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范例

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范文1

关键词:中职学生;思想品德;对策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尤为迅速,国家的重视、社会的认可都大大改善了技能学生的就业形势。中职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技术人员的重任,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教育都要抓,都要努力使他们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的要求和管理。但要完成这一重任,首先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应当作为重点来抓。笔者结合近几年的班主任经验,浅谈一下对于中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些观点。

一、我国中职学生思想的现状

个人因素:对于中职生学习态度调查显示,许多中学生认为:生活的主要内容除了学习、考试简直一点乐趣都没有,家长给予的压力简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有些中职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差,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常与其他学生发生摩擦和口角,导致厌弃新的环境,自我放纵;有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孩子,社会经验少,同时由于家庭环境比较困难,他们有些人比较自卑不合群,因而导致学业和生活上的不能适应;有些学生是单亲和孤儿,父母的离异和死亡使得他们心灵受到伤害,性格孤僻缺乏安全感,与他人交往存在障碍。社会因素:社会往往拿当地的普高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做对比,对他们的期望过高,既希望他们有优异的成绩,同时又要有过人的技术能力。但是,中职学校面对的现状是学习能力较差的生源、复杂的家庭环境和混乱的学生思想,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么复杂的现状。家庭因素:家长宠溺孩子,平时放松管教,导致这部分学生思想涣散,自我约束力差;家长对子女失去信心,很多家长受优质普高的影响,认为只有考上普高才有机会上大学,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而进入职校的学生就是没出息,对他们无心管理,放任自流。跟着外出务工高潮的影响,留守儿童征象愈来愈紧张,家庭教育的缺失紧张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综合以上,学生表现出的现象令人担忧,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学生心理发展,这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也将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那么如何进行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得他们能够健康的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建设者。作为多年的班主任,我从近几年的工作经验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有以下几点建议:

二、对策与实施

(一)注重培训,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目前,绝大部分学校对中职生实施纵向统一管理,对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加以束缚和限制,这样虽然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和制度的实施,但忽略了学生“为人”的教育。对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而言,这种管理模式是不可取的。从思想道德建设实践中得出结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学生自律是实现教育内化的前提。学校要解放思想,充分发挥教育的主阵地,发挥班主任和政教领导教育的主力军作用。每年开学初,学校都要召开班主任以及新生的普法座谈会,对新生班主任就新生的德育工作方法、路径、措施等进行培训。派遣校心理咨询室的专业工作人员进修学习,回校后积极召开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会议。

(二)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据调查,目前很多职业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情况,而忽略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正值青春期的中职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中职校应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德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组织普法进校园活动,减少不良行为发生,降低校园恶性事件。每个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帮助来访学生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健康发展。德育教育走进课堂,为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优势地位,将德育教育纳入学生的必修课。教师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学过程潜移默化的渗透,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自我检讨和提升,降低学生违纪违法的几率。德育教师把德育教育作为日常性教学,将思想道德教育,法制课程教育带进课堂,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观看感动人物事迹,违法事件视频,排练普法活动,让学生深入体会。班主任及其他学科教师也要在日常教学中灌输德育教育,让学生时刻警醒,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水平,提高自我修养。

(三)注重家庭教育

德育教育是学校和每个家庭的义务。经由过程大量理论研究和调查结果阐发:青少年的发展与家长受教育水平密切相关。学校应组织班主任及德育老师,定期走访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及家庭情况,必要时给予帮助和支持。家长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一部分,也应及时汇报学生的思想动态,家校联手,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四)德育教育融入社会实践

中职学生独立走进社会,经历社会的磨练,这对于他们坚强意志的培养非常重要。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勤工俭学,走出校园,离开老师和家长的庇护,自己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社会方方面面的诱惑,以此契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遵纪守法教育,让他们对社会上的人情世故有更深刻的体会。

(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要想更好地开展中职生的德育教育,教师的根本素养特别重要。教师需要重视学习,作为中职校的教师,更有注重德育教育的建设。德育教师和班主任更应“走出去”“学起来”,开拓新的教育领地。学校派遣优秀教师参加德育教育交流会,在传授学校的教育工作经验同时,吸收同行的先进教育方法和理念,不断开展德育工作者的沟通和交流,推进校园德育教育工作的进展。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2014

[2]刘根华.中职教育德育管理模式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3]叶建峰.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探讨[J]中国教育,2009(2)

思想品德教育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教育;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一、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在对于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也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潜移默化的促进其它能力的形成。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之前要对每一个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只有对学生身心各个方面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德育教育,采用适合的德育方法。例如,在日常的思想品德课程上,注意学生的主题性的发挥,抛弃传统的专制型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精神。对于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同时让学生对我有所了解,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了解,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心理上接纳教师。这样,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教师进行德育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导,对于学生品德形成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二、激发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

热爱是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催化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常规的教育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只有当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后,才能更为努力的学习,更为主动的探索知识,德育工作也应该如此。在日常的思想品德课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解读,发掘其中的内涵,逐渐培养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直接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在进行教学时,引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卡通形象,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结合,培养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间接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三、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行为举止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低年级的学生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对于教师理论型的教育无法很好地理解,更容易对于一些具体的行为进行模仿,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有意识的去做出一些良好的行为,强化学生的品德行为。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和行为上统一,真正做到言行一致。同时,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放松,思维比较灵活,教师良好的行为更容易被学生观察到,进而学习,因此,教师要注意生活中德育的渗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的基础上进行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教育,提高学生思想品德。

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的重要场所。将德育知识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相结合可以丰富德育内容,让德育内容有更多载体,通过更多的形式进行呈现。例如,在学习自然学科的知识时,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像那些科学家一样,严谨、仔细、认真,将每一个步骤都做到完美,培养学生在探索真理时的顽强的意志和永不言败的决心。在学习历史人文学科时,教师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度阅读和理解,对于名家思想情感的把握。这样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德育的形式和内容,对于知识的学习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总之,教师对于学生透彻的了解是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始,也是德育工作进行的基础,激发学生对于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催化剂,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动力,将德育内容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减少德育工作的难度,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可以丰富德育形式内容,让学生品德得到质地提升。德育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更新德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刘志勇.论如何增强农村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8,(24).

[2]李蕊.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7,(34).

[3]闫庭光,孙桂萍.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的设计[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04).

思想品德教育范文3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前言

随着“新课改”内容内容的提出,作为小学教育体系的一门综合课程,小学思想品德已经越来越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文修养观念,“新课改”内容的提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思想品德作为一门“副科”不被教师和学生所重视。本文通过对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意义的研究,提出了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列举了相关一些措施。为了使教师与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改变教学观念,实行多元化教学,对完善社会主义核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新课改是推动我国小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并且完善了我国现代教育体系的不足。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为树立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念,且对小学生的启蒙教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有效的开展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教师应深入探讨并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全面推进新时期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1]。

二、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与课程观念

尽管新课改提出并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他们难以转变旧的观念,甚至不愿意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导致新课改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这方面止步不前。同时,由于教师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许多教师还仅仅停留在“教什么”阶段,很少有教师通过自身的实践研究去开发新的课题。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影响着学生,导致学生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这门学科,并采取被动的学习方式,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听什么,难以应用到实践当中去[2]。

(二)教学模式单一

许多教师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式上,依然走机械化教学的老路。课堂上,只是将书本上的知识读给学生听,不追求创新教学,教学模式单一,使学生养成了具有依赖性的学习模式,机械的去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难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无法让学生深刻体会思想品德教学的意义。

三、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措施

(一)更新教学观念

只有更新观念,树立新理念,应用新方法,才能保证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效的实践与整合。首先,教师要对新课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其次要认可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并加强新课标的理念。最后要实行新课改的制度,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成长。教师要在新课改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参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学习中,既感受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促进了学生学习与自身的发展。

(二)建立多元化教学内容

建立多元化教学方式,为学生创立不同的学习情境,是非常受用的教学方式。思想品德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学习,更多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在生活当中,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知识教学,以表演的方式把学生带到不同的情境当中去,当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不仅能感受思想品德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极大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另外,在互联网发展迅速的时代,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感受知识的生动立体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结论

少年强,则中国强。新课改下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构建,对于我国的教育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这不仅关系国家人民的整体人文素质,还关系着新一代的成长与发展,本文对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对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教学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仍存在教学观念与课程观念以及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未来,我国还应继续完善新课改内容,顺应时代的发展,为了使学生更全面的发展,在思想上树立好的道德理念,改变教学观念与课程观念,设立多元化课程,为祖国新一代的发展奠定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群慧.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探讨[J].考试周刊,2018(03):141.

思想品德教育范文4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其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一,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与拼搏是体育精神主要内容,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促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积极向前,对于学生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第二,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体育是一项需要学生吃苦才能掌握技能的学科,对于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促进学生意志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第三,提高学生的承受能力。当前很多学生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心理素质非常差,严重者甚至会因为教师的一句批评而选择轻生,造成悲剧的发生。通过体育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促使其更好地面对社会、面对生活。第四,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则是遵循素质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体现与落实。

二、思想品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的方法

(一)做好示范带头工作

教师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的言行举止也有一定的影响。体育教师由于学科的性质,很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通过自己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影响。为此,体育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影响。第一,通过个人修养影响学生。教师的个人修养,包括教师说话时使用的语言,平时对自己仪表的约束,教师对待学生态度的体现等,教师的这些个人行为对于学生来说都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还没有形成正确是非观,身心还在快速发展的中小学生而言,影响效果较为明显。第二,通过专业能力影响学生。教师的专业能力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反映,同时还可以对教师的毅力、吃苦耐劳等方面的品质进行体现,而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

体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对于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都有较高的要求,而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获得学生的尊重,使教学更加顺利开展下去,则必须要让自己先做到,从而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首先,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获得学生的认可与尊重。为此,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通过一些细节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斗志,促进学生学习教师的优秀品质。其次,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了解,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优秀思想品质。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知晓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从而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

(三)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为此需要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能够通过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完成对学生体育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教学方法。

1.帮扶教学

学生由于个人身心发展状况的不同,会导致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因此每个班级都会有体育天赋较好的学生和体育天赋较差的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班级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然后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学生之间的帮扶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成绩,促进身体素质的提升,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为其将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师为提升班级学生的跑步能力,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从中选出擅长跑步的学生作为该组的组长,对其他学生的跑步进行指导和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会得到明显的改善,而在此过程中也会在无形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竞争教学

体育精神的表现之一就是竞争,中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特点,都喜欢追逐胜利,而体育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竞争式的教学,教会学生一些优秀的思想品质。例如,教师在教会学生篮球的相关知识与技巧以后,可以在班级组织一场小型的篮球比赛。教师需要事先将比赛的规则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说明,从而降低意外伤害发生的几率,然后教师将班级分为两个阵营,即红队和蓝队,并分别选取参赛人员和候补队员,其他同学作为拉拉队为参赛人员进行鼓励。教师在此次教学中,不仅需要担任裁判的角色,还需要对整场比赛各个人员的行为进行观察,然后与同学一起总结,比赛的得失。教师可以在比赛结束以后,对此次比赛中学生的优秀表现进行表扬,如参赛人员认真拼搏,体现了真正体育人的精神,拉拉队卖力加油对参赛人员的激励作用,候补队员的默默候场等。然后,教师需要对此次比赛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批评指正,以喝倒彩为例,教师需要让学生知道这不仅不会对比赛起到激励的作用,后果严重的还会造成打群架等严重后果,必要时为对手点赞才是一个真正有素质的人的体现,然后通过让学生进行记录或者写感想的方式,结束本次课程的学习。

3.鼓励教学

教师的赞同与认可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之一,因此教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咱们,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其能够在面对学习与生活的困难,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应对。例如,体育教师在教学生练习跳远的过程中,发现某位同学的动作非常标准,教师就可以让其作为范本让他为大家进行示范,从而获得教师的认可。在比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某位同学有了进步,可以在班级同学面前对其进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大家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努力地展示自己的优点,激发学生的潜能。

三、结语

思想品德教育范文5

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学生为主体”。中职学校以“就业为目的”只注重学生技能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的德育教育应与社会接轨。

⑴邀请各界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如请烟大的教授讲人的礼仪与事业;请企业成功人士讲创业与自立自信等。通过讲座让学生提高思想意识,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蓝图。

⑵根据不同的专业,定期开展各项学生技能比赛。让学生真正的“忙起来”在比赛中调动学生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学会与他人交往、团结协作、集体荣誉感等。

⑶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模拟面试场景、工作场景等,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职业道德、什么是职业技能、什么是职业行为、什么是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的内容。

二、从家庭出发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与家庭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中职生年龄15—18岁,正处于青春关键期,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不相符和对事物认知的片面性,使其判断力很容易出现偏差。因此父母要在生活中给予正确的引导,父母是孩子德育教育的第一任老师。

1、父母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中职生一般都是在初中学习成绩差、高考无望,才选择职业学校。他们的特点:有很强的自尊心,缺乏进取心,看重朋友,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心灵深处有自卑感、承受力差,文化素质低。在初中学习生活中,座位总是在教室的后边,不受老师重视,更谈不上表杨,得不到认可。为此家长要利用家庭的力量正确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树立正确学习态度,保证学生在青春关键期身心健康成长。⑴作为家长,当学生在学习、比赛中有所成绩时,应及时、适当的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这样做不仅呵护其心灵而且让学生有成就感,使其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让学生对自己的存在有清晰的认识。⑵作为家长,应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父母要言传身教起到榜样作用,使学生在家庭环境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父母要控制在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在家庭生活中要尊重学生。父母应要采取正面教育,启发诱导的教育方法。

2、学生自身要自尊自信。作为职校生,自身的文化底蕴和高中生有点差距,选择了职校,就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学好自己的专业,相信自己将来一定会是一个成功的人。在这方面给学生讲述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在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后,他一边帮父亲干活,一边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他又身染伤寒,生命垂危。华罗庚在床上躺了半年,虽然伤寒痊愈,却留下了终身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只有19岁,更没有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的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退干活;晚上,他在油灯下自学到深夜。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后来,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面当助理员的工作,以便在数学系旁听,还用了4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并发表了10篇论文。25岁时,他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这个例子对学生的鼓舞很大,充满自信的人有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当机会来临时会毫不犹豫地抓住它,从而成就事业,取得成功。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在班级出一期“我能行”的墙报。把“我能行”编辑成一段顺口溜: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他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总之,在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学生会表现出有真诚、有爱心、有责任感、活泼可爱等性格特征,反之会产生焦虑、自卑、逆反、烦闷甚至嫉妒恨等消极的性格特征。家庭氛围的和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健康的心理首先表现为自尊自信,学生自身有自尊自信的思想品质,职校的学生一样会出彩。

三、从社会出发

1、社会因素对学生德育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新思想与旧思想的碰撞之下,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影响着中职生,如纪律散漫、旷课、顶撞老师、说脏话、打架、早恋等一些行为已经屡见不鲜。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创建职业道德环境。从招生定向培养抓起,让学生从入学就清楚自己不仅要学一技之长,还要有职业道德素养和爱岗敬业精神。看家本领不过硬的学生是次品,没有职业操守的学生是危险品。因此学校的德育内容可以围绕社会用人标准展开教学,可以根据各行各业的要求进行德育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范文6

一、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或品质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行为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另外又因为小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因此在此阶段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这对于小学生而言,不论是以后的学习还是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水平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改革,教育不仅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整体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定要深化自身思想品德学习,由此一来,教师的综合素质就有了相应的提升,同时还有利于增加教师的责任感,提高教学能力。

(三)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国家富强

我们常说,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小学生教育对国家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进行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时,需要从国家未来发展的角度看待,通过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使其拥有健康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荣辱观,培养其爱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而奠定基础。

二、当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不适应社会与时展的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小学生教育方面,尤其是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不能适应社会和时展的步伐,因此思想品德教育有效性并没有得到明显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过于落后,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不能适应现在学生的变化,而且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太过薄弱,思想品德教育并不能满足国家与社会对学生能力的需要。

(二)不适应教育观念变革与更新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目前大多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仍然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放在首要位置,而当今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更加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当下的教育观念与教育的变革并不相符。因为应试教育的原因,学校太过重视思想品德课程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引导,就会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兴趣的丧失。

(三)不适应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制定时,部分学校和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当下学生的心理实际年龄,常常是生搬硬套地使用所学的教育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导致思想品德教育并不能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

三、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一)采取小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比如我们想让学生学习《国旗法》,如果仅仅枯燥得讲述,也许不容易激起小学生对国旗内涵的理解和热爱。要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借助与之相关的爱国电影和爱国故事等,来使学生感受革命先辈为了祖国的建设而付出的努力,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国旗是用先烈的鲜血换来的。

(二)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以“活动”的理念贯穿思想品德教学,首先要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确立平等教育观、个性教育观、学生主体观和主动学习观等等。由于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和同学老师度过的,因此,充分利用这些时间举办相应的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三)创设教学情景

创设的情景应当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方向,选择合适的情景类型进行思想品德教学,例如音乐渲染、实物演示等。也可以结合当代的新闻热点话题对学生进行讲解,将思想品德知识融入新闻事件中,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四)家校合作,齐抓共管

思想品德教育范文7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班主任;作用分析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的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进行教育的活动,而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属于德育,这门课程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导小学生健全自身人格品质,指导小学生热心生活、热心学习。除了思想品德教育这门课程以外,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和学生朝夕相处,可以从细枝末节中关怀学生、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无微不至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小知礼节、讲礼貌,从小拥有健康健全的思想道德,从小确立符合社会、符合成长状态的三观。为分析班主任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具体作用,本文进行了相应的阐述和探讨。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1.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小学教育受到了极大重视,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初级阶段,是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是培养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最佳时机,因为在这一阶段中,小学生已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拥有了认知世界、明辨是非的能力。教育的不断进步以及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都决定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保证,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条件和保证。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主,指导学生准确定位自己,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统一发展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情商、智商,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2.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小学生处于成长初期,思想、心理仍然稚嫩、单纯,要让小学生对自我进行认识和保护,思想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小学教育中一度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只由教师以身作则、耳濡目染,现今不同于以往,科技日渐发达,社会突飞猛进,这些改变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许多益处,它有利于小学生能够在低年龄段接触到与时代平行的科技,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总体素质。一个学生是否接受过思想品德教育,从他的言谈举止就能轻易看出。因此,思想品德教育是符合学生成长规律,顺应学生年龄增长的。3.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它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三观,从而指引小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加强小学生道德修养水平,最终达到提升小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目的。小学生能够慢慢定位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逐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更好地发展自我、展示自我。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二、班主任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班主任长时间陪伴于学生左右。班主任制是我国教育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发展。每个班级都有一位班主任老师,一般的教育模式下,班主任老师既要授课又要管理班级和学生,因此,班主任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相对于其他科任老师而言较长。班主任的主要优势就在于能够长时间陪伴于学生左右,当学生在学习时遇到任何难题都有人可以依靠,这带给学生安全感和信服感,使学生总是能够听取班主任的教诲,接受班主任的指导教育。2.班主任更易影响小学生的三观。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所带出来的学生在某些方面总是与他有着不约而同的默契,这便是来自班主任的熏陶、感染。学生处于最会模仿的年纪,除家长外,学生和老师同学所相处的时间最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影响总是多面性。如果一个不合格的班主任,无法以身作则,那么他所带的班级将总是不安宁,然而一个合格的班主任,他说的每句话都十分有力度,学生将视他为榜样,心甘情愿并且乐意接受他的谆谆教诲。3.学生的选择更依赖于班主任。思想品德教育需要的并非是照本宣科,而是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地教学。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班主任更能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地教导学生,让学生切身理解何为思想品德,使学生能够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滴事做起,逐渐健全人格、升华人格。在小学生眼里,班主任说的话是最有分量的,这也从侧面体现出班主任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具有难以言喻的作用。

三、如何发挥班主任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

1.倾听学生内心,与学生心灵交谈。有些班主任持有不负责的态度,一切只以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准则,忽视了对每个学生才能和潜力的挖掘,致使学生惧怕班主任,从而从内心拒绝接受教学内容,也就导致思想品德教育达不到应该达到的目的。尽可能地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心理,不错过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漏掉对每个学生的培养和锻炼。2.创设思想品德教育的学习环境,走近学生。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一般拥有比其他科任老师更多的教学时间,在完成课程任务的基础之上,班主任可以利用多的时间创设一系列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学习环境,以便于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其实小学生的思想很简单,宛如一张白纸的他们,需要被鼓励、关注、支持,班主任多予以他们适当的夸奖、点评,对他们而言便是最好的礼物。一旦走近了学生,学生也就走近了老师,互相了解、互相理解是教育中最重要的课题。

四、总结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小学教育模式中班主任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班主任要多以身作则,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助推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健全学生人格品格,以达到最优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辉.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2):64.

思想品德教育范文8

关键词:班级管理;思想品德;初中教育;方法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善于构建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德育环境,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在当前的班级管理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身体健康问题,没有科学、合理地制定思想品德教育方案,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价值观。针对以上问题,初中班主任就要加强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制订思想品德教育计划,把班级管理和思想品德教育融合在一起。要注重与各科教师沟通与交流,在全面了解学生生活需求、学习需求的情况下,才能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开展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他们自主参与到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学习与生活,在师生之间构建和谐、健康的班集体。

一、在班级管理中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生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每个学生都面临着较大的中考压力。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引导工作,让他们全身心投入中考备考中,学会积极面对中考,这样既能防止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也能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进而拥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习态度,全面展现出班级管理的德育功能,无形中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一)班级管理制度是思想品德教育知识的来源。苏格拉底说:“美德就是知识。”他更为提倡人们学会认识自己。由此可见,要想在初中教育活动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己,了解自己的行为、思想是否正确、合理。另外,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制定一系列的班级管理制度,以约束学生的消极思想、不良行为习惯等,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己存在的优点、缺点,做到有则加冕无则改之,所以说,班级管理制度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知识的重要来源。而且教师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要结合思想品德教育素材,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学会利用班级管理制度来约束自己。比如,在班级管理制度中要求学生之间要学会互相尊重,互相热爱,这同样也是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核心内容,由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为学生发展提供重要的价值导向。在传统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都是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遵守纪律、是否尊敬教师与其他同学来评价学生,这样的班级管理教育模式较为单一,无法展现出班级管理工作的德育教育功能,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为班级管理提供重要的价值导向,其中包含了道德规范与道德价值等,让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于班级管理产生强烈的心理认同感,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做到相互配合,共同构建和谐、温馨的班集体。

(三)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构建良好的班级管理环境。班级属于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基本单位,具备相同的教育目标、共同价值,而班级中的主体为教师与学生,班级社会关系主要体现为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而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引入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更好地优化班级管理环境。思想品德教育制约下的班级管理环境不仅约束学生的思想、行为,还能约束教师的教育行为,防止出现教师教育权威过度膨胀等问题,让教师与学生构建平等、民主的角色关系,共同构建优秀的班集体。同时,思想品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属于被教育对象,提高初中生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四)思想品德教育属于班级管理中的内在要求。班级管理属于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其中涉及了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管理学知识,教师需要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征来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而思想品德教育属于班级管理中的内在要求,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同时,初中阶段也是他们思想品德、品质的关键形成时期,再加上当前的初中生充满理想、追求上进、思想单纯,具备较强的可塑性,但是普遍缺少一定的知识经验、是非辨别能力,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而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最大化地提升初中生的综合品德素质,让他们具备正确的事物辨别能力、知识经验。

二、在班级管理中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一)构建和谐、温馨的班级管理氛围。要想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就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温馨的班级管理氛围,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叛逆期,如果一味采用强硬式的管理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而人性化管理模式能够让学生自主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共同构建和谐、温馨的班级管理氛围,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命名班级的名字,比如“书香班集体”,每一个学生集思广益,自主创作一些班训、名言,或者引入一些书籍名言、古诗词等,张贴到教师的读书角中,这样可以使学生每天在步入教室时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气息,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初中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需要相应的规范与纪律来约束,但是教师只有引导初中生自觉遵守规范与纪律,才能够充分展现出德育功能。教师可以制定一套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并且设立相应的奖罚制度,对于一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则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让学生能够自觉规范行为、思想意识。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到班规制定活动中,体现出班级管理的民主性、平等性。

(二)教师要注重提升个人魅力。初中学生通常都会把自己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需要注重提升个人魅力和修养,这样才能够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发挥自己的榜样力量,更好地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首先,教师需要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不断实践、学习,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只有自身不断实践、摸索,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经验与进步。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提升自我管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怀有一颗温暖的心,赢得学生的信赖与认可。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最多,班主任在日常沟通、交流中要注重对学生倾注情感,做到以情育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在无形之中渗透德育教育理念。另外,教师还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班内发生的一些事件、问题,若发现学生犯错误,不要第一时间去训斥学生,而是要先了解情况,帮助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用道理来说服学生,这样学生才更愿意理解与接受,而且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因材施教。其次,教师不要以学生的成绩和分数来判定一个学生,而是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每一位学生关怀、关爱、关心,燃起他们心中的希望。教师也要以身作则,保持自己的言行一致,这样才能够成为全班学生的优秀榜样。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不断引入新的班级管理手段。比如,当前信息技术广泛地运用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性,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在班级管理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教师可以定期在班级群里一些有关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规范、制度,让这些教育内容深深地印在学生心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把班级管理和社会实践融合在一起。在以往的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往往是以口头传授的形式来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这种单向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模式,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厌烦心理,因此教师需要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把班级管理和社会实践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实体验中进一步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学习观。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学生去养老院、英雄纪念碑、博物馆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多多感悟、思考,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品质,让他们拥有强烈的爱国情怀,这些品质对于学生的人生发展是非常有益的。而且在班级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意识,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拥有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精神,在集体活动中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面对事物拥有自己独特、正确的理解与认知。总之,在初中班级管理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需求、学习需求来设定班级管理方案,注重对学生思想意识、行为举止的引导。同时,教师还要多设定一些多样化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德育活动的自主性、积极性,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而让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情感价值观,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善于借助校园外的力量来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比如,鼓励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等,让学生真正做到有所收获、感悟,进一步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与生活态度,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英.尊重和微笑并行———小学班主任管理浅谈[J].学周刊,2019(21).

[2]周海文.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促进班级德育工作和谐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

[3]施琦.浅议班级管理中对中职学生的德育管理[J].职业,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