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专题讲座范例

德育专题讲座

德育专题讲座范文1

大家知道,教学结构有三个要素:即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通过教学内容这个中介而展开的以人际关系为背景的认知相互作用过程。所谓“合作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内容与学生合作,学生通过教学内容与学生合作;在教学中,又通过多种教和学的方式使这种合作得以实现。

“合作教学法”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教学法。其实,古已有之,现代有识的教育工作者也早有实践。今天在新课程学习方式改革的课题中我们又把它提出来,并应用到教学中是有它的现实意义的。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职业教育中德育合作教学的基本模式。

合作教学的目标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合作教学要突破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束缚,创建新的模式。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合作教学的前提,启发式和讨论教学是合作教学的主要手法。合作教学的基本模式有下列几种:

第一种是讨论式。所谓讨论式,就是学生在自学教材或某一次德育活动之后,与老师或同学之间展开讨论。论题可由老师提出,大多数应从学生找的“疑”中筛选出来。讨论有两种形式:(1)老师与学生之间讨论或辩论;(2)学生分组讨论。老师这时是讨论的组织者,也是讨论的参与者。老师的任务就是要启发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每个小组不宜过大,以5-7人为宜,让所有学生有机会发言(要规定必须发言)。讨论可以达成共识,得出结论;也可以不要什么结论,各人保留各人的意见。在讨论过程中可以争论,可以辩驳,也可以辩论。讨论式是合作教学的最主要教学形式。

第二种是交流式。所谓交流式就是与开经验交流会差不多,学生把心得体会、看法意见或对疑问的解答写成书面,作好交流准备;然后组织交流,先小组,后全班,既可推选代表,也可以自由发言。交流不作议论,更不作争论,各谈各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必须能“自圆其说”。老师的任务是在会前组织发言文章,会中认真听,会议结束时作启发性的总结发言,对有创新性的发言给予赞扬性评价,对不能“自圆其说”的意见指出其不足。可让各种意见并存,互相启发,绝不“导”向一个方向或一个结论。

第三种是评价式。评价式就是对讲课或某种德育活动课的内容、形式等各方面作出评价。如师生在自学之后,由老师或某一些同学主讲,然后由同学们对主讲的内容展开议论,作出评价;也可在举行某种德育活动后,对活动的内容、形式、效果等各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时,各抒己见,见仁见智,不要求取得共识,起到互相启发就行了。评价式可以先小组后全班,也可以直接在全班进行。交流式、评价式特别适用于职业教育中德育教学,且能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

第四种是讲座式。所谓讲座式就是专题讲座,适用于对德育知识的介绍,如道德知识、经济知识、哲学常识、法律知识、政治知识等等。专题讲座可由教师主讲;也可请校外专家主讲;也可由学生轮流主讲,教师帮助他们作准备,帮助他们查找资料;也可由某一组学生集体准备,推举一人主讲。讲座式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有利于扩大知识面。第五种是活动式。所谓活动式就是德育活动课,它包含德育活动和德育实践两方面内容。活动课有多种多样,可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作出安排。下面是可供安排的活动形式:

1.开展社会调查、参观、服务等。

2.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

3.编小报,办杂志。

4.模仿电视谈话栏目,组织学生对世界、社会、校园等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5.组织各种竞赛。如建党知识竞赛(类似电视台的知识竞赛)、礼仪知识大赛、诗歌朗诵比赛、法律知识大赛等等。

德育专题讲座范文2

在政治教学中渗透时事热点具有重要作用,既能拓宽学生视野,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教师可从课前时事播报、课堂穿插新闻、组织专题讲座等途径入手,将时事热点有效地渗透进政治课堂。

[关键词]

高中政治;时事热点;渗透;时事播报;专题讲座

时事热点是高中政治课堂上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渗透这方面的内容不仅能引导学生着眼社会,关注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还能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有效提升其综合素质。为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围绕文本内容挖掘社会时事,展开针对性讲学,充分发挥该资源的作用。下面,笔者就简单阐述在政治教学中渗透时事热点的具体方法。

一、课前时事播报,培养良好习惯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当今高中生政治学习的真实写照,理论知识很扎实,谈到时事就茫然,这种“纸上谈兵”的学习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班级里开展了课前五分钟的时事播报活动,让学生都参与进来,积极关注时事热点。这个活动在课前开展,由学生担任主讲人,向大家简述最近发生的新闻,可以是社会热点,也可以是国家问题。播报结束全体学生进行点评,最后笔者根据整体的表现进行总结。此活动一周会开展一到两次,学生要先在课外收集材料,通过观看新闻节目、上网等方式了解时事,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整理设计讲稿,并选出一个主讲人。讲完之后,主讲人随机选择听众点评,最后进行集体讨论。为了确保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致,学生在讨论时要能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分析。比如,国家每年三月份会召开“两会”,会议内容都是百姓关心的大事,学生需要重点了解。联系教学,这时我们正在学习必修二政治生活的内容,两者不谋而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讲这方面的内容,让大家了解“两会”的热点和相关知识。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在探讨交流的同时还能了解社会热点,对相关的问题有具体的了解,进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对枯燥的政治学习产生兴趣,习惯性地关心国家大事,不知不觉提高观察、分析、表达能力,有效改善“纸上谈兵”的问题。

二、课堂穿插新闻,加深知识印象

为了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会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添加时事,将其作为课程资源引入课堂,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与此同时,笔者会引导学生利用已知的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在了解社会问题的同时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比如,在讲解政府职能时,很多学生对这一概念比较模糊,笔者在反复讲解后仍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于是,笔者联系近来的时事,告诉学生国家最近要改革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一方面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另一方面严格监管,从源头到消费全程跟踪。以此为材料让学生分析在一过程中政府履行了哪些职能,有什么意义。这样,学生不仅能摆脱枯燥的理论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掌握了知识点,还能了解社会的最新动态,弥补教材内容滞后的弊端,充分体现教学的与时俱进。此外,在课堂导学案的编写中笔者也会引用时政材料,力求贴近社会、立足生活,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时事,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实际能力。考虑到国家大事乃至世界新闻中都蕴含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哲学道理,对学生思维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笔者会反复钻研教材,找准两者的契合点,设计习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以促进学生思考探究,有效运用知识。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文本,深刻理解理论知识,还能引导学生在时事热点的影响下,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充分实现学以致用。

三、组织专题讲座,优化情感教育

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纠正是政治教学的重要任务,当今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为了引导其及时发现并有效改正这些问题,笔者会建议学校适当举办时事专题讲座,让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摆正情感态度。通常,国内外有大事发生或者党中央颁布了新决策、方针,笔者就会联合其他教师开展讲座,对相关事宜进行具体讲解,让全校高中生都有所了解,在跟随时代脚步的同时能有所触动、感悟。比如,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新疆西藏民族问题、马航失联以及南海仲裁等大事我们都可以就此开展讲座,让学生由只字片语的了解上升到民族命运的思考,培养了国家情怀。借助专题讲座的开展,学生不仅能了解到时事热点,跳出封闭狭小的课本,扩大视野,还能及时领会到事件内涵,把握其实质,得到情感上的教育、升华,充分体现学科的德育功能。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消除对政治学习的抵触心理,在深入学习的同时发现其魅力。

德育专题讲座范文3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业道德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中职学生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有长远的发展,才能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欢迎。因此,中职学校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教育的重点,切实提高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把职业道德教育摆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

二、加强校企合作,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中职学校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要充分发挥合作双方的优势,促进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增强学生适应企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和企业之间要加强交流,如在酒店淡季时,可请职业院校的老师到酒店去顶岗工作,去了解酒店服务和经营管理上的一些问题。这样将来在对学生培养过程中,老师就能注意这些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学校可以成立“行业指导委员会”,聘请合作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担任顾问,与学校老师定期座谈交流,或者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增强酒店管理工作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互动和沟通。

三、建立知行统一的职业道德评价机制

首先,实现从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转变。必须改革以往以书面考核的方式,要把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实践纳入教育和评估体系,建立知行统的职业道德评价机制。例如,学生是否能够参与实习,能否按期毕业,不是班主任一个人说了算,也不是由成绩表上的成绩说了算,各任课老师、班主任要结合学生日常表现和最后成绩共同签字认可才能够通过。其次,逐步推进与企业的对等评价。可以采用实习交流会、校内供需见面会获得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将这种要求分解成具体的德育实施和评价指标,形成指标体系来评价学生。

四、改进德育课教学方法,发挥德育课堂主渠道作用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环境,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结合专业实际进行多角度引导。引入丰富的形式和方法,如多媒体课件教学法道德难题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社会活动法,聘请社会成功人士、本校的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开设专题讲座等,把许多教学内容融合在丰富的活动中,让学生加深对道德的认知。其次,调整教学比例,增加实践课时,结合实训课程、实践活动将职业道德教育送到实训基地、用人单位,进行现场教学,提高学生职业道德敏感性。

五、引入企业文化,创建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环境

德育专题讲座范文4

关键词:德育渗透;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教材

一、基于教材,把握德育渗透渠道

体育教学的每一节内容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充分驾驭教材,认真探寻到体育教学与德育的最佳融合点,这样,我们在授课时才能将体育知识与德育内容有效融为一体,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材是小学体育教师开展各类体育活动的载体,也是教师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时候,必须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再根据教学目标分层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过障碍绕杆跑》这一节的教学中,我通过备课分析,我发现本节课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绕杆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在障碍跑中塑造学生乐观向上、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于是我按照本班学生的体格特征故意将一些运动能力稍差的平均分给各队(共4队),有个别优生就极度嫌弃拖累稍弱者,甚至用语言进行侮辱,导致有个别女生不堪压力哭了。针对这一现象,我引导同学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通过互教技巧去帮助同学提升速度,灌输“同伴荣,即我荣”的德育思想。这样先对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的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教材教学的具体内容,利用游戏的形式来教学,可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更好地渗透。

二、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潜移默化渗透德育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教师所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要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规律展开,这样才能开发出有训练价值、有思想的体育游戏活动。并且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必须要有严格的规则指导,教师也必须要对游戏的规则有明确的规定和执行,才能使学生树立更优秀的道德观念。例如在进行《50米往返接力》游戏中,有个别男生出现没有到达规定的距离就往返、没有通过拍手接力就提前跑、跑歪路线(跑到旁边对手的跑道上,这样不仅严重影响对手的比赛,还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等现象,因此我在比赛结束后会立马取消这个学生的参与资格,并且警告同学,如有下次,将直接将这一队的成绩评为零,建议同学们要互相监督,防止出现错漏。在这样严格的比赛规则中游戏,学生也就能意识到遵守规则、纪律的重要性,真正达到使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的目的,提高其道德思想意识。

三、通过教师培训,提高德育渗透能力

当下,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一些教师仅仅是将体育知识和技能通过简单的灌输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忽略了德育的渗透。实践证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没有建立起系统的道德思想教育的观点,也没有掌握有效渗透教育的方法。因此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主导者,首先要引导教师树立德育意识,加大教师德育素质的培训,才能真正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中有效地渗透德育,使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真正提高其德育教育素养。1.开展定期的德育培训活动。通过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德育与体育教学的关系,将德育理念与体育教学目标有效结合起来,能为德育的渗透打下更坚实的基础。2.举办专题讲座。一方面可以邀请著名体育教育专家进校做专题讲座,引导小学体育教师与时俱进了解先进的德育理念,学习先进的体育教学方式,从而将二者结合,提高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让教师利用网络学习方式,在线与知名的体育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取长补短,从而提升教学认知水平。

四、利用榜样作用,奠定德育教育基础

重复的课堂说教不如一次亲自示范。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重复的说教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甚至还会产生反感和对立情绪。所以在体育课堂中,首先可以向学生介绍历年奥运会、亚运会、残奥会等我国体育健儿取得的成绩,并向他们讲述他们训练时的情景,让体育健儿们刻苦训练的事例影响学生,感动学生,培养其越挫越勇的优秀品质,从而促进自身更长远的发展。其次在讲解要领时,教师不仅要讲解清楚,还要在做示范动作时做到规范优美,做到言行一致,从而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教师模范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对待人和事的道德观念。比如在教学《拉伸放松操》时,我与同学一起坐在地下,边喊口令边示范动作,必要时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示范,特别是对于拉伸中的感觉、方向、高度都分别给予描述,这样能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评价自己的动作是否规范。总之,在新课改的深化和推动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以往的体育课堂教学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主导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冷落了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渗透。这样虽然学生具备了较好的身体素质,但在课堂纪律、自觉性品质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却日益出现问题。所以只有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实现体育教学与德育的“双赢结合”,让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德育的养成培养,让我们的学生能从小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周明德.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运动,2013(8):139-140.

德育专题讲座范文5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提升;大学生;道德境界;方法

1引言

在大学语文教材中,包含无数古今中外文学宝库的名篇佳作,有着多样化的德育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也为提高大学生道德境界提供了重要保障。针对这种情况,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高校教师必须正确解读语文教材内容,围绕当下人才培养要求,采用多样化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道德境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2专题讲解方法

简单来说,专题讲解方法是将表达主题相同的课文相融合,营造良好德育教育氛围,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提高道德感化效果。在应用专题讲解方法中,教师要以学期为基点,全面、客观解读学期语文教材内容,有效突破教材局限,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以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为中心,明确语文教学专题,科学选取相同主题的语文课文,进行集中教学,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世界,在专题讲座法下,深刻感悟多彩的人生、世界等,并对其有全新的认识,在无形中有效提升学生道德境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专题讲解方法,将学期语文教材中主题相同课文集中起来,比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光荣的荆棘路》、《野草》,根据课文内容,构建专题板块,围绕主题,采用适宜的讲解方法,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借助师生、生生互动,在讨论、交流中准确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课文主题,有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其明白人生之路布满荆棘,要不断培养自己坚韧的品格,勇于面对风雨,懂得人生磨难的价值,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课文主旨,将相关诗句巧妙融入到专题讲解中,比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新颜”,“不为五斗米折腰”等,创设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讲解相同主题的课文内容,促使学生更好地走进相同主题的文本世界,仿佛置身文中情景现场,不断受到熏陶,深受时空中文人刚正不阿、威武不屈等良好品质的感染,将其作为自己学生的榜样。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无形中不断提高他们道德境界,以全新的视角去看待人生荆棘之路乃至世界,学会坦然生活。

3心随我动方法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心随我动方法是提升当代大学生道德境界的重要方法之一。就大学生而言,他们年龄相仿,学习环境、生活经历大致相同,具有这一时代背景下无数相同的特征,极易对被相同题材的文章感动,产生共鸣。在提升大学生道德境界方面,教师要准确把握这些特点,围绕课文内容,巧妙利用心随我动方法,促使班级学生对大学语文学科有全新的认识,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断激起他们的读书兴趣。在语文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各阶段语文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的读书活动,让学生集中阅读喜欢的课外书籍,相互探讨、交流读书心得,向班级其他同学推荐不错的文章,激起其他同学的阅读欲望,也可以根据当代大学生兴趣爱好、关注的焦点与热点,向其提供经典书籍,在他们中传阅,阅读的基础上,多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手法、主题思想等,在无形中不断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表达能力、道德判断能力等。在此基础上,由于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人的阅读爱好是各不相同,小说、散文、诗歌、哲学各有所爱,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途径,借助心随我动方法,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促使学生在阅读中相互影响、感染,注重对不同类型读物的阅读,不断拓展知识面,不断探索书中宝贵的财富,在阅读中有效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

4画龙点睛方法与情感宣泄方法

在大学阶段,语文课时并不多,画龙点睛方法在提升大学生道德境界方面发挥着多样化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和课文题材相关的课外经典读物,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这些经典读物,将课堂所学的写作技巧、课文篇章结构分析方法等巧妙应用到课外读物中,将课堂知识学“活”,并做好读书笔记,完成布置相关的课外读物作业。以“仁爱篇”为例,在学习《诗经•小雅•蓼莪》、《又呈吴郎》、《春桃》等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文学宝库中相同题材的读物,比如,散文集—朱自清《踪迹》,故事集—安徒生《安徒生童话》,诗集—冰心《繁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仁爱的种子播种在心尖,使其深刻感受“爱”无穷的力量,在无形中不断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比如,善良、宽厚、无私,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具备较高的道德境界,积极看待浑浊的尘世,学会“尊重、欣赏”生命,认真学习课程知识,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更好地在平凡的舞台上呈现多彩的人生。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当代大学生大都有着较大的生活学习压力,极易出现各类心理健康问题,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利用情感宣泄方法,有效提高学生道德境界。以“思乡”为例,大学语文教材中也有很多相关题材的佳作,教师可以将“思乡”题材的语文课文集中起来,以专题的形式,展开课堂教学。随后,教师可以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比如,乡愁朗诵活动,可以一人,也可以几人一组,朗诵课堂内外乡愁题材的诗歌、散文等,在亲身阅读中去体会不同作者笔下乡愁的韵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喜欢的乡愁题材文章,并在探讨、交流中,解读文章结构、中心思想等,并诉说自己的思乡情怀,借助诗句等大胆宣泄一直压抑在自己心中的乡愁,并对其进行德育教育。在无形中,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宣泄心中的情感,良好调整自身心态,拥有健康的心理,塑造健全人格,不断提升自我道德境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情感宣泄方法多样化优势,科学展开课堂教学,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断受到德育熏陶,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5结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生本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多层次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特点、内容、主题等,客观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生活阅历等,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比如,专题讲座方法、情感宣泄方法、画龙点睛方法,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上,有效提升学生道德境界,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成为新时期社会市场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苏燕,李德民.以文化人贵在得法——正确处理“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六种关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4:56-58+85.

[2]吴时红.“大语文”观的理论建构与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143-148.

[3]王新惠.将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提升到课程建设的高度[J].中国大学教学,2012,04:55-57.

[4]林小云,张志坚.新媒体语境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从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视角[J].宜春学院学报,2014,07:125-128.

德育专题讲座范文6

1、开展“尚贤文化”德育活动,打造德育工作特色。一句“老师好”、“同学好”的温馨问候胜过千言万语,学生的文明言行、同学间的礼让、对父母的感恩、对班级的关心、对学校的热爱、教师的儒雅举止处处展示着学校高品位的文化熏陶,体现着学校德育教育的成果。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为了落实“德育为先、立德树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教育目标,开展了以“尚贤文化”为核心的“五贤”、“七度”教育活动。“尚贤文化”德育教育活动是以“五贤”教育——“仁爱、义勇、尚礼、明智、诚信”为根基,以“七度”教育——“感恩、报恩、自律、包容、精进、自省、规划”为载体,铺就“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兴家、卫国、济天下”的人生(成长)功业路。“尚贤文化”德育系列活动中,教师率先垂范,通过早会学习、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日记交流、校园广播等途径,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及行为规范教育,并在“单项评比、综合评定、先进班集体评比、“五贤标兵演讲赛”、校园文化节尚贤文化专项表彰等活动中扎实开展。尚贤文化教育成效,以理念形象、行为形象、视觉形象在学生的言行举止中得到具体显现,为更好地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实现“教育回归育人本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暑期实践营活动,为初中升高中衔接过渡做好准备。新入高中的学生面临着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假期时间了解高中的学习生活,学校精心策划,组织开展暑期实践营活动。实践营以“军营实践、学习实践、生活实践、野营实践”为主要内容,融文化学习、文体活动、艺术欣赏、军事训练、生活体验为一体,使每一位营员都所收获。刚刚离开初中校园的学生们,通过参加这样的实践营活动,了解高中学习生活的一些基本特点,逐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方式,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为升入高中做好充分准备,同时也锻炼了体能,提升了素质,培养了良好的习惯。

二、在传承中改革创新,以提升德育品质

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在已经形成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德育教育工作要采取新的措施,进行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才能收获新成果。跑操、“读等工程”是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德育工作的新举措,间操时间,一支支整齐的队伍,精神饱满的同学们喊着激人奋进的口号,伴着铿锵有力、节奏鲜明的慢跑脚步声,让人感受到一种斗志在胸、力争上游、舍我其谁的斗志,一种激情燃烧、永不言败的飒爽豪气。短暂的休息期间,同学们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默读英语单词、复习公式定律等,提高学习效率。学校组建千人“五贤拳”团体操队,将我国传统武术中较具代表性的两大拳法——太极拳和长拳的基本动作进行融合,学生们在演练过程中,一招一式中无不迸发着坚忍不拔、砥砺精进的武术之魂,把中国功夫的精、气、神演绎得淋漓尽致,激发出同学们心中对祖国的无限敬意和为国争光的豪情壮志。与百人“古筝”队创意结合,整齐优美的动作,衣袖漫飞、芊手抚琴的神韵,把中华千年的艺术智慧挥洒的酣畅淋漓。在传统艺术与现代表演的融合中,展示着天人合一的唯美境界。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着艺术的无限魅力,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三、结语

德育专题讲座范文7

[关键词]课程思政;化学;德育;实施途径

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围绕着两个维度展开:一是培养能够为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二是培养具有独立个性、健全人格、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各门课程教学终级目标是共同的,思政课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融合是必然的也是可行的。化学课堂作为高校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与使命。新时代的化学教育不仅要传授化学知识、技能,更要训练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1]。因此大学化学老师在进行化学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既育智,又育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研究探讨化学教学中有效的德育实施方法和途径,为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提供素材,使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实施得到更多的关注。

一、科学精神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没有经历过艰苦环境的锻炼,依赖性强,实践和动手能力差,普遍缺乏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教育教学中要把科学精神渗透到化学教学中。马克思说: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在化学授课中介绍国内外优秀化学家不畏困难的求知精神、百折不挠的科学研究品质,是我们培养学生素质的目标[2]。通过介绍中外化学家的典型事迹,励志故事,让学生了解,科学认识并不是信手拈来、轻而易举得到的,它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在探索科学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它更需要孜孜不倦、不畏惧失败、勇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科学探索是一个长期、曲折、复杂、艰苦的过程,我们需要培养不怕挫折、锲而不舍,愈挫愈奋的勇气与毅力。比如在讲到元素周期表时,我们可以讲讲德米特里•门捷列夫在研究化学元素周期律的道路上所表现出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在讲原子学说时,可以讲讲它的提出者约翰•道尔顿。他为了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科学事业,终生未婚,而且在生活穷困条件下,从事科学研究。在讲结构化学时,不得不说对结构化学做出突出贡献的化学家———卢嘉锡。卢教授满怀“科学救国”的热忱,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从美国回到中国,在艰苦的条件下从事科研工作,他不畏清贫、不惧艰险,爱国奉献、追求卓越,投身科学,成绩斐然。将这些名人轶事穿插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还使学生了解并学习他们身上折射的科学精神和做人的品质。学习他们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学习他们勇于挑战、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学习他们坚守职业、忘我献身的拼搏精神;学习他们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在人类整个发展史之中,是人类文明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环保意识不可少

时代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在改善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环保和化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护资源,有保护环境的教育是一项重要任务[3]。但有些学生环保意识薄弱,思想麻痹大意,缺乏自我约束力,对实验室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缺乏认识[4]。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物,有些学生随意向下水道倾倒,固体废物随手乱丢。有些学生在通风橱内进行的实验没有将通风橱的橱窗关闭,导致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弥漫整个楼层。高校学生是实验室的主力军,无论是教学实验,还是科研实验,学生都是主体,因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至关重要[5]。开展实验室环保教育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告诫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一讲自然环境受到的严重污染,生态平衡遭受的极度破坏,人类健康遇到的极大威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国内外真实案例讲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例如,水体中有机物污染事件、重金属中毒事件、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20世纪40年代,美国一家化学公司向河谷中填埋有机氯农药、塑料等残余有害废物,10余年后,该地区陆续发生了一些婴儿畸形、人患怪病等现象,在当地的空气、土壤和地下水中检测到82种有毒化学物质。虽然时隔多年,我们仍需引以为戒,让历史不再重演。实验室废液应根据其化学性质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不可混合贮存。产生废气的实验要在通风橱内完成,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采用废气吸收装置,将废气吸收浓缩后再处理。固体废弃物要统一收集、统一处理。改变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说起来确实重要,忙起来可以不要,干起来往后靠靠,出事才知真重要”的被动局面[6-7]。关于实验室产生的“三废”,教师还可以设计相关的环保问题,引导并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将实验过程产生的废物做到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甚至可以引导学生做到资源化利用。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习惯,提升了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生命理念的渗透

化学,在为人类生活带来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伤害。由于化学品的广泛使用,全球的水体、大气、土壤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毒害。看似平常的东西,也许都会对生命造成伤害。在出现的社会问题中,有许多是因为漠视生命引起的。因此化学教学的另一个渗透点就是生命教育,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发展、生命的活动与化学物质、化学反应等密不可分。从化学的角度渗透与生命有关的现象,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脆弱,体会生命的珍贵,提升对生命的认知,增强对生命的感悟。要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要以学到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保护生命,解决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比如,在谈化学元素时可以讲生物体中的宏量元素与微量元素,这些元素的成分、存在形态、含量,以及这些元素在生命体中所发挥的生理功能。这些元素通过化学键组成各种化合物,生命的起源就是从这些化合物开始的。从另一个角度看,生命体的每一次生理活动都涉及到千万次的化学反应,生命体的发展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换与损失。还可以通过饮食过程能量的转换利用来了解物质代谢,如当人饥饿时吃面食要比吃肉更有利于为身体提供能量,这其中的过程就涉及到化学反应和能量的转换。从化学的角度出发,体会生命过程的神奇奥妙,感悟生命的珍贵,提升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化学的发展使我们认识到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温、臭氧层破坏、酸雨等众多方面,但同时化学的发展也使人类逐渐学会利用化学方法保护自身,如利用化学的原理生产药物和加工食物。化学发展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社会资源,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与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与价值观。

四、安全操作和规范意识

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对要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学生,化学老师应进行相应的环保规范教育。告诉学生实验完毕后,实验室地面和台面都要打扫干净,设备仪器摆放整齐,关水断电。个人穿着要符合规范,比如夏天不能穿短裤和凉鞋(拖鞋更不可以),女生做实验前必须把长头发梳起,不能散着头发做实验。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要穿实验服,戴手套,必要时需要佩戴防护眼罩和口罩。这些仅仅是实验室安全最基本的要素。有些化学实验本身带有危害性,在实验开始之前必须提醒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操作要规范。否则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2004年清华大学逸夫技术科学楼因违规使用高温加热炉加热反应釜导致反应釜爆炸。2005年首都师范大学一女生碰翻乙醚引发大火。2010年某高校实验室研究生给分析仪冲入氮气,由于操作违规,导致仪器内压力过高而发生爆炸。很多实验室事故的教训告诉我们,实验室事故大部分是误操作事故,对实验室设备药品的不熟悉,对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缺乏。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与培训,让学生心中要有安全意识、脑中要有安全知识、手上要有防护技能。有毒有害化学品不得敞口放置,取用应在通风橱内进行。不要直接去闻化学试剂,不要用嘴去吹移液管里边的液体。注意防火,实验室内不能见明火。谨慎对待没有做过的反应和没有用过的化学品。实验室内不准吃东西、喝饮料、吸烟或者化妆等。化学实验教学中,在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全局意识。比如将一个大的实验内容分成几个小项目,把学生分组,只有每个小组都完成了实验内容,这项实验才算真正的完成。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领悟到成功离不开集体的智慧。只有把个人的愿望和团队的目标结合起来,发挥集体的协作作用,才能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团结协作不仅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一种道德品质。

五、学习兴趣可激发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竞赛,让学生自由组队,通过自学、自查文献,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经老师审批通过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可设立相应的奖项来鼓励和激励学生。让学生走进自然、了解自然。组织学生去河流或水库采集水样,对水质情况和水中微生物进行化学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亲身体会生态破坏的后果,了解生态修复的困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工业“三废”的处理流程和处理工艺,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另外还可以举办形式多样的化学晚会,化学晚会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由于高校学生对所学专业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方向和研究进展缺乏了解,因此学校可以举办化学专题讲座,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熟悉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动态、发展现状和趋势。专题讲座内容不需要“深、专”,而是要立足学生的专业背景知识,将化学学科发展与人类社会生活面临的实际问题相联系,介绍化学学科中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及新应用等等。通过专题讲座,不仅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培养挑战精神。总之,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在于育人。化学学科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在化学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利用当前重大热点事件与学生的德育教育相联系,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从而真正做到“素质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党的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坚信,通过化学老师知识的传授和德育的培养,青少年一代必将志存高远,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书写人生华章。

[参考文献]

[1]俞琛捷.论化学史对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的作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2]王贝.大学生科学精神的本质与结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2).

[3]付蔚莹,傅新禾.当代大学生环保教育对策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8).

[4]金海萍,阮俊,冯建跃.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教育方式和内容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

[5]邓吉平,李羽让,李勤华,等.实验室化学废弃物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

[6]光翠娥,王世强,王萍.理工类高校实验室安全的潜在风险和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3).

[7]陈林,刘友平,张三印,等.加强安全教育,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2).

德育专题讲座范文8

在专业课讲授过程中,把枯燥的知识技术融进德育内容,并且结合当前煤炭及选煤企业遇到的难题,进行品德教育培养,使学生先耳闻品德在工程技术领域的重要性,逐步对他们进行品德方面的培养,使他们以后进入企业能尽快地融入到队伍中去。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以实践为基础,并且与生产密切结合。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把实践教学融进德育内容,让学生与一线企业工人密切接触,学习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学习他们吃苦的矿业精神,有条件的话可以请厂矿里面优秀代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座谈,让学生体会到德育对厂矿及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并结合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带来的危害,使学生目濡德育与生产之间的关系。此外,除了在专业课和实习过程中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德育培养外,在每个学年教研室要对学生进行德育专题讲座,使学生对品德的认识和训练在平时自觉主动养成。并要求每个学生毕业时进行德育答辩,总结他们大学四年来在德育与专业结合方面学到的东西与个人体会。通过他们答辩,间接评价四年来对他们进行德育培养的效果,为以后德育培养融入该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提供方向与目标。学生毕业后,对其进行跟踪调查,真正检验德育建设融入矿物加工专业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二、主要解决的问题

1.如何让学生和教师意识到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就教育的本质而言,培养“人”远远比培养“才”更重要。而因为受到应试大环境的制约,很多时候教育的定位被强行扭曲了,重在培养的是“才”而不是合格的“人”。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教育方向就偏离了轨道。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

2.如何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养成良好的品德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好的启蒙,在家里,父母是最好的启蒙,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榜样都是最好的启蒙,同时每一个榜样也是无形的教育者。学生在从学校和家庭乃至社会生活中得到这些有形无形的教育印记后,便会反作用于现实社会,发挥其被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单就在学校里,首先教师要具备品德培养的理论知识、方法与技巧,通过他们言传身教,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品德的人,同时当中品德优秀的又会对其他人起着无形的教育。

3.协调学生学习专业课与品德培养,并使之同步进行

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时,一些与职业道德相关的方面可以采用自然渗透法,顺其自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此外,由于矿物加工专业是工程背景很强的专业,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采用寓教于做法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即使有些课程内容从表面上看与德育教育联系较少,但只要善于挖掘,可以采用引申发挥法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