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党建与网络社会的关系研究

传统党建与网络社会的关系研究

一、网络虚拟社会舆论空间的多元化,使党的阶级和社会基础面临重大考验

网络虚拟社会思想观点的平民化和仗义性易于使现实社会阶层产生共鸣和认同。网络虚拟社会中80%的网民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处于社会基层的平民百姓,相似的生活境遇、相近的利益诉求、相通的思想情结让他们易于凝聚。他们关心关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民生话题,他们对不公事易于挺身而出,伸张正义。网络虚拟社会中网民思想观点的平民化倾向和仗义性特征,客观上使其成为正义的化身和民意的代表。但从近年网络的言论状况来看,大致呈现“三多三少”的走势,即批判社会丑行的多,高歌社会发展进步的少;揭露贪污腐败的多、宣扬清廉干部的少;关注党内阴暗面的多,褒扬党建成就的少。“三多三少”客观上淡化了群众对党的感情,弱化了党的执政基础。

二、网络虚拟社会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使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面临重大考验

传统社会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公民权力意识日益觉醒,对党和国家事务当家做主的主人翁意识日益彰显,网民开始以挑剔的眼光审视、质疑各项方针政策,达成社会共识的难度加大。如果对网民参政议政意识和行为引导不好,应对不力,就会消解党的领导力和执政力。

(一)网络虚拟社会言论表达的自由性和独立性易于冲击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一是在网络虚拟社会中,一些党员甚至领导干部利用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和开放性,视党的组织纪律于不顾,忘掉党员身份,发表一些违背党的方针政策的言论,散布一些影响党的向力心和凝聚力的观点,做出一些有损党的形象和威信的举动。二是淡化了党的意识和党员意识,使党的纪律在网络虚拟社会中形同虚设。三是产生了不好的“示范效应”,客观上降低了党和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削弱了党员干部对群众的影响力、组织力和带动力。

(二)网络虚拟社会高度关注政治和社会事务的倾向平添了党执政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一是网络虚拟社会参政议政的热情使执政效能面临新挑战。面对网民参与政治的高涨热情,有些单位和部门冷眼相待,冷淡网民的意见和呼声,出事之后反应慢,甚至推逶扯皮。这种低效能的工作方式显然得不到网民的满意和认可。二是网络虚拟社会聚集突发事件引起的公共危机使执政能力面临新要求。三是网络虚拟社会对腐败现象的追击使党执政的民心基础面临新风险。

三、网络虚拟社会强烈的平等开放意识,使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面临重大考验

(一)网络虚拟社会网民平等对话交流意识重创一些领导干部“当官做老爷”的流弊。对待群众态度问题是一个思想作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不能与人平等对话的网民是不成熟的网民,不能与群众平等对话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这些干部的思想作风主要表现在:一是视群众为刁民的霸道作风。对待人民群众态度蛮横,恶语相加。二是视群众为臣民的老爷作风。主要是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态度。三是视群众为草民的自大作风。无视群众的尊严和人格,藐视群众的存在和力量。四是视群众为愚民的傲慢作风。对群众的要求和意见不理睬、不回应、不解决,想方设法应付群众,甚至欺骗群众。

(二)网络虚拟社会中讲真话求真相的精神重创一些领导干部隐瞒真相、文过饰非的积习。有的领导干部固守“家丑不可外扬”的思维定势,加之“妨碍进步、影响升迁”的思想顾虑,把网络视作洪水猛兽,时刻提防并设法控制。凡是本地区本单位的突发事件或违法犯罪事件,都关着门解决,严禁走漏消息,惯用堵、封、瞒、蒙手段。这种方式往往适得其反,导致“小事情”深化为“大事件”,使之处于“被动挨打,步步被骂”的难堪处境。

(三)网络虚拟社会中辛辣活泼的语言风格重创一些领导干部官话连篇的作派。网络虚拟社会中网民们的语言鲜活、犀利、生动,富有穿透力,这使一些领导干部的官言官语难以望其项背。调研中网民反映,一些领导干部常说的老话多、正确的废话多、漂亮的空话多、严谨的套话多、违心的假话多,典型的八股模式少创新、套话连篇少新意、千篇一律少特色、枯燥无味少感情。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智慧不会讲;没有思路不能讲;缺乏责任不愿讲;担心犯上不敢讲。网民对这种官言官语往往嗤之以鼻,一些领导干部陈旧僵化的话语体系在网络虚拟社会清新向上的话语体系面前,显得笨拙呆滞,时常引起冲撞和交锋。

四、网络虚拟社会思想观点的多维性,使党的主流意识形态面临重大考验

(一)网络虚拟社会中思想观点的独立性排斥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性。伴随着市场经济催生的个性张扬和思想解放孕育的独立精神,思想观点的独立性得到充分释放。这种独立性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性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与主流意识形态同频共振的“独立性”,丰富并发展着主流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与主流意识形态离心偏向的“独立性”,弱化乃至动摇的“无中心”状况和“一人一媒体”的可能性,使得网络意识形态呈现出更强劲的独立性,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功能,排斥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性。

(二)网络虚拟社会中思想文化的多样性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统一性。“一元主导多元共生”是意识形态发展的理念状态,而网络虚拟社会中呈现的却是“一元主导不足,多元共生有余”的格局。在先进思想文化在网络里广泛传播弘扬的同时,更有大量形形色色的敌对思想、陈腐思想、颓废思想、怪异思想混杂其中;另一部分人依然坚定地选择了体制内改革的立场。网络虚拟社会中良莠不齐的信息与各种“主义”、思潮相汇集,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的统一性。

(三)网络虚拟社会中思想意识的叛逆性质疑主流意识形态的合理性。有专家学者指出,当前我国的舆论场有两种思想在对决,两种声音在对唱,两种力量在对抗,甚至有学者将之比喻为是官员与网民之间的一场没硝烟的“暗战”。网上流传着一篇微博,说是:有人一开电脑,就觉得社会黑暗,官员腐败,仿佛马上就要革命了;有人一开电视就觉得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仿佛一百年都不会出事”。这反映出网络虚拟社会中思想意识叛逆性的滋生和存在。产生这种叛逆性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反差;二是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三是传统和现代的碰撞;四是官本和民本的对决。这些情况是社会在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真实反映,但也为网民们思想意识的叛逆性提供了现实逻辑依据。

(四)网络虚拟社会中信息传播的不确定性冲淡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网络虚拟社会的虚拟性和延展性,为网民想说就说、想传就传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滋生的丰厚土壤。不确定性信息主要包括胡编乱造的谎言、恣意想象的见闻、捕风捉影的爆料。不少谣言带有鲜明强烈的政治倾向,但它反映的却是公众的思想情绪、价值取向和政治态度。无尽的政治谣言的充斥、累积和叠加,也可能成为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利剑。总之,面对网络虚拟社会带来的新挑战,党的建设唯有顺势而为,正确处理网络信息的堵和疏,网络民意的管和理,网络民众的拉和推,方能兴网络之利,除网络之弊,为党长期执政集聚新智慧,汇聚新力量,开辟新境界。

作者:周帆 单位:重庆三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