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范例

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范文1

[关键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英语口语;备赛策略

一、前言

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于2004年启动,2011年正式纳入国家职业技能大赛项目。该赛项是唯一的英语类国赛项目,受到全国各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视,是体现各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工作成果,引导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风向标之一。根据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高职英语“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可见,英语口语大赛对推动和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有重要作用。探讨如何备战英语口语,帮助更多英语专业学生在参赛时取得优异成绩,对以赛促学有一定价值。

二、大赛简介

赛项名称为英语口语(EnglishSpeaking),比赛的宗旨在于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职场交际的综合能力,并为高职院校教师和管理者搭建一个探索英语教学改革、交流英语教学经验的平台,扩大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整体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竞赛内容包括职场描述、情景交流和职场辩论三个环节。评分标准主要涉及语言的条理性、内容的逻辑性、答题应变能力等方面。

三、备赛策略

(一)师资要求。竞赛对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具体来说,指导教师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的素养。首先,经验和专业要求。参赛院校需要选派有经验的老师指导备赛学生,这样会更容易出成绩。一方面,院校领导和系部带头人要重视比赛,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以旧带新”,让有参赛经验的老师带新老师,包括让新老师有机会参与和见证参赛选手日常训练,到比赛现场见证具体的操作和感受竞赛氛围。除了有经验,竞赛指导老师还要有专业水平,指导老师本人的听力口语要有专业水平,语音语调要标准。其次,要熟悉竞赛规程和了解学生。竞赛规程是一切备赛工作的指挥棒,作为指导老师要研究透彻竞赛规程和宗旨,熟悉竞赛规则、方式、流程,和竞赛题型,内容范畴,竞赛用时,评分标准,尤其是扣分点。很多学校的备赛时间长达一年,要坚持每天训练是有难度的,要求指导老师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同时老师也有了充分了解学生的时间和空间,熟知学生的性格,走进他们的内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样学生容易打开心扉,畅谈他们的所思所想,以便更好了解选手的个性,在训练活动上,做出适时的调整。最后,充分调动专家及外籍教师资源。很多院校有自己的校内外教,可以充分发挥外教的优势,让其参与备赛。外教有丰富的语言储备,可以很好地培养选手地道的英文思维习惯,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有利培养选手的自信。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请本专业的专家教授,或者往届的评委,进行赛前的演练和观摩,针对选手的演练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学生要求。总体而言,参赛选手需要具备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自愿参赛,以确保其积极地参加训练。具体指导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语音语调选手的语音语调一定要标准,这是比赛入围的基础条件,因为学生的口音一旦形成,很难在短期的备赛训练中改过来。在训练语音语调的过程中,还要根据演讲的内容做到抑扬顿挫,展现英语语言的魅力。2.保持合适的训练频率备赛时间长,要保证选手每天的训练时间和频率。前期每天至少保证一个小时及一个演讲题目的训练。老师要检查学生的训练内容和效果,例如通过录音,录像,或者微信在线视频等方式检查和巩固学生的练习效果,并给出点评意见和建议,保证学生每次的训练有收获有进步。3.练习掌控比赛时间比赛时间的把握也很重要,如果超时或者是远没有达到比赛的用时要求,这都是扣分项之一,所以选手在时间把控上要做到心中有数。时间要拿捏得恰到好处,那就是要多训练。例如两分钟的演讲题目:SupposeyouarethesalesagentofHUAWEICompanyinSouthernChina.PleasemakeashortspeechtointroduceMate40atthepromotionconference.两分钟可以细分为120秒,自我介绍及交代演讲背景用时控制在30秒;90秒用来陈述选手的三个观点,每个观点用时分配为约30秒,30秒约2-3个句子。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备赛资源包的丰富程度,也是比赛成败的关键。根据竞赛规程,口语演讲大赛的内容多是职业或企业业务发展、社会经济热点等问题。随着互联网和移动学习APP的发展,借助这些网络的海量资源,是练习和提升英语口语非常有效便捷的方法,例如APP可可英语,英语微外教,微英语口语,蔡雷英语等。它们共同的优点是,音频视频中文英文同步,口音纯正地道,可以反复观摩,从模仿到超越,可操作性强。5.观摩过往比赛,借鉴有益经验笔者曾经指导参赛选手曾经提前到上一届的承办校观摩真实的大赛现场,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和体验赛场气氛,并与上届获奖学生保持联系,经常交流互动。有条件的院校可以邀请往届有经验或获奖学生分享他们的参赛经历,为备赛选手做示范,与其一起练习,互相切磋交流。有机会听取往届成功的经验和建议,选手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有更直接具体的提升。6.提升心理素质选手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走向最后胜利的关键。演讲比赛,最后是体现在心理素质与现场应变能力的较量,所以大赛,既是比英语口语知识的积累和应用,更比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后者更为重要。具体做法:让种子选手在各个不同的场合演讲,要求做到随时随地都可以演讲,例如在教室、操场、图书馆、礼堂,甚至饭堂,而且同时可以切换不同的听众或观众,以便可以锻炼学生应对不同人群、观众的良好心理素质,有助选手在赛场上能收放自如,确保有最理想的临场发挥。7.塑造个性化舞台形象备赛后期,指导教师要对学生的舞台形象进行合理设计,可以邀请设计专业老师指导造型和礼仪,具体要对进场退场,演讲手势,精神面貌等方面进行设计和操练。

(三)备赛具体操作。1.赛前种子选手的选拔国赛和省赛一般在下半年举行,备赛院校宜提前一年选拔种子选手。具体而言,可通过科任老师推荐和学生自荐的方式选拔,也可以通过组织校级口语比赛筛选参赛选手。选拔时需重点考察选手的语音语调和实际英语交际能力。当然,有舞台经验和参赛经历、形象佳和心理素质过硬等也是重要参考指标。2.夯实基础阶段备赛前期夯实语言基础是备赛最重要的一环。首先,听说训练的资料要多元化,积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新闻报纸、热点话题,可以提高学生对演讲话题的敏感度。口头操练要辅以听力练习,配套的音频资料最好反复跟听跟读,要精听赛委会指定的有关教材内容。训练过程中,逐渐要求学生记住一些常用句型,特别是一些关键词和关键句,可以用“手卡”的形式帮助记忆。很多赛题以图表形式出现,所以选手还有要熟悉如何读懂统计类的图表。备赛过程长,可以逐步加大练习强度,摸索和形成符合学生特点的演讲规律和套路。其次,历年赛题很有参考价值,反复观摩历年大赛的视频,体会大赛的趣味性,培养比赛的现场感,有助克服比赛过程中的紧张感。同时可以分析往届选手的优缺点,更有针对性地调整选手的备赛训练。再次,知己知彼到百战不殆:在训练方式上,每次训练,要求选手都要录制自己演讲的音频和视频,然后让选手反复观摩,指导老师可以帮助其分析优缺点,让选手更直接明了自己的不足,从而去克服提高。录制选手演讲视频的过程,同时也有助提高其本人面对镜头的适应感,减少赛场中的紧张情绪。要创造机会多方交流,模拟比赛现场,让选手与非指导教师交流和模拟演讲,与非专业组的交流,与兄弟院校交流,互相学习,扬长避短。3.赛前强化训练可以将赛前一个月定为强化训练期,国赛开赛前一个月公开赛题库,赛项专家会结合当年经济发展趋势和不同行业、企业的业务发展,通过筛选,最后选定若干试题组成赛题。选手可以根据样题,严格按照比赛要求,限时进行强化训练。根据竞赛规程,考核内容都是与职业院校学生的生活、学习、未来职业、岗位或者当其时的社会热点相关,指导老师在赛前两周,可以根据当年的社会热点做适当猜题练习,要求选手强化记忆一些热点词汇和句型。例如2019广东省赛的一道辩论题:MaytheapplicationofAIcreatemorejobsforthesociety?(AI的应用是否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AI应用就是当年的社会热点之一。参考公布的题库进行猜题,是赛前一个必备动作,因为当年的社会热点也是出题专家可能考虑的内容。

(四)关于比赛。第一,着装要得体,适合的着装会给选手带来自信,好的精神面貌和愉悦的心情,有助于选手在比赛中更好地发挥。第二,根据比赛现场,观摩比较兄弟院校选手的优缺点,在应赛策略上临时做出必要的调整。演讲过程中选手要面带微笑,与评委要有眼神交流,体现出对评委的尊重。第三,关于抽签问题,要有平常心。如果可以抽到中间的签固然好,抽到的签靠前要有速战速决的良好心态,或者偏后,也要做好耐心等待的应对策略。

四、结束语

技能大赛范文2

关键词:学科竞赛;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一、国贸技能大赛赛制及其发展概况

(一)国贸技能大赛赛制解读。大赛的目的在于创新国贸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针对设立了四个板块比赛流程:(1)数字贸易知识竞赛。数字贸易知识竞赛主要考察国贸实务、数字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知识。以60分为门槛,设置100道国贸专业能力题目的测试,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提高与巩固。(2)数字贸易B2B实操技能竞赛。B2B实操模块是比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团队协作,与其他参赛者进行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填制单据等完成一整个流程的操作。设置得分点,系统自动评分,考查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3)数字贸易B2C实操技能竞赛。B2C实操模块以我国跨境电商为背景,强化学生创新创业的氛围,主要考查学生对跨境电商的操作,以把握产品推广服务能力。表2数字贸易B2C实操技能竞赛内容及能力考核(4)省赛要求。前三项比赛均为校内进行,由高校组织评比,选出晋级队伍。省赛决赛包括数字贸易新品会和创新创业能力竞赛,参赛队伍可以任选一项。数字贸易新品会通过团队线下录制视频的方式,着重考察英语表达能力和熟练程度、展示的方式与技巧、产品卖点的挖掘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创新创业商业策划书主要考察策划书的创新性、商业性以及社会效益功能。要求突出数字贸易产业链、价值链方面的原始创新和技术突破,预判项目可能带动的社会价值。

(二)国贸技能发展概况。安徽省国贸技能大赛为创新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为安徽省提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校际交流平台以及提供大学生同台竞技的舞台,吸引企业、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课外教学活动,为培养国际贸易的优秀人才提供了温床。

二、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实践综合能力的促进作用

(一)培养专业技能。(1)提升学科素质。学习是信息传递的过程。作为学生,要学会接收信息并努力将信息内化为自我的认知。数字贸易竞赛、B2B、B2C实操主要训练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知识并将其运用,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操合同的签订、核算成本与收益、单据的填写,还是产品的、与外商的贸易磋商,都需要脚踏实地完成。这无疑是对于大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不仅巩固学习了专业知识,也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质。在此过程中学会总结,自我反思,提高自我认知更是比赛所要传达的重点。(2)培养职业能力。素质和能力,是就业和职业发展的核心。通过实践,把潜力锻造为实力,从需要工作的人转变为工作需要的人,为就业创业做好准备。国贸技能大赛一系列的流程对于培养学生角色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规则意识、竞争意识、成本意识、创新等职业意识有很大的帮助;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目标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总结反省能力、谈判和沟通能力、协作与执行等职业能力。

(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1)营造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安徽省国贸技能大赛结合课程理论包含实践操作,综合性强。有利于丰富专业知识储备,提升自学能力,在竞赛过程中,通过校际交流为相关专业人才的交流学习提供平台。随着竞赛的开展,赛制的完善,使得学生们跃跃欲试。对于竞赛经验的交流以及专业知识的讨论形成浓厚的竞赛氛围,提供示范效应。以赛促学,使学生认识到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明确当前知识储备的不足之处,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2)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安徽省国贸技能大赛以团体赛为形式展开,学生在竞赛中培养交流能力,分工合作能力。各施所长,培养全局意识。遇到问题及时交流,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竞赛中学习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保证效率的进展。(3)增强发散性创新思维能力及强化心理素质。学生在开展学科竞赛的过程中,从设计方案到执行计划会遇到进展不平衡以及突发状况。在遇到这些问题时需要学生发散思维,找寻新的解决方法。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寻找,在一次次修改和决策中探索更新颖的呈现方式。通过查阅资料,寻求帮助填补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短板,培养发散性创新思维能力。在比赛过程中每一次方案的优化,细节的修改,都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在比赛的过程中找到刻苦探索更优方案的意义。同时,在困难中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

三、以学科竞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建议

(一)强化竞赛教学课程体系。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多元化的课堂形式,实践操作类实验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实操能力,巩固专业知识。汇报展示类课程环节,提升学生分析问题,抓取重点,表达自我的能力。生生互评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能力,从他人的表现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根据学生年纪为划分建立不同阶段的实践类课程。从易到难,由专业性实践到综合性实践过渡。树立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同时教师提供指导与建议,形成竞赛融入课程的常态化发展。鼓励小组竞争,跨专业组队,融合多专业知识,集思广益,打开学生视野。利用竞争机制,激发个人潜力,促进个人实践素质的提升。小组团体形成默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完善激励竞争机制。建立竞争性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比赛成绩应被视为认可学术成就的一个条件,通过竞赛促进学习。现在竞争体系的建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挑战,学生缺乏对创新的积极性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激励学科竞争的机制,大力推进竞赛成果量化评价,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也是实践技能的客观需求。建立竞争性的激励机制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竞争力,了解运用真实场景的学习技巧非常重要,达到促进学习竞争、培养专业技能、完善竞赛制度、建设优良学风的目标。因此,我们应该创造一种色彩丰富、形式新颖、可靠性强的激励竞争机制,使之成为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有效工具。

(三)建立优秀的指导教师队伍。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打造教师队伍,促进教师职业化发展。我们应该教育教师引入终身学习理念,掌握现代学习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为了使专业知识结构现代化,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实施创新教育实践的意识和能力。需要加强教师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理论。抓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批教师和学科领导者。我们加强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培育在教育教学和基础教育课程中具有骨干和示范作用的学科带头人。加强对教师的跟踪管理和培训,充分发挥其辐射引领示范作用。加强科研意识,促进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组织的教育和科研活动,根据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新情况、新特点,创设相应的教育研究课题,开展教育改革,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四)校企结合,推动竞赛发展。校企合作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将学校学到的知识与企业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学校和企业的设备和技术相互补充,共享资源,有效提高教育的适宜性和实效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项目的学习和实践可以传递社会实践的独特价值,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创新所需的思维方式。企业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高校设立实验室。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验和创新竞赛的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了他们对于创新的思考。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将大学、学生和企业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共同利益的良性循环,使得培养的人才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需求。未来,我国经济形势良好,市场急需专业实践人才;同时,教育体制改革迫在眉睫,传统教育注定要创新。商业需要与学校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而企业和学校的发展教育合作不仅提高了学校教学的实力,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形成了校企联合的“双赢”模式。

四、结语

学科竞赛是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的平台,是创新创业孵化的载体。将学科竞赛融入专业教学,形成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的递进式教育体系。大学生通过学科竞赛培养实践能力,拓展创新思维,逐渐得到高校和社会的认可。通过竞赛的方式培养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创新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秋菊,罗清海,邹祝英,张红艳.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促进作用分析[J].高教学刊,2020(19):34-37.

[2]韩炯炯,杨长?,江伟.学科竞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教导刊(下旬),2020(05):57-58.

[3]陶成,徐克,吴相威,邓楠,方天意.学科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分析———以数学建模为例[J].中外企业家,2020(16):150-152.

技能大赛范文3

【关键词】技能大赛;职业院校;备赛;教学反思

0引言

现代电气控制技能大赛项目是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传统项目,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项目,涉及很多电气控制专业课程,包括电工及电气测量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PLC应用及工业网络技术、摸屏组态、电机调速等。此外,还考核参赛选手的方案设计能力、图纸设计能力、程序设计能力、安装调试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综合职业素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成为展示工学结合教学成果的平台。本文结合江苏省现代电气控制项目技能大赛的实际情况,对备赛经验及赛后反思进行论述,积极探索技能大赛如何与教学进行有效融合,满足电气控制生产一线技术以及管理岗的职业要求。

1备赛经验

现代电气控制技能大赛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以职业岗位要求为标准来设计大赛题目,注重考核学生电气控制系统集成、安装、调试与维护的核心技能,促进学生技能训练和养成基本的工程素养。

1.1指导教师团队组建。现代电气控制技能大赛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知识点较多、比赛持续时间较长的比赛,这就需要组建一个实力强大的教师团队。指导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具有丰富的专业课教学经验,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关心学生。1.1.1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现代电气控制技能比赛的试题来自企业的真实应用场景,是根据企业的技术标准及岗位要求来设置的。故比赛过程就是高度仿真或真实再现从业者在企业工作的过程。因此,如果指导老师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就可以将企业操作规范、工作流程与技巧贯穿到指导内容中去,让学生的训练方式更加实用有效,贴合生产实际。1.1.2丰富的专业课教学经验现代电气控制技能比赛考核的知识点多且分散,如《PLC原理及应用》《传感器检测技术》《工厂电气控制》等专业主干课程都有涉及。这就要求指导教师长时间从事上述课程以及相关实训教学,且教学效果好。只有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才能够在指导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与掌握情况,才能更好把握教学进度与深度,才能更好地选拔出优秀学生参赛并更合理地制定教学训练计划。1.1.3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关心学生现代电气控制项目比赛的备赛时间一般在半年左右,长时间的训练,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挑战,对指导老师而言,也需要付出全部时间与精力。从暑期备赛开始,就需要对参赛学生进行集训。期间,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并肩作战,指导老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技能、知识,也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当学生生病时给予关怀与帮助,当学生情绪失落时给予心理疏导与关爱。只有指导老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关心,建立起深厚情感,才能形成一支战斗力强的比赛团队。

1.2学生的选拔。学生的选拔至关重要,因为学生是技能比赛的主体,能否选拔出专业基础扎实、编程及动手能力强且速度快、心理素质过硬、个人素质出色的学生参赛,对比赛是否能取得好成绩影响相当大。1.2.1早规划、早准备如何从比赛相关专业的数百位学生中选出最出色的备赛选手,需要一个过程来进行考核的。所以,应提前一年面向全学院所有学生,以技能赛的形式进行选拔,主要考核学生的电气基础知识与动手操作能力,选拔入围的同学作为参赛的预备人选,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技能大赛训练班学习。1.2.2进一步层层选拔本赛项正式比赛时,只能2名选手参赛,所以在技能大赛训练班的训练选拔过程中需形成梯队竞争训练模式,达到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训练效果。层层选拔分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初选。让已入技能大赛训练班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台电机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程序编写调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反应与手速,最终前30名入围下一阶段;第二阶段,集中训练。在集中训练过程中,以老师讲学生练为主,每周对参训学生进行考核,距离比赛三个月时,开始淘汰赛,每两周一次模拟比赛,淘汰最后5名。赛前一个月时还剩10名学生,开始进行每周一次的模拟比赛,以现代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正式比赛流程进行,在4个小时内完成任务方案设计、电气原理图绘制、电器件安装与接线、程序编写与调试、场地清洁,按成绩排名,最后2名淘汰,赛前两周时选出6名备赛学生进行最后的冲刺,赛前一周时选出综合素质较出色的2名学生参加正式比赛。

1.3集训实施。在集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团队与学生首先要厘清比赛细则,提炼出比赛考核范围、方向,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比赛训练计划。(1)收集历年比赛真题,分析比赛内容,摸索比赛出题方向。(2)仔细梳理比赛细则,确定指导的重点与训练顺序,对专业课上没涉及的知识点,指导老师进行重点讲解,参训学生需对内容归纳总结。(3)典型电气控制项目安装与调试训练。让学生通过比赛设备亚龙YL-158GA1进行电机控制、PLC编程及组网、触屏组态设计等典型项目的训练,达到熟练掌握各典型项目,为下一步综合训练打下坚实基础。(4)综合题目训练,包括器件选型计算、电气图纸设计、电路布置安装与初调、软件设计与局部调试,整体功能联调等。通过本阶段训练,做到熟悉比赛设备上各器件的安装位置及每一条线路的走向,同时掌握快速编程操作手势及常用的快捷键;在此期间,开始淘汰训练成绩靠后的学生。(5)赛前一个月,参训学生固定2人一组并明确分工,一人负责硬件安装,另一人负责软件编程。开始练习往年比赛真题,继续淘汰训练成绩差的学生,同时每次练习完毕后参训学生需进行讨论与归纳总结,进一步加强学生竞争意识,提升学生的安装接线及编程速度,以及调试配合默契度。指导教师根据训练中反馈出的弱项进一步强化。(6)赛前半个月进行全方位强化,开始比赛情景模拟训练,期间将联系参赛的兄弟院校进行几次切磋,让备赛学生提前适应正式比赛时间长、强度高的紧张比赛氛围,也对自身实力有更清醒的认识。最后选出2名综合素质较出色的学生参加正式比赛。

2教学反思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选拔高素质、高水平技能型人才,而技能大赛是体现学生技能水平的最佳途径。根据本次参与技能大赛的比赛指导过程,结合教学情况进行了反思探索。

2.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技能大赛项目是根据行业及就业方向来设定的,项目的变化反映了行业发展的趋势。现代电气控制赛项包括电气图纸设计、程序设计与硬件接线安装、调试,突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这就要求学生需具备扎实的电气安装基本功、良好的编程设计与现场调试能力。因此,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可单独成立技能大赛班,根据技能大赛比赛内容,单独制定教学计划,设置相应课程,强化实践操作能力,以学院开展的技能大赛为依托,让学生积极参加行业赛等各级别竞赛,多多历练,按照比赛成绩奖励相应的学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整体技能水平。

2.2改进教学方法。在比赛训练过程中发现,参训学生在进行电气控制综合项目的安装与调试能力较低,尽管在电工技术、工厂电气控制、PLC控制及组网等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都贯穿了相应的知识,但围绕技能大赛的知识点较多且分散,因此需改进教学方法。根据现代电气控制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要求,可知PLC控制技术是核心。故以PLC课程为例,设计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依据岗位工作流程设计教学内容,模拟真实项目实施过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融入新时代职业素养,采用任务驱动的教法,将虚拟仿真与实操适时结合,突出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能力。课前,依托教学平台预习知识并统计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调整教学设计的依据。课中,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小组探究分析项目、项目设计评方案、仿真实操练技能、项目总结促进阶,层层递进,理虚实一体化,课后,借助学习平台资源,微信群交流,校内实训设备、企业实践锻炼,巩固知识,并举一反三,巩固提升拓视野,引导学生逐步掌握PLC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实现教学与技能大赛的对接。如图1所示。

3结束语

现代电气控制项目技能大赛融入教学中,可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效果。通过逐步完善专业教学结构,实现教学与比赛的充分融合,使专业课程教学得到多维度提升,更好地为社会输送高水平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姗.建筑工程识图技能大赛及教学反思[J].智库时代,2018(39):147.

[2]徐哲.高职院校“新工科”建设研究—以职业技能大赛“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8(20):144-145.

技能大赛范文4

关键词:技能大赛;工程测量;课程开发

近年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工程测量赛项如火如荼地进行,给中职学生提供了展示风采的平台,提高了中职学生学习工程测量技能的兴趣和动力,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基本形成了“校校有比赛,层层有选拔,国家有大赛”的局面。一方面,工程测量赛项检测了中职建筑专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展现出中职院校师生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另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促进了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但大赛的举行与学校工程测量实训课未能有效地衔接,对全体学生实操能力提高有限。

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工程测量赛项的内容与目的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工程测量赛项的比赛内容有四等水准测量、一级导线测量、单点放样及工程测量理论考试。通过比赛,为各工程建设的标准化、系列化、生产快捷化等提供工程测量服务保障作用。大赛检阅了参赛选手的工程测量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应用水平和测量仪器操作能力,引领职业院校中职工程测量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引导中等职业学校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及新技术的应用,促进工程测量专业教学案例及相关教学资源的积累,推动课程改革与建设,加快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步伐,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业发展;展示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专业的教学改革成果及师生良好精神面貌,反映参赛学生的组织管理、团队协作能力和效率、安全意识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满足企业需要的建设类高技能人才。

二当前中职工程测量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测量实训内容与实际工程衔接不足

当前工程测量实训课程的内容有两大块内容:等外水准测量和全站仪单点放样。两块内容的落脚点在于强化学生对水准仪和全站仪的使用。但课内测量实训条件与实际工程的施工测量的工况与有着巨大差别。可以看到,课内实训与实地施工测量在场地、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别。总体看,课内实训场地较小,课内实训内容并没有结合施工图,而施工图是建筑施工中最基本的工具。在课内实训中完全把施工图这一重要因素抛弃。看懂施工图并把图纸上的内容测设到施工现场,这才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之一。

(二)专业教师缺乏实地施工测量经验

建筑专业年轻教师很多来自高校毕业的应届生,没有到工地现场参与实地施工测量,因此在教学中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这大大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初衷。此外,随着建筑专业软件的普及,在工程中时常借助专业软件来进行施工测量。一部分老教师对专业软件的排斥也造成了工程测量实训课的局限性。

(三)校内测量实训场地条件不达标

校内实训场地与实地施工场地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从面积上,一般学校受校区面积所限制很难有一个与实际工程相一致的实训场地。第二,由于场地的差异也导致了工程测量实训内容与实际工程测量的内容相距甚远。组织学生前往工地参观次数有限,含有危险性,不能解决场地问题。

三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促进工程测量实训课程开发

(一)实训课程开发的原则

工程测量实训课程开发的原则是紧密联系技能大赛提供的资源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构建其实可行的实训课程,同时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还原实际工程的工况,也就是把“工地”搬进学校。

(二)制定新的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实训课程是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模块。课内实训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是学生验证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技能大赛的内容从测量理论到水准测量、导线测量都反映了工程测量的实际工程的应用需求。因此,学校将课程改革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根据竞赛的规程,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邀请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加课程标准的制定。在技能大赛的指引下,学校重新制定新的课程标准。

(三)改变教学方法

技能大赛考核的是参赛选手对任务中的知识点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及熟练程度。因此,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然要改变。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式、情境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形成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要特点的新的教学体系,把比赛规程物化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深刻体会完整的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并通过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来实现知识和技能的关联。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学生通过对项目任务进行分析、讨论,确定最佳方案,然后进行实践,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结合技能大赛要求开发校内实训资源

开发实训资源包括实训教材、实训场地。实训教材包括理论部分和实操部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工程测量赛项提供了理论考试大纲和考试试题库。以考试大纲为主线,对试题库里的试题进行归纳整理,制定出适合于日常教学的校本理论教材。实操部分分为水准测量、导线测量和单点放样。根据技能大赛实操的评分标准来规范实训中的仪器操作。在技能大赛中的单点放样中,放样距离达到上百米,这大大超过以往实训课程中单点放样距离。远距离放样更符合实际工程中放样的距离。所以在校内实训产地资源的开发中,尽量把放样的距离拉得长一些,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若有的学校空间实在很狭小,也可以根据复杂的空间设置符合实际工况的放样场地。从测量理论到实操,工程测量赛项的各项规程为工程测量实训课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五)以技能大赛为平台增进校企合作

在以往的校企合作中,往往只停留在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上,真正把校企合作的益处落实到学生身上却很难。现在以技能大赛为平台,让企业对学生所掌握的技能有深刻地了解。

(六)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工程测量赛项中

以往技能大赛只与指导教师有关,但随着竞赛项目的成熟。竞赛项目的内容更加全面,难度更加贴近岗位。指导老师的单打独斗只能覆盖到参赛选手,未参赛学生的技能训练也同样重要。这需要更多的专业课教师一起投入到技能大赛赛项的学习中,从了解赛项到理解赛项,最后对赛项的提炼,使之将大赛的精髓融入日常教学中去,真正做到“以赛促教”。

四工程测量实训课程开发案例—以轴线控制桩的测设为例

(一)场地选择

轴线控制桩是工程施工中主要轴线延长线的两端测设的轴线位置桩。为了模拟真实的施工现场,让学生感受到轴线控制桩的作用,选取校园内一块四边形草地作为设想中的施工现场。草地每条边边长约50米,中间没有过高的障碍物阻挡视线。在草地上可敲木桩,木桩上表面可作为放轴线控制点的操作面。若校园开阔地无草地,可用瓷砖代替木桩。

(二)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包括地面已知点的坐标测定和图纸设计。在场地周围布置已知点,地面已知点的坐标用于全站仪的测站坐标和后视坐标,作为已知信息需要提前向学生交代清楚。图纸设计的内容为轴网的设计。为了让学生明确任务,图纸的内容只保留轴线及相关尺寸线以及已知点的坐标在图纸中的位置。场地平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学生会利用CAD图纸获取施工图中某一点的坐标、会用全站仪进行单点放样、理解轴线控制桩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的设计

教学重点:单点放样。教学难点:全站仪的使用。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一,明确轴线控制桩测设的工作任务。第二,制定轴线控制桩测设的实施计划。各组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与轴线控制桩测设的有关学习信息,小组讨论并制定测设计划。小组汇报制定的轴线控制桩测设计划。教师对各组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并确定实施方案。第三,进行轴线控制桩的测设。根据小组制定的计划实施,组员根据组长的口令进行操作,并报告操作过程和结果,包括使用CAD软件获取放样点的坐标,全站仪和棱镜的对中整平,测站坐标和后视坐标的输入,木桩的布设,点位的测设。第四,质量控制。由组长对点位的精度进行控制,填写记录单,教师负责巡回检查。第五,评价反馈。组长汇报小组成员的操作情况。教师提前准备好一台全站仪,通过测定每组的放样点进行精度的评价。第六,课后作业。思考讨论:轴线控制桩在接下来的放样中如何使用。

(六)案例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课本上。例如轴线控制桩的概念是工程施工中主要轴线延长线的两端测设的轴线位置桩,学生却不会去探究轴线控制桩长得什么样,轴线控制桩在实际工程中如何使用。在本案例中,学生通过概念的学习、实地测设等过程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地去认识轴线控制桩。

五结束语

实践证明,技能大赛对工程测量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客观地对待技能大赛和教学。一方面,不能把技能大赛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唯一标准,过分强调竞赛,轻视教学。鼓励更多的专业教师参与到技能大赛的活动中来,共同分析大赛的技术文本,改进课程标准,增加实训课程的实用性,用大赛的标准衡量每一个学生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在加强教学的同时为大赛输送优秀的学生参加技能比赛,在课程中增加同学之间的竞争力,用学生的成绩作为指导教师选拔参赛选手提供有力依据。因此,我们要正确的对待职业技能大赛,使其更好促进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熊恩,黄晓乃.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探索与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8,5(40):103-105.

[2]曾庆伟,张君第.基于校企协同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J].当代职业教育,2016(08):41-44.

[3]王红军.借鉴国外教育理念培养实用型高技能人才[J].职业与教育,2010,7(19):78-79.

技能大赛范文5

一、技能大赛对平面设计专业改革的启示

广东省湛江市自2005年开始举行了首届中职学校技能竞赛,到2008年,技能大赛已基本形成市、省、国家的三级竞赛体系。与笔者学校设计专业有关的历届竞赛项目有计算机排版、图形图像处理、广告设计与制作、动画片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室内装饰技能和建筑CAD等。纵观这些年举办的技能竞赛,不仅赛程变得越来越规范,而且项目设置、内容以及要求等也一直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不断地优化,对探索平面设计专业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1.项目设置变化的启示在2005年,平面设计专业竞赛项目只有计算机排版,到2019年,可参加的项目已调整为广告设计与制作、动漫设计与制作、室内装饰技能和建筑CAD四个项目。技能大赛发展的过程中,曾经举办过计算机排版、图形图像处理、动画片制作,如今已经不再举办。是这些项目和课程已经过时了吗?不是。而是这些项目对应的岗位已不是紧缺岗位,所在行业也不是需要大力鼓励发展的行业。技能大赛项目的设置紧贴当前社会和企业对专业岗位人才的需求和发展需要,对职业院校的课程建设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2.竞赛内容变化的启示湛江市图形图像处理赛项的技能竞赛从2008到2016年,一共举办了9届。竞赛内容从最初的简单的图像处理和图形绘制,到特效创建、到图像绘制和设计制作,无不体现社会和企业对掌握该门技能人才的要求一直在不断地提升。技能大赛将企业岗位技能实际需求体现在竞赛内容上,对教学内容起到了引领作用。教学内容只有做到与企业岗位技能无缝对接,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出校门后才能迅速适应岗位,完成工作业务。

二、技能大赛引领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技能大赛体现了行业发展最前沿的技术,反映了当前最新的职业技能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基于此,通过分析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项目考核内容、项目考核要求和项目评价标准,参照职业岗位需求,笔者学校专业组重新制定了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遵循“宽平台、多方向”的原则,将设计专业原有的两个专业方向“广告设计”和“动漫设计”,调整为“广告设计”和“工程效果设计”,与技能竞赛的“广告设计与制作”“室内装饰技能”和“建筑CAD”项目对接。与此同时,还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标准”,对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将课程设置为“公共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方向”和“综合实训”四大模块,强调突出了职业技能课程的学习。

三、技能大赛引领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

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受技能大赛的启发,笔者学校构建了“课堂教学→竞赛→证书→岗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和“以赛代考”的评价模式。1.构建“课堂教学→竞赛→证书→岗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除了积极参加省市的技能竞赛外,还要积极拓展技能大赛的内涵,开展班际、级际和校际竞赛,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上,将技能竞赛的要求与技能考核要求、职业岗位要求逐步融入课程教学中,将课程标准与大赛标准、技能考核标准和职业岗位标准有机对接。通过不断提炼和转化,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级课程标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竞赛→证书→岗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2.建立“赛考结合、以赛代考”的评价模式技能大赛是检验各中职学校教学水平、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考试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借鉴大赛的形式,根据课程的内容设置相应的赛项,参照大赛的要求和评分标准,通过赛考结合,改变传统的纸质考试的评价模式,以赛代考。将考场变成赛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每一位学生既是选手又是评委,这将有助于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各级竞赛储备后备力量。

四、技能大赛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改革的关建,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能为专业的改革提供质量保障,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充分利用技能大赛,能有效引导和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过程,也是指导老师能力自我提升的过程。技能大赛赛项的设置紧扣职业市场的需求,一般都应用了该行业比较前沿或者比较尖端的技术,要求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对行业标准、职业岗位有深入的了解,还要具备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师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认真研读竞赛规程,深入理解竞赛的内容和要求,进而制订训练计划,拟定训练题目,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整个训练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寻找问题需要老师了解当今前沿的技术手段,分析问题需要老师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而解决问题则需要老师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所以整个指导过程也是指导教师把自己培养成为“双师型”教师的过程。

五、技能大赛促进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中职学校最大的教学特色就是实训教学。而实训设备是实训教学的重要保证,也是中职学校的硬实力的体现。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息息相关的。而技能大赛所取得的成果是办学质量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根据技能大赛的先进理念及技术标准,有选择性地改造、升级完善原有实训室的功能或者建设新的实训室,让实训室实现从满足技能大赛的要求逐步过渡到可以满足企业的生产与运营要求。如笔者学校根据技能大赛“广告设计与制作”项目的设备要求以及企业的实际生产运营需要,新建立了广告制作实训室,除了配置跟省赛配置要求一致的软件和硬件,还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配置了喷绘机、写真机、雕刻机、覆膜机、刻字机和打印机等设备;又如笔者学校按照省赛“动画片制作”项目对设备的要求,对原有的动漫实训室进行了软硬件升级及场所美化,并配置了数位板供学生竞赛训练及日常实训使用。通过对接技能大赛,学校引进了新的实训设备和建立新的实训场所。同时,企业的技术人员还对教师进行了相关新设备的使用培训。这些不仅促进教师个人能力的提高,而且促进教师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是完善了学生的学习工作环境,促进了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六、技能大赛促进校企合作

推动校企全面深度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内容之一,也是专业改革的重点。技能大赛不仅引入了企业的标准,部分项目更是引入企业的设备,甚至引入企业本身,让企业参与到技能大赛中来。通过赛前的培训、交流和赛后参与评分等,让老师与行业、企业能实现零距离的接触。老师接触到更多的企业行业的信息,进一步了解企业行业对人才的技术和素养方面的需求,并将这些信息带回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同时,老师也为企业培养出一批“毕业即上岗”的学生,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此外,老师或学校与企业的频繁接触,还将促进学校与企业的进一步合作,促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从而促进人才培养的良性发展。

七、小结

技能大赛范文6

作为新兴的IT产业,其发展的速度是日新月异,作为信息技术的代表网络技术产业的相关产品更是以飞快的速度在进行着更新换代,随着其技术的更新与升级,网络技术及相关专业所面临着不断更新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其专业工作岗位对于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就越来越高,这给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提高了难度。市场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培养的投入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而现实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相关专业近年来办学规模不断在萎缩,招生规模在不断缩小,由于规模的萎缩,各学校投入的欲望则越来越小。同时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原来其专业教师队伍面临着老化,跟不上专业教学变化更新的需求,出现了一边是“专业师资”过剩,一边是“专业师资”缺乏两难的现象。从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本专业毕业生在本专业相关岗位就业的比例在不断下降,并且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本专业只有少部分专业能力学得比较强的学生在本专业岗位就业,其他大部分都转行做了其他行业或服务行业工作。

二、世界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项目的发展趋势

世界技能大赛的宗旨和目标一直在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结合43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技术文件,他们的宗旨是面对行业、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职业岗位技术人才,竞赛的技术标准与职业岗位人才需求相结合,讲求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完整性,要求项目工作过程的规范性和工作项目的完整性,评分强调项目过程规范和功能结果的正确性,100%的客观评分,排除任何人为因素的影响,确保评分过程的公平公正。竞赛中对于选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很高,其技术难度也比较高,其中排错占了相当高的比例。竞赛的技术面覆盖也非常广泛,基本包含了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管理、桌面系统、服务器技术(Debianserver和windowsserver)、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新技术等内容。竞赛分为3个模块4个主体,4个主体部分各占25%,每个模块都包含了排错项目。

三、世界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项目的技能要求

世界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项目技术方面主要包含了三个模块的能力:Linux系统、windows系统、网络设备与安全,每个模块安排在一天时间内,每天都包含了一个故障排除的综合项目。各模块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没有做精确的定义,Linux系统部分的范围在LIP-2认证水平的范围,包含了Debian系统的安装、升级、管理、系统服务的构建与测试,windows系统部分在MCSE认证的水平,部分内容超出了MCSE认证的水平,包含windowsserver的安装、升级、域、活动目录、系统服务的构建与测试,网络设备与安全部分则包含了CCNA路由与交换、安全、无线、语音,排错的部分内容则超出了CCNP的水平。网络部分对新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比如IPv6、VoIP、网络照相机、网络打印机、无线、VPN等技术内容也都包含在内。

四、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优化探讨

结合世界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项目技术文件的特点与要求分析,其出发点和宗旨是针对职业技术岗位工作技能与素质要求,符合世界范围内网络技术岗位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能力与技术要求,其内容和宗旨具备很好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具体要求,根据岗位职责划分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拓展能力,根据所从事的职业养成规律确定具体的能力等级和培养计划,根据企业的工作任务具体整合出职业化的培养体系。具体如下:

(一)培养目标。

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定位在培养具备一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与应用的技能型人才,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装、维护、错误排除、安全加固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二)培养内容。

结合世界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项目的技术范围和内容要求,也可以分为3个模块4个部分的内容:Linux系统、windows系统、网络设备与安全、网络系统排错,各模块的深度参照LPI-2、MCSE、CCNA等认证水平的深度。这几部分内容的培养与深度要求,一般的院校都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只是各模块间发展不是很均衡,部分职业院校在个别模块的教学深度远远超出了这些模块的深度,但不是所有模块都能达到这个要求的水平。

(三)设备和师资保障。

网络技术专业完全依赖于设备,缺乏设备的投入,一些关键性的核心课程根本无法展开课程教学,故要落实本专业的教学,必须投入一定规模的网络设备。在设备投入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师资的培训和引进,如果一个老师没有真正实施过具体的网络工程项目,是不会真正了解网络系统管理项目的具体实施流程和故障解决规律,很多老师在技术上是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但真正进行综合性项目或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就缺乏很好的规划性和规律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

(四)培养形式。

要培养出具备一定素质的综合型技能人才,必须强调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只有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才具备了应变的可能,我们当前职业教育的培养恰恰是忽视了基础知识的要求。专业技能的培养则需要实施项目化教学,教学的内容要以项目的形式呈现,项目要与具体岗位工作相结合,体现工作过程任务的目标性和完整性。项目的实施要求项目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过程的规范性。各模块的内容可以和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以职业资格认证的水平来实施教学,可以把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一个衡量的参考标准。在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学生思想素质、压力承受能力的培养、体能的训练、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些能力才是真正决定一个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能力高低的关键因素。

五、总结

技能大赛范文7

关键词:技能大赛;职业素质提升;高校

1调查背景与目的

作为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近年来致力于组织与参与高校物流技能大赛的工作,参赛学生也多次获得了省级和部级的奖项。与此同时,也发现职业技能竞赛和学生物流职业素养提升之间的一些问题。物流技能大赛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了参赛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核心能力,如何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来推进物流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从而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解决[1]。为了了解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参加各级物流技能大赛的情况,分析技能大赛对职业素质提升的效果,本团队开展了关于高校物流技能大赛促进学生物流职业素质提升的调研。希望通过本次调研,对今后组织指导学生参加高校物流技能大赛提供借鉴和参考,并促进物流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成效的提升[2]。

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352份有效问卷的填写者中,男性102人,占总人数28.97%,女性250人,占总人数的71.03%,与物流管理专业在校生性别比例基本一致。本次调查352份有效问卷的填写者中,大一学生113人,占总人数32.1%;大二学生132人,占总人数37.5%;大三学生97人,占总人数27.56%;已毕业学生10人,占总人数2.84%。在受调查者中,参加过院级或以上物流技能大赛的人数为101人,占总人数的29%;没参加过的人数为251人,占总人数的71%。在受调查者中,有101人次参加过院级物流技能大赛,8人次参加过市级物流技能大赛,22人次参加过省赛,6人次参加过国赛[3]。

3调查情况分析

3.1技能大赛及其对职业素质提升效果的评价

(1)参加物流技能大赛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促使你参加物流技能大赛的主要原因”这一多项选择题的回答进行处理,即将每个选项出现的频次进行汇总,得到每个选项的初始得分(见表1),再计算选择了这一选项的受调查者人数占参加过物流技能大赛总人数的比例。由此得出参赛动机的排序(见图1),可以得出提升专业技能和拓展视野增加经历是参加技能大赛的主要原因。(2)参加物流物流技能大赛占用课余时间的情况(见图2)。在参加过物流技能大赛的受调查对象中,认为备赛占用课余时间较少的占14%,认为占用课余时间一般的占29%,认为占用课余时间较多的占44%,认为备赛会占用非常多课余时间的占13%[。(3)与技能大赛相关的专业课程。通过对“与技能大赛相关的专业课程”这一多项选择题的回答进行处理,即将每个选项出现的频次进行汇总,得到每个选项的初始得分,再计算选择了这一选项的受调查者人数占参加过物流技能大赛总人数的比例。(4)参加物流技能大赛提高的能力。通过对“参加物流技能大赛提高的能力”这一多项选择题的回答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参加物流技能大赛有助于提高Office文档处理能力,仓储配送专业知识与技能[5],运输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沟通能力。(5)物流技能大赛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关联性。在所有352名受调查对象中,认为技能大赛与职业资格证书基本没有关联的占62%,认为两者关系一般的占25%,认为两者比较相关的占9%,认为关系非常紧密的仅占4%。

3.2对技能大赛相关组织工作的评价和建议

(1)“你是怎样看待学校举办的各种技能竞赛的”。68.75%的学生认为学校举办的各种技能竞赛只是为了参加省级或更高级别竞赛的选拔,35.51%的同学认为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28.13%的同学认为参加技能大赛可以丰富课余生活。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学校举办技能大赛的认识还不够深入。(2)“你认为学院物流技能大赛最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通过对“你认为学院物流技能大赛最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这一多项选择题的答进行处理,即将每个选项出现的频次进行汇总,得到每个选项的初始得分,再计算选择了这一选项的受调查者人数占参加过物流技能大赛总人数的比例。由此得出对学院物流技能大赛最需要改进之处的排序。被调查者认为最需要改进之处为增加趣味性、赛前培训指导、提高获奖比例等。

4调查结果分析

纵观以上对调研数据的分析,结合对部分受调查者的访谈,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参加过各级各类物流技能大赛的同学,认为物流技能大赛能够提高自己的Office文档处理能力、物流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沟通和组织能力,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就业都有促进作用。(2)与物流技能大赛涉及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最相关的课程主要是“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仓储岗位实训”“运输组织与管理”“运输岗位实训”以及“储配作业方案设计实训”。(3)促使学生参加物流技能大赛的主要原因是提升专业技能,拓展视野增加经历,但是仍有部分同学是被动参与的。参加过各级物流技能大赛的学生占所有受调查人数的比例较低,学生对物流技能大赛的认识仍然不足。(4)受调查学生普遍认为学院物流技能大赛需要在趣味性和提供更多赛前培训指导方面做出改进。

5结语

综上所述,参加各级各类物流技能大赛,确实能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能够提升学生的物流职业素质。但由于目前物流专业学生参与各级物流技能大赛的比例较低,学生对于参与职业技能大赛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提高。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首先,“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等专业核心课程和“仓储岗位实训”实训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要与技能大赛进一步融合,提升学生的整体物流技能和职业素质水平。其次,可以通过设立物流专业社团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技能活动,提升学生对于物流技能大赛的认知,从而提高参赛兴趣。最后,改进并完善院级技能大赛的形式,将省赛队员的选拔和培训工作真正与院赛相衔接,在参赛学生之间以及指导教师之间都形成良好的、规范的“传帮带”机制,实现物流技能大赛对于专业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良性且可持续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戴晓云.职业技能竞赛对培养高校生职业素质的意义与实践探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5):89-90.

[2]罗尧成,朱孟君,戴正.职业技能竞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调查——对参赛学生问卷的统计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10):35-39.

[3]丁帮俊.高校技能竞赛促进专业教学质量提升研究——基于职业教育属性视角[J].江苏高教,2015(5):143-145.

[4]葛新旗,周虹.职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合路径探索与实践——以会计技能竞赛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4(10):105-109.

技能大赛范文8

英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培根在《习惯论》中写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证明习惯对一个人的重要性。2004年在德国波恩召开的世界职业与技术教育大会,发表了《为了工作、公民素养和可持续性而学习》的宣言,从中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价值追求是“满足学习者终身发展的需要、增进国民素质、保障现代化建设提高有效人才供给”。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职业习惯。随着他们走上社会,可能忘掉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而且知识和技能在不断地更新,但习惯却可以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职业院校培养学生习惯比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职业习惯的培养。而职业技能大赛更好地为学生职业习惯的养成教育提供了平台和媒介。

二、技能大赛对学生职业习惯养成的影响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在当今突飞猛进的社会,团队协作越来越重要,协作是为了使协作各方获得更多的利益,取得更大的成功。职业技能大赛在竞赛项目的设定上,设置了团队协作项目,突显团队协作思想,迎合当代大工业高速发展的时代特点。这就要求参赛团队要有团队精神,要实现创造性的合作,同时团队成员还要有个人差异,尊重个体差异,才能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在团队中,个体差异是机会,不是障碍,是找到第三个变通方案的捷径。如近两年我校参加的竞赛团体项目“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快速成型”获得了一、二等奖,参赛小组成员由机电学院的模具设计和艺工学院的产品造型设计两个专业的学生所组成。职业技能大赛参赛团队小组成员每个人的专业背景不同,技能特长不同,通过团队协作完成竞赛项目。技能竞赛团队项目能将团队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个人与个人的利益创造性地结合起来,配合双赢的动机,运用知己解彼的沟通技巧和统合综效的整体功夫,把这些利益群体统一起来,诚恳善意地拿出自己所长,跟团队的伙伴一同为团队的目标做贡献,形成团队的目标就是自己的目标的意识,使团队获得最大的力量,因为团结就是力量。

2.提升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我们终将离开父母、学校走进大千世界,与陌生人、社会打交道,学会社会生存的本领,首先就要适应社会。作为当代大学生,尤其是职业院校学生,会观察社会、走进社会、认识自己也是应有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也必须接触社会。无论学习何种专业、何种课程、何种技能,如果能把学习的理论技能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做到融会贯通,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体系,可以牢记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现今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学生在家庭中处于被呵护的地位,以自我为中心,竞争意识不强,心理素质较差,自我调节能力弱。职业院校的学生学制为三年,更迫切与渴望去接触、适用社会。而职业技能大赛恰好针对职校学生的特点,设置更加多样、更多层次的大赛项目,使竞赛选手在备战与竞赛过程中接触不同的人,置身不同的环境,对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具有深远影响。学生在大赛前的训练过程中,要与自己的队友交往,与自己的指导教师交流沟通,与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打交道,与邀请来的校外竞赛专家交流。如去校外备战训练的话,还要适应新的外校环境,与外校的老师、同学甚至是竞争对手交流交往,这都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社会适应与交往能力。在大赛过程中,竞赛选手可能还要与裁判、志愿者、赞助企业员工等交往。赛后可能要与评审专家、新闻媒体、招聘人员等交往。学生在大赛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不同,心理会有大喜大悲的起伏,这些都锻炼提升了学生的心理承受与适应能力,对将来步入纷繁复杂的社会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3.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

实际上,成功的人并没有比普通人更具天赋,他们的成功来自于长期努力养成的习惯,良好的行为规范放大了他们的努力和决心,让他们训练有素、技巧纯熟,好的习惯使他们学习、工作起来更有效率、更具条理。习惯是一把双刃剑,好习惯使人渐成大器,坏习惯使人没落沉沦。习惯要么造就我们,要么毁掉我们。坏习惯是失败的标签,好习惯是成功的保证。大浪淘沙,适者生存。成功的光环往往笼罩在那些具有良好行为规范的人的身上。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才能焕发最顽强、最富生命力的内在力量。多一个好的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的习惯就多一份生活的能力,多一个好的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职业技能大赛举办规模大、涉及范围广、参与人员多,尤其是全国性的或省部级的技能大赛影响面更广。技能大赛在项目的设置和规则的制定上,有一套严谨、科学、规范、实践性强的管理条例和规范制度,明确规定参赛选手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他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同时能顺利完成竞赛项目,还要求学生要抓紧时间、节约时间,做事情要有一定层次顺序,分清轻重缓急。

4.有利于学风、校风和校园竞赛文化建设

职业技能大赛具有竞争性、趣味性、挑战性和导向性,指明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学生的努力方向,对广大学生具有吸引力,改善了学生的学习风气,进而形成一种校园竞赛文化。高职学生在学习中的最大阻力来自于自身信心不足、学习能力不强、自我约束力较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通过鼓励和竞赛方式提升自信心,通过竞赛参与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在竞赛项目中增强自信,同时锻炼他们承受竞赛压力和接受挑战的心理能力。此外每年技能大赛还最大限度地开放场地,组织所有赛项的现场网络直播和分赛区赛项的网上录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直观性的网上学习环境。天津职业大学从2014年开始每学期组织一次校内的技能竞赛,选拔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竞赛备战,为后续的市赛和国赛做准备。每学期都有一个竞赛周,进行一些竞赛成果展示、获奖选手介绍、指导教师风采展示等,在校园内形成一股浓烈的校园竞赛文化氛围。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