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足球教学改革范例6篇

高校足球教学改革

高校足球教学改革范文1

关键词:高校 足球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186-01

1 高校足球教学现状、不足

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很大部分是服务于应试教育,并存在着众多的矛盾,足球的教学氛围较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对足球的热情。下面就当前国内高校足球教学现状做几点分析。

1.1 用于足球教学的资源不足

足球教学资源主要是指师资方面的力量。在当前的高校足球教育过程中,足球师资力量缺乏是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有时一个足球教师带好几个班的学生,或者一所学校也就几个足球教师,这让足球教师任务繁重。与此同时,知识结构单一是足球教师本身的弱点。主要表现在很多足球教师的足球素养跟不上时展的要求,教学方法落于陈旧俗套,水平无法提上去,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制约着老师自身的发展。另外,足球教师还缺乏一定的职业修养,功利性强,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教书和育人的意识就显得薄弱。

足球的教学场地、器材也是足球教学资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当前一些高校的场地设施的质量、数量问题严重阻碍了足球教学的进行。一些高校没有足球场地,对于喜爱足球的学生也是种打击。另一些高校仅有的球场地也是用混凝土浇筑而成,容易对学生造成擦伤。

1.2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一些足球教师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足球的发展状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讲究战术和技巧是足球运动的重要特征,而传统的教学方法里只教授些无创新、无用处的战术配合。同时,足球教学的考核标准、方法的评价体系也是有待完善的。

1.3 学生没有多大的意识去学习足球

一些学校的体育公共课里没有足球运动,甚至没有开设选修足球的课程,加上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对学生的渗透,使得很多学生不太愿意参加大量消耗体力的足球运动,而更愿意玩网络游戏。即使有学生还愿意去参加足球运动,而足球运动需要较多的人参加才能进行,所以他们是很难找到趣味相投的人一起进行足球运动,这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

由上述也可以得出,明确足球教学目的、整合教学内容也是亟需完善的地方。

2 对高校足球教学改革的建议

为把高校足球教学质量提上去,把高校学生的综合索质提上去,为我国的足球事业培养后备人才,急需对高校的足球教学现状进行改革,下面针对上述现状、不足提出几点建议。

2.1 提高足球在高校体育课中的地位

当前高校足球教育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与当前高校教学体制的不合理密切相关。为此,要提高足球教育质量,首先就要对教学体制进行改革。教师作为课堂上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基础训练,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技术上的提高。同时,学校要重视并加强对足球教学的研究,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有特色的理论和技术。另外,高校还要加强足球教育的建设,同时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合理安排足球课程,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并努力实现之。

2.2 充实、丰富足球教学资源

首先,提高足球师资队伍的质量。学校在聘请足球教师时,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确保他们具有体育教育资格,以至于能担当为学生传授足球知识和技能的任务。值得注意的是,要尽量选择体校足球专业毕业的学生,他们同时具备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训练储备。此外,学校也应该对足球教师进行考核,这样才能使得足球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还可以提高足球教师的自身素养。

其次,对足球教学方面加大经济投入,特别是扩大场地建设。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重视足球场地缺乏的学校,加大资金投入,专款专用,建设和优化相关高校的足球场地,以此保证每所高校有足够的场地,为足球教学提供硬件设施的保证。另外,足球器材的完善也是必要的,高校应该加大经济投入,保证体育用品的质量,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2.3 明确足球教学目的、整合教学内容

在明确足球教学目的方面,需要由原来的侧重技术教学到现代的“健康第一”的思想转变,以此体现“育体”与“育人”“育心”的统一;实现由学会向会学层面的转变,以此体现“学技”与“终身受用”的和谐统一并得到发展。

在整合教学内容方面,首先要制定合理完善的教学计划。足球运动技术的内容丰富,分类繁多,在一定的课时里无法完成所有知识技能的传授。一般而言,踢、控、运、顶、抢、截是使得学生能够进行低层次比赛的基本技术,也是使比赛成为可能的基本技术。因此,在理论课和实践课中把这些基本的知识和技术配合作为主要内容。

2.4 改善足球教学方法

改善教学方法的原则应该体现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和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提高其理性的思考能力。比如由学生来当教帅示范讲解某一特定技术动作,或通过多种游戏的形式和比赛的方法来进行技术练习。

在考核标准、方法的评价体系方面,本着“着重于明天、着眼于进步、侧重于发展”的理念,应该包括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学大纲要求的客观评价、主观评价三方面的内容,达到真实、客观、公正、合理的效果,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所提升。

2.5 培养学生学习足球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足球意识的培养。首先,足球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足球运动能锻炼强健体魄,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其次,让学生了解当今国家足球队的现状,以此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学习激情,激发学生去投身足球,改变国足弱势。

参考文献

高校足球教学改革范文2

【论文摘要】结合足球选修课的现状和教学实践,对足球选修课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主要从调整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质、改进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与方法。

0.前言

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就是足球运动,足球运动也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从事足球锻炼,既能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培养协作、拼搏、团结的集体精神。因此,足球课程一直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我国足球运动的落后,教材选择不恰当,教学步骤不完善,教学方法单一,这样就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不能正确的掌握动作技术概念以及技能的形成,这就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以及学生对足球学习兴趣厌倦。如何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应该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间题。

1.高校足球选修课的现状

1.1由于地区差别学生的足球基础水平不同

普通高校学生由于接受足球教学的不同,再加上来自不同省市不同地区,各地的足球环境也不同,这就造成学生的基础有所差别。甚至有的同学足球基础几乎为零。有的同学的情况则相反,他们接受足球教学运动的时间比较长,再加上有的来自足球传统学校或地区。所以他们的目的不同,前者选修足球课的直接目的就是想学习一些基本的足球知识,培养对足球的兴趣。而后者则是想接受一些高级的足球技、战术的知识和训练。

1.2高效教学条件有所不同

经调查,大多数高校有足球场场地基本能够开展足球运动。也有一小部分学校没有足球场这就使教学活动无法开展;同时,由于体育经费投入不足,无法购置足够的教学器材。这就导致了足球的局限性使足球教学不能很好的开展。

1.3教学时间无法保证

作为公体的学生毕竟不同于体育专业学生,他们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体育课每周只安排一次,每次九十分钟。这就使体育教师无法教授太多的教学内容。若讲授的技术动作太少则学生的技术积累太慢,无法满足学生对掌握足球技术的渴望,如果教授的技术内容太多则学生的练习时间就相对就不足;这就形成了相互矛盾。

2.高校足球改革的几点建议

2.1准备活动结合有球练习

由于公体的学生起点低,足球技术基础差,而教材内容多,课时少。所以在准备活动中尽可能增加学生接触球的机会,这对学生更快、更好地提高足球的基本技术是有所帮助的。例如将过去准备活动中的跑步、做徒手操的时间,改为足球技术中的无球与有球技术练习,或者以各种足球游戏代替常规的跑步练习。

2.2足球教学从基本动作开始

足球的教学基本动作都是从踢、传、运、停球开始。由于大学生的年龄都超过了掌握足球技术的最佳年龄阶段,除个别有基础的学生外,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差,对球性不熟悉,控制不住球,因而动作比较僵硬、紧张,踢球动作不协调。所以让学生首先要熟悉球性。在教学中首先要学生多接触球,让脚的各部位都接触球,开始时可以先安排一些简单的练习,如:颠球,脚内侧踢球,脚底的停球,运球等,然后逐渐增加技术动作的难度,提高学生对球的熟悉程度。

2.3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指导纲要确定教学内容以后,教学方法就会显得尤其重要。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针对足球运动及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对象的特点,在足球课中要尽量多增加学生的时间,但是要适宜的掌握运动量和强度。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足球实践能力和足球运动技术水,在课中应灵活的用趣味性和比赛性较强的教学氛围。

2.3.1根据学生的基础的差异进行教学,体现因材施教原则。这种组织方法在足球选项课教学中针对性强,教师易于控制教学各环节,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利用学生差异开展协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原则,并提高了学生对足球课的兴趣,增加了课堂练习密度,对学生掌握足球基本技能和运动能力有显著的效果。

2.3.2利用合作精神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足球选项课教学中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共同进步,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个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积极因素,还可以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团体精神这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和提高;在足球选项课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的协作、交流、竞争等现代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社会适应能力。

2.3.3教师善用激励机制促进学生的学习。激励机制对于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能使学生从心理上得到肯定;这种肯定往往会激发学习热情,主动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努力自我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在课前的准备上考虑到此类因素,课堂上及时通过语言和其他方式激励学生,学生的练习兴趣、参与意识、合作精神都会得到提高,心理上能够品尝到自我发展的乐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增加了他们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如果教师通过一定的引导,他们将成为日后社会体育活动中的组织者,为终身体育创造了条件。

2.4教师的素质应不断的提高

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能;足球教师应不断的向各种书刊杂志吸收新知识,还应该通过交谈、讨论、交流等途径搜集新的信息。教师应该有意识的、系统的收集和积累客观教学数据,通过整理、分析,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探求足球教学中新的教学规律。

2.5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水平的必备条件就是学生对课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学比赛的热情很大,他们非常渴望进行足球比赛,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对比赛的渴望性这对搞好教学工作非常有用。教师要利用这种积极性,在比赛中进行学习,这就可以达到以赛代练的目的,这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良好基础。

3.对各层次学生体育能力的认知并改进评价机制

学习的目标具有多层次和多样化,并有利于评价的多元化、科学化。首先应该强调综合性和整体性,必须以学生在知识、技能、人格品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标准,对学生不搞一刀切;其次,评价标准应该强调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目标反映国家统一的要求和基本标准,个性目标反映出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和特长的发挥。评价是为了激励、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所以评价时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态度、练习兴趣和发展潜力,真正发挥评价机制对学生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所以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的成绩,建议采用不同的标准去评价不同水平的学生,尤其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发展潜力的评价。如:可以用等级制来代替以往的分数,以“优、良、中、差”代替具体的分数,素质项目可以采用加“进步分”的评价方法,技术项目可以采用“参与分”、“创新分”、“团结协作分”、“技术分”等综合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陆明辉等.论利用教学比赛提高足球普修课教学质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4):526—527.

[2]成一祥. 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教学浅析[j].科技信息.

[3]齐锋.朱书祥 普通高校足球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探讨[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6).

高校足球教学改革范文3

关键词: 足球运动 改革过程 足球现状 创新路径

足球运动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它是世界上最受人们喜爱、开展最广泛、影响力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中国足球职业化已经走过了将近20年的漫漫长路,但近些年来,中国足球在国际足坛的表现却令每一位中国足球人感到失望。作为一项以攻入对方球门为目标的运动,足球运动主要考验了球员的脚上功夫与技能。足球运动要求球员发挥好个人优势的同时做好团队之间的合作,个人的良好技能与团队完善的战术是足球运动比赛获胜的主要因素。在足球比赛过程中,球员要严格遵守比赛规则,将进攻与防守同时进行,在对方团队得分少的情况下使自己团队获得更多的得分。

一、高师足球教学改革的过程

1.足球教学改革之前的状况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多数学校不够重视小学生足球,没有专业的教练、没有专项的训练经费,场地器材不足,再加上很多家长担心参加足球训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导致全国范围内开展校园足球的学校不到1%,校园足球几成空白。改革前的体育教育主要是一对多的形式,在足球运动中,多个学员面对同一个教练,同时进行学习,这种授课的效率很低。很多学生对足球运动都有浓厚兴趣,在上课过程中,一位或两位老师难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在许多学校,缺乏足够的足球训练场进行教学,用篮球场或者其他场地代替,会使运动中的学生受到伤害。高师生体育课的时间缺乏,一周两、三节的体育课完全不能满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运动需求量。体育教育的投资及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未得到足够重视,学生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不能够根据个人兴趣发展其他方面的技能。

2.如何进行足球教学的改革

首先,国家教育部门应进一步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资。标准足球场地的扩建及足球器材的完善,既能够满足以足球运动为爱好的学生的运动,又能够减少球员们的伤害。国家增加足球教育人员,保障足球教育人员的待遇,多名教练对学员进行针对性训练,并做到因材施教;其次,做好素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表明开展足球运动对于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热情。足球运动能够使学生素质更好地发展,增强团结合作与信任、遵守准则的意识,这是德育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最后,增加学生的运动时间,使学生对足球的兴趣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高师足球运动教学的现状

通过足球教学的改革,国家提高了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对高师足球教育的关注度。目前高师足球的教育分为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学两方面,越来越多的学校将足球基本理论的教学设为基本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运动时间与文化课的学习时间搭配更加合理,不再只是以学习课本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需要改善的方面。

三、高师足球教育的创新路径

1.开展足球活动

在足球教育中,适当的增加联赛,完善比赛的制度,制定相应的准则,给予参赛人员一定的奖励作为鼓励。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体育特长生的升学机会,为国家体育事业提供人才;足球竞赛体制完善,学校与学校之间适当增加交流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足球专业技能,还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的素质,明白在团队中应发挥的作用。对足球运动的宣传方式应加以创新,使学生和家长都能够更好地了解足球运动,提高大家对足球的兴趣;对专业足球教师及时进行专业培训,完善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加大对学生授课的范围,使学生能够从更多方面了解足球运动,热爱足球运动。专业足球教师的加入,使学生能够了解更多足球知识,更加理智地对待足球运动。因此,应提高足球专业教师的待遇,使足球教师的队伍不断注入新的力量。

2.营造足球氛围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和各媒体,如广播站、学校电视台等,设立专题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环境和氛围,加深高校师生对足球运动的理解和认识。定期结合各大型足球赛事,开展以足球为主题的绘画、手抄报、拉拉队、海报等比赛,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足球运动中。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班班组建一支足球队。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主动参与,可结合学校“阳光体育系列竞赛活动”,每年举办一次足球周活动,开展足球嘉年华,足球技巧大比拼。高年级有年级联赛――海精灵足球联赛(HIFA),低、中年级有趣味的足球游戏或单项技术比赛。运球绕杆接力、射门、定位踢准比赛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足球活动,营造浓厚的足球文化氛围,激发人人参与的活动动机。为保证课程的实施,优化课堂教学,可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把足球纳入到日常教学中。并以此为基础,每班成立一个足球小社团,在每周的足球选修课中对球员进行训练,以备校足球队后备队员。同时每周六的双休日体育类兴趣班可开设足球兴趣课,讲解具体技术动作或项目,作为学生“体艺2+1”体育类技能选测项目,并制定出具体的考核标准和要求。

3.提升足球参与者素质

足球运动不仅需要勇气和精神,更需要知识和智慧,以及一定的文化积淀与底蕴。这一切,都离不开有力的教育支持,离不开规范的校园生活。以正规学校为依托,配合学校素质教育,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健康第一”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为前提,形成新的足球运动的培养体系,这是一个尝试和探索的过程。实施足球教育改革,使小学体育教学,教育水平得到提高,使高校体育教师的课余体育锻炼,体育教学,体育健康思想观念发生转变,将学校的常规教学模式与足球兴趣培养相结合,普及学校足球运动。通过学生管理自己的足球俱乐部,锻炼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同时以点带面,通过足球校本课程开发,培养多样化、个性化的体育人才,办现代化学校,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帮助学生通过体验足球运动,加深对体育、社会和自我的整体认识,提高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技术,使教师的个性特长得到良好发展,为足球的基础教育事业创造新的普及模式。

足球运动的特点、作用、影响力决定了它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足球运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足球课,学生自主管理的足球俱乐部,通过足球运动推广足球教学。在实践体验中,提高师生的实践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足球文化、学习体育精神的重要性,为学校其他体育和非体育项目的管理和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设性经验。

4.完善足球活动管理制度

通过足球队项目管理的研究,建立一套校本课程标准包括足球教学目标、足球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考评标准和各年段教学内容技术要领等。校本课程形成对足球的具体实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和监督评价,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规律,提出具有建设性、可在实际教学中参考的纲要。如我校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多年开展足球教学的情况,改变传统的足球教学内容,形成以游戏为主的足球教学课程,将专业的技术化的传统足球变成学生人人喜欢的群体性体育活动项目。目前,足球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已取得了明显效果,学生的各项素质稳步推进、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学校的办学特色显著。研究证明,小学足球项目管理的校本课程各环节的设计是科学有效的,可操作的。学生对足球产生了更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在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健身习惯和终身运动的意识。“自主学练”、“游戏足球”课程教学模式,整合各类教学内容,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使体育课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了学生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培养了学生体育兴趣,发展了学生体育特长,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并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基础,为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作出了积极尝试。

总之,学校开设足球课程,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足球的热情,对素质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目前在高师的足球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但是在教育改革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此基础上,应不断完善教育体制,力争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忠喜.浅析高师足球的技术训练要点――足弓传球[J].新课程(中学版),2011(4).

高校足球教学改革范文4

关键词:青少年;校园足球;比赛;改革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1-0153-02

一、引言

随着政治经济的繁荣发展,近年来,十分关心中国足球的发展,对中国足球人才的培养寄予了厚望,我国政府也从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完整的足球改革措施。随着《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我国足改工作方向得到了明确,其中校园足球的作用和地位受到充分肯定和重视。发展足球事业,必须长期坚持正确的道路,打好群众基础,为足球的发展培养坚实的人才根基,为此必须从孩子抓起,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起,效仿国外先进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做好校园足球的发展。校园足球改革在某种程度上处于足球改革的核心地位,因而探索正确的校园足球体育改革路径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基于这一背景,在结合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实际发展水平的前提下,分析了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的具体措施,从推动校园足球的普及工作,推动足球教学改革,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以及打造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等方面展开了论述。

二、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一直处在下降的状态,视力下降、肥胖以及肺活量走低等问题十分突出,这与青少年普遍缺乏体育锻炼有很大关系。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首先是解决青少年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的有效方式,是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其次,校园足球是我国体育发展环节中一项不可忽视的内容。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我国的足球运动水平一直难以令国人满意,不仅在世界范围内,甚至在亚洲范围内都称不上足球强国,而我国要完成向体育强国转变的目标,必须将足球运动发展起来。再次,校园足球的开展激活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丰富了课程形式,也释放和激发了教师的创造力,改变了传统的过分强调运动技术的教学模式,是实施体教结合的有效途径。

三、青少年校园足球体育改革的具体路径

2015年3月,随着《中国足球总体改革发展方案》的出台,青少年校园足球正是成为一项国家战略,标志着我国校园足球的发展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目前,我国校园足球发展思路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较还很落后,因此转变发展观念、采取积极的改革路劲成为推动校园足球发展的关键动力。

(一)推动校园足球的普及工作

目前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普及程度不高,发展校园足球,首要任务就是推动校园足球在更广泛的空间开展起来。为此,应该做好城乡统筹规划布局,做好各类中小学校的统筹分类,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对于有一定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鼓励它们率先开展探索实践工作,同时对于条件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加强帮扶力度,从而有效保证校园足球覆盖面的不断扩大[1]。学校要支持和鼓励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足球活动中,尤其是要鼓励青少年女子足球活动的广泛开展,让青少年从足球活动中体会到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从而热爱足球。

同时,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和支持一批特色青少年校园足球学校,在普通高等学校中重点建设一批水平扎实的专业足球运动队,支持和引导这些学校不断深入足球教学改革,提高足球教学水平,打造特色校园足球,从而对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对于经济基础较好和足球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可以鼓励其率先创建校园足球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县域为单位开展校园足球试点改革活动,先行发展,摸索经验,从而为其他地区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推广和普及指明方向,避免多走弯路、错路。从学校层面而言,学校应该积极开展校园足球的游戏和竞赛等活动,将足球文化纳入校园文化的建设领域内,使足球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校园足球的发展创造优良的文化氛围。

(二)推动足球教学的改革

现有的校园足球教学模式单一,且不受重视,因此学校要在体育课教学中加入和重视足球教学内容,不断创新足球教学模式,促进其多样化发展。对于一些条件不错的学校,可以在校内试点“一校一品”的特色足球教学改革,摸索出符合自己的发展思路。开展足球特色活动改革时,可以根据足球教学需要适当增加学时,在每周的教学中至少单独设置一节足球课,同时加强场地的建设和维护,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良[2]。同时,制定和颁布符合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实际发展需要的足球教学指南、学生足球运动技能的评价标准,使校园足球教学和改革有据可依,更加规范。鉴于当前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资源比较贫乏,可以建设青少年校园足球数据库,使高质量的校园足球资源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共享和利用,进而不断扩大和优化足球教学资源的覆盖范围。同时,积极推动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理论的研究工作,以弥补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理论的不足,在一些条件较好、足球运动水平较高的高校建设一批校园足球运动研究基地,更好地指导校园足球的实际发展。

(三)推动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紧密合作

青少年校园足球体育改革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完成,国家层面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应该予以校园足球发展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在政府日常工作事务中赋以校园足球应有的地位。具体来说,校园足球改革离不开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的紧密合作,需要这两个部门合理分工,形成推动校园足球发展的强大合力。教育部门应该着力推广和普及校园足球,做好足球文化课程的开展和运动员的升学工作;体育部门则负责足球专业领域的工作,如组织和管理足球竞赛、培训足球教练员和运动员等。

在具体执行时,教育部门应该针对定点学校校园足球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考核指标,将其纳入学校和校长的考核计划中。对于学校推广体育足球运动的行为予以支持和鼓励,营造校园足球文化,并建立一批试点足球特色学校,在校际形成传帮带的效果;对于基层足球教练员,确保他们的工资待遇,将足球教学活动计入个人绩效工资中;在学生中营造重视足球的氛围,对于特长生可以制定相应的加分升学政策,构建从小学到大学的逐级“校园足球”升学一条龙模式,解决足球特长生的后顾之忧。各级体育部门则要认真研究构建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模式,给表现优异的校园足球代表队及其成员相应的奖励,如授予二级以上运动员称号等,从而鼓励和支持校园足球的有效开展,为足球特长生学业的完成和未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构建完善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

校园足球水平的提高需要全国各级学校共同努力,打造完善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为校园足球的交流和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各级地方政府要积极引导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打造灵活多样的校园足球竞赛活动,通过不断吸引各级学校参与到足球竞赛中,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完善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最终实现“校校参与、层层选拔、全国联赛”的完美布局[3]。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应该开展特色性的足球活动,如对于低年级小学学生,多组织他们参加足球趣味性活动,培养他们对足球运动的热爱;对于高年级小学学生和初中、高中学生,则以班级和年纪为单位,组织足球比赛活动,同时还可以开展范围更广的校际邀请赛活动,让他们在比赛中体会足球运动乐趣,提高足球运动水平;对于高等院校学生,除了在学校内部以院系和学校为单位开展足球比赛活动外,还应大力发展校际足球联赛,可以效仿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的模式构建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足球联赛,切实推动足球人才的培养。同时,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对于社会组织开展的足球公益活动和比赛活动,鼓励学校积极参与,这样既能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能够推动他们与社会足球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学习。此外,积极学习足球运动发达国家校园足球的发展经验,加强与国外专业足球机构和学校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加大参与和组织国际青少年足球竞赛活动的力度。

四、结语

我国要想实现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目标,就必须将三大球之首的足球运动抓上去。随着《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我国足改工作方向得到了明确,其中校园足球的作用和地位受到充分肯定和重视。发展足球事业,必须长期坚持正确的道路,打好群众基础,为足球的发展培养坚实的人才根基,为此必须从孩子抓起,从基层抓起,从基础抓起,效仿国外先进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做好校园足球的发展。我国不断从国家层面出台支持校园足球发展的政策,可以说,校园足球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校园足球发展模式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除了要坚持正确的策略之外,还要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心。未来,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发展水平会稳步提高,为我国足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卫东.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发展模式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2).

高校足球教学改革范文5

足球运动在世界上的发展已经有了将近百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有关足球的历史文化、足球的竞技技术、足球知识理念以及和足球相关的体育规则,已经逐渐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完善。纵观我国高校中足球的发展和教学现状,学生尽管对足球运动持以强烈的追求与痴迷,但学生对足球这项运动的具体学习目标还不是非常清楚,而且学生本身所具备的技术层次参差不齐。目前高校学生的平均年龄是23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过了学习以及培养足球技术与能力的黄金时期,所以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和掌握甚至较为深入地了解足球中非常庞杂的技术与团队战术配合上的方法。当前,高校在开展足球课程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对足球教学仍处在应试教学的传统理念上,使得足球教学课堂气氛低沉,学生对足球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这一现象引起了相关专家和教师的关注,有关学者也对这种状况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及分析。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足球教学方面的发展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在教学方面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而这其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和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比如:在足球教学过程中对足球教学目标不清楚,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单纯的重视足球技术方面的培养,而对足球运动中的实际应用严重忽视;从当前高校足球教育教学大纲体系可以看出,学校对足球运动教学的实际内容,在课程编排上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出现学生对教学中比例较大部分内容不感兴趣,而感兴趣的内容却寥寥无几;高校中对足球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过于传统和古板,并没有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加入新时代新生元素,进而不能非常有效的提起学生对足球的学习热情;高校在开展足球运动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方向,没有做到将学生的自身作为教育的主体,导致足球教学不能形成理想化的教学成果。足球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本身发展的特性,使得学生在进行足球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对教师所布置与安排的教学内容没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致使学生在足球课程的学习上缺少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还有一些高校的足球教师其本身的足球综合素质较低,教学观念过于陈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受高校教学环境的影响,足球运动的教学用地较为有限,且质量不过关,足球的教学设备与教学器材非常简陋,在质量上存在很大问题。

二、解决高校足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教学实施改革的对策

(一)实施新型的足球教学模式

当前高校足球运动在其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较为单一,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本身的感受,对当前的足球教学形式实施有效的改革。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在其素质教育体制上改革和体制创新的过程中,我国对高校足球教学课程上的改革主要现在对足球教学体制上的变革。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一部分高校已经取消足球教学课程,尽管可以让学生通过其本身的兴趣去自主选择相应的课程,但是因为足球方面的教学课程并不是依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与学生正处在的实际生活环境来实施教学形式的调整,而只是单纯依照传统形式来教学,对足球的运动技术仍然是老一套,缺乏创新精神,使得高校体育教学体制并没有得到有效发展。全校师生需要积极投入到足球运动当中,全面发展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

(二)足球教学需要充分注重趣味性和对身体的锻炼

提升高校足球教学的工作质量,对高校足球的课程实施科学准确的指引,充分培养学生强烈的体育运动精神。从高校体育教学进程来看,体育运动可以将人的身体与心理达到一种完美结合,这其中主要涵盖了:教学目标、足球知识、教学动机、足球技能训练、教学的实际需求、足球教学理念以及学生思维模式的有效培养等方面。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是要对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实施有效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足球运动意识是培养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更能培养出学生强烈的体育竞技意识。所以说,当前高校足球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注重足球本身所具备的锻炼功能以及其中的趣味性,因为高校学生的年龄段还处于爱动和爱玩的时期,喜欢探索新生事物,针对高校中足球的教学方式实施较为深入的改革和创新,让高校足球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充实、丰富和精彩,以此来提升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热爱,让学生在教学中对足球课程的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意识到足球是一种较为全面、有益且简捷的一种体育活动。在以后的发展历程中,学生如果不具备强健的身体与坚持长期锻炼的体育意识,则其本身的发展就会慢慢被社会淘汰,从这个角度出发,把体育运动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关联,可以使学生拥有热爱体育运动的体育理念。

三、结束语

高校足球教学改革范文6

关键词: 全球化 高等学校 课程改革

一、全球化下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和科学技术渗透在各种学科领域中,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必须顺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潮流。因为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离不开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拔尖人才。我国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要培养出各种人才满足新时代所提出的新要求。高等学校课程改革是社会经济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直接为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第三大职能。从其职能层面看,社会需求是高等学校课程发展和改革的真正动力,社会需求决定课程的设置和改革。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全球化的到来决定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多方向和多层次,这就需要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形式多样化,其目的是使我国高等学校能在全球化背景下“健康”成长,因而课程改革多样化是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课程基本上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学校开设的课程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阵地”,而且是提高其综合能力的重要源泉。所谓“学校强,则学生强”,提高学校实力的主要手段是不断改革课程。学校不断进行课程改革适应社会需求和新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和改革课程设置适应全球化的到来,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学校自身实力,而且有利于走特色办学之路,这样才更有竞争力。我国很多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学校自身发展,高等学校改革迫在眉睫。

二、全球化对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提出的若干挑战

(一)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桎梏——转变课程改革意识

我国高等学校课程设置多数是“形变质不变”的改革。其中大多数课程设置是由国家指令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决定的,这导致课程设置缺乏弹性和灵活性,因此即使高等学校不断进行课程改革也难以适应新时代全球化发展的需求。虽然我们已经意识到这种现象,即僵化的课程设置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和国家社会在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但是由于学校本身缺乏改革意识,学校课程设置中课程内容陈旧和重复累赘,教材质量不高,落后于时展,这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1]全球文化的到来,使得学校课程改革很难在短时期内完成。因此,高等学校只有转变课程改革观念,才能“永葆青春”。

(二)高等学校课程改革“同质化”——走特色高等学校之路

知识经济时代,学校课程改革的效果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速度。当前,我国在课程改革往往倾向于仿效他校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高等学校课程设置往往改变不了传统的课程结构,其方式缺乏灵活性,内容比较单一且缺乏弹性,导致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同质化,严重者甚至连学校的建筑也模仿。这种现象不仅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狭窄,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2]更不能使学校以其独特的优势跟全球优秀的学校进行博弈,这让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知识经济型社会,阻碍我国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学校在进行课程改革时要时刻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紧跟时展的前沿,与国际化接轨,使学校根据自身特色有针对性和有特色地进行课程改革。

(三)高等学校课程改革课程形式单一——强化其多样性

我国多数高等学校的学科交叉性不强;内容比较“保守”;课程结构“公式化”致使课程的形式单一化。全球化的到来,这种课程结构形式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等学校课程改革应该强化其多样性,如学科数目、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多样化。

三、我国高校课程改革对策

(一)增强课程改革学科的交叉性

经济全球化时代,我国很多高等学校依旧年轻,但是为了满足时代的需求,进行课程改革时不能一味地追求学科设置得越多越好,而忽视重视高等学校课程学科交叉。全球化下的学科竞争不是数量上的“抗衡”。克服多门学科简单相加构成“多”学科,应该使学科间互相“往来”,加强学科间的融合。高等学校应该改变过于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开设大量课程的现状,恰当地增加综合性课程和跨学科课程,建立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还能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增强课程改革内容的新颖性

高等学校课程改革是“扬弃”那些陈旧的、落后的、过时的内容,更新高等教育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前沿性、通常性、过程性、注重认知策略性和适切性,并反映科技文化新成果。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等学校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到学科的新成果、新观点、新动向,跟踪最新学术潮流,这是增强高等学校学生的探究、科研能力,培养科学精神的主要途径。此外,高校课程改革内容设置上要紧跟时代需求,内容要“新”“活”“实”。

(三)合理设置课程改革结构

在全球化影响下,高等学校课程改革应该优化高等教育课程结构,重视基础性学科,包括传统基础学科和现代科学基础课程。合理调整各种课程模块所占的比重,协调分配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构建知识密度大、结构性强的选修课课程体系,充分发挥选修课程的潜力。此外,重视基础课程教学,不是简单地增加课时,而是注重基础教育的坚实与全面,立足于全球化视野,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力求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效率。

总之,针对我国课程中的不足之处,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课程改革应该增强学科交叉性,增强课程改革内容新颖性,合理设置课程结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