最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旦教师具备了创新能力,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会使教学任务在教师预设的创新情境中较好地完成。

二、营造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

教育家陶行知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当然在不民主的环境下创造力也有表现,那仅是限于少数,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其天才,但如果要大量开发人类中之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到,只有民主的目的、民主的方法才能完成这样的大事。”可见,营造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是多么重要。在这种教学气氛中,教师与学生可以促膝长谈,这首先要求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以人为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都有成才的可能。其次,教师要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把微笑留在教室,以饱满的激情激活、感染学生的情感,渲染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敢想、敢讲、敢驳,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尽量为他们创造思维交流的机会,以此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所谓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某个问题有多种答案,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维向外辐射。它具有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探索多种答案的特点。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曾经说:“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应该引导和鼓励:一方面,鼓励学生挣脱习惯思维的束缚,不唯师、不唯书、不唯上,不满足于现成的方法、答案,敢于超越,不断创新。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利用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特点,为学生的求异思维创设必要的情境,提供思维“开窍”的机遇。教师提出的问题,追求的目标不应只是得到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而应该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去探索,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四、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学习小组可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如,在教学“自律”这一课时,将全班分成4个小组,每一小组要合作设计一则以“事故”为主题的小品,经过排练后,在班上进行表演,在交流时学生把全组的成果展示给同学。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适当内容让全班同学分小组参与,共同合作,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合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机会,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五、重视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成立兴趣小组和开展社会小调查。如,根据七年级上册《走进社区》的教学内容,我拟出了关于开展调查“秦安县葫芦河污染状况”这一主题,让学生开展调查,在获得丰富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多门相关的学科知识,分析河水污染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合当地实际的解决方案,并把自己的方案在课堂上发言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很多同学已养成了读书看报、关心国内外大事、积极思考的好习惯。这样就把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发展为更广泛的兴趣爱好,从而更加稳定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第二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创新教育不仅要培养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而且要培养千千万万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社会劳动者。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政治学科当然也不例外。

【关键词】思想品德;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作为一种变革,而不仅仅是一种调整,转变观念,扬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引进和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政治学科当然也不例外。那么,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1学生的创新品质的培养

知识的创新是通过有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的人实现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使学生具有创新品质。

1.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提倡创新,并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同时采取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创新的计划变成现实,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活思维,激发兴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政治与人类生存和社会文明发展的重大关系,使学生体验“处处有政治”的真情实感;现代国际关系中大国之间的关系的发展;与此同时巧妙地结合相关的国际国内时事热点,使学生在“了解――理解――把握”中感受政治学习的新奇和神秘,使他们从一开始就向往政治知识的海洋,增强对学习政治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做好由“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的转变。课堂教学上较为常见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只强调和重视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它既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健康发展。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1.2使学生具有创新意志。创新意志是创造着自觉地确定创造目标,克服创造活动中的困难以实现创造目标的心理品质。一次创新的成功也许是千百次创新活动受挫的结果;一个人创新活动的成功,也许是成千上万的人创新失败的结果。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是政治学科的优势:通过讲述在经历无数次探索和失败后,中国革命才取得成功等史实,都能在学生心灵深处产生震撼,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升华,逐步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2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创新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因此,教师要做一个学生创造火花的激发者,智慧源泉的开掘者。要引导学生求异,鼓励学生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那么,如何鼓励学生质疑呢?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好问的天性,鼓励学生用科学的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去面对学习中的疑问,教导学生敢于摆脱传统习惯、思维定势,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甚至提出独特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中,有学生曾向我提出这样问题:中国为什么要入世,不入世会怎样?当今,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获取知识的便利,而且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国务院颁布的《条例》明确要求“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末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尽管这些问题书中有较完整的提示,但我还是尊重学生的质疑权,展开讨论,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再加以适时的引导来论证学生的观点,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培养

3.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对现成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提出质疑是创造出新颖、超常成果的途径,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需要。试想,如果我们对已有的理论和成果不加任何质疑地全盘接受,人类将永远停滞不前。政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3.2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标新”和“立异”都是一种创新。鼓励学生大胆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反弹琵琶,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使其正确地认识到教师不是道德权威,不是道德灌输者。教师与学生是对话关系,教师是学生成长的伙伴,是学生学习教材的组织者、引导者。要树立敢于“班门弄斧”、“异想天开”的思想。

其次,在教学上要发扬民主,为独立思考创造条件。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即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研究学生,务实工作,并根据学生的需要改进教法,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4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身体验的过程。这样,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创造力的非智力因素,实现创新素质系统各要求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敏锐观察力和想像力,形成精湛的创新技巧,取得创新的实际效果。

创新教育不仅要培养获诺贝尔奖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而且要培养千千万万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社会劳动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权威式的教学方式,不是让学生在教师、家长的压力下学习,而是自主的、主动的去学习。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只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积极主动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由注重学生应试能力培养转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创新教育就能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陕西教育》2012年第六期

[2]《延安大学学报》2013年第二期

第三篇: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

【内容摘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需要我们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公民。作为初中思品教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从各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这方面能力。

【关键词】培养;创新

苹果公司前总裁史蒂夫・乔布斯曾被评为最能影响世界的人之一,他的创新成果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乃至人们生活的方式。他曾说过:“不要将时间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和其他人思考的结果一起生活。”也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质量的竞争。”

实施创新教育是时展的要求,是中国教育在新世纪的必然选择。作为一名思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要给学生一些笑脸

长期以来,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像皇帝与平民或是猫与老鼠的关系,学生在老师面前只能战战兢兢、惟命是从,思想被完全禁锢。这不利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也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应成为人格养育的圣殿。教师作为平等对话中的首席和引领者,要尊重、关心、关注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学生们通过网络、媒体等途径获能掌握大量知识与信息,在某些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我们教师还要多。我们应该放下架子,把紧绷的脸放松,用微笑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提供足够轻松的心理空间,鼓励学生去发现,去思考、去质疑、去创新。

刚工作的几年,在教学中我一直很严肃,学生很听话,不敢违反纪律,我曾经以能把学生吓倒而自豪,甚至还得到一些不大能管住学生、为课堂纪律乱而苦恼的其他老师的羡慕。但慢慢地发现学生对我很疏远,课堂上也不敢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这也是教育的一种悲哀。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改变自己。现在,在教学中,我用平和的语气、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尽可能地与学生情感交融。慢慢地,我发现思品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敢于大胆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二、开展小组学习

俗活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都说明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这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模式之一。课堂上留给各小组充足的时间讨论交流,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好的舞台。

根据所在学校的教学总体模式,我一般按照学生的性别、性格、爱好、成绩等将学生分成水平相当的若干小组。课堂上,把一框题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一组准备一个,进行全班性的合作学习。为了得到老师的奖励和其他组同学的肯定,各组会积极思考讨论,以便在展示时胜出,所以,合作中还有竞争。另外,在每节课教学知识的重点或难点处,我也会安排小组内讨论。让小组内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对其他同学的独特思路进行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使自己理解更全面,然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班内展示自己组的讨论结果。在小组代表展示时,其它小组的成员也要做到倾听,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教师对回答科学全面、有新颖独特想法的小组或同学提出表扬。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很快就见到明显的效果,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

三、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网络、实物投影、白板等先进教学手段被一一引进到课堂上来。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增强了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有助于学生从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顺利过渡,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我们思品教师要抓住高科技给我们创造的便利,充分利用这些手段,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服务。

现在,包括我们农村学校在内的每间教室都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而有些老师因怕麻烦而将这些宝贝束之高阁,也有些老师因心理上不能接受新事物而仍然沿用“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学模式。这不仅是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如学习《生命的家园》时,仅仅在口头上说大自然是如何报复人类的,很难激起学生共鸣。这时,我会用多媒体播放造成上亿人受灾的九八年长江洪水泛滥震撼人心的视频,学生受到很大震动。此时,我抛出问题:“你认为这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应从哪学方面做起才能杜绝悲剧的重演?”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思维也变得活跃,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说出了很多具体而又别出心裁的治理环境的方法,不仅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应和现实生活“接轨”

三维的课程目标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人认为,什么技能、情感都是次要的的,只要学生能学会知识、考出好成绩就行。但我认为,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放在更重要位置,指导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地分析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所有的创新都要以现实为依托。《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指出:初中生逐步拓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建构的基础。

我在日常教学中一直尽可能地贯彻这一精神。如学习《社会公共生活需要秩序》时,可以播放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游客一日扔了10吨垃圾愁坏了清洁工的画面;学习《闭锁心理的危害》时,可以列举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杀人的重大刑事案件,并让学生谈谈如果是自己遇到了类似问题如何处理;学习《万众一心奔小康》时,让学生说说本镇最近又新增加了哪些美丽的小区和公用设施,并引导学生说说还有哪些能体现我们正在一步步走向小康社会……这样,不仅掌握了知识,也培养了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思品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思品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孩子创造思维的沃土,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