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之间固有的二元结构,大多数在农村地区务农的青壮年都选择外出打工,由于种种外在因素的影响,许多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并没有把子女带在身边,而是把孩子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孩子。因为这些农村留守儿童不能得到父母及时有效的教育,再加上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他们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经不再是个人或某些区域的问题,而是影响到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因此社会、学校、家长应予以关注和关怀。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分析;解决对策

1前言

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空间,他们选择离开家乡外出打工,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了自己的父母或亲友照看,留守儿童长时间缺乏父母的陪伴、缺少父母的关爱,这就导致了亲子关系疏远,再加上农村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失衡且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区别对待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受学校和家庭双重的不良因素影响,大多数留守儿童就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学校和家庭及时有效的解决,不仅会对留守儿童的学习造成困扰,而且还给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正常发展带来严重伤害。除此之外,对社会而言也容易形成不稳定因素。当前农村教育不容忽视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研究分析该问题对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社会、学校和家庭要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方面,学校要认真做好学生的心理咨询、辅导工作,让留守儿童在学校能够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要重视家庭教育,家长要时刻关心留守儿童,多跟孩子交流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情况。在目前情况下,让留守儿童拥有健康的心理状况并且能同其他孩子一般健康成长,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严峻考验,本文的目的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方法措施。

2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在身边对他们的关爱,在父母爱缺失的情况下,他们对周围的环境感到陌生,不太会去相信身边的人,常常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即使遇到问题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帮助,所以大多数留守儿童性格上就容易出现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还会存在着以下心理问题:

2.1情绪失控容易冲动

留守儿童一般为十六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他们的身心并未发育成熟,做事不太理智,情绪容易波动,往往因为一点儿小事便会做出冲动的行为。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不相信别人,有时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斤斤计较。他们对周围环境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不愿意融入外在的人际圈子,往往采取逃避的方式来面对,因此,在学校中他们就表现为上课迟到、开小差,甚至出现旷课、打架等违纪行为。

2.2性格孤僻、情绪消极和缺乏主动交流的意识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在很小的时候就跟父母分开了,这些孩子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能和父母面对面地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沟通,自然而然地留守儿童的安全和情感需要也得不到合理的满足,在缺乏父母关爱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经常会感到孤单以及出现情绪低落的状况。另外隔代抚养或者寄养亲戚家里这都使他们缺乏家庭归属感和感情依靠,自身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和自卑感,他们害怕跟陌生人说话,更不会向别人敞开心扉,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致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这样的儿童会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留守儿童整天把自己闷在教室或房间里,不愿意和同龄孩子玩耍,他们不愿意与外界接触,他们感到自卑,以为别人都看不起他,嘲笑他。

2.3电视、手机、网络成瘾

当今处于信息化时代,智能手机、电脑和电视已经普遍存在了,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孩子们没有受到太多的引导和管理,所以一放学回家后首先不是写作业而是看电视,大部分留守儿童渐渐沉迷于其中,高年级的孩子还喜欢打游戏,上瘾,停不下来。他们玩游戏也未必是由于爱好,而是无所事事,因为他们觉得没人管他们的学习,即使说了也不会有人听的。这样的长期后果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更有甚者直接辍学外出流浪。

2.4行为道德问题

在农村,祖父母辈大多数缺乏育儿知识和跟进时代的观念,并且相对于其他方面祖父母们更重视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情况,而忽略了对孩子品德方面的教育,寄养在亲戚家的孩子,亲戚也不会花太多时间去管教不是自己的孩子,留守儿童受电视网络上的不良影响而学会一些不良行为,留守儿童在学校整天不好好学习而是上课睡觉、开小差,甚至与社会上一些品德败坏的成人混在一起。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农村很多学校都是超大班额,教师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关注到班上每个同学,也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留守儿童这些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纠正,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习惯。

2.5依赖思想严重,抗诱惑能力差

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年幼的孩子,生活上不能自理,都需要爷爷奶奶照顾,由于是隔辈抚养,大多数爷爷奶奶都很溺爱孩子,什么事情都不要孩子做,允许孩子生活和学习没有规律,久而久之孩子就形成了依赖思想,在生活中,什么小事都依赖爷爷奶奶,在学习上,遇到一点难题就不想思考解决,求助同学老师或者直接上网找答案,对待作业很多时候就是敷衍了事,此外,由于自身身心发展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弱,再加上缺乏家长的监管教育,留守儿童很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诱导。

3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

3.1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留守儿童年龄多处在7—14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处于成长的关键期,父母与孩子之间良好的亲子关系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对促进孩子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大多数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因为父母在外打工,孩子很少能跟父母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孩子也没有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呵护,有些还不能理解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这个家,在他们看来以为是父母抛弃了自己,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没有父母陪伴的环境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卑内向的性格特点,除此之外,留守儿童不愿接触外界,封闭自己,这就导致与他人沟通交流和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减弱。

3.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

我们都知道很多人老后,其思想容易固化,行为模式化,往往出现固执、怪异的想法,留守儿童经常耳濡目染,这就极不利于孩子性格的正常发展。对于老人来说,照顾精力旺盛的孩子是很有难度的,每天都超负荷地透支自己的身体,所以老年人长期与孩子待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玩耍,这就导致孩子缺乏应有的活力,易形成孤僻的性格。而由亲朋好友做监护的对于别人的孩子,通常是不敢管、管不了、也没法管,对于学习成绩方面和心理健康方面,他们是从来不会过问的,他们认为只要保证孩子的人身安全问题就可以了。

3.3学校教育存在问题

3.3.1学校有差别对待学生

学校的教育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大多数的农村学校中的教育评价制度单一,学校教师针对孩子的表现往往以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学校和教师为了学校声誉和教学质量往往更加重视学习成绩好的优先生,而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却置之不理,而留守儿童在这方面处于弱势群体,因为没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加之没有监护人对其学习的监督而放任自流,留守儿童的学习存在很多困难,成绩往往处于班级下游状态。除此之外,留守儿童性格孤僻内向,在班上以一种隐形人的形式存在,教师就更加不能注意到这些孩子了。即使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教师也不能及时发现,并及时解决。

3.3.2学校缺乏心理辅导平台

同时,农村学校不能给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环境和硬件设备,学校没有条件开设心理咨询室,也更没有受过心理学方面专业培训的心理健康老师,另外学校没有建立完整的心理咨询管理制度。因此学校和教师对于一些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更不可能给予正确的指导纠正。

4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策略

4.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从家庭方面入手,我们要知道家庭中亲子关系的重要性,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敏感脆弱,就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和呵护,并且强烈希望能够经常与父母交流,那么外出打工的父母应该最好能做到每星期和孩子视频通话,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关心他的,同时注意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方法,父母不能只强调学习成绩,或者对孩子的不好方面过多指责批评,而是应注重感情交流,父母应多关心孩子是否每天过得充实快乐,多问问孩子遇到哪些困难挫折,学习和生活有哪些烦恼,父母应该像朋友那样多倾听孩子的心声,针对孩子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同时还要告诉孩子父母外出打工也是迫不得已,一切是为了孩子有个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外出打工的辛苦和无奈,进而帮助孩子们消除消极的负面情绪,从而形成较强的自制力和进取心。孩子们就会更加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来回报父母。

4.2寻找适当监护人,提高监护人素质

让小学生的父母留在他们的身边,陪伴他们的学习生活,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之下是不大可能的,因为很多学生因为户口入学问题,或者父母工作时间无正常规律从而导致不能照顾到孩子,所以孩子只能由老人照顾或者寄居在亲戚朋友家,既然暂时无法改变,就只能另辟蹊径,提高临时监护人的教养意识。作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需要具备良好的育儿素质,能够善于发现孩子存在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经常耐心地和留守儿童进行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拥有健康的心理;在父母监护缺失的情况下,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观念、方法,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是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作为孩子的临时监护人,就要加强宣传与引导,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因为那一代人大多处于文盲或者半文盲状态,“重养不重教”的意识极强,利用家长会集体宣传,家访个别交谈,微信转发教育成功与失败的视频或文章,讲清楚教育对孩子成才的重要意义,也可以利用身边成功人士的例子,发挥榜样的力量,改变教育观念,不溺爱、不粗暴,注意与孩子交流,如果与叔伯、阿姨、姑姑生活在一起的,对留守儿童尤其是女生要注意生理卫生教育、安全教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消除寄人篱下的自卑感。

4.3加强学校教育,建立健全学生档案

农村学校要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和教育评价制度,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校和教师应该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应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学生的标准,多发现留守儿童身上的优点,鼓励留守儿童发挥自己的特长,学校不仅应该关心每个学生的学习更加应该关心他们的生活及心理健康。为了让留守儿童对班级有一种归属感,教师应该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鼓励同学们相互交往,培养深厚的友谊,让留守学生感受到班级温暖。此外,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注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建立健全个人档案,掌握他们生活与学习的具体情况。学校要通过班主任对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全面摸底,了解学生父母是否是外出务工人员,根据登记的情况,汇总分析。记录要详细,学生父母是二者外出,还是一方外出;临时监护人是谁;每天上学放学的方式等情况都要一一登记成册,建立档案。尤其是父母均外出的学生,要留有家长的电话,建立QQ或者微信群等联系方式,及时交流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使他们的父母和教师能第一时间关注到他们的成长。

4.4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平台

同时学校还应该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学校要设立环境优美和设备齐全的心理咨询室,同时加大对农村学校教师进行心理知识的培训,鼓励教师考取与心理咨询相关的证书,使教师拥有深厚心理业务知识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学校还要多开设课外活动,鼓励留守儿童积极踊跃参加,让他们在与同学交往中感到快乐温暖,慢慢消除留守儿童消极孤僻的情绪。另外在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辅导上,学校可以开展每周约谈学生的送温暖关爱活动,学校还可以做到在生活上多关心留守儿童、在心理上谈话辅导、在安全上细心呵护,争取让每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成长。

5结语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社会现象是我们不能忽视的,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也不能消除,而作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中之重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社会各有关方面应该重视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不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它是受内在和外在多重因素影响的,既包括家庭亲情教育的缺失和监护人教育素质不够高,又包括学校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以及学校缺乏有关心理咨询的硬件条件,所以学校和家庭应该花时间去思考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当然,也要有足够的信心去解决这个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陆贵华,庄琳.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对策的探讨[J].教育管理,2018(11):107.

[2]赵天荣.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反思[J].教学反思,2018(10):75.

[3]罗智明.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J].新课程(下),2013(5):67.

[4]龙芳.探寻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J].吉林教育,2011(29):59.

[5]莫玲.关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27.

[6]严鸿和,朱霞桃.寄宿制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影响的调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1):98.

[7]朱霞桃.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6(8):121.

[8]周宗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9.

作者:刘静 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