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与政治的关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思想与政治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思想与政治的关系

思想与政治的关系范文1

1.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性教育活动,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内涵,包括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等多个方面。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就是建设人本身与探究人存在的意义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对创造人的精神家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人文关怀的表现。另外,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来说,无论是受教育还是教育者都是人,换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育德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并相互影响,因此,思想教育本质上也是一种人文关怀。

2.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主要内容

2.1关心并满足人的需要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包括生理、安全、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另外,马斯洛认为只有低级的需求被满足后才会想要满足高级的需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需关心并满足人的需求。人的需求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人文关怀关注更多的是精神需求方面。

2.2提升精神文明

社会的迅速发展让人的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地转变,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后,精神需求就会日益增加。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人们会存在多种多样的精神需求,同样是精神方面的需求,有些人会追求道德情操,有些则会追求低俗趣味。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不单单只停留在物质需求方面,更多的是注重提升人的精神文明,帮助人们从物质利益方面上升到塑造理想人格等精神方面。

2.3创建精神家园

由于社会处于转型的特殊时期,部分人无法适应社会的转型,从而产生迷茫,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最终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创建精神家园。创造精神家园是人文关怀的最终关怀,最根本的是让人们认识到生命的意义,达到精神自由与心灵自由的境界,同时也是是现代化教育的最终目标。

3.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体系的策略

3.1加强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与方法

思想政治课程无论在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当出现不同的论点时,学习的要点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与方法,形成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例如,教师在讲解三个代表思想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针对核心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对三个代表思想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分析和讨论过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三个代表思想的看法,从而让学生养成关注社会主义建设的习惯,对我国的国情有进一步的了解。

3.2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早地对社会有一定的认识。在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活动的同时,让人文关怀内容渗透到活动中,积极开展相关的志愿者活动。例如,开展下乡支教的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贫困山区的教学环境以及山区孩子对学习的渴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3教师加强人文关怀内容的引导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所具备的要求更加高,需要有更高的职业素养。学生的学习最需要兴趣,教师应当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人文关怀内容的引导。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发言或判断存在一定误差时,教师尽量避免正面的批评。高校学生最大的特征是自尊心较强,教师充分地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才会虚心接受教师所提出的建议与批评,并主动改正。另外,教师对于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与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上所讲述地内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归纳与总结,创建轻松的学习环境。

3.4不断地完善精神文明建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推进,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心灵世界变得越来越空虚,甚至有少数人的社会道德观念都令人堪忧,因此,需要不断地完善并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从而提高道德水平。精神文明的建设是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在完善精神文明建设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第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生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

4.结束语

思想与政治的关系范文2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物质利益;基础;保障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新形势下又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课题。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只是讲精神,不能讲物质利益,使思想政治工作脱离了经济工作,变成与实际现实相脱离的“两张皮”。在新形势下,如何把握有利时机,找准思想政治工作切入点,以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了一个时代的问题。基于此,选取利益与思想政治工作关系的现代审视为主题,探讨利益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及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在当代获得有效性,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提供强有力提供保证。

一、利益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资本主义社会是这样,社会主义社会也是这样。这是研究这一问题的逻辑基础。

1、思想政治工作本身需要利益的支持

中国古代大历史学家司马迁有一句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就说明利益是人们为之奋斗的重要基础。人们在进行社会的探索,各种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的创新中,都隐含着利益实现的追求。可以说,追求利益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构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与重要基础。

人们要在自然社会里生存,要进行新陈代谢,必须要解决衣食住行问题,这就有了物质利益的要求。人们的行为是由动机驱动的,而动机又是由需要决定的,需要是人们行为的原动力。在人类社会里,人们有生理、安全、社交、尊严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作为有意识的存在物,有认知的欲望和真善美的向往,有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理想追求,有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的需求。由于主体的条件不同,因而利益需要的结构也就不同,有的偏重于物质利益,有的偏重于政治利益,有的偏重于文化利益。纵观如此,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本身也需要利益的支持。

2、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对个体利益的关注

思想政治工作不是空对空的叙说,其本身要增强实效性,就必须引导人们通过正当渠道获得个人利益,必须从个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中寻求切入点,在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基础一致的情况下,通过讲物质利益的原则,鼓励通过竞争和诚实劳动取得合法需要和合法权益,以此来启动人们的内在力量,强化人们的立业意识、奋斗热情和奉献精神。

1979年1月,党中央颁发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和《农村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纠正了过去农村中“左”的错误。提出保护生产队的自,实行包工到组,联产计酬的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劳动和经营的自,将农民的生产成果和利益直接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迅速解放了长期被压抑的农村生产力,成为我国农村改革的突破口。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之所以能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无非是它能最大地增进人们的利益和幸福。因此,利益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利益与思想政治工作是相互相成的,不可分割的。说过:“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思想政治工作不讲物质利益,只搞精神奖励,政治挂帅,采取“空对空”的模式,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干巴、乏味、空洞、无意义的,既失去原动力,又没有吸引力,会严重挫伤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3、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在于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

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现实物质利益关系的科学反映,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三者的利益都是劳动人民的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则在于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而不是一谓简单的否定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首先要认清三者之间的关系,摆正各自的位置。所谓国家利益,是整个社会的根本利益,是保证社会扩大再生产,保证国防、行政、文教、卫生等事业正常开支的必要条件,是社会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根本保证。所谓集体利益,是指相对独立的法人组织的利益,它是每个单位获得发挥劳动者积极性的物质条件。所谓个人利益,是指直接满足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生活的必要因素。没有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就不可能满足个人利益,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保证。离开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论任何时候,人们在谋取个人利益时不能忘记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三者利益从根本是一致且紧密相联的。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利益实现的根本保障

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这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几十年经验的概括和科学总结。

1、思想政治工作是发展生产力的杠杆

从生产力的角度来分析,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生产者和管理者,他们是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他们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自身的基本素质,关系到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用,一是通过做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对象身上不经过其它渠道表现形式就显示出来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二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从其它渠道和表现形式反映出来的效果,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作用于人的思想,而人又通过思想支配行动来创造财富。三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潜藏在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处对长期的行为起指导作用。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意识的能动作用,反作用于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杠杆。

2、思想政治工作是凝聚利益共识的重要法宝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与其说人们是从理论上认识世界,不如说是从现实的利益关系中去认识世界。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人们切身利益来开展,与解决群众的具体问题相结合,使人们从思想政治工作中得到实惠,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奏效。

早在井冈山时期,就要求关心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把这作为参加革命的最好动员。1927年7月,持续了三年的大革命失败后,周围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的情况下,井冈山的斗争不仅能坚持下来,并且能得到很大的发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红军切实为井冈山农民谋利益。红军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初始阶段,发动群众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地。广大贫苦农民因为分到了土地,从事实中认识到红军是为他们谋利益的,就从各方面支持根据地的发展,这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能够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当前国有企业在经历改革的改组甚或吞并的情形下,思想政治工作就已更为重要。党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凝聚利益共识的重要法宝,诚然,思想政治工作并非仅思想的灌输,而要从关心群众的现实入手,切实解决职工生活和工作上实际问题,使广大职工振奋精神,增强斗志,勇于创新,形成“人心聚、干劲足、企业兴”的良好局面,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得到新的发展。

如部分国有企业在改革中面对职工下岗分流的情况,党委应围绕职工切身利益开展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对终止、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在经济补偿上按政策就高不就低,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3、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顺利开展的“红线”

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思想政治工作从机理上讲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产生并反过来服务于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调节系统,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并为之服务。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把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实现十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思想政治工作既需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也是在全球化、多元化、信息化时代面对各种风险与考验下党的中心工作顺利开展的“红线”。

三、利益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良性互动――坚持“两手抓、两手硬”

指出,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坚定不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利益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关系也表明当前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战略方针。

1、物质利益的一维伸张导致路线偏轨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一些部门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重视了经济工作,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只强调物质利益,一切向“钱”看,只顾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国家和集体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甚至以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来满足个人的利益,以牺牲长远和根本利益来换取眼前利益。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进行伪造和假冒知名产品的商标、商品名称、包装和产地等,他们只强调物质利益,放松世界观改造,对财富贪欲过度,成为金钱的奴隶。由此不难看出,由于忽视了世界观的改造,迷失了方向,最终走上了路线的偏轨与人生的迷失。

2、思想政治工作与利益的良性互动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说明,人们的思想产生、发展和变化离不开物质基础,这是存在决定意识,是物质利益本源规律,要使人们思想稳定,必须打牢这个基础,我们的一切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企业要以获取最大的利润为目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为此尽心竭力。

党的十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要实现新时期的奋斗目标,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不断创新。

强调,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贯彻求实、民主、与物质利益相结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从解决广大职工最关心的、切身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为广大职工服务,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此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就有坚实的保证。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工作》编写组编著.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实务系列从书:思想政治工作[M].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年版。

思想与政治的关系范文3

关键词: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关系

我们知道在一个企业的建设中。除了硬性的条件,“软件”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软件”的重中之重。如何将两者有效的链接起来,有效的助力企业的经济发展,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是当前所有企业的管理者都应当认真考虑的问题。本文就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建设间的关系。做简要分析。

一、政治建设与企业文化的内涵

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在长期的经营管理中探索,提炼出来的精华,是企业所有员工的共同认知,共同价值,是企业为了实现最高目标。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与使命感。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思想政治工作则是我党和国家的制胜法宝,并且屡经考验,在经济工作与其他一切工作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利器。它既是传承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秉持正确的政治路线,又是关于人的思想道德的培养。帮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奉献精神。所以。这二者既是有不同的,也有相同的。缺一不可。只有将两者很好的交融发展,才能最大限度的获得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

二、正确区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异同之处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相同点。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有着许多的共同点,两者的内在联系非常紧密,主要表现在两者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创造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是两者共同的目标。其次是两者实现目标的方式相同。就是用同一的价值观,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凝聚人才的向心力,共同为企业发展服务。还有就是工作对象是一样的,都是以人为本,以人才为核心发展要素,通过对人的思想意思,道德素养的提高。共同提高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不同点。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不同也是非常明显的。重点在于前者着重于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后者在于人的理想、智力。素质的培养上。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其主要区别:1)所在的管理范畴不同,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也是政治理论教育的工作,是通过提供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等提高员工的政治素养,提供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水平。企业文化则是从西方传来的一种管理理论,归根结底是经济管理的理论。2)两者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一些经营管理的哲学、管理信条等作为依托进行员工的共同认知的培养,而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对党的政策方针的传导,进行政治理论、思想道德教育等具有社会性较强的内容。3)工作部门不同,企业文化主要是企业的行政部门负责。对企业的思想、信念等进行传播,而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由专门的党委、政工等部门负责,对党的路线、执政理念进行宣传。

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中,单纯的企业经营已经不再现实了,只有经济文化共同发展,才是企业的持久生产之道。而将思想政治建设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认清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加以有效利用,才能增强企业的生命力。

三、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基础,努力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已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特别是一些国企或较大的民营企业,面对不同价值观,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身份的员工,改如何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四个途径来改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1)以企业为桥梁。有效连接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文化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所以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与可操作性,让员工更能发现自身价值的体现。而将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企业的文化中,让员工感到其可实现性,从而将其落到具体的工作中去。2)以企业为依托。使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企业的文化都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而党的思想政治理论似乎一直是没有改变的,从而易让员工感动老旧落后,缺乏学习的动力,若将思想政治建设以企业的核心精神、统一的价值观为依托,增强其感染力和吸引力,则可将各项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四、站在思想政治建设的“房上”,让企业文化健康发展

(一)在建设企业文化中,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放在首位。

企业文化的概念的是由西方传来的,它强调个人主义。突出自我,功利性很浓,我们必须时刻把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政治教育放在首位,不能仅仅为了经济利益,而让庸俗的世界观、价值腐朽沃恩的员工。

(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建特色。

在企业的内的党组织对企业的政治领导有着不可替代的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不仅可以为企业输送一大批思想道德水平先进,政治理论扎实、同时具有较高管理素质的领导干部,还可以在员工中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团结性。

(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重点在于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人才决定生产力。要想企业整体向前推进,就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同时凝聚所有员工的工作热情,才能真正建设好企业文化。

(四)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载体,代表着企业的前进方向。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作为员工中的先进分子。无疑应当作为先锋模范的作用,做好表率,只有党政工共同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建设好企业文化。

总之。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紧抓思想政治工作不放松,同时,坚持党的思想政策方向,坚定信念,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方向,改革工作方式,解放老旧的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依托企业文化的有效平台,丰富思想政治建设的内容和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科学的管理工作方法。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建设有效连接起来,使其互助互利,就一定能建设一个优秀的企业。拥有一群优秀的员工,推进中国特色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爱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J],上海企业,2010(04)

[2]康建华,浅析民企的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金属通报,2010(11)

[3]黄尚玉,浅谈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J],中国科技纵横,2010(02)

思想与政治的关系范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教育学;关系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它是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它所揭示的教育发展中的一般规律以及教育的性质、目的、原则、方法等,对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其他学科都有指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学也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当然也要遵循教育学所揭示的教育的基本原理、原则与方法。但它不是简单地套用,而是借助于这些原则、方法等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所固有的特殊规律,进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特有的学科体系。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是从教育存在逐步过渡到教育意识,这一发展过程反映着各种教育因素的不断增长,揭示着教育矛盾从潜在到展开、从局部到整体的发展过程。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教育学即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其主要目的就是对教育价值取向和教育过程进行论述,以及对教育经验的概括,是陈述性质的学科体系[1]。教育是一种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这是一种教起来准有把握,因而准有结果的艺术[2]。教育的内涵丰富,从教育科目来分类,可以分为语言教育、体育、美学教育、道德教育等;从教育环境可以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等;从教育层次可以分为初级教育、中级教育、高级教育等。作为研究客体的教育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因而教育学作为教育科学体系的基础学科自然也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客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的阶级、社会与其成员,借助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进行思想政治交流互动,双方在吸纳、认同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自主建构思想政治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中的一部分,作为教育的一个分支而存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学应当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二、二者都是研究如何建设、培育人的学科

“谁也不能野到不可驯服的境地,只要他肯接受教导和知识。”从社会发展过程的角度来看,教育的定义是这样的:教育的社会功能是使个人,以后在社会中可以发生功能,即是,使个人的人格变得最接近社会人格,使个人的欲望符合他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需要。任何社会的教育制度――都是受此一功能的决定。[3]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有活动,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对社会知识、文化的传递和在此基础上对人的培养,并通过培养人来维持人的生存、发展和为社会服务。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人如何能适应、生存以及去推动社会的前进,这都必须有赖于教育。人是自然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的产物,就人的本质而言其特性在于社会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教育是一种社会需要,它能使人变成社会性的人,人在教育中获得生存发展所必须的社会文化,人类天生获得大脑,但却不是天生就会思考;人天生获得眼睛,但却不是天生就会分辨是非,这些都必须从教育、从实践中去获得。正如夸美纽斯所言“假如要形成一个人,就必须由教育去形成。”因而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培育和建设人的科学。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品德,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它所着重的方面在于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它的目的在于培育出符合社会思想道德要求的人,塑造人们符合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学就是一门如何做人的工作的学问,其目的也是去培育和建设人。

三、二者都强调学校教育

教育是社会按照一定的需求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的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是在学校这样的机构中,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力与体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广义的教育泛指社会上一切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智力体力的活动。在学校这样的集体环境中,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内化纪律、秩序等社会观念,因此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学校教育都是教育的重点,同样也是教育学的重点,无论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主张“青年人应该受到共同的教育,所以学校是必须的”,蒙台梭利的“提倡儿童自发活动”的儿童教育学,还是杜威“学校即是社会”的生活教育理论,无不强调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不仅面向学校,也面向社会,但是“人最

容易在少年时期去形成,除了这种年龄就不能形成得合适”,因此在学校教育阶段,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当今社会中,不同的意识形态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同,但是学校教育却都是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小学开始,其内容包括三部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其中政治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包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以及十七大提出的个人品德教育。在西方国家例如德国,二战以后联邦德国就建立起一套德国政治教育组织体系,通过联邦政治教育中心来解决公民的“政治认同”问题,而这个“联邦政治教育中心”的主要工作职能就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规划、教育大纲以及对政治教育教师进行培训。同时在学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开设专门的“政治教育”课程,另一种是将“政治教育”作为课程原则渗透到包括历史、地理、语言等其他学科中去[4],其主要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政治认同。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学校教育也自然成为研究的重点。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必然要遵循教育学的基本准则和规律,二者之间也必然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个具体的应用科学,对于它的研究也会从一方面充实和丰富教育学的科学体系和内容,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之间的密切联系。

[参考文献]

[1]《对教育学逻辑起点的一种新思考》 徐东 中国大学教学 2011年第一期。

[2]《大教学论》[捷克] 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第9页。

[3]《逃避自由》[美]埃里希・弗罗姆 刘林海译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第121页。

思想与政治的关系范文5

企业文化是意识形态在企业中的具体表现,狭义的企业文化也称为企业精神,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建设实践过程中逐步通过提倡、积累、提炼而形成的“以人为本”管理理论,它在企业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认同并恪守坚持的共同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以企业目标和精神为主要内容,是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根本动力,是企业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企业文化以意识形态为区别可划分成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行为意识和工作态度等精神境界;二是企业的各种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娱乐联谊等文娱宣传教育活动。以企业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为区别也可以抽象地划分成四个方面:一是企业目标即企业的愿景和使命,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前提,是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主要动力;二是企业精神即企业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念,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凝聚职工的精神力量,是将职工的自觉追求统一升华为企业科学行动的理论起点;三是企业营销策略,涵盖了企业的经营理念、营销手段和管理思路及方式,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和基础;四是企业形象,包括企业品牌、职工素质等内容,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精神的外在表现。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第二只“看不见的手”。建设先进的、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文化,就如一个人没有了灵魂,美国美利坚大学商学院教授约翰•艾里预言,在未来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宣传思想领域的基础工作,是抓好经济建设的有力保障,是开展所有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标就是确保党的事业的最终实现,针对国有企业就是要确保国有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巩固国有经济实力,保持国有经济命脉的支柱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抓手就是通过宣传和传播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宣扬正面政治态度,解决思想问题,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完善人格、凝聚力量。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将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企业发展的唯一目标上,让职工的荣辱观与企业的兴衰相结合,让职工的责任感与企业的安稳运行相联系,让职工的幸福指数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相统一。总之,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服务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要服从于社会主义政治体系、制度和建设的大局,它是调节人与人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社会与企业之间关系的必要手段,是调动全社会正能量的重要抓手,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泉,是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力武器。当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党的十精神引导职工树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观念,转变思想、变革思维,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的顺利实现;二是以日常管理为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主题思想教育,提高职工思想政治觉悟,恪守职业道德,使其真正成为全面发展的国企从业者和领导者;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职工热爱企业、热爱岗位的强烈进取心和责任感,在企业内部逐步形成“心齐风正气顺劲足”的良好局面,塑造企业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

(一)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

企业文化是意识形态在企业中的集中表现,它根据不同的因素可以分为不同的方面,狭义的企业文化也称企业精神,它不仅可以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与外延,还可以为思想政治工作增添新的动力与活力。换言之,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它使思想政治工作更能贴近企业实际,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效、更紧密地与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同时,企业在培养群体意识、企业道德、集体行为规范的过程中,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活动平台,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和推广更具企业特性和市场需求。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重要途径,可以帮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转化为企业生产力和创造力。

(二)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和创新的重要保证

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企业个性特征,而企业文化的魅力恰恰就在于此。坚持文化立企,弘扬特色企业精神,建设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推进的重要保证。同时,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又使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具现实意义和实际意义,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更具体、更有针对性,促进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而针对特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特定文化相结合,有助于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逐步改革创新,以适应企业需求,促进企业发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作用,并在充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地形成新时期更具特色、更加鲜明的思想政治工作武器,助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尽快实现。

(三)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领导企业的重要方式,是一切工作(包括经济活动)的生命线。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要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而作为企业发展核心动力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要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基础。具体讲,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员工素质,这与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而人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和重要力量,企业文化建设和价值体系的确立都是由人来实现的,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企业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凝聚职工力量。总之,企业文化价值体系的确定、企业精神的培养、员工道德规范的养成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

(四)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思想政治工作是宣传思想领域的基础工作,是抓好经济建设的有力保障。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属企业思想教育范畴,同样受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和制约。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对企业领导的重要形式,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被广大职工普遍认可的群众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企业个性和时代特征。而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职工思想觉悟、提高员工素质水平、解决职工思想问题的重要方式,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人员思想支撑。同时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力量又决定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领导支持。所以,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三、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误区与不足

(一)企业文化脱离实际,形式大于内容

企业文化建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南部沿海城市率先引起重视,并逐步得到推广。近年来也出现了很多理念清晰、制度规范的典型企业代表,促使企业文化建设在中国内地遍地开花,引领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高潮。然而,有很大一部分企业是人云亦云、赶时髦、图热闹,没有深入研究自身实际,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文化构思,脱离了企业自身发展和需求的实际,没有制定符合自身建设的文化价值体系。还有一些企业脱离职工诉求和需要,聘请“专家”进行策划,使企业文化成为了“老板文化”、“精英文化”,严重脱离职工群众。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地域环境、经营方式、管理模式、发展历程和发展目标,基于这些因素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不可能家家相同。一个企业的文化精髓要能充分体现这个企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既要充分彰显企业员工的集体意识,又要有效结合企业自身实际,还要适合企业发展这一根本目的,同时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建立起良好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软实力提升,提高竞争力。

(二)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创新,教育思路单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保证企业社会主义性质和为民服务实质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多数企业的思想政治主题和思路还存在很大的局限,一方面是难以促进企业在市场经济下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是把握不准职工的思想诉求和有效的管理引导手段,难以协助企业凝聚合力、向心力。同时现代企业内部环境复杂,职工思想活跃,群众观念、愿景、思维和生活的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工作手段缺乏创新、教育思路单一呆板成为大多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病。

(三)对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认识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虽然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受经济效益和竞争压力等客观条件影响,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还没有深刻认识,“重业务、轻文化”的思想在企业内部、特别是国有企业中仍然存在。在效益是企业生命这一市场经济主流意识中,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正逐渐被企业管理者所忽视,而且越是基层的单位越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引领,基层管理者普遍认为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安全生产、多创效益,对他们而言有效益就有成绩、有业绩,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表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一是部分领导干部片面认为企业文化与企业工作关系不大,没有认识到“文化育人”的强大作用,更没有把“文化育人”同“科技强企”结合起来。二是主观臆断企业文化建设是不务正业的表现,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写写画画、吹拉弹唱,占用精力就会影响工作,甚至个别领导干部明确要求职工不能从事非生产的任何工作,这一现象在国有企业中尤为突出。特别是近年来,国有企业市场化运作,原本大集体、小社会形式的文化氛围逐渐削减,国有企业一时间又难以找到准确的文化价值定位,致使文化建设举步维艰,而偏颇、肤浅的思想认识更是让企业文化定格在了国有企业队伍建设的边缘。三是没有深刻领会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核心助推作用。在哲学上讲,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反作用于物质,也就是说,意识形态对事物的发展有着很强的作用力。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意识形态,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和源泉。表现在思想政治工作上,一是企业管理者“实用主义”思想严重,需要时就重点抓一抓,不需要就漠不关心、任其发展。二是个别领导干部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企业改革首先从政工开刀,精简机构、岗位合并、人员转岗,无形中削弱了政工系统工作力量,挫伤了政工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是部分职工对政工工作存在抵触情绪,这一现象在行政干部和技术从业人员中尤为突出。政工会议迟到、早退,思想宣传不屑一顾。个别职工甚至认为自己在装置现场调整几个参数就可以为企业创造效益,用半天时间谈思想、论教育为企业赚不到一分钱。最终导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不被大家重视、越来越边缘化。

(四)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没能有效结合

思想内容与企业文化都被称为企业的灵魂,但两者不能等同或替代,更不能完全割裂。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许多不同,既可结合起来抓,又要有所侧重。但在实践中企业管理者很难把握好两者的关系,存在认识或应用上的误区。一是盲目地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企业文化建设。这种观点片面地夸大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从严格意义上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良好企业文化建设也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但是两者绝对不能等同。概念混淆很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连锁反应影响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这一论调的直接后果就是产生所谓的“一体论”和“替代论”,认为两者统一、两者一致,可以互相替代,这就完全是大错特错了。二是武断的强调两者的不同,完全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分割开来,人为的将两者孤立,各自为战,不能有效融合,阻碍企业文化建设进程,限制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这种观点最大的危害就是使思想政治工作过分工具化,容易产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发现问题想起思想武器,没有问题使之置之楼阁的被动局面,非常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和谐稳定。

四、国有企业对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

第一,要巩固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坚定全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强化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是兴企之魂,是决定国有企业发展方向的根本。当前,国有企业要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企业干部职工,广泛进行理想信念引导,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职工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进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引导干部职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第二,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发展。国有企业以经济建设为主体,是国家经济命脉的支柱。所以,国有企业必须要坚持市场经济建设不动摇,努力增强企业经营创效能力,为企业发展和国家富强提供硬实力。同时,企业建设还要深刻认识到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重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作用,并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和思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使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全面提升企业发展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第三,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尊重员工劳动成果,善于凝聚职工集体智慧,促进企业长足健康发展。国有企业归根结底是人民的企业,企业发展要充分尊重职工的思想,明确企业员工的主体地位。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主张与企业职工的心声统一起来,凝聚促进企业发展、维持企业稳定的正能量。引导职工树立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主人翁精神,将企业的发展与职工的幸福有效结合起来,把企业的建设与职工的成长结合起来,把企业的稳定与职工的安康结合起来,把企业的兴衰与职工的荣辱结合起来,充分尊重职工,借助职工的共同力量和信念助推企业发展。

思想与政治的关系范文6

首先,这种联系体现在它们都是作用于人的深层心理认同基础上的。都需要切身的感受,实现情感的共鸣。美育的目的,无论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还是让学生相信乐于助人永远都是一种美好的情感,都要经由他们的内心感受到这种价值观。如果所有的价值最终要体现在一个结论上的话,那么真实告诉学生这些孤零零的结论,让他们去死记硬背,将难以产生让学生相信的效果。当然,让学生产生心理认同的环境和方式多种多样,但审美的方式显然是这些方式中最见效果的。事实上,关于美育的各种界定中,本身就存在着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美育就是指审美能力的培养,而广义的美育则包含将审美作为一种方法论运用到各种教育活动之中,以及将审美的人确立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将那些道理、原理、信念通过作用于学生的内心情感,让他们切身感受和心悦诚服地接受。恰恰在这一点上,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就走到了一起。

其次,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似性并不能抹杀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实际上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差异性体现在美育本身不仅仅可以成为教育的目的,而且可以成为各门类具体教育的手段。而思想政治课本身是要达到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看待现实问题的政治出发点的教育目的。这里面涉及到美学与道德、美学与政治、美学与社会、美学与法制等复杂的关系。如何让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学生通过教材分散内容的学习,最终对这些复杂的问题形成一种统摄性的思考框架,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审美与道德的关系,纯粹说理的概括性的内容,无法让学生深刻领会它们之间的那种复杂的关联。以摄影史上那个著名的例子,一个盘旋着的雄鹰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一个饿得皮包骨头、奄奄一息挣扎着的非洲难民儿童的瞬间,被摄影师拍了下来,这个摄影师虽然以此作品获得了国际大奖,但最终还是无法承受舆论的强大压力而自杀。这个例子涉及的就是道德和审美之间的界限问题。道德具有某种约束性,但审美在价值上存在着自由。如果说“美是道德的象征”这一论断成立,那么它只是在终极伦理意义上所具有这意义。当教师通过艺术史上丰富的例证给学生厘清了道德、政治、法制和美学等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就意味着,将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换而言之,让学生明白了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和让学生在感性上接受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道理等同。

再次,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一种叙事意义上的内在联系。这里的叙事并不单纯地讲故事,而是将历史、艺术、政治和法制等内容融入到一种理智与情感相互交织的叙事之中,然后让叙事的结论带出所要告诉学生的道理或原理。显然这不同于仅仅以某个故事为例子来增加课堂讲授的生动性,而是将整个课堂讲授过程作为一个故事来设计,从故事中引出有意义的思想政治内容。在讲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宏观调控和市场调控相结合”时,可以以某一个国营企业转变为私营企业为题材的小说或影视剧作品为例,将所有要教授的纲要融入到叙事文本的分析之中,然后从中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讲述一个国家的政体和国体之间关系时,可以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国家的历史为内容,通过讲述生动鲜活的历史故事,将所要讲授的内容要点融入其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在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上的这些内在关联,只是我们将这两门课在教学中联系起来的内在依据。但这并不表示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能够很好地体现这些内在联系的要义。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将思想政治教学和美育教学的结合放在一个具体的语境中来实现。这里的具体语境,也就是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能够在一种具体的社会、时代语境中实现。因为无论是思想还是政治都只有处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中才能体现出其具体性,而这种具体性和鲜明性则需要一个具有强烈可感性的情境来体现,但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却只是存在于抽象文字记载的书本之中,无法给学生传达出这种具体可感的情境。这时,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图片、影像、时事报道的媒体资料,从而形成一个感性氛围,同时把所讲授的内容融入到这种氛围之中,从而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客体学生都能沉浸在这样一个情境之中,才是衡量良好教学效果的依据。

其次,这种良好的效果往往是通过将感受和思考相结合达到的。如果说情境氛围的营造是第一步,那么思维火花的点燃往往需要一个启发性的事件,这个事件类似于讲述故事时,使得整个故事发展下去的具有推动力的激励事件,这样的事件一定要具有刺激性、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情感和思考都被带入课堂讲述的内容之中。其中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巧妙设置悬念和课堂教授的高潮,并在高潮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在结尾处得出课堂所要讲述的结论内容。这时得出的结论就不仅仅是结论,还是打开学生思维空间的钥匙。当然这些都需要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要把自己训练成一个讲故事的高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在学生的心田种下真理的种子。在这里思想政治教学本身就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在教学实践中,两种教学才真正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