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素质教育范例

思想素质教育

思想素质教育范文1

【关键词】专科院校;思想素质教育;对策

党的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在系列讲话中深刻阐释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新形势下在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目标,同时也为教育者提出了新要求。高等专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半壁江山”,是教育界和社会舆论一致关注的焦点,随着思想素质教育要求的提高和专科院校生源的扩招,在校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培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专科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现状

思想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非常重视并且是学生的必修科目,它的开设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辅助专业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些专科院校,思想素质教育的效果寥寥,前景令人堪忧。

(一)思想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低。很多专科院校,不重视思想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或将其变成选修课,或“因人设教”,比如有一些党史教育和党课,只安排给要入党的学生学习。在学校不重视课程开设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自然不会重视,他们甚至认为,在专科院校里面,学得一技之长才是本分,思想素质教育的开设可有可无。

(二)思想素质教育手段和内容呆板单一。在开设思想素质教育课程的学校,大部分的课堂仅仅是流于形式,只是对于学生所要学习的德育教科书进行知识点和概念的泛泛介绍,对与现实社会中涉及的有关道德领域方面的问题,以及学生可能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没有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连续性的思想素质教育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仅仅是一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根本没有顾及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要,从而让课程变得毫无趣味和实用可言。

(三)思想素质教育教师的道德素质堪忧。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思想素质教育教师承担着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三观确立的重担,但是很多的专科院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偏离学生思想素质教育。有的教师因为对课程的不重视,出现不备课的现象,上课想到哪讲到哪,态度不认真不端正,疲于应付的现象屡屡发生。

二、改变专科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现状的对策

专业技术教育是专科院校的重头戏,是专科院校教育的根本,更是教育的出发点,扎实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让学生在踏上社会之后立于不败之地。思想素质教育是专科院校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是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将专科技术教育和思想素质教育紧密结合,二者互相促进,互相影响,互相渗透,才能将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上去。

(一)重视思想素质教育的地位。人的德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教育和一点一滴的积累。基于此,这就需要我们重视思想组织教育的提升:一是学校应该充分重视思想素养教育的地位,将其作为学生必修课,并且进行严格的测试;二是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思想素养教育的内容,让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三是学生应该充分认识思想素养教育课程的重要性,真正做到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基础之上提升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处理问题的水平能力。

(二)做好思想素质教育与专业素养提升的结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大多的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择的过程中,除了看重人才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外,更多地是看中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如此,这就为大专院校做好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和专业素养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供了更新的思路。基于此,专科院校应该将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工作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相结合,在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上进行相应的转变,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三)活化思想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方法。专科院校的大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人生阶段,受多元化社会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点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这种个性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也要求我们在对学生开展思想素质教育课程的过程中要活化教学方法,不仅将应有的理论知识输送到学生心中,更应该通过一些思辨式、主题式的教学方法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提升思想素养教育教师素质。专科院校的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主体,更是学校乃至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教科书和镜子。拥有崇高思想素养的教师,可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高尚的师德来感化学生,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升思想素质教育效果。因此,专科院校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建设,通过论坛、沙龙、头脑风暴、主题会议等形式的开展,进一步提升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和师德师风的模范作用。

三、结语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践,大专院校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将学生培养成为思想素养高,专业技能强,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赖雄麟,李海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社会需要还是个人需要[J].理论月刊,2010(3).

[2]刘婷婷,崔香芬,刘红生.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初探——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2).

思想素质教育范文2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初中思想品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其转化成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全新的调整。新的社会形势对教育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就需要有适应社会变化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大多是在学校学习中培养和养成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从大局出发,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们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知识以外,更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包括了很多方面,比如思想道德、审美能力、智力发展水平、劳动技能、身体健康等多方面的素质。初中思想品德课主要是以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为核心的教学课程,是培养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因此,作为教师思想品德教师,我们一定要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应具备全面的素质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素质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教学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教师首先应该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为标准,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从而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其次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摒弃不合时宜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学法指导,从根本上转变“教”的角色,以顺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进人21世纪以来,情感、态度、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局限于本学科知识进行讲解,而要跨学科、多角度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小结,结合学生实际,启发、引导并重。再次,教师要有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大纲要求,对本学科知识网络构架和各部分知识点联系清晰,了解学科的特点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素养,用前沿的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从而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成为“复合型”“引导型”“创新型”“乐教型”的高素质教师。

2实施素质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素质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践证明,学生是现实社会生活的观察者和参与者,如果我们的教师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那么由此产生的认识上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的实际就无法让学生接受,这种要求学生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的知识是毫无意义的,也是违背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的。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的办学宗旨为:“让所有的金子在这里都发光。”即让所有学生的潜力、能力、信心得到增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初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相统一。

3实施素质教育,要注重情感教育的渗透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共鸣,促进学生参与,而其中无不饱含着情感渗透的因素,因此,教师应努力将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转化为情感教学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形象的肢体语言展现出本堂课的知识点,通过情绪的渲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他们在获得知识和道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此外,在课堂上还应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难懂的概念通过音像、图片、动画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感受,加深理解。还可以结合时政,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实时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真正在内心深处经历情感历程,去伪存真,获得正确的情感,从而品读出思想品德课的魅力,达到化无形于有形,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4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时常走在时代的最前沿,走创新的路线。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掌控整个课堂,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拥有与老师平等的权利。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与老师争辩,敢于指出老师的错误观点,表达自己的想法,把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让他们掌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有适应祖国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比如说,关于中国钓鱼岛问题,可以鼓励学生针对此事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大家各抒己见,共同讨论,也可以针对此事组织一场辩论赛。最后,老师作出总结。这样,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

5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大德育工作力度

思想素质教育范文3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就应全面准确地分析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方法、手段、机制、环境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面进行创新。

关键词:

大众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一般而论,大学生综合素质应当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几个方面,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核心和灵魂,决定了大学生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必要性分析

(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使人的全面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政治素质在大学生综合素质中起着航标的作用。按照现代社会的要求,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不仅要全面掌握职业胜任所必须具备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培养注重能力培养和人格养成,而高等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作为个体社会化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必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1]因此,必须把思想政治素质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可靠的政治基础。

(二)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型要求我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在前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应适应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自2000年以来,国内绝大部分高校通过大规模扩招迅速完成了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国民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难也迅速成为全社会共同面临的巨大困难。2013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因达到创纪录的699万被网友戏称为“最难就业季”,2014、2015年又因毕业生人数分别攀升至727万和749万被戏称为“更难就业季”、“最最难就业季”,面对年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季”,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如何不断创新,教育学生正确面对就业形势和端正就业态度对解决当下日益突出的就业困境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的主流是好的。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充分信赖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能力,高度认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2014年党和政府工作纷纷点赞。高校学生对党和政府过去一年的工作普遍给予充分肯定,满意度持续保持高位。对调查所列举的2014年以来的10项重大决策部署均保持较高满意度,对“中央持续高压反腐行动”的满意度连续三年排在第一位。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表示乐观的学生占比分别为84.7%、84.5%和81.9%。学生们对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印象更加立体和丰满,中央领导集体“实干、亲民、务实、廉洁”的形象深入人心,网络上流行的“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学习中国”等动漫产品和APP应用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追捧。[2]但同时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

1.集体主义意识和国家责任感淡化,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精神生活贫乏。

2.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动摇,思想政治观念处于摇摆状态。

3.自我中心主义观念浓厚,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协作观念差,服务和奉献精神欠缺。

4.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奉行实用主义的利益标准。[3]上述问题的出现,既有社会风气的影响,也离不开学校和家庭教育重心的偏移。综合起来主要有: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照本宣科,理论与实际脱节,机械灌输,形式单一,学生不认同。

2.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创新,被动应付和防范,缺乏主动预防意识。

3.思想政治工作忽视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学生个性发展受到抑制。

4.心理健康教育力度不够,学生环境适应能力有待提高,社会化过程对接困难。[4]

5.互联网在方便学生获取海量信息的同时,也给学生思想素质培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6.独生子女由于成长过程中缺乏挫折教育,独立生活能力较差,自我意识明显。

7.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造成人们思想意识多元化,部分青年学生出现价值取向的选择困境。

三、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创新探索

(一)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内容创新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负有重要责任。思想困惑、理想信念的问题不是简单的“知”的问题,更是“行”的问题,涉及到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知”和“行”的统一。为此,要按照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政治要求,全面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以个性化的风格,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和社会实际去探究教材涉及的重要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引导学生认同教材的重要判断与命题,进而让学生理解这一学科更深层次的建构逻辑,达到对学科理论的系统掌握。

(二)坚定党委领导,强化机制创新

首先,党委的正确领导是确保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通过方向引领,科学规划,建立富有执行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体制,高校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才能真正促成学生的健康成长。其次,应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创新。高校党委、行政在研究学校的各项工作时,应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纳入学校工作全局通盘考虑,统筹兼顾;各职能部门应按照工作分工,认真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决策部署,增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最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评估机制。要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充分利用先进的评估技术,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综合性评估。[5]

(三)改革方式方法,注重方法创新

实现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方法的创新,包括四个方面:

1.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有机结合。加强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社团活动以及暑期社会实践、专业见(实)习等阵地建设,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熏陶和感染,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先进的思想移植到青年学生的头脑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入脑入心。

2.整合教育资源,树立大德育观念。将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渗透到所有的专业课教学活动之中,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同时,还要采取有力措施,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把优质的校外教育资源与校内资源整合起来,建立开放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体系。[6]

3.强化心理疏导,注重人文关怀。教育不仅要“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要“解惑”。大学生处在心智培育的关键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各种社会问题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而人文关怀则是建立深厚感情,做好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通过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4.因时制宜,因人而异,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教育的关键在于唤醒灵魂,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承担让教育对象接受教育内容的神圣职责。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时,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征对不同的教育个体,把科学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把情感教育与灌输教育结合起来,强化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注重多维同步,强化手段创新

互联网在极大的意义上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也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把握机遇,强化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这就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必须正视的新课题。一是强化网络信息的正面引导。互联网是当前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互联网本身难以对信息进行有效过滤,导致网络传播信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通过规范的制度设计规范学生的网上行为,确保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正面信息。二是努力抢占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网络阵地。通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网站,将正确的思想理论知识借助网络媒体向大学生予以推广传播,使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占领主流网络阵地;通过网络开展形势任务教育、政策法规宣传,逐步使网络成为重要的宣传工具和教育手段。[7]三是要正确认识和利用大学生对各种新媒体的热爱,充分发挥QQ、微博、微信、陌陌等新媒体即时交互的优势,主动占领新媒体阵地,将思想政治引领的各种信息源注入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实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现代化。

(五)强化教学相长,注重能力提升

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新局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更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前教育部长周济指出:“从当前来说,要组织好教学队伍,配足配强,确保有合格的教师来上课;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要加强科研,努力提高学术水平,确保讲出新意、讲出特色、讲出深度、讲出规律;要加强调研,读懂学生,讲出学生想听的和我们想说的,把大学生提出和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讲深讲透、讲清楚讲明白。”[8]教学是一项双边活动,教师素质的提升仅能解决“教”的问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还有赖于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首先,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发挥学生自我认知的潜力。其次,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鼓励大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等各种实习实践活动能有效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体验到自我成就的满足感。最后,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社会个体的行为控制主要依赖于自我意志品质的培养,通过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意志品质,有助于大学生思想品质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六)注重环境创设,强化环境创新

现代系统论十分关注环境对个体成长的影响。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判断和衡量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标准只能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接受者是否受到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实施者所预期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其中,教育环境的影响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给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来说就是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开设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通过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李达军 单位:内江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北京:中国教育报,1998-05-05(2).

[3]何秋叶.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思考[J].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17).

[4]王维美,曾献功.关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合肥: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5(114).

[5]周从标.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299.

[6]薛彩欣.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思考[J].保定: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9(54).

[7]翟广运,卢振起,杨小朋.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创新[J].北京: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9(72).

思想素质教育范文4

要培养学生树立为祖国而学好英语的远大理想。如今我们处于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中华民族要想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首先必须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更应该吸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比我们更发达一些国家的科学技术、文化的精髓,以提高我们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我们民族的智力,发展我们民族的潜能。这就要求学生从小开始就必须学习和使用外语这门工具。眼下城乡信息化,互联网大力普及推广,大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利用、处理、交流信息的方式、方法和速度,使科技和社会研究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逐渐拓宽了知识领域的范畴,而在网络的使用上,英文信息就占了97%。因此,学习英语这一世界通用语言,掌握英语这一强而有力的语言工具,对于中国迈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用盼望祖国早日富强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样生动的贴近生活的事实,去激励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以帮助他们树立一定要学好英语为国增光的远大理想。

二、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品德素质教育

社会公德是指调节行为的良好的风尚和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的涵义很丰富,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乐于助人、讲文明礼貌等。我国人民有着光荣的传统美德。

1.文明礼貌教育。

在英语课本中,交际用语中的礼貌用语随处可见,像一些问候、感谢等用语,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认读,还要让他们自觉地在生活中使用这些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2.爱心教育。

在授课中充分利用课文内容,特别是有关热爱祖国,关心帮助他人,不畏艰险,追求真知等方面的内容来启迪学生的智慧,净化他们的心灵,武装他们的思想。

三、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保护自然环境,防止其受到破坏和污染,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大问题,是全体公民的共同任务。新编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教育课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如教“Pollutioncausestoomanyproblems.”(污染产生了太多的问题)时,让学生明白我们地球上原来的自然环境较为宜人,自然灾害也没有现在多,而今大气污染十分严重,全球气温变暖,世界性的自然灾害增多,从而激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欲望。教“Wouldyouliketobeagreenerper-son?”(你想成为一个绿色使者吗?)时,问学生我国为什么要造如此浩大的绿色长城,造绿色长城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明白森林若被毁坏,就会造成水土流失,洪水成灾,良田变成沙漠。如1998年长江的特大洪水就是因为长江上游两岸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造成的;我国土地沙漠化现象日趋严重,有些地方整个村庄都被风沙淹没。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引发了这样严重的后果,真是令人触目惊心。用这样的事实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四、对学生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教育

人类从环境中获得资源来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人口增长过快就会在住房、就业等许多方面造成困难。要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长。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教“Whichcountryhasthelargestpopulation?”(哪个国家人口最多?)时,对学生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教育。世界人口迅猛增长,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大的问题。每分钟就有约174个婴儿诞生,每小时就有10440个婴儿降生,以此类推,一天里就有250,000个婴儿需要人们供给食物和生存的空间,那么这就意味着多年之后,地球上的人只有立足之地。通过这样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的道理。这样,他们就会在亲人之间进行宣传和教育,使他们自觉地遵守计划生育政策。

五、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

丰富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是自然而然生成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通过人类用双手勤劳地创造出来的,这个过程是长期而且艰苦的,所以劳动不仅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是人的道德、思想、观念以及情感的来源。就个人而言,他的劳动态度如何,可以影响到他的整个人生态度。因此,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是必要的。在教“Wouldyouliketocookwithus?(你想和我们一起做饭吗?)”时,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树立爱科学,用科学,讲科学的新风,养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虽然学生的主要劳动是学习,学好真本领,将来好为祖国建设做贡献,但一定量的体力劳动是必要的,劳动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劳动习惯和劳动热情;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劳动可以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劳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他们的体魄,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六、结语

思想素质教育范文5

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近年来,随着人才培养中应试教育、专业教育弊端的日益显露,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门话题。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受教育者各方面都得到提高的一种教育。其最终目的就是培育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当今,传统的单纯应试教育、专业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的一大进步。在素质教育包含的诸多内容中,思想道德教育占有首位,它对于深化素质教育,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邓小平同志认为,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其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新人。要把培养“四有”新人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总的要求。高校的根本任务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此,不难看出思想道德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思想素质、道德水准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只有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才能坚定人们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高校素质教育的目标完全一致,都是围绕培育“四有”人才,思想道德建设既然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突出思想道德建设也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他在论述培育“四有’新人时,特别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最强调的是“理想”,并反复指出:“‘四有’里面理想和纪律很重要。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着重要加强大学生理想教育。过去在战争年代非常困难的环境中,战胜千难万险夺取革命胜利就是靠的理想、信念。高校要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大力加强大学生的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有句格言:“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觉悟。”就是说,在知识、智力、素质、觉悟的比较中,觉悟更为重要。当今大学生有知识、有智力,但在一部分人身上却有智商没有智慧,有前途没有壮志,有文化没有素养,有知识没有思想,有理论没有实践的不正常现象,其根源就是缺乏理想、信念、奉献精神,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思想道德教育,真正体现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二、思想道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

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人才素质高低的首要标准,决定着人才的使用价值,影响着人才其它素质培育和发展,关系到事业的兴衰成败。要正确处理思想道德教育与其它素质教育的关系,找准思想道德教育的位置,对德与才的关系、德对才的影响等问题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从德与才的关系看,思想道德是人才的根本素质,育人必须先育思想

自古以来,不论哪个阶级,哪个社会都十分重视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根据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提出了“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的德才观。他把人分为四类:圣人(才德双全)、君子(德胜才)、愚人(才德兼无)、小人(才胜德),明确指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只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强调用人要“德才兼备,德为帅,德居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无数事实都证明思想道德素质低下的人,能力越强,窃取的权力越大,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就越大。在选人用人育人时,一定要把思想道德素质摆在首位。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后天的教育培养所决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人才的根本素质,必然要求高校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把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作为首要素质加以培养。上海大学生研究中心就大学生的品质和教育问题,对部分工矿企业进行了调查,对于“对大学毕业生所赞赏的品质”,在11个选项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开拓创新精神、人品优秀、实干精神;对于“您认为对在校大学生的教育应该加强哪些内容?”在13个选项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开拓精神、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见,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已摆在了突出位置。因此,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高校都要突出思想道德教育。如果只重视智力业务素质,忽视思想道德素质,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传授,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就不能培育出合格人才,就会产出“次品”“废品”,甚至产出给社会造成危害的“危险品”。高校既要教会学生怎样为学,更要教会学生怎样为人,而且要把“为人”教育放在“为学”和其它教育之前,渗透在“为学”和其它教育之中。

(二)从德对才的影响看,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保证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固然不能代替文化业务素质,提高人的文化业务素质主要依靠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学习,但并不意味着思想道德教育与人才的事业业务素质无关;相反,思想道德教育恰恰是开发人才智力,提高文化业务素质的驱动因素,因为它可以为人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供强大的动力。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导人们把所学习和从事的具体科学技术业务同远大的目标、高尚的事业联系起来,这种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必然会鼓舞和引导人们不懈地探索追求,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在自己从事的业务领域作出较大的贡献。从杰出人才的成才经历中,不难发现这个规律。陆游学文习武,勤学苦练,怀着一颗“位卑未敢忘‘阮饲”的赤子之心;顾炎武勤奋学习,学有所成,是因为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宽广胸怀;刻苦学习,上下求索,抱定的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信念。大学生要搞好学习,必须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动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进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当今,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确立为祖国强盛而读书的伟大目标,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学习动力,从而刻苦学习,早日成才。反之,忽视思想道德和意识品质的修养,没有远大的学习目的,势必失去精神支柱,产生混文凭的错误态度。不少教育学家做过专门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成才和成功不仅仅是凭智力因素,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更是成才和成功不可缺的。美国心理学家对智力超常儿童进行了几十年的跟踪研究,发现成就最大的和最小的明显差别并不在于智力的高低,而在于个性意志品质的不同。可见高校育人绝不能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应当强化德育首位意识,通过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全面开发大学生的智力提供强大的动力。

三、思想道德应作为首要素质加以培养

现在的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的关键时刻,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复杂的环境,关系着民族生存和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作为跨世纪人才,面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科技优势和垄断政策,面对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必须要有高度的科技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要有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如果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仅有科技文化素质,而不具备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即使暂时把经济搞上去了,但风气之坏,最终还会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因此,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素质教育必须要从时代要求和战略全局来认识。钱伟长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我们要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民族有责任感。学生如果没有责任感,整天只是考虑自己的小利益,如经济生活好一点,地位高一点,就不能担起跨世纪的责任”。把德育放在首位,把思想道德素质作为大学生的首要素质加以培育和造就一代担负起跨世纪重任的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作者:仲宇璐 单位: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思想素质教育范文6

关键词: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啦啦操课程;实践探究

1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体育课程指导思想

首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不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强化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教育发展作为首要目标,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工作,建设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其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以“为人民服务”作为主要目标,发展生产与社会相结合的现代化建设模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身心健康的优秀接班人。最后,全面落实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工作,根据社会主义现阶段基本国情,正确认识教育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遵守教育规则和社会需求,不断优化教育工作,并提高现代化教育水平。

2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目标

首先,学习啦啦操课程项目,让学生在习得啦啦操项目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还能强化自身动作美和形体美。啦啦操运动项目讲究团队合作。因此,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相互鼓励、共同进步,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健全人格,从而热爱生活、热爱运动。其次,学习体育类课程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身体,感受体育文化的魅力和精神所在,善于拼搏、积极向上,不断完善自身个性发展,提高学习状态和强化自身人文素养。最后,学习啦啦操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中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在啦啦操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完善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得到全面发展。

3啦啦操基本思想素质教育内容

3.1团队协作精神

啦啦操运动项目的核心是团队协作精神,是啦啦操运动项目发展到今一直重视的。啦啦操项目是团队新的合作项目,一个啦啦操项目需要的人数在6~36人之间,由于参加人数较多,因此其啦啦操技巧和项目适用于多数人参与。而且啦啦操的动作要求各成员保持一致性,所以团队精神非常重要。

3.2积极向上精神风貌

啦啦操在体育艺术类项目中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人员倾于年轻化,啦啦操本身就具有为其他体育项目加油助威、活跃现场气氛、帮助现场观众调动比赛情绪的作用,具有极强的积极向上精神风貌和感召力。

3.3互助协作能力

互助协作能力在啦啦操项目中也至关重要,团队项目为了获得较高的比赛分数,对每一位队员的要求也会更高,还需要每一个队员配合团队统一动作标准,实现所有队员的和谐统一。

4啦啦操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原则

在啦啦操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坚持几个原则:首先,现实性原则,在啦啦操运动项目中需要确保项目特点,合理规划男女比例,并综合考虑学校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对啦啦操课程设计确定明确目标。其次,基础性原则,学生需要全面发展,并利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和体制文化需求。最后,发展性原则,思政政治教育要开发学生的未来潜力和作出发展规划,帮助学生建立健全发展目标。

5建立完善的啦啦操思政课程的保障机制

5.1成立啦啦操思政课程管理研究机构

建立组长负责制度,并定期开展研讨会,强化管理研究机构,将校内外资源进行整理融合,在人员配备方面应完善学校职能部门,包括思想政治教师和体育教师等。思想政治教师负责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课程,并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研究,体育教师负责体育课程的设计,让学校职能部门相互协作、共同配合。

5.2建立完善的职能分工

课程设置需完善成员、督导、组长之间的职能分工。成员应积极学习和参与思政课程的拟定工作,帮助高校体育艺术类课程项目的推广,并积极为啦啦操的项目课程提出宝贵意见;督导是需要完善体育课程内容制定和体育课教育课程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组长要重视啦啦操思政课程的完善和修订,并积极开展交流工作,总结经验和学习方法,及时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做好课程准备工作。

6啦啦操课程具有实施方案

6.1做好交叉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日历、教学过程、教育教学考试等工作的布置

啦啦操课程设计应对团队进行分组,确保各组人数在3~9人,避免由于人数过少或过多给团队凝聚力带来的负面影响。组内选出队长并投票选出队名,还应想好团队口号和自我介绍。在开展教学工作时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重视:第一,充分展现团队精神,团队以队长为中心开展自主训练,不断加强队友之间的协作能力和互助精神,还可在团队内进行奖惩机制以促进团队的凝聚力。第二,强化培养啦啦队成员的审美能力,在啦啦队课程教学工作中,就是要帮助学生体会音乐的韵律感和音乐感,帮助学生将音乐与动作完美结合,可以利用镜子等辅助工具来纠正自身工作的错误,不断强化自身协调感。第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动作表情,帮助学生感情保持愉悦的生活状态,排除负面情绪。

6.2认真落实课程目标

第一,高校根据学校自身所有的啦啦操课程资源,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潜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处事问题,及时交流并丰富课程。第二,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充分备课,以帮助学生能够良好地学习知识点,再按照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第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并配合适当的奖惩机制帮助团队激发协作精神,在期末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素质发展对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评分。第四,学生可根据教师的啦啦操思政课程教育内容的具体情况,给出合适的优化意见和想法帮助教师完善课程。

6.3完成课程实施水平评价

为了帮助教师在体育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结合工作开展,帮助学生完善个性和思想教育,为学校提供更具特色的课程项目,并由任课教师完善学科评价方案和对课程的总体评价,帮助学科更趋多元化和个性化。比如,更加注重教师评价的过程性,可以根据教师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教学内容入手,及时地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并按照教学大纲和学校评价体系标准开展教学工作。此外,还要合理选择啦啦操思政课程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方法,一般来讲学生的上课出勤率可算入学业总成绩,教师布置的课也完成情况也应算入学业总成绩。在最终的评审内容中,将学生的审美能力、互助协作能力、团队精神、积极好学能力各按照一定比例算入教学中评价中,并根据百分制进行评分。

7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思想素质教育课程是根据体育自身的文化和学生思想素质教育融合而来的体育课程,它并不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来替代体育课实现的,而是帮助学生提高协作能力、审美能力、团队精神等的体育思想素质教育课程。啦啦操课程在体育思想素质教育课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特殊性,希望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能够让课程改革的工作顺利进行,让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推进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速度,使得我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石延芳.合作学习法在啦啦操选项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10):104,114.

[2]黄秋,杜熙茹.集体花球啦啦操空间要素编排研究——以2019年世锦赛前六名队伍成套动作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10):46-49.

[3]刘国纯,张兰.全国啦啦操竞赛情况浅析——以2018年啦啦操总决赛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7):240-241.

[4]龙裕元,余青鹤.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啦啦操IP的发展分析——以啦啦之星为例[J].科技资讯,2019,17(27):185-188.

思想素质教育范文7

多元社会思潮的相互激荡导致部分大学生思想出现混乱,行为无所适从,社会主流文化的确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托夫勒,在20世纪70年代曾经预言:未来的世界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场文化震荡,面对文化震荡,人们会因在一个极短的时间里承受过多的变化之后感到压力重重,晕头转向。现如今,多元思潮的激荡已经成为现实问题,多种文化模式和多种价值取向冲击着旧的文化传统,社会在思想领域处于失范状态。高等学校作为文化的中心,当代大学生最先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而这些思潮对其思想的冲击影响也非常大,部分大学生思想上出现混乱,行为上无所适从。从中国社会实际来看,马克思主义因其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特征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但这种主流思潮的建立,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并没有能够受到足够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大学生的评价中也相对较低。我国的高等教育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如果社会主义的大学不能够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人才,则是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的失败。因此,这种主流文化的确立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正确的引导功能,提升大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此外,由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理念、内容、方法上都存在着滞后的问题,这些都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造成一定影响。事实上,教育本身是个双向沟通的过程,正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可是,要想达到不教的目的,就需要让受教育者能够明白所教授的道理,接受所教授的内容。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们知道,人虽说是理性的动物,有评价标准,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指导;但人的行为毕竟具有一定的制约性和局限性,在思维不成熟的时候,由于缺少理性的科学的辨别能力和价值观,很难为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选择。尤其是在社会环境快速变化和文化思潮相互激荡的当今时代,这一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了。在充分尊重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下,如何能够使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引导当代大学生的指向标,需要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性权威。

二、理性权威的界定及其重塑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

(一)“理性权威”的界定在教育学中,“权威”一直都是一个颇具争论的话题。一方面,由于权威本身具有的强制性和客观性的特征会给学生造成一种外在的强加和压抑,“权威论”受到了部分学者的批驳;另一方面,由于权威对于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又受到另一部分学者的推崇。马克思说:“许多个人进行协作的劳动,过程的联系和统一都必然要表现在一个指挥的意志上,表现在各种与局部劳动无关而与工场全部活动有关的职能上,就像一个乐队要有一个指挥一样。”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集体协作的过程,所有参与教育过程的劳动者,都必须在指挥的统一规范下,才能将这一过程完成。而这种指挥的意志,就是一种权威。马克斯•韦伯也曾说:“尽管社会秩序的基石是以强制为核心的‘权力’,但却是这种建立在立法、意识形态、领导权、动员倾向性、虚幻共识等方案上的权威驾驶人们的信念,从而使人们心悦诚服,愿意接受权威,愿意受其领导。”从根本来讲,权威是一种共识,是人们的公认,是对人们的一种影响,具有支配性。也可以说,权威是一种有着影响与被影响的社会关系,是权威者对权威对象的支配并使其服从于权威者,依赖于权威者的思想和领导。理性权威的概念来源于马克斯•韦伯。他曾将权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传统权威,即在长期的传统因素影响下而形成的权威;第二种是感召权威,即由个人魅力所获得的权威;第三种是合理权威,即理性的权威。理性权威是与现代社会密切相关的权威,这种权威不同于权威主义所认定的权威概念,“蕴含理性的权威不但具有可理解性而且具有交往性和境域性,真正的权威不是高高在上的绝对的权威,而是具有反思性的理性权威。”我们知道,学校教育是以高度组织化和集团化为特色的社会活动方式。秩序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没有秩序,学校教育便无法进行,而秩序是需要权威的,适度的权威是开展学校教育活动的必要前提。因此,理性权威对于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是一个人成长时期的航标就像海上的灯塔一般,可以指引人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人可以意识到自己是独特的个体,可以具有独特的个性,但在某种自己敬畏的权威指引下,人们可以不断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言语进行自我评价和反省,并不断地超越自我,达到思想的升华。

(二)理性权威的重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首先,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来讲,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重塑理性权威可以为大学生形成明确的信仰保驾护航。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内容,让人们形成正确的信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信仰源于敬畏,敬畏的形成离不开理性的权威。理性权威不是一种强迫,而是一种因为自身的正确而获得他人认可而产生的一种力量。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认为,理性的权威作为教育的源泉是“来自于内在的精神力量”,即理性的权威是作为内在的凝聚力以主体的身份而存在的。权威虽然表现于外部,但其来源却是发自于人们的内心。理性的权威是个体依据自身的权威意识和自我存在的需要来选择的,而不是通过强权和制度。因此,这种权威容易唤醒受教育者对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向往;这种精神的力量,可以成为吸引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动力,可以成为他们形成信仰的指引者和保护者!其次,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来讲,重塑理性权威可以帮助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实现从“现有”到“应有”的转变。

“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工作,其直接目的和专门任务,都是为了把本阶级、本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变成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使人们实现从‘现有’到‘应有’的转变。解决这个特殊矛盾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方式和表现形式;这个特殊矛盾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任何活动过程,贯穿在过程的始终,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如果没有这个矛盾和解决这个矛盾的运动,思想政治教育便不复存在。”实现从“现有”到“应有”的转变,其实质就是培养符合一定标准的人才,维护社会秩序与和谐发展。“应有”既是标准,也是目标。“应有”状态是经过历史和事实所证明的正确的状态。既然是目标,是标杆,其本身的正确性不容置疑。从这点来说,“应有”状态本身即具权威性。因此重塑理性权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实现从“现有”到“应有”的转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来讲,在诸多的教育方法中,重塑理性权威可以从行为上规范大学生,防止其越轨行为的出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理性权威是建立在正确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的,其内在的合理性加上令人向往与崇拜的魅力,无形中会形成一种榜样的力量,使受教育者见贤思齐。同时,权威是一种规范,有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让思想还不十分成熟的大学生们能够接受这种规范的要求,修正自己的行为,使行为与思想保持一致。这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更容易体现出来,大学生的行为则可以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性权威的重塑

理性权威,是一系列具有合理性和权威性的要素的集合。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来看,重塑理性权威,就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制度权威、传统权威和教师权威的重视。

(一)制度权威

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制度主要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是用来安排人们的活动、满足诸如秩序、信仰、生产等社会需要而设立的一套习俗、民俗、行为模式。制度权威是指:“人们对于建立在一定社会的生产过程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关系的结构性和秩序性基础之上的行为规范的服从关系,是在从根本上消除了人与人之间关系中异化现象的基础上实现的对人们共同意志的服从。”可以看出,合理的社会制度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接受并自觉维护,是良好社会秩序形成的保障。由于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必然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因素与环节,社会制度的合理化存在一定问题,人情关系与科层政治并存,规则被潜规则代替的现象在一些领域仍然存在,制度的公平性权威遭遇到了挑战。对于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社会阅历相对较少,一旦遭遇这些现象时,不能正确看待社会主流与支流的关系,对社会制度产生怀疑,进而对整个社会的规范产生不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应该加强对社会正面现象的宣传以及对负面现象的抨击,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合理看待社会事物,维护理性社会制度的权威性。只有这样,才能将大学生致于社会的大环境下,努力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完成自我社会化的转变,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传统权威

费耶阿本德说:“世界并不直接呈现给我们,我们必须通过传统这个中介来理解世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精神特征,而每一种精神特征都必然蕴藏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及历史渊源。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拥有的一切,并不是一下子得来的,也不只是从现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而是本质上便存在的一种历史遗产,或是一种时代的成果。这种先前遗留下来的传统,对后世人们有着一种制约,是一种文化的前提。传统是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精华元素,某种意义上说,传统构成了人们活动的生存背景,也是一种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人都无法避免文化对于自己的影响和作用。这样,传统不仅在权威的确立中施加影响,而且传统本身即是一种权威。中国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之一。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屡经挫折而又百折不挠,不断走向兴旺发达,依靠的正是这样一种凝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今大学生之所以存在着道德失衡现象,原因之一是他们缺少中国传统美德内化的教育。许多大学生在经历了四年大学的专业学习之后,以前曾经累积的一些本来就不是很明晰的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削减了,这也是导致大学生社会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信念教育时,必须让当代大学生了解传统,认识传统,敬畏传统。只有这样,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才不至于在现代大学教育中断裂;也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国传统精髓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成果结合起来,共同对受教育者起作用,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教师权威

雅斯贝尔斯在著名的《什么是教育》中,将教育归为三种基本类型,即经院式教育、师徒式教育和苏格拉底式教育。在他看来,这三种类型中权威不仅是存在的事实而且有存在的必要。经院式教育以知识、教材为权威,教师是权威的“人”;师徒式教育以教师为权威,教师的权威带有绝对性;苏格拉底式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处于权威地位的则是对真理的无止境的追求。“这三种教育类型都需要学生具有对绝对真理和寻求真理的引路人———教师的敬畏之心。”因此,教师的权威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无法忽略、不容规避。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的权威并不是一种强权和胁迫,而是一种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如何巧妙,都代替不了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自古以来,言教不如身教,教师权威正是要用这种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激励学生,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功能,使学生的心灵趋于完美,人格臻于完善,为学生的前途点亮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四、结语

思想素质教育范文8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教育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对高职院校学生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讲究科学的方式方法,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有意识的与职业素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惟其如此才能真正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成长成才的需要,最终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高职院校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养;教育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技能与综合理论素养人才的重任,是当前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健康长远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自身的特色,应该与职业素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二者相辅相成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人才。

1理论教育上相互渗透实现教育上的融合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融合首先需要我们在理论上进行深度的挖掘,充分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内容中与职业素养教育有关的部分,将二者从理论上进行有机的融合。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统领,在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职业素养教育中要将这种观念有意识的融入课堂教学中,成为学生的行为指导准则。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中教师要明确重难点,对于重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在内容选择上要有意识的增加与职业素养教育相关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包涵的方面十分广泛,其中有很大的部分是关于职业素养教育的,比如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二者进行理论融合的结合点。高职院校的培养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在完成学业更好的进入社会角色,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因此职业素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只有真正从思想意识的高度上认识到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才有可能真正的以此来规范自身的行为。

2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打造专业化德育团队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机结合还必须依靠一支高水平具备专业德育工作能力的教师团队。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要真正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必须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职业素养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的教学,它具有丰富的内涵,教师必须掌握科学专业的职业素养教育科研能力才能够更好的适应这一工作。具体来说,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就必须要求教师同时具备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实践开发能力。教师既要通过教学来向学生传递科学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同时还要有能力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在实际工作中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学校与当地比较优秀的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定期邀请一些德才兼备的成功的企业家走进课堂来为学生讲述自己的经历,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带领学生团队在业余时间进入企业第一线,为学生争取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可以真正接触到现实的工作,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同时检验提高自身。教师要不断的充实提高自身,掌握最新的时事动态以及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自觉的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并且将这种观念内化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3健全改善评价机制促进二者的有效融合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有效融合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健全改善高职院校的评价机制,从考评制度上来规范教育教学活动,真正的做到二者的融合发展。具体来说,我们首先要致力于改善高职院校中职业素养教育所占比重过少的弊端,职业素养教育应该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在考评制度上就要加大职业素养教育所占的比重,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要进行定期的考评,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说都要加大考察的力度,让学生引起充分的思想重视。针对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职业素养教育教学应该制定不同的考察标准,要求学生掌握从事本行业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在步入社会工作岗位后能够继续严格的要求自己。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时要求同时考取专业知识证书以及职业素养证书,这些都会成为学生在以后寻求工作时重要的依据。教师要将学生在平时的表现也纳入考核的范围,避免学生在考前突击背诵,要将考察落实到平时,对于学习态度良好,认真负责的学生给予一定的鼓励与表扬,对于职业素养有所欠缺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耐心的指导,使其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自觉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高职院校本身具有自身的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尊重这些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进行有机的融合,成为一个系统连贯的整体,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作者:刘志霞 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