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故事范例6篇

民间传说故事

民间传说故事范文1

【关键词】秦皇岛;民间故事;产业化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是对其保护、传承的一条有效途径,而在这其中口头传统与表述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产业化进程中还处于起步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民族民间文化产业,近年来,在政府积极弘扬和发展传统艺术的号召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认识已有所改观,越来越意识到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在社会文化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并且,一些地区已开始在实践中成功地将自己的民间文化艺术进行了开发,逐步走向产业化道路,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桂林的印象刘三姐就是把壮族美丽的民间传说中产业化,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最具魅力的山水实景演出,将刘三姐的经典山歌、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元素创新组合,不着痕迹地溶入山水,还原于自然,成功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创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时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秦皇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部级的孟姜女传说、及省级的玄鸟生商说、老马识途说和萧显写匾说、伯夷叔齐传说。这些传说故事是本土重要的财富,这些故事蕴含着厚重远古文化气息,是秦皇岛地域文化的重要遗存。抢救、保护这些民间传说故事,不仅可以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而且能够为人类学、文化学、宗教学、民族学和方言学等多种学科提供研究资料。

一、秦皇岛非遗中民间故事的历史人文价值

这些非遗中的民间故事源远流长,在传承过程中积淀了了身后的历史人文价值。

1、社会价值

道德教化功能。是其由于在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中,儒家学说长期占居主导地位。社会伦理道德仍受儒家思想支配,从上层到下层的文学艺术都浸润着“重教化”的特点。而民间故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社会、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在他们的口头叙事中,大都有劝善惩恶等方面的道德教育或对群体思想、行为等方面的约束。寓教于乐的鲜明倾向明显地体现了这种实用功能。伯夷叔齐传说在流传过程中二人逊让国位、叩马谏伐、耻食周粟、甘饿首阳,体现出“崇礼、尚廉、求仁、重义、倡和、反暴、忠诚、守信、清风、高节”等道德精神,不仅在先秦诸子百家到清朝享有“圣者称圣,贤者尊贤”的独特地位,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道德教化作用。孟姜女传说中孟姜女反抗暴政、忠于爱情的品质

2、文化价值

这些民间故事既有祖先起源的追溯,如玄鸟生商说,也有成语故事的解读,有历史景观的奇异也有对历史人物的颂扬等反映了较为广阔的社会画面,同时也呈现了较为鲜明的爱憎,也在跌荡起合的文学发展史中,对不同时期的文学史提供素材产生影响。如卢龙的大型歌舞剧《孤竹浩歌》中就是结合音乐、舞蹈、灯光等对孤竹国的玄鸟生商、伯夷叔齐历史传说进行在创作和加工,以其雄浑大气、庄重典雅的表演彰显了民族文化的厚重感。

3、科学价值

民间传说故事虽然是口头相传,带有一定的想象性和超现实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科考价值,对于恢复社会、历史、宗教、语言等的原真性有一定的辅。老马识途的故事传说中既蕴含着一定的哲理,同时也从某个侧面反映了本土的历史,齐国和当时的燕国及孤竹国的关系,孤竹国的历史勾勒;而如玄鸟生商的故事传说则有助于考证商国的起源,及本土历史和先商文化的关系等。

二、秦皇岛非遗中民间故事的开发现状

随着非遗保护意识的增强,借助秦皇岛旅游立市的大好背景,这些非遗故事也逐步的开始应用开发,就现有的资料显示这些非遗民间故事的大体开发如下:

1、借助景区来彰显非遗民间故事的的文化价值

秦皇岛的孟家女庙)就是全国仅存的一座宋代以前修建的贞女祠,也是建国前全国500余座贞女祠中目前仅存的一座,为山海关孟姜女故事传说文化提供了历史佐证,使得山海关因此成为众多专家公认的中国孟姜女文化之乡。孟姜女的故事传说因此而备受游客的关注。而山海关城楼上的“天下第一关”牌匾也使萧显写匾传说成为导游词中必不可少的,碣石山传说故事也依靠奇峻险俏的碣石山而流传;而伯夷叔齐传说也成为卢龙古城开发项目中必不可少的文化资源。

2、通过演艺文化来保护开发

近年来,秦皇岛在旅游景点也打造了一系列大型的集文化性、历史性和品位性于一体的文艺演出。碧螺塔公园的“海上生明月”则融入了海螺仙子的传说与现代的审美于一体的海景实景演出;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的“海誓·南戴河”中同样是以碧螺仙子传说为主题,把海娃和海螺仙子凄美的爱情故事,改版成海娃和海螺仙子打败海魔,幸福生活在一起,剧情由悲剧变为喜剧,更加符合人们追求完美的心理。卢龙县借音乐舞蹈剧《老马识途》来传承保护,表达着对前辈古人的敬仰和尊敬。

3、通过出版、电视等途径来保护宣传

记录并出版民间传说故事集也是保护的一种形式,由口头传播到书面文本,是民间传说由第一生命向“第二生命”的转化。现在关于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这一方面是成果显著的,出版了一系列民间传说故事,如2009年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的的《抚宁长城民间传说》是长城保护员张鹤珊根据他在30多年义务守护长城的过程中收集到的长城民间故事传说整理而成,全书5万余字,详细记录了25篇关于长城的民间传说。2007年由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秦皇岛卷)》共6册,包涵了秦皇岛三区四县的神话、传说、故事、笑话等,浓缩了秦市从有历史记载的孤竹国以来,文化传统和价值情感的发展脉络,保存了世代口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传说故事范文2

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成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丧家之犬:无家可归的狗。比喻失去靠山,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

画蛇添足: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有害无益。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指鹿为马: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狐假虎威:狐假虎威,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民间传说故事范文3

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传承于辽北的铁岭、开原、调兵山、昌图、西丰等地。铁岭及辽北的朝鲜族是中国朝鲜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最早移居我国的朝鲜族。根据“铁岭县志”记载,朝鲜族最早在铁岭居住是明朝万历年间或清朝初年,与东北其他地区相比早一些(东北地区朝鲜族居住史一般为200年),已有400年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环境构成了朝鲜族民间故事这一独特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形态生存和传承的特殊环境。

因为朝鲜族民间故事是从古到今世世代代口传下来的,无法考证它的原创者,但它最好地蕴涵着朝鲜族先人们的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精髓。铁岭朝鲜族中口传的民间传说、民间故事为数甚多,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朴纪东、郑永守、朴炳大、玉元实、金鼎淳、李周善、金钟元等老人都能讲述上百则的民间故事,而且富有极强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是一代一代口头流传下来的,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既有神话、民间传说、魔法故事,也有生活故事、动物故事、寓言、笑话、熟语等。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内容丰富,情节完整,生动有趣,不仅有鲜明的主题,而且还反映了朝鲜族民俗特色和讲述人本人富于感染力的语言艺术风格。

铁岭朝鲜族人民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创造了具有浓郁辽北特色的朝鲜族民间故事,留下了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遗产。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在作品的内容方面有鲜明的迁移民族文化与农耕文化交汇相融的铁岭地域文化特色。各类体裁的作品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朝鲜族古老的原始崇拜的继承

在几位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传承人讲述的上千则故事中,有数十则关于太阳神、月亮神、熊神和朝鲜族祖先以及历代朝鲜族先人的传说,有始祖神话、部落神话、自然神话等,其中始祖神话、部落神话都是借助古代文献的记载得以流传。如《三国史记》《三国遗史》《东明王篇》《檀君神话》《朱蒙神话》等,都是表现朝鲜族古老的原始崇拜的神话。

朝鲜族的自然神话也有流传,诸如,郑永守讲述的《千年水》《福神》和李周善的《风神》《洪吉童传》,还有黄特洙讲述的《人为什么长头发》和朴炳大讲述的《洪水神话》等。

另外,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中,还有历史上的其他实有人物故事,如朝鲜李氏王朝五百年间的李成桂国王、发明朝鲜文字的世宗大王、多智多谋的御使朴文秀等等。

(二)对历代本民族先人生活的展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反映朝鲜族先人生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故事有《坏事变成好事》《争福的少年》《抓狐狸》《十年扛大活儿》《破镜奴》《善良贤惠的妻子》《宽宏大量积大德》《孟士成佳话》等。

(三)情节曲折、生动感人的道德训诫故事

以朝鲜族祖先的传统美德为主题的故事有《孝子龙凤狗汤的传说》《和睦的家庭》《报恩的灵魂》《蟒蛇与孝女》《奇怪的报恩》等故事,讲的是朝鲜族的孝道和邻里间和睦相处、对人忠厚、知恩图报的为人之道;反映劝善惩恶道德训诫故事和朝鲜族先人聪明智慧为主题的有《善与恶的报应》和《喇叭和虎皮》《聪明的童子》《贪婪者的下场》《害人等于害自己》《恶毒的婆婆》《被老虎咬死的和尚》等故事。

(四)反映到中国辽宁的移民史和与汉族的交往、对本土的热爱

反映朝鲜族和汉民族以及其他文化融合的作品流传较为普遍,这些作品反映了朝、汉民族之间的政治、文化、婚姻往来、生活习俗;朝、汉民族之间的农耕纺织、文字交流、礼仪习俗、通婚等历史过程,使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具有浓郁的地域性。代表性作品有:《李斗贤和金顺爱》《在梦中唤起丈夫的女人》《王老汉娶明月》《洪翻译的请兵史》《柴河的故事》《龙山的传说》等等。

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的讲述者,以他们活泼的艺术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朝鲜族历史和朝鲜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以及思想愿望。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凝聚着朝鲜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一)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的素材广泛、主题深刻

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所讲述的主要类型有动植物故事、神异故事、一般故事、幽默故事等二十多种,再把它具体分成起源故事、智谋故事、超人故事、善恶报应故事、教训故事、命运故事、夸张故事等等。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之所以包罗万象,从中可以了解整个民族的历史和生活的各个角度。

(二)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的语言特色

讲述者大多是使用朝鲜族本民族语言,而且还大多是使用朝鲜族大众的生活语言。他们在讲述故事中,普遍运用大众语言和比喻夸张手法,语言生动鲜活、幽默风趣,使口头民间文学具有更强的故事性;受地域文化的影响,经常使用汉字语,使铁岭民间文学更具地域特色;经常运用大最脍灸人口的哲人睿语、格言俗语,使民间故事更具有思想性,使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熠熠生辉,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

(三)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的情节别致生动,结构形式完整、功能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不仅从内容上重复少,而且在故事的构成和形式上就有数十种。

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讲述人,以自己超群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才能,塑造出许多生动活现的人物形象,更使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表达的语言优美动人,使听者仿佛看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同尝到美酒佳酿,有一种美的感受。

(四)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不仅反映朝鲜族的亲属关系、婚丧祭礼、年中习俗、官职制度,还反映了歌谣和占卜、风水、巫俗、民间信仰以及古代人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辽北朝鲜族民间故事,即守护着本民族特征和传统,同时也吸纳了其他民族文化的营养。以民间传承的故事、民歌、歌谣、俗语、格言为载体,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朝鲜族文化源流体系,同时构成了铁岭朝鲜族民间故事的三大特征。

(一)传统的民族历史特征

1.对日月星辰、天体万物的崇拜和信仰。

2.对本民族祖先的崇拜。

3.对本民族传统的崇拜。

承载这些内容的神话、传说、故事、展示给我们的是朝鲜族人民的原始信仰。由这种信仰所产生的伟大奇异的幻想,创造了优美传奇和朝鲜族传统文化艺术。

(二)鲜明的地方特征

1.浓厚的地方色彩。

2.鲜活的时代色彩。

铁岭朝鲜族生活在这样一个多民族集居的地方,不论从思想、文化、生活习俗,都受到其它民族极大的影响。因此,反映在他们所讲述的故事中,也必然染上浓郁的地方色彩。

(三)多彩的艺术特征

1.鲜活的人物形象。

2.感人的人生哲理。

民间传说故事范文4

【关键词】《传奇故事》;金飞;栏目定位;成功之道

2005年元月,江苏卫视推出了一档口述新闻事件加视频故事呈现的民生新闻栏目《传奇故事》。仅仅开播三个月后,就跻身尼尔森全国卫视晚间收视前50名,六个月后,前30名,9个月后,前20名,11个月后,前10名。自2005年10月起稳定在全国省级卫视的收视排行榜的前10名左右,2006年在金飞同志的带领下《传奇故事》栏目又有了大的飞跃,雄居晚间收视九点半至十点段首位,在全国省级卫视的收视排行榜上稳定在前五位,自2007年4月28日起更是连续数周名列第一,被舆论认为是创造了电视节目的”收视传奇”。金飞策划并主持的《传奇故事》以其对舆论导向的准确把握,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分析以及选题和叙述方式的贴近性,在2006年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得”新闻名专栏奖”,站在了全国电视新闻节目的最高峰。《传奇故事》的成功是以主持人为中心的讲述类节目的一次质的突破,领全国该类节目之先,意义非同一般。

“现在的时代已经不是故事的时代,而是讲述的时代,故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讲故事,用什么方式讲故事。”这句话笔者觉得真的是道出了现在节目制作的走向和制作好节目的方法。在当今节目资源短缺,故事类节目又大受欢迎的情况下,我们主张要学会复制和克隆,对成功的电视节目成功之道的把握,可以让我们弄清可复制的机制,进而在发扬对方优点、摒弃缺点的基础上,提炼出自己特色,进行资源重组,做出更加优秀的电视节目。我们可以发现《传奇故事》节目正是很好的运用了此策略,这个节目组其实只有十来个人,每期节目的制作费用只是几千元,和那些几万几十万一期的节目相比,它实在是很“弱小”。

不过由于其节目的故事性、悬念和宣传真善美的特色,它更受观众的喜爱。那么《传奇故事》是如何做到现在这样受欢迎的呢?笔者将从它的栏目定位与栏目形态进行浅要分析。

一、《传奇故事》的栏目定位

也许是《新闻联播》这类更多偏向硬新闻,严肃报道的新闻栏目太多,观众的审美需要扩大;也许是随着时展,电视理论的进步,多种电视节目形态被理论家、学者发现;也许是人民本身越来越被重视,他们的诉求得到实现。反正新闻节目类型出现了民生新闻这类其节目内容可称为软新闻的类型。而其中又发展出了不少更细致的表现形式,以《传奇故事》为代表的口述故事性就是一类。这类节目多是以普通百姓为故事的主角,讲述底层群众的不寻常故事,强调悬念引起观众兴趣。在节目开播伊始《传奇故事》就有明确的风格,下面简要说说它的栏目定位。

(一)受众定位

制片人万卫曾说:“收视率促使你必须关注大众文化”。也许金飞制作这个节目有他的新闻理想追求支撑,但要知道的是,不管在哪个领域竞争都是永远存在的,并且在传递信息这个以快为核心的传媒世界里更是激烈。所以《传奇故事》想要生存下来就得有一定收视率支持,这是优胜劣汰的法则,无可厚非。因此有着收视率压力的金飞也得为节目的市场做准备――尽可能吸引更多的观众。那么节目要迎合观众的需求的受众定位就显得理所当然了,毕竟受众就等于收视率。从20世纪90年代电视开始大发展后,到了2005年中国电视已取得了很大成就。尤其是新闻节目,出现了《东方时空》早间新闻、《焦点访谈》民生新闻、《新闻调查》调查新闻等各种新的从前我国没有的新闻类型。那么既然出现了那么多的好节目,《传奇故事》想要打开一片天就得小心谨慎。

时代进步,电视传播虽然还是线性传播即传者为主,观众被动接收信息。但是电视界的竞争加大了很多,所以为了争取更好的收益,电视变成了以制造受众需要的节目为主。当时民生新闻的需求增大,而且笔者认为《传奇故事》的受众定位于普通人民群众和它的节目编排有很大关系。《传奇故事》节目主持人金飞是节目的核心认为,节目的播出以他的口述为线索把故事到来,跌宕的情节发展、不停的设置悬念是节目的主要看点。其实这种表现形式和人们自古以来的一个喜好有关,那就是听说书。因人们有着总好奇他人的秘事、探知各种消息的习惯,所以古时才有说书人的存在。就算是21世纪的今天也符合大众的需求,因此,《传奇故事》的受众定位就是广大的普通人民大众。

(二)内容定位

作为一个可以说是不寻常――虽然内容的主角是普通民众,但却是讲述发生在他们身上或身边的离奇故事的民生新闻节目,它的内容取材肯定得按着它的节目立意而定。不过在最开始着手进行准备这个节目时,最主要的节目内容还是取自市场需要。求新求变是所有成功的最主要方法,所以就算是旧有的节目类型也要走出一条新路。在当时,民生新闻节目不算少,可焦点放在了人们之间的家长里短、利益等平面可了解的方面,是向着解决问题的方向而去的,这里民生新闻栏目充当着调和人的身份。所以《传奇故事》就得找出另一条路既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又要充满新意,从别的方面展现故事。好在金飞作为《传奇故事》的绝对决策者有着敏锐的新闻直觉,他发现了用悬念这一中国文学作品经常使用的手段来制作此节目,从而得到了成功。《传奇故事》的内容定位:讲述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离奇故事。那么它就和一般的民生新闻节目大不相同了。用奇遇的故事吸引观众而不是用感动的故事吸引观众,不过这样的话,它也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民生新闻了。没有煽情的情节、没有着重的渲染、没有矛盾、不追求解决问题、不庆祝,而是讲故事,简简单单地讲故事。

(三)传播方式定位

传播方式是《传奇故事》可说是区别于其他民生新闻节目最大的特点了。它的传播方式定位很简单,就是把故事很好地充满悬念地讲出来。主播金飞在节目的开始说明本期节目中有哪些人物以及发生了什么事,加上表现事件和人们反应的视频播放,在故事发展紧要处由金飞停下做承上起下的过渡,一直设置悬念,再慢慢揭开这些悬念,在节目结尾再作总结。讲故事挺简单的,不过要一直不停设置悬念的讲故事挺难的。不过《传奇故事》节目组似乎没有遇到这个难题,因为每期的节目都非常好看,充满悬念。其实它的素材来源并不是自己组织去拍而是从全国各个电视台搜集来的,自己再加以剪辑,用讲故事的方式重新演绎。不过传播真善美却是这个节目不变的宗旨,金飞用睿智的话语一直践行着。

二、《传奇》故事栏目的成功之道

(一)广泛的故事选题

故事的魅力在于“已知与未知之间、规则与变化之间、不可避免与难以预测之间”。《传奇故事》和其他新闻节目的另一个不同点:一般民生新闻节目中讲的新闻内容是真实的,不能虚构。而《传奇故事》从它的名字中传奇二字我们就能对其放松一些,它可以是真实的故事也可以是没有根据的传说。这种似真似假的故事给观众的吸引力就如《西游记》里的玄奇,给了观众很大的想象空间,可以肆意猜测事件的过程和结局,这种对奇闻异事的捕捉。老百姓有爱听故事的传统和习惯,从上古神话到现今的稀奇事罕见事,其曲折离奇的神秘色彩具有特殊的吸引力,电视媒介更是借助它的声画优势将此类故事题材渲染的淋漓尽致,充分调动了受众的观看欲。而《传奇故事》刚好把握了此类题材的精髓――让人猜不透故事发展。这就掌握了主动权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从而达到了高收视率的目标,节目也就成功了。

(二)优秀的主持人金飞

这是《传奇故事》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而不得不说的因素。因为金飞在这个节目中的表现实在是太精彩了,可以说他一手掌控了节目流程:让故事进行下去,吸引受众注意。“金飞讲故事,我们看传奇”这句话就是对金飞最好的评价。金飞说过:“主持人应当是在一个“大雅”的平台上,说一件通俗的事,用雅的基调来保证导向,用通俗易懂的话来与观众交流,“俗从心起”,不能以俗眼看社会,更不能以俗言话是非”。他稳重、亲切、自然的主持风格在《传奇故事》里表现无疑,对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对人物心态的准确把握,对社会事件的精准评论等等都充分显示了他炉火纯青的主持艺术。不过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金飞以异叙述者的身份在对故事的讲述方式上。故事的异叙述者凌驾于故事之上,掌握故事的全部线索和各类人物的隐秘,对故事作详尽的解说。这种全知全能的角色知道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在哪里,并可以有意识的把这些部分衔接在一起使得故事情节很紧凑。金飞把全知角色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故事的讲述中了,不急不躁地开展情节,恰到好处地评论,细心地提醒观众,充满人性化的规劝等都是其表现,节目显得既理性又感性。其中最突出的要算金飞在节目中信手拈来的评点了,以2008年10月2日播出的《“糊涂”母子荒唐情》为例,结尾金飞说道:“把一句老话送给这家人吧: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我们也希望他们能够冷静下来.好好想想,你们所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真的都那么理直气壮吗?”既提点了整个故事,又不显冷漠。

(三)真实性与故事性的平衡

《传奇故事》可说是故事性的民生新闻栏目,但它与民生新闻栏目又有一些不同。它也可以说是故事性栏目,这种介于真实与故事之间的模糊地带的不确定性又给它扩大了叙事的空间。民生新闻栏目讲述的是老百姓的事,但真实性的要求并不比那些时政新闻的少。真实既是电视新闻的要求,更是打动观众的根本力量,因此,真实性和纪实性必须成为节目创作中的首要原则。这就要求节目内容必须是对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也就是说在事件叙述的过程中栏目要坚持客观的立场和理性的态度,在画面拍摄中要真实记录,杜绝虚假镜头、刻意摆拍。当然民生新闻节目也要遵循这个定律。《传奇故事》在真实性与故事性之间做到了平衡,真实性是内涵,故事化是手法,两者结合,让更多观众在聆听故事的同时,被真实的人生所触动。而且故事采集中需要编导搜集所选事件的全部视听资料,包括基本事实的搜集、与之相关的细节、各个层次的背景等都有充分的考虑与挖掘,最后利用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说是用传奇吸引眼球,用真实事件讲述人生。这种类真实类故事的表现形式可以说是先于国内其他民生新闻节目如此表达,所以它成功了。

三、结语

《传奇故事》从2005年开播至今,每天一个故事,播出量实在很大。在电视媒介竞争如此激烈的时候,它能播出到今天就可以说明节目的优秀。从这个节目中观众可学到许多人生的哲理,使自身提高修养。不过现在的难题是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收视率成了最大的压力,虽然《传奇故事》仍在播出,不过它的收视率较之21世纪初明显降低了很多。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多的观众收看这个节目了,大量类似它的节目的出现是一个原因,网络的迅猛发展是人们有了更多选择的娱乐方式也是一个原因。在“三俗”之风劲吹的今天,希望它能坚持最初的理想,传达真善美,永远不变!

参考文献

民间传说故事范文5

关键词:化州;民间故事;文化强市;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09-0194-0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文化软实力”一度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关键词。朱玉尊曾在《南方都市报》与奥一网举办珠三角民间拍案拍砖会作了“广东气派源自何处,路在何方”的演说,提出了广东的文化软实力要体现广东气派,并指出开放性是广东气派的重要元素,尤其是思维开放性的特性在文化强省的建设中将绽放新的活力。

基于此,在文化强省的背景下,文化强市亦是各市举足轻重的战略。化州市位于粤西,鉴江中下游,古秦属象郡,汉属合浦郡,栉风沐雨,积淀了较为深厚的本土文化底蕴,形成了较为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其中,化州的民间故事是集中体现了这一特色的载体。化州的民间故事资源丰富,诸如何仙姑成仙显灵的神话、特产橘红的传说、山水传说“三奇”等;诸如陈鉴、姚岳祥等文人传奇故事等;诸如陈宪、叶致英等革命传奇等;诸如本土笑话与寓言等等。这些民间故事都是化州人民集体审美意识沉积的体现,为文化强市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亟须保护开发其无形的价值。

一、化州民间故事资源的特性,凸显其文化强市之地位

《化州图经》云:“滨海数郡,惟此州为最,炎风不蒸,三水绕城,以泄岚瘴,民少痞疫。”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笔者认为化州的这方水土,濡养了一方人的同时,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人情,形成了独具化州特色的民间故事。倘若说中国文化是一座源远流长、坚不可摧的景观长城,那么化州民间故事以其展示的乡土人情、蕴含的人文气韵构成了其不可缺少的砖块,在东方旭日的照耀下,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指向永恒的符号。

(一)地域性:乡土味浓,原汁源远

翻阅《广东民间故事丛书(茂名·化州卷)》,就像在阅读化州人民的生活史,宛如在聆听着化州的乡土之歌。纵使山珍海味让人垂涎三尺,却不及乡土味浓、原汁原味的这一道“家乡菜”让人大快朵颐、梦绕不绝。

一般说来,民间口头语言生动明快,简洁传神、极富形象性、立体感,具有一种流畅活泼的动态美,民间故事就是以民间口语为载体的被赋予了神奇魅力的一种文学形态。据考,化州话为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之一,使用人口约150多万。化州话也称化州白话或化州土话,是全国七大方言区中粤语的次方言,亦是在化州本土形成的方言;化州话古朴典雅,词汇丰富,语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词古义多,语言生动又富幽默感。俗言“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那是不改的乡音引发的乡情。用乡音世代相传的民间故事即使今朝用文字来记载下来,仍深深地打下了乡情的烙印,从而乡人听或看本乡的民间故事会格外的亲切,会引起情感的共鸣。这同时也为外地人打开了一扇美妙的窗户,既可以让他们领略到化州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又可以了解化州民众的伦理情感。

化州民间故事中的“传说”既是乡人情感接通的呼唤机,又是追溯民众历史情感的路标。传说产生的主要动因是民众的历史情感需要得到公开的表露和抒发,所以无论是“才女巧对撑船佬”“蟹壳上的牛脚印”等“生活传说”,还是关于冼夫人的“人物传说”,都寄寓着化州人民群众对各类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历史评价,鲜明地体现出民众的历史感情。虽然大多传说都具有传奇色彩,但这些传说中的故事以及人物大部分是历史上实有的,可谓源远流长,有根有据。“水烟筒的故事”据说发生在明末年间,“高天龙‘活神仙’”追溯到500年前,“木贤双凤井的传说”发生在宋宁宗年代。这些传说是民众文化心理结构的一种物化形态,真实地展示了特定历史阶段化州民众的生活风貌以及心路历程,也正是化州民间故事作为民众生活文化史载体之一的价值所在。

(二)人文性:人文韵长,意蕴隽永

民间文学是一个地区民众传承的生活文化之一,因而化州民间文学伴随着化州民众生活的历史而成长、发展。在化州民间丰富多彩的故事传说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既给后世人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活的生活文化史资料,又具有认识、传递和教化作用。

新时期的广东精神,即“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其中部分内涵思想来源于《易经》和《论语》这些富有人文性的古典书籍。化州民间故事中则反映出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思想,也正是“人文”的集中表现,也是民众美好而深远的意愿反映。一般概念中,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对于广大民众,“人文”是指民间中的先进的道德和习惯规范。2012年8月18日岭南才子陈鉴纪念馆在化州乐岭举行奠基典礼仪式,在化州人物故事中,关于陈鉴的故事充分反映了民众向往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社会。在这种愿望的驱使下,那些惩恶除奸、为民除害、造福于民、勇谋兼备的人民英雄备受人民爱戴,其故事代代流传、益发芳馨。

民间中关于陈鉴的故事有二十多则,一方面反映出陈鉴天资聪明、才高八斗,另一个方面讲述了他与贪官恶人斗智斗勇经过。陈鉴学富五车,对对子对得精妙绝伦,用“雷塔似笔倒写天上白云笺”对“廉艇如梭横穿波心绿锦绣”,用“云锁高山哪个尖峰得出”对“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用“争民富,争士强,士宁可杀,民不可欺!”对“斗官穷,斗鬼绝,鬼尚能捉,官岂能抗?”是的,他心中有民,从而常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维护老百姓的利益,向贪官叫板。为了让祝知府独占赖家院橘红竹篮打水一场空,他在告示的“东”加上左耳旁,使其变成“而后之橘,须经衙陈鉴准,方能摘”,让老百姓光明正大地摘取到橘红,惠泽老百姓。这些故事反映出的民众思想也正是与“人本”思想相契合,与党中央的“为人民服务”、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相一致。

(三)神秘性:风情灵动,民朴质洁

大凡民间故事都有很多关于美丽动人的山水传说,所谓“钟山川之灵秀,赋造物以神韵,依物取形,随类赋彩”,化州民间故事中便有关于山水传说的三奇八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民众的联想加工之下披上了一道神奇的色彩,使景物更富风情,更具观赏价值。这也反映出“自然崇拜”为核心的“万物有灵”观念,认为自然是有生命、有意志的,或者有某种超人的力量。而后,这种原始观念已作为民间的一种信仰遗留。在对这种“超自然力”的神灵的崇拜,民间便出现了各种祝祭仪式,形成了有固定的时间、内容的周期性纪念活动,进而演化成各种民间传统节日。

文化景观是社会、艺术和历史的产物,带有其形成时期的历史环境、艺术思想和审美标准的烙印,具体包括名胜古迹、文物与艺术、民间习俗和其他观光活动。化州所存在的文化景观是化州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一些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而其中的精神需要反映了民众质朴善良美好的愿望与向往。在被收录在书的五十则山水传说,有关于神仙显灵斩鬼除妖的,有关于得道高人惩恶除奸的,有关于两情相悦死生不离的,有关于动物人格化报恩或作恶的等等,这些故事有的用以解释或配合了特定的自然景观,例如关于“鲤鱼湾的传说”因为鲤鱼公死在湾江中,幻成鲤鱼的形状的小岛,从而有了今日的“鲤鱼湾”;有的用以故事给予景物神秘的色彩,如“凤井鸣泉的传说”玉娣拒不嫁浪荡子,和相爱的金锁双双化为凤凰鸟绕井而去,而且晨昏都会来此井饮水听泉,而后形成了附近相爱男女七夕来这口因此命名为“凤井”饮泉濯发的民俗。这些山水传说是当地民众的精神载体之一,崇尚文明正义与友爱互助,民风质朴。

(四)先进性:古为今用,益民导民

一个人或一个团体,为人民、为社会做出贡献,才会被大众所接受;同样的,民间故事也一定与每个时代相配合,给民众带来欢乐、教化等积极作用,对社会国家做出贡献,才会被民众代代传诵,否则一定会被社会淘汰。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化州民间故事资源得以流传和保存得益于其先进性。

化州民间故事有良好的资源,如文学、艺术、音乐等,都可以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就好像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民,经过长时期的劳动实践,总结出生产经验与规律,转化成凝聚了这些劳动智慧的民间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变成了民间中不成文的科学,他人亦可在劳动中学习与借鉴。已经成功申报部级“非遗”保护名录的“跳花棚”与“八仙过海”何仙姑在化州的民间故事传说中有着密切的关联。传说在化州境内的南国名山中火嶂,一小山村大旱,何仙姑为了让村民更好地向上苍祈求风调雨顺,她编了一首歌舞并教与村民。村民用此歌舞祈雨后,村庄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了纪念何仙姑,村民在每年秋收之后,在庙前或禾坪上用竹竿搭起一个大花棚,锣鼓号角齐鸣,男女老少戴上面具,手执各种农具在棚前场上跳舞,驱邪接福。这“跳花棚”融合了民间多方面元素,以歌舞艺术形式变现出来,具有原始古朴的美感。

民间故事资源也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能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与时俱进,又可以有益于民众,引导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何仙姑勤劳勇敢,善良朴实,有正义感,爱民助民惠民,无论是种橘红,救彭祖,还是斗老妖婆、斗蛟龙,都集中反映了这些中华传统美德。而巾帼英雄冼夫人戎马岁月峥嵘,平定岭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更是彰显了中华民族精神。这些积极的精神也是当今所提倡的要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爱民助民惠民”便是今天的“为人服务”,历久弥新,具有先进性。

二、化州民间故事资源对文化强市的作用表现

为了响应中央、省委的号召,认真贯彻落实茂名市委书记邓海光到化州调研的讲话的精神,化州市在文化强市措施中,科学谋划了新的发展,实施“四大发展战略”,推进“五大提速工程”。在强调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基础上,转变发展方式,重视“根”文化,化用民间文化强市,走科学发展之路。显然,化州民间故事的作用是显著的:

(一)化州民间故事的地域性利于软着陆

显风韵文化,彰广东气派。《广东民间故事全书(茂名·化州卷)》是广东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系列丛书之一,广大参与到其中的的民间文艺工作者把濒临绝灭的民族文化遗产奉献给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唤起我们遥远的记忆,给我们美丽的享受,还通过这些质朴的回忆,启迪我们保护这些民族文化精品的心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你看那骊珠波光,吸纳了降龙的精神,融进了龙的灵气,构建了传说与自然之间和谐亲密的默契;你看那神奇雄伟的珠光宝塔,塔高九层,层层有四门,赭红呈祥,“南国灵芝”姚岳祥登塔听龙吟,七窍通畅,才思敏捷,榜上有名,人文风韵千里飘扬;你看那古村明教犀牛望月,面朝鹤嘴岭,弯卷着尾巴,屈曲着前蹄,翘首他那海市蜃楼般的爱情,幽幽倒流湾江畔,庇佑一方人杰地灵。这些风韵流传于民间,融于生活,形成了能彰显广东气派的文化。

2012年5月,化州市被中华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授予“中国最具特色文化休闲旅游城市”荣誉称号,并被列为2012“中华文化游——百家中华文化旅游目的地”重点推广的代表之一。据报道,这是得益于“化州市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而独特的休闲旅游资源,以及在实践中所营造的良好的休闲旅游环境,实现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旅游业有着重要影响力和起着示范作用”。正因为在旅游文化中彰显了广东气派,显示出地方的风韵文化,使发展之路更宽敞更长远更顺畅,这利于经济的软着陆。

(二)化州民间故事的先进性利于软崛起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通过将民间故事中的合理科学精神内涵充分挖掘,与时俱进,赋予时代意义,转化为巨大的力量,拉动经济发展,促进软崛起。

齐勇锋、李平凡在《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一文中更是向广大青年学生对实施政策进行分析,对“文化软实力”进行探讨以及引领他们正确认识以及对其实践的导向。推行文化强市,同样要注重发挥软实力,造文化品牌。为何要“强市”?因为一个城市不能不谋求经济发展、GDP增长。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的全面发展,使发展的结果与发展的目标相统一。而文化强市正是文化与经济和谐统一与发展的体现。书记在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我们着力打好加快转型升级这场硬仗”,依然是要“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强调“编制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和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突出加强文化教育事业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书记还重点强调了文化的作用“建设幸福广东,必须突出文化引领”,指出一条文化道路“要以建设文化强省为目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积极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充分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强省应如此,文化强市也可异曲同工,文化道路同样可以借鉴到化州文化强市中来。文人故事在民间故事中大放异彩,利用得当必能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且让我以“南国灵芝”姚岳祥为例。他有文天祥的丹心照汗青的正气,有诸葛亮的满腹经纶神机妙算的才学,有杜甫忧国忧民心怀众生的情怀,把这些以及其载体包装成文化精品,并且集思广益,汇集民智,想法设法解决如何体现文化软实力和内容这一难题。需要注意的是,建设文化大省或文化强市会出现逐渐的迷失甚至出现摇摆的困境,导致民众文化素质的提升上依然徘徊不前。在此,应该利用化州民间故事的先进性,对文化机制、文化环境和文化心态加以规范和端正,为软崛起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化州民间故事的神秘性利于软提升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不是简单地复归传统文化,为保障优秀传统文化健康发展,我们一定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辩证分析,区别对待。落后愚昧的文化我们必须摒除,但具有神秘性的民间故事资源要注意保护与开发。因为民间故事的神秘性会是一个神奇的跳板,有利于经济的软提升。

开发神秘文化比较成功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地区,有人美其曰“青藏铁路沿线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神秘的世界顶级旅游带”。化州因为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逊色于青藏高原地区,也赋予民众想象和创造神秘文化的基础与空间。我们以山水传说中的“倒流湾”所在地明教村为例。据相传,“明教”释义为“名不虚传忠信孝贤,教无别术诗书礼乐”。民间传说赋予了其神秘性:有“龙”绕村北(高田龙、龙颈坡)、“虎”镇村东(“猛虎跳河”岭)、“鹤”鸣村西(“鹤嘴岭”)、“蟹”守村南(门前坡蟹塘),因地灵而人杰,古代有朝廷六品官员;近代有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和一批厅、处级官员。同时还有“双桥映月”、“美女织布”、“倒流一绝”、“护祝笔峰”、“古树村宝”等诸多景观,和村中古风古韵的“大屋厅”、“六房头”、“骑楼”、“襟江楼”等一批经历了数百年风吹雨打的古建筑群,共同塑造出具有神秘性民间故事氛围,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一睹芳容”“一探究竟”。

神秘性的另一代表传说是“美女摄夫”,与“梁山伯祝英台化蝶”故事类型相似,相爱的人活着不能在一起,坟墓裂开,死而同穴,从而化作有灵性的蝴蝶或鸟儿比翼双飞。这明显带有神秘性,使自然生态景观带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想象空间、新的趣味。当地的民众,对于一些神秘传说总是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而游客却往往是“敬而近之”。例如巫文化,很多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说者煞有其事,听者好奇心、探险心蠢蠢欲动,早已心向而往之。据报道,2010年的重庆巫文化旅游节三天接待5万游客,可见神秘文化蕴藏着巨大旅游资源价值。针对这些区域的旅游的开发,要注意以神秘文化为名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变旅游产业增长方式,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软崛起。

(四)化州民间故事的人文性利于软驱动

文化生态是指各地区各民族自然而然的原生性的、祖先传下来的文化生活,而这个文化生活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文化生态具有不可再生性,许多历史文化遗产一旦毁损,传统风格一旦变异,人居环境一旦破坏,将是人类文明的损失。要想加强社会建设管理,提升凝聚民众向心力,维护和保存原味的文化生态刻不容缓。也因此跳出以往资源消耗型的“打硬仗”模式,令经济这辆车进行软驱动,环保而快速地往前奔去。

建立地方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的这些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融入到百姓生活中的东西,有利于地方稳定,得民心。古语有云:“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察民意、系民情,得民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民间的文化生态不是我们一两天能打造出来的,那都是祖祖辈辈“打造”出来的,是当地家家户户的老百姓“打造”出来的,就如同化州的“年例”一样,不用政府部门通知,不用下命令,老百姓自己有自己过节的约定俗成的一整套程序。因而要完善各项服务措施,提供保护和发展的条件,为民众创造财富,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丰富民间文化。这些对文化生态的尊重与保护,体现了服务型政府为人民服务。

“软驱动”不仅在于改善内部以及对内的服务,还表现在对外为内所带来的效益。有关部门应该酌情合理地开发原汁原味的、充分展现岭南风情的民间故事资源展览区、旅游区甚至生活体验区。这一方面宣传了化州原味生态文化,展示了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增强化州民间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力,另一方面这有利于丰富中国文化,以及促进民族文化的大繁荣。南方电视台卫星频道04年打造的文化精品电视栏目《岭南风情画》,化州的跳花棚也被选辑进去,一种古老的傩舞,源于远古的生殖崇拜。于是丰收之后,“祝祭于祊”,庆丰劈邪,娱神娱人,几年前在广东民间欢乐节上刚一亮相,便受到人们的热情关注。而这一化州民间舞蹈《跳花棚》也已经成功申报部级“非遗”保护名录,结束了化州“非遗”无“国保”的历史,诞生了茂名地区第二个“国保”项目,成为广东省第三批申报“非遗”国保8个项目之一。这增加了岭南文化底蕴,展现南粤风土人情,同时也成为港、澳、台和海外同胞“寻根”的一条通道,也是广东人了解自己家乡的一个窗口。

化州民间故事资源就像静静流淌着的泉水,泉眼是那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的化州民间文化,如此,从高山峻岭顺流而下,穿过乡间小道,再奔向远方。经过民间润物细无声,与经济之河汇合壮大力量,前进不息,达到文化强市这一海洋彼岸,惠民泽民。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民间故事丛书(茂名·化州卷)[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1(3).

作者简介:

民间传说故事范文6

关键词:文化遗产;民间文学;挖掘;传承

1 发现民间文学传承人

要时刻把挖掘民间文学资料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随时发现民间文学传承人。发现民间文学传承人主要采取以下一个步骤:

1.听。从所接触的人的聊天中甚至于从正式谈话中获得对方是否会讲故事的信息。

2.诱。也就是我们说的抛砖引玉。在日常聊天和谈话中,主动讲一些民间故事,这样就让人产生相似联想,会诱导对方讲出更多的民间故事。比如说讲个笑话什么的,既增强语言中的幽默感,又会引导更多的笑话出现。比如,见到山讲山的传说,看到水讲水的来历,这样加上大家的拼凑,就会使我们所了解的民间文学资料更加丰富和完善。大家在一块闲侃,说不定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东西。

3.问。询问身边的同事,哪个村有会讲故事的人啊?问亲戚朋友谁会讲故事,谁肯讲故事,谁喜欢讲故事等。这样就会让我们在挖掘传承人的时候节省大量的时间。这要比单纯的调查采访更加容易和方便些,是一个捷径。

4.访。通过听、诱、问等工作方法了解到的传承人,我们最终得走到他们身边去。面对面地坐下来,把他们的民间故事挖掘出来,保护起来,进而传承下去,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2 民间文学挖掘中存在的问题

1.些民间艺人太在意自己脑子中的东西,不愿意轻易拿出来送人。近些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大力宣传,一些民间文学传承人认为自己头脑中的民间文学作品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们把这笔“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混为一谈了,认为自己的东西应该产生经济效益,至于多少价值,那是无价之宝。正因为这样,民间文学传承人不愿意义务地把自己的东西讲出来奉献给社会,或者说不愿意提供出来,让人保护起来,说得难听一点,他们宁可带到棺材里去,也不愿意让人搜集了去。这种观念给民间文学的挖掘工作带来了困难和障碍。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转变民间文学传承人在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和他们在观念上的偏差。让广大群众明白民间文学是文化、是精神、是非卖品;让广大群众明白口头文学目前的状况,抢救、搜集整理它的原因所在等,使民间文学传承人心甘情愿地积极配合,把自己的东西贡献给社会,让文化部门把他们的作品保留起来,宣传出去。对于一些重点传承人,尽快兑现对民间文学传承人的保护经费,保护民间文学传承人的健康。鼓励更多的民间文学传承人讲述民间文学的积极性,同时,调动更多的民间文学传承人参加到民间文学的传承行列中来,使散落、流失在民间的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和传承。

2.有些民间艺人太忽视自己脑子里的东西,认为它不足挂齿,羞于讲述。另外还有一些传承人认为自己会的那点儿嗑,不能登大雅之堂,看到你很认真、很严肃的样子,让他讲,他直摆手。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还是采用上述“诱”的方法,自己给他讲述一些民间故事、歌谣让他们听或拿出我们已经整理出书的民间故事来给他们看,让他们明白,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东西。到时候,他们或许会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这些东西啊,我也会。我会讲的东西,可比书上的还好,还完善呢,那样他们就会兴致大发。我们就会有所收获。

3 挖掘民间文学的方法

1.我们做民间文学保护工作的人必须是有亲和力的人。民间文学存在与老百姓的头脑中,靠的是口耳相传得来。他们没有义务为我们讲述民间故事。我们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乐意为我们讲才好。民间文学的挖掘是一种面对面与人交流和沟通的工作,搜集整理者面对的大多数是老人,老人本身就是一种弱势群体。俗话说老小孩、小小孩,老人多数没有经济收入和劳动能力、而且做事认真,因此,要做好民间文学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就需要做好人的工作,尤其是老人的工作。我们要尊重他们,放下架子,拉近和他们之间的距离。把他们当作亲人长者来对待。绝不能有“厌老”情绪。谁家都有老人,换句话说就是每个人都会老。我们必须要做到尊老、敬老、爱老。

2.挖掘民间文学,还要选对时间。要根据每个传承人不同的性别、年龄和健康状况等特点来挑选合适的时间。比如说:在农村,我们挖掘民间故事要选在农闲的时候去。农忙的时候哪有闲心和精力为我们讲故事啊!即使是老人不下地干活,也要比平时料理更多的家务,看管孩子。选在农活太忙的时候,就算传承人本人愿意讲,家人也会对此增强反感情绪,给民间故事的挖掘带来不良的影响。毕竟,讲民间文学不是种高粱和大豆,不能解除人们的日常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