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教学范例6篇

技能教学

技能教学范文1

一、把握教材本真化

教材是许多经验丰富的资深英语专家通过反复深入的研究和论证才写成的,有其价值存在和相应的精神穿透。如何将其价值和精神从其文字的平面中鲜活出来,这需要我们备课时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优质的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梳理、挖掘和拓展,从而丰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为他们进行高质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案例1:教学内容:《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2 Ben’s birthday 对话 A Listen, read and say。

这篇对话给学习者提供了两幅幅体现对话文本内容的插图,他们应当比教材外的任何教学图片都与对话文本更为吻合。因此,在处理教材的时候,首先考虑运用这两幅插图作文呈现新的教学内容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课堂实录节选:

(呈现课文插图1)

T: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day is it?

S1: It’s the sixteenth of October.

T: Whose birthday is coming soon?

S: Ben’s birthday is coming soon.

T: When’s Ben’s birthday? (让学生明白soon的中文意思是不久)

S: I think his birthday is on the …

T: Let’s ask Ben together.

Ss: When’s your birthday?

Ben: It’s on the eighteenth of October. (让学生听录音)…

通过课文插图(1)引导学生进行读图,在根据图片内容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呈现 重点句型 My birthday’s coming soon. When’s your birthday? It’s on the … of …

(呈现课文插图2)

T: Ben will have a birthday party. He will get some presents. What presents will he get?

S: I think he will get a yo-yo.

T: Anything else?

S: I think he will get a VCD.

T: What would Ben like as his birthday present?

Let’s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dialogue.

以谈论图片的方式呈现课文中的句型 What would you like as you birthday present? I’d like … Would you like …?

分析:通过课文插图(1)引导学生进行读图,再根据图片内容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呈现文本第一部分中的语言知识,然后运用同样得方式根据课文插图(2)引导孩子们进行看图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呈现稳步第二部分中的一些语言知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们对相关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助于孩子们的课后复习。

二、处理教材灵活化

当前大多数小学英语教材都以话题为主线分成几个板块。每个单元根据一定的话题提供了相关的词汇、句型或交际用语等教学内容,相当于一个资料库,一节课究竟教什么?教多少?先教什么?后教什么?都由教师自己确定。它为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处理教材、实施课堂教学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和空间,但同时也对教师把握教材和实施有效地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地取舍或调整。

案例2:教学内容:《牛津小学英语》3A Unit 10

本单元主要学习食品类、饮料类单词,并学会用英语如何选择食品和饮料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活动。由于本单元A板块中图片1的学习是“Some cake? No, thanks.”等表示复数的句型,图片2的学习内容是“An ice-cream? Yes. Two, please”等表示单数和复数混合句型,图片3和4的学习内容是“A glass of orange juice? No, thank you. A cup of tea? Yes, please.” 等表示单数的日常交际用语。 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应该先学单数,后学习复数,即在学习了对表示 “一个(a …)”的选择的基础上,在学习对表示“两个(two…)”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在继续学习“几个(some …)”的选择,这样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这样的思考,老师将本单元的学习内进行了重组,即将A板块中的第3和第4副图片中的“A glass of juice? No, thank you. A glass of tea? Yes, please.”等句型和与之相关的饮品的juice, milk, tea, coffee, glass, cup等单词作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将第二课时的学习内容定位在A板块的第1和第2副图的内容:Some cake? NO, thanks. An ice-cream? Yes, please.等句型和相关的单词。

课堂实录节选:

Step 1 Revision (运用简笔画呈现第三单元学过的蔬果类单词,并引导学生运用学过得句型“I can see …” 等学过的交际用语复习。)

T: What can you see?

S1:I can see a/some …

Step 2 Presentation

巧妙运用前面的最后一个水果“芒果”的图形,通过简笔画画一个类似芒果的椭圆形,如图(1)边画边问学生

T: What can you see now?

S1: I can see a mango.

在下面再画一个小一些的椭圆形,如图(2)

T: Is it a mango, too?

S: Yes, it is.

然后,通过线条,将其变成一个玻璃杯,在上面出现glass字样,如图(3),接下来学习单词glass.

在一个真实的玻璃杯中倒入苹果汁,学习a glass of apple juice,并利用图片引入其他各种水果汁和牛奶milk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学习交际用语“A glass of …”和两种不同的选择 “Yes, please.”和“No, thank you.”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深刻地体会到语言的意义。

分析:执教者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了重组,确定了新的教学目标,为了目标的高质量达成,在复习的环节,教师调动学生原有的英语知识并应用到课堂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构建新的知识框架,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也有利月小学生真正产生成就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英语的良好愿望。

三、运用教材个性化

面对教材,我们要有灵活的态度,将“以本为本”和“交教材”的观念转变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和“用教材教”的教学理念,并将这个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每一位教师都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思想情感,对前人的积累的教学方法有选择的进行学习、借鉴、加工、吸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从而打造出具有自己鲜明个性色彩的教学方法。

案例3:教学内容:《牛津小学英语》6B More exercise Part A 对话 Read and say。

让学生通过对教材A部分内容的学习,能感悟英语中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原级的构成,正确地理解这两种结构所表达的意思及语义上的差异,初步掌握英语中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原级的一般用法。

课堂实录节选:

T: Good afternoon, children.

Ss: Good afternoon, Marshall.

T: Very nice to give you an English class here. You know, my English is Marshall. Is Marshall tall or short? Please tell me.

S1: You are short, Marshall.(学生大笑,因为执教者确实个子不高)

T: Yes, I’m short. But who is shorter, you or me?(执教者做出了显示“矮”的身势)

S1: I’m shorter

T: Is he shorter than Marshall?

S: Yes.

T: Look at him and me, who’s fatter, the boy or Marshall?

Ss: Marshall is fatter. (学生大笑,因为执教者确实比较胖)

分析:此公开课由著名特级教师龚海平执教,龚老师通过自己以及自己和学生的对比为教学切入点,用幽默个性的语言在复习第一单元形容词的比较级的同时,为本课教学重点副词的比较级做好了铺垫。

技能教学范文2

    一、  新课导入技巧   

    新课导入通常称之为“导言”、“课始”、“开讲”、“开场白”,  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一环。富有艺术性的新课导入,犹如说书中的 开讲,虽寥寥数语,但掷地有声、先声夺人;或似评弹中的开篇,虽闲中着色,但鞭辟人里、引人入胜;也像电影中的序幕,虽短小精悍,但别开生面、扣人心弦。因此,对于新课导入艺术,确实大有研究之必要。

    (一)、新课导入的重要意义

    新课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课堂教学结构中不可忽视的首要环节。它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主要表现为:

    1.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具有协调功能,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创造一种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的活动,而且同时伴随着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然时至今日,在有的教师执教的课堂上,学生往往是怀着过分紧张的心理进入课堂学习的。在这种紧张心理的伴随下,学生是决不会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所以,作为教学活动主导者的教师,一走进课堂就应发挥新课导入在师生情感交流方面的协调作用,想方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创造一种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一位特级教师在介绍自己几十年教学生涯的经验时说:“教师不妨每一节课节约小几分钟时间,来跟学生倾心交谈。”这确实是经验之谈

    2.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具有诱导功能,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心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注意某些对象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就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优势兴奋中心的转移,会引起注意方向的改变。刚一上课,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停留在某些课间活动的刺激上,还处于延续思维状态。因此,教学之始,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注意心理,或形象描绘、激发情感;或演示实验、创设情境;或设置疑难、造成悬念;等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待他们产生了如饥似渴的学习愿望时,教师再讲一句:“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内容”,教和学的效果自然就好得多。

    3.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具有衔接功能,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承上启下,帮助学生掌握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为迁移而教”是教育界极富吸引力的一个口号。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是由已知到未知、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向前发展的。新课导入,要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遵循迁移原则,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课,即以旧导新,使学生产生前后知识的贯通感,并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产生认识上的矛盾,从而主动地探求新知,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同化新知。

    4.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具有激励功能,可以诱发学生的期待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任课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总是抱着极大的期待,希望他们是自己所希望的“好老师”。同时,他们对每一门新学科,每一个新课题,都怀有一种新鲜感。这些是新课导入的有利条件和良好基础。但学生的这种期待心理是稍纵即逝的,教师若能把这种期待的火苗烧旺,转化为学习的激情,就会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课导入,要像小提琴上弦那样,第一个音符就必须准确无误、悦耳动听、先声夺人,使他们趋向鼓舞,心中喜悦而“乐为”。

    5.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具有定向功能,可以利用学生的求异心理,启发学生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思维活动   

    在论及新课导入时,人们常常要求它新颖、风趣,这无可非议。但在教学实践中,这样的事例并不乏见:有的教师一走进课堂,海阔天空,古今中外无所不谈,教室里笑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可谓新颖、风趣矣。但是,时间已过了10多分钟,教学还未“入题”。这样的导入能说是成功的吗?只有服务于启迪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定向思维的前提下,新颖、风趣才是可取的。衡量新课导入是否成功的一个主要尺度,就是看它是否能激起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是否能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是否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学主题。   

    6.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具有美育功能,可以针对学生的审美心理,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相对独立性,而且具有强烈的渗透性。渗透性审美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在各科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教育。学生最厌恶的就是那些没有“色彩”、没有“形象”、没有“旋律”的平淡如水和枯燥无味的讲解与说教。因此,教学之始,教师要根据学生爱美的心理特征,用生动、形象、优美的语言去展示课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古今中外众多杰出人物的心灵美、大千世界的自然美以及科学理论的理性美,以此唤起学生的审美愉悦,使之产生酷爱、迷恋的心情,从而进行执着的追求。   

    (二)、新课导入的基本原则

    课堂教学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平常得好好地去寻找它。新课导入要富有艺术性也并非易事,它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指向性原则

    课堂教学不同于讲评书、说相声,它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新课导入必须目的明确,迅速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起到一锤定音的功效。新课导入的指向性具体表现为:

    ①  内容定旨。新课导入的方法和形式可以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学是为了使学生“因文以明道”。因此,无论是开门见山或温故知新,还是设置悬念或模拟情境,就犹如一首乐曲的前奏,它应为整个“乐章”定下一个“主旋律”。这一“主旋律”就是教学的主题或教学重点。否则,离题万里,是无法达到预定教学目的的。

    ②思维定向。现代启发式教学的核心就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新课导入要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要使学生迅速捕捉思维目标,进入对课文知识的探求,尤其是对教学重点的探求。

    ③情感定调。教学活动是充满情感的活动,教师应注重情感的投入,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学生,从而使学生为这种感情所感染,体验到这种感情。教师的新课导入应运用与教学内容一致且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感染学生,使他们处于一种良好的情感准备状态,为后续学习确定一种情感基调。

    2。新颖性原则

    新课导入往往是出现在学生缺乏学习心理准备或心理准备不足、注意力不够集中之时,这就要求教师利用教学信息的新颖性来吸引学生,使之产生学习的内驱力。新颖性原则的运用具体表现为:一是材料新颖。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引入教学。这样常教常新,就会给学生以新鲜感。二是角度新奇。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早巳熟悉的老生常谈的问题,教师可以另辟蹊径,变换切人的角度,使学生产生新奇感。例如,“洛阳纸贵”的典故,对于高中生来说,其文学上的寓意早巳知晓。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借用这一典故,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其中蕴含的“商品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的道理”,学生就会产生另一番新的感受。三是方法新异。新课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叙述、描绘、议论、说明、设疑、投影等均可用之。如果老是一套刻板的公式,每堂课的导入均为“今天我们来学习第X课的第X框”,势必淡而无味、平而无奇,从而就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感

    3。和谐性原则

    新课导入的真正价值和目的在于创造愉悦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定向反射,将思维指向课文主题。这就要求新课导入与教学的诸要素保持高度的和谐统一。这种和谐统一具体表现在:第一,内容一致。教师不能单纯为了吸引学生而插科打诨。否则,课堂虽然活跃,但学生陶醉于那些笑料之中,久久不能出来,何谈导引?第二,情调协调。由于各年级教学内容的情感类型、语言风格有很大差异,所以,新课导入必须因文制宜,造成一种与课文内容和谐统一的情调气氛,以形成由导语到课文的流畅通道。第三,心理融合。新课导入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尤其要符合学生的情景心理,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的心理趋向于课堂学习,自然而然地形成心理过渡,达到“和谐共振”之目的。

    4.精练性原则

    精练本来是教育口才的普遍原则。但是,相对于其他教育环节的语言而言,新课导语尤其要讲究精练。新课导入不是教学的主体过程,不允许占用过多的时间。即使允许多占时间,语言哕嗦、冗长也易使学生不得要领,或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新课导入应该是:         

    ① 简洁明快,一语中的。教师要用最简洁的语言导入课题,迅速引导学生明确思维目标,把握教学主题。

    ② 辞切意明,言简意赅。“辞切”就是用词准确,合乎逻辑;“意明”就是表意明确,通俗易懂。古人云:  “文贵约而指通,言尚省而趋明。”“文约”、“言省”都必须在“通”与“明”的前提下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精练。

    ③内容精当,要求具体。新课导入要简明扼要,最好就是三言两语,如果不得要领,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又怎能吸引学生?因此,导语的设计应有—个中心,要使学生明确其中的主要信息及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从而以此为线索展开学习。

技能教学范文3

关键词:技能;教学;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6-0122-01

目前,我校正处于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阶段,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出发,以教学环境场境化、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方式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多元化为方向,致力于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尝试用“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指导技能课堂建设,促进课堂教学形态转变,形成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已成为其显著特征,现场教学与理实一体相结合的“教学工厂”型教学模式,现以本人参与市级课题《行动导向教学在电类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的心得体会,结合本人在电子技能课堂中的教学实践,谈一下电子技能课堂的建设以及电子技能教学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创设教学环境

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授课在教室,实践操作在实训室,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提高,因而如何更新教学观念,实施理论实践同步教学,提高技能教学实效,创设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技能教学环境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产教结合为基础,创建集培训、实习、生产、鉴定为一体的“教学工厂”化实训基地。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应考虑设备的选型与配套,做到先进性、真实(仿真)性、实用性、经济性相结合,既考虑教学工位要求,又兼顾培训和生产配套,选用生产型国标设备。做到设备功能齐全、工位足够,满足学校日常教学、对外培训和协作加工需要。

(二)现代化技能教室建设。“教学工厂”内创设功能复合齐全、教学手段多样、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教学环境,融生产服务模拟场景、数字仿真、模拟演示、虚拟现实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技能教室”,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支撑理实一体化教学,生动直观地展示知识、技术和生产服务岗位,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三)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组建。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和优化网络课程、虚拟课程、名师名课,建立技能大赛赛场实录、电子产品加工过程影像等企业真实案例资源库,不断创新教材展示方式,实现多种介质立体化交融,便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二、更新教学内容,重构课程体系

在岗位(群)、岗位(群)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资格标准,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构建“理实一体、以岗定课、多证融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一是滚动修订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以专业对接行业,专业课程对接企业岗位为切入点,在充分社会调研的情况下,每学年对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滚动修订一次。二是修订和完善专业课程标准。规范执行国家和省公共基础课程、已有的专业课程标准,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其它专业课程标准,并有效对接职业标准,有机渗透技能大赛标准。三是整合专业课程,创新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四是建立教材建设机制,创新教材应用。建立由行业协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企业和学校等多方参与的教材建设机制,针对专业岗位技能要求变化,在现有教材基础上开发补充性、更新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依托企业研发适应专业新岗位的校本教材。

三、改变教学模式,注重理实一体

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教学工厂”化实训基地的有力支撑下,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模式改革,形成现场教学与理实一体相结合的“教学工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教、学、做的和谐统一,形成“五个合一”的鲜明教学特色。

例如:在讲解电类基本技能训练项目——万用表的认识与使用时,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是教师讲解示范操作学生练习教师讲评,教室与实训室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虽教师讲解的很清晰,示范的很标准,但因教学时空的差异加之学生的理解记忆较差,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实践操作时还是会损坏万用表。究其原因何在呢?未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未将专业课堂与实训车间融合,中间缺失了虚拟仿真操作——及时反馈评价环节。

以教学任务对接生产任务,以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为原则,系统设置技能训练项目。例如:借助“教学工厂”化实训基地内部的电子产品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以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模拟企业设置技术部、生产制造部、质量检验部和生产班组,实施校内生产性实习。或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实际生产中,在产品制作过程中感悟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并在体验劳动成果的同时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与成就感。

四、改变评价模式,注重多元评价

技能教学范文4

下面是与双册教材有关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训练内容。

一、电磁铁性质实验

1.实验原理

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不仅磁铁周围存在着磁常电流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如果把导线绕成螺线管,螺线管就有了磁性。利用通电螺线管有磁性和铁在磁场中能被磁化的原理,可制成磁性很强的电磁铁。电磁铁有很多性质:通电产生磁性,截断电流磁性消失;电流越强磁力越大:螺线管的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电磁铁的南北极性可以由变换电流方向来控制。

2.实验操作

(1)把带有绝缘外皮的导线,按照相同的方向缠绕在一根大铁钉上。接通电流,用它接近铁制品,有吸引现象出现;切断电流。现象消失。(2)用电磁铁的一端去接近磁针两极,出现相斥相吸现象。改变电流方向,又出现相吸相斥变化。(3)改变电磁铁线圈匝数,磁力随之改变。改变电池节数,磁力也改变。

3.实验教学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第六册第8课)(1)自制电磁铁。(2)综合定义。(3)分组实验:研究电磁铁有无极性和变换极性的方法。(4)分组实验:研究加大电磁铁磁力的方法。(5)讲述电磁铁的用途。

二、电路的组装实验

1.实验分析

在设计、安装、维修各种实际电器的时候,常常需要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为了简便,通常这种图不用实物,而用符号代表,这种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根据需要电路有串、并联之分。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的叫做串联,把电路元件并列接在电路两点间的叫做并联。教材中涉及到的电路图如下:图中①是串联电路,②③④是并联电路,使用了电灯、开关、电池组、导线四种符号。并联电池能加大外电路电流,串联电池能提高外电路电压,通常采用串联电池方法。串联灯泡光线弱,不能控制每只灯泡的亮灭;并联灯泡光线强,可以分别控制。

2.实验操作

(1)组装串联两节电池、两个灯泡、一个开关的电路。(2)组装串联两节电池、并联两个灯泡,一个开关控制的电路。(3)组装串联两节电池,并联两个灯泡、两个开关,分别控制每盏灯泡亮灭的电路。(4)组装串联两节电池和一个分别控制三个并联灯泡亮灭的开关的电路。

3.实验教学设计

五年级教材涉及电路的内容是第6课《电流》,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习一些电流电路的初步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磨练其攻克困难的意志。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活动,教师需要做的是:①提供充足的器材。②明确三个研究课题:一是分别试用一节和两节电池做电源,看小灯泡的亮度有什么变化。二是试用同一电源,使两只小灯泡同时发光的方法。三是设计控制三只灯泡分别亮灭的电路。③组织学生课内外实践活动,参与观察,实验制作,分析综合,形成概念。④让有创见的同学演示自己组装的电路。⑤总结。三年级教材也安排了电路内容,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电路,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课堂教学中虽然也让学生进行实验、比较、探究、尝试,但实验能力要求只是初步学会组装电路,做不同电路的对比实验。

三、沉浮规律实验

1.实验原理与操作

(1)浮力的产生:挪动水中的物体,有省力的感觉,这说明水对物体有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叫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这可用下图来说明。假定在水中有一个立方体,它的六个面都要受到水的压力。物体的左右两个面因在同一深度,所受的压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侧面上的压力是彼此平衡的。前后两个面也是这样。而上下两个面在水中的深度不同压强就不同了,下面的压强比上面的大,也就是说下面的向上压力比上面的向下压力大,这压力差就是水对物体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2)浮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用实验图示来研究。在弹簧的下面挂一个金属筒,筒下吊一个金属圆柱体,记下弹簧伸长后达到的位置。另外取一个溢水杯,杯里的水装到溢水位置,把金属圆柱体浸入水中,这时弹簧缩短,同时水从溢水口流出,把溢出的水全部倒入金属筒,这时弹簧又伸长到原来位置。这个实验可以说明,金属体所受的浮力等于被它排开的水的重量。如不用水而用酒精等液体做这个实验,结果也一样。(3)沉浮条件:我们知道,浸在液体里的物体要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液体的重量;另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就取决于这两个力的大校如果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的重量,物体就上浮;如果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量,物体就下沉;如果物体的重量等于浮力,物体就停留在水中不动。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量。

2.实验教学设计

技能教学范文5

关键词: 教学技能 情感因素 情感目标 情感教学 课程改革

教师教学技能研究始于上世纪60-70年代,并于90年代中期开始盛行。无可否认,既往的教学技能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对指导一线教师教学实践、有效提高一线教师教学效率起到过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教学技能研究越来越被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中进行,原有的教学技能研究模式逐步显现出诸多弊端。

一、现有教学技能研究述评

自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系的阿伦(D.Allen)等人率先研究教师的教学技能以来,教学技能的研究就一直是教育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教师专业化的提出,教学技能的研究更是方兴未艾。当前国内外关于教学技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块:一是教学技能内涵的界定;二是教学技能的分类;三是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一)教学技能内涵的界定

目前,虽然不同学者对教学技能内涵的界定各不相同,但目前国内外关于教学技能的界定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类型。一是基于教育心理学对技能的定义方式,教学技能被视为一种活动方式或动作方式[1];二是以行为主义为理论依据,将教学技能归结为教师的教学行为[2];三是将教学技能视为教学行为与认知活动的结合;四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将教学技能归入程序性知识的范畴,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技能、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等[3];五是从技能的能力观出发,认为教学技能是“通过练习运用教学理论知识和规则达成某种教学目标的能力[4]”。

(二)教学技能分类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教学技能的分类尚存较大分歧,分类的标准也五花八门。如澳大利亚学者特尼等人将教师的教学技巧分为[5]:动力技巧、讲授及交流技巧、提问技巧、小组个人辅导技巧、培养学生思考技能、评估技巧和课堂纪律与管理技能;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了l4种普通教学技能[3]:刺激多样化技能、导入技能、总结技能、非语言性启发技能、强调学生参与的技能、流畅提问技能、探索性提问技能、高水平提问技能、分散性提问技能、确认辨析专注行为技能、图解的范例应用技能、运用材料的技能、有计划的重复技能、交流的完整性技能;国内有学者于加洋[6]则认为教师的教学技能应包括:教材内容的分析和处理技能;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技能;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教具的使用与演示技能;课堂教学气氛的形成与调控技能;荀渊以教学过程为线索,将教师的教学技能划分为:课前的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课后指导技能,以及学生与教学评价技能[3]。

(三)关于教学技能训练的研究

当前世界各国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各有特色,但仍是以教育实习和微格教学为主。如美国各州都规定教育实习是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必要条件;法国教育部规定师范生用于教育实习的时间不得低于在校时间的1/3,德国则通过两阶段教育实习和两次国家考试来完成对师范生教学技能的训练。我国师范类院校更是一直坚持教学实习的传统,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实习形式,如刘晓红、段作章提出两段式螺旋上升的教育实习方法,即感性经验—理论认识—实践应用—理论提高的模式[8];朱元春提出了见习、实习、研习三阶段的教育实习方法[9];洛阳师范学院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则探索出了以微格教学为中心的“准教师诱导训练模式”和“教学法案例引导训练模式”[10]。

(四)现有教学技能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现有教学技能研究在很多方面尚存在较大分歧,不同研究者纷纷从不同角度展开研究,尚未形成研究合力,更谈不上相对统一的研究框架,如关于教学技能定义的界定就出现了五种不同观点;教学技能的分类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分类随意性很大,难以把握,这就使得现有教学技能研究缺乏较强的系统性,而且多数研究停留在教学经验总结层面,缺乏应有的理论深度。在具体研究内容方面,现有教学技能研究也是泛泛而谈,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如教学技能的训练研究就只要局限在相对宏观抽象的训练模式研究上,具体针对某一方面教学技能的训练研究相对较少,从而使得研究难以深入,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指导意义不大。不仅如此,现有的教学技能研究多满足于教学技能及其操作要点的呈现,而不注重这些教学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

很显然,这种没有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技能研究已经很难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了,比如,现有研究就很少关注教学技能在促进新课程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实现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因此,随着新一轮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技能研究也应适时转变自己的研究思路,以便更好地为新课程改革服务。

二、课堂教学情感目标实现视域下的教学技能研究展望

(一)教学技能研究与课堂教学情感目标实现间的逻辑关系

世纪之初,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一次被明确写入课程目标,课堂教学情感目标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1]。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归根结底都离不开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能,新课改的这一动向无疑对当前我国的教学技能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而言,在今后的教学技能研究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通过有效运用教学中情感因素来顺利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尤其是情感目标)。然而,在教学技能研究中,无论是教学技能分类研究还是教学技能训练研究都局限在较为宏观的层面,缺乏对某一方面的深入研究,尤其是未能对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因素给予足够关注。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我们“以教学技能研究推动新课改课堂教学情感目标顺利实现”意愿的实现。而实际上,教学活动是一个具有极强情境性和复杂性的动态结构体,涉及的变量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教学技能的每一方面都进行研究,于是如何选取一个恰当的研究视角就成了问题的关键。无独有偶,创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情感教学理论强调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积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不仅有利于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更能有效推动学生情感素质的发展[12],这种“以情优教”的教学理念无疑为我们顺利实现新课改“情感目标”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启发。如此,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铺开及深入推广之际,如能在“以情优教”理念指导下,从情感维度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展开深入研究,则必然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也必然有利于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我们尝试性地提出了“情感教学技能”的概念,并试图通过“情感教学技能”研究来助推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基于课堂教学情感目标实现的情感教学技能研究

然而,怎样的情感教学技能研究才能更好地推动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顺利实现呢?我们认为,这样的研究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结合情感教学技能研究的目的,对“以情优教”的教学理念进行重新审视,从中汲取理论营养,以作为整个研究的理论基础;二是要对广大一线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进行调查与访谈,甚至是课堂观察,以积累来自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资料,其中包括优秀教师运用情感因素优化教学的教学实例;三是要对中学教学内容作细致的分析,以从中发现可资利用的情感素材;四是要结合上述三方面的研究初步构建情感教学技能的理论框架,明确教师情感教学技能的内涵与结构;五是要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对一线教师和相关专家的访谈与调查,揭示教师情感教学技能的影响因素;六是要在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出若干条情感教学技能优化策略和训练模式;七是要通过教学实验的方法验证这些情感教学技能优化途径与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研究在理论上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视角,在实践上有自己的针对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相应研究成果对教师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切实提高教师情感教学技能,从而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情感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李克东.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3]荀渊.教师教学技能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4.8,18-20.

[4]胡淑珍,胡清薇.教学技能观的辨析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2(2):21-25.

[5][瑞典]胡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19卷)[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

[6]于加洋.浅谈教师的教学技能教育理论与实践[J].2001,21(8):56-57.

[7]陈静安.五国教育实习模式比较研究.课程·教材·教法,2004.5,81-86.

[8]刘晓红,段作章.中外几种教育实习模式的比较研究[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0(2):27-31.

[9]朱元春.新时期高师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版·中小学教育管理),1999(10):56-59.

[10]胡灵敏.关于教师教育问题的研究——“教师技能训练的途径与方法”研究报告[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3):58-61.

[1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技能教学范文6

新大纲(指修订版,下同)运用了正在编拟中的新的课程标准的研究成果,体现了有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了汉语的特点和规律,突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指导语文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教学史说明,教学的发展与进步过程首先是新的教学技能体系不断代替旧的教学技能的过程。要真正发挥新大纲在语文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就必须把新大纲的精神具体细化为可操作的教学技能。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新大纲精神是把它转化为教学技能的前提,因此,一是要把新大纲学习好、领会好。新大纲对语文学科性质、教学思想都有新的阐述,对语文教学目的任务、内容要求以及如何改进教学都有精辟的说明。学好新大纲,才能保证教学技能的改进符合新大纲的精神。二是要结合学习第五次全教会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刻领会新大纲对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指导意义,提高把新大钢精神转化为教学技能的自觉性。三要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如我国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人的母语教学理论,美国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等理论,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对新大纲精神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把新大纲精神转化为教学技能的过程中,才不会偏执于某一方面,才不会穿新鞋走老路。把新大纲精神具体化,必须明确新大纲要求有怎样的教学技能,探索新大纲新的精神跟教学技能对应关系。笔者经初步分析归纳,列表如下:新大纲精神教学技能学科性质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1.备课时如何认识、发掘课文中的文化底蕴;2.如何指导学生在对语言的感悟、积累、运用中领会文化底蕴。教学原则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1.在教学组织上,如何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2.在教学方法上,如何导向、导读、导答、导议,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爱美的情趣1.如何认识课文中的美育因素;2.如何从形象感知,情感熏陶等方面进行美育。优化语文学习环境1.如何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2.如何沟通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联系;3.如何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特别是如何指导课外阅读。识字教学要加强写字教学,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1.摒弃繁琐的字形分析后如何指导写字;2.如何借鉴、运用传统的描、临、默等写字方法。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1.如何保证学生充分地读,如以读促读,以问促读,以境促读,以思促读等;2.怎样完成“整体感知-读中感悟-情感熏陶”阅读感悟过程。鼓励学生发表一定的见解1.怎样理解学生“一定的见解”;2.怎样使学生会有一定的见解并敢于、乐于说出来。重视语言的积累1.学生积累语言有哪些方法;2.如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如何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方法。习作教学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1.如何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个性;2.读写结合怎样做才能既方便指导又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双方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1.怎样创设口语交际情境?2.怎样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话头;3.怎样才能促使人人参与。把新大纲精神具体化,改进和提高教学技能,必须分析教学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七十年代末以来,不同时期的教学大纲的实施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技能或强化了某种教学技能。如七十年代末,在家待举,教育更是有时不我待之迫切感。因此扎实双基成为教学主流。对一个个知识点的强化训练对扎实双基确实起到很好的作用,但也逐渐做过了头,衍变为繁琐的机械的练习。又如二十年来的课程追求严密的知识体系,阅读教学是从段到篇,每篇课文的教学,必定是分段、概括段意到概括中心思想。阅读教学过程的程式化,加上对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过分强调,使“繁琐的琐碎的”、“过于理性的”思想内容分析更为严重。在语文教学走向误区的过程中也就强化了某种教学技能,而少了某些符合母语教学规律的教学技能。如对课文的过多的理性分析,多了对思想内容提问讲解的技能,而少了导读、导悟、导语言积累的技能。不符合大纲精神的教学技能应加以改进,使之符合要求。把新大纲精神具体化,改进和提高教学技能,关键在教师,重点在教研组。教研组应充分发挥作用,抓好教学技能的培训,可采用说课、微格教学等形式。说课重点应放在说教学技能的运用和新大纲的依据。微格教学则应针对教学中的弊端,训练新的教学技能,如导读导悟的技能、指导语言积累的技能等。

上一篇技能竞赛

下一篇电算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