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体育在实现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人文体育在实现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摘要:人文体育或者说体育人文精神属于一种强调以人为本的理性、文明的体育观念,强调在体育中融入人文精神,以改善人际关系、构建生态文明、强化社会团结,继而推动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该做好人文体育的弘扬,充分发挥其作用。本文从人文体育的内涵出发,对其在实现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就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如何弘扬人文体育精神提出了几点有效措施。

关键词:人文体育;和谐社会;作用;策略

前言

新时期,人们越发关注自身的体质健康问题,体育事业因此得到了迅猛发展,在融入人文精神后,人文体育应运而生,不仅带动了体育事业的繁荣,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在相关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将其看做是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人文体育本身的丰富内涵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同样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人文体育概述

人文体育强调在体育认知中灌注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模式、一种文明理性的体育观念,强调从目的层面对体育进行界定,其本质是对人文精神的培养。想要区分人文体育和非人文体育,并非对其教学内容进行研究,而是关注教学过程是否包含了人文精神,人文体育中人文知识的传授与技术技巧等的传授并不存在任何冲突,必须认识到,体育人文知识仅仅是人文体育实施的一种媒介或者手段,不能将其直接等同于人文体育。真正意义上的人文体育强调的是通过体育人文知识的学习与感悟,引导学生将蕴含在其中的人文精神内化为个人的气质与品格[1]。

2人文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2.1强化社会团结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开展经济政治活动的首要任务,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和谐社会本身属于存在层次的和谐,核心层强调的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即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21世纪,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存压力变得越发巨大,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更加趋于封闭化,每天在属于自己的一小片空间中工作和生活,逐渐丧失了与人交流的能力,也因此产生了孤独、冷淡等心理疾病,加上各国文化的冲击,无论是法律还是道德,都无法对人际关系作出有效改善。与之相比,人文体育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方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可以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在传统文化中,一直都非常注重人文思想,而纵观现代社会,紧张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因为过分强调竞争,导致了矛盾的公开化,这一点实际上与传统的思想认识截然相反。人文体育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具有修身养性的功效,可以帮助现代人更好地对中华民族传统的礼仪文化进行继承与发扬,以现代体育为载体,实现人际关系完善,借此强化社会团结[2]。

2.2促进生态文明

人文体育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以及实现个体长远发展的前提。体育项目本身就是人们为了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而与传统体育项目比较,现代体育强调的不仅仅是自身发展,更关注体育和文化、生态环境等的相互协调。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就与国际运动医学会联合召开了“健康促进与体育”国际会议,在会议中指出,虽然个人与家庭是个人健康责任的主体,但是政府部门同样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营造出能够引导公民形成和保持体育生活方式的社会体育环境,其中也包含了自然生态环境。对奥运会的主题进行分析,其已经从单纯的竞技朝着环保以及人文的方面共享发展。在2008年,北京就通过举办奥运会的形式,促进了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3],也使得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促进了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将奥运会主题所要表达的内容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潮,实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可以看做人文体育的一种尝试,在促进人文体育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改善,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

2.3推动个体发展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很早以前的古希腊就提出了人类必须实现全面发展,并将体育看作是培养人综合素质的一种重要手段。柏拉图曾言,身体与精神存在彼此影响,体育锻炼是塑造完美和谐发展个体的关键所在;亚里士多德也曾指出,健全的智力必须以健全的精神为依托,体育应该先于智育而存在,公共教育应该由国家负责,推动学生身体、智慧以及品德的和谐发展。由此可知,体育并非简单的身体锻炼,自诞生之日起,就已经担负起了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使命[4]。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想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确保以人民群众为依托,制定发展目标,落实发展计划,分享发展成果,为个体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撑。需要明确,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人是主要载体和行动者,构建和谐社会本质上就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而人文体育理念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目标可以说是不谋而合,两者表现出相互促进的关系,想要确保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必须以人文体育理念为依托来培养载体,而经过人文体育熏陶后得到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也能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可靠支撑。

2.4实现文化繁荣

伴随着体育运动的持续深入,人文体育作为一种体育现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为了社会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人文体育本身蕴藏着异常强大的社会功能,在体育运动这一载体的支撑下,能够将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甚至使得其在国际范围内产生影响,对于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人文体育精神中,蕴含着相当丰富且先进的文化理念,如友爱、创新、拼搏等,这也是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非常宝贵的财富,与国家及人民的文化核心理念存在密切关联,不仅可以为社会文化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5],也可以对社会文化内涵进行丰富。人文体育精神能够为社会文化繁荣提供文化支撑,其所倡导的协调发展、团结友爱等精神顺应了新时期的发展趋势,能够推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

2.5规范行为方式

体育运动属于物质文化,体育精神则属于精神文化,能够对个体的行为方式进行约束和规范,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这样不仅能够培植出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项目,也能够造就多种体育人才,赢得更多的观赏者及参与者。无论是体育活动还是运动竞技,都可以看做是具备独特表现形式的群体文化,要求群体共建的同时又会向存在于群体中的所有个体做出反馈,使得其将集体的行为风尚逐步内化为自我要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人们的生活空间一再压缩,在越发拥挤的环境中,体育运动更多的发挥出一种稳定剂的作用,体育竞技可以帮助人们发泄工作和生活中积累的压力,并且借助蕴含在其中的规则、礼仪,可以进行升华,化解彼此之间的攻击欲望,在群体中产生约束力,使得个体能够实现相互了解,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6]。

2.6减轻社会压力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越发凸显,并且成为了影响社会经济长远稳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当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已经开始将体育健身作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老年人比例的增大不仅意味着劳动力的减少,也原本应该交给子女的养老责任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转移向社会,在缺乏有效应对的情况下,必然会给社会造成沉重的压力和负担。想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应该加大对于体育健身的重视力度,开展人文体育,强调以人为本,促进国民体制水平的提高,这样一方面能够使得老年人保持健康体魄,减少常见疾病发生的概率,降低社会医疗保险方面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降低老龄人口中无法实现生活自理的人员数量,减轻社会福利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的压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7]。

3和谐社会构建环节人文体育精神的弘扬措施

3.1加强人文体育精神传播

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精神文明是关键,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做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和谐社会进程的一个重要途径。人文体育精神是人类历史发展中遗留下的宝贵财富,必须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进行宣扬和传播。曾言,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不难看出,健康的体魄对于精神文明非常重要,两者存在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联系[8]。

3.2发挥人文体育精神作用

一方面,应该发挥人文体育精神的教育作用。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在教育事业中,必须始终保持身体教育和知识教育的平衡,体育能够帮助人们形成健壮的体格,为健全的精神提供支撑,体育运动所体现的道德价值相比较身体价值更大。在中华民族传统武术中,同样流传着相似的理论,即“为武之道,以德为本”,想要习武首先要做好武德的学习,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提高武技水平的基础和前提。而在现代教育中,同样应该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正确认识人文体育的价值,确保其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应该发挥人文体育精神在竞技体育中的导向作用。我国体育健儿在历届奥运会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尤其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更是抢占了金牌榜的第一名,在激发人们参与体育锻炼热情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在国际上威望的提高。体育赛事本身具有国际性、群众性、技艺性和礼仪性的特征,这使得其在价值观念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振奋民族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产生不容忽视的社会影响力。在我国,竞技体育始终走在体育事业的前沿,对于大众体育存在较强的导向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战略意义。从政府部门的角度,在全民健身工程背景下,需要大力弘扬人文体育精神,引导更多的公民参与体育运动,使得竞技体育对大众体育的导向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出来[9]。

4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环节,人文体育是一项相当宝贵的资源,其对于和谐社会建设影响巨大。而想要充分发挥人文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需要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挖掘,做好资源整合工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依托,开发人文体育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多元化路径。

参考文献:

[1]程丽芬,温元秀.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体育人文精神之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4):3-4.

[2]唐文俊,余玲玲.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下高校体育人文精神教育研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1,10(5):108-110.

[3]洪庆林,李绪稳,宋晓俊.体育人文精神对和谐社会构建的作用探究[J].才智,2015,(36):255.

[4]杨娇.人文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5,(6):82-84.

[5]安宁宁.和谐社会条件下的体育人文精神构建分析[J].运动,2015,(8):110-111.

[6]孙峰.体育人文精神在社会体育中的塑造与培养[J].陕西教育(高教),2012,(10):52.

[7]安钢.试论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融入人文精神[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s4):124-125.

[8]代万雷.和谐社会背景下的高校体育人文精神构建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3,30(3):119-120.

[9]万德芳.和谐社会条件下的体育人文精神构建探讨[J].体育科技,2016,37(4):80-81.

作者:罗源凯 单位:广东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