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创新教育探讨(5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创新教育探讨(5篇)

第一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摘要】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是创新人才的天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济发展总要以创新作为第一要务,创新是国家发展的生命力,能够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软实力。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国教育在新世纪的必然选择。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激发创造欲望;改革教学方法;赏识创造成果

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和是非观塑形的关键时期。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我们要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使其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且身心健康的“四有”新人。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下中小学各学科教学面临的共同任务。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贯彻创新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下面谈谈我的感受。

1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激发创造欲望

在教学的情境中,认知和情意的行为与启发创造潜能有着重大的关系。事实上,情意的行为与认知的行为是不可分的,一个和谐和充满活力的良好环境是创造的前提。要给学生一个好的创造环境,我认为应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1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单调、枯燥、乏味,很难激起学习兴趣。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善于接受学生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开放式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创新的计划变成现实,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1.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资源,培养创新思维。

好奇心是一种对未知事物极端强烈的探索心理,它能够有效地集中人们的注意力。一个麻木不仁的人很容易对周围事物缺乏观察和感受,将美的事物视若无物,对触及道德的事件无动于衷、冷眼相看,更不可能去积极地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也就不可能具备创新思维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探索精神,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课本里比比皆是的教育素材,教师不能白白地浪费掉,应该刻意地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凡事问个“为什么”的习惯,而且尽量培养他们“打破砂锅问到底”。俗话说:“学问学问,一学二问,不学不问,一生混沌。”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出肯定性评价和鼓舞,千万不可用敏感性语言刺激学生,打消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在真理面前,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采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切忌不懂装懂,也要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多疑多思,将疑问变成提高成绩的钥匙和途径。

1.3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体会“主体性”的魅力

新课程改革提出,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应体现师生的互动关系、合作关系,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打破教学常规,真正实现“新”的意义。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们把课堂当成自我磨练、自我展示、自我塑造、自我教育的舞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2改革教学方法,提供创造机会

传统教学的主要弊病在于把知识硬塞给学生,靠死记硬背致使学生的学习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思维极少创造性,常常是一些程序的盲目重复,这严重阻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教育家提醒我们:学习过程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改革教学方法,提供创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务之急。

2.1减少机械记忆

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在学习中机械记忆的时间少了,创新学习的时间就多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中,对知识一栏的总共4条6项要求中,有4项要求了解,有1项要求“认识”,只有1项是要求“知道”的目标(知道基本的法律常识)。因此,除了《标准》规定要求“知道”的知识需要牢固记忆外,其他知识是属于灵活理解和运用的,政治老师千万不可强找知识点和概念,以免偏离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教育品德熏染、行为规范、“文化陶冶”的正确轨道。巧设疑、多引思,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不断提出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问题,课堂巧妙提出问题,使学生们真正体会成功的喜悦,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如在讲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时,我采用了多角度多层次的提问讨论方式进行授课:两个主体是什么?两个“多种”是什么?各起什么作用?现阶段我国为什么实行两种制度?这些体现了前言中的哪条规律?这样学生自然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保证了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2.2教学组织形式要多变

如果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味地以讲解为主,不论你讲得多么生动形象,时间一长,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样,如果每节课都采用“提供一个话题――分组讨论――总结归纳”的方式,时间长了也会使学生感觉腻烦,这与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看风景心理”是一样的。任何风景,只要时间一长就会变得单调、乏味,不管是黄土高原,还是蓝天海滩。因此,为教之计是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和方法,以使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始终充满新鲜感和希望,这是保持思想品德课长盛不衰生命力的法宝之一。可以交替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很多,比如教师讲解、案例诊断、话题聊天、模拟法庭、观点辩论、情景表演、分组编题、知识竞赛、小老师讲课、挑战主持人、课堂撰写小论文、师生互动问难答疑、专题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与实践等。

3赏识学生的创造成果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自己的创造得到别人的认可,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成果的教学氛围。实行鼓励政策,对学生有创造性的回答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都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你说的真好!掌声表扬!”“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真聪明!”一句赏识的话,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都有无穷的力量。学生看到自己的创造成果,听到老师、同学的赞许声、鼓励声,就会发现自己身上蕴藏着一种巨大的力量,从而产生成功的喜悦,得到自我实现的体验,便会以更大的热情主动地学习,更加有力地促进创造力的发挥。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活用教学方式,延伸、丰富教学内容,才能感悟到思想品德教学的魅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研究

摘要:今天的初中生将是明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者,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本文结合近年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探讨初中思想品德创新教学的构建之路。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创新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一个没有创新思想的思想品德教师,是难以造就具有创新素质的新一代人才。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才能担负起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为达到创新教育,教师应运用新理念,不仅要把握课程目标,而且要注意创新教学方式,关心学生,了解学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观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全面健康发展,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况及创新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教学方式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尤其是还未全面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虽然各个学校在思想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总体效果仍然是不尽人意,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观念等存在一定的偏差。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采取更加全面的方法实现思想品德学习效率的提升。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作用的价值,这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创新教育作为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具有重大意义。创新教育是人才创新的基础,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教育,才能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从而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教育落后的局面,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1]。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在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形势下,教育要发挥其与时俱进的特性,教师采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对思想品德的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变革,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健康的、专业的人才。

2实现创新教育的策略

2.1师生互动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权威教育为基本特征关系上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以自己的准则规范指导学生,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这种权威式的教育关系难以建立和形成良好的沟通、互动关系,作为主体的学生难以得到发挥[2]。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真正师生互动应该是彼此间平等,学生尊重教师,但不畏惧教师;教师关心学生,但不是偏爱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忽视内向、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学过程中,师生间更多的是作为共同学习者的角色,师生间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形成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互动,即互相间交流、沟通以及共同发展。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没有互动,没有交流,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师生的互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课堂中,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与教师交流并合作,使思想品德教学达到双赢。

2.2创设情境教学

现阶段的教育,各门学科都提倡使用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思想品德学科亦不例外,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情况的材料设置情境,所选的材料必须是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创设以问题为核心因素的教学情境,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学习问题气氛当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发现新问题、获得新体验,实现自己创新思维的发展[3]。在问题情境中,问题为主导,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要为培养学生能力思维服务;情境为补充,为问题服务,它起着烘托情感、铺垫知识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益。

2.3注重学生的课后练习

思想品德学科是一门理论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的理解能力颇高,将课后练习视为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作用巨大,充分实现思想品德知识的“消化”。具体的作用可以归纳为几个方面,如:第一,查漏补缺功能。通过课后练习能让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欠缺,及时弥补自己该掌握的知识点,同时,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后练习能审查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遗漏点,及时补充。第二,巩固知识功能。做课后练习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主要方式和重要途径,应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其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应该得到充分的发挥。第三,培养能力功能。高度重视通过练习对各能力的培养和增强,尤其是中考所要考查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更有针对性的训练与提高,思想品德练习为能力的培养提供基本素材,奠定必要基础。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下,思想品德学科实行创新教育是时代所需,是社会发展所需。因受种种因素的制约,我国思想品德学科创新教育仍存在一些困难,只有通过我国教育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及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等,思想品德创新教育才能取得更大进步,以便于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数鹏.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J].华章,2011,13(5):132-133.

[2]曾伟华.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19(11):189-190.

[3]陈新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之创新[J].文学教育(中),2011,1(12):153-154.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渗透探析

摘要:初中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其个人性格形成和思想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针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其进行正确的思想品德引导对他们形成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为出发点进行探讨,探讨了营造课堂氛围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人格形成、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进行渗透探析。

关键词:创新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学情境

一、前言

目前,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效果上都不尽如人意,并且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的枷锁没有彻底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上解开。思想品德课堂中理论知识过于空洞,许多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程枯燥乏味而且生涩难懂,而且思想品德教学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此外,我国初中生在社会发展和文化融合上的辨识能力不高,学生在媒体、网络、和社会的影响下,形成了许多不良的思想,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发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种局面造成了思想品德教育一方面极其需要,另一方面却达不到教学效果的状况。面对这样的状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势在必行。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创新教育的途径

1.营造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学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的情感和学习状态保持在一个轻松、愉快、精神集中的环境中,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状态和氛围下吸收教师的引导和学习。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教师要营造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朋友和知己,这样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学。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淡化传统思想品德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和意识,强调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勇于表达自身看法和思想。

2.创设思想品德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

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真实的、虚拟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构建,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而且它可以使学生在美的情境中受到熏陶感染,塑造完美人格,培育人文精神。思想品德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应用素养。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创设,学生置身于情境中,才能够充分体会思想品德,教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避免了传统思想品德,教学纯理论知识的枯燥乏味。

3.通过思想品德课堂引导学生人格的形成

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引导学生健全的人格的形成。因此人格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青少年在人格形成和稳定的关键时期,把握正确的方向和目标,接受后天的教育与学习,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路线和思想,逐步形成健全的具备社会价值的人格,真正达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三、结语

教师应当从多方面创新思想品德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品德素养,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品德观能够在思想品德课的有效引导下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培养思想积极健康、品德进步的青少年,这是对中国未来具有战略意义的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池素香.对新课改下初中品德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2(10).

[2]王中华.如何加强初中品德教学的有效性[J].学园:教育科研,2012(03).

第四篇: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

【摘要】一个民族得以发展和延续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保持创新,如果没有创新,就不会有进步,只能在原地保持不变,停滞落后,也不会向前发展。中华民族屈辱的近代更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迪,如果想要振兴,让中国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不断创新,打破固步自封,否则就会落后,落后必然挨打。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更应该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内容不断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对于中学生思想启迪和培养道德情操的作用,让孩子们懂得如何与他人交往,让他们懂得中国基本国情,明白创新的重要意史,真正的促进孩子们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背景,进而提出通过变“机械直接”的提问为“灵活有效”的提问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法和途径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出符合时代特征的中华民族的接班人。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创新;途径

1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时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思想品德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初中教学的需要,因此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就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想要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水平,不仅要配备良好的师资条件,还要重视课堂环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传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这些都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改革及创新的重中之重。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创造性人才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思想品德课如何实施课堂教学创新,是教师急需探索的课题。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途径

2.1采用灵活多变的提问方式,转变“满堂灌”教学方式

不少教师误认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就是教师讲条条,学生背条条;教师讲原理,学生背原理。上课时候,老师、学生都是死气沉沉无精打采,教学纯粹成了教师的单边表演,很少有提问学生问题,甚至整堂课都是教师满堂灌,忽视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与我们的素质教育是格格不入的,也不符合思想品德教育这门课程的教学宗旨,长此以往,容易助长学生不动脑筋、懒惰的习惯。要克服这种弊端,就要求教师改变提问的形式和方法,使提问更具有艺术性,探究性。

比如,在初中二年的课程中讲到“违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时,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找几位同学进行一场法庭模拟展示,对不法分子进行法律的判决。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为什么犯罪,什么是违法行为?犯罪和一般违法有区别吗?犯罪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举出大量事例让同学们更为深刻的理解,引发同学们对案例的讨论,提升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2.2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想要增强课程的感染力,必须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气氛加以改造,让同学们充分思考,积极主动的进行自主学习,调动学生们动脑的积极性,通过进行课堂展示来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们要打造一个师生平等的教学环境,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不同学生的意见。此外,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运用幽默、典故、漫画、音乐、名言警句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2.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挖掘学生们的学习潜力

在实际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认识到,只有创造性地利用媒体。代替传统说教式的单一授课方式,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时代中学生教学新标准和新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与必须应用信息技术,在进行课堂讲授时,可以播放视频教学片,一个教学案例等,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还可以引起学生共鸣进行讨论,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将思想品德课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具有无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4发挥开放性试题对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提升思想品德水平的作用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多设计开放性试题,通过分析具体的实际发生案例,增加案例的灵活性和丰富性,让学生们针对这一事件充分展开讨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打破原有的固定模式,从单一思考问题的方式转化为多角度衡量和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观点。具体说来,要做到“三方面注重”:一是既关注问题的结论,又注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过程;二是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网络,从而把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三是通过情境模拟、现实模拟等方法,构筑学生的综合思维模型,树立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结束语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的创新离不开教师的努力,需要发挥多方面、多因素对于初中学生品德教育的作用。合理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进行创新,培养良好的师资水平,开创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课堂的生命长廊。构建思想品德课堂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让教师满怀激情地有效指引,让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释放,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是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第五篇: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摘要: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国家进一步强调学校的德育工作,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挑战,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创新教育,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课程改革;思想品德;实施;创新教育;创新精神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和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因此,基础教育阶段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思考和践行的教育大事。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创新品质

教育新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和引导,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欲望。创新不能只从结果上看,实际上,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的可贵不仅在于结果"新",更在于"创"的过程中获得"新"的过程。创新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独立探究精神,关键在于使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而不是盲从、迷信)、独立探究和独立发现(而不是跟着他人的脚印走)。初中阶段的学生知识和阅历都非常有限,教师要力求让学生树立独立探究的热情,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据此,在教学中应该创设情境,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教学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看看、听听、说说、辩辨、演演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参加学校的"爱我校园"演讲活动中,首先要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行",然后鼓励同学积极撰写演讲稿,大胆参与,并给同学作演讲技巧的指导。让他们在组与组、班与班内进行交流,选出代表参加演讲,取得好成绩。同学们在赛后的体会中这样感慨道:成就最大与最小、最强与最弱、最优与最差之间。最明显的差异往往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有信心、有进取心、意志力以及不自卑等心理品质。

2.营造创新教育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配者。而学生是来向老师求学的,理所应当听老师的话,服从老师的安排,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尤其在一些思想品德课上,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低。如此教学,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而新课改基于对课堂与教学一体化的认识,提出新课程需要相应的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塑造师生之间多种多样、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景和沟通关系。学生的思想、意志、情感和行为方式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应给予学生足够的展示自己才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在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是积极、主动的求知者。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培养。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才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3.注重实践体验,在动手操作中发展创新能力

新课改中最突出的目标主要有:一是强化品德教育,二是强调人文素养,三是突出信息技术,四是倡导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操作中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有关的道德问题。在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过程中,经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形成稳固的道德信念,知道自己的道德行为。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从教师的"教中学"转向自己的"做中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精神。要教会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活动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要坚持三个结合。一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思想品德课中的许多内容都需要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实践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所以,思想品德课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二是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实施新课改以后,为教育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创造了时机,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的潜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三是与班队会活动相结合。与班级活动和少先队相结合是思想品德课课外的延伸,是培养学生道德行为和学生进行道德实践的又一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环境资源问题"时,结合教材内容,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组织所教班级学生对所居住地方的环保进行调查。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收集、查询有关资料,并给学生进行分组,有的观察分析,有的采访居民,有的拍照摄影,有的提取水样进行化验分析,有的清理河边污染物等等。

4.创新评价方法,发展学生持续创新的信心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具有导向功能,因而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教学评价中要注意的问题:一是克服智商化倾向。在进行评价时,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分数,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注重对学生平时行为的评价,重视过程的评价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力求做到知行统一。既重视学生校内的表现评价,也应试图强调家庭社会的评价。二是评价内容具体、适度、透明。教学前要给学生明确而适度的评价内容,目标和评价细则,使学生对评价有章可循。并使学生的道德评价全面、科学、规范。三是评价方法自主化。在评价方法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结合家庭评、社会评、教师评。评价结果力求客观、公正、科学。

5.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班班通"、"远程教育工程"等应用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格局,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电子网络等引入课堂,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创设让学生思维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体验中培养创新的能力。例如:涉及法制、环境污染等问题时,我建议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节目,有时我会把一些精彩节目录制下来,拿到课堂上与他们一同分析、探讨,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要创新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参与创新教育实践,深入研究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要素和方法,为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福琴.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1年12期

[2]安瑞娥.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创新[J].学周刊.2013年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