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模式提高

农村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模式提高

摘要:语言是人们沟通的重要渠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重视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是重视对现代化人才的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有表达才能的人才,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本文主要从农村教师的角度出发,先分析目前农村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稍逊的原因,再针对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相应的训练模式,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模式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常常会发现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存在问题,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以重视,制定专业的表达能力训练计划,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则会影响农村中学学生接触更广阔的世界,从而使其更难发现自己存在的语言表达问题。教师如果不能给学生提供训练机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始终会影响其发展。毫无疑问,农村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将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这也是目前农村中学改进教学方式,企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原因。

一、农村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稍逊的原因

(一)未形成清晰的语法概念

许多农村中学教师在教学时只要求学生能认字,不要求学生在认字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本,也不向学生传授语法概念,导致有些学生未能形成清晰的语法概念。有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时没有主语,或主谓语混用,整个句子没有清晰的句子结构,句子特征不明显,这些问题的原因都是学生未形成清晰的语法概念。学生无法在阅读时用语法概念对文本进行解读,因此也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得学生不能将文本中的内容进行实际应用,语法在实际使用时会产生偏差,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基础的语法是学生阅读的基础,需要学生掌握的定语、状语、补语是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的重要基础,但有的教师认为此环节教学难度大,直接跳过了此环节,使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受到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到现代文阅读,最后导致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受到影响,表达出的句子出现无法表达个人想法、语序混乱、语意不流畅等问题,与学生未形成清晰的语法概念有直接关系。深入分析,该问题与教师教学不当有更直接的关系,语法教学也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需重视的教学部分和教学问题。

(二)在语言表达时不分场合地使用口语

由于农村中学生喜欢口语化的交流,所以中学生喜欢在表达个人观点或写作文时都大篇幅地用上口语。但口语在语言表达上欠缺规范性,学生过多地使用口语,教师纠正的难度也较大,使得学生用口语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对表达能力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

(三)表达态度的不端正

在部分农村中学生的眼中,个人观点的表达和作文写作都是应付任务,他们并没有将此与未来就业联系在一起,最后的作业多以应付为主,导致学生的每次表达都欠缺全面的思考,未经过深思熟虑直接进行作文或直接进行个人观点的表述。这样的表达能力训练没有任何价值,学生在表达时的问题还是会存在。教师需要纠正学生的表达态度,保证学生在端正个人表达态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表达能力的训练,这样才能保障表达能力训练的实效性,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二、农村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模式

(一)提高学生的主动表达兴趣

农村中学生本身没有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概念,需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选择更有效的训练模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表达,以此作为基础,再深入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际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主动性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教材内容,从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让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教师选择的问题必须有典型性,也必须有讨论价值才能激发学生的讨论欲和表达欲,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去。在小组中表达个人观点时,同组的同学也能就观点中存在的语法问题进行提点,间接帮助学生解决语法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更易交流,也能促使学生克服表达恐惧症,积极地参与表达。比如,教学类似《社戏》这样的文章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文章题为“社戏”却写了许多社戏之外的内容。借助这些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并积极表达个人观点,通过讨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教学效果多元化。写作是语言表达的另一种方式,教师可以通过督促学生写作的方式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教材中的课文是写作训练的最好样本,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将课文学习与语文表达训练放在一起,让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续写课文内容,这样教师更容易开展工作,学生参与度也更高。比如,《范进中举》一文的最后并没有给出范进发疯被老丈人打醒后具体做官所发生的事情,学生在学习时会产生许多联想,教师可利用学生的联想让学生对此内容进行续写,间接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增强学生表达自信

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与其自身不敢表达有很大关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时,一定要先增强学生的表达自信,让学生先开始接受表达,能主动地表达个人观点,这时教师才能就学生表达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并解决,学生的表达能力才能够得到提高。反之,若教师一直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一开始就严格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则会使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抵抗心理越来越强,最后影响学生表达能力的形成,甚至影响语文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无任何好处。首先,教师作为过来人,必须思考学生对表达的心理,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分析学生在语言表达时的心态,分析学生表达自卑的原因,并就自卑的现状思考解决办法,使学生自卑心理得以克服。有的农村学生因为个人家境问题,本身自卑心理较严重,学生没有放平个人的发展心态,不敢与同学接触,这就不利于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借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努力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独一无二性,克服心中的自卑情绪,与同学正常且密切地交流。同时,教师对学生间的集体活动也可以多多关注,指导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让学生克服不敢与同学交流的心理,主动融入群体交流中,让学生不惧怕表达,渐渐享受表达。其次,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不一,每个学生对语言表达的爱好程度也不尽相同,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让学生积极地表达个人观点,并且享受因表达受到鼓励的过程,从而提高表达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地思考个人表达观点。学生在自我表达时,常常因为个人意识问题表达思路不连贯、表达内容缺乏逻辑性,此时教师若直接对学生提出批评或直接打断学生的表达,会使得学生将语言表达当成一种负担,对语言表达产生抗拒心理,不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工作。教师需要避免类似问题的产生,避免学生对表达能力训练产生逆反心理,鼓励学生进行语言表达,也鼓励学生提出独立思考的观点,对学生进行夸奖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训练配合度,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渐渐成为主动性活动,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培养。最后,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农村中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都存在个体化差异,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向学生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提升表达能力训练的效率。

(三)为学生提供实战平台,锻炼表达能力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得益于教师合理的训练方法,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表达平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重视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积累名言警句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且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日常交流的环节中能展现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基于此,语言表达能力源于生活,最后也应用于生活。马克思将实践看作学习的来源,充分地肯定了实践的重要性,教师也必须理解这一点,重视语言表达的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让学生直接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在实践中渐渐放平自己的语言表达心态,自发性地接受语言表达训练,积极地在教师创造的交流平台中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朗诵是学生培养语感、练习普通话的直接途径。教师可要求学生对某文段进行朗诵,在朗诵之余,学生能积累到文段中的生词,拓宽自己的词语积累面。同时,朗诵能直接提高学生的文章情感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需要多给学生创造朗诵条件,让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朗诵中,分析文段中的情感描写,选择适合的朗诵情绪。对文段的朗诵也能促进学生的表达思考,使学生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对自己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语感判断所表达内容的正确性,使个人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辩论是最考验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教师可开展辩论比赛,让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辩论,学生能贴合实际找到自己的观点,并在辩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思考,提高个人语言表达能力。多开展此类活动能让学生喜欢辩论的感觉,最后提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使教师的教学达到多重效果。

三、结语

农村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难度较大,语言表达的培养周期也较长,教师需要提高教学的耐心度,寻找合适的训练模式并在教学中严格地实施,使学生充分地意识到个人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的问题,并听从教师的训练安排进行改正,积极地提高个人语言表达能力。即使部分农村中学生的语言条件欠佳,但也能保证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金露敏.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20).

[2]赵言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7(11).

[3]刘祥民.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刍论[J].成才之路,2017(24)

作者:陆俊花 单位:甘肃省榆中县小康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