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师考核总结范例6篇

英语教师考核总结

英语教师考核总结范文1

临近年末,回首2013,我圆满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回顾这学期的工作,使我感到既繁忙又充实,特别是参加了省里的教师培训和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为了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下面我将这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在这学期的教学工作中, 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工作精神从事英语教学。我积极响应学校的各项号召,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认真领会学习内容,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严格要自己。思想积极向上,要求进步,这学期,我非常光荣地以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在他人的入党宣誓中表达了自己的感想,这样的机会使我对党的领导已经党的感染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教学中,能够做到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学习热情和信心,以健康文明的形象言传身教。

二、业务素质方面

为了适应农村小学英语的需要,我不断地钻研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将自己的所学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10月份我积极参加省里组织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15天的培训时间内我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并在回来后积极与我校的其他英语教师研究教材、教法,同时,把我的所学所感积习的与他们分享,研究,以此来共同提高业务水平。

三、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这学期我担任的是三年级的英语教学。经验告诉我,对于这个年段的英语教学,如果不认真研究教法和学法,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教学,就会使学生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没了,英语自然也不会学好。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勤于专研,注重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潜心研究英语课堂教学,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理念,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自制教具,自编儿歌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注重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并能够及时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四、考勤请假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年里没有迟到过一次,做到了有事请假,坚持天天上班,一边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一边准备教材和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新的一年里,我应更加勤奋,为学校作更多的事,自己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

五、努力提高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爱心和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4、在教学上狠下功夫,努力使学生的道德修养有更大的提高。

英语教师考核总结范文2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 教师话语 话语量 交互调整 提问方式 反馈

一、教师话语研究的必要性

21世纪,英语作为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语言被人们广为使用。在我国,英语亦受到外语教学者和学习者的普遍重视。在大学阶段,学生主要通过大学英语课程较为系统地学习英语。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不仅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工具,同时还是学生可理解语言输入的一个主要来源(Nunan, 1991:189, 周星,周韵 2002)。程晓堂(2009)指出,教师话语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同时也反映了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可见教师话语的准确性,有效性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对教师话语的分析研究已成为众多英语教师关注的课题。

二、理论基础

Chaudron (1983) 曾指出,教师话语具有英语本族语者的一些特点,如放慢语速、延长停顿时间//夸张的发音、更多地应用停顿、重复,较多使用简单的基本词汇和简单句等等。教师话语是贯穿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它也是学生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和目标语的信息来源。

Krashen (1981,1985)的“输入假设”指出,语言习得是通过对目的语的理解实现的。语言教学的最重要途径就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在英语课堂上,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来源就是教师话语,教师讲解课文,提问,与学生互动,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这些都无疑是学生语言输入的过程。Long(1983)的“交互假设”不仅指出可理解性输入对语言习得十分重要,更是强调了意义协商对语言习得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课堂上英语教师应尽量营造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多与学生交流,展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际,而非教师单向的输入。Swain(1985)的“输出假设”指出,只有当语言学习者注意到其语言与目的语之间存在差异,他才会自觉地开展学习,调整自己的语言输出,这一过程促使学习者不断习得目标语的新知识。针对这一特点,大学英语教师应不断调整自己的话语,给学生更多意义协商的机会,加强课堂交际,促进其语言输出。同时,教师话语应当准确,连贯,这样的语言才能促进语言习得。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了自然调查法。笔者随机选择了西北民族大学的四位大学英语教师以及他们所带班级的学生。这些学生均为非英语专业二年级的学生。笔者从教师话语量,提问方式,交互调整特点和反馈方式等方面对四位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做了观察、记录。笔者随堂听课,观察记录了每位教师的上课情况,每节课45分钟。为了保证被观察教师话语的真实性,在进入课堂前笔者并未通知这四位教师。笔者详细记录了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同时,笔者采用访谈的方法,了解、记录了学生对教师话语的反馈与评价。每个班有15位,共计60位学生参与了访谈。这次接受访谈的学生虽有一部分为少数民族学生,但他们学习英语时间较长,且母语多为汉语,因此,在分析过程中未考虑少数民族语言对教师话语和学生语言习得的影响。

四、分析结果与讨论

首先,笔者通过课堂观察记录了四位教师的话语量。结果表明,四位教师的课堂话语量均占到课堂总时间的70%到80%,其中有一位老师的话语时间达到40分钟,远远超出学生话语量。在课堂上,教师的注意力基本上都放在导入知识点,讲解词汇、语法、课文,即便提出问题,也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样的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单向交际,学生讲话的机会较少,阻碍了学生的语言输出。访谈的结果也支持了这一发现,那就是教师话语大大多于学生话语。通过访谈,笔者发现认为教师话语时间占到总课时的2/3,即25到30分钟的学生比例有57.8%,只有2.1%的学生认为教师话语时间较短,不足10分钟。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这四个课堂中,教师话语仍占主导地位,教师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管理者,示范者和信息提供者的传统角色,而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际却很少,学生提问,与教师进行意义协商的机会不多,不利于学生的语言输出。针对这一点,教师可多采用小组讨论或鼓励学生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机会。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话语进行语言输入的同时,也要有更多表达的机会,这样才能提高其运用语言的能力。

其次,笔者对四位教师的提问方式进行了观察、记录。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是课堂提问方式的两个类型。提问者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称为展示性问题。What does negotiation mean? 就是一个展示性问题。展示性问题侧重于对词汇、语法、课文的理解,而提问者不知道答案的问题,称为参考性问题,如,If you were Mary, what would you do? 这类问题更注重学习者语言的输出,使学习者的语言更接近自然环境的话语。课堂观察的结果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展示性问题占到教师提问总数的83%,而参考性问题仅占17%,远远低于展示性问题的数量。通过分析学生访谈的结果,笔者发现认为教师课堂上提出的答案确定的问题多的学生占到58.2%,且提问多是关于词汇、句子结构的,与课文理解有关的则较少,认为老师课堂上提出的答案不确定的问题多的只有18.7%。这一比例只占到展示性问题所占比例的不到一半,可见在被观察的四个大学英语课堂里,教师使用的参考性问题远远多于展示性问题。事实上,参考性问题更能为学习者提供课堂交际的机会,使其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语言的表达,不断调整自己的话语,促进语言习得。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运用展示性问题检查学生对词汇、语法、句子结构掌握情况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增加参考性问题的数量,给学生更多发言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师还应延长每次提问后的等待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无疑有助于提高其语言输出的质量。

另外,笔者观察分析了教师话语的交互调整特点。交互调整的方式有理解核实、确认核实和澄清请求(Long,1983)。根据Long(1983),Chaudron(1988) 以及周星,周韵(2002)的解释,在英语课堂上,理解核实主要指教师核实学生是否听懂了自己说的话,如,Do you understand? Are you clear?;确认核实指教师核实自己是否理解了学生的意思,如,you mean…;澄清请求指教师要求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或帮助自己弄懂其之前说的话,例如,Do you mean…? Can you explain…? 事实上,在这三种交互调整方式中,确认核实和澄清请求更有利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核实自己是否正确理解了学生的意思,要求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使学生在目标语输入的同时,有了语言输出的机会,学生与教师之间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交际。课堂观察的结果表明,四位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理解核实最多,占到总数的84.3%,平均数量为11个,而确认核实和澄清请求分别占到8.5%和7.2%,平均数为1。不难看出,四位教师在课堂上更多地使用了理解核实,并且通常是全班同学一起回答,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的语言习得。当教师与学生交流出现困难时,四位教师会通过确认核实的方式与学生继续交流下去,这给了学生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机会。但总体而言,教师使用理解核实较多而确认核实和澄清请求较少,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来看,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进行意义协商的机会,不利于语言的内化。

最后,笔者还就教师的反馈方式进行了观察记录。通过课堂观察,笔者发现几位教师在面对学生课堂发言时,均面带微笑,态度和蔼,对学生的回答经常加以简单的赞扬,很少打断学生的讲话,对于学生回答中的错误,通常不会马上纠正,但会在之后指出并加以改正。可以说在课堂上教师都采用了积极反馈的方式肯定、鼓励学生。但笔者也观察到教师通过启发,给学生自己纠正错误的机会较少,面对学生的发言,虽加以表扬但很少点评。根据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给学生自己纠错的机会,教师可通过确认核实使学生注意到自己语言上的错误,进而有意识地调整语言输出。另外,对学生发言的点评也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个机会。

五、结论

笔者根据课堂观察和学生访谈的分析结果,发现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话语占到总课时的70%到80%,相比之下,学生话语时间不足。(2)课堂提问过程中,展示性问题多而参考性问题少。(3)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理解核实多而确认核实、澄清请求少。(4)在反馈方式这一点上,教师多以简单赞扬,肯定学生的表现为主,但是针对学生发言的点评较少。教师话语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教师管理课堂、组织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讲解词汇、语法、课文、开展活动的过程,无一不是学生语言输入的过程,大多数教师都注意到了这点。然而,在学生语言输入的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对目标语的应用,课堂上学生的语言输出。教师应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的机会,多运用参考性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时,多些确认核实、澄清请求;赞扬学生的同时多些点评等等。

在此次研究中,虽未专门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较多的班级展开调查,但作为一所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话语质量,多给学生课堂表达的机会的同时,还应多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使自己的英语教学更贴近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其语言习得。

参考文献:

[1]Chaudron,C.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2]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New York:Longman,1985.

[3]Krashen,S.Explorations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Use[M] Portsmouth:Heinemann,2003.

[4]Long,M.Native speaker/non-native speaker conversation and the negotiation of comprehensible input[J].Applied Linguistics,1983a(4):126-41.

[5]Nunan,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Textbook for Teachers[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Inc,1991.

[6]陈计庄,张菁.大学英语课堂教师提问特征调查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08(1):58-62.

[7]程晓堂.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8]董艳焱,任铭静.浅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话语权”的迁移[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2009(4):159-161.

[9]李素枝.中外教师课堂话语策略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1):56-59.

[10]李霞.教师话语及其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580-583.

[11]王坤,康捷.英语课堂交互活动中的教师话语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0(1):122-126.

[12]王燕.大学英语精读课堂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对比分析[J].宜宾学院学报,2009(7):98-100.

[13]胥国红.教师课堂上的“言”与“行”――对一堂大学英语精读课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7-11.

[14]张会平,刘永兵.基于语料库的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标记语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0(5):356-363.

[15]张倩,王健.大学英语互动课堂教师纠正性反馈的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1):106-110.

英语教师考核总结范文3

1.高职英语考核方式多元化的必要性

1.1现行考核方式挫伤英语学习兴趣,且挂科率较高。

在应试教育下,学生只注重课程内容和课本知识的学习,认为学英语就只是背单词、背语法、读课文,“被动”地接受英语,且考试只是将课本知识机械地再现,考核方式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但不能综合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相反,极大地挫伤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忽略了对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且,据笔者调查,在这种考核方式下,高职院校挂科中英语课程挂科率较高,A、B级考试过关率也不超过50%。

1.2单一的考核方式不能体现高职英语学习目标。

目前高职英语的考核评价方式基本上都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从形式上看,考核方式已经是形成性评价(占30%)和终结性评价(70%)两种形式的结合。但事实上形成性评价往往流于形式——在总评分略低于及格线的情况下,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而提高个别学生的平时成绩,人为制造出合格成绩。这样,作为终结性评价的卷面成绩基本上成了评价学生最终成绩的唯一标准,有的学生平时不好好学,只要在考试上“下点工夫”,最终都会过关。显然,这样的考核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无法实现高职英语的培养目标——《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180~220个课时内,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并明确提出“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

1.3考试内容重基础知识考核。

以笔试为唯一考核标准的高职英语考试内容侧重基础语言知识的考查,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专业特点。考试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实用性大打折扣。考试内容涉及现代生活、文化、科技的内容不多,应用性不强。与高职英语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原则不符。

1.4学生对高职英语考试的误区。

在问到学生学英语的目的时,大部分高职学生认为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就是掌握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和使用英语,所以学英语没用。既然学校开设英语课,那么学习英语的目的只是为了考试能过关,顺利拿到毕业证。由此,学生存在“60分万岁,多1分浪费”的认识误区。

只有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真正需要,教学改革才会具有有效性和针对性。那么怎样才能使考试很好地为高职英语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和满足高职学生就业需求而服务呢?显然,一场高职英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2.考评方式多元化的探讨

2.1课堂评估与阶段性评估相结合

科学有效的课堂考核方式既能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高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更好地实现高职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学生的课堂行为、学习英语的目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和策略都应该列在考核范围中。以学生实际表现出的技能水平和所得成果作为评估的依据,即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实际行为和作品,然后作出判断。这种评估方式叫做行为表现评估(Performance Assessment),亦叫3Ps(performance,portfolio and product)课堂评估应注重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应让学生直接参与评估,以便理解、思考、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评估。对于课堂行为表现评估方式,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定具体的评估标准,如讨论优秀口头表达的构成要素、优秀阅读理解的构成要素、优秀写作的构成要素、解决问题构成要素、体现良好合作精神的标准等。

高职英语培养的目标是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学生要能在家庭、交通、旅游、购物、贸易、餐饮、银行、宾馆、保险、航空等常见的语言环境中模拟英语语言环境,轻松顺利地进行语言交流。教师可以把听说课程的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实训项目,对每一个实训的项目提出相应的学习目的和要求、重点和难点、课时及考核评价方法都做出具体的规定和说明。比如两个月作为一个阶段,让学生在老师列出的英文名著中自选读完一本名著,然后学生总结归纳出书中人物形象、语言特点、最感人至深的部分、故事线索、故事的历史背景等,进行口头表述或者编英文话剧,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这种阶段性的评价方式可以促进语言能力向交际能力的转换,达到语言交际交流的目的,真正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测试。

2.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终结性考核只占学期总成绩的一定比例。该考核以书本内容为基础,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有一定比例的书本知识考核,可以减少学生内心学习英语的焦虑。

2.3基础英语与职业英语相结合

高职英语不是单纯地学习英语语言知识,还要突出“职业”特点。在教学内容上,可以结合本学校的专业设置,增加大量的诸如进口设备、仪器的使用说明、计算机的操作指令和提示信息、产品简介、维修指南等,并辅以相应的课堂活动安排,但要注意与专业英语内容相别,不易过于专业化和学术化。在英语考核评价方面,明确提出对学生职业英语的评价要求和目的。这种考核方式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测试内容,还包括职业能力的测试。

3.结语

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主要以卷面成绩为统一标准的模式,突出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了学生在考试压力下“被动”学习的状态。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模式能真正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原则,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评价,渗透职业教育的精神,真正实现高职英语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琳.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职英语考评体系构建研究[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宋君.高职英语有效教学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英语教师考核总结范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B-0008-02

为了充分了解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笔者在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开展无记名问卷调查。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以进一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帮助中职学生解决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内容涉及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随机抽取广西水产畜牧学校2012级4个专业(烹饪、物流、会计、食品加工)6个班的2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在2012年9月中旬进行调查。回收问卷200份。问卷不署名,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以下就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一)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与其英语基础薄弱有关

针对问题“你认为英语重要吗”,回答“重要”的学生高达77.9%,不难看出大多数学生深知学习英语的重要性。然而,调查发现,对英语“不太感兴趣”的学生占56%,对英语“一点也不感兴趣”的学生占15%,“讨厌英语”的学生占2.8%。这样的调查结果说明,尽管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掌握英语很重要,但仍有过半的学生对英语不太感兴趣。问及导致自己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原因,2.2%的学生认为是“教师的授课方式”,7.6%的学生认为是“周围学生的不良影响”,90.2%的学生认为是“自身基础薄弱”。可见,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够获得成就感和喜悦感,才会进一步激发英语学习兴趣,获得学习的动力,正所谓“成功越大,兴趣越浓,动力越足”。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习成功的基础

针对问题“如何解决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动请教老师”的学生占15%,“自己查有关资料”的学生占20.7%,“请教同学”的学生占20%,“不请教任何人,不会就不会”的学生占42.3%。“从不预习”的学生占47.4%,“有空就预习,没空就不预习”的学生占22.6%,“老师布置才预习”的学生占25.8%,“每节课都预习”的学生仅占4.2%。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问题“你觉得英语学习中最困难的是什么”(多选题),学生的选择几乎涉及所有的备选项(记单词、口语表达、语法、听力及阅读),其中“记单词”是学生学好英语的最大的障碍。这说明,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

调查发现,有61%的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活动是“记笔记”和“回答课文问题”,这说明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很强的依赖性,他们习惯于被动地听课,被动地记笔记。可喜的是,有20%的学生对“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有兴趣。这说明学生一旦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逐步适应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后,其内心渴望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满足其不同层次的需求。

(三)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淡薄

调查发现,71%的学生每天课外学习英语的时间大约为0小时,课外学习英语的时间为0.5小时和1小时的学生分别占15%和14%。针对问题“你看过英语课外书、英语动画片或英语影片吗”。“经常看”的学生仅占4.1%,“很少看”的学生高达80%,“从来未看”的学生占15.9%。这样的调查结果显示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学习的主动性不足。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他们未掌握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除每周2节英语课外,很少有学生主动在课外进行英语学习。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从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中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重视。要对症下药地解决中职学生目前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解决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笔者认为,英语教师首先应完善自我,力争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笔者认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应该做到:衣着得体,对学生严格而不严厉,富有亲和力,语言幽默风趣,授课内容贴近生活,实施赏识教育。其次,英语教师应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式,丰富英语课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笔者发现,中职学生好奇心强,精力充沛,喜欢实践操作,在人际交往方面有较强的愿望。为此,笔者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灵活采用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Unit 2 Listening&Speaking(Book I),该单元的speaking部分为招聘人员与求职人员的对话。笔者将教室布置成人才招聘会现场,请学生分别扮演招聘人员和求职人员,要求学生仿照以下句型进行模拟应聘。

A:Nice to meet you,May I ask yourname,please?

B:My name is……

A:How old are you?

B:I am……

A:What do you do?

B:I aIn a\an……and I want……

A:Well,thank you,We’ll……

这样的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内容贴近生活,保证了课堂的“新鲜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进行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课后复习和反思的习惯、做题后进行归纳总结的习惯等,还重点教给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英语阅读技巧、英语听力技巧等。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笔者认为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条不错的途径。例如,2012年春夏学期,教学学校公开课(Unit 9 Reading&Grammar)时,笔者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学效果显著。具体操作如下: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提高课堂的参与率。

(三)调整考核评价方式,多方面考核学生

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和学校实际,对考核评价方式进行合理调整,多方面地考核学生,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得到公正、客观的评价,从而促使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英语学习成绩。不少中职学校考核学生的基本内容是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广西水产畜牧学校的考核主要也考虑了这两个方面,总评=40%品时成绩+60%期考(笔试)。笔者认为,期考成绩占考核成绩的60%仍有不合理之处。建议对考核成绩进行以下调整:平时成绩占40%。口试成绩占30%,笔试成绩占30%。口试在期考总复习的前一周进行,要求学生根据本学期所学的某一口语板块来进行模拟对话,2~3人为一组,自由组合。这样的考核方式调整,有利于学生发挥英语口语方面的潜力,使考核更加合理。

英语教师考核总结范文5

    林学专业学术英语的教学目标应能达到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中对ESP课程教学的要求。因此,学术英语课程应该是一系列独立学位课程或必修课程,每班人数以25人左右为宜。学术英语教学可分成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预备阶段,如学术文献检索与阅读、学术英语听说与归纳以及学术英语翻译与写作等内容。该阶段可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开设,这部分教学内容可由高校的外国语教学中心或学院负责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工作;第二个阶段为学术英语的教学阶段,内容主要包括学术英语的书面交流与研习、学术英语的口头交流与研习以及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等,该阶段一般可在大学三年级的第二个学期开设,教学内容同样由学校的外国语教学中心或学院负责;第三个阶段为林学专业用途英语教学阶段,内容包括林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林学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初级学术论文写作、以小组或单人的形式组织课堂学术英语交流与讨论活动,该阶段课程一般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开设,并由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英语教师承担该阶段的教学工作。通常情况下,考虑到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与学生的思维方式、兴趣和需求相匹配,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学术英语课程的设置应主要依据国家、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进行。因此,完整且可靠的需求分析是课程设置合理与否以及教学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根本保证。外语教学中的需求分析犹如战争爆发前的情报收集战,完成彼此作战实力的可靠评估对战前的战略部署和战争的最终胜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把需求分析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和层面,具体包括高校应根据自身定位、社会需求和学生整体的英语基础制订教学目标和方案,教师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个人需求分析进而制订出科学、系统和个性化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此外,它还涉及学校的英语教学师资能力和授课教师角色转换的灵活性分析等。这需要各农林院校的外国语教学中心或学院在开展学术英语教学活动前,认真做好各项需求分析工作和相应的教学定位,并做出合理的课程设置与教学设计,以便于学术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教学内容与任务

    在林学专业学术英语课程教学的需求分析和课程设置工作完成以后,处于战术层面上的具体技术支撑和执行细则是接下来工作的中心和关键,主要涉及教学内容的组织架构和教学任务的实施细节。林学专业的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应作为一系列独立的学位课程或必修环节,纳入全校的学术英语教学体系中来,包括第一阶段的学位或非学位英语课程阶段(预备阶段),第二阶段的学术英语课程阶段以及第三阶段的专门用途学术英语阶段。预备阶段开设的可以是学位英语课程也可以是非学位英语课程,主要是面向那些在语法、词汇、发音、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上有困难的学生开设。该阶段的教学内容采用基于真实学术材料编写的教材,并根据内容划分为相应的教学专题,每个专题配备的问题与专题内容和教学目标相一致。同时,在每个专题下设三个教学模块:英文学术文献检索与阅读模块、学术英语听说模块和学术英语翻译与写作模块。英文学术文献检索与阅读模块主要是教会学生利用关键词、作者等信息对所需英文学术文献进行检索,以及通过学术词汇和语法习得、语体识别和篇章结构的分析学会抓住阅读材料的宏观组织结构和篇章的主旨、目标和作者观点。学术英语听说模块主要是训练学生如何听懂学术讲座或报告的技巧以及参与学术讨论时进行提问和回答的规范用语。学术英语翻译与写作模块主要是传授学生有关学术论文中常用句式的特点和翻译技巧,并通过对学术范式的模仿与句式转换进行写作技能的培训。学术英语宜作为一门英语学位课程来开设,使其尽可能地充当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之间的桥梁,从而满足高校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本专业课程并能熟练地使用英语开展相关学术交流的需求。因此,这一阶段的教材多配合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分为三个教学模块:学术英语的书面交流与研习模块、学术英语的口头交流与研习模块、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模块。学术英语的书面交流和研习模块主要是训练学生从简单的英文摘要到简短的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过渡,着重培养学生在学术论文写作和书信交流方面的学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学术英语的口头交流与研习模块则是就某些日常学术话题展开小组讨论和个人观点陈述等形式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收集相关学术资料、辨别信息真伪以及口头表述的能力。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一般科研资料和数据的整理分析能力,即在做报告或论文写作时正确使用手头文献资料进行引证,并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结论性陈述的能力。专门用途学术英语阶段是在学术英语预备课程和学术英语课程结束以后,结合林学专业相关知识所开设的一门ESP课程。其教学内容涉及林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专业文献检索与阅读、学术讨论与陈述、英语学术论文的写作以及参加本专业国外专家的学术报告活动等内容。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准备2-4个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的专题类案例分析项目,作为课程训练和考核的内容。每个项目都要有细致的操作步骤和目标要求,尽量包括从文献检索与阅读到学术讨论与陈述以及学术报告的撰写与汇报的一整套从技能层面向语言层面过渡的训练单元,以此培养学生利用学术英语学习专业知识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与评估

    作为学术英语课程设置重要的自我诊断与反馈环节,学术英语的课程考核与评估体系的建立在某种程度上比需求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的组织更为重要。学术英语的课程考核评估体系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课程考核和教学评估。课程考核主要用来衡量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因此在学术英语课程开设的不同阶段,其考核内容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在学术英语预备课程阶段,课程考核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文献检索知识、学术词汇发音与语法特点、学术论文阅读、学术英语写作和翻译以及学术英语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因此这一阶段的课程考核以总结性考核(Summativeevaluation)为主(约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70%),以阶段性考核(Formativeevaluation)为辅(约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30%)。在学术英语课程教学阶段,鉴于学术英语教学与综合英语教学相比更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团队协作精神,因此相比较于综合英语,其课程考核的重点应放在阶段性考核上(阶段性考核成绩约占课程总成绩的65%,而总结性考核成绩约占课程总成绩的35%)。同时阶段性考核还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效果的诊断和反馈环节,方便授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及时调整教学的方法和内容。由于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学阶段主要涉及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写作、案例分析项目和观点陈述四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在阶段性考核方面,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写作和观点陈述可各占课程总成绩的15%,专题类案例分析项目占课程总成绩的20%。总结性考核包括文献阅读、英语小论文写作,各占课程总成绩的15%左右。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有赖于全面、客观、科学和准确的评估体系,简练、可靠的教学评估对教学活动的“反拨作用”极为重要。完善且可靠的教学评估体系是课程设置、需求分析和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诊断与改进的重要内部参考体系。以往的教学评估大多局限于对学生课程成绩的考核,而忽略了对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的考核与评估。对教师的评估主要体现在“英语实践能力、应用语言理论素养和敬业精神”三个方面的内容,而对教学管理部门的评估则体现在“由行政管理为中心向以服务和技术支持为中心的职能转变”。

英语教师考核总结范文6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英语 交互式授课方式 精选授课内容 多元化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当前全球化浪潮和互联网经济的大背景下,英语作为重要的通用工具语言,其重要性已无须赘述。而在计算机专业领域,从业者获取国际上的最前沿的技术资料,国际通用技术标准等,均需依赖英语。因此,在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教育阶段,专业英语课程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尽管近年来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课程在国内高校广泛开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根据笔者在实践中的授课经验以及观察思考,这门课程的设置仍在诸多方面具有提升的空间。因此,本文将从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课程特点展开,重点分析授课方式、授课内容以及考核方式三个层面所面临的困境,并对这些问题的改进方案进行探讨。

1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特点

区别于普通大学英语课程,计算机专业英语自身“综合性”属性十分明显:英语知识与计算机知识的结合。翻阅任意一本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都不难发现,无论教材中的文章围绕计算机软硬件有关的何种主题展开,其都具有词汇上出现大量的专业术语,句型通常长且复杂,句式上虚拟语气以及倒装句频频出现等特点。

很多学生对普通大学英语课程注重生活场景方面听、说、读、写的学习尚觉吃力,对于词汇生僻句式复杂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更加望而生畏。如何通过授课方式、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各方面的不断改进,使得学生愿意学、学得会、记得牢、会应用,是包括笔者在内的所有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授课老师所面对的共同挑战。

2当前教学模式面临的困境及改进建议探讨

2.1授课方式

计算机行业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上依赖授课老师通过纸质课本的枯燥、单向传输知识点的授课方式,远无法满足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这一点已无需多辩。为响应增进交互式学习体验的呼声,近年来,大部分高等教育院校的教学设备、设施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升级,逐渐具备了电子化、多媒体教学的条件。相较于之前完全依赖纸质书本的单一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丰富了课堂内容。然而,仅仅将授课内容从纸质升级为电子化,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以授课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因此这种授课方式仍未大幅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专业英语的运用能力。

面对这一困境,笔者认为更深入的交互式授课方式,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任务导向型学习方法,是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未来发展方向。任务导向型的学习方法,最早可以追溯到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提出的WebQuest模式。WebQuest的任务型学习方法是在互动多媒体的网络环境下由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到万维网上搜集信息,通过网络工具的帮助解决问题的任务式型教学方法。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自主地解决处理问题并获取知识,在自己不断试验探索的过程中认识知识并掌握知识,通过课程互动多媒体展示分享知识和经验。具体而言,在授课方式上,任务型学习方法区别于传统授课方法的最明显特征,在于授课老师的角色由知识的单一传授者,转换为提出问题并提供帮助的引领者;而学生由信息的被动接受方,转换为自主处理问题、收集信息并获取知识的主体。

首先,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等要求,为学生分阶段设置任务,划分小组并就如何使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指导。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及基本的指引,充分利用包括维基百科(Wikipedia)、谷歌(Google)等搜索引擎,在线词典(Online Dictionary),以及网络论坛(BBS)等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总结的能力,并通过小组展示(Presentation)的方式,对任务内容进行总结。尽管具体到各个学校、课堂中涉及的具体的任务内容及授课老师的引导方式各有不同,但总体而言,任务型授课模式要通过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发展网络环境下的专业英语交际型教学的新模式,通过任务驱动、网络探究、网络平台交流互动、网络互动多媒体展示等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专业交际能力和应用水平。

2.2授课内容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内容涉及诸多计算机软、硬件专业知识。根据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观察,课程内容上不同程度上存在与专业课不同步、难易程度安排不科学、学科特点不突出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学生们感觉计算机专业英语课晦涩难懂、难以学以致用、甚至厌学情绪重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该课程的授课内容应该精选,并突出强调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2.2.1注重与专业课的衔接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天然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紧密相连,目前的课程教材也多以计算机科学基础类文章为主,涉及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等计算机硬、软件相关知识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该课程只有与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紧密相连、无缝衔接,才能使学生最大化地将专业知识与英语结合应用。二者脱节的状况,则将使该课程无法达成其重要目标之一,即培养学生灵活使用英语这一重要工具,以便直接了解并获取国际上计算机技术发展前沿的情况,增强其对新科技信息的接收能力。因此,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始终保持与各专业课教师的沟通,注重知识点同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2.2注重课程特点

正如在上文有关“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特点”进行的分析,该课程与普通大学英语相比,词汇、句子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授课老师在授课内容的选择上,必须充分考虑到本课程的特殊性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曲线特点,合理选择难易适宜的教学内容,从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过渡。因此正确定位学生,特别是对于初次接触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学生,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有与大学英语教学方法衔接的过程。另外,在具体的授课内容上,也要重点总结、解释该课程的规律性内容。如词汇方面,一旦向学生解释清楚了前、后缀(micro-/macro-等等)以及词根的规律,学生便能够举一反三,攻克难词长词。由此可见,准确把握本门课程的特点、规律,并坚持“授人以渔”的授课方法,是在课程中应该着重突出的地方。

2.3考核方式

每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往往是学生们关注的重点,因为其不仅是该门课程学习成果的直接体现,更是直接与总体绩点、甚至学生荣誉等各个方面直接相关。因此,课程的考核方式合理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们学习、参与的积极性。据笔者了解,目前各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英语仍多沿用传统语言考试的试卷考试方式为主,考察重点为阅读与翻译等内容。这与仍以授课老师为中心的单向课堂授课模式相辅相成,学生对此的直接反应便是平时上课不主动参与、多靠期末临时冲击的备考模式。显然,这种考核方式以及学生的应试模式,对从根本上违背了提高学生的知识量、学习技能以及知识储备等课程要求。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设计更加多元、全方位的考核方式,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准确反映该门课程的教学成果。具体而言:

(1)从考核频率角度,应将阶段性测试与期末总结性测试相结合,以便敦促学生同样注重阶段性的总结。

(2)从考核内容角度,考虑到计算机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很多新知识是通过学习某种编程工具或新软件,甚至浏览互联网获得的。在一线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中,多数也是这样学习的。因此将行业的最新进展反映到考卷中具有实际意义。

(3)从考核形式角度,除了坚持以闭卷考试为主的方式,还应适当增加小组作品展示(presentation)、个人演讲(speech)等形式的评分。这种新型的考核方式,是与上文中讨论过的更加深入的交互式教学模式紧密结合的,在采用了任务型学习模式后,小组讨论、个人展示等方式,便是必不可少的考核方式之一。这种多元化的考核形式,无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3总结

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线授课教师,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观察以及思考总结,对这门课程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从授课方式、授课内容以及考核方式三个方面目前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对可改进的方面进行了探讨。无论是更加深入的任务型授课方式、更加灵活的授课内容、还是更加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其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使得这门课程学生愿意学、学得会、记得牢、会应用,并更好地服务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大目标。

参考文献

[1] 埃斯特拉斯(英).计算机英语(第4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2] 李一.基于ICT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11):82-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