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案范例6篇

更新时间:2022-12-16 22:27:41

传统文化教案

传统文化教案范文1

一.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本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辩证观察和认识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指导课前学生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探究中国传统习俗、建筑、文艺和思想,了解文化的继承性;利用课堂时间让个别小组代表展示探究成果,教师在学生探究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在学习中,继续与学生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其他特性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明确其作用的双重性,并树立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2、方法:案例教学法  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二. 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对传统文化的辩证认识

三. 教学过程设计

1、传统文化面面观

(导入)张岱年老先生的话引出课题——传统文化的继承

(多媒体展示)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作品

设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陶瓷)什么瓷?——青花瓷

也许我们许多同学对青花瓷并不熟悉,但这种传统艺术品却与我们古老的文明的国度有着不解之缘,产于唐代,成熟于元朝,盛行于明代,而在清康熙年间达到巅峰,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几百年间,民族精神的火炬薪火相传,青花瓷不但没有灰飞烟灭,却因其珍贵而成为收藏家们的挚爱,因其绘画装饰清秀素雅而成为中国历代文人家居瓷器的首选,更因其间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而让某些人陶醉、歌唱……

春节晚会上,周杰伦演唱的歌曲——《青花瓷》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所有的观众,歌中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中国风分外动人,加上周董含糊的哼唱,一种超凡的意境盎然而生……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这首歌,在这之前,请大家留意:歌词中有哪些词汇传神地描绘出传世青花瓷的风采?——

(多媒体播放)《青花瓷》

学生:认真观看、思考、讨论。

师:提问并归纳总结。“素胚”“天青色”“仕女图”“牡丹”“泼墨山水画”等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周杰伦的唱腔柔情而古朴,略带江南戏曲的雏形,绝妙填词配复古音乐,构成了一首佳作。综

转贴于

观周董的歌,几乎每一首都在演绎着传统——民俗、古建筑、传统乐器以及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的“孝”都有所体现。

一言以概之,从周杰伦的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而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2、传统文化在今天

(过渡)接下来我们再运用上述事例,进一步探讨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

(1)传统文化的民族性

当周杰伦站在春晚的舞台上,他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对音乐的热爱,而是一个歌唱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年轻人,一个用传统去演绎现代、创造经典的歌手,一个黑眼睛、黄皮肤的“龙的传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的认同感,我们通过歌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可以明显感受到浓郁的中华民族风。这就是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的体现。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歌词中传达出的“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本,古代人们把它看作最重要的德行之一,甚至认为只有对长辈的绝对服从才是“孝”。而现代我们提倡的“孝”,则是周杰伦在歌词中表达出来的意思,即在长辈与晚辈人格平等前提下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当然还有关爱和陪伴。

设问:从“孝”的演变,我们可看出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也就是说,“孝”这种中华传统思想在世代相传中仍保留着基本特征――即尊敬长辈,但具体内涵却因时而变――即去除盲目的部分,封建的等级思想,顺应社会生活,强调了在人格平等前提下的尊敬与孝顺。

(3)作用的双重性

通过以上对“孝”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如果传统文化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能够与时俱进,就会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们成长的作用。    (过渡)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既可能起积极作用,又可能起消极作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其积极作用呢?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展示)历届奥运会开幕式的特色

一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地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张艺谋)08奥运会开幕式之困惑

设问: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发挥其积极作用呢?

学生:思考,出谋献策。

传统文化教案范文2

1建设高职院校的谨信文化,培养高职学生的谨言慎行、讲求信用的良好品格

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学生道德体系的构建,强化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着力打造高职院校的谨信文化。谨信文化的建设,一是需要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校园氛围。可以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来命名学校的建筑、道路、长廊;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饰品来装饰图书馆、宿舍、食堂;校园广播、宣传大屏时常播放一些古琴、古筝、戏曲等古典音乐作品,使学生们时常处于传统文化环境的包围之中,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二是需要加强训练与引导。大量设定情景环节来练习高职学生谨言慎行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着重对高职学生加强家国情怀的教育、社会关爱的教育和人格修养的教育;充分利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知识、经典故事的朗读、说讲、模拟展演等形式多样的普及教育活动,以培育培养并激发起高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教师节期间开展“感恩师长、感恩父母,敬老孝老我能行”等感恩、敬老孝老活动,帮助高职学生学会感恩、心存感恩;以元旦、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家公祭日、国庆节为契机,开展生动活泼且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将经典教育生活化、实践化、落地化,从而在训练与引导中帮助高职学生认知谨信文化并弘扬谨信文化,帮助高职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是着重培养学生讲求信用的诚信品质。诚信就是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一诺千金,说出去的话,就必须做到,承诺了必须去做,培养诚信厚重的精神。四是全面开展文明礼仪的习惯养成教育,以培养高职学生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爱护公物、谦虚礼貌的礼仪规范。以敬人、自律、真诚、宽容、平等为原则,以“礼貌、礼节、礼仪”为主要内容,以二级学院为主体、以班级为单位,全面开展校园礼仪方面的系列讲座与活动,各二级学院组织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由团委来主持评选出校园年度文明礼仪之星。

2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和开展二课堂活动

一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选修课程体系,以选修课的形式传播并弘扬传统文化。

二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生晨读的必备内容,构建起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诵读体系。需要制定详实的诵读计划,本着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以点带面、从少到多的原则,在各二级学院开展不同的诵读内容,可以将《弟子规》、《千字文》、《大学》、《中庸》、《唐诗宋词》、《二十四孝顺故事》等国学精粹引导学生诵读;可以将《大学》、《中庸》、《道德经》、《论语》《诗经》等国学经典组织教师们诵读,师生共同参与诵读,构建起国学经典诵读体系。

三是定期开展传统文化知识、诗词鉴赏与朗读、古典音乐欣赏、书画欣赏等二课堂活动。可以开展“诵经典、写经典、唱经典、演经典、展经典”等二课堂活动,可以每月开展“诵读国学经典一刻钟”和“书写国学经典一刻钟”活动,确保各二级学院各班级诵读内容的落实;可以把国学经典故事改编成情景剧,利用传统节日开展说唱、朗读国学经典故事、国学情景剧展演活动等;要求各班级每月的黑板报、橱窗、班级微信圈、博客、微视频等都要有一定的国学经典内容,定期安排校园广播播放国学经典音乐等,把国学经典教育贯穿于日常的点点滴滴活动之中。

3开展形式多样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园活动

成立陶艺社团、空竹社团、风筝社团、古筝社团、茶艺社团、书画社等带有传统文化性质的社团组织,开展识字猜谜、唐诗宋词鉴赏、端午划龙舟、重阳走访敬老院、中秋赏月等具有传统特色的活动;以大学生科技艺术节、文艺汇演等为展现载体,围绕孝敬父母、心怀感恩、诚实守信、善待他人、日行一善等话题,借鉴朗读者、诗词大会、百家讲坛等节目,邀请名师名人、校友、老教授等用?文朗诵、课本剧、说唱、快板等新颖生动活泼的形式可以把《论语》、《弟子规》、《孝经》、《礼记》等国学经典介绍出来并欣赏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帮助学生们深层次思考并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

4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案范文3

关键词:传统图案艺术设计

一、对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解析

我国的传统图案起源于距今六七千年的原始彩陶纹样。随着历史的进程,传统图案也反映着各个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们的思想、习俗和审美趣味。传统图案是把自然形象美组合、归纳,加以程式化的概括,使之成为一种装饰性的纹样,是实用性和装饰性相结合的一种美术形式,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要想融入传统图案的精华,使学生的设计思想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我们就必须要解析中国传统图案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内在含义,设计思路和手法,否则就不可能建立中西融合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

1.传统图案产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偶然性是自然界创造性和多样性的重要源泉。如陶器的产生就是人们发现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器物上涂上黏土能够耐火而产生的;以原始文化为代表的绳纹和篮纹,是因纹样同绳索或筐篮的纹路相似而得名;对指纹的联想很可能是同心圆纹、回纹、漩涡纹等纹样产生的缘由。必然性是社会背景的产物。如阶级社会时期的器皿纹饰有等级内涵,青铜器纹样为代表的饕餮纹;社会繁荣时期佛教图案表现为造型完美,形象丰满,线条柔和、优美,突出写实与精神的刻化;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和丰富了中国传统的壁画艺术和图案艺术。

2.传统图案的发展历程

新石器时代彩陶图案装饰多以单独和连续纹等构成,其图案特点为多样统一、对比调和、平衡对称,色泽单纯、明快、和谐。商周时期青铜器从艺术风格到制作工艺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纹饰题材多样,手法独特,结构严谨,纹饰造型夸张、凝练。春秋战国时期以青铜器、漆器为代表,纹样由单纯粗犷趋于成熟精工,由神秘奇特转向平实奔放,由严峻肃穆变为生动活泼。秦汉时期的兵马俑、画像砖、瓦当和铜镜纹饰,表现了秦代装饰的艺术特色。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广为传播,作为佛教符号的莲花,在佛教艺术中成了主要装饰题材之一。到了唐代装饰艺术显示出丰满、富丽、华贵的盛世风格。宋代的装饰艺术以写实风格为主,花鸟为最基本的装饰题材,其线条流畅,纹样简洁,典雅秀美。到了明清时期,吉祥纹样更为盛行,如“五谷丰登”“连年有余”等图案,都充分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条件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图案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3.代表性的传统图案

龙纹图案:龙是天象的象征,同时也是皇权财富与尊贵的象征。从古至今,龙纹图在舟车、家具、陶瓷、玉器等工艺品中都广泛地被流传使用。

凤纹图案:凤与龙一样都是先民虚拟的生物,是美丽和幸福的象征。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即有风的雏形,后来逐渐呈现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成为美的艺术形象。

瑞兽图案:中国传统瑞兽图案种类繁多,形象独特,它们被赋予吉祥的寓意,其中最具典型的有狮和麒麟等。

盘长图案:盘长是佛教法物之一。明清时代广泛采用,含有吉祥之意,象征连绵不断。纹样有四合盘长,万代盘长、方胜盘长等,人们通常也称它为“中国结”。

汉字图案:汉字的造字原理本身隐含着“图像”,“汉字图案”是将字型构成加以美化,它的艺术功能中常包含着文字的意义,如福、寿、喜等一类汉字。

仕女图案:古时官宦人家妇女、历史中优秀女性和传说中女性人物成为绘画及工艺美术常用的题材,成就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

花卉图案:中国借花卉植物寓意人格风范,或对理想生活的寄托。自秦汉时期起,花卉纹样便以简洁的形态出现在工艺美术装饰之中。

二、传统图案艺术与现代设计教育

传统图案是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和民族风格的结晶。它有别于其它任何民族艺术的特点,在世界美术舞台上独树一帜。这种传统精髓深深的植入中国艺术设计中,对现代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有着重要影响。

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运用中国美学理念来熏陶,利用图形、文字、声音等多种手段让学生从熟悉中国传统图案艺术表现方式人手,再辅之以理论上的解释,来弥补当前因现代商业化设计所带来的人文精神的缺失。现代高度商业化设计运用现代技术的“复制”手段,设计往往具有的是生产性而不是创作性,设计者在进行商业设计时通过各种理性化、系统化、广泛化的现代技术手段获得消费者的瞬间的。这种商业化模式影响到我们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偏离了原有的人文轨迹。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教改来强调传统图案艺术精神,不但是适应设计市场化的趋势,也是对时下过于强调西方、日韩等文化偏颇的纠正,对民族精神的一种回归。将传统艺术精神引入现代设计教学中,是引导学生具备个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现代设计理念的关键。设计者们更多的将目光到自己的本土艺术,从中得到启迪,使其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才是我们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

现代艺术设计缺少对人文精神的表达,传统图案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缺憾。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设计思想,它将传统图案艺术与现代的设计巧妙结合,可以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设计特征。具有的民族性的传统图案给现代设计提供更广泛的思路和创作灵感,传统艺术精神愈来愈为创作主体所看重。从传统图案中提取其形的元素进行新的设计重组,与现代的设计元素巧妙组合。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的标志也都是采用了中周古钱币的图形作为标志,既表明了企业的文化精神和内涵,又彰显了民族图形特色。中国传统图案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讲究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的构图方式,这些因素代表着传统美学观积极的一面,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设计。

传统图案艺术的优势恰好可以弥补现代设计的劣势,将传统图案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更好的结合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摸索和尝试。在设计教学时,必须注意强调两方面:一方面要注意把握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强调传统图案在商业设计中的运用,要依据商品的性质、种类和产品的定位以及公司的企业文化来决定该不该用、如何用。只有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才能使传统图案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真正融为一体。另一方面要注意把握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传统图案艺术有其时代性和局限性,现代社会虽然追求和向往传统文化带来的回归感,却不能对传统图案完全接纳、不加改变的应用,如果不顾及时代性而盲目地将传统形态搬到现代设计当中,也不会被大众接受。

传统文化教案范文4

关键词:传统图案;艺术设计;教学

中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涵丰富、文化底蕴雄厚,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代表,也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现代装饰图案设计大多数是从传统图案中发展而来的,但又不是传统图案的简单翻版和重复。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从历期历代的工艺水平中看到,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许多传统图案经久不衰,至今仍在沿用,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这些图案经过历史的积淀形成了我国传统的图案,这种具有独特风格和高度艺术形式的图案在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强调将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应用在现代设计中,也是现代设计教学的一种思路。

一 中国传统图案发展背景及其艺术表现

中国传统图案源于原始社会的彩陶图案,已有6000~7000年的历史。可分为原始社会图案、古典图案、民间和民俗国案、少数民族图案。它既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和表现,也是现代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传统图案多是人们想象幻化出来的美好事物,即便是描绘现实中的事物,也经过了加工和变形,力图表现一种圆满和谐的意境和美感。具体包括瑞兽图案、吉祥画、汉字图案、古代花边纹样、花卉图案、诸神图案、仕女图、中国古代家具和建筑图案、中国化的佛教图案、生肖图案以及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等。

图案的思想内容取决于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古代社会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的反映。例如,原始社会彩陶图案的人面鱼纹、双体鱼纹就寓意生活富裕,种族繁衍。商周时期以夸张的张目巨口、狞厉威严的兽面纹象征奴隶主阶级的权威。在形式上,采取器形中轴线方法,表现出雄伟、稳重、庄严的艺术效果。战国时期青铜图案常以活泼优美的几何形与动物变形穿插组合,并采用耕耘、战斗、狩猎、宴飨、比射、乐舞、采桑等题材,反映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理想的萌芽。秦汉时期,建立了封建统一的帝国,耕耘、狩猎、宴飨、比射、杂戏、乐舞、车马等图案风格写实,形象概括,姿态生动;在瓦当、铜镜、漆器、织锦等图案中还应用“延年益寿”、“子孙无极”、“长乐明光”等吉祥文字,加强思想内容的表达。南北朝时期,人们在长期战乱流徙的痛苦中追求安定的天国世界,宣扬修生可以轮回转世的佛教思想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清瘦俏长、柔美宁静的图案形式和超凡脱俗的佛教题材,便成为南北朝图案风格的主调。隋唐政治安定,物质生活充裕,象征人间温暖幸福的图案题材,如繁花茂叶的卷草,安详温驯的瑞兽,嘴衔花枝瑞草、缨珞珠宝、同心结带的珍禽,综合各种花卉特征的宝相花以及象征丰收的瑞花等,造型丰满,线条饱满圆润、色彩富丽,反映出太平盛世的繁荣景象。宋代,封建主追求靡丽的生活享受,图案以工致细腻的写实风格为主。元代,蒙古族刚劲粗犷的装饰风格和大量用金的审美嗜好改变了南宋图案的柔丽之风。明清时期,不少图案在吸收前代装饰传统的基础上,造型已趋于程式化,在思想内容方面则把社会的政治、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及生活理想与图案形象结合起来,表现一定的含义,即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称为吉祥图案。

二 中国传统图案与艺术设计教学结合的必要性

1、两者融合的内在优势

图案作品是通过设计过程完成的.而设计过程则必须运用图案设计法则。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内涵博大精深,蕴含着完备的图案设计法则。这些设计法则足以使中国图案设计事业走进新时代、走向更辉煌。其中形式美的法则有: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等;构图法则有:罗形,“米”字格,九宫格等。在中国古代图案中,都能找到类似这些法则设计的作品。如:龙、玄武、翼马、伏羲(人首蛇身)等图形。这些法则运用于教学作中,提高了民族的艺术审美能力,培养了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

2、两者结合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时代要求

现代艺术设计缺少对人文精神的表达,传统图案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缺憾。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设计思想,它将传统图案艺术与现代的设计巧妙结合,可以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设计特征。具有的民族性的传统图案给现代设计提供更广泛的思路和创作灵感,传统艺术精神愈来愈为创作主体所看重。从传统图案中提取其形的元素进行新的设计重组,与现代的设计元素巧妙组合。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的标志也都是采用了中周古钱币的图形作为标志,既表明了企业的文化精神和内涵,又彰显了民族图形特色。中国传统图案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讲究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的构图方式,这些因素代表着传统美学观积极的一面,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设计。

传统图案艺术的优势恰好可以弥补现代设计的劣势,将传统图案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更好的结合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摸索和尝试。在设计教学时,必须注意强调两方面:一方面要注意把握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强调传统图案在商业设计中的运用,要依据商品的性质、种类和产品的定位以及公司的企业文化来决定该不该用、如何用。只有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才能使传统图案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真正融为一体。另一方面要注意把握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传统图案艺术有其时代性和局限性,现代社会虽然追求和向往传统文化带来的回归感,却不能对传统图案完全接纳、不加改变的应用,如果不顾及时代性而盲目地将传统形态搬到现代设计当中,也不会被大众接受。

三 结束语

中国的设计必将成为展开与世界多重对话的独特理论体系,我们在现代设计思想的同时,更要将我们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在教学中,着重对中国传统图案艺术理念的强调和传授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张瑞瑞,装饰图案创意与设计,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 赵茂生,装饰图案,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传统文化教案范文5

关键词:中国传统艺术;传承;创新;服装设计;植入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被忽略的传统民族艺术也逐渐成为艺术工作者表现形式的主流。对于服装设计教育来说,从上世纪末便提出的“民族的即是国际的’旧号,也从未像今天这般为我们所感同身受。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艺术,如何将传统民族艺术更好地融人服装设计的教学实践中去,也成为高等院校进行服装艺术设计教学所面临的课题之一。对于服装设计来说,将传统民族艺术与实际应用完美结合,积极吸收新的艺术元素并加以创新是服装设计从业者应认真对待的任务之一。

中国传统服饰的源流追溯起来是一部涣涣长河,其大背景就是中国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史,“衣冠中华”谱写了绚烂的服饰宝典。在经历了“西服东渐”的冲击之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其服饰的文化归属感在国人心目中也表现的愈来愈强烈。

在今天的服装艺术教学与创作中,民族化与时代化之间,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传承与创新之间,它们枝蔓缠绕的关系不禁使得一部分人困惑、矛盾。时代感,是文化最具生命力的品格,无论在哪种文化之中,时代感的强弱都是其文明程度最敏感的标志,服饰文化也不能例外。作为一名服装教育工作者,将传统民族艺术植人服装设计教学实践中,以民族传统为基础,面向时代,以现代服饰设计为目的,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一、注重传统艺术的发掘与借鉴,力求在继承中不断创新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它们共同构建成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奇葩。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中西文化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了本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成就,也有着不足之处。我们应该用批判的态度进行选择,有机把握传统艺术文化中的“利”与“弊”,以便于汲取并传承传统艺术中的精华。今天,许多传统艺术面临湮灭的尴尬,许多传统技艺后继无人,甚至失传。我们今天的学习与继承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民族艺术的挽救,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像我国古代的绎丝工艺,由于其工艺精繁、对工人素质要求高,时间花费多,见效慢,其有些技艺在建国后慢慢消失,不过,这种技艺在我们的邻国—日本,被很好地保留并传承了下来,现在的日本仍保留着从隋唐时期传人的“本绎丝”及“引金箔腰带”技艺。今天,这项在中国失传的技艺在两国的文化交流中辗转回到中国。这不由得我们不警醒—不要让老祖宗的好东西败在我们手中。

二、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入形式

我们要做到将传统艺术很好地植人服装设计教育中,首先我们要将传统民族艺术与现代服饰有机结合,它们应成为互为包容、相互协调的统一体。他们之间既相互包容,又相互对立。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深人了解传统艺术的文化性、地域性,注重传统艺术符号在服装设计中的嫁接与借鉴。摒弃程式化的、流于形式的肤浅模仿,注重挖掘传统艺术精髓中认识传统艺术的文化土壤及历史属性,学会在服装设计的学习中把握和体现传统艺术的文化脉络。在当今的服装设计界,中坚设计力量对此有了很深的体会,并将传统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融人作为开启世界时尚大门的金匙。

其次要重视地域文化,促进服装创新。纵观服装的历史发展,也是一部时代变迁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文明发展的脚步,同时反映出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准及人们的审美观念,由于自然条件(种族、地理、气候)、精神状态(风俗习惯、时代精神)、历史环境等因素,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地域性服装文化。其服装以外的艺术形势也强烈的表现出这一特征。

传统民族艺术在服装设计教育中的植人形式很多,我们简单总结如下:

1.意境植人方式

我国传统民族艺术讲究意境,尤其以寓意吉祥美满的内容居多,往往通过图案及图案的形式来完成。这是我们祖先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完美的将吉祥与图案结合在了一起,代表着传统的民俗民情。

吉祥图案涉猎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学、历史、风俗、宗教等方面,赋予人们积极向上的内涵与意义,是中国人热爱生活、努力创造幸福、美满、乐观的心理反映。如“喜上眉梢”,“竹报平安”,“五福(蝠)临门”等等。“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代表奋进、勇敢、尊贵与威武。这些吉祥图案以其寓意被用于传统艺术的各个门类,不论是雕刻还是瓷器装饰,不论是剪纸还是染织,千百年来这些带有美好寓意的图案被赋予了生命与灵性,成为中国人重要的精神寄托。如今,这份宝贵的艺术遗产成为了设计师们表现的法宝之一,新锐设计师祁刚为影星高圆圆精心设计的“喜上眉梢”惊艳戛纳,以民族传统吉祥图案传递着特有的中国文化。

2.图案植人方式

中国传统图案的历史由来已久,中国文化从开始就认识并强调纹饰的作用。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从变幻无穷、风格各异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各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许多传统图案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经久不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服装设计中,将具有传统艺术形式的图案与现代服装相结合,成为设计师们常用的设计手段,传统图案在服饰中的巧妙植人,成为时尚与古典的重要碰撞形式。

传统图案在植人服装设计中时,要注重图案与服装结合的形式美感,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形态与材料以及工艺的关系,这样才能将传统图案与服装完美结合在一起,更有效地完成对服装文化内涵的诊释。

在具体的图案植人时,首先要考虑到地域性、时代性,才能在选题、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的把握上做到严谨、准确,有特色;其次要考虑到传统图案的创新,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试验性创作,得到新的启发,获得创新灵感,给古老的艺术注人新的生命与活力。

3.色彩的植人形式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最早确立了自己的色彩结构。形成了属于中国人特有的色彩喜好。在传统艺术中,像“青花瓷”、“唐三彩”等以色彩命名的艺术形式比比皆是。传统镀金工艺中的“婆金”、“描金”,妇女妆容中的“花黄”,纺织工艺中的“撒花”等在引发后人无限遐想的同时,也为我们揭示古人对色彩的种种喜好,甚至今天国际上以“中国红”这一对红色的命名来显示中国人对这以色彩的偏爱。

传统文化教案范文6

【关键词】南京云锦图案 艺术设计 地方特色 教学

一、南京云锦图案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

南京云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首先,南京云锦图案题材选用广泛,纹样内容丰富。素材上囊括了植物、动物、几何形式等纹样,还有牡丹、桃、龙、凤、万寿等具有吉祥意味的纹样;其次,图案布局严谨庄重,纹样造型简练概括。其表现形式有单独纹样、二方连续、四方连续或三者的结合,生动活泼又富于变化;再次,图案配色秀美和谐,富有层次和韵律。云锦图案的设色采用颜色对比和面积比例来体现层次和节奏韵律,既能呈现主体又能展现整体图案的装饰纹样,锦缎的色彩显得典雅而厚重。

目前南京云锦图案已经被广泛运用在工艺画屏、日用饰品、包装产品设计、服装等方面,受到人们青睐。

二、亟待传承的南京云锦艺术与艺术设计教学发展的机遇并存

首先,对本土文化的淡漠和亟待发展与传承的深厚的南京云锦艺术并存。由于受外来思潮的影响,国人对本土文化的淡漠让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正遭遇物质与精神的流失。南京云锦是中华民族甚至全人类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其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当今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对其知之甚少,对南京云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增添了一些紧迫性和必要性。

其次,艺术设计繁荣发展的机遇与南京云锦图案元素的开发与创新需求并存。当下,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迅猛,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但从教学来看,存在着艺术设计教育片面追求与西方文化的接轨,导致了学生的设计作品割裂传统,缺失文化内涵,本土化元素不断地失去了生命力并逐渐被边缘化。南京云锦艺术图案题材广泛,有团花、散花、锦群等多种表现形式,构成上采用散点、重复、连缀等方法,在内容上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思想情感,是其他的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其独具匠心的艺术形式给了学生创作的智慧源泉。但也需要艺术教育界同行去维护和继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创新、运用这些传统图案元素,在现代设计教学中与南京云锦图案相融合。

最后,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严峻形势与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需求并存。艺术设计教育要取得长足发展,培养出适应时展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就要在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上做文章,大胆借鉴和吸收地方区域文化特点,以地方传统文化为本,开发设计元素,根据地方文化需求,优化教学过程,更新教学内容,独创自身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方式方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

三、运用南京云锦图案构筑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

(1)贯穿南京云锦艺术为地方学校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内容

文化以特色著称。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的本源,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有着深厚的根基,当下,许多艺术设计院校都已意识到富有文化内涵的民间美术对设计教育的重要性,将地方美术资源进行研究开发。南京云锦图案纹样丰富,具有程式化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在教学中借鉴其形式既能加强学生对南京传统文化的了解、传承和发展云锦艺术,又能弥补学生设计时“纸上谈兵”的状况。在设计教学中,以地方传统文化为背景,贯穿具有本土特色的艺术形式到教学中,变枝繁叶茂的传统文化为现代设计语言,开拓出具有特色的设计道路,也符合了新时期艺术教育改革的长远发展规划。

(2)构筑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艺术设计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将特有的文化背景下诞生和发展的资源宝库作为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引入学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能拓宽艺术设计特色教学改革思路,丰富特色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有源之水,进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设置上,可以南京云锦为切入点,通过组织学生对南京云锦艺术市场进行调研、写生、采风等艺术实践活动,查阅、搜集、整理南京云锦资料和图例,让学生通过了解地方文化去感悟传统图案的“形”与“意”,进而改造和提炼图形设计,最终融合于设计的实践课程教学中,形成独具自身风格的设计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3)构建地方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方法,推进课程改革和建设,优化设计教学

在设计教学中,将南京云锦图案元素与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构成、广告、招贴、包装、图案设计等课程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对南京云锦图案纹样、造型、色彩等元素的研究,借鉴其图案中的构图与构成中的点、线、面、形、色,以及分割与组织特定空间活动等审美形式,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能更好地扩展艺术设计教学新思路,优化艺术设计教学。

四、南京云锦图案在构筑地方特色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

(1)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传承和发展南京云锦艺术

南京云锦历史悠久、绚丽华美、技艺精湛,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让云锦与国际文化接轨,与当下文化相适应,成为符合当代消费群的事物,被更多人关注和接受是地方设计者的责任和义务。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融合南京云锦图案,引导和启发学生运用南京云锦图案元素,可以使设计作品更具有时代性和文化性,起到传播云锦文化的作用,拓宽了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的途径,从而实现教学和传承的双赢。

(2)融入南京云锦的特色艺术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课程内容设置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缺乏整体性、有机性和创造力,而民间的云锦图案元素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模仿性、地域性、程式化等特点,因此,将云锦图案贯穿到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将云锦艺术融入到艺术设计教学中可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学生可在传统民间艺术中去体悟并发现新的创意元素,从而创作出富有创造性的作品。

(3)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既是中国艺术发展的源头,也是当代艺术创作的母体。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运用传统元素和现代装饰设计语言,掌握设计表现的综合能力,更要培养具有民族文化情结、高尚艺术情操的艺术设计人才。在地方学校的设计教学中融入南京云锦图案,立足于地域文化研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不断在创造中激发对本地域文化的热情,培养其独立的人格和人文精神。激励学生具有发奋创造的精神,秉承民族风格的优良传统,也是学校艺术设计教育提高学生艺术综合表现力的有效途径。

(4)准确定位,立足本土资源,优化课程设置,推动学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准确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学校的专业发展应该从实际出发,立足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而不必全盘照抄或模仿他人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可以发挥地域文化传统优势,聘请企业专家发挥人才优势,结合学校的实际特点来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方向,办出既有民族文化精神又有创新时代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专业,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满足社会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南京云锦图案取材广泛,纹样内容丰富,应该首先成为南京市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出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艺术修养的技能型人才。

结语

随着社会的国际化发展,南京云锦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地域文化的重要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在设计中发挥地域文化优势是设计取得长远发展的关键。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南京云锦引入到艺术设计教学中,从而实现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及民族民间美术传统与现代艺术观念的有机结合,凸显了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立足于本地域文化积淀融合现代设计的趋势。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将为民族工艺美术的继承和发展培养更多的设计人才,使灿若瑰宝的南京云锦在艺术设计教育的土壤中不断得以传承和发展。

[基金项目:南京市级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南京云锦图案在职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No. LQ/2011/008);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基于印刷行业背景的高职包装专业毕业考核多元化模式研究”(No. 2013163)。]

参考文献:

[1]周苏.南京云锦的宫廷图案研究[D].扬州大学,2009.4.

[2]刘芨杉,传承中求创新 传统里觅时尚——与南京云锦研究所联合开展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纪实[J].包装世界,2011(10):41-42.

[3]黄凯.建立地方文化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目标[J].美与时代,2003(10):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