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申报材料范例

技能申报材料

技能申报材料范文1

1.关于网上报名材料与现场报名材料的审核

安徽省推行施工安全许可动态管理信息平台,其核心目的是为加强行业与企业管理。尤其是推行现代行政管理理念和现代行业管理制度,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安全与效益最大化平衡。培训机构启动网上报名服务具有成本低,不受时间地点限制,24小时全天候实施服务,有效地避免资源浪费,减少人员提高效率。系统提供了提醒进度、信息交流、首次和延期考核报名、资料打印以及打回人员、考试成绩、注册信息查询,还提供了分类统计培训考核统计等。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因而得到广泛认可。网上报名的好处在于及时性、随机性,特种作业人员可以利用白天晚上任何时间段上传申报材料。而现场报名好处在于复核材料正确信息和确定申报材料真假。因此二者缺一不可。然而现行各培训机构对规范申报材料尚未有统一标准,如首次申请的体检表、延期申请的企业管理档案等。建议:现行申报材料上体检表时限3个月有效期,应延长至6个月或一年。制定统一更为具体体检项目和更为详实企业管理档案内容以及继续教育证明统一样式。

2.关于特种作业培训人员的现况

从目前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的学历水平来看,从事特种作业人员的文化层次要求在初中学历,大多数学员是没有机会经过正规专业学习的。从网上报名统计来看,初中文化水平的特种作业人员约占总数的40%;高中、技校、职专、中专等专业水平的约占16%;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约占10%。从从事的工种种类来看,申报培训工种与企业实际要求专业分配尚不匹配,建筑电工、建筑电焊工以及建筑起重司索信号工等作业操作简单的工种,以企业名义申报人员比例较大,施工升降机以个人名义申报的较多。尤其建筑架子工,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增多且一级架业门坎不高,申报架业的公司增多,因此申报普通脚手架人数约占总人数的40%。从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来看,都普遍存在年纪偏大的现象。还有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企业申报特种作业人员大都为申报企业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使用,由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普遍存在随施工部位不同、施工进度不同随施工对象流动的现象,使得企业对在职的施工现场操作人员的培训存在顾虑,尤其是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在企业投资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后,容易出现人才流失现象,使得企业损失人力、物力、财力。企业于是寻求折中做法,让自己企业的行管人员参与考证行列,而真正需要培训的一线实际操作人员却未得到必要的培训。这就与培训用于上岗相悖。这种现象在3级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较为突出。此外,由于人才流动变化,获得资格证书特种作业人员常常得不到有效延期,所持证书经常过期失效,造成损失和资源浪费。也是需要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另外结合工地现场进行培训,寻求培训方式灵活性,也是值得探讨研究的。建议现行身份证只能注册一次是解决人员频繁流动很好的举措。另外还要鼓励企业建立一种员工培训的个人投资回报机制,使作业人员的培训与薪酬、晋升有机联系起来,以增强工作人员的自我投资意识,从而避免培训后人才流失现象发生。企业可设立培训总结报告奖励措施,调动企业从业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并加大监管与处罚力度,杜绝以应付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为目的才办证的现象。

3.关于师资及管理人员

由于特种作业人员数量大、种类多,原有省内首批培训的特训教师数量明显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而培训机构管理人员以及市级监管层管理者面对繁重的特种作业培训考核以及审核工作,其任务繁杂也是力不从心。集中在资料审核、准考证的办理,办证打证上。建议能不能通过网上报名,通过技术手段自动生成可打印的准考证,像建造师资格考试一样。现行的证书打印系统虽然已经很厉害了,但是照片也是不能自动生成,我们期待更高的系统,把管理人员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关注到培训考核上来。

4.关于培训时间及费用

关于培训时间及费用《安徽省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实施细则》规定了最低培训学时,即理论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建筑电工、电焊工、架子工实际操作不得少于8小时,起重类和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工实际操作不得少于16小时。同时也规定了最高收费标准,即非起重类培训考核不得超过400元,起重类和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工培训考核不得超过600元。。对此尚无异议。我这里指的是年度培训期数,有的地区一年2次,有的地区一年3次,有的地区一个月一次,这对于首次考核没什么影响,而对于延期考核以及补考人员就有影响了,按规定要求:申请人第一次理论考核不合格,允许补考一次,可就近参加下一批次的考核;第一次实际操作考核不合格的,补考应在理论考核合格后3个月内完成。意思是说理论成绩有效期只有3个月,这对于有的地区一年只有两次培训机会的,实际上就不存在补考一说了。建议补考有效期延长至6个月或一年,如考驾驶证,理论成绩有效期为两年。

5.关于考试试卷及考核项目

现行试卷大都有市级监管部门汇集专家出卷,有考试内容与培训内容,与企业实际要求相互脱节,各地制卷标准不一,缺乏交流。实际操作考核项目也标准不一。建议建立标准化试题库,像考驾照一样操作形式,操作实践考核则按科目分阶段考核。

6.关于企业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

在本地的异地企业,办理特种作业人员有临时性、应付性想法。因此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往往不到位,网上上传假资料假信息,考试考核过程中也有替考现象。本地企业也有等着办完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企业资质年审后便万事大吉的思想。建议建立企业诚信制度,对于上传假资料、假信息考试考核过程中的替考现象,给予诚信记录。

二、结语

技能申报材料范文2

一、直接认定的范围

在本县企业、重点是生产制造型企业范围内具有绝技绝活、业绩突出、贡献较大的,予以高级工(三级)的直接认定,并从中选拔一批突出人员推荐参加全市的技师(二级)职业资格的直接认定。其中准入类职业(工种)须具有相关行业部门核发的特种作业上岗操作证书。实施直接认定的职业(工种)为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范畴,不包括全国、全省统一鉴定职业(工种)。(详见附件1)

二、直接认定主要内容

(一)思想品德:重点考评职业道德、劳动态度等;

(二)工作能力: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考核实际操作能力、解决关键生产技术难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传授技艺能力等;

(三)培训提高:参加相关业务或技能培训情况,学习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情况;

(四)工作业绩:为单位创造效益和突出贡献情况,获得各项先进荣誉称号和参加竞赛获奖情况。

三、申请条件

(一)申请直接认定为高级(三级)职业资格的,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与本职业相关的工作业绩突出、贡献较大或有解决本职业高难度技术操作和工艺难题的,由企业推荐达到高级工(三级)水平的技能劳动者;

2.具有相关专业初级专业技术及以上的技能劳动者;

3.与本职业(工种)相关的参加县级一类及以上技能大赛成绩合格者;

(二)申报推荐直接认定为技师(二级)职业资格的,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能解决本职业高难度技术操作和工艺难题,在技术改造、工艺革新、技术攻关等方面有较大突破或较大成果(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在50万元以上,须由单位提供有效证明)的主要参与者。

2.与申报职业(工种)相关项目获省以上科技成果(发明创造)四等奖以上、县以上三等奖两项以上,或获国家专利两项以上的主要完成者。

3.在本职业(工种)岗位上工作成绩突出,县级及以上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

4.在部队服役期间因有与本职业相关的技术创新、发明创造而荣立三等功者;

5.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称者;

6.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入选国家集训队队员;

7.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技能型人才。

四、认定程序

(一)本人申请。申请人填写《企业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申请表》向所在企业申请。

(二)单位推荐。企业经初审后形成推荐意见,并按要求在单位内部公示5日。

(三)材料报送。申请人将《企业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申请表》、《企业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工作业绩公示表》(附件3)以及个人身份证、获奖证明、工作业绩证明等复印件装订成册(一式一份),由企业将申报人的合订本、《企业高技能人才直接认定人员工作业绩汇总表》汇总盖章后统一上报所属乡镇(街道)人力社保所,同时报送电子稿。各乡镇(街道)人力社保所负责初审并汇总申报材料(按职业工种进行分类整理),并将申报材料和业绩汇总表电子稿统一报送县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四)资格确认。由县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专家组到各乡镇(街道)开展直接认定评审,评审实行票决制,同意票率在三分之二以上的为通过。

(五)社会公示。对专家评审通过人员通过安吉人社等媒体进行不少于5天的社会公示。

技能申报材料范文3

[关键词]学科建设;输血科;专职秘书

分科室试点配置科室专职秘书,2004-2005年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共设置专职秘书岗位30余名,现共约80余名。临床、医技科室要求具有医学相关背景,并经过岗前培训,期间许多大型医疗机构也纷纷设立专职秘书岗位[1-3]。为适应输血医学发展,输血科由传统的配血、发血逐步转向集临床、教学、科研、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科室,以公共平台的特色功能服务于临床输血患者。在转型升级中,将管理工作精细化,使输血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医院、科室规章制度执行到位,进一步加强患者血液管理、开展输血治疗、推动新技术及输血医学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工作,本院输血科于2012年7月根据学科建设需要配置了专职秘书。输血科专职秘书毕业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获国家职业资格秘书三级证书。

1输血科学科建设要求及工作模式

输血医学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国家对医疗机构输血科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第85号令)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在“320临床医学”下增设“输血医学”二级学科等多项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设置独立的输血科,并对工作职能进行详细的规定,促进输血科由传统的血液储存、配血、发血转化为医疗机构内负责储血、配血和实施输血与治疗的临床科室[4],以基础输血学、输血技术学、临床输血学、输血管理学等学科为亚专业,全方位促进输血医学发展。目前,临床用血工作中的储发血、血液检测及临床用血管理是输血科的基本内容,提供24h临床服务,以患者为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多学科协作模式[5],开展血细胞单采、血浆置换、血脂去除、自体输血、干细胞与免疫细胞治疗等输血治疗项目和输血门诊,发挥职能作用,拓展输血业务,满足临床科室需求[6]。科学、合理、安全、及时输血,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各医疗机构输血科基本能规范地开展临床输血工作,但发展不均衡,技术业务单一、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仪器设备配置不足、科研研究平台及经费稀缺、输血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无法满足输血医学学科和行业发展需求,阻碍了输血科的发展[7]。因此,输血科的发展需要对现有资源的整合与充分利用。

2秘书在输血科学科建设工作中的作用

2.1科室负责人的助手。输血科是一门亟待发展的新学科,负责人的工作千头万绪,既要重视科室业务发展、学科建设,制定远期、近期规划及科室各项事务的具体管理,又要进行个人临床业务及教学、科研工作,工作量大。同时,输血行业有大量法律法规、指南、标准及医院的规章制度等特点,文件管理及资料收集、整理、保存尤其重要,但输血科人员配置不足,业务工作繁重,无更多的人力资源协助科室管理工作。专职秘书岗位人员,将科室负责人从繁重的日常琐事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医疗、教学、科研及科室学科建设等工作[8]。作为一个独立的科室,与行政职能部门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专职秘书成为科室与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充分了解医院职能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动态,全面掌握科室临床用血、输血医学教育、科研、管理及学科建设等基本信息和科室运行情况,将职能部门的工作与科室管理工作进行无缝对接,精准地上传下达,实现职能部门与专职秘书、专职秘书与科室管理的事务联系网。除协助完成职能部门各项工作外,根据运行情况记录科室工作日志,重要事项及时提醒,促进各项事务管理精准化。也为科室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后勤保障工作,如设备管理、物料管理、消防管理及工会管理等,减轻科室负责人的行政管理工作,为负责人做好输血医学事业提供保障作用。

2.2医疗工作中的协同作用。针对输血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制度较多,实验室质量要求高的特点,专职秘书负责对各项文件和资料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和归档保存,建立文件管理体系,便于科室工作人员随时查阅和提取,提高工作效率。因血液的特殊性,输血科有协助行政职能部门负责全院临床用血监管和指导的职责,工作复杂,任务繁重,而管理工作大多由专业技术人员兼任。专职秘书可根据医院及科室运行情况,按照日、周、月、季度、半年、年度做好临床用血管理日常工作一览表,持续更新,定期汇总资料,实时跟进工作进展,逐一落实各事务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遗漏或差错,给予提示或协助,确保临床用血管理工作高效、持续、规范。对新技术、新项目的申报,专职秘书第一时间详细了解医院申报流程和要求,向科室专家小组征集申报项目,收集基本信息,整理出全套申报材料,使科室管理团队及专家组获得全面的项目信息,及时掌握科室新技术、新项目的基本情况,做出是否申报、进一步论证的决定。对可立项申报的项目,及时完善申报材料上报,对需进一步论证项目,协助项目负责人完成后续准备工作。项目上报后,实时跟进职能部门意见。获批的新技术、新项目实施期间全程协助收集整理数据,反馈职能部门,促进输血医学新技术、新项目高质量地开展。

2.3积极组织输血医学继续教育培训,参与教学工作。输血医学是集人文、医学、科学和技术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专业技术人员及输血医生系统、专业的培训较少,目前多数从业人员由医学检验或其他专业转行而来[7],故继续教育是培养输血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9]。专职秘书从多个渠道收集、筛选优质的输血相关继续教育项目及学术会议信息,协助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自身亚专业方向申请外出参会学习。同时,根据医院及科室要求,协同“三基”讲座项目负责人进行培训前继续教育项目申报、举办时人员召集、学习后的学分授予、效果评价、资料提交及经费管理等系列工作,认真执行“三基”培训计划及科内业务学习安排,做好记录及考勤工作,促进输血科人员学习输血新知识、新技术,完成继续教育培训,更新输血医学理念,优化知识结构。科室提升自身员工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也为基层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搭建学术平台,为医学生提供输血医学知识学习机会,专职秘书及时掌握部级或市级继续教育项目申报时间段及条件,积极配合科室负责人申报各类项目。2017-2019年,协助科室连续成功申报三届“临床合理用血及输血医学新技术培训班”继续教育项目,并承担会务组工作,负责场地选择、时间安排、培训资料准备、授课专家行程安排、参培人员报名及食宿安排等具体事宜,为培养输血医学专业技术人才贡献力量。参与科室2013年向所在高等院校申请检验医学专业学生输血医学定向实习[10],2015年申请开展《临床用血》选修课等在校教育工作,协助课程安排、教研活动组织及授课教师科内及院内试讲、教师资格证申报材料准备等,负责进修生、研究生、定向实习生、普通实习生在科内学习期间的日常考勤工作、讲座安排、生活情况及文件资料管理的学习,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学到知识。

2.4做好科研协同工作,融入科研团队。科室非常重视科研工作,以“科教兴科、人才强科”的发展战略进行学科建设。专职秘书动态掌握科研工作讯息及各类基金项目申报时间点,及时传达,便于科室人员了解最新科研动态。建立科室科研工作档案,收集整理获批课题项目、在研课题进展、已、科研成果、学术任职及外出参会及培训等资料,并随时更新。为科室制定远期、近期、亚专业发展方向、人才培养、学术影响力等详细的计划提供基础材料,科研信息资料共享,同时便于管理团队及时准确地掌握科室的科研工作运行情况,加强科研管理的规范性。作为医院的特色学科进行建设与发展,为提高综合实力及输血医学服务能力,全员参与,共同努力,专职秘书也积极加入到科室科研团队中,参与论文书写、课题申报等工作中。通过科室专家帮助与自身的努力,本人以第一作者发表“间充质干细胞干性维持及多向分化相关LncRNA的研究进展”及完成论文“重庆市输血医学专科联盟建设与实践探索”,以项目负责人获批“临床输血不良事件监测与输血质量管理研究”院级课题。从自身工作出发,积极探索,不断进取,融入科室科研团队。

2.5科室文化建设及人才培养辅助工作。加强科室文化建设,专职秘书积极组织集体活动,增加团队凝聚力;制作科室文化墙,记录工作及生活的点滴,营造良好的氛围。科室建立了专业的人才管理模式,培养高层次输血医学人才,专职秘书根据科室亚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沟通与交流,贯彻落实培养计划,例如掌握职称聘任最新文件精神及要求,定期收集、整理科室人员晋升上一级职称需要具备的条件并温馨提醒,及时通知相关考试、申报日程安排等,指导申报材料的填写,提高申报成功率。促进人才结构优化,提升学科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以适应现代医院的发展[11]。

2.6担当志愿者,参与无偿献血宣传工作。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实施以来,本院积极响应无偿献血号召,在医院的带领下,每年在室外(40℃高温的夏季,血液最紧缺的时候)参与组织全院医务人员夏季无偿献血活动,招募无偿献血医务人员,献血过程中为他们全程服务,讲解注意事项,并做好宣传工作,现已坚持8年。每年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参与组织全院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制作无偿献血宣传资料,开展合理用血专题讲座,普及血液相关知识。不仅是完成无偿献血宣传工作,也用自己的点滴力量,为民众起到带头作用,挽救更多生命。

3秘书工作体会

输血科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科室,有较多创新性和突破性工作,要有不畏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成立输血医学专科联盟,从章程的制定、成员单位的召集、启动会议召开及学术活动组织,没有捷径和可借鉴的资料,只有探索与实践。作为专职秘书,不仅要做好事务性的烦琐工作,还应将自身融入科室中,发挥自身优势,体现自我价值。

3.1工作主动积极,被动中求主动。秘书工作的从属性决定了其被动性,但不能被动应对,努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协调、沟通、应变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主动适应工作需要,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兢兢业业完成工作任务。如职能部门下发文件及通知,仔细阅读,掌握重要精神,结合科室情况精准传达,参与事务的执行,把握“宜早不宜迟”的工作原则,给自己和同事预留充裕的时间。增强服务的主动性,提高业务能力,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处理问题,找准文件精神与本科室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换位思考,充当好科室发展的“润滑剂”。

3.2注重沟通交流,有汇报、常反馈。专职秘书在科室起着桥梁与枢纽的作用,有效沟通是必备技能之一。上传下达过程中正确传递信息,实事求是,不夸大和隐瞒;工作进行中,把握节奏汇报进展情况;工作完成后及时反馈;加强与同事间及上级的沟通交流,既让他们了解工作动态,又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每件事有始有终。如科室目标管理考核指标,每月定期收集相关数据,了解相关指标完成情况,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科室管理团队及当事人,促进各项事情得到落实,精准管理。

3.3做好定位,融入集体。严格要求自己,端正助手形象,服从工作安排。不断学习进取,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个人发展与科室规划一致,想科室发展之所想,做科室发展之所做,胸怀全局,提高“辅助”的能力与水平。

3.4分清轻重缓急,提高工作效率。专职秘书岗位事务性工作多而杂,且常有意外的不确定性事件。根据工作紧急性、重要程度,制订紧急又重要、重要不紧急、一般3个等级的工作计划[12]。运用时间管理理论,首先解决紧急又重要的工作,其次处理重要不紧急工作,最后做一般工作,考虑需要职能部门或是同事协作工作提前沟通联系,头脑里有一张清晰事务运行图,做完后进行勾选,防止疏漏,从而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优化工作流程,更高效地开展工作。

4结语

技能申报材料范文4

(一)目标要求

所有通信生产岗位人员必须取得相应岗位的技能鉴定证书,转岗人员需要两年内取得本岗位技能鉴定证书。

(二)报考方式

1、申报条件

初级工:大专(含在读)及以上学历。中、高级工:大专(含在读)及以上学历;持有本职业初级及以上等级资格证书。技师: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特别优秀的可以放宽至2年)。

2、申报材料

(1)每位报名参加考试的考生需提供一份小二寸蓝底彩色照片3张及同版照片电子稿;

(2)报名材料所附照片背面须注明单位、姓名、工种、等级。

二、其他

1、根据《邮政企业B类合同用工管理暂行办法》文件的最新要求,从劳务工中招录的B类工应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并持本岗位中级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未取得大专证书的将不具备转聘的资格。

2、凡无法取得本岗位技能鉴定证书的人员,将调离本岗位。转岗人员给予两年的转岗考证时间。

3、凡取得大专毕业证书的,学费报销60%。投递员在2015年底前报名大专学历的,取得毕业证书后,凭发票学费将全额报销。

技能申报材料范文5

关键词:问题;策略;社保档案管理;信息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社保工作也在不断规范化、系统化。提高社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标准,也是实现数据化管理的必备条件,也是完善和谐社会建设体系中社会保障的重要环节,而且对信息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档案管理工作也要积极探索出完善、有效的方法才能保障社保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一、社保档案的特点和重要性

(一)社保档案的特点

(1)档案数量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社保档案的数量很多,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社保体系尚有待完善,社保业务又比较繁重,像常见的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和失业险等,而且在办理过程中都有很多步骤,例如保障申请、保障等级的确定以及缴费的环节等等,这些都是让社保档案数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第二,人们在办理相关业务时也出示各种证件及证明材料等也是在逐年增加社保工作的管理量;第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社保意识也越来越高,参保量也保持上升的趋势,这也是社保档案数量不断上涨的因素。(2)具有极强的社会性。由于社保工作关系整个社会的利益,因此社保档案的管理工作具有极高的社会性,社保的建立就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和生活保障。

(二)社保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保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参保人员也越来越多,加上社保档案管理与参保人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而档案内容中又包含了大量参保人员的个人信息,因此,加强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有利整个社会的稳定,而且还能防止因为个人信息的泄露,给参保单位或个人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果社保管理工作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退休人员的正式离职,甚至还会威胁到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档案管理人员要时刻查找信息管理系统是否存在漏洞并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因为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都将直接损害到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二、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各地档案信息化层次不同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成为了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发展的核心,由于受到区域发展速度的限制,各地区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在层次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社保档案信息化主要分为四个层次:(1)有独立的档案目录检索管理系统,与业务系统没有连接。(2)业务系统可以调用档案目录检索管理系统,与业务系统有连接,但各自独立。(3)是一种融入式的结合。档案信息管理是在业务系统中随经办业务完成,是业务信息系统功能之一。(4)就是网络管理和应用。基于业务经办数据库的统一、信息系统的统一以及网络平台的搭建、业务资料在经办窗口扫描、数字化信息上传到集中数据库。

(二)参保对象迅猛增长和城乡间频繁流动,增加档案管理难度

由于社会保险覆盖面的迅速扩大和参保人员身份的不断变化,承载个人权益记录的档案将大量增加并不断复杂化,如果不快速实现业务和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一体化就无法建立内控和稽核机制,因为平时都会查阅业务经办是否符合规定、申报材料是否准确且完整,还要审核业务流程是否规范等,如果不强化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不仅影响随时检验的效率,还会降低内控和稽核的工作效能。

(三)缺乏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

随着投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也要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专业技能。从窗口服务的需求来看,业务经办将从“专管员制”嬗变为“柜员制”,这对经办人员的能力、效率和业务系统流程再造都提出了新要求,管理人员需要通过关键字查阅业务社保档案申报材料是否正确、完整,经办、审核等是否规范、准确等,并对数据进行逐一对比,以确定业务经办是否符合政策规定,最大限度的提高“人机合一”的工作效率。

三、改进社保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实行业务和档案的一体化信息化管理模式

由于社会保险业务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参保人材料越来越多,而经办系统与档案信息系统一体化是建立在边经办、边收集、边归纳的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共组过程中也是采用相互嵌入的非接口模式将系统进行互联,这种与业务经办系统的相互嵌入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被称为一体化。同时在对社保档案进行信息化处理过程中,首先业务部门与档案部门之间建立可以互相嵌入的数据接口,保证档案资料的共享和传递可以顺利进行,同时也为日后的查询提供了途径,减少因为数据的重复而产生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二)提高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社保档案管理最大的特点就是数据量大、工作量大,随着办公信息化水平的普及,社保管理工作也在向信息化管理转变,将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运用到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改变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模式,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让工作人员随时补充新知识、新技能,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档案管理的成本,还能将管理工作更科学、有效的进行下去,确保社保档案的利用率为社会保障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

(三)注重培养专业的社保档案管理人才

人才的培养是完善档案管理体系的基本前提,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则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最有效的手段,因为要实现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处理就必须先培养出业务办理和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创新型人才,最终实现业务办理的档案材料与经办数据无缝对接。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保体系的不断完善,对社保档案进行信息化处理过程中,为了保证档案的共享和传递顺利进行,就必须先建立起业务和档案一体化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档案数量庞大及难管理的问题,有效的促成社会和谐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储华.档案管理:开启数字化大门[J].中国社会保障,2015.

[2]项连平.基于数字化管理的架构来探讨社保档案的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6.

技能申报材料范文6

为深入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进一步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办学行为,促进民办职业培训事业健康发展,现就加强我市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审批管理

1、进一步明确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审批原则。为规范城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管理,今后凡在城区范围内举办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统一由市劳动保障局审批。城区内原已审批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暂由原审批机关管理,逐步过渡到市劳动保障局统一管理。城区以外举办实施初级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由办学所在地县(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审批后报市劳动保障局备案;举办实施以中级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由市劳动保障局审批;举办实施高级及其以上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由市劳动保障局初审,报省劳动保障厅审批。

2、进一步明确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申办条件。申请设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应当具备《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的条件,并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置标准(试行)》的要求。主要标准条件为:①培训规模200人以上;②固定资产达到20万元(不含租用的校舍、场地、设施等)以上,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上;③有与开办职业相适应的师资、实习实验设备、教学计划等。

3、进一步明确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审批程序。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应履行筹设和正式设立两个步骤。尚不具备正式设立条件,有办学愿望的,申办者可向审批机关提出筹设申请,审批机关参照设置标准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同意筹设。批准筹设的,筹设期为一年。筹设期内,具备正式设立条件的,可提出正式设立申请;筹设期满仍不具备正式设立条件的,可申请延期一年,但筹设期最长不超过3年。申办者申请正式设立的,根据学校正式设立应具备的条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交正式设立申请及所规定的材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审批权限依照以下程序进行:①受理。审批机关依据设置标准对举办者提供的法定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有遗漏或不完整的,通知举办者限期补充。对申报材料审查无异议的,审批机关正式受理,举办者填写《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审批表》。②核查。由审批机关组织评审组,对举办者的教室、实习场地、设施设备、学员食堂、宿舍、活动场所等办学条件进行实地核查,对举办者提交全部材料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办学可行性进行评估,并形成考察评估报告,提出能否设立的意见。③审批。审批机关依据评审组评审报告,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对不予批准的应说明理由,并将申办材料及时退还申办者。劳动保障部门原则上每年6月和12月各审批一次。

4、进一步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名称。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只能使用一个规范的名称,外文名称应与中文名称一致。学校名称应体现行政区域、字号、性质和组织形式的内容要求,统一使用“市(县市区)×××职业培训学校”。学校名称不得违反《商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冠以“国际”、“中华”、“全国”字样。名称中含“”字样的,须经省劳动保障厅批准,含“”字样的,须经市劳动保障局批准。

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一般不以举办者的姓名和专用名词冠名。捐赠者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经省劳动保障厅批准,可以以捐赠者姓名或者名称冠名。

二、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办学行为

1、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广告。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招生简章和广告前,须经办学审批机关核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招生简章和广告要如实学校的名称、地址、专业设置、培训层次、培训形式、培训期限、收费标准等内容。未经核准审批擅自招生广告或虚假广告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查处。

2、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教学行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业务培训规划,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建立与培训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专职教师不少于教师总数的1/4。

招收列入就业准入控制工种的学员,必须按照《国家职业标准》或技术等级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初级培训不低于400学时,中级培训不低于600学时,高级培训不低于800学时。入学后15日内将学员名单、教学计划报学校审批机关。培训结束后应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3、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学员管理。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要为每一名学员建立培训档案,据实填写入校时间、培训职业(工种)、培训内容、培训学时、考勤记录、结业成绩等在校培训期间的相关信息,培训档案要永久保管备查。

4、加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安全卫生管理。依据相关法规规定,建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安全卫生标准,制定落实安全卫生防范措施,全面实行安全卫生责任制,确保不出安全卫生责任事故。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卫生防疫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事故隐患及时督促培训学校抓好整改;拒不整改的,除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外,《办学许可证》不予年检。

三、建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考核评价制度

实行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年检制度。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每年进行一次综合检查。评出年度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被评为合格以上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允许继续办学。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无故不参加年检或者年检不合格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整改,逾期不整改的,注销其《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并予以收回。

建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根据贯彻国家相关法规及办学规模、条件、质量、信誉等情况,划分为AAA级、AA级、A级三个信用等级(具体办法另行制定),鼓励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加大设施设备投入,培植培训品牌,扩大办学规模,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评估每3年进行一次,年检不合格的取消信用评价等级。

四、加强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指导和服务

1、加强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规划指导。要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科学制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民办职业培训事业发展规划,引导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健康快速发展。#p#分页标题#e#

技能申报材料范文7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以及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提高农业机械化及安全生产水平为中心,以创建“平安农机”示范镇示范村(社区)和示范户为载体,以提高农机安全监管能力和农民群众安全生产意识为着力点,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农机安全监管网络,强化农机安全生产措施,夯实农机安全生产基础,着力构建“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农机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推动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根据县创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创建工作安排,我镇开展省级“平安农机”示范镇、示范村创建工作,2020年创建三个示范村,示范户比例达40%。

通过典型示范带动,达到以下目标: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政府重视和社会关注程度不断提高,部门配合密切,工作机制健全;农机安全生产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责任更加明确,应急体系更加健全,安全工作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机安全监理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装备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监管网络更加健全,安全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和驾驶操作技能普遍提高,农机违法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显著减少,安全生产氛围更加浓厚,安全生产基础更加扎实;为民服务理念进一步增强,惠民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农机安全监管水平和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三率”水平达到86%以上,力争不发生农机死亡事故,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农机事故。

三、方法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6月1日至6月30日):镇、村建立创建工作领导组,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召开动员会。

第二阶段创建推进阶段(2020年6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镇、村按照平安农机示范镇、村条件要求扎实开展创建工作。

第三阶段完善提高迎检阶段(2020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对照“平安农机”示范镇标准和创建目标任务,进行完善、提高,作好自评工作。收集各类创建工作资料,迎接省级考评验收。

四、主要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贯彻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平安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农机安全生产和创建“平安农机”工作纳入政府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体系,摆上重要位置。成立创建“平安农机”示范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协调和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创建日常工作。各村(社区)都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和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创建活动有组织、有计划稳步开展,切实保障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

(二)制定方案,分级负责实施。根据我镇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拟订切实可行的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措施,明确创建工作推进机制。镇农业服务中心、相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共同负责全镇“平安农机”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指导、监督检查,对照标准审验、及时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定期向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创建工作情况,推动创建工作有序开展。镇要按照县统一部署,制订创建工作方案,确定创建示范村(社区)、户,排定工作计划,制定工作措施,落实责任,保障创建工作按计划顺利推进。

(三)源头管控,夯实安全基础。完善农业机械档案管理,建立人机一体化管理体系。禁止农机“带病”作业和驾驶人员无证上岗。落实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农民机手等生产经营者农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村(社区)要加强农机安全培训教育,定期开展农机手安全教育和知识培训,培养一批“平安农机”示范户,每年组织农机操作人员安全教育不少于4次。加强农机维修市场监督,保障维修质量。跟进现代农业及农机化发展形势,修订完善农机安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应急处置水平。

(四)严格检查,增强执法效果。结合农机使用特点,开展农机、公安联合执法,加强农机道路安全检查,查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无牌行驶和驾驶操作人员无证驾驶、酒后驾驶、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在重要农时季节,深入农田、场院依法开展农机安全执法检查活动,纠正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作业行为,查处无牌行驶、未检验使用、无证驾驶等违法行为。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农机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排查治理安全隐患。

(五)加大投入,加强农机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构建全县农机安全监管网络和分层级网络监管体系。加强农机监理装备建设,县农机安全监理站要配备宣传教育、事故处理、应急救援等农机监理设施设备。每个村(社区)明确1名农机安全协管员。加强农机安全监理人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岗位知识、技能培训,推行农机考试员、检验员、事故处理员持证上岗,开展争创农机监理示范岗位标兵活动。加大财政对农机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安排年度创建工作专项经费,保障经费供给。

(六)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要制定宣传方案和阶段性宣传计划,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短信、微信等新媒体广泛宣传发动,让群众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平安农机”示范创建工作。要结合实际,编印农机安全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展板、宣传专栏和教育警示片。结合“安全生产月”、科技下乡和农时便利等,进村居、进校园、进农户,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在交通要道、集镇村口设置宣传标语标牌和农机安全宣传专栏等,普及农机安全及法律知识。积极利用“互联网+”创新宣传教育模式,灵活宣教方式,丰富宣教内容,提升农机手安全素质。

(七)创新方式,改进为民服务。围绕“便民利民惠民”要求,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加大政务公开,公开执法依据、办事程序、办事人员和办事结果,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服务清单,接受群众监督。认真落实国务院免征农机安全监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文件规定,减轻农机运行成本。运用多种方式、多渠道,收集群众意见,跟进需要,跟踪服务,不断优化为民服务

五、申报

技能申报材料范文8

职称是医院评定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的重要标准,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及工作成就的标志。做为知识型、技术型密集的医疗机构,每一位医、护、技、药等专业技术人员都十分看重职称晋升,以体现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职称晋升成为医院人事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近年来,为了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诸多大型医院业务不断扩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增加,由于现有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的限制,编制外聘用人员逐年增多。尤其是一些大型医疗机构增设了分支医疗机构,这一情况就更加明显。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一门诊部作为北大口腔分支机构,自1995年成立以来,编制外人员从1995年占职工总数的43%,上升到2010年的72%。据2010年统计,第一门诊部卫生技术专业人员占职工总数的85.6%,其中编制外卫生技术专业人员占72.9%。由此可见,编制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已逐步成为医院分支机构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医院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管理全面发展工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考核、任用计划外编制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解决他们的职称晋升问题,关系到医院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也直接影响着医院可持续发展。

1做好编制外人员的职称晋升工作的几点体会

1.1更新观念,建立编制外职称管理体系卫生部在2000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通知》(人发[2000]114号)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平等竞争、择优上岗,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个人自主申请、社会合理评价、单位自主聘任的管理体制。”北京市人事局2003年《北京市人事局关于深化职称改革试行社会化职称评审的意见》(京人发[2003]49号)文件中提出“拓宽职称工作服务领域和范围,打破身份和所有制限制,使在各种所有制单位中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技术、管理水平和能力业绩得到公正评价和社会认可,拟在职称评审中推行个人自主申报、社会统一评价的社会化评审方式。”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依据上级部门文件要求,第一门诊部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制定并完善聘用制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聘任规定,在职称晋升方面逐渐打破传统的专业技术资格限制,实行考评相结合的双轨制。鼓励更多人自觉地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努力去争取获得更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称[1],并坚持北京大学的学术标准,坚持学术水平第一的原则,坚持总量控制及结构比例控制原则。严格落实“坚持标准、全面考核、总量控制、择优晋升、按岗聘任”的方针,强化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原则,严格掌握任职条件,优中选优,保证评审质量。根据岗位设置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及工作业绩,做好考核、评聘工作。实践证明,建立编制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体系是可行和有效的。

1.2明确流程,协助编制外人员完成申报医院编制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工作已步入社会化,中初级职称晋升与国家政策一致,实行以考代评的方式。按照《初、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条件》,每年在网上直接报名,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还需要参加职称外语及计算机能力统一考试。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实行考试、答辩与评审结合的评价方式[2],晋升前还必须完成到基层卫生单位累计工作服务1年或到乡镇基层卫生单位累计工作服务8个月,以及每年必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对口支援不少于15天的服务。人事部门作为职称评审工作的管理职能部门,需要及时了解、掌握职称晋升相关政策,制定职称评审流程及时间表,组织、指导、协助编制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准确的完成申报工作。同时还要与医务、教育、科研、护理等职能部门提前作好协调沟通工作,妥善安排下基层服务、继续教育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等。

1.3量化指标,客观评判编制外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对于申请晋升高一级职称者,最需要考察的是与任职职称相对应的实践能力、工作业绩、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医德医风、服务水准乃至个人的心理素质等,以及概念较为清晰又可操作的资历、外语、论文等指标[3]。人事部门对编制外申报晋升人员要进行晋升临床医学专业技术资格量化考核,考核项目包括基本情况、论文水平、本专业工作经历、本专业工作业绩、教育及科研等。考核要素及评分标准细化并明确每项考核项目,有利于审核小组操作。人事部门需要征求科室意见,对申报人查房能力、会诊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操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评议。继续教育考核是根据学分卡从网上查寻审核学时学分情况。医德医风考察需要从相关部门获取服务考核情况,包括规范化、服务问卷调查、廉洁行医、来信来访、纠纷处理、服务管理等指标。量化指标无疑能更科学地、客观地评判与认定每一位编制外申报晋升人员的水平。

1.4严格把关,认真执行编制外职称管理规定近年来国家对职称评审政策逐步放宽,对符合条件的编制外人员不设置具体的岗位指标,不因岗位指标而限制有条件、有能力的职工进行申报[4],激发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但是,人事部门在申报材料过程中必须按照北京市考评中心的要求,执行国家规定的能力、业绩、学历、资历等任职条件,保证评审质量,严格审核、批准申报人员的报送材料。单位审核小组通过后,人事部门将申报卫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情况,包括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的周数、承担的技术工作与工作量、医德医风、论文、到农村或社区基层服务的时间和地点及继续教育情况等进行一周以上的公示,确保申报工作的公正、公开、公平性。第一门诊部在职称晋升方面给予编制外人员构建了良好平台,极大的促进了他们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真正调动了他们的竞争力,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才能,从而推进医院分支机构整体医疗质量,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的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对医院发展,人员稳定,吸引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2002~2010年,第一门诊部编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共有18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了高级职称、12名晋升了中级职称、25名晋升了初级(师)职称,见表1。

2编制外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评审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晋升初、中级职称人员参加社会化统考,单位未设评审,实行单一的以考代评方式,只要外语、计算机及专业技术考试合格者均聘任。职称认定过程存在局限性,不能真实的检验和反映晋升人员的业务能力及素质。晋升高级职称人员对下基层服务和对口支援工作普遍不够重视;晋升前有突击发表学术论文现象;在填报主持危急重症抢救或解决疑难病例和关键、重大技术(科研)问题的实例时存在无实际依据现象等。#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