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学案例范例

德育教学案例

德育教学案例范文1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法治意识;案例教学;德育教育

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本安静的校园中频频发生暴力事件。导致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但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意识淡薄、自控能力差等原因也不容忽视。处在生理、心理发育阶段的中职学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法治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教学背景

在法治校园、平安校园建设的大背景下,作为中职班主任有必要充分利用德育课堂,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发挥德育优势,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能够学法、遵法、用法,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

二、教学过程

法治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活动和认知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在中职学生的这个年纪,如果教师在德育课堂中一味地说教,不仅起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反而会造成学生的逆反情绪甚至勾起他们对违纪行为的好奇与尝试。有鉴于此,笔者引入现实情境,让学生面对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不断体验、感悟、思考,使学生亲历自主辨识、分析的过程,并做出判断,从而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所以,当笔者在开展“做一位遵纪守法的中职学生”这一门校园德育课程时,特意选取了学生在网络上都有所了解的校园欺凌事件作为切入点。

1.情境陈述

某校高二学生詹某中午在食堂打饭时,发现高一学生李某插队,于是上前制止,李某不听劝告,两人在食堂内发生了口角。詹某回到班级把事情告诉了要好的几位男生,大家商议后,决定在下午放学的时候在校外堵住李某,好好教训他一顿。在教训的过程中,詹某伙同几位男生使用木棒、砖头等工具,造成李某头部重伤,抢救无效死亡。

2.引导思辨

第一步:角色扮演、洞悉细节。为了摆脱传统德育课堂中所呈现的干瘪文字和生涩乏味的说教,笔者特意安排几位男生将案例过程通过情景剧的形式展现在班级学生眼前。这样参与角色扮演的学生可以深切体会校园冲突发生过程中的那种冲动、好面子的情绪,以及在失去理智、采取不可预知的行动所导致无可挽回的结局后的无助和恐慌。旁观的学生也能更容易地洞悉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细节,感受事件的前因后果,提高对事件的认知水平。第二步:现场调查、初步感知。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詹某,在食堂事件发生后,你会怎么做?”绝大部分学生是赞赏詹某在食堂正义制止插队现象的,并且对詹某制止后遭受的委屈抱有同情。并且有个别男生表示如果他本人遇到类似情况,也许事后会和詹某一样,邀请朋友一起找回面子。但所有人都对案例中的李某最终重伤死亡的结局表示惊恐。第三步:辨析行为、表明观点。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情绪、情感不稳定,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又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哥们义气重,很容易采取一些过激行为。所以,笔者搭建了一个开放式、辨析式的讨论加辩论大会,让学生针对案例中几位学生的行为进行理性辨析,判断对错,陈述自己的理由,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学生相互间的交流,再加上笔者的引导,使得学生对于整个案例的认知和价值观取向逐渐趋于正向和统一。第四步:结局警示,深化意识。课堂教学进行到第二步结束时,有几个平时容易冲动的学生终于忍不住发问,案例中的詹某及其同学的结局是什么?一审法院根据情节严重,以故意伤害罪分别判处詹某及其同学有期徒刑2~7年不等的刑罚。一审宣判后,詹某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笔者在学生经过第二环节充分地认知和讨论后再告诉案例中人物的结局,更容易让学生明白此类校园暴力行为的严重性,从而更加敬畏法律。第五步:知识链接,敬畏法律。处于中职阶段的青少年学生,他们在思想认知上其实已经基本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并且主观意愿都是愿意遵守的。但是由于对于法律的认知不足,有时候无法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在冲动情绪的驱使下无法控制自我行为,从而导致校园恶性事件的发生。所以笔者为学生拓展了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相关法律条文,帮助他们清晰地了解法律。比如学生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刑事责任年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笔者认为像以上这类法律条文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甚至可以告知违法犯罪之后的刑罚种类,比如视犯罪情节严重程度,可以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大主刑。再结合学生课后自主通过网络查找各类相关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的悲惨结局,更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法律的权威性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理论支撑,知行合一

在德育课堂中,教师可以对接时事热点进行情境创设,创新教学形式,从而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回归“育人”的本质。但终究不能脱离实际的理论支撑,还需要回归书本,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行动中去。借助德育课程体系下“全民守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和权利义务观”一课,让学生明白以下几点。一是依法办事,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让学生明白本节课中的案例就是希望学生能够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我国的法律。积极主动地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学生成为法治社会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二是依法办事,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权利义务观。让学生明白在法治社会中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统一的。每个公民既要积极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又要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因此,要掌握与自身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养成遵守法律、依法积极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的观念和习惯。同时,还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推进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三、教学效果及教学分析

笔者已经在多个班级尝试过这种教学方式,课堂氛围和谐愉快、学生表现得积极活跃,极大地改变了学生以往“你只管讲,我只管听”的情况。学生积极主动地探讨、争论笔者抛出的例子,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跟同学和笔者进行分享,极大地提高了德育课教学效果。这样一节简单的课之所以能够让学生印象深刻,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

1.教学形式创新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容和形式对立统一,好的内容只有依托好的形式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本节课而言,笔者没有采用空洞的说教,而是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通过情景演绎、现场调查、小组讨论、小型辩论等一个又一个环节去剖析案例,让学生在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判断、自我分析、自我教育中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

2.内容来源真实

本节课采用的案例来源于法治热点,校园暴力事件选取贴近中职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容,这样学生参照自身的生活经验就可以理性地分析事件背后映射出的道理以及价值所在。在事件剖析中,笔者努力让事件自己“开口说话”,借助事件中人物的行为和结局渗透法治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法治观念,了解法律概念,掌握法律常识,最终让学生养成遵法守法、遇事循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四、教学策略

结合实际的尝试与改善,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教学策略较为有效。

1.正向引导、正面阐述

列举学生身边容易引起的校园冲突,告诉学生在面对冲突时,首先要三思而后行,互相换位思考,等情绪冷静下来时再去着手处理。如果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情况时,在第一时间要向家长和教师求助,不能私下解决。

2.侧面计算、成本对比

以典型案例为媒介,计算并对比正确处理和激进处理所导致的两种成本的付出以及所得所失,青春无价,不能让自己将大好年华浪费在冲动的噩梦里。让学生明白在遇到事情时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3.反面警示、以人为鉴

通过典型案例中最终走向违法犯罪道路人物的惨痛的结局,向学生提出警示,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这样能够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在校园冲突中,坚守道德与法律的底线,常怀敬畏之心,才能行稳致远。

4.家校合作、警校联合

建立家、校、警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法治讲座进社区、进校园。在各项讲座中,以公安局和派出所第一线的打击青少年违法犯罪数据为依据,以公安局和派出所坚决打击蔑视法律权威的违法犯罪事件的决心为支撑,在学生的心中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法治高墙。

五、结语

德育教学案例范文2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学者们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哈佛商学院曾将案例教学法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我国教育家郑金洲认为:“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综合以上解释,我们可以认为,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把恰当的案例引入教学中,给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情境。通过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其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现代意义

(一)是打破传统教学弊端,促进教学效果的需要

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方式在我国德育课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这种机械的教学方式,忽视了课堂学以致用的功能、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案例教学法与教授式教学法的最大区别就体现在教学载体上,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载体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德育课运用案例教学法,把生动、鲜活、典型的正反案例展示给学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意义的真实、典型的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相当于引导学生把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统一起来,实现了校园小课堂与生活大社会的有机结合。

(二)是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中职校培养目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位,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开放式、互动式、实践性的新型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开拓思维和创新能力,树立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在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一)注重案例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质量

1.精心选择案例,增强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案例作为教学媒介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因此,科学而合理地选择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遵循以下要求:一是案例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二是案例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三是案例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四是案例要与学生专业相联系。

2.深入研读案例,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在选择好案例后,自己要深入研读案例,力求尽可能多的掌握案例所涉及的知识。教师首先要熟知案例发生的背景、观点,熟练掌握案例反映或蕴涵的原理。其次,教师应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这是案例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

(二)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达到理论知识点的升华

在德育课案例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深化对知识的领悟,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行动相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不同的观点相互补充,再由教师修正,共同总结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要善于联系中职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和学生自身的实际,给学生布置“行为作业”,让学生们依据相关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

(三)注重德育课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考核,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1.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给予合理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

教师要站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以鼓励表扬为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从内容上讲,教师对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评价,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在参与学习的态度表现,这主要通过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来进行衡量。二是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品质,这主要包括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是否有创新,能否将思维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等。三是学生在学习中能力的发展,这主要评价学生在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

2.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建立学生自信心

德育教学案例范文3

一、重视开发教育案例

案例模式是一种以实践为核心的教育方法,更是增强教学成效,保障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这与高职教育学课程教学目标是不谋而合的。高职教育学课程当中包含着大量的教育学理论知识,是学生今后从事相关教育工作必须要掌握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技巧,但是如果在对这些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时单一的注重死记硬背或者是机械性的应用,那么高职学生无法真正的理解教育学的内涵,这也直接和教育学的实践教学目标相背离,影响到高职院校对于优秀教育人才培养目的的实现。因此,在教育学的实际教学当中应用案例教学模式,也就是将教学案例和教育理论进行紧密整合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增强学生知识理解,强化学生技巧掌握能力的重要方法。而案例模式的应用最为基础的阶段,就是加强对教育学科知识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挖掘能够体现出核心教育学科知识、实践教育和应用价值的案例,并以案例作为重要的课堂推动力和调节剂让学生主动将理论和实际案例进行整合,在实践当中理解抽象知识和概念。教师开发出的案例在应用过程中,必须要强化案例分析。如对于德育案例,可以将这一案例的整个过程进行描述,引导学生抓住教师描述的重点,并认真分析这一教育案例当中的优劣势,启发学生思考可以运用哪些教育理论知识来对这一事件进行论证,鼓励学生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提升工作能力。

二、科学编写案例教案

为了更好地将案例模式在高职教育学当中进行实际运用,做好案例教案的编写工作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为教育学教学质量提高打下基础的阶段。在进行案例叫我按的实际编写时,首先必须充分了解教育学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了解教学大纲以及学生培养计划当中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此基础之上再进行案例教案的设定,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安排如,应该将哪一部分的内容作为案例教案编写的重点部分,哪些任务需要进行一定的分工,落实好各个部分的责任,教师应该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和职能,学生又应该重点提高哪方面的能力。在具体的案例编写过程中,需要满足下面几个要求:第一,明确案例教学目标,也就是要清楚的确定应该从教育学课程的哪一单元着手来进行案例的准备工作,应该将其应用到怎样的场合,具体要达成怎样的目标。第二,明确教学案例体现以及包含的教育学理论知识以及教育规律内容,并且根据实际需要来恰当地确定在案例教学当中要采用哪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辅助案例模式的实施。第三,案例编写必须要结合学生专业需要,具备职业性和专业性的特征。

三、优化案例模式实施

德育教学案例范文4

关键词:德育;视频案例;教学改革

一、案例视频教学法应用在德育课堂的意义

(一)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多媒体技术如今已在学校教学中普遍推广。学生更喜欢具备声、形、动作等多方面感知的视频教学。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与理解,既可借助视频画面的即时声音来完成,又可以从具体、形象的画面中直接获取。在传统德育课堂教学中,课本和教案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尽管课本上也列举了许多案例,但教师往往只采用语言描述的方法进行讲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从语言文字中理解课本知识。由于汉语言文字具有多义性,学生在理解时还需要借助想象与思考。然而,技校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弱。如果教师在讲授时缺乏生动婉转的语言描述,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采用案例视频教学法进行德育课堂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对知识的理解,还有真实情感体验。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利用案例视频教学法进行德育教学,是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案例以声音和图像形式同时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视觉感官上直接感受文字的描述,获得理论知识和情感体验。这种模式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的有效性才能体现出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是简单依赖播放视频,而是在播放视频的同时,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从身边事入手,比如设置一些探究性问题,“什么是工匠精神,在你的身边有哪些工匠精神”等等。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分工形式,总结视频案例中的重点,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通过这一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有效地导入课堂学习内容。

(三)有助于提高德育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将案例视频教学法应用于德育课堂,有利于节省教师备课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直接从网络或教学资源库中下载相关案例视频,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创作和寻找贴合时代需求的案例视频,不断丰富和更新资源库中的视频资源,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再者,应用案例视频教学法有利于更加合理地评定学生成绩。将学生观看案例视频后的课堂发言或观后感,作为德育期末成绩评定的一部分,改变过去只依据期末笔试评定期末成绩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德育课堂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德育课堂教学效果。

二、技工院校德育课堂面临挑战

目前,技工院校德育课堂教学面临挑战。首先,技工院校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学习压力较小,一些学生存在“得过且过”的思想。技工院校比较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一些学生误以为德育课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其次,技工院校德育课堂教学大多仍采用说教方法,对学生个人内心情感缺乏必要的关注。如果上课时一味讲究知识点的背诵或抄写,很难使教学内容形象、具体地深入学生内心,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最后,从人生发展阶段看,技校学生正处于从青少年向成年转变的重要时期,他们崇尚自由,愿意接受新兴事物,但也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可塑性极强,但对不良思想的抵制力又较弱;他们有较强的进取心,但遇到挫折或困难又容易失去信心。因此,需要开设专门课程对他们进行思想指导。

三、案例视频教学法在技工院校德育课堂教学的使用

(一)“翻转课堂”模式

该模式即在课前组织学生观看案例视频,而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共同探讨。如在讲《德育》第一册“谱写崭新篇章”这一章节时,学生刚刚进入技工院校大门,开启新的学习生活旅程,内心没有足够的自信,所学专业大多是由家长或老师帮忙选定,对专业前景一知半解,对未来前途非常迷惘。作为德育教学开学第一课,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重树信心,对在校的学习生涯及未来职业生涯进行重新规划。虽然教材中也列举了一些案例,但是要么年代比较久远,要么比较专业难懂。笔者结合央视拍摄的《大国工匠》《大国重器》等大型纪录片,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事先在手机或电脑上观看,选取其中一个印象最深的人物事迹进行分组讨论,以小组分工形式将所选案例中的人物事迹、涉及专业知识、未来发展前景等内容制作成PPT,在课堂上用电子黑板与同学进行分享讨论。这样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可以让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参与到学习中,自然而然地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课堂嵌入”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播放视频资源并进行及时讲解。如在讲解《德育》第二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经济制度”这一章节时,如果简单从教材上讲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学生仅从概念上很难理解,而在课堂上播放有关中国石油、国家电网、华为等公司的公司简介及主要从事业务的视频后,学生对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有了深入了解,从而进一步理解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要性。如在讲解“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这一章节时,如果让学生单纯地从文字上进行理解,学生会觉得非常枯燥难懂。而《改革开放二十年》纪录短片,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前后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通过播放这部纪录片,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理解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三)“课后拓充”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课后组织学生观看视频,进一步消化吸收课堂教学内容,是课堂的延伸。在讲解《德育》第三册“职业与成功”这一章节内容时,除了结合书上的案例让学生讨论以外,笔者还从网上下载了一些近期网络比较热门的案例,学生对这些贴近生活的案例饶有兴趣,学生不再一味接受枯燥的理论知识,课堂45分钟时间被案例视频调剂得有声有色。除此之外,笔者在讲完这一章节后,要求学生课后利用手机或电脑观看央视摄制的电视系列片《榜样力量》,进一步了解教材中列举的代表人物高凤林的事迹,学习他的职业精神,探究他的成功之道以及他对成功内涵的理解,并写一篇观后感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使德育课程融入平时学习中。

四、小结

综上所述,案例视频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利用网络或资源库中的视频案例,从课前、课中、课后几个方面开展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有一定的帮助。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视频素材,增加视频教学的灵活性,提高技工院校德育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沈茂玲.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运用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N].人民日报,2010-7-30.

德育教学案例范文5

(一)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三生教育具有实践性、运用性和灵活性强的特点,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每一章节内容都让学生亲身实践,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就是引入案例教学。因为案例教学不是单纯去寻找正确答案,而是追求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学生将从中受到多方面的启迪和锻炼,从而培养学生对问题敏锐的洞察力,形成一套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求知、做事、思考和创新。

(二)案例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把课堂比作一个舞台,教师就是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而学生只是观众,无法真正地参与此教学过程,因而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学生分析思考、小组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启迪和帮助学生,类似于导演或教练,而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真正的表演者是学生,实现了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换。这样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能够亲身参与分析和讨论,更具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我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作为三生教育教学的案例,但是教师进行案例收集和选择时,既要考虑是否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主题,又要斟酌案例难易程度,还要兼顾案例的典型、新颖、现实和理论价值,且在讲授案例课之前,教师还要预先分析案例,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这一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三生教育案例教学的案例选择

三生教育案例教学重点在案例,而如何进行案例选择和选择什么样的案例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一般来讲,三生教育案例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案例的目的性

三生教育案例是对生命、生存和生活的相关内容、情景及过程进行的客观描述,尊重客观事实,不带个人偏见,是直接为三生教育教学服务的。在选择案例时,应结合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有的放矢地围绕一个或几个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三生教育某一章节内容的了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的经典性

三生教育教学案例,应选择那些既能较好体现生命、生存、生活的理论价值,又具有三生教育实践意义的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生命、生存、生活的知识,使学生将三生教育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最终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三)案例的启发性

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而社会的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必须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优秀的三生教育案例应具有启迪心智、激发创造力的作用,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选择那些内容新颖,具有首创性的案例。这些案例往往视角独特,独具慧眼,思常人之未思,见常人之未见,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意义重大。

(四)案例的系统性

教师应从系统观的角度来看待和处理案例,这对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十分重要。所谓系统观,就是把三生教育案例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有许多互相关联着的子系统组成,且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这意味着我们要全面地来分析案例,不要只看到某一个或几个局部的子系统,还要看到这个(或这些)子系统与同一系统中的其他子系统间的关联、牵制和影响。同时,这个系统又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与环境发生着交互作用。

三、三生教育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

案例教学在具体操作中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应根据不同的案例,采取相应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个人练习

学生熟悉案例材料后,让他们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记录,然后在全班自由发言。学生在发言时不断交换彼此的看法,进行评论、修改、补充,与此同时,老师要不断地进行引导和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在讲授和谐生命这一课时,先应给出与和谐生命内容相关的一些材料,如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同学关系、人的身心健康等,然后让同学们结合问题讨论思考,一定时间后让同学们自由发言,同时进行不断的引导和总结,将内容横向扩展、纵向延深。最后同学们不仅知道了塑造和谐生命就是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统一,是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的理想状态,也分析出了目前一些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如何避免同学之间的不必要摩擦和冲突,怎样克服心理健康问题等等,并对如何构建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有一定的认识,同时,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小组讨论

此形式是以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这也是经常采用的方法。因为许多复杂案例,没有小组的集体努力,没有组内同学的相互启发、补充、分工协作、鼓励支持,单凭个人很难分析好。而且,有些学生在全班发言时顾虑甚多,但在小组发言中则比较活跃。此外,案例学习小组总是高度自治的,通常要选一位组长来组织讨论,小组本身的管理还能使学生学到很多生存、生活技巧和组织协调能力。

(三)全班辩论

学生们在对案例思考讨论后发表意见往往会一致,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辩论以求得一个比较完整的答案。在学生进行争辩时,有的学生根据推理或考虑到别人所未见的情况向某位同学的论点提出异议或质疑,而由被质疑者或他人可用另一些不同的见解和分析去反驳或辩护。这种情况最能显示出集体分析与讨论的强大威力,鼓励这种建设性的对抗与合作,能取长补短,收到共同提高的效果。

(四)角色扮演

教师可根据三生教育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形式的模拟实践,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模拟实践是由教师设计出实践的环境和条件,学生在这种模拟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管理的实践活动。这种模拟形式的演练给学生提供更多理论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种能力,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其做法是让学生分别扮演案例中的不同人物,事先不准商量,只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和达到的目的,按案例要求活动,演出结束后,由扮演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教师进行最后总结。除上述四种形式外,还有座谈会式、逐个发言式、小组发言式、师生对话式等等,教师应根据学生和案例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分析形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三生教育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案例教学不能替代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

在三生教育教学过程中,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法旨在建立系统的三生教育理论体系,而案例教学法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强调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但是不能因此而弱化或忽视理论知识传授,因为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三生教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开展案例分析。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做基础,案例讨论将难以展开,勉强为之也较为肤浅,因此知识传授还是主要的、先行的环节。要想上好三生教育课,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并举,坚持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重。

(二)教师应注意转换角色

德育教学案例范文6

关键词:基础医学;早期案例教学;教学改革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戴尔教授提出[1]。案例教学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典型案例,利用事件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诱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促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自主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沟通协作精神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法正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范围已拓展到医学、管理、教育等众多领域,并被逐步推崇为未来教育教学的方向[2-4]。近年来,国内众多高校也着手开展基于案例分析的教育教学改革。基础医学课程是临床医学以及多种医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石。然而由于内容抽象乏味,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按照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各学科教师分别按照指定教材讲授,学生被动地记忆知识点。在整个早期基础医学教学阶段,缺乏多学科整合的环节,教学内容与临床应用脱节,导致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热情不高,只为应付考试。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不利于高级医学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沟通合作技巧。以下将简要介绍我们在早期基础医学课程中的改革措施,总结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教师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1案例教学的课程设计与实施

1.1案例设计

本次案例教学对象为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一年级和二年级各一个教学班。根据学生知识背景特征,我们围绕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编写了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和携带BRCA1突变的乳腺癌两个案例。内容涉及细胞结构与功能、基因的遗传与变异、遗传病检测、辅助生殖技术以及医学伦理学等多个方面。每个案例分为三幕,每一幕设计2-3个科学问题作为基本教学目标。

1.2课程实施

每个案例设置为9个学时,分成三次,每次间隔一周。讨论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次选举主席和记录员各一人,负责组织讨论和内容记录,指导教师主要负责观察记录学生的发言情况。第一次课进行案例前两幕的讨论,通过对病例的分析寻找隐藏的问题,并在课后自行查找资料对问题进行解答。第二次课,学生通过多媒体PPT展示、思维导图绘制等多种形式分享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经讨论完善问题的答案。之后在第二次课堂上完成对第三幕案例情境的分析。最后一次课上分享第三幕问题的答案,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案例整体进行梳理,学生于课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每次课小组讨论完毕后,学生需要对自己和同组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

1.3教学效果的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76.3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有一定的必要性;超过80%的学生认为通过案例讨论,自己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有所提高;65%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提高;7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训练。问卷结果显示我们的案例教学改革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5]。

2案例教学总结与思考

2.1案例教学的课程反馈

虽然学生对案例教学普遍认可,但本次调研也显示目前的案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问卷显示仅有约10%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非常有必要,且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非常有帮助;不足2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有显著提高。是什么原因导致教学效果一般?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哪些环节还有待改进?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第二轮问卷。经过调查发现,超过40%的学生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况下更愿意接受问题导向的教学方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而不是案例教学(CBL)。虽然超过半数(55.93%)的学生希望案例中设置的知识点不局限于某学科,但是仍然有超过30%的学生希望案例能基于已经完成课堂讲授的知识。仅23.73%的学生认为课后撰写案例报告能够有效地帮助掌握知识点,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撰写案例报告对知识点的认知帮助非常有限。

2.2对课程反馈的总结与思考

通过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师生座谈,我们认为目前在低年级医学生开展的案例教学尚存在以下几点问题。首先,低年级学生专业知识有限,在分析案例、提出问题的环节上容易卡壳。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小组讨论时常冷场或者跑题,有些小组问题偏多或凝练得不够准确。这样就导致学生查阅资料时处于无的放矢的状态,常常反映课后负担太重或者完全找不到相应的资料,从而引起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厌烦情绪。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认为面向低年级学生开展案例教学时可以适当结合PBL教学法。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6,7]。与CBL教学法相比,PBL更多的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自主学习。实践证明PBL教学法同样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在案例讨论时多加引导,适时帮助学生提炼出具体问题;每一幕案例讨论结束后由教师帮助梳理出隐藏的知识点;最后一次小组讨论结束前由教师做精讲总结。这样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跳出传统教学模式,过渡到独立的自主学习方式。第二,案例的编写和问题的设置需要与学生课程进度深入匹配,即案例的使用对象应精确到年级甚至学期。虽然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案例中的知识点可以涉及多个学科,但是在学期末的师生座谈中,我们发现对于尚未进行理论课讲授的专业知识,尽管学生进行了自学,但并未完成知识的内化。因此,这些知识点很快被遗忘或者形成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模糊记忆。虽然我们一直在尝试教育教学改革,但是传统的理论课程讲授依然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和体系的重要方式。因此,案例课程开设不宜早于第二学年。待学生完成部分学科的理论课学习后,再利用案例进行多学科的区段化整合,分别针对生物医学、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各设计1-2个案例[8]。这样既是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又能够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基础医学的意义。此外,案例教学的考核方式也值得进一步商榷。目前我们的案例教学考核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打分,另一部分是学生最终提交的案例报告。然而调查显示,学生并未从案例报告的撰写中真正获益。由于各年级案例教学的目标并不完全相同,我们目前正在尝试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何客观评价教学效果,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摸索。

3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

案例教学的实施是以10人左右的小组为单位的讨论式教学,提倡学生自由讨论,避免教师过度干预。然而我们的调查显示,低年级学生对教师依赖性较预期更高。接近80%的学生认同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超过85%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够适当参与讨论,约74%的学生希望在讨论遇到障碍时老师能给出“正确”答案。可见低年级学生尚未能完全脱离传统教学模式,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过渡到自主学习模式。由于案例通常涉及多个学科,因此,教师的知识背景和临床经验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依据预设的知识点适时引导学生,把握讨论方向和进度,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还需要在讨论中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讨论层层深入,并在最后对案例进行精讲总结,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最好具备临床或相关学科的知识背景,熟悉基础医学各个学科。然而,目前基础医学各学科教师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非医学专业,本身就缺乏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为了满足当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教师不仅需要对案例本身进行备课,更应当走出学科,系统学习基础医学甚至临床医学等各门课程。此外,问卷显示超过90%的学生希望教师具备一定临床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容易过度关注案例中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将案例讨论变成一次会诊,这与我们的教学目标发生较大偏移。对低年级学生实施案例教学的目的不是提前学习,而是通过案例完成对多个基础学科的整合,站在学以致用的层面上理解基础学科对医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教师首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合低年级医学生的案例,在课堂讨论中适时引导学生从案例出发,聚焦于基础学科的问题,最终再回到临床,以体现医学的整体性。例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这个案例,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引起学生思考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进而提出形成镰刀形红细胞形成的原因,总结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根据疾病形成原因找出适合的治疗方法。患者治愈之后如果有生育需求,医生可以提供哪些帮助,譬如遗传咨询、产前诊断、辅助生殖技术等。可见,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系统的知识背景,还需要了解前沿的诊疗进展以及娴熟的沟通引导技巧,才能满足学生和课程的要求。

4展望

案例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正在大规模推广。我们先期开展案例教学试点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同时积累了案例教学法在早期基础医学教育中的宝贵经验。传统授课结合案例讨论确实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案例讨论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极大地促进了医学人才的培养。在教学改革实践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思考,如何为不同年级、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选择案例?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案例学习时的需求有何不同?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面对快速的知识迭代和学生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需要积极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全面提高综合能力,才能满足案例教学课程开发和实施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宋文静.美国哈佛大学案例教学及其对我国高校德育教学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5,(7):58-60,64.

[2]肖静,梁雪芳,司徒仪,等.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课堂教学效果总结[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5):68-69.

[3]王红姝.浅谈案例教学法的实践与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3):76-77.

[4]张运书.案例教学法的适用与实施[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5,18(1):18-21.

[5]刘晓蓉,孙鸾,李正荣,等.CBL模式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应用及反思[J].教育教学论坛,2017,(40):232-233.

[6]王沁萍,陈向伟,李军纪.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现状[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2):1071-1074.

[7]任娟.在医学教育中开展PBL教学的不利因素及可行性建议[J].西北医学教育,2015,(3):441-443.

德育教学案例范文7

(一)国际业务实验课程在金融学实验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金融学专业的实验课程主要包括证券交易实务、外汇模拟交易与行情分析、银行信贷业务实务、保险实务、国际业务实务等。国际业务实验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课程,其内容涉及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业务、贸易融资业务、外汇交易业务和国际担保业务等,同时又与我国的外汇管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和外贸进出口管理等密切相关。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可以检验和提高学生金融学理论知识、外汇管理和外贸政策的掌握情况等,同时也培养学生国际业务实际操作能力。

(二)国际业务实验课程的特点

1.业务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综合性较强,业务多样化。广义上来说,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国际结算业务、还包括国际信贷业务、国际担保业务和资金业务等,这些业务又往往交叉在一起。比如在基础国际结算的过程中,结合信贷业务和担保业务。

2.业务资料的复杂性。

商业银行各项国际业务的顺利完成,涉及到大量的业务资料。例如在国际结算业务中,一笔信用证业务要顺利完成,必须走一定的流程,涉及到的业务资料包括开证申请书、额度审批表、跟国际贸易相关的各类商业单据、对外付汇申请书、信用证和信用证通知书等。这些业务资料种类繁多且一般为英文的,专业性较强。

3.业务的互动性强。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由于其业务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又涉及到资金的跨国界流动,因此在业务中除了和客户打交道之外,往往还需要执行外管局相关外汇管理的规定,与海外联行和行等合作。比如,商业银行处理一笔汇出汇款业务,需要审核客户填写汇款申请书,需要向外管局进行国际收支申报,需要向国外联行或行发出汇款指示以及资金的偿付指示等等。

二、国际业务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

(一)与理论课程的衔接不顺

国际业务实验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同时它又以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等理论课程为基础。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将国际业务课程安排在各先修课程之后,同时又要注意不能间隔太长,避免学生理论知识的遗忘。但是在有些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可能会出现这些先修课程还未修完就开始国际业务实验课程的教学。这就使得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先花时间补上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这样就压缩了实验教学的时间,使得原本就紧张的教学进度受到了影响。

(二)学生兴趣缺乏

银行国际业务与学生日常的生活关联度不大,学生对大部分的国际业务知识并没有实际接触和直观感受。但是在实验课程又对学生的英语基础、外贸实务和外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细致、有条理的工作作风有一定要求,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有一定的困难,降低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实验系统和实验资料局限

国际业务实验课程要能顺利开展,必须依赖实验系统,主要包括结算系统和外汇交易系统等。以结算系统为例,目前各大商业银行使用的国际结算系统,都是服务于银行的业务需求的。在实际的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中,客户的业务申请、国际收支的申报、与境外联行或行的报文收发等,都是非常自然发生的。而在实验课程中使用的国际结算系统必须准备好客户的各类申请资料,报文的收发也都是通过模拟收发实现的。同时由于实验课程往往是四、五十个学生同时操作同种类型的国际业务,大大超过了正常的银行国际业务量,因此给系统造成了比较大的压力,容易造成系统的堵塞和瘫痪。此外实验系统还需要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有效的记录和评分,这些都给实验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手册缺乏配套

国际业务实验课程的教学除了教师的指导外,需要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手册的配套。因为课堂教学和实验时间是非常紧张的,这就需要学生做好预习和复习工作。但是如果没有配套的实验教材和实验指导手册,学生很难找到合适的资料进行准备工作和复习。这就大大影响了实验课程的进度和效果。

三、案例教学和流程教学在国际业务课程中的运用和配合

(一)案例教学的运用及其作用

案列教学是教学中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方法。它是指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在明确的教学目的和具体追求的教学效果的指导下,对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及其控制。在国际业务课程中使用案例,主要是通过案例的设计和分析,可以使学生清楚的掌握业务涉及的各方当事人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熟悉业务中涉及的各类业务资料及其提供方等。

(二)流程教学的运用及其作用

银行国际业务中非常重要的是国际结算业务、国际信贷业务和资金业务,而这些业务一般都需要多方当事人的参与,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操作。国际业务实际操作能力是连贯的、系统的,而非零碎的、分割的。因此国际业务实验课程教学中流程教学必不可少。通过流程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的体会业务在当事人之间的流转,各项业务可能涉及的不同操作等等。

(三)案例教学和流程教学的配合

单纯的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理解国际业务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但是无法体会业务如何在当事人之间的流转和互动。而单纯的流程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整个业务流程,但是却不知道各当事人为什么这么做,各当事人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以及如何控制风险等。因此在国际业务实验课程中应该结合案例教学和流程教学,综合两种教学方式的优点,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具体来说,案例教学和流程教学的配合是指在银行国际业务实验课程的教学中,根据各实验项目的教学目的,设计实验案例;以此案例为基础,进行单证准备,角色扮演,模拟系统流程操作等。以信用证业务为例,我们首先要设计一个案例涉及信用证的4个基本当事人,即开证申请人、开证行、通知行和受益人。第二步,需要准备与案例相关的业务资料,包括:开证申请人和受益人之间的贸易合同,开证申请人填写的申请书,开证行开立的信用证,通知行发出的信用证通知书,受益人提交的汇票和各类商业单据等。在这些业务资料的准备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自己扮演角色的任务,还需要不断和其他角色讨论和合作,从而对各当事人的关系和责任、风险控制和业务资料的相关性都了解的清清楚楚。第三步,进行角色扮演,在全班同学面前演示业务流程是如何在当事人之间流转的。第四步,结合国际业务实验系统进行上机操作。上机操作实际上是对业务流程和业务资料掌握程度的重新考核。

四、结论

德育教学案例范文8

【关键词】继续医学教育;全科医生;泌尿外科;案例式教学;教学方法;膀胱过度活动症

在临床教学中,案例式教学(case-basedlearning,CBL)是经常应用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CBL是能较好地解决目前临床医学教学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1]。为了让在北大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进行培训的北京市西城区的全科医生更深入的了解泌尿外科常见病的诊疗方法,培养其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以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bladder,OAB)典型病例为基础,建立病例库。本院尝试了从OAB案例教学入手,采用“以问题为中心、以病例为引导”的CBL教学模式,试图探索出适合于社区医生进行泌尿外科专科教学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2013年4月—2015年4月在我科门诊学习的西城区社区医院的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全科医生总人数共60人(男24名,女36名),分为2组:案例式教学组(CBL教学组)和对照组(传统教学方法组)各30人,两组在教学前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考试成绩无显著差异,P>0.05(表1,表2)。

1.2案例式教学组教学方法

案例准备:好的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编写案例,内容要求简洁,从创设问题情境出发,及时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将学生带到学科发展最前沿,围绕案例提出问题。为了使学生对OAB知识理解的更系统更全面,我们在案例编写过程中,将OAB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相关知识进行了优化整合。案例准备之前,我们召集富有临床经验的泌尿外科医生讨论,征求意见和建议。同时参考最新的《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治指南》。并且将课本知识和最新的临床实验相结合,保证了对病例资料分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我们准备的OAB案例有典型的病史,例如尿急伴有急迫性尿失禁的症状,并有客观的临床检查及辅助检查;例如尿流动力学经查,以便确定膀胱存在过度活动。同时有辅助检查排除有器质性病因,例如尿路感染、膀胱占位等[2-5]。同时,在信息科的指导下,建立OAB经典病例库。收入病例库的每个典型病例都有详细的病例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主诉、发病和诊断经过、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等。同时对病例有病因分析、诊断和治疗依据。每位学员都有登录密码,可以自主登录学习,教师参与指导。学员可以在病例库主动学习、相互讨论、提问,对老师设定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最终能够准确的掌握OAB的诊断方法、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措施。

1.3对照组教学方法

仍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实习、病例讨论和考试等方法。

1.4评估方法

1.4.1考试

最终以考试来判断和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包括理论考试和临床操作技能考试。理论考试为传统的试卷考试,技能考核测试学生的动手能力,将考试成绩进行比较。

1.4.2实验组问卷评估

为了了解学员对教学方法的满意情况,实验组学员填写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新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兴趣、以及最终学习效果评价等。

1.5统计学方法

考试成绩以(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SPSS17.0软件),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理论考试成绩

入组时对学员进行理论考试,组间理论考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教学以后两组的考试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的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2两组的技能考试成绩

入组时对学员进行临床操作技能考试,组间技能考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教学以后两组的考试成绩都有了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的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3调查问卷

为了调查教学效果,向实验组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并收回问卷30份,问卷的有效率为100%。26(86.7%)名学员认为,新的教学方法对调动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