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思考(6篇)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思考(6篇)

第一篇: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现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调研对象涉及菏泽市鄄城县陈王社区信义完小、夏骇完小、曹庄完小三所小学在读的一年级到六年级的留守儿童。

1.2研究方法

该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并对三所小学的教师、学生进行的实地访问法和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行分析。发放调查问卷300份,三所小学各100份的留守儿童,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为100%。

2结果分析

2.1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

留守儿童正处于生理发育期,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正是需要与家长交流的时期。而留守儿童中只有23.4%的留守儿童半年与家长见一次。52.7%的留守儿童由单亲监护,生活负担落在其中1人身上琐事比较多,真正用心与孩子交流的时间更加少之又少,使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紧张、疏远。35%的留守儿童是隔代监护,老年人不仅年老体弱,文化素质和意识形态也远远落后于其他监护人,在生活和学习方面不能起到帮助和监督作用,情感方面由于年龄差距比较大无法进行很好的情感交流。还有12.3%的留守儿童是其他亲人监护,留守儿童的内心往往会有寄人篱下的孤独感,会将会阻碍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

2.1.1留守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

通过统计调查问卷看出,农村留守儿童对上体育课的态度,有264人表示喜欢上体育课,占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88%,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占12%。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留守儿童都是很喜欢上体育课的。通过与被调查的农村留守儿童的访谈发现,只有年龄大的同学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价值,对体育活动能强身健体、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加深朋友间的感情、增强信心陶冶情操的作用表示赞同。农村留守儿童对参与学校早操、课间操的态度上,问卷中,只有23.3%的同学喜欢参加“两操”,76.7%不喜欢参加“两操”,并通过访谈了解到大部分同学都没有认识到“两操”对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提高文化课的学习效率、丰富生活、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精神的作用。在参与学校举行的运动会或课外活动竞赛的态度上,有66%的留守儿童是喜欢这些活动和竞赛的,而真正参加比赛的同学只有35%,通过与被调查的同学交流,得知喜欢而不参加的同学是因为存在自卑心理、没有自信。经常参加运动会能从中体会到互助、协作、友爱、信赖的愉快,感到温暖的人际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精神。

2.1.2留守儿童的课外活动情况

经统计得,放学回家只有14%的留守儿童参与体育活动,做农活和家务占据了他们大量的课余时间,这些生活重担使得他们没时间和精力进行体育锻炼、放松身心。访谈得知,农村留守儿童放学后可以参加的其他活动很少,村里更没有体育活动娱乐设施,课余体育文化和娱乐生活枯燥乏味,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更认为参加体育活动浪费时间不如帮家里干活,可见留守儿童的课外体育活动不容乐观。

2.1.3留守儿童课外活动的形式

80%的留守儿童希望和同学们一块活动,只有20%的同学喜欢独自活动。说明留守儿童有较强的朋辈群体意识,相比非留守儿童更渴望得到友情和亲情,所以这些群体开放性的活动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影响。

2.2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2.2.1学校体育课程情况

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每个班级每周开设两次到三次体育课,这与国家新的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一周开设2~3节体育课相符合,但实际体育课程要一周只有一次。老师人们认为开设体育课浪费时间,甚至有些班级的体育课被占用为补课时间。农村场地及设施的限制,使得农村体育教育的规范化水平较低,有限的体育课多为“放羊式”的体育教学,老师并没有在课堂上讲解体育专业技能,上课效果很差,同学们无法在体育课中学习到基本的运动技能。

2.2.2学校“两操”情况

经调查得知,这三所学校都有早操和课间操。经访谈得知,早操和课间操只是简单的慢跑和广播体操,秩序散乱、态度不端正,做操效果并不好。不仅起不到发展身体健康、提高文化课的学习效率、丰富生活、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精神的作用,反而使学生对“两操”失去兴趣产生反感。

2.2.3学校组织运动竞赛的情况

所调查的三所学校中,每年都举行一次春季运动会,竞赛项目比较少,并且参加运动会的学生得不到相应的鼓励、成绩好的同学得不到相应的奖励。体育课“、两操”、运动会的现状都会降低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体育兴趣。

2.3留守儿童所在学校体育师资情况和场地设施情况

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规定“:城镇小学和农村中心小学每六个教学班配备一名专职体育教师”,而针对各级学校人数与体育教师人数又做了如下规定:“中学每300名学生配备专职体育教师一名,小学每400名学生配备专职体育教师一名”。体育教学工作由各班主任兼职,学历比较低,这些兼职体育老师在教学中缺乏常规的教学计划作为指导,平时写的教案也只是为了应付检查,他们体育教学方式一般就是“放羊式”,体育课程内容单一、刻板,这更能说明农村小学体育并没有得到重视,尤其是留守儿童。这种现状对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影响很大。在场地设施方面,表1中可以看出该区体育场地及器材配备滞后,农村小学没有规范化、标准化的运动场地,按照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中小学学生人均场地面积不得少于小学生人均5m2。到2006年12月底,我国中国中部农村小学学生人均场地为3.5m2,西部农村小学学生人均4.5m2。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留守儿童家庭父母教育缺席,家庭体育教育功能弱化。(2)学校的课程设置虽符合国家标准,但实际开课次数达不到标准。(3)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及优秀体育教师师资缺乏。(4)留守儿童课外活动以做家务为主,没有时间、精力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并且村里没有公共运动器材,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问题不容乐观。

3.2建议

(1)以政府为后盾,制定和实施全面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弱势境遇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改变应试教育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健康第一”的理念,创设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2)以学校为中心,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体育教学模式,因地制宜建造体育活动场地,配备种类丰富的体育器材。选择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3)以社区为基础,分担教育责任,与家庭、学校协调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4)以家庭为基础,承担起作为家长的应有的责任,劳逸结合,支持和鼓励留守儿童参加体育锻炼,给留守儿童一片自由的活动空间。

作者:张兆红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自我效能感研究

一、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一所农村小学和榆林市清涧县三所小学的四、五、六年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79人,其中男生143人,女生136人。由于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年龄太小,在阅读问卷方面的认知能力欠缺,故不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和归因进行调查研究。其中自我效能感问卷共30个项目,包含测量三个不同层次自我效能感的分量表,分别是:1)一般自我效能感分量表(GeneralSelf-effi-cacyScale,简称GSES),由德国临床健康心理学家Ralf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在1981年编制的,中文版GSES分量表共10个项目;2)学业自我效能感分量表,由北京大学InsightGroup在适应性学习模式量表(PALS)中学生效能感分量表(AcademicEfficacy)基础上编制而成,共12个项目,而本研究是测量个体在英语学业领域中关于一般学习能力的自我效能感,所以在此将其改编为英语学业自我效能感分量表,共11个项目;3)自我调节效能感分量表,是在Bandura编制的“儿童自我效能感量表”中的“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分量表”(Self-efficacyforSelf-Regulatedlearning)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共9个项目。且本研究收取所有研究对象在2013~2014学年的期中和期末英语考试的四次成绩的平均值作为其英语学习水平。自我效能感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计分,从1分(这个句子完全或几乎完全不符合我的情况)到5分(这个句子完全或几乎完全符合我的情况)。在自我效能感问卷中有一些反向题,在计算时反向计分。

3.数据收集与分析。

此次研究共发放问卷310份,收回290份,回收率为93%。其中无效问卷11份,279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率为96%。有效问卷中留守儿童26名,非留守儿童253名。之后笔者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二、结果与讨论

1.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对比。

笔者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三个不同层面的自我效能感进行比较分析。由于自我效能感问卷采用的是李克特五级量表计分,从1分到5分,分值越高,其自我效能感水平就越高。因此,描述性统计的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最低(M=2.96),低于中等水平(3分);而其英语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最高(M=3.33>3),其英语学习自我调节效能感居中(M=3.30),但只是略低于其英语学业自我效能感。但是,根据其标准差值可得出,留守儿童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分值分布最均匀(SD=0.63),英语学习自我调节效能感次之(SD=0.74),而英语学业自我效能感分值分布较不均匀(SD=0.83)。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一般自我效能感(t=-0.237,df=277,p=0.813>0.05),英语学业自我效能感(t=-0.029,df=277,p=0.977>0.05)与英语学习自我调节自我效能感(t=-0.070,df=277,p=0.944>0.05)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留守儿童的一般自我效能感(M=2.96)与英语学业自我效能感(M=3.335)比非留守儿童略高,而非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自我调节效能感(M=3.31)略高于留守儿童(M=3.30)。

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水平的对比。

同样,笔者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t=1.505,df=277,p=0.021<0.05),且非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水平(M=75.41)明显要高于留守儿童(M=64.94)。

3.留守儿童的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笔者运用了皮尔逊相关性对留守儿童的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水平与其一般自我效能感(p=0.001<0.01)、英语学业自我效能感(p=0.000<0.01)和英语学习自我调节效能感(P=0.000<0.01)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无论是一般自我效能感、英语学业自我效能感,还是英语学习自我调节效能感,其水平高的留守儿童英语学习水平也较高,且英语学习水平高的留守儿童其三个不同层面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也较高。

三、结语

本研究的这些结果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自我效能感无显著性差异,但其英语学习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水平与其三个不同层面的自我效能感均呈显著正相关;所以作为英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水平,从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首先,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留守儿童父母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陪在其身边,无法督促其学习,所以,留守儿童更应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就应培养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如:课前预习,课堂中与其他学生合作,课后复习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留守儿童的英语学习水平,从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其次,培养留守儿童健康、持久的英语学习动机,并帮助其进行正确的成败归因,使其对自己英语学习的成功和失败进行正确的归因,从而使其保持持久的英语学习动机,提高英语学习水平。最后,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更要特别关注其心理状况。对留守儿童应倾注更多的关爱,多多聆听他们的“倾诉”,及时发现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及存在的问题,多多鼓励并表扬他们,从而增强其英语学习的信心,提高其英语学习水平。

作者:同莎莎 李小芳 单位: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环境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选取利川市14个乡镇的14所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农村留守儿童199名和非留守儿童201名为研究对象。男210名,女190名,年龄6~11岁,平均(9.0±0.6)岁。留守儿童中父母均在外打工的85名,只有父亲在外打工的98名,只有母亲在外打工的16名。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性别、年龄、民族、父母职业等一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进行调查。该量表含10个分量表,评价10个不同的社会和环境特征:①亲密度(Cohesion),即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承诺、帮助和支持的程度;②情感表达(Expressiveness),即鼓励家庭成员公开活动,直接表达其情感的程度;③矛盾性(ConfIict),即家庭成员之间公开表露愤怒、攻击和矛盾的程度;④独立性(Independence),即家庭成员的自尊、自信和自主程度;⑤成功性(Achievement0rientation),指将一般性活动(如上学和工作)变为成就性或竞争性活动的程度;⑥知识性(Intellectual-Cultural0rientation),即对政治、社会、智力和文化活动的兴趣大小;⑦娱乐性(Active-Recreational0rientation),即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的程度;⑧道德宗教观(Mor-al-ReligiousEmphasis),即对伦理、宗教和价值的重视程度;⑨组织性(Organization),指在安排家庭活动时有明确的组织及结构的程度;⑩控制性(Con-trol),即使用固定家规和程序来安排家庭生活的程度。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回收率为100%。

1.2.2量表的评分与分析

参考文献〔3〕,所有项目按选择答案评分,“是”评“1”分,“否”=“2”分。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取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一般情况比较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年龄、性别、民族、父母亲职业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男性留守与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受家庭环境影响情况

男性留守儿童在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及组织性方面的得分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道德宗教观、控制性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女性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受家庭环境影响情况

女性留守儿童在矛盾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控制性、焦虑强迫方面的得分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家庭环境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的物质环境、情绪气氛、父母养育方式、家庭结构等都会对儿童的心理成长和个性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本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文化性、道德性、组织性等方面得分较低,与非留守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程度受到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得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增加。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应改善家庭环境,提高和谐性。

3.2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分析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大多集中在贫困山区,交通不便、经济水平较低、学校环境较差、教师数量较少、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主要原因包括家庭结构、父母个体因素、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家庭教育方式、家庭养育类型、家庭气氛,家庭稳定性、家长的期望水平等。本次调研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普遍比非留守儿童差,家庭教育更为缺乏,导致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引起高度重视,有研究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和社会行为问题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情况更为严峻,需要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父母文化素质、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增强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等措施均有助于培养儿童良好性格,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刘桃 王燕蓉 吴华盛 徐立琼 屈立新 曹晓艳 周学中 黄建琼 熊焰 单位:湖北省利川市人民医院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1.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问题

1.1政治思想观念淡薄

由于留守儿童没有受到完善的、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不能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政治思想观念模糊,不能明确地确立奋斗目标、人生价值。另外,由于他们的父母过度追求金钱,在这种物质第一错误观念的影响下,他们政治思想观念过于庸俗、功利,只重视物质利益而忽略了自我价值的创造,过度地计较物质利益以及实现个人愿望。

1.2道德素质不高

留守儿童由于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往往容易被外界环境各种因素左右,无法坚毅地抵抗外界环境各种不良诱惑,道德品质以及品德素养没有受到良好引导。留守儿童缺乏意志力,当遭受欺负或者不公平对待时,很容易退缩或引发其他冲动行为,比如极端攻击,从而出现打架斗殴的不良现象,严重时有可能会构成犯罪。

1.3法制观念缺失

法律知识的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知识与纪律意识相比于城市而言均比较薄弱。另一方面,由于留守儿童缺乏监护人的严格管理以及祖辈监护人对其过分溺爱与放纵。这些因素最终造成了他们往往很容易迷失自己、误入歧路,比如小偷小摸、吸毒等,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

2.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开展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农民工问题相伴而生,是现阶段城市化发展的产物。关爱留守儿童,全面开展留守儿童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直接关系着全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社会的建设。

2.1打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制度格局,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目前,我国的户籍制度导致了务工子女与城市儿童不能公平地接受教育,这使得务工子女不能在务工城市平等地入学。因此,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存在许久的城乡二元经济制度,促进农村劳动力灵活流动于城乡间,这是改善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首先倡导城市学校主动接受留守儿童进城入学;其次大力呼吁社会力量在农民工密集地合理创建农民工子弟学校,以帮助务工子女在城市同样受到良好的教育。

2.2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强化改善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

由于农村学校资金短缺,不能聘请优秀的专职思想政治教育老师,无法使其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比如财政投入、师资投入等,从而改善留守儿童受教育条件。创建“留守儿童大家庭”、提供亲情热线、创建心理咨询室、聘请专职心理疏导人员。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解决。对于心理问题较严重的留守儿童,必须进行一对一的开导,最终使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2.3倡导农村家庭教育,创造温暖的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父母以及监护人必须提高家庭教育的意识。以家长学校为依托,定期开展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班以及丰富的亲子活动,强化监护人的教育责任意识,认真履行监护人的义务,同时可以培养留守儿童和家长的亲情关系,以弥补因缺乏父母关爱造成的教育缺位。家长学校作为指导和服务家庭教育的主要阵地,通过定期的专门的教育培训,培育监护人儿童教育的科学方法,消除不重视精神、心理、道德等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家长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在与孩子相处时,应该发挥榜样的力量,向孩子灌输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等基本道德规范。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缺乏教育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不良思想道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家庭、学校和社会作为施教主体必须积极主动采取措施,为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共同努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从而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作者:黄音赞 刘涛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预防性侵犯能力分析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整群抽取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3所乡镇小学(以留守儿童为主体)4~6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有894名留守儿童参加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65份,有效率为96.76%。留守儿童年龄(11.29±0.76)岁,其中男童422名、女童443名;4年级292名、5年级288名、6年级285名;仅父亲外出356名,仅母亲外出212名,双亲均外出297名。

1.2研究工具

①小学生预防性侵犯知识技能问卷:该问卷由陈晶琦等2012年编制,内容由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两部分组成。其中预防性侵犯知识共11个问题,每个问题回答正确记1分,答错、不知道、不确定或没有回答记0分。预防性侵犯技能共6个条目,在假设的性侵犯情景或潜在有性侵犯可能的情景中,表示能采取适当行动的记1分,没有回答或回答不确定记0分。本研究中,预防性侵犯知识条目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9,预防性侵犯技能条目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57。②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该问卷由龚耀先1987年修订,共88个条目,内含神经质、精神质、内外向和掩饰性4个分量表。问卷每个条目仅回答是或者否,对应1或者0分(部分条目为反向记分)。其中,精神质量表高分表示孤独、冷酷、敌视等偏负面的人格特征;内外向量表高分代表外向程度;神经质量表分数越高对应情绪越不稳定;掩饰性量表高分则表示掩饰性较高。

1.3检测方法

在班主任老师的协助下,由心理学专业人员充当主试发放问卷,测试前宣读统一的指导语,检测完毕当场回收问卷。

1.4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云南省农村不同性别留守儿童预防性侵犯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留守女童在“对陌生人的识别”作答表现上优于留守男童,而在“不知道一种接触是好还是不好时,应告诉信任的成年人直到有人相信为止”上的正确回答率则低于留守男童。

2.2云南省农村不同性别留守儿童预防性侵犯技能掌握情况比较

不同性别留守儿童预防性侵犯技能各条目回答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云南省农村留守儿童应对性侵犯能力影响因素

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参照以往研究,本研究将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两部分内容之和作为留守儿童应对性侵犯的能力。以应对性侵犯能力(Y)为因变量,以性别(X1)、年级(X2)、仅父亲外出(X3)、仅母亲外出(X4)、双亲均外出(X5)、神经质(X6)、精神质(X7)、内外向(X8)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预设的8个因素中,年级、双亲均外出、内外向等3个变量有统计学意义,得到Logistic回归模型方程为Y=1.263+0.079X2+0.876X5-0.031X8。经统计学检验,模型χ2=73.228,P<0.01。采用Score检验和Wald检验对回归方程整体进行检验,P<0.01。

3讨论

本调查表明:只有22.77%的留守儿童知道喜欢的人也可能以让人感觉不好的方式接触自己身体,这一结果与陈晶琦等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另外,只有19.65%的留守儿童会拒绝喜欢的成年人触摸自己身体隐私部位。已有研究发现:对儿童性侵犯者中多数为儿童熟悉的人,其中71.34%的身体接触性侵犯由熟人所为。这也提示我们:在对留守儿童进行预防性侵犯相关教育工作时,应让留守儿童注意潜在的侵犯者可能是熟人甚至是喜欢的人;同时还应让留守儿童明确,如果不希望被其他人触摸,自己有权拒绝。调查发现:有60.23%的留守儿童在别人试图触摸自己身体隐私部位时,除家人外不会告诉其他成年人。有研究者指出:有时家庭在应对儿童性侵犯问题时可提供的帮助有限,儿童及时得到家庭外部的帮助尤为重要。这也说明在对留守儿童进行预防性侵犯教育时,应让儿童知道在遇到性侵犯时除家人外还可求助自己信任的其他人。本调查还表明:57.58%的留守男童认为男孩不必担心别人会触摸其隐私部位。有研究者指出:由于受传统性别观念影响,更多学者关注的是女童遭受性侵犯,这也导致男童遭受性侵犯的曝光率较低。而以往研究表明男孩也易受到性侵犯。因此,在开展留守儿童预防性侵犯教育时,应将留守男童性安全教育置于与留守女童同等重要的地位。另外,调查发现留守女童在“对陌生人的识别”作答表现上优于留守男童,而在“不知道一种接触是还或是不好时,应告诉信任的成年人直到有人相信为止”上的正确回答率则低于留守男童,这说明在进行留守儿童性安全教育时,还应结合留守儿童掌握预防性侵犯知识和技能的性别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本调查发现:年级、双亲均外出和内外向对留守儿童应对性侵犯能力有显著影响。就年级因素的影响来看,低年级留守儿童应对性侵犯能力较差,这与袁博成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低年级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对潜在危险情境和危险人物的认知和识别能力较低,但他们相比高年级留守儿童有更高的孤独感,内心也更渴望他人的关心和温暖,这也加大了他们在犯罪分子刻意引诱或假意关心下可能被性侵犯的风险。就父母外出因素的影响来看,双亲均外出的留守儿童应对性侵犯能力较低。笔者认为这主要与此类留守儿童家庭监护质量较低有关,由于双亲均外出的留守儿童大部分是由祖父母监护,这些临时监护人大部分年龄相对较大且绝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对留守儿童在生活或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很难给予及时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就人格特征的影响来看,本调查表明内外向得分较低的留守儿童应对性侵犯能力较低。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相比非留守儿童更内向,不轻易表露内心的想法和情感。先前的研究也发现:云南省农村留守儿童在被问及平时如何与监护人相处时,大都会以“遇到问题就常闷到心里,不想给别人添麻烦”等回答。这提示过于内向这一人格特点不利于留守儿童对潜在性侵犯风险的应对,培养留守儿童积极外向的健康人格应是留守儿童性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

作者:董泽松 李若天 李孝川 蔡永香 单位:大理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第六篇:农村留守儿童作文指导

一、农村留守儿童在作文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关心和辅导,在学习心理上,表现为上课时不认真听讲,回家作业练习时却忘得一干二净,无法正常完成家庭作业。他们在行为上表现为贪玩,故意捣乱,家庭作业一塌糊涂,甚至没完成也上交。根据我们调查,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自信:学习不好、考试经常不及格、“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严重、做家庭作业时完全靠自己兴趣,想做就做,有时还抄袭作业。作文是小学生主要学习任务之一,但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生活经历语文学习基础差,在作文学习上表现为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大多数对作文学习缺乏自信。作文写不好,又不愿意练习,做家庭作业时基本是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错误对其来说无所谓。

二、农村留守儿童作文的有效指导

留守儿童的作文学习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语文学习和社会交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作文学习的关心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写作难的学习心理.加强作文练习和辅导,可以帮助他们走出怕写作文的学习阴影。

(一)帮助学生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

农村留守儿童害怕写作文的原因很多,缺乏学习信心是主要原因。由于他们经常不按时完成作文,写的时候又不用心去写,所以写得很差,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学习信心。要帮助他们克服写作难、怕写作文的学习心理,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平时要多鼓励他们,对他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要细心批改,帮他们找出文章中的优点,让他们看到学习的希望。有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在三年级一年一共写过3篇作文,还都是不及格。从四年级开始,老师要他从写好句子做起,尝试慢慢学写小短文,每次写好后,老师都及时鼓励他,指出他的长处,并指导他不断修改,一年后,他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他写的《我在外打工的爸爸和妈妈》,由于用心去写,写得很有感情,还被作为优秀作文在班上朗读。

(二)指导学生学会写作方法

许多学生写作时会离题太远,语言也不精炼。为了帮助他们提高写作能力,要把语文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语文学习是听说读写的扎实训练,我们应该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走好课改的“平衡木”,让写作融入阅读,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农村留守儿童的语文学习,要从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的实际出发,从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上做到精心选择,去掉多余和不必要的教学环节,做到精讲精练,教学过程精练,实现习作教学简洁精练的集成,从而不断提高学生习作水平。题材陈旧,立意雷同,语言生硬,结构千篇一律是小学生作文的通病。为了有效地避免这些弊病,使学生能写出新颖的佳作,近几年来,我在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曾尝试在加深感受、开卷有益、有效引导等方面对学生的阅读、写作进行精心指导。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的30分钟是我和学生的共读活动时间,我用自己的阅读热情感染我的学生,引导学生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在阅读教学中适度地写,可以训练学生书面语言表达,同时也给每个学生同样的思考、组织、动笔的时间和机会。如我在教学《哪吒闹海》一文中,揭题导入:“哪吒为什么闹海?他怎么闹的?闹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都写在课文里,请赶快打开书读一读吧!有学生读中生疑:“闹”字是什么意思呢?我顺势将问题抛给学生,请他们再谈感悟。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

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渠道。通过赏识教育增进他们的自信心;采取心理疏导,降低学生的焦虑程度;善于让学生享受成功,获得愉悦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其获得移情性体验;能用语言表达情感体验,用表情传递情感体验,使师生间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情感教学的目的。例如,把写作和纪念节日相结合,利用传统节日练习写作,就可以增强学生的节日情感和写作的情感。我国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一个节日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表现了自古以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此为载体,搜集与这些传统节日相关的诗歌、故事,让学生诵读、领会。再引导学生把节日的情景写出来,把过节的感受写出来。由于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容易写,也能写好文章。

(四)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要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就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作文指导时设置有情趣的学习场景,用生活中有趣的事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不仅能激发、保持学生参与的热情,也是加强学生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更是鼓励学生创造、想象的有效手段。在学期初,还有期中和期末,我每学期组织至少三次“自我画像”活动。学期初要同学写一篇作文介绍自己,包括自己的性格、爱好、生活、学习等情况,给自己画画像,既对自己有了认识,又让同学了解了自己。期中期末再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一学期的变化情况(主要是有哪些进步和不足)。这样练习写作,除了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了解,更主要的是锻炼了学生口头与书面作文的能力,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课前准备充分,效果较好,这一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何豆豆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