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管理工作总结范例6篇

德育管理工作总结

德育管理工作总结范文1

一、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可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要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首先应调动管理者育人的积极性。学好《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他们既明确自己的责任,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其次应调动教书育人者的积极性。一是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

为调动他们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以及高于国家标准的班主任津贴,对班主任工作出色的同志在评先、评职、晋级等方面优先,如评职指标受限时,确有够条件的班主任,实行校内低评高聘的政策,并与工资挂勾,大大调动了班主任的积极性,使我校班主任队伍稳定。二是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能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学校制定了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对他们的工作在评选巴蜀好教师工作中有所体现,同时也把他们此项工作的好坏纳入每期末的工作质量评价中。第三,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学校的后勤人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营造校园育人环境方面,需要他们有构思、有设计、有计划地实施。学校制定了有关服务育人的职责和制度,期末评价将成绩显著的同志评为巴蜀好职工,进行奖励。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各方人士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按李岚清同志提出的"六个学会"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

同时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人在经济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要求给人的个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要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德育科研是德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标志,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保证,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应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进一步加强以下六个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即:爱国主义教育、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我校多年来重视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参与了市、部级科研实验,如"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评价"、"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及"以红岩精神为主导的小学生责任感启蒙教育"等。通过科研实验培养、锻炼、提高了干部、教师队伍素质,大家思想解放,努力实践,勇于探索,获得了丰硕成果。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有统一用磁砖烧制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标志,让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演,丰富多彩的巴蜀艺术团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并形成了学校"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的大型活动传统。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五、树立整体

观念,加强综合研究,强调整体效益。

当今社会,只靠学校教育难以完成培养下一代新人的任务,要用大教育观思想来指导小学德育研究。要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综合研究,要着眼在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中,加强德育;着眼德育研究的过程和成果转化,这才有利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全面落实德育工作目标。

系统论的核心是"整体性原则"。小学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中诸教育因素要互相配合,发挥自身的个性优势,形成整体功能,树立整体观念。从各育之间的关系看,德育与其它几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全面教育的整体。从学生本身来看,他们的各种个性、品质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从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来看,诸途径各自发挥独有的教育功能,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形成有机的整体。从大教育观的高度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是一个整体,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一致性教育。

德育管理工作总结范文2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可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要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首先应调动管理者育人的积极性。学好《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他们既明确自己的责任,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其次应调动教书育人者的积极性。一是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

为调动他们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以及高于国家标准的班主任津贴,对班主任工作出色的同志在评先、评职、晋级等方面优先,如评职指标受限时,确有够条件的班主任,实行校内低评高聘的政策,并与工资挂勾,大大调动了班主任的积极性,使我校班主任队伍稳定。二是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能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学校制定了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对他们的工作在评选巴蜀好教师工作中有所体现,同时也把他们此项工作的好坏纳入每期末的工作质量评价中。第三,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学校的后勤人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营造校园育人环境方面,需要他们有构思、有设计、有计划地实施。学校制定了有关服务育人的职责和制度,期末评价将成绩显著的同志评为巴蜀好职工,进行奖励。 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各方人士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按李岚清同志提出的六个学会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

同时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人在经济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要求给人的个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

要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德育科研是德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标志,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保证,也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应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进一步加强以下六个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即:爱国主义教育、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国防教育。我校多年来重视德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参与了市、部级科研实验,如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评价、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及以红岩精神为主导的小学生责任感启蒙教育等。通过科研实验培养、锻炼、提高了干部、教师队伍素质,大家思想解放,努力实践,勇于探索,获得了丰硕成果。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爱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阅览室、少先队活动室等,有统一用磁砖烧制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校风、教风、学风以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标志,让每一堵墙壁成为无声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演,丰富多彩的巴蜀艺术团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并形成了学校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的大型活动传统。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五、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综合研究,强调整体效益。

当今社会,只靠学校教育难以完成培养下一代新人的任务,要用大教育观思想来指导小学德育研究。要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综合研究,要着眼在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中,加强德育;着眼德育研究的过程和成果转化,这才有利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全面落实德育工作目标。

系统论的核心是整体性原则。小学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校中诸教育因素要互相配合,发挥自身的个性优势,形成整体功能,树立整体观念。从各育之间的关系看,德育与其它几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全面教育的整体。从学生本身来看,他们的各种个性、品质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从学校实施德育的途径来看,诸途径各自发挥独有的教育功能,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形成有机的整体。从大教育观的高度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也是一个整体,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一致性教育。

德育管理工作总结范文3

一、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可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德育管理工作总结范文4

一、建立德育档案的必要性分析

做好德育档案工作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工作,德育档案的管理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规范好德育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好的促进德育工作的规范和发展,培养出重视自身素质发展和潜能开发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建立健全德育档案对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及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二、中学德育工作档案的构成分析

(一)德育管理档案

这一类档案应是德育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类档案,主要包括:

1.上级关于德育工作的相关文件,上级在视察各校工作中对德育工作提出的重要讲话、意见。

2.本校德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德育工作领导管理制度,德育工作人员职责,班主任选配、聘任、培训、考核、评优制度,心理教研室工作制度,校外辅导员工作制度,团委工作制度,本校学生守则、评先条例,德育档案工作制度,学校规章制度中包含德育工作的部分等用于规范德育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3.德育工作的计划、总结。这类档案即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各类计划总结,包括学校德育工作规划,德育处、关工委、家长学校、社区少年宫等的计划、总结,凡在德育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对德育工作具有指导、总结意义的文件都包含在内。

4.德育工作会议记录、纪要。主要是在德育工作会议中形成的记录,如班德育研讨会、班主任周会、家长会、家委会、“三结合”联席会议等德育工作会议的记录。

5.德育队伍建设情况。包括德育工作人员组成名单及德育工作者的培训情况等材料。

6.日常德育工作档案。是指在规范性德育工作形成的记录,如班主任的工作记录(如班主任工作手册、家访记录、德育论文等),校外辅导员工作记录(如校外校外辅导员到校进行的讲话等),德育教师工作记录(如德育教师的教案、给学生的学习材料等),国旗下的讲话,班会方案,常规评比记录,结合各项重要的节日、纪念日(如植树节、学雷锋月、成人仪式)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的计划、总结、图片,学生评优评先情况,学生帮扶情况,学生、教师、家长心理健康辅导、团训活动,社区少年宫活动情况,社会实践、文明礼仪教育、军训等日常德育活动的记录。

7.与其他学校交流的德育材料。

8.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获得的荣誉。

(二)学生德育档案

“高中学校学生的档案内容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学生个人档案(指面向学生本人设立的档案);第二类是公寓整体档案(指面向全体住校学生设立的档案);第三类是学生成长记录袋(指学生在高中期间的行为档案)”。[2]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道德品质越来越受到高校和社会的重视,学生的德育档案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德育档案工作的管理过程

(一)收集

收集工作时档案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只有收集工作做好了,才能进行档案管理的其它工作。这项工作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有极强的责任心,档案工作者的疏忽,容易导致档案收集不齐全。档案收集工作需要校领导、班主任、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的配合,工作人员必须有耐心进行长效的沟通,及时追回需要归档的材料。收集工作应是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如德育管理档案中的上级指导文件、本校的规章制度、德育计划(总结)、德育会议记录、德育队伍和学生德育档案可定期收集,一个学期或学年结束后系统收集一次,这些类别的档案形成具有规律性和周期性,且数量不大,定期系统收集一般不会遗漏。德育档案管理中的日常德育工作档案、荣誉档案,形成规律不明显,且种类繁多、载体形式多样,需要不定期的收集,特别是丰富的德育活动档案应做到活动结束后所有活动记录材料立即归档,以免遗漏。收集工作还可以结合学校的各项评估检查进行。评估检查需要收集大量的材料,档案收集恰好可以利用评估检查的机会,及时补齐档案。

(二)鉴定、整理

鉴定、整理是档案工作中核心环节,决定了档案工作是否规范、完善。收集档案之后,应对档案的价值进行鉴别,以对其进行整理。相对而言,德育工作档案的数量并不大,主要进行保管期限的分类,分为长期和永久两类,这样简单,易于操作,实用性强。一般而言,德育管理档案中的上级指导文件、本校的规章制度、德育计划(总结)、德育队伍建设、荣誉和学生德育档案划为永久保存,档案德育会议记录、日常德育工作记录、与其他学校交流的德育材料等划分为长期保存。整理时,将学生德育档案、荣誉档案单独划分出来整理,学生档案以班级为单位,每个学生一页,每个班级一册。荣誉按照时间顺序编流水号。其它类型的档案按保管期限划分后,按年度,编流水号装盒。建议按件进行整理,一个会议的记录,一个活动的记录按一件处理,这样不仅有利于与档案整理的规范,也有利于档案收集的完整和便于利用。编制规范的卷内文件目录和索引目录,在档案盒封面填写清楚档号、题名、保管期限等内容。

(三)编研、利用

编研、利用是档案工作的灵魂,如果没有利用,档案工作就失去了灵魂,变得毫无意义。

1.编制德育简报、年鉴。根据收集档案,每半年或每学期编一次德育简报,对一个学期内进行的德育工作进行总结和宣传,记录德育工作的动态。每年根据收集到的档案编制德育年鉴记录重大德育事件、荣誉等,为德育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2.制作宣传板块、图册。将学生的先进事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活动,制作成宣传板块、宣传册,宣传典型先进事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达到再教育的目的。

3.为学校各项评估工作提供翔实、丰富的证明材料。德育工作是学校迎接各项评估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工作档案建设的完整、规范,为各项评估了原始、翔实、丰富、真实的材料,保障各项评估工作的顺利通过。

德育管理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 小学德育管理 系统工程 计划 实施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A

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方向,客观上要求小学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端正办学思想,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基于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必须加强德育管理。现代小学德育管理的任务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加强和改善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德育工作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实现德育目标。

德育管理是现代小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管理的科学化、最优化是建立系统化、层次化、网络化的教育工作体制,促进德育工作更加顺利、有效地实施的重要保证。小学德育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四个基本环节。

一、计划的制定

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是在国家关于德育工作的方针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德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划步骤。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科学的管理和实施过程,因此,一个详尽、周密而具体的工作计划,可以使德育工作有序地进行。制定德育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德育目标。德育目标是小学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缺少它就象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的船只一样,一切德育活动将无处着手。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结构,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总的要求,也反映了一定时期人才培养的总的向和总的趋势。德育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同时,为了便于实际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要把总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出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

2、制定德育工作的内容及实施步骤。德育工作内容应根据小学的德育目标来确定,使内容符合于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当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等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还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接受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由浅人深的原则确定实施步骤,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3、确定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是影响小学德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针对德育的固有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以及发掘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德育效果。此外,计划阶段还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好动、争强好胜、经验不足和体力不强等特点,注意德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意外事故,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二、组织实施

小学德育工作的组织实施,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际过程,是德育工作的核心步骤。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建立健全小学德育管理网络和统一的指挥系统。学校应建立在校长领导下的,由校长、党支部(总支)书记、部分师生员工、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责是组织校内外各方面的力量,协调校内各组织、各职能机构以及学校与家庭、社会间的关系,宏观指挥并指导德育工作的进行,监督检查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德育质量的评定以及总结等工作,这进行德育工作的组织保证。

2、开辟多种教育途径,使德育在学校教育中无所不在。在新的形势下,以往的仅通过思想品德课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单一途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要求,因此,开辟德育工作的多种渠道和多种途径已是大势所趋。学校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课外,还应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和全体教职工的作用,把德育寓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寓于课外和校外活动之中,寓于社会实践和劳动中,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学生不应仅仅从教师那里获得德育知识,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家庭、社会(包括各种媒体)、集体等也是对他们进行德育的重要力量和媒介。同时,更不可忽视小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由此,建立全方位的、立体的德育体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成为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系统,时刻都在影响着、教育着学生们,使他们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由懂得小道理到懂得大道理,由不知道怎么做、不应怎么做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认识自己到认识别人、认识社会和整个世界,为逐步形成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打下基础。

在德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育的艺术。小学德育需要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这需要教育者有一定的教育艺术,单靠强压硬管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必须加强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教师要深入学习儿童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研究小学生德育工作的规律,阅读有关儿童教育的经典著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做到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质量检控

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是德育管理的中继过程,也是对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验收的必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衡量工作及成果的尺度,没有它,就失去了参照度,也就无法做出科学的评价。制定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应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如《小学德育纲要》中的德育目标、《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好学生标准》及学校制订的《文明礼貌常规》等。另外,小学教育的总任务、小学生年龄特征也是制定标准的依据。德育的质量标准可采用阶段性指标和综合指标来衡量。其中前者指的是德育教育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德育工作与成果的考核标准。德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标准化工作,因此,一定要符合小学的实际。此外,为了便于检查评定,标准本身一定要明确化、系列化、层次化、具体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加强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德育质量的检查是通过调查统计、测量等方式对学校或班主任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的质量进行分析、检查的过程。检查可分为平时检查与阶段检查,全面检查与专题检查等,并把通过检查所获得的实际资料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教师、学生、德育资源、德育手段、德育管理及德育环境等方面寻找影响德育质量的各种因素。然后制定相应措施,进行有效地控制。德育的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影响学校德育质量多种偶然因素与系统因素施加干预,而使德育质量向理想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手段。德育的质量检查是德育控制的基本依据。

3、德育质量的评定。它是对小学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作出评价,并以德育质量为依据来衡量德育目标达成度的一项工作。科学的评定可以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与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与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学生的发展。要防止片面地以开展教育活动的次数多少和活动的热闹程度等表面现象来评定德育质量的倾向。

四、总结创新

一个周期的德育计划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以德育工作计划为依据,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发扬工作中的成绩,寻找差距。因此,总结可以积累德育工作经验,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它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和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实施情况,最为重要的是依据以往的经验,结合下一阶段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科学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计划。

因此,总结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又是促进德育管理科学化的一条基本途径。小学德育管理除必须重视以上四个环节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不断提高小学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使他们明确德育目标和任务、增强责任感,通晓思想品德教育的艺术。其次,要切实处理好小学德育工作中各方面的关系。由于德育工作细致复杂,牵涉面广,因此,一定要协调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等,以形成教育的合力。再次,德育管理工作一定要贯彻方向性、统一性、示范性、连续性、吸引性等原则。

总之,加强小学德育管理,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是促进小学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前提,也是小学德育工作实现规范化、系列化、具体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同时,也只有切实地抓好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才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小学教育真正高质量地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作者: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教务处、学士、主要研究方向:社会考试的管理及培训课程的组织)

参考文献:

[1]杜时忠,杨炎轩等. 社会变迁与德育实效:转型期中小学德育实效报告.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德育管理工作总结范文6

一、目标管理的含义

从字面意思来理解,目标管理就是对工作目标的管理,具体指的是对于工作的既定目标的管理,在目标管理中要设置各种考核和奖励机制促进目标的高效实现。该目标既包括细化的小目标,也包括总体的大目标,管理者对工作制定一定的目标,才能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工作状况,才能进行更好地管理。目标管理最早被广泛运用是在企业管理中,之后,由于其管理系统的整体性、超前性、对于工作成果的重视性以及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有效性等特点,使得该管理方式逐渐推广,最终,在高校的各方面管理中也被广泛运用。

二、目标管理运用于高校德育中的作用

高校德育的过程是一个管理的过程,也是一个目标实现的过程,德育工作关系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如果能对高校德育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将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高校的德育资源,并且合理的推进高校德育的有效开展。具体来讲,第一,目标管理可以明确德育的各个目标,可以使德育工作的开展有更强的方向性,有利于学校德育方式的制定与改善。第二,目标管理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可以提高教师德育教学的积极性,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可以调动学生德育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第三,目标管理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德育方式,发现学校德育的优势,使学校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进而探索出更多的德育方式以及途径,使德育能够更好地开展与普及。

三、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高校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其工作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部分高校的实践中,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仍然存在认识上的问题,德育工作的改进与发展仍然跟不上时代的前进脚步。高校德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德育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

很多高校对于学生的德育重视严重不足,只是一味的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对于学生的评价都集中在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上,而忽视了对于学生道德水平、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与提升。对于德育的不够重视致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不到提高,心理发展得不到有效指导,最终导致一些学生表现出另类行为或者偏激行为。

2.学生的德育考核脱离德育主体

德育的主要目的使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通过学生对于道德观念的认知、体验、践行,使得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提升,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但是,大部分高校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将课堂教学看作德育的主要工作,让学生学习了很多的道德理论,而学生的道德观念的实践教学却存在很大的空白,在进行德育考核时,也只抓住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状况,没有对于学生德育实践的考核。

3.对于德育的理解存在不足

很多高校都开设有思想政治课,思想政治课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通过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以及道德规范来约束自身,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偏向于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指导学生如何养成好的政治信仰,如何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而对于学生的道德行为的规范教育以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多不足。

4.德育的内容缺乏更新

很多高校的德育工作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即使是进行了一定的更新,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价值观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一些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价值观念盛行。然而学校却不重视德育的发展,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多采用的是时间比较远的已经被使用过无数次的例子,对于学生没有多大的说服力与影响力,影响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形成。

5.德育目标定位不明确

有了正确的德育目标,才能是德育工作有正确的方向,使得德育工作达到应有的效果。但是部分高校在德育目标的设定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如将德育定位过高,在讲课的时候,往往会进行片面化的大道理的讲解,让学生觉得无法触及;对于道德观念的可操作性定位不足,不能对学生的不好的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有些学校的德育内容停留在道德规范等道德制度的学习上,没能对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观念产生影响;或者对于德育的目标的设定过于单一,所有的德育内容都向着一个目标前进。

四、目标管理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建议

1.明确德育工作的总目标

高校的工作繁杂多样,而且各个方面的联系非常紧密,在高校德育中运用目标管理,其管理要与各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对于德育目标的设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设定的德育目标要符合学校德育的需求。在明确目标的过程中,首先,要设定德育工作的总目标,学校应该根据学校德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德育目标的设定,该目标是学校德育管理的总目标,设置前一定要进行必要的研究调查,使其符合本校德育工作的进展。其次,在德育目标的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调整德育目标,保证德育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和谐共进。例如,鉴于当前社会人们价值观念较大的差异性、极端性,以及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高校德育的总目标可以以形成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同时,注重对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建设,和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然后根据本校各项工作的实际进展情况对总目标的偏重点进行调整,如学校员工管理中对于员工综合素质的管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各个学院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情况等。

2.认真开展德育工作目标

德育工作的目标的开展应该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对其管理要通过一定的过程来进行。其开展首先要将德育工作的总目标细化,分解成各个小的目标,分派给不同的工作部门和个人,以便于目标的有效实施。然后,要根据不同的目标探索出不同的实现方法、具体的策略。在目标实现方法的探索中一定要结合本部门的实际状况,找出本部门德育工作的问题,针对具体的问题研究具体的解决策略。最后,要对各个部门的德育工作目标的实现策略进行综合探讨研究,使其能够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具体的目标开展工作可以从各个管理人员入手,如学校的员工管理层要提高学校教职工的总体道德水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于师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各个学院的领导层要加强对于本院师生的道德水平提升,各个年级的辅导员要加强对于本年级学生的道德水平提升,各个代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引导等。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层层关联的目标设定,对于德育工作的实施会产生很大的作用。

3.有序进行德育目标实现策略的执行

德育工作的目标管理是否能够取得成功,其关键在于是否对于目标的实现策略进行了合理、有序的执行。在德育工作目标实现策略的执行过程中,先要做好执行前的准备工作,执行人员的安排、课程内容的安排以及执行场所、执行材料的安排等;然后要合理的进行策略的执行,要把握好执行的力度,能够自如调控策略的执行;之后就是要做好目标实现策略的监督工作,保证策略的执行按照正确的途径、正确的方式进行,对于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解决,确保目标按时完成。德育目标实现策略的执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具体的执行一定要依照各个管理对象的特点,如对于教职工的素养的提升应该采用的是对于职称的变动,而不能对其进行说教,因为教职工都已经是成年人,有了很深的社会阅历,其道德观念很难在被教育的情况下改变,所以,以职称的变动能够更好地约束其行为。而对于学生,就可以举出一定的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其进行感化教育,再辅之以实践教学,效果会比较突出。

4.合理进行德育目标成果的评价

对于德育目标成果的评价应该是全方位的、客观公正的,要根据各个部门的具体情况,同时也要以德育工作的预期目标作为重要参考,对于各个部门目标的实现过程、实现方法、实现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价。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根据各个部门的实际状况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评价。如对于学校人员管理部门的目标成果的评价应该从教职工的平时行为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评价应该依据学校的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来进行评价;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德育工作的评价应该从学生的笔试和实际表现来进行评价等。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