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指标体系浅议

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指标体系浅议

摘要: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的因素及干预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的途径。调查研究发现,家庭观念引导、社会服务支持、学校教育环境优化等主要干预途径,能够提升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水平。构建良好的学校、社会、家庭影响指标体系,有助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儿童健康;健康;指标体系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规模增长,使得诸多问题逐渐凸显。根据我国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的近40%,不仅数量大,而且体质、心理健康情况也不容乐观。近年来,我国推出了关于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相关政策,明确要着眼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通过阳光体育、阳光餐饮等措施,实施精准施策动态管理,全面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监测,对存在问题提高重视,不断拓展提升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的相关途径。

1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指标体系构建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由于举家搬到城市的条件不足,开始出现了农村留守儿童,而且数量逐渐增多[1]。作为社会转型期的特殊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2004年,我国教育部召开了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专项研讨会,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各项问题进行了论证和探讨。当前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凸显。全方位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予以支持。2005年,全国妇联召开了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资源研讨会,对如何在劳动力流动迁移中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进行讨论,认为农村农留守儿童问题应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通过各项措施逐步解决。2010年,我国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动态监测机制和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给予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正确引导,使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在思想上、体制上、社会适应力上能够全面发展。鉴于当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应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机能、生长发育水平予以动态监测,尤其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显著性差异问题。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与国民素质有着紧密关联,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问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命题,也是当前教育领域担负的责任。

2影响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的因素

2.1家庭环境因素。儿童的人生起点是来自于父母教育,家庭环境对学生身心健康、习惯的影响是动态的、多方面的。家庭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延伸,关系到儿童群体的成长和社会化发展。家庭环境和家庭结构的变动,对于儿童群体健康成长的作用非常大。例如由父母双亲照顾的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饮食结构等方面都普遍优于非父母照顾的留守儿童。从身体素质指标来看,平衡木时间、双脚连续跳、体位前屈等是衡量儿童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这些项目中,普遍存在留守儿童指标低于非留守儿童指标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留守儿童缺少双亲照顾造成的。大部分留守儿童活动处在自由放任的状态,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现象更为显著。家庭对体质健康的观念不同,影响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例如祖辈、亲戚代为抚养的留守儿童,存在重养不重教的现象,留守儿童缺少足够的帮助和关爱。监护人认为在留守儿童饮食上面给予关爱就足够,忽略了对留守儿童的体育文化教育,使留守儿童的体育意识相对较为淡薄,体质健康和体育锻炼相对匮乏,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在养育照料行为和经济支持行为上,留守儿童往往缺失了父母的关爱,对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影响较大[2]。

2.2学校因素。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时间较长,学校教育环境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的作用非常巨大。由于亲子关系缺失、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需要从学校获得相应的帮助。但是农村学校普遍在这方面有弱化的趋势,学校的活动内容单一,早操活动、课间操体育课等时间较少。小学没有设置寄宿制度,在中学可能设置早操制度,但是活动仅限于体操,缺乏趣味性,形式较为单调,学生完成效果不好。虽然有的农村学校开展了课间操,但运动器材缺乏,众多学生争抢一个篮球的现象较为常见。目前多数农村学校中没有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仪器,因此在数据获取上可靠性不足、准确性较差。农村地区缺少数据获取途径,测试结果往往难以反馈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一些农村学校的体育课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负荷强度,运动量低,难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而且农村地区的学校与城市学校存在较大差异,不重视体育课程设置,学校场地设施少、学校教师引导不足等均影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3]。

2.3社会因素。在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现状调查中发现,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状况关心不足。留守儿童居住的村庄或社区缺乏体育活动组织,健身器材不够,体育意识淡薄,社会对健康知识和体育文化宣传不够,导致体育锻炼氛围不够浓厚。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留守儿童中,80%以上的学生只能参加本村举行的运动项目,活动项目参与度不容乐观。

3构建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指标体系的建议

构建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指标体系,依据系统论、整体论的原理,将影响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的因素作为整体进行分解,分为子系统和具体指标,设置系统、指标之间的制约、影响指标,对影响指标的因素都给予动态监测,以应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建设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影响指标体系,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政府加大投入。给予农村地区体育硬件设施和资金支持,同时要将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作为社会转型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对农村留守儿童体质状况加大监测力度,体现政府监管职责。针对留守儿童体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硬件设施,为农村留守儿童创建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水平提升。政府应积极引导,给予资金和人才政策支持,通过与社会通力合作,积极创造体育运动环境。(2)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增强家庭体育锻炼的意识,同时对监护人开展体育锻炼的相关宣传,帮助他们树立身心发展的健康理念。增强留守儿童监护人的体育文化知识,改善生活质量,优化生活环境,让监护人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健康问题予以重视,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3)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应推动农村学校不断挖掘本土资源,拓展体育教育功能,加大体育资源利用率。同时要求农村学校制订相关的规范制度和准则,建立长效机制,由专人负责督促体育锻炼,积极引导,做好组织安排,通过组织各种体育活动与竞赛,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体质健康档案,随时掌握体育锻炼情况。通过数据监测,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测评,准确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制定规章制度,如《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要求学校必须遵守和执行,杜绝不按要求开设体育课和不按标准配备体育器材的现象。要加大相关政策督导力度,使学校和教师提高重视度,重视体质健康发展,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开展体育课程和体育项目。体育运动项目要多样化,具有地方特色,提高留守儿童的参与度。做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宣传活动,尤其注重农村留守儿童课外体育活动,积极推广体育文化,使农村学校在培育留守儿童体质健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4-6]。(4)农村社区体育对留守儿童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不容小觑。农村村委会与社区可将村里闲置房屋改造成阳光体育俱乐部,为留守儿童放学后和节假日提供体育锻炼场所。增加乒乓球、篮球等设施,组织各种体育兴趣小组,开发适合农村留守儿童的传统体育项目。可以积极引进大学生社会指导员、大学生村官等作为体育项目活动组织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提供更有趣的竞赛活动和体育表演,开展科学的体质健康测试。举办阳光体育主题比赛,联合其他社区举办多样的竞赛活动,如拔河、广播体操比赛等社区活动。为农村尤其是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提供体育援助,动员多方力量参与体育活动,塑造农村社区体育文化,提高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水平,给予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助、精神支持、爱心陪护[7-8]。

4结束语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构建体质健康指标体系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身心健康发展,做好留守儿童体质健康促进工作,才能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提升人民体质健康水平。

作者:徐红 单位:江西服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