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安全管理论文范例6篇

现场安全管理论文

现场安全管理论文范文1

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实施有效的现场管理有利于整个工程项目成本投入的有效降低,对于企业开支的节省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施工现场管理,对工程项目建设中财力、物力及人力的结合情况进行妥善的处理,有利于其资源浪费的减少,有益于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保证施工企业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任务

(1)根据生产计划进行规划确保工作任务的完成,包括工期、产量、产值、成本、利润及安全等。(2)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并尽可能的采用先进理念与新技术进行生产要素配置与技术革新的合理化建议。降低施工现场的浪费情况,提高经济效益。(3)优化劳动组织,做好班组建设与民主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能力与思想水平。(4)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改善施工现场的卫生环境,进行文明施工,并在施工现场实行标准化管理,确保所有工作按标准进行。

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全面管理

3.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一个企业安身立命之本是施工质量,同时也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基石,保证了工程质量才可以给企业获得信誉、市场和效益。首先、应该不断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同时应强化质量意识,不断落实质量的责任,不断强化质量技术管理工作。对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提升员工的质量责任心。并且分班组以及分项目落实好质量责任制度,使质量目标同每一个员工经济利益挂钩,建立一个赏罚分明的奖罚制度。其次、把好质量关,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对于工程的质量应严格检查,一旦发现的问题应该找到产生的根源,并且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同时跟踪检查整改措施具体落实的情况。

3.2施工现场进度管理

在进度管理方面,应严格执行企业各项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加大奖罚力度,促使所有员工群策群力,克服困难,确保工期目标的顺利实现。应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对安全、质量、成本等各项指标进行预控,同时与设计部门、监管部门共同配合,协调一致,对工程进行有效管理。

3.3现场安全管理

实行安全管理的目标在于确保施工项目过程中不会有危险情况出现,不会出现人身伤害以及财产损失事故。“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工作遵循的原则,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来给工程质量服务,安全管理应该在施工的各个阶段都有所体现。需要注意关键点有:首先,设立安全保证制度,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于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基于施工项目的特点,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安全生产施工方案以及安全技术措施。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对于阶段性的安全工作应该下大力气做好,对于不同阶段工程的特点加强防范。其次,在主体施工时期对于关键位置比如说脚手架的稳定、防止高空坠落、洞孔防护、基础施工时期的重点在于建设支护以及围挡。

3.4现场机械设备管理

在项目现场施工中,需要的机械和设备品种数量多,管理起来比较困难。只有真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不断提高施工机械设备的利用率,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社会效益。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施工设备的优化配置。施工项目在筹备阶段,管理者应该根据施工组织计划,按照项目的大小,建立科学合理的机械设备管理规划,合理确定施工期所需的设备种类、规格和数量。对租赁的设备,应严格按照租赁合同,切实加强管理,避免租金的不必要浪费。其次,要加强设备管理制度的建设。使用机械设备前,施工技术人员应该深入了解设备的性能和特点,合理组织利用,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设备操作和养护人员,应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到科学养护、精心维护。设备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要负责设备的正常操作运行工作,及时全面的收集燃料消耗和维修数据,做好统计工作,合理利用统计结果,以便及时检查设备运行的效果,调整使用方案,降低使用成本。

4.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有效措施

4.1加强对施工前准备的管理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施工文件、施工条件和施工现场及设备的准备等。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未来施工的进度、质量、成本等影响很大,所以要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准备,首先要将施工规范熟练掌握,认真审核施工图纸,全面的收集施工时所要运用的各种数据,做好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等工作,同时绘制关键的工序流程图,保证施工的工序和步骤;②建立健全施工过程中的人员考核制度,加大对施工人员的激励和约束;③认真编写预算,以此作为成本分析和控制支出的手段。

4.2科学编制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整个建筑施工全局技术性文件,其内容主要根据工程的性质、规模、结构、施工复杂程度、工期要求和建设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等进行编制,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能指导项目部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用较低投入换取最大化的效益。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好坏直接影响工程造价,不同的施工方案,所需的费用也不同,有时甚至差距很大,在开工前,应组织相关人员,包括技术、质量、施工、机械、材料、劳力等,齐商共讨,科学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出台后,在施工中要认真执行,如与实际情况不符,及时反馈,相关人员及时调整,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及时性和实际紧密结合。

4.3加大对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

对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管理主要涉及到三方面工作:即采购、供给以及发放。①采购阶段:要事先做好调查工作,对市场中不同生产厂家的材料予以对比和分析,拓宽进货渠道。要尽可能简化材料进货环节,从而不断降低材料的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②材料供给:要结合建筑市场变化情况,适当调整材料供需关系,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图纸予以配制,这样才可以使施工材料有序进入施工场地,确保施工的正常运行。③材料发放:结合施工具体情况来发放材料,同时对材料的发放情况予以登记、跟踪使用情况,从而减少材料与资金浪费。

5.结束语

现场安全管理论文范文2

【关键词】现场安全 文明施工 安全文明施工 施工管理 施工安全 安全事故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现场的施工过程管理是施工单位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安全文明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安全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重点,文明是施工管理的基本要求。在工程施工现场,存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齐抓共管”、“质量是安全的保证,安全是生产的基础,文明是工程质量的保障”等大量的安全文明宣传标语,用于警示施工人员,注重提高安全文明施工力度。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事故造成的一系列血的教训也被广大管理者所牢记,在工程现场管理总,安全文明管理也越发重要。

二. 工程概况。

2.1、工程建筑概况

温州市原蔬菜批发市场3-1地块住宅小区建设工程,位于温州市鹿城区锦绣路以南,市电业局以东,总建筑面积约58099.71m2,其中地46290.472m2 ,地下11809.24m2 ,2#楼、3#楼、6#楼为23层框剪结构、5#楼为21层框剪结构、1#楼为6层框架结构,±0.000相当于绝对黄海高程5.800m。

2.2、工程结构概况

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防火设计分类为一类(仅用于高层),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室的防水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使用功能:集商业、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居住等于一体的高层商住综合楼;地下室主要功能为汽车库、非机动车库和设备用房。桩基础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型式为桩承台基础。

三.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1.健全施工安全管理监督机构、完善管理体系。

施工单位进场前,要着手进行施工准备,要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监督机构,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监督网络,并坚持以项目法人为核心的安全监督体系。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原则为: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管理、统一监督。制定关于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所专有的、安全文明施工奖励和处罚的权利等相关制度,确定在各类优选优评活动中,安全文明管理具有一票否决的权利,在工程开始前,要为现场安全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由施工单位安全部负责对现场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各项目组建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领导小组”、工程安全生产经理及专职安全员担任副组长,各专业施工队长及施工队安全员任组员的安全文明管理体系,并每月组织一次安全巡查,巡查结果与整改要求在工程例会上研究讨论应对措施。

建立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的管理制度,制定班前检查制、周一安全文明活动制、安全技术交底制、定期检查和安全隐患整改制、特种作业人员年审制、持证上岗制及安全生产奖惩与事故报告制,通过相关制度的建设,来完善安全文明管理,弥补日常管理工作上的不足。

2.提高安全文明施工的标准。

安全文明,不仅仅体现了施工单位的形象,最为直接的是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也威胁着职工的身心健康。在工程开始动工前,要召开以安全文明施工为主题的专题会议,确定安全文明生产的重要地位,提出“文明施工是龙头、安全设施是保障”等安全文明生产的总体工作思路。施工单位领导采用数据化的形式,来确定安全文明管理的目标:人身死亡事故为零、重大机械设备损坏事故为零、火灾事故发生为零、交通事故发生为零、重伤事故发生为零、各类轻伤事故要低于0.3%,并确定安全文明施工的具体目标。要求施工过程要严格控制各类习惯性违章,避免出现安全漏洞。施工单位通过层层召开安全文明宣传教育会议,做好总体管理思路和具体目标的明确,提出相关处理措施,明确相关责任。

3.完善管理制度,狠抓安全文明施工的落实和执行。

严明的安全文明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措施是保障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的基本前提。工程开工前制定的各类制度和规范,需要严格落实和执行。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安全文明管理的职责是提高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的有力保障,现场管理中要通过细化管理,落实管理人员职责,建立检查考评办法,督促相关人员将目标细化,将安全文明落实到个人、各个项目。

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及文明施工措施。

1.做好安全文明施工宣传,设置警示标语。

工程施工现场要设置醒目的安全标语,列出施工总平面图、工程告示牌、防火须知牌、安全生产记录牌、安全无重大事故记录牌和工地主要管理人员名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人员要持牌上岗。各施工小组在每日开班前,利用班前会议,做好安全文明施工的宣传,并选择雨天不便施工时,开设安全文明教育培训。

2.提高场地管理要求。

保持施工现场的道路通畅,在相关位置要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语和施工相关标志。保持现场排水系统的良好、保持场容场貌的整洁,随时要清理工程产生的垃圾。场内地面要保持清洁,地面无积水、无障碍物和垃圾。检查供水管道,不得出现管道和阀门冒、跑、滴、漏现象。要严禁在道路上堆放材料和机械设备,严禁在道路上搅合砂浆,避免污染道路和路面。根据安全文明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现场平面图布置,将机具、构件及材料要分类堆码制定位置,并做好相关标识牌。对停放机械设备的区域,要搭设防护棚,并在相关机具上采用悬挂和粘帖的方式,标明机具状况牌,并列出使用、维修人员、管理责任人的名单。

3.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式管理,在出入口设置专人管理的进出门,入口处设置车辆放行杆,进场车辆要先经过冲洗后,才可进入。所有施工人员在门卫处登记,并领取安全帽后才可进入施工现场,现场管理人员要佩戴工作卡。

施工过程中,基础工程完成后,要在两侧设置1.2米至1.5米的安全防护栏杆,并在栏杆上涂刷红白漆,栏杆护设置安全网或设置30cm的挡水墙。现场在开挖前要进行场地平整,做好坡面的水泥砂防水层。沿围墙的坡脚处,设置300×400mm的混凝土排水管,将现场内的所有排水都通过此排水管经过沉淀后流入地下排污网中。要做到场内无积水、无障碍物。现场的临时用道路和部分用地的硬化工作都要在施工前处理好,要保持基层夯实,面层要坚固平整。

施工现场建立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作业过程中尽量减轻敲击、打击等噪声,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要求作业人员尽量减少喧闹声,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搅拌机、混凝土输送泵、电刨、电锯、砂轮机及钢筋加工机械等噪声机械设备的封闭处理效果,通过搭设含有隔声效果的材料的工作棚,减少噪声扩散和减轻噪声等级。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和夜间作业的频率,尽量避免在夜间施工。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在夜间施工时,提前24小时到区环保部门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并公示告知周围居民。夜间作业时,要最大限度的减少噪声机械作业,在加班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采用低噪声的振捣器。

五.结束语。

安全无小事,关键在落实。工程现场安全文明管理,需要领导重视、制度约束、监督审查,更需要参与工程施工的人员全员努力。为提高工程管理能力,要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强化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提升整体工程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建良 强化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期刊论文] 《电力安全技术》 -2003年6期

[2]葛维平 强化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见成效 [期刊论文] 《电力安全技术》 -2004年5期

[3]翟羽飞 浅谈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管理 [期刊论文] 《建筑安全》 -2013年1期

[4]田芝霞 TIAN Zhi-xia 施工企业应强化施工现场安全文明管理 [期刊论文] 《山西建筑》 -2010年32期

[5]管亮 王培仁强化现场施工管理的环节和措施 [期刊论文] 《世界家苑》 -2012年1期

现场安全管理论文范文3

黄陵煤化工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黄陵矿业集团公司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坚持“安全至高无上”理念,深入开展“安全为了谁、依靠谁、谁负责”大讨论活动,不断完善各项工作措施,各级管理干部转变作风,深入现场抓隐患、抓整改,不遗余力地推进安全管理工作。

抓安全,要创新管理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工作的方向。煤化工公司把“安全为了谁、依靠谁、谁负责”大讨论作为增强职工安全意识、抓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举措,认真扎实地开展全员讨论活动。各基层车间组织员工利用早8点班下班和16时至18时集中学习时间,认真学习公司大讨论活动文件,传达范京道总经理讲话精神,统一干部职工思想。公司组织备煤、炼焦、化产、检修、机电等车间部室40余名中层管理干部召开“安全为了谁、依靠谁、谁负责”大讨论专题座谈会。会后公司各部门组成6个工作小组,下到各车间督导学习讨论活动,各基层车间按照全员参与、人人发言的基本要求,再次利用每天两小时集中学习时间开展学习讨论,累计学习100多个小时,员工撰写讨论心得1100余份,学习讨论活动不断深入。煤化工公司全体员工把“我的安全我负责、大家的安全我尽责、公司的安全我有责”作为深化学习“安全为了谁、依靠谁、谁负责”的新理念,已成为搞好安全工作的新认识。

抓安全,要落实工作措施。面对繁重的基建与生产任务、新员工业务操作技能不规范、三违行为屡禁不止的现状,公司强化落实工作措施。制订印发了《三违行为处罚规定》、《三违帮教学院》、《焦化安全规程考试》、《安全生产十条禁令》、《双星员工评选办法》等行为规范、业务技能、安全责任、激励制度4大类9项文件,落实安全工作措施。组织开展230次三违行为专项整治活动,坚持开展零点行动30次,发现并处理现场问题38项。建立三违帮教学院,建立安全联保责任制,实施全员风险抵押,完善应急事故处理预案,开展焦炉地下室煤气主管防爆板爆裂事故和色谱柱箱爆炸事故应急模拟演练,提高职工应急反应能力和事故处理能力。加强员工安全培训,组织炼焦、备煤、化产、质检、检修、机电六大车间进行安全知识培训和员工入场安全教育363人次,开展班组安全活动566次,增强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公司通过有力的措施和扎实的工作,致力于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培养本质安全型员工。

抓安全,要整治现场隐患。安全工作重点是现场管理。公司强化了管理干部走动式管理,各级领导干部定时间、定区域坚持走动,重心下移,深入现场,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安全隐患专项检查33次,执行干部走动管理106人次,部门之间开展“比、学、赶、帮、超”隐患治理活动,排查整改现场隐患483项。5月7日,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到曹家峪园区分两组由北到南、由东到西、由生产区到基建区拉网式展开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活动,累计发现隐患 35项,设备整改消缺24项,扫尾工程需完善19项。根据检查结果,领导班子分片包干,集中精力消除各类隐患。同时,持续推进安全对标管理工作,对内要求各车间向机电科学习,加强安全文明工作场所建设,对外赴矿业集团物资供应公司对标学习,规范园区物资、设备管理。通过抓细节、查隐患、促整改,彻底消除生产建设现场物的不安全因素,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

现场安全管理论文范文4

开展项目合作,引进先进管理观念

面对当前艰巨的电网生产、建设任务,邯郸供电公司的领导层清楚的认识到公司整体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尚处于靠制度、靠监督、靠检查的强制管理阶段,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接收世界一流安全管理咨询公司的诊断,充分汲取其先进文化理念就成为有效地提升公司整体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2007年初,省电力公司成立考察组对具有先进安全管理经验的国际知名公司—美国杜邦公司中国总部和中国石化宁夏分公司的合作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实地考察评审,适时做出了与杜邦公司合作开展安全管理评估与培训的决定,邯郸供电公司积极向省电力公司争取到了此次合作项目。8月份,河北省电力公司与杜邦公司安全管理评估与培训合作项目在邯郸供电公司正式启动了。

深入展开评估,勇于揭示自身问题

只有充分认识存在问题,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杜邦公司对邯供进行了行为安全管理综合评估。评估的方式是向广度和深度扩展,不但与管理层举行会议进行面谈,以及文件评审、实地考察,还与一线员工进行讨论。评估的标准更是以杜邦的安全管理12项基本要素为主要内容,强调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并就高级管理层的参与、高级管理层对员工行为的影响,以及所有组织成员的实际行为、意识、看法进行了深入评估。评估中,杜邦对200人进行了日常工作的观察。对现有文件包括标准、程序、事故调查报告及安全会议记录、安全检查报告等作了评估。同时,先后在220千伏大寨变电站预试现场、110千伏店头变电站和铸管变电站投运现场、110千伏来永线大修现场、河东线54#换杆和78#更换开关两个配电现场,进行了的全过程实地观察,三次全过程参加邯郸供电公司安全工作会议,审阅了五年工伤记录、2007年度的安全考核记录、公司的安全方针政策和机构组织图、安全保证体系网络图、部分安全会议和培训记录等资料。在评估中,邯郸供电公司积极配合,不吝惜暴露自身缺点,得到了杜邦专家组的一致好评。杜邦公司专家按照12个基本要素进行了分层论述,对邯供现有安全制度和安全文化进行的全面评估,内容覆盖了公司安全管理方方面面。

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全员安全意识

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杜邦公司安全管理专家与管理层成员就邯郸供电公司评估报告举行行动方案研讨会,通过了第一阶段评审验收工作,然后进入到第二阶段行为安全培训阶段。杜邦公司结合生产特点制定培训计划,选派具有实际管理经验的优秀培训教师,先后举办了16期培训班,共计366人接受了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杜邦老师以新颖的教学模式,互动式的学习方法,让学员进行个案讨论、案例分析,并且利用大部分培训时间让学员进行现场审核模拟演习,引起了学员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热情。培训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思想观念得到转变。把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理论及时消化,转变旧的观念,用新的理论武装头脑,把学到的理论和技能运用到生产工作中去,发挥了杜邦安全管理理念的作用。二是安全意识得到明显提升。自觉用杜邦安全管理理念指导工作实践,实现了“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三是受训者成为新的安全管理理念的传播者。在工作中认真实践杜邦安全理念,身体力行,用行为带动一个班站,影响一片群众,提高了全员安全意识。

新的管理理念,形成新的安全文化

安全工作以人为本,从重视安全到经营安全。杜邦公司的安全理念一切都从身边的小事出发,对于人的日常行为,那些熟视却无睹的“细节”问题,他们都是怀着一颗认真负责的心,去关注,去分析,去调查,从而分享每件小事的经验和教训。杜邦公司倡导的分享经验,将安全提升到了一种人文的关怀层次。在参与培训人员的心得体会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感受。可以看出,通过认真的思考,邯供人已经接近了杜邦公司最核心的东西。根据评审报告中的优先建议,邯郸供电公司改进了安全委员会组织结构,逐步建立专业分委员会来协助公司安全委员会整体运作,提高工作效能。在促进员工自主管理方面,制定了新的《班组安全活动细则》,并引入安全经验分享理念,利用网络、展板等载体为各单位搭建安全经验共享平台。鼓励员工主动暴露自身发生的不安全现象,积极与大家共享。对发生的不安全现象区别对待,进行科学的考核,避免隐瞒真相,形成事故隐患。同时,杜邦公司已协助各级管理人员在各生产现场全面推行安全审核机制。管理人员深入生产现场后,认真填写《STOP审核检查表》,对工作人员的现场反应、个人防护装备、可能导致伤害的原因、工具及设备情况、工作程序、工作环境等状况进行认真审核检查,分析现场的工作情况,提高现场的安全系数。“卓越的安全水平取决于你所展示的愿意和行动”。此次项目合作以来,邯供已在业务和技术方面取得显著改进。邯供的安全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员工安全行为取得了新转变。管理层安全管理意识不断更新,注重现场安全管理,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新的安全管理机制。强调员工的正面行为,弱化对负面激励的依赖,从主要关注设备的状况转变为进一步关注人员的行为,完善更新审核系统,在员工中培养理想的安全行为,培养员工成为实现安全目标的合作伙伴。职工安全意识明显提升,运用杜邦公司先进的安全文化理念,针对自身安全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科学改进措施,杜邦安全管理理念不断渗透到每一个员工,邯供新的安全文化正在形成,营造出“安全、和谐、超越”的文化氛围,实现安全管理从“严格监督”到“自主管理”的新转变,真正把邯供安全管理做深做实做成一种文化,将其彻底地融入组织,并在所有员工的意识和行为中扎根。

现场安全管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 路径选择 长沙市

社会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从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国计民生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入手,找准切入点和创新点。要从秩序管理、现场管理、应急管理、舆情管理和治安管理等方面找到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以规范的秩序管理保障社会管理创新、以有效的现场管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灵敏的应急管理完善社会管理创新、以科学的舆情管理引导社会管理创新、以严密的治安管理强化社会管理创新,从而使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以规范秩序管理保障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需要规范的秩序管理来支撑,“规范”是行政执法部门社会管理创新的永恒主题。秩序管理包括市场经济秩序、交通秩序、教育秩序、医疗卫生秩序等方面的秩序管理。规范秩序管理,是优化法治环境、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保障。应从源头规范、主体规范和行为规范三方面来规范秩序管理从而保障社会管理创新。

(一)抓规范性文件管理以促源头规范

规范性文件是政府和部门社会管理的依据,是社会管理机构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行动指南。制定和实施规范性文件,可确保社会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堵塞违法行政,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1]为促进规范性文件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近年来长沙市创建了邀请专家论证审查、法制机构提前介入等审查新模式;全面落实了规范性文件的“四级政府,三级备案”制度,大力推进了规范性文件“三统一”,被国务院法制办指定为“规范性文件管理示范单位”;做好了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认真落实《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确立的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打破了红头文件“终身制”。近三年,长沙市本级共计有319件政府各类文件经市政府法制办审查把关,无一例因合法性问题被上级部门撤销或者纠正。

(二)抓社会管理队伍建设以促主体规范

社会管理创新关键是要抓落实,而落实最终还是要有人去执行。制定了规范的文件,接下来就要有规范的队伍去执行。由此而言,抓好社会管理队伍建设,对于社会管理创新起决定性作用。主体规范就是要健全社会管理队伍主体资格和社会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全面实施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制度,动态管理并向社会公告社会管理主体和社会管理人员资格。长沙市近三年来共计培训行政管理人员4031人次,发放执法证件3818本。对《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和《湖南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等法律法规,自市领导到基层行政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了逐级培训。各级领导和社会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

(三)抓社会管理监督以促行为规范

为了保证社会管理的主体自觉按照规范性文件严格自律、照章办事,确保社会管理有序进行,必须加强对社会管理的监督。要规范行政行为,推行行政问责制,加强对重大行政管理事项的监督。运用法律和制度规范行政程序和行政行为,促进行政权力公开、公平、公正运行。坚持制度管人管事,建设管用、完善、精细的社会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制度的合法性审查,依靠制度规范加强社会管理,做到每项制度有人执行落实,违反制度有人承担责任,提高管理部门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近年来,长沙市执法监督部门认真实施《长沙市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加强了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强化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职能,加强了对行政管理行为的专门监督;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积极接受媒体监督;逐步形成了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社会管理运行机制;执法监督各项举措的多管齐下,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长沙市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以有效的现场管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现场管理原是企业管理中的专业术语,现场不仅是企业管理活动的缩影,还是企业精神文明的窗口。企业的现场管理能力体现着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职工的精神面貌、各种思想和作风都在现场反映出来。企业现场管理的原理运用到社会管理领域,把容易诱发公共安全事件、易滋生违法犯罪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场所列为现场管理的重点对象加以监控管理。按照“以阵地为基础、以信息为导向、以管控为手段、以防范为目的”的工作思路,创建阵地管理机制,化解社会矛盾,保障公共安全,从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有效的现场管理至少应包括现场调查、检查督导、阵地管控等几个环节。

(一)深入现场调查获取一手资料

加强现场管理关键是要深入现场调查以获取直接材料。现场能提供大量的信息,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要想获得准确的第一手材料,只有到现场去作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现场是社会活动的第一线,是问题萌芽、产生的场所,在出现问题时,如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应对措施,任其恶化,有可能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要加强对全市的特种行业、公共娱乐服务场所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确定调点,有的放矢。大致说来,容易诱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行业主要有餐饮、交通、商场、宾馆、烟花爆竹生产、加油站等;容易滋生违法犯罪的场所主要有酒吧、网吧、歌舞厅、洗浴按摩场所等。相关管理部门要深入这些行业或场所进行调查,发现安全隐患,加强现场管理。

(二)建立健全专项检查督导制度

现场管理检查是一项综合性检查,包含了专业管理各项检查,一般是由管理部门牵头,各专业管理人员参加的现场检查活动。开展专项检查督导员业务知识的专业培训,以提高专项检查标准执行的统一性、检查形式的一致性、评价体系的系统性,并对检查人员加强管理,增强“社会管理专项检查”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持续性;实施专项检查标准分类考核程序,把专项检查考核内容分成两大板块,即公共考核板块和专业考核板块,对不同性质的被检查对象采取相应的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实施分类检查、统一计分、集中点评;注重总结分析,及时反馈信息。在整个检查过程中,检查组在做好现场检查工作的同时,更要注重加强对基层单位现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困难、薄弱环节和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深入总结、分析、评价,并及时与其进行交流,从更深层面推动基层单位现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多渠道提升阵地管控能力

管理人员根据目前社会管理(特别是现场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查找相关的原因,把问题按责任分解到有关管理环节和专业中去,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阵地管控的重点;或者可根据日常现场检查督导所反映的具有倾向性现场问题,把制订相关的查改措施以及应达到的现场管理标准作为阵地管控的重点。通过采取公开管理控制、不定时巡查控制、依靠群众控制、公秘结合控制、依靠业主控制等方式,充分发挥各行业管理部门的优势,多层次、多渠道对重点管控对象开展阵地控制工作,及时发现和获取危及公共安全的情报信息,提升阵地控制能力。

三、以灵敏的应急管理完善社会管理创新

应急管理工作事关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危,事关党和政府执政水平的高低,是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结合长沙市的实际,借鉴近几年来国际国内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创新应急管理应重视和加强应急管理机制建设。

(一)健全应急预案机制

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件(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好有关计划或方案。应急预案要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送、应急响应、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以及应急保障、监督管理等作明确规定,要形成包含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的一整套工作运行机制。具体说来,一是要完善预案体系。按照“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和不同的责任主体,构建长沙市总体应急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基层(区、县、乡镇街道、村组社区)预案、企事业单位预案,形成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二是做到全域覆盖。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各级各类预案,不漏一个层次、不掉一个单位、不差一个类别,做到预案全域覆盖。三是加强预案管理。按照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的要求,提高预案质量;加强预案之间的协调配合,优化预案系统;开展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应急预案原则上每两年演练一次;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修改预案内容,增强预案的指导性、针对性、实效性。

(二)完善信息报告机制

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是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重要环节,信息报告渠道畅通与否和传递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善后恢复等各项工作。应着力在以下几方面下工夫:一是加快应急综合平台建设。依托政府电子政务系统、部门信息化系统,促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新建平台要遵循总体技术要求,已建平台要依据统一标准通过改造或采用转换等技术实现互联互通。目前,长沙市应急综合平台建设已经启动,“十二五”期间主要是加快各区县(市)应急综合平台、市直专业部门应急平台建设,尽快实现各级政府之间以及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监测网点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加强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交流与情报合作。二是规范报送程序和时限。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类别和级别制订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限,做到既简便快捷,又杜绝漏报、误报和迟报。三是规范报送内容。信息报告内容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突发事件信息来源、突发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统一规范;预警信息按照突发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机关等进行规范,确保信息报送准确无误。

(三)建立应急处置机制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是快速、高效控制突发事件的重中之重。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等应急管理主体在接到突发事件的报告后,应根据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统一协调、快速反应、有序应对,确保突发事件能得到快速有效控制。一是建设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长沙市正在建设应急综合平台,该平台具有视频监控、视频会议、指挥调度、决策支持等功能。该系统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先进的指挥调度通信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建成后即是一个高效率的指挥调度中心。二是依法完善处置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各级各部门及有关单位应结合各自的责任和工作实际,对各类不同的突发事件,从救助、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角度制订一些具有共性的应急处置措施。三是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适应当前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需要,充分整合各种资源,有计划地组建综合性和专业性的训练有素、反应灵敏、专业化程度高和富有战斗力的应急救援队伍;另一方面注重号召社会组织和公众等积极参与处置突发事件,通过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健全基层应急志愿者应招及培训工作,强化社会公众危机意识和应急技能的经常性教育和培训等,不断发展壮大社会性应急救援队伍,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处置突发事件的自觉性和配合政府一致行动的协调性。

四、以科学的舆情管理引导社会管理创新

随着互联网、3G手机的快速普及,网民数量与日俱增,网络已成为社会舆论的快速传播器和高倍放大镜。经过网络炒作,小事情会变成大问题,经济问题会变成政治问题,局部问题会变成全局问题。网络炒作带来的负面舆论在相互感染、相互混淆后煽动蛊惑性增强,反过来影响现实社会,影响社会稳定。网络时代,任何现实“小问题”如处理不当,都有可能借助网络“催化”、“发酵”,演变为网上“大事件”,给社会管理带来阻力。因此,我们要顺应网络时代的潮流,抓住网络时代的特点,利用好网络,创新网络管理办法,构建科学的舆情管理机制,使之成为我们加强社会管理的得力载体。

(一)理性认识网络规律,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互联网既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灵丹妙药,而是一把“双刃剑”。舆论引导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方式。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政府实施社会管理应充分运用所掌握的各种舆论宣传工具,宣传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各项方针政策及行政命令,通报社会动态;褒奖对发展社会事业、维护社会秩序作出贡献和模范遵守法律道德,对社会、对他人无私奉献的先进模范人物,弘扬新时代新风尚、新观念;谴责、批评、鞭笞社会不正之风和丑恶现象,树立现代社会的价值观、荣辱观和道德观,提高社会成员的法制意识、道德水准、思想觉悟和自我约束能力,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二)把握舆情发展规律,加强舆论苗头管理

舆情发展有它的规律性,一般说来,网络舆论形成热点都会经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过滤和转移”阶段,即网络舆论形成以后没有太多炒作热点,大部分会被过滤或者被新的舆论所代替。其次是“放大和共振”阶段,即网络舆论在发展中如果形成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联姻”的局面,就会被“滚雪球”般地迅速放大、立体放大。再次是“高潮和雪崩”阶段,即较大的网络舆论要经过一个以上的高潮、形成数个高峰,而一旦舆论升级、媒体追逐,就会造成“雪崩”,引发网下行动,甚至引起社会动荡。基于此,在网络舆论的初始阶段就要积极应对,通过迅速回应和澄清事实来避免放大共振,尤其要避免出现高峰和雪崩。[1]为了应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舆情,管理部门要坚持苗头管理,要以善于同虚拟人沟通、交流为原则,建立一支数字化虚拟信息员队伍,以普通网民的身份直接在论坛、网站、博客上参与热点问题讨论,做好舆论引导和治安信息收集工作,通过工作的前置,察觉由网络引起的各类敏感性事件的苗头。要由党委、政府建立权威的辟谣网站,开辟热点事件最新消息手机短信服务,抓住网络热点问题处置的2至4小时黄金时间,及时信息,澄清事情真相,抓住工作主动权,防止谣言扩散造成恶劣影响。

(三)健全舆情管理机制,形成舆论处置合力

相对而言,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的“三公部门”及其公职人员,极易成为网络热点和炒作焦点。从长沙市近年来的情况看,有“四类话题”是网民炒作的敏感话题:一是涉“官”、涉“腐”、涉“权”的事件,如天心区规划局的财产公示事件,开福区房产局的“日记门”事件,此类事件最易引发舆论热潮;二是涉及百姓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事件,主要是日常的维权事件,此类事件所占比例较高;三是涉及公共安全、重大事故、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的事件,如长沙市2009年的浏阳镉污染事件;四是涉及民族主义、、中外关系、伦理道德的事件。妥善处理好这些网络敏感问题,关键要健全舆情管理机制。一是建立联动机制。成立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网管办、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国安局、市工商局、市文广新局、长沙电信、长沙移动、长沙联通等为成员单位的全市网络宣传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沟通情况,共同应对网络舆情。二是建立处置机制。形成覆盖全市、反应迅速、快捷畅通的舆情报送、传导和反馈与处置体系,提高网上舆情分析研判和快速处置能力。三是建立约束机制。以网络问政、网络发言人、网上平台为依托,对网民诉求形成交办、反馈、回复、互动的制度规范,落实责任主体,提高应对水平,形成网络新闻管理的强大合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率先发展营造良好网络舆论氛围。

五、以严密的治安管理强化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治安管理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影响社会稳定、引发治安问题的因素还大量存在。长沙市现有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水平,与建设“平安长沙”的总体目标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差距。为此,要进一步提高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社会治安形势的分析和研究,强化社会管理创新。构筑“技防”、“人防”、“物防”环环紧扣的严密的治安管理体系,推进“平安长沙”建设,确保社会安全平稳运行。

(一)全面推进“技防”

以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为重点,推进“天网工程”建设,实现对主要道路和广场、车站、码头、出城口、治安卡口等重点部位的电子监控全覆盖。推进市、区县、街道(派出所)三级监控平网,整合政府和其他组织监控资源,完善“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城市治安电子防控网络。整合各方力量,加强虚拟社会管理,构建网上与网下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联动的防控工作体系。加快推进城乡各类技防设施建设,力争三年内全市主要街道路面、要害部位、复杂场所技防覆盖率达100%,五星级技防乡镇(街道)创建达标率达100%,居民小区监控系统安装率达100%,老小区安防改造达100%,农村小技防入户率达100%,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全时监控、全面设防的现代安防体系。不断加强技防运用管理,通过技防设施现场抓获和提供线索破案占总数40%以上。

(二)大力加强“人防”

充实基层一线警力,健全立体化、联动化、网络化治安防控警务模式,有效提高路面“见警率”。遵循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规范化的原则,不断壮大群防群治力量。积极创新社区管理社会化模式,探索治安防范承包制。壮大见义勇为基金,建立健全表彰奖励、医疗救助、抚恤安置等工作机制,激发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积极性,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参与治安防范的自觉性,动员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参与。强化对市区巡防队伍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加强区域之间、警种之间、专业巡防与社会面群防群治力量之间的协作配合,大力开展武装巡逻、车巡、步巡、综合巡防。

(三)积极改善“物防”

深化治安巡防站点建设,在市区和县(市)城镇建立完善治安巡防站点,整合公安、武警、保安以及社会防范力量,构筑区域联动、规范管理、专群结合、实体运作的城镇治安巡防新格局。大力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加强社区警务室建设。按照“小站点、大战略”的思路,加强巡防阵地建设,推广治安巡防站和综治维稳工作点建设,依托巡防站开展“网格化”巡逻,建立巡警巡防人员、视频监控和治安巡防站“三位一体”的街面防控机制,形成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努力实现打、防、管、控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J].求是,2011(9).

2.黄兴国.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N].人民日报,2011-4-19.

3.丁元竹.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与方向[J].开放导报, 2010(8).

现场安全管理论文范文6

1.1施工单位安全管理职责与业主和监理方行为集识别

在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除施工单位之外,业主和监理单位也是直接与现场施工发生直接联系的项目利益相关者,其中施工方是工程施工的直接实施者,业主是工程项目的组织方,监理方则受业主委托对施工过程和施工结果进行监督和管理。在分析国内外有关施工安全与业主方关系的理论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建筑业实际情况,并根据业界专家的访谈结果,业主和监理方对施工安全的影响行为集可总结归纳。

1.2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行为关系模型构建

如前文所述,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分为资质要求、安全措施及现场管理三个方面,为探讨这三类职责与业主行为及监理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以及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关调研问卷,包括三份量表:①施工安全影响因素的控制情况调查,其包括18个施工安全纠正因素;②业主行为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调查,其包括16种对施工生产安全产生影响的业主行为;③监理单位行为对安全生产的影响调查,其包括17种对施工生产安全造成影响的监理单位行为。在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的支持下,共发放问卷212份,回收有效问卷139份,问卷地域分布涉及22个省市和自治区,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业主填报的有效问卷比例分别为61.0%、27.1%、11.9%。经因子分析法检验,各因素在相应类别因子上的荷载都较大,而在其他类别因子上的荷载较小,说明量表结构效度较好。经克朗巴哈α系数信度检验,各因子的α值均大于0.8,说明本研究的数据有高信度,可以用于后续的统计分析。

2模型计算结果

2.1模型的计算初步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初步处理,确信数据有较高的信度及效度之后,理论模型参数估计的初步运行结果如表3所示,从运行结果中可以看出,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监理行为对资质要求及安全措施的荷载系数的p值都大于0.05,这表明在95%的置信度下接受两条路径系数都是0的原假设,所以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将其删除或作其他修正。依据模型参数估计显著的程度,可以接受假设H11,H12,H13,H21,拒绝其他原假设。根据此检验结果,业主行为对确保施工单位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资质要求、安全措施审核和现场监督管理等三个方面都显著正向相关,而监理单位仅与工程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有正面性,而与施工单位的资质要求和安全措施审核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在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后,还需要对模型的适配度作检验,如果模型适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结果解释,如果模型不适配,要判断模型是否需要修正,但修正的过程应以理论及实践为基础,不能仅依据数据的统计指标。根据模型修正指标的参数估计发现,许多误差项之间存在共变关系,即将这些关系释放,则可有效降低卡方值,使得模型更好的适配,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22对误差项的共变关系,对模型的再计算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与实际观察数据的适配有了较大的提升,更好地满足了统计要求的分析标准。

2.2模型的修正与计算结果

为更清楚的描述业主行为和监理单位行为对施工单位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影响机理,可以借助统计学中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以揭示潜变量与观测变量相互之间及各潜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并通过荷载系数和路径系数来体现这些结构关系。在完成模型假设修订和增加误差项之间的共变关系后。出业主行为对资质要求、安全措施、现场管理,监理行为对现场管理的路径系数均为负值,这是由于问卷中业主行为及监理行为的问题采用否定句式而造成的,因此在后续的讨论中,这4条路径系数都将取绝对值后进行探讨。

2.3模型计算结果的解释

(1)施工单位的安全相关资质要求受业主行为的影响较强,二者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但受监理行为影响的效果则不显著。在工程实践中,由于对包括安全在内的各类资质要求多集中于招标环节,该环节受到业主方的主导,而监理单位较少参与;同时,施工单位资质的弄虚作假常发生于招标者与投标者之间的“串标”情形,即使后期监理单位发现了此类问题,也难以对此进行处理。通过测量模型可以看出,业主行为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纠正效果最好,即业主对资质要求中的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影响最大,接着按照影响程度依次是对项目负责人执业资质影响、项目技术负责人执业资质、专职安全员资质的影响。

(2)施工单位的安全措施和管理计划水平与业主行为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但受监理行为影响的效果则不显著。安全措施通常作为标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制质量的高低与业主的要求和重视程度紧密相关。安全措施费的使用到位与否以及总分包之间的安全职责划分,同样受到业主在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中对安全目标水平要求的影响。监理单位行为在这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与其在资质要求因子中的作用类似,二者之间无显著的影响关系。通过测量模型可以看出,业主行为对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措施的纠正效果最好,即业主对安全措施中的总包单位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措施影响最大,然后按照影响程度依次是对总分包单位的安全责任、安全措施费用、以及安全措施方案和专项方案等的影响。

(3)项目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同时受到业主方和监理单位的正面影响,且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业主越重视安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就越好。业主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种途径,且直接影响所占比重更大,充分表明业主在工程建设项目中起到毋庸置疑的龙头地位,而监理单位作为业主雇佣和法律强制的监督角色,其在安全管理中的话语权相当有限。通过测量模型可以看出,业主方对施工单位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到位及纠正违章作业的纠正效果最好,即业主的直接和间接行为对现场管理中的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到位及纠正违章作业的影响最大,其次按照影响程度依次是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措施落实、特种作业人员配备及资质、安全防护用品和施工机械使用及管理、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方案管理、起重设备管理、应急预案的要求的影响。

3进一步的讨论

3.1业主、施工和监理三方的角色复杂性

业主的概念在工程建设中常常与甲方、建设单位等交互混用。原建设部有文件指出,建设单位是“项目投资主体、开发主体或者代建单位等在工程建设期间履行业主职责的企业或单位”。在理论上,业主是基于产权界定的角度,系指拥有物业产权的人或单位;甲方则是基于合同权利义务的角度,系指合同中支付报酬的一方;建设单位则是从项目法人的角度,是代表项目投资方完成项目建设管理的一方。因此,业主和甲方是“提供资金,采购相应的标的物,并对其享有所有权”,是经济活动中的买方或者消费者,建设单位则是“整个工程项目的组织者和核心”,具有工程建设的“全面管理权”,是经济活动中的生产者,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是项目生产组织链条中的下游供应商。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均以建设单位而非业主或甲方作为法律关系主体,无疑是准确的。但在法律关系内容上,对建设单位安全管理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更多的体现了其业主身份的消费者和买方角色,并未发挥建设单位作为生产者和组织者在安全管理活动中的积极影响能力。

监理单位的角色争议由来已久。从监理制度设立之初就有“独立第三方”和“业主方的咨询工程师”的讨论,自《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后,又出现了监理单位“代为受过”的争议。从工程实践的调研来看,监理单位发现了施工企业安全方面的问题后,只有通过口头、监理工作联系单、监理工程师通知单、暂停令、专题会议、报告建设单位(业主)或政府主管部门等柔性、间接手段要求施工企业进行整改或反映问题,但这些建议和报告在得不到建设单位(业主)和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时,监理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只能成为程序化和纸面化的避责手段,前文的模型也支持了这一现实情形,即监理单位在安全管理的能力和效果上远低于现行法规和预期,相反业主(建设单位)对施工安全的影响能力巨大。

施工单位的角色复杂性来自于工程建设项目单件性和离散性的特点,不同于制造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建筑行业的施工单位以承包方式组织项目施工,在承包方式上存在多家施工单位平行承包和多级总分包的复杂形式,更有违法层层分包和非法转包的情形。现行法律法规中,仅仅笼统的以“施工单位”为法律关系主体,列出了其应当履行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并未考虑实际存在的复杂承包关系带来的各施工单位安全职责交叉混乱问题,而监理单位由于是施工现场的常驻单位之一,成为了遏制和减弱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混乱的连带责任主体,显然,这一混乱的根源并非是监理单位的监督不力,而在于不同承发包方式下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上的组织混乱。

3.2提升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建议

基于以上对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上行为影响机理模型和角色复杂性的分析,本文认为,从根源上提升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层面:

一是提升对业主安全责任的要求,发挥其生产者和项目组织者对安全生产的影响,防止其盲目压缩工期、盲目压低造价和违章指挥等危及安全生产的行为。欧盟在1992年公布的《建筑业作业场所指南》(CEC,1992)首度明列业主安全责任,英国2007年颁布修订后的《ConstructionDesignandManagementregulations》(CDM2007),使业主在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上的角色和作用得以具体化,美国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局OSHA在近年来的多个事故调查和处理中将业主纳入控制性雇主的角色进行处罚。在我国,已有学者提出将建设单位作为工程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主体,但在将业主(建设单位)纳入安全责任追究体系时,尚需考虑到在不同承发包方式下业主(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管理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如在BOT(建设-运营-移交)方式下,建设单位同时是施工总包单位,又是项目建设和运营期的业主,但在EPC(工程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方式下,项目总包商承担了项目设计和实施的全部职责,业主介入很少。因此,尽管难以“一刀切”的将业主视为工程建设安全的第一责任主体,但必须在后续的政策法规制定中明确业主(建设单位)是工程安全生产的重要责任主体之一,且在业主干预工程建设程度较深时会成为控制性责任主体或主要责任主体。

二是细化对施工单位在各种承发包方式下的安全职责要求。如上文所述,工程项目的复杂组织形式决定了项目现场存在多家施工单位交叉作业和平行作业情形,导致安全事故的直接致因可能是受害工人的所属施工企业,可能是同时作业的其他施工企业,可能是之前作业单位完工后遗留的安全隐患,可能是现场有责任消除安全隐患而未采取相应措施的多家施工单位所致等等,对于发生安全事故的项目现场,所涉及施工单位的责任轻重更有直接导致、间接造成、有责任纠正、有义务提醒等等,远非当前法规笼统以“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职责所能涵盖。因此,根据项目的承发包方式和现场项目组织特点,细化总包、分包单位以及平行承包单位、施工管理单位在平行作业、交叉作业和前后作业等各类情形下安全管理职责和法律责任区分,不仅能从根源上消除组织混乱带来的安全水平提升障碍,也将有助于极大的提升业主和监理单位对施工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效果。

三是根据事故致因理论而非市场主体角度重新区分现行法规条例中规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无论建筑法还是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条例,规定相关主体安全管理责任时均以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市场主体的角度进行区分,但是从上文3.1的分析可见,承发包方式的差异会对各市场主体在安全管理上的控制能力造成极大的影响,难以依据现行法规条例确定业主、监理方、总包和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责任。但从事故致因的角度来看,与工程安全事故伤亡工人相关的企业责任主体涉及到四类,分别为造成现场产生危险源的隐患致因方、受委托负责清除现场危险源的隐患消除方、暴露在危险源附近的施工作业人员的雇佣方以及对工程现场监督管理具有指令权和决策权的工地控制方。该四类责任主体的划分,一方面可以明确现场多家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与特定事故隐患相关的各施工方分别承担工人雇佣方、隐患致因方或隐患消除方的责任,较目前事故调查中常见的施工单位违章施工、违规操作等事故责任划分更为清晰准确;另一方面,有助于理清在不同的承发包方式下业主(或监理)的安全管理责任,即仅当业主的指令或决策将诱发新的危险源或造成原危险源不能消除时,业主(或监理)将被定性为事故责任的工地控制方。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