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建设范例

思想教育建设

思想教育建设范文1

因传统社会观念等因素影响,中职学生大多是普通高中的落榜生,且以农民、普通工人、个体工商户和无业家庭为主,家庭条件相对较差。这些因素造成了中职学生学习基础、生活习惯、行为规范等方面相对落后。这也使得他们普遍比普通高中学生对前途更加感到迷茫,自信心缺乏较为严重,心理健康问题也比较突出,具有较多的烦恼和一定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对就业的担心、缺少学习动力、家庭负担重等方面。此外,还有较多学生表示,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给自己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这表明,中职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少实际的困难,并且已经对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比如,容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诚信意识缺失、法纪观念变淡等。

二、学生思想教育对和谐校园建设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思想基础,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行为态度。卓有成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中职学生积极向上,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规范他们的行为,塑造出诚恳、自信、有责任心的人。这些都是和谐校园建设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学生思想教育是中职学校向学生宣传和谐校园建设理论思想的重要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教育课的理论宣传作用,广泛宣传和谐社会与和谐校园建设思想,能使和谐校园建设的理论、方法更好地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通过案例教育,引导中职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热点问题及热点事件。宣传先进典型,树立科学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弘扬正气,监督和鞭挞校园内不和谐现象,营造优良的校园风气。学生思想教育激励学生为理想、未来而努力奋斗,为祖国、为社会积极奉献。改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增强学生的信心,促使中职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积极的学习热情,热切的实践激情和自信的人生态度还可以激励学生改变迷茫的状态,使之不易受不良习气影响,进而减轻校园管理压力,改善校园环境建设,改变学校的精神面貌。学生思想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答成长困惑、缓解心理压力,培养出中职学生强健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处理各类矛盾冲突,以及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实际困难的能力。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化解各方矛盾,促进不同学生群体的融合,减少各类不良情况发生。学生思想教育,通过对学生行为道德引导,培养和塑造学生诚信守法、文明礼貌、相互关爱的品格,形成良好的校园次序和校园形象。促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融洽相处,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并形成对不良思想、不良行为的强大免疫能力,保证校园的和谐次序,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

三、和谐校园建设对学生思想教育的作用

和谐是不同事物间相辅相成、互促互补、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的和谐关系。和谐校园则是一种内和外顺、稳定有序、和衷共济、协调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一种以校园为纽带,各类教育要达到素优化组合的整体育人环境。和谐校园建设中最为根本的就在于校园的文化建设,它体现了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增强学校软、硬实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和谐校园环境下,学校教育工作协调运转,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合力发展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谐校园建设是培养学生优良美德,促使学生健康、全面、综合发展,并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人才之根本。只有建设好和谐的校园环境,才能全面提高中职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孕育出高善的情操,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也才能使学生思想教育落到实处。收到成效。和谐校园建设为学校提供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人际环境和学习环境,提升了学校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方便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自我意识较强,直接灌输式的思想教育教学方式,其效果已然不大。但中职学生在思想上仍然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和谐校园建设,积极开展各类益于学生身心成长的文化体育活动,构建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既能得到学生的欢迎,也能够更好地陶冶的学生性情,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谐校园建设促进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使得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以及社会教育环境和谐发展。为中职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乃至延伸至家庭、社会的,全方位的良好外界环境。全面位促进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质性提高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和谐校园理论促使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自身的转变和发展,使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更加符合时代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谐校园以人为本的理念、理想教育的信念以及文化育人的原则,既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借鉴,也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和谐校园理论指导下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能更加符合学生、时代和社会的特征及需要,能更好地引导中职学生成为道德高善、立场坚定、文明礼貌、遵纪守法、技能突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四、学生思想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协同发展

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卓越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才能保证优质的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可以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既是思想教育工作成功的环境保障,其本身也是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中职学校学生思想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协同发展,需要以学生思想教育为核心,大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保证和谐校园建设的成功及完善。以和谐校园建设为工具改善学生思想教育的条件和方式,使学生思想建设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塑造学生的优良品格,促使学生对和谐校园建设的认同及参与,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的顺利进行及建设质量。通过和谐校园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利用环境的熏陶作用和榜样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便于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实际效果的取得。用和谐校园建设的理念改进学生思想教育的思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由监督、管理学生,转变为服务学生。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精神需要,充分发挥中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结语

思想教育建设范文2

关键词: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文化

一、引言

在新形势下的企业竞争中,创新这个软实力已经是市场竞争制胜的最关键因素,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想要在国企中建设创新文化,必须借助政治思想教育的力量。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及飞速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也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来自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冲击更为强烈。国内外经验都表明,只有创新,才是适应不断变化的竞争的有效途径。新形势下,正是因为具有比较强的创新能力,中小微和一些大的民营企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创新型企业。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积极开展市场化改革,目前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国企的创新能力已经大大提升。但创新文化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建设创新文化是当前国企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很多研究结果表明,国企内部的政治思想教育是促进国企创新的主要力量之一。在国企中,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同等重要,而且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借助于党组织的思想文化教育,能够树立员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社会服务意识,起到塑造、巩固企业文化的作用。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被认为是一个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被认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之一。但其实,这两者是不完全一样的,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有差异,他们在企业中的作用有所不同。但对国企的发展都很重要,建议企业应当将两者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使其不仅作用于国企中正在就职的人员,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离开国企后,依然能够以自身的思想去影响周围的人,带动周围人向着积极、创新、有担当等美好品德方向发展,成为真正能够承担起新形势下国家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的人。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不仅不能忽视国企思想政治教育,反而应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在建设企业创新文化当中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国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了新的困难和挑战,这也加大了国企创新文化的建设难度。

二、问题与挑战

认识到国企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文化建设的关系之后,也要明白,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国企创新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尽管绝大部分国企在组织结构上实现了市场化,思想文化却并没有随之实现同等程度的市场化,不少国企仍然存在隐形的官僚化作风,这大大限制了国企发挥其体量的优势,也限制了国企创新文化的建设。第一,国企部分工作人员在思想上对企业创新没有足够的认识,对创新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还不够。这个主要是因为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发展转型给国企文化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企业文化多元化和员工思想多元化,这些会带来国企内部不同思想之间的矛盾,市场化的要求与以往的思想文化之间的冲突也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第二,在全面深化改革中部分员工表现出了对企业主导文化的认识不够清晰的问题。在市场化深入背景下,部分员工没有很好地认清到底公司应该坚持的是哪一种思想和应当追求哪种价值,尤其是新进入的员工,对国企本身的思想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很容易出现这种问题。在市场化改革浪潮下,多种思想和文化冲击着国企员工的大脑,意志不够坚定或者本身思想就不清晰者就出现了企业文化认识模糊和过度追求个人利益的情况。这些与建设新型的良好的创新文化有所背离,也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难度。第三,部分员工缺乏改革创新的信心。创新的首要因素就是要敢于直面困难,积极解决困难,有困难才会有创新的思想、工作等。但现实情况是有些国企畏惧变化,难以提出或推进创新。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比,大多数国企中已有的改革和创新仅仅是因为政策要求而实施,并非是国企内部自发的要求,即创新的自主性还不够。没有创新的土壤,很难培育出创新的文化。第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激励不够。虽然思想政治教育是国企必要的一项工作,但长期以来,自上而下的固化形式导致这项工作的激励不够。一个是对这项工作本身的奖励。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被默认为是国企与生俱来的隐形责任与义务,实施该项工作的人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应当承担这项工作的。另一方面,对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员工来说,是否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对其在国企中的工作影响并不大,而自上而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是让这部分员工产生排斥心理,因而缺乏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激励。另外一点是强调创新,可能会触及传统方式下管理层的话语权和支配权,这可能会在短时间内阻碍国企创新文化的建设。针对这种情况,如何设置有效地工作激励机制,以使得能最大程度减少这种阻碍,是国企在建设创新文化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第五,国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与新形势的要求有所出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的强调不足,企业内部缺乏创新的氛围,甚至谈创新“色变”。而且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繁多,过多的内容反而会限制企业创新。当然,在新形势下,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继续坚持,但也要根据新情况做出调整。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也要做出适当改变,才能为更多地员工所接受。

三、建议

鉴于国企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也提供一些建议以供参考。首先,国企上下要认清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文化建设不是两个敌对的事情,而是相互促进的,要充分认识两者的重要性和互补性。在企业内部形成一致的看法,才能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推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要认识到,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坚持原有的企业文化价值为主,借鉴新的更适合新形势的部分思想为辅,绝不能出现只追求个人利益忽视或者牺牲企业整体以及社会利益的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让国企上下形成巨大的创新力量,推动国企创新文化的建设。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引领国企内部思想向创新方向发展。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首先要敢于直面以及克服当前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创新从自己做起,形成榜样力量,这样才能起到很好地思想引领作用。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鼓励员工在工作中采用创新的工作方法。这依赖于国企内部建立一套完整的鼓励创新体系。各国企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建立适合自己的准则,并落实有关规定。第三,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这是新形势下的要求,也是进行党风建设要一直坚持的原则。另外,在任用人员时,除了以往的考察标准外,还要注意考察其创新的思想和能力。要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树立起员工的清廉、忠诚以及创新,这样才更有利于后续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文化建设。第四,采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时俱进,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用更容易被员工接受的方式进行该项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冲击着人们原有的思想,现在的员工与以往的员工在思想上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大部分处在传统思想与自由思想之间,思想具有多元化与一定的混乱性的特征,对事物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更强,但也容易陷入迷惑中。因此,要采用更加切合这些人的工作方式,去引导这类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充分发挥其创新型,使这两者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最后,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不能忽视创新的本质是为了企业能更好地发展,以便企业能更有效地服务社会。不能一味追求创新而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因,而这又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创新很重要,但要根据国企自身的情况来实施。因此,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的同时,要掌握好度的原则,反对一刀切,谨防过犹不及。

【参考文献】

[1]李金华,何红运.浅谈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12):13-14.

[2]郭颖洁.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国企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索[J].管理创新,2016(6):56-57.

[3]魏红.经济新常态下国企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3):163-164+166.

思想教育建设范文3

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应该坚持互动原则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并从互动机制上处理思想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融合过程中的问题。

1.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应遵循的互动原则。我们首先分析这两者之间的目标,可以得出,它们的共同目标和方向都是以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指导思想而进行的活动。由这一目标,我们确定了高校校园文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三个基本互动原则:明确方向———以师生的共同活动以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方向;明确目标———以培养人才、提升校园人文和科学技术影响为目标;明确方法———创新教育方法,注重科技创新、注重落实与实践的互动方法。校园是孕育科技的场所,是人才的培养基地,我们不能忘记校园的最初本色,从构建和谐校园出发,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这两者之间的互动原则得以落实,从而将高校打造成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摇篮。加强这两个方面创新和融合,促进相互之间的沟通与相互的贯彻实施。创新校园文化,还学生一个个性发展的平台,在这个个性张扬的青春时代,鼓励学生努力成长为具有创新性和独立思想的人才。高校应该增强竞争意识,以培养高素质、创新性、独立人格的人才为最基本的努力方向,不断增强教育力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于实践活动中,与社会发展以及情感道德影响联系起来,在世界多元化格局下,保留传统思想教育中的优秀一面,并打造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用社会实践活动来验证培养效果,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2.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应采取的互动机制。我们要从方法、原理、对策、功能等方面对其进行双向的互动导向机制的定制。该互动导向包括外部以及内部的导向机制。外部导向机制从学校的管理层面进行说明。学校应该从组织架构、处理措施、管理制定、实施办法中建设符合实际需要的社会文化导向。形成校园文化,促使学生有能力进行自我约束和规范,并且从规章制度上对学生进行强烈的心理暗示。内部机制是从保障管理机制层面进行分析的。保障学生能在变化和影响中摒弃糟粕,去粗存精,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并奉献出自身的青春,可以开展下乡帮扶、社会实践等活动,促进社会化熏陶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开展。

二、进行互动的对策

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高校的管理与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良性的互动机制,共同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

1.开拓校园文化形式,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构建互动平台。拓展创新文化建设模式,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各种的互动平台的构建。在高校的教育活动中,可以开展不同的教育文化形式,从实践出发,走出校园,以更高的眼界和更宽的视野来应对高校文化建设问题。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开展创业就业活动,挖掘实践过程中两者的互动关系,并进行及时反馈。也可以坚持办校理念的校园文化,以尊重校歌、校徽、校训为基本方针,体现校园的本土特点。打造求实、奋进、创新的高校文化与思想政治建设理念的良性融合平台。

2.及时进行信息回馈,落实高校管理,创新互动政策。优化整合校园文化环境,创新互动方针和政策,坚持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针,并落实校园文化,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良性活动政策和方针,打造具有人文关怀的、创新的校园文化管理理念。现阶段的高校建设和管理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并且存在着创新与传承、规范与自发、选择与开放的固有性矛盾,通过分析这些矛盾,我们知道,建立诚信的校园文化体系,控制高校发展中人本缺失的现状,并且建立和谐全面的人文理念,促进高校的顺利发展。一方面,我们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和管理机构的实用价值。一个好的学校,必须有一群好的领导,他们的思想政治观念往往决定了一个学校的风气、文化建设以及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影响。所以,我们要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并优化管理机构的政策制定、架构组织、控制管理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管理职能,进行合理的管理机构配置,并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方针,将高校与外界、高校校内的各种关系进行合理协调,促进管理机构的职能得以有效实现。另一方面,要健全高校管理规章制度。高校的管理水平决定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文化建设水平,所以,我们需要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遵循高校的创校理念,坚持科技发展观的思想,并统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促进思想教育与文化建设相互协调发展。最后一方面,我们需要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体系。对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以及相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施、开展情况以及落实的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和研究,以便讨论今后的管理手段和事物发展规律,将这些规律和研究心得上升为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又反过来验证和纠正理论的核心内容和思想。

三、小结

思想教育建设范文4

1、就目标而言,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良好的学习风气又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等意识层面的科学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工作,学生不仅能够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还能够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和严谨的学习态度。

2、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涵方面具有高度的耦合性。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意识层面的教育;;学风建设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以何种态度对待学习,以及如何更好地做人做事,两者均反映了一种科学务实的优良态度。

3、思想政治教育是学风建设的可靠保障。

高校的学风建设属于学生思想层面的建设,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地激发大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通过思想政治的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沿着科学的政治方向前进,从而促使他们早日实现远大理想,在这个角度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为学风建设提供夯实的思想基础,为学风建设的实际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等学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学校的学风建设属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是思想层面的基础教育,因此,在高效的学风建设中融合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校的学风建设起到了基础性的促进作用。另外,学风建设是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与突破点,可以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个切实有用的平台。

三、学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实现途径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前提,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学风建设成功与失败的重要表现,因此,要在大学的学风建设中,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工作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学生明确“以学为主”的观念

在此基础上形成奋发学习、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优良学风,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兼顾学习成绩与其他素质的提高。

2、将大学生的学术教育与诚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两者结合起来是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将中华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大学生的学风建设中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将校园内的各种文化活动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学风是一种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的积淀,而校园内文化活动是学风的外在表现。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的第二课堂,包含了非常丰富综合的内容,比如:文体活动、科创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校园的文化活动也是学校进行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精心布置与完成每一项校园活动的过程中都是使学生接受校园文化熏陶的过程。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逐渐修正自身为人处世的态度与做法。

四、总结

思想教育建设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高校教育者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与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和灌输的教育实践活动。[1]其包含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政治观教育、法治观教育、道德教育等等。随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各个高校的实践活动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不容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求

古人云,人无德而不立。我国一直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近日在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中更是把注重以德为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中最具朝气和理论知识储备的群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大学生实践本领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刻不容缓。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的需要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往往以大班级授课的课堂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带有浓厚的封闭式、灌输式色彩,教学内容多局限于理论知识,往往与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社会生活实际相脱节,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社会实践活动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参与性强,渗透性强,辐射范围广的特点。作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创新形式,社会实践活动是对思政教学环节的有益补充。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将思想政治理论和道德观念与社会实践巧妙融合起来,形成自身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主动践行完成外化的过程。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认知与行为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三)端正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要求

当前青年大学生身处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各国思想文化激烈碰撞融合,社会意识形态趋于多元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严峻考验和冲击。而且现代大学生生活在物质丰富的时代,往往自我意识比较强,利己主义思想比较严重。他们长期在校园中学习和生活,社会阅历浅,对社会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入,一旦进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可能会受到一些人的错误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误导,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不仅会阻碍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甚至会形成不正确的三观严重地影响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一)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活动管理上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多以学校团委发起,各学院组织进行,更多侧重于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具体实施的要求,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也没有成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部门,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把握。从评价机制上看,大学生社会实践评选活动更多侧重地是实践成果的评比,缺乏相应的机制对实践中个人品德素质的提升做出相应的评估和考核。同时,由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不能很好地与教师职称评定、工作绩效相互转化,打击了指导老师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进而思想消极工作懈怠,更不用说加强对大学生思政方面的教育指导了。从宣传工作上看,缺少事后宣传和学习典型社会实践案例的环节,局限了思政教育的辐射范围。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包含有事前筹备、事中管理、实践方案、事后评估、宣传交流等诸多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各学校往往把重点放在社会实践的评选环节上,忽视了事后的宣传交流环节。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全面不连贯

社会实践中的思政教育包括两个方面,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德育价值观的培养。在实际操作中,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往往是时间紧、任务重,指导老师更多侧重的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而且教学碎片化现象严重,缺乏对学生全面性、系统性的思政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时间和环境条件的影响,许多社会实践中的思政教育内容多是临时展开或者还没来得及展开就结束了,没有与课堂上的思政教育内容相互补充,形成教学内容上的连贯性。同时也没有考虑到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学生的学情和特点,缺乏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形成学生接受上的连贯性,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学生政治观的全面形成和思想道德逐步提升。

(三)社会实践活动主体动机不纯

各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千差万别,受活动经费、学分设置、评奖机制等影响使学生参与动机产生很大偏差。一方面,部分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往往把社会实践活动看做免费旅游的机会,在社会实践中注重只享乐,逃避劳动甚至不参加劳动。另一方面,由于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评选结果与学生奖学金评定、党团员发展和评优、实习就业推荐等挂钩,导致一部分学生抱着功利性的目的报名参与社会实践,利己意识较强,服务意识淡薄,不关心实践结果和意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找实践单位开证明,托关系找媒体进行宣传、写实践报告等面子工程上了,并没有达到真正提高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目的。

(四)社会实践团队建设有待改善

指导老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把更多精力放在了专业实践活动的指导上,缺乏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思政指导工作中还存在权责不清的问题,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谁负责,针对哪些受众,达到什么教育水平,都没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在社会实践指导人员构成上,多以本专业或学院的老师带队进行,出现了思政课教师和思政辅导员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闲置与团委需求更多的师资力量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存的局面,造成了社会实践中专业指导性强,思想政治指导缺乏的困窘。[3]另外,学生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思想水平不一,道德素质良莠不齐,在实践团队建设上,没有注意到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作用,通过朋辈引领,榜样示范,进而实现学生群体内部的自我教育。

三优化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加强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

1.设立专门针对社会实践的思政教育工作指导部门。从宏观上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去,结合学情、学科特点和社会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方案和规章制度,给予各学院思政教育工作在社会实践中的展开以方向上的指导和行为上的规范。2.优化评价激励体制。一方面,将道德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测评成绩中。已有高校推进“第二课堂”并执行学分制,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量上达到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的目的,同时可以采取指导老师、社会实践单位,大众评审等多元评价的方式倒逼学生从质上真正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应制定相应的指导教师激励措施。将学生的社会实践成果和道德评定结果与该教师的职称评定评优、工作绩效挂钩,提高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引起教师主体对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4]3.培育建立一批优质典型的社会实践团队。评选出优秀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后,应该继续加强各学院学生向优秀典型学习的力度。通过典型示范,扩大思政教育的覆盖范围,让经历不同社会实践和思想教育的大学生聚集在一起相互的交流,碰撞火花,将思想政治教育辐射到更多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育人的效果。

(二)注重对思政教育内容的整体把握

1.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顶层设计。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出发,把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思政教学体系中去。针对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政教育进行课程设置、教材研发和教学内容上的统筹规划,高效快捷地实现思政教育目标。2.要着重推进理论学习与德育培养并行。大学生缺乏法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会造成进入社会以后因抗压能力差频繁跳槽,或做出违背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事,甚至出现高级知识分子犯罪严重危害他人与社会的极端恶劣案件。3.结合不同年级和专业学生的学情和认知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接受系统完整的思想道德和政治观教育,保证学生接受能力上的连贯性。

(三)重视端正实践动机的全程渗透工作

1.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前的宣传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实践动机。通过实践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使学生明白参与社会实践的真正目的和重大意义,认识到参与社会实践对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和国家发展、社会建设的重要性。2.通过社会实践中进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不断端正实践动机。比如通过参观红色实践教育基地等方式,培养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服务社会的意识,破除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错误认知,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中去,为国家的发展社会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3.在社会实践活动后的宣传交流中,坚定正确的实践动机。社会实践后的交流总结有利于让学生认识到参与社会实践的真正目的不在于活动评选,而是要通过社会实践深化自身对国情和社会发展状况的认识,深刻意识到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以时不我待的危机意识将自身发展与祖国命运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

(四)优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的建设

1.从思政指导工作上看,实行思政指导工作责任制。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到人,解决思政工作指导混乱、缺失的问题。同时指导老师还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在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并在实践指导中将专业指导与思想指导并行。针对实践活动中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如脱贫攻坚、环境治理、官僚腐败等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相互交流或小组讨论,做出合理解释与客观评价,破除思想上的错误认知,加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领,提高他们心理素质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状况,准确理解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推动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到社会建设、服务人民的工作中去。[2]2.从指导老师团队构成上看,要重视高校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发挥的思想指导作用。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班级管理主要实行的是辅导员负责制。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辅导员要做好大学生的领路人,首先要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利用多种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中,用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和方法在对学生的进行思想指导。[5]另外还应该把思政课教师融入进来。让这部分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被闲置的思政课教师,实地参与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或利用现代网络通信工具(QQ、微信、博客等)对学生进行远程全方位的思政教育指导,以便及时解决学生在社会实践在产生的思想冲突,让学生以积极昂扬的精神面貌对待学习和生活。3.从学生主体构成上看,要重视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推动社会实践团队学生主体的多元化。大学生党员是青年精英,是学生群体中的优秀榜样,相对于其他同学有更高的思想觉悟和更强的工作能力,能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而且学生党员与普通同学的年龄、阅历、行为模式比较相似,有利于平等的交流和学习,在相互激励的群体氛围中使思想政治教育于无形中深入人心。[6]今天我们面临是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代,强化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需要学校、老师、学生、社会多方共同的努力。尤其是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受教育的主体,每一个青年大学生都要有立志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自觉,在实践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的同时,还要不断端正思想观念、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为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慧文.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0):117-118.

[2]徐卫,胡丽芬,陈丽丽.试论教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4,(04):22.

[3]周天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社会实践融合探析[J].纺织服装教育,2018,(04):328-330+340.

[4]李桂树.体会启示构想——试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J].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1999,(02):98-99.

[5]潘雪.由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角色定位引发的思考[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8,(03):15-17.

思想教育建设范文6

【关键词】新时代;廉政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廉政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把“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贯穿于廉政文化建设始终,把“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作为教师从业底线,把“廉洁教育、健康成长”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净化校园政治、教育和学术三个生态,引领廉荣贪耻的校园环境和社会风尚。面对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清正廉洁意识必须从源头抓起。这就使得,在新时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是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的。应“抓早、抓小、抓常”,严抓高校中的廉政思想政治教育,规范高校中的不正之风,在高校中崇尚并弘扬廉洁自律的优良作风,建设好高校的廉政文化。

一、廉政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一)廉政文化建设。廉政文化,是将廉洁从政作为主要思想且依附于多种文化产品的一种文化,它将廉政制度作为基石,将廉政理论作为其统领,深刻贯彻廉政思想,依附于各种廉政文学艺术,通过媒介传播和社会参与,教育公职人员廉洁奉公,并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崇廉、尚廉,围绕廉政开展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1]。廉政文化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以及历史继承性,对廉洁从政的建设具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作为反腐倡廉中的一种创新,还具有着深刻的时代特征和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其核心内容是务实为民、清正廉洁,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工作中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做到清正廉明[2]。廉政文化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精神方面,即廉政道德文化的建设,包括培育优良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二是制度方面,就是廉政制度文化建设,包括各种国家的法律法规、学校的规范准则等;三是物质层面。高校中的物质层面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定期组织学习相关廉政文化知识的活动[3]。

(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他们所产生的一定的影响,使其形成符合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纪律与法制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各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帮助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有坚定的信仰,从而为我国伟大的“中国梦”保驾护航。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教育不仅可以增强高校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同时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4]。由此可见,自从建党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校的着重点,并作出了一系列相关的决策和部署。因此,将廉政文化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只有各大高校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才能保证高等教育平稳改革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才能真正地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二、高校廉政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针对社会中出现的“贪官年轻化”以及学校中学生干部“官本位”的现象,在高校中,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非常紧迫且重要的任务。在高校中宣传廉洁从政精神,规范廉政制度,引导广大的师生树立正确的廉政观,严格要求师生,廉洁自律,落实廉荣腐耻。

(一)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24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让他们能够对人生、世界以及社会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因此,需要各大高校不定期地组织各种学习活动,如生活会等活动,学习廉洁自律的相关规范及准则。同时可以举办各种读书会或读书交流会等交流活动,通过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来以学促廉,激发学生学习廉洁知识的热情。学习各项条例与准则只是建设廉政文化的一块基石,最重要的是要将所学到的廉政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做到廉洁自律,廉洁奉公。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实践来真正落实廉洁。在践行廉政的过程中,高校应对践行廉政的优良典范予以鼓励与奖赏,从而加快廉政之风的建设,但是不能让奖赏成为师生践行廉洁的唯一动力。通过这些相关的举措来帮助广大师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从而让师生从根本上养成廉洁自律的意识。

(二)完善学校的校纪校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古语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校有学校的校纪校规。学校的规章制度、校纪校规,其目的不是为了限制学生的自由、约束学生的个性、抑制学生天性的发展,而是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起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完善学校的校纪校规,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制定校纪校规的程序应合法、民主[5]。校纪校规应与廉政建设紧密结合,与教师队伍的廉政教学建设[6]相结合,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公平施教,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廉洁自律。同时需要让广大的师生都参与到建设中去,做到真正的民主,有法可依。第二,校纪校规的制定要合理、有效。其有效性以及合理性可以通过思想政治课、活动等形式加以检测。同时应将校纪校规深入到广大师生的心中,做到有法必依。第三,校纪校规的制定的同时还要做到违法必究。严格执行校纪校规,对于违反校纪校规的师生都应平等地给予相应的惩罚。有法可依是校纪校规制定环节的前提与基础,有法必依是中心,违法必究是保障。三个环节只有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才能真正落实好校纪校规的制定与规范,才能建设好廉政文化。

(三)利用互联网优势,大力宣传高校中廉政文化建设的优秀典范。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应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方便快捷的优势,大力宣传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优秀典范。廉政文化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规范与建设需要日积月累的不断努力,只有这样,廉政文化才能不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第一,可以充分地利用好校园的QQ官方平台、微信公众号平台、校园官方微博等平台,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设置廉政文化的调查问卷,以了解学校师生对廉洁自律的认识层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活动以建设好校园的廉政之风。同时,可以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上定期推送相关廉政文化建设的优秀文章。第二,可以利用好互联网传播快的优势,宣传高校中的优秀典范。现如今好多高校的廉政建设工作做的很出色,利用微博平台对高校中的优秀典范加以宣传,以供其他高校借鉴与参考,起到表彰先锋的作用。因此,利用好新时代互联网的优势,对于将廉政文化的建设融入思想教育中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建立高校廉政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高校廉政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要健全领导与监督机制,建立由学校各领导、各组织部门协调的机制,充分应用好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的权利,让权力透明化、公开化,反腐从高校开始抓起,整治校园中的“不正”风气;建立高校廉政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还要整合校内外的其他廉政文化资源。例如铜仁学院[7],一方面设置了“贵州省廉政文化实证研究基地”,不断地争取校外资源;另一方面,铜仁学院联合各组织各部门,创新廉政文化建设思路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应用校内资源。建立高校廉政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是高校杜绝腐败、廉洁从政、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也是根基。唯有细水长流的廉政工作建设,才能形成高校乃至是全社会抓反腐、促廉政的良好环境。

三、结语

思想教育建设范文7

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其学风的质量与水平是衡量其办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要想保证高校教导出来的学生能够为社会带来足够多的良性效应,就必须要确保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以及诸多个人品质的优秀。在当前的教育行业发展形势下,由于高职院校面临着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方式,必须要保证学校的学风水平,保证高职院校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确保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地拔得头筹。

1、充分认识到新时期下的高职院校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当前的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与行为特点已经有了极大的变化。可以说,每个人都怀着不同的学习目标来到大学校园,每个人的学习动机是有着一定的差异的。随着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的发展,给予高职院校了更多的资金支持,高职院校每年接收的学生数量也是越来越多,其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重大改革。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式要做出应有的改变,以满足新时期下的教育发展新需求。

2、提升学校内涵,加强学风建设力度

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应当脚踏实地,而不是浮在空中,重视形式多于实际,并且内涵建设也应当成为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部分。一个学校是否能够吸引学生,其自身的内涵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学校应当保证自己的学风建设能够满足足够的人才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让学风建设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理念相互结合,为创造更加具有人文气息的高职院校出功出力。

3、明确学风建设对高职院校起到的积极作用

高职院校要想向同学们准确传达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办学理念,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其自身的学风理念。在这样的基础上,为同学们的长远发展制定细致的规划。众所周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通过学习为自己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学习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包括了课堂上的学习过程,还包括了各种课外对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教学,并且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来源于多方面的,片面地考察一个学生是不合理的,如何通过高质量的学风建设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也是当前高职院校需要首先解决的难题之一。

二、注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的结合

作为两个紧密相连又相互有差别的工作类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大学生学风建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在工作当中是不能被分隔开的。学风建设主要与学校的长远发展、文化氛围的构建有关,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是学生德育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两者要想发挥最大的工作质量,就应当毫不犹豫地结合在一起,以达到互补的效果。

1、思想教育工作与学风建设的本质并无较大差异

在以往的学风建设工作当中,整个工作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人处世的水平以及自主求知的能力。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主要在于培养大学生坚定的信念,并将这样的信念贯彻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工作过程中,培养起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等。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风建设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推动学风建设向更好的方向开展,也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将学生作为两种工作的中心,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大学这个大集体的温暖,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风建设的关键所在。

2、思政教育工作与学风建设有着相同的目标

在高质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一套高效的管理体系能够帮助学生灵活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提升学习能力,锻炼工作能力,与他人融洽相处的目的,在学生毕业踏入社会之后才能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正能量。而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学校制定的相关规范的引导下,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并努力在学校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以达到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保证其自身优秀能力的目的。

3、思想教育工作与学风建设在内涵上紧密相连

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中,注重建设学生的理想、信念、诚信以及价值观这几个内容,而这些重点在学风建设工作中也是核心所在。我们要想显著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就应当着重将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结合在一起。

三、以思想政治教育带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为了给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能跟上学风建设的步伐,要能让两者形成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的作用。

1、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基础来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对于一位大学生来说,其学习效率与质量的高低与周围的学习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了保证学生的整体学风水平,学校应当充分重视学风建设工作,切实保证学生的学风质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应当搭建空中楼阁,而是应当建立在学校相关资源的基础上,保证校内的相关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确保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2、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基础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思想

学风建设工作不仅仅包括对大学生学习环境的建设,任何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方式、价值观念以及对社会的看法都是与学风建设工作是息息相关的。高校相关部门应该认识到,学生应当是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中心点,既是学风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学风的影响者、塑造者,因此学风建设工作应当是相关部门工作的重点。在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规划中,应当充分提升学风建设的地位。从大学生最根本的特点出发,强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力度,通过积极的学习环境来提升大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主动去完善自己的个人素质水平,为社会贡献出更多高素质的新鲜血液。高校相关部门应当切实发挥高校各个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学风建设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四、探索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新思路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体制面临着更多的改革因素,高等教育形势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变动。大学生数量在最近几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拥挤在本来就接近饱和的人才市场当中,造成了当前就业形势紧张的情况。为了满足新时期大学生与学校的发展需求,各个高校都应当开始规划自己的学风建设工作。学校应当认识到自己在学风建设方面的优势,不断拉近自己与其他学校之间的学风建设差距,进而推动我国各个学校的学风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学校的管理部门应当认识到的是,整个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更是如此,其自身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与学风建设水平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时候,高质量的学风建设水平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基础,并且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与此同时,学风建设工作还要与高校的长远发展目标相互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学校长远发展的趋势。并且不光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应当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多下功夫,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最重要的一点,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者之间是息息相关的,学校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制约来激励学校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思想教育建设范文8

[关键词]新农科;研究生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报告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我国“三农”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这也标志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步入了一个新时代和新纪元[1]。面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的新产业和新业态发展需求,“新农科”应运而生。新农科建设是对传统农科的“提档升级”,是适应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还是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新范式。研究生教育是造就未来高层次人才的最高国民教育形式,承担着培养高端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任务[2],也将成为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支撑。同时,新农科建设赋予了高等农业院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新内涵和新要求,未来的研究生培养不仅要具备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也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将其培养成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生力量、服务美好乡村建设的主力军[3]。为此,作为地方农业院校的广东海洋大学应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需求、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乡村振兴发展培养一大批学农、爱农、事农的研究生创新人才。

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广东海洋大学作物学学科以热带农业和滨海农业为特色,六十多年来一直扎根于湛江,服务华南地区,学科布局有效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长期为雷州半岛、北部湾地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保障[4]。近年来,在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推动下,学校作物学学科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现已跻身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行列,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获批、广东省教育厅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创新团队获批,学科、平台以及教师队伍的层次结构不断优化,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水平也逐步提高。作物学学科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读研深造的学子也越来越多,但是这也给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首先是研究生课程大多以理论而理论地进行讲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涉及较少。其次是专职研究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数量少,思想政治教育仅局限于研究生的管理活动。再次是导师只重视研究生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较少。最后是研究生自身存在较大的学业压力,对未来的期望值较高,思想政治教育趋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状态。可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不充分、不完善、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二、开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基于新农科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理念,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创新研究思想教育教学方式,从核心价值观引领、课程思政主导、导师首要责任人和研究生主体作用四个方面,创新构建起一套“四位一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图1),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全面提升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理论水平。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不断凝练而成的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是集国家意识形态、社会道德规范、个人自身修养为一体的理论表达。高校作为培养青年大学生的重要阵地,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网络教育等多种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追求、外化为研究生的实际行动。而研究生作为青年知识分子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和开创者。学校每年通过研究生的迎新活动、院长第一课、书记第一课以及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研究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形成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人生培养目标与定位。通过组织开展校规校纪学习、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安全教育以及时事政治专题讲座等活动,举办研究生创新创业和学术竞赛、运动会等文体活动,专家讲座、学科论坛以及课题组SIMENAR等学术活动,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人才培养全过程[5],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研究生各项活动的引领,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研究学术活动,从而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发挥课程思政教学的主导作用

在全面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作用、课程建设的“主战场”作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体系(图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并形成一种协同效应,最终达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生动氛围,从而构建起全员参与、全程跟踪、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古人云:“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其行为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其中的关键因素,是课程教学的主力军。因此,不仅要强化专业课教师育人的思想自觉性和自律性,也要提升专业课教师育人的综合能力和水平[6]。严格按照思想政治课“进课堂、进校园、进头脑”的全面要求,作物学学科每学期举办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1~2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思政教育水平。同时,专业课教师还要加强对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分析与挖掘,在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整合学校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章节和教学内容,不断提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育人能力和水平。不仅如此,学校研究生院还定期开展优秀教师经验交流、教学现场观摩、同行听课等教学活动,鼓励教师引领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鼓励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教学案例、教学实践、课程教学等形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政治上提要求、业务上压担子、发展上增出路、经济上给待遇、师德上强约束,使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和专业教师队伍持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研究生课程是课程思政有效实施的基础,是思政教育的主战场。一是建设研究生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紧紧围绕湛江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和雷州半岛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作物学学科发展定位和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起一套覆盖专业课、选修课、理论课和实践课在内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着力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实效。公共基础课程方面,注重研究生的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培养,形成具有人素养的教学形式;专业教育课程方面,立足学科特色和地方优势,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把课程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形成具有滨海农业特色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体;实践类课程方面,注重研究生的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在探索实践中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历练研究生的学术和生产本领,形成学农、爱农和事农的新局面。二是整合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坚持以统编教材为蓝本,以教学水平提升为目标,正确处理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学内容的内在关系、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关内容之间的关系,形成具有滨海特色的专业理论和课程思政教育新思路。同时,遵循政治理论“够用”、“会用”和“满足”的原则,将抽象的、枯燥的、乏味的理论变成学生能够听得懂、学得会和有用的信息,从而促进研究生关注社会、认知现实、认同信仰、政治坚定、提升素养等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三是创建课程思政教学考评与反馈机制。从教学实施、教学结束、学习效果等多方面形成多元化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将研究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作为重要参考指标,旨在不断提升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效果。抓好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关键是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一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激发研究生学习的自觉性、自律性以及主动性,形成人人讲思想政治的新局面。同时,教师要积极发掘各类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握好思想政治元素融入的节点和时机,探索有效融入的方式和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研究生课程学习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专业知识与理想信念、品德修为、文化自信等的内在融合,并打造出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理念。二是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在课程备课方面,注重发挥课程团队的力量,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实施专业研讨、课程座谈、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集思广益,加强对各门课程教学设计研究、课程之间内容衔接研究、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组织研究,努力打造一批精彩教案、精彩课件和精彩课堂,有效服务粤西地区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据课程特点和研究生知识背景,教师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征和青年学生特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提升思政课教师信息化能力素养,推动人工智能、智慧农业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开展探究式、合作式、问题导向式等新型课程学习形式,实现传统方法的传承发展与新方法新手段的推广应用并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共同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

(三)发挥导师思政教育的首要责任人作用

教书和育人是导师的两大基本职责。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并发挥着教育主导作用。作物学学科要求本领域的研究生指导教师不仅要做研究生学业的指导教师,也要做他们人生的指导教师。鉴于指导教师的言传身教具有其他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法替代的作用,学科要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弘扬高尚师德,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形成以德育人的新局面,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严肃查处师德失范行为。同时,积极倡导研究生指导教师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崇高的家国情怀和高尚的品德修养,从生活上和学术上为研究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积极传递正能量,做既能教好书,也能育好人的好导师、好师长。最后,研究生指导教师还要注重对研究生的人文关怀和思想教育,加强与研究生的交流与沟通,关注研究生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积极提供力所能及的鼓励和支持,积极引导研究生提高抗击困难、挫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四)发挥研究生自我思政教育的主体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作物学学科积极推进研究生党团建设,以党建促发展、以思政见成效,引领学科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学院设有作物学研究生党支部,定期召开支部民主生活会,加强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升研究生党员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还利用研究生会、研究生社团、研究生科研组织等团学组织和研究生班级,积极开展富于思想性、教育性和创新性的各种活动,促进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不仅如此,学科还借助于中国海水稻发展论坛、广东省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学校的海大讲坛、学院的农科讲堂等平台,向研究生提供听取国内外行业知名院士、长江学者、国家千人等学者的学术报告,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启迪创新思维,不断增强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7]。最直接的就是利用课堂思政教育、专业思政教育、课题组SIMENAR以及导师思政教育等形式,让学生参与课程教学、专业建设和科研工作,了解学科、了解学院、了解学校的发展,不断增强研究生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以及科研自信,进而提高研究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能力。

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