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育学范例6篇

传统教育学

传统教育学范文1

1.1传统教学的利与弊

在现代技术的影响下,多媒体教学方式走入到课堂当中,但是像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将复杂的问题讲清楚,并且把清晰的思维过程罗列出来,一次讲不清可以讲很多次,还可以将自己在做题当中总结的窍门告诉学生。这一点是现代教学方法无法代替的。同时,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和学生还可以共同探讨题目,甚至产生争论,这种师生之间的交流是非常珍贵的。但是传统教学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我们所说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就是忽略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还有我们平时的板书,写得多了增加教师的负担,写得少了学生理解不了。

1.2现代教学的利与弊

现代教学用到的多媒体技术,将文本、图形、声音等内容有机地集合在一起,加大了教学内容的密度,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可以让学生全方位地感知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现代教学方法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限制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学生对课件产生依赖心理,注意力变得分散,觉得下课将课件带回去好好研究一下就可以了;削弱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依照课件流程走,不能再即兴发挥。

2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契合思考

2.1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非常先进,课件资源充足,这可能会导致教师过度依赖课件内容,而变成了“电脑操作员”。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最重要的就是讲究教师的“言传身教”,这一点是不能被改变的。所以,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将现代技术与传统的教学相结合,在课堂中利用课件而不依赖课件,对于重点内容,教师应该进行深入的讲解。比如在语文课堂上讲解古诗时,教师可以将跟古诗内容有关的图片和诗朗诵放在多媒体上,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但是不能整堂课都依赖多媒体,教师还应该口述故事的表现手法和中心内容。

2.2技术演示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沟通无障碍的课堂,教师也可以很好地发现学生的不足并及时改正。所以,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技术演示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既利用多媒体等辅助工具,也要注意营造课堂气氛,注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3课件制作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有时,大量的教学课件制作成为教师的一种负担,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掌握相关的技术技能,在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组成课件制作小组,分组完成课件的制作,并且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参照传统教学方式中编写教案的方法,对课件进行整理和归纳。比如:我们传统的备课方式都是几个老师开会协商,这种方法完全可以延续下来,再加入一些现代技术进去,教师在协商的时候将重要内容写进课件,课件再由阅历丰富的老师审阅一遍,最后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同时,在日常办公当中,也可以提倡办公室无纸化,将重要资料都放在计算机上。

2.4课堂展示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现代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课堂都引进了多媒体设备,但是课堂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走形式的情况。教师不能过度地依赖多媒体设备,应该将粉笔和计算机视为同等重要的工具,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不能放弃对知识内容的讲解和演示,教师不能为了讲课而讲课,应该为了让学生学会而讲课。学生上课是为了获得知识,而不是为了观看那些花花绿绿的图片,也不是为了看教师的课件而上课的,所以,教师应该设计更多的问题,让学生来思考和回答,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提高注意力,一边观看一边思考,而不是走马观花地只顾着看热闹,并没有学到有用的内容。

2.5教案设计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传统教育学范文2

摘 要:童年的教育对个人文化品质的形式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影响,学生童年时代形成的文化烙印将影响其终生。小学语文教育只有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勇挑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担,才能在文化传承的宏伟事业中有所作为,只有加强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推进文化传承,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塑造有文化底蕴的新一代,使之成为有根有源有底气的世界公民。

 

关键词: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必要性;教学方式;实践活动

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自然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所以,在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有深远意义的。从事了一段时间的小学传统文化教学工作,对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下面略陈鄙陋,浅谈一下对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些看法。

 

1、 在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精神文化的发展却没有跟上物质文化发展的速度。特别是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加之现在独生子女较多,家长淡化了对孩子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使传统文化在新世纪的孩子身上继承的很少。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孝、孔融让梨等优秀品质荡然无存,艰苦朴素,刻苦耐劳等优良传统踪迹不见,反映出在少年儿童中文化传承的现实危机。同时,由于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本土文化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现在许多孩子们知道的多是奥特曼、米老鼠,而对于我们中国自己的一些文化故事却鲜有所闻。与日韩孩子们身上浓厚的传统文化气质相比,我们自己孩子身上确实缺乏传统文化的气质。所以说,在这样一个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受阻,西方文化盛行的状况下,在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2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应该采取的教学方式

山东省通用的传统文化教科书在教材的编写上非常好。对于如此好的教材,我们教师更应该注意一下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受到最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我个人认为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启蒙与诵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诵读经典中感悟传统文化精髓。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具权威性的著作,在民族文化的历史传承中起至关重要的奠基和引导作用,是民族思想的来源,话语的来源甚至是民俗民风的来源,是民族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而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 的法宝,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手段。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古就有注重音韵的传统,多数文化经典适合诵读,不仅可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加深记忆、增进理解,更可从中体会到民族特有的文化美感。由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典传承悠久、内容丰富,教师应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组织和引导。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水平,由简入繁地安排每个年级、班级的诵读内容。如低年级的学生可要求其诵读较简单的《唐诗三百首》、《三字经》、《孝经》、《弟子规》等; 中高年级的可安排其读一些稍长的宋词、《论语》等。在时间安排上可为一周一节或两节课,要求学生对所选内容反复朗读,以至熟读成诵,牢记在心。诵读过程是培养学生语言、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在诵读中学习,可以更好地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再结合其它方式引导学生从文化经典中汲取营养,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可以有效地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抵制不良的精神污染。启蒙与诵读相结合,使学生真正的学会、学好传统文化这门课。

 

3、 开展多种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

文化不是纯理论性的,不是仅停留在书本中,而是存在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人们的一言一行,日常生活中。要更好的体味文化内蕴,就必须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结合生活实际带领学生体味传统文化内涵。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可以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与哪些人物相关,是否知道屈原的生平事迹,是否读过屈原的作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布置作文,并以黑板报、讲故事、演讲等形式交流,还可以呤诗词、吃粽子,让学生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对文化传承的意义是深远的。

 

开展丰富多彩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乐趣,在快乐中,无意识中学习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通过“对对子”、“灯谜”、“诗词朗诵”等形式让学生领略汉语的结构之美、韵律之美、节奏之美。每周开设一节表演课,将传统文化的经典演绎出来,让学生在享受的表演的快乐中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地博大精深。

传统教育学范文3

通过这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从认识上加深了的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他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内容。

一、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然而,通过这段时间对《道德经》、《弟子规》、《论语》等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几千年文化的积累,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是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结晶。因此,我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对为人处世有了新的认识

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愉悦的事情。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我们面对学生,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言既出,行必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对学校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孩子受到外来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变得冷漠起来:他们爱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手里的玩具大多是芭比娃娃、奥特曼??;总是谈论着一些日韩卡通人物;大多数幼儿在家以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来消磨时光,很少外出散步、与小伙伴们玩户外游戏。

在我们这样一个文化大国,孩子不仅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感受越来越少,而且他们离真实的民族文化也越来越远,这是不利于他们成长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会让人受到很好的熏陶,三字经、弟子规 、论语和四书五经等等,这些古人给后人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和思考。在学生的教育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能使学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学生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唤醒学生对灿烂的传统文化的热爱,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一个人若能在孩童时期就汲取人类最好的精神营养,早早培养起自学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走上卓越的人生之路是必然的。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广泛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日常道德修养大有好处。相信通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教育,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给他们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用传统文化的教育来点亮孩子的心灵。

传统教育学范文4

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指出:“上工(高明的医生)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已成者用力多而成功少,吉凶各半矣”,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说高明的医生在疾病发生之前开始预防,不高明的医生在发病后再去治疗,已发病再去治疗花费的精力多而治愈的少,生死各占一半,所以有智慧的人不等疾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如同不等乱事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发生之前。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就如同渴了才去挖井,打仗了才去制造兵器一样,那不是太晚了吗!这些论述表明我们的先贤早在几千年前就知道疾病预防的重要性,疾病的预防可以做到花费少,效果好。在《最大回报:健康投资》一书的序言中,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刘德培院士写道:“中医历来重视预防,强调养生保健,从整体、动态和辩证的角度认识健康和疾病。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健康战略观念与现代健康领域的许多新概念不谋而合。”刘院士指出:中医“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整合调节的干预方式,追求人体功能平衡状态,适应了生命过程的多样性和病变复杂性的实际情况;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理论及方法在老龄化社会和健康观念转变的现代社会里,正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许多经验性的自然科学由于自身的局限性,相继被实验科学淘汰了,而中医学却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至今仍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为人类的医疗保健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由其自身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所决定的。中医理论融汇了阴阳、五行、精气等哲学概念,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吸收了古代自然、社会、生物、心理等多学科的重要成就,从整体、联系、运动的观点出发,综合地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及病理变化,它十分重视自然、社会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其理论形成之初就确立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雏形,孕育着现代医学生物模式的胚胎和萌芽。正是这些宝贵的理论精髓,赋予了中医药学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疾病谱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卫生费用快速增长,人们已经认识到一级预防优于二级预防、全人群策略优于高危人群策略、综合的危险因素干预优于单个危险因素干预[1]。而中医学的“治未病”思想和“天人合一”的养生保健思想正是一级预防和综合的危险因素干预的具体体现。《渥太华宣言》指明了健康促进的三个基本策略:倡导、赋权和协调,其中提到激发社会关注和群众参与,从而创造有利健康的社会经济、文化与环境条件。在健康教育的社会动员和社会营销策略一章中,指出鼓励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健康教育的各项活动,是社区健康教育成功的重要原则[1]。

2传统医学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中的优势

2.1方法上的优势中医学防治疾病的方法丰富多彩,除广泛应用的方药和针灸外,还有推拿、按摩、刮痧、火罐、熨疗和气功等许多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

2.2方药上的优势天然药物储藏丰富,我国有中药材12807种,历代方剂10多万首,目前我国生产的中成药有5000多种[2],是新药筛选开发的巨大资源,这些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应用的有效方药,具有开发投资少,风险小,周期短的特点,将成为新药研发的热点,也将成为我国的新兴支柱产业。这些中成药对一些慢性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方便群众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具有经济高效的特点。

2.3养生保健方面的优势根据中医“药食同源”的理论,开发具有延缓衰老,调节免疫,抗疲劳等功能保健食品,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药食同源”理论还可以应用到我们的一日三餐,因为食物也有性、味、归经之分,有着良好的食养、食疗效果,我国第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有“饮食有节,瑾和五味”的至理名言。宋朝《太平圣惠方》列出了对28种疾病进行食疗的方法,如水肿病人食黑豆粥、咳嗽病人食杏仁粥等,明确了饮食的治疗学意义。中医传统食疗的特点用两句话可以概括,“润物细无声,王道无近功”。就是说食疗必须长期坚持才能见效!中医对食疗“无功可言,无德可鉴,而人登寿域”的功效描述,就是对传统食疗突出的保健效果做出的高度评价。祖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对于养生有具体的描述,包括精神上的修养;饮食起居的调节;环境气候的适应;适度的体格锻炼。这些和我们现在的健康四大基石内容是一样的。还有古代名医华佗的五禽戏,以及后来发展的八段锦,导引术等都是非常适合老年人的锻炼方式,在慢性病的防治上有着积极的意义。

3传统医学曾经对我国健康事业作出重大的贡献

在50~60年代,我国经济相对落后,我们靠着祖国传统中医药学的理论,在各个城镇乡村建立卫生所,培养一大批的赤脚医生,靠着一把草药,一根银针,以最低的投入获得了最大的社会效益。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与已得到控制的急性传染病相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尚缺少生物学预防手段和治愈方法,因为这些疾病不像传染病那样由单一的病原微生物引起,而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发生的,而我们传统的中医药学有着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整合调节的干预方式的特点,在防治慢性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4建议

传统教育学范文5

关键词:体能;启蒙教育;现代教育;借鉴

小学阶段是人类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对人类智力以及行为进行培养的最佳阶段。因此国内各小学都在日常教学中加入了启蒙教育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传统启蒙教育作为千百年来前人教育的结晶,具有着诸多教学价值,将其运用到现代小学教育中,能够帮助小学学校改善教学现状,有效提高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值得大力进行推广。

一、传统启蒙教育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无论是在手工业方面,还是在文化方面都始终保持着繁荣的状态。尤其是在国学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自古以往出现了很多的国学大家,自古有着文化之邦、礼仪之邦的美称,这些都与传统启蒙教学有着直接的联系。有很多国学大家都曾说过,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主要是因为接受了传统启蒙教育,是因为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通过对传统启蒙教育的研究发现,蒙学这种教学模式极为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的发展规律,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将教育内容以一体化的形式不断传承下去,将其科学引入到现代小学教学之中,势必会成为今后现代小学教育的主流趋势。

二、现代小学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体能方面有所欠缺

由于受到快节奏生活方式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现在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导致现代实用的体育教学标准也随之进行了降低的调整。按照理想的状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因为得到了足够的营养也应随之上升,但实际情况却出现了相反的局面。除身高达标外,小学生的体重、耐力以及速度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同时,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不仅减少了小学生参加户外运动的次数,而且小学生的近视率也在不断升高,这对于小学生的成长而言,无疑是十分不利的。

(二)学生与人相处方面有所欠缺

现代学生与其他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较少,多数只有在学校以及兴趣班、补习班中才能有与其他伙伴进行交往。在这种环境之下,学生往往会形成过度依赖家长以及自私的性格。不仅会致使学生无法与同学以及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还会使学生给其他人留下“不合群”的情况,会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都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学校与家长的高度重视。

(三)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有所欠缺

每位公民都担负着一定的责任,需要对具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所以,小学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也会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为主要的的教学内容。但时下社会弥漫的“金钱主义”以及“功利主义”等负面思想,都对小学阶段的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致使部分学生社会意识较为薄弱,不愿意在公益事业中投入过多的精力,这对于学生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养成是十分不利的。

三、在现代小学教育中,传统启蒙教学起到的借鉴作用

(一)对学生体能培养的借鉴作用

传统启蒙教育涉及的内容较广,不仅包括德育方面的内容,同时礼仪修养以及身体素质培养的内容也包含在其中。传统启蒙教育强调,学生应该同时对文学以及武学进行修炼,在保证使学生能够在文化学习的同时,也能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所以在传统教学中,都会对武术教学予以高度的重视,会在学生儿童时期就对其进行武术方面的培养,为学生的体能培养奠定了良好地基础。现代小学教育也因借鉴传统启蒙教学这一方式,按照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在日常教学中加入中国传统武术的教学内容。各小学学校可以聘请专业的中国武术教练,挑选出适合小学生进行练习的武功套路对小学生开展相应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教授小学生防身健体的知识,同时还要帮助小学生对“武德”进行深入的理解,进而对学生的身心进行全面的优化。

(二)对学生生存能力培养的借鉴作用

正如上文所述,现代多数小学生都存在独立性较差的情况,由于家长的疼爱,很多学生的正常生存能力都是有所欠缺的,并不利于学生成长。小学也应利用传统启蒙,对学生的生活习惯以及自理能力进行培养。例如,老师在使用《弟子规》对小学生进行培养时,老师应徐利用“衣贵洁,小贵华”以及“上循分,下称家”,告知学生不能养成虚荣的心理,要养成朴素的好习惯,即使是家里有钱也要适当节俭,并要让学生尝试摆脱对于家长的依赖,开始逐渐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自所能及的事情,像自己上、下学以及自己穿衣、系鞋带等等,进而对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进行强化。此外,各小学还可以将毛笔课程的教学纳入到日常的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练习毛笔字改善以往粗心大意以及心浮气躁等方面的毛病,进而对学生的做事态度进行规范。

(三)对学生人际交流能力培养的借鉴作用

待人接物也是传统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古至今流传着很多与人交往的经典故事。像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较为经典,老师可以在教学时先播放一段“三国演义”的动画片,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将三顾茅庐的背景以及相关知识点对小学生进行大概的介绍,并向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为什么刘备会一次一次不辞辛苦的去请诸葛亮呢?如果你们是刘备,你们会怎么做呢?”进而让学生就这一问题展开相应的讨论。这时老师再将“礼贤下士”这一思想引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明白形成正确的处世态度。

(四)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借鉴作用

在传统启蒙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都是关于德育教育的,会教育人们人生的责任。现代小学可以借鉴这些内容,对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优化,帮助他们明确什么是“责任”,进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处于态度,改善小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的问题。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一书中提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认为人应该具有博施天下的思想观念,要时刻关注国家的命运,要热爱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家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将这一观念渗透到小学课程的教学之中,让小学生在这种思想的侵染与熏陶之下,使他们能够对“社会责任感”这一概念有进一步的体会。此外,在教学时老师必须要对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深度进行合理的把握,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阅历较低,无法对过于高深的内容完全进行了解,一旦老师没有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难度进行合理的把握,小学生无法理解就会出现厌烦以及抵触的情绪,这就失去了借鉴传统启蒙教育进行现代教学的意义。要尽量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对传统经典进行讲解,并利用实际举例的方式,以便小学生进行理解,从而对现代小学教育进行切实的优化。

四、结束语

教育学者要对传统启蒙教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从中借鉴诸多可取之处,对现代小学教育进行全面的改革,使小学生在传统启蒙教育的熏陶之下更好地成长,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

参考文献:

[1]周之良,马伟宁.浅析传统启蒙教育对现代小学教育的借鉴作用[J].教育探索,2011,(09):82-83.

[2]刘君明.浅析传统启蒙教育对现代小学教育的借鉴作用[J].考试与评价,2013,(12):125.

传统教育学范文6

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应注意教学内容的革新、传统文化精髓的挖掘、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而为了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要注意增强教育主管部门政策的导向作用,要全面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学校、家庭与社会三者要协调一致,共同推动传统文化教育发展。

关键词:

历史教学;传统文化教育;教育发展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历经数千年,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精神等各个领域。因此,当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应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然而,目前我国中学历史教学课堂中,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许多学校对历史教学,仍然采取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向学生们一味的灌输历史教材知识,课下要求学生反复记忆背诵,导致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很难融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如今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学历史学科,由于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可以在传统文化传承和育人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广大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应承担起传承中华文化的时代使命,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积极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使广大中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从小培养和完善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为我国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一个民族的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创造的,是集体和个人的创造力和智慧的体现,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整个民族存在的重要标志。”[1]4传统文化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利于现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青少年在中学阶段正处于性格塑造期,这时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去引领他们往正确的道路上行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不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可以给中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现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在不断创造新文化的同时,更要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因此,在今后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融入传统文化于历史课堂教学之中。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

历史学是研究过去的一门学问。中华文化延续五千余年,各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素材极为丰富,而其中有不少内容直接体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例如,初中教材中在介绍各个政治经济史后,必然会有1-2课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中,分2课介绍了“中华文化的勃兴”,介绍了文字、天文、历法、医学,介绍了屈原及其代表作《离骚》,介绍了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在第三单元中,介绍了“昌盛的秦汉文化”;在第四单元中,介绍了“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等。可见,在如今历史教材的编写中,编者对传统文化也是给予了足够重视。除此之外,即使不是单纯地介绍传统文化的章节中,也蕴含着传统文化精神的教育资源。如精忠报国的岳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严禁鸦片抵抗外来侵略“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主张向西方学习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天下为公”的孙中山,等等,这些仁人志士是传统文化塑造的结果,也是今天我们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楷模。由此可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也同样具有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教学内容的革新

在教育过程中,基础教育更突出传统文化的精神所在,我们需要将传统文化加以归纳总结,吸收传统文化中精华部分,并加以传承和发扬光大。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包括传统文学的教育、艺术的教育、传统思想道德的教育。对教材内容的革新,要求历史教师不能一味照本宣科,而要灵活处理教材,补充有用课外知识。以前历史课程的教育方式,大多都是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单纯记忆上,而没有将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串联起来。学生对这门学科学习也只是停留在应付考试阶段,大多都是考完即忘完,对这门学科没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领悟。现在我们对教学内容的革新,就要在历史课程中融入一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从而提升历史课程的活力,同时也传承和发展了我国灿烂悠久的传统文化。例如:历史教材中会提到“礼乐制度”,历史教师在解释“礼乐制度”的时候,可以改变以前只提到“礼乐制度”出现的时间和地点等刻板的解释,这时候我们可以融入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去讲授。例如“礼乐制度”之所以出现,根本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影响力,而如今我们所谈的和谐社会的内涵与古代礼乐文化的“和贵”精神是一脉相通的。这样的解释可以让一个个简单的历史知识点变得有文化渊源,更易理解和讲授。

(二)传统文化精髓的挖掘

中学历史教学内容中蕴含着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素材,充分利用这些素材,从中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对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11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内在德智修养,将会对今后事业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再如,《论语•述而》中有言“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3]55表示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在我们学习中国古代史的时候,南宋时期会提到一个名人岳飞,但是与此同时也必须要提到一个小人秦桧,秦桧心胸狭窄对忠臣岳飞进行百般残害。通过一反一正的对比,使学生们对君子和小人的人物形象能直观感知,从而让学生们学习君子高尚品行,远离小人那种心胸狭隘、心术不端的恶性。上述只是较为简单地两个例子,但由此可以看出,中学历史教学中包含丰富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予以挖掘。当然,在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应予以抛弃的糟粕,对此我们要提升甄别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判断力,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抵制不良的文化习俗。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1.巧妙设计教学课程。在设计教学课程的时候,要注意从传统文化教育入手,要运用到哪些传统文化知识?怎么样把这些知识更好的运用到这个课程中?课后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这些问题都需要历史教育者去考虑。例如:历史教育者在讲解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的时候,我们可以注意鸦片战争对当时传统文化如社会制度、风俗习惯、行为工艺、仁义礼教等方面的影响,可以从思想文化上,分析鸦片战争对古老中国产生的冲击;在介绍“太平天国运动”时,可以分析东西方文化冲突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在介绍“洋务运动”时,可以分析传统思想文化在近代遭受到的挑战及其面对新的历史环境下的调适。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已经越来越得到教师的重视,已经成为现代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多媒体和网络手段传播传统文化知识会更直观、生动、形象,进而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例如:我们在学习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三课《辛亥革命》的时候,可以利用网络下载并筛选《辛亥革命》课程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的电影和其他视频资料,再利用投影仪等显示器播放给学生看,一下子使原先刻板的书本、无味的教学变得更鲜活、生动、具体,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思维想象力,促使他们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目的。再如:在学习高中人教版必修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时,可以通过网络上关于这一章节相关的历史记录片,播放给中学生看,不仅使学生们能够直观感受到我国古代重大科技发明的过程和影响、古代辉煌灿烂的文学以及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还能使学生们从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古代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从而培养他们爱国主义情怀和对未知世界的求知欲。除了以上这些方法之外,广大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善于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如在制作教学PPT的时候,要灵活添加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音频、视频、图片、表格等教学资源,以此来增加历史教学课堂的生动趣味性。平时组织学生集体观看优秀传统文化影片,优秀视频公开课以及像百家讲坛这样的电视节目等,让学生们在趣味学习中感知我国悠久传统文化的魅力,不仅丰富了历史课堂教学的形式,还能达到传播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效果。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提升路径

(一)增强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作用

教育部门的政策导向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而影响对青少年的教育。我国教育目前仍旧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对孩子的情感价值观教育,尤其是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育存在不足。就连我们中学历史课程教学,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也都是一种强制性的灌输。青少年没有对传统文化产生自我学习的意识,不能体会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艺术价值,更别提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学的开展,注重青少年情感教育的培育,促进传统文化在中学教育中的传播与发展,最终使受教育者从心底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和认识,真正做到了解、接受并喜欢上传统文化。

(二)充分发挥中学历史教师的作用

1.历史教师要积极进行教育改革。“传承发展传统文化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应尽职责。所以历史教师必须要超越自我,具备新时期对教师能力的要求,要在教学中根据时代的发展特色予以教学创新。”[4]104因此,历史教育工作者要站在时代进步的高点上,革新教学内容、手段和方式方法,以灵活多变的方式来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教学。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利用报刊、影视、网络等媒体去传播传统文化。改变以前历史教学中刻板和无聊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此同时,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应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引导学生自觉地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2.历史教师要灵活运用传统文化知识。现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限于对教材的讲解,应该更多的拓宽专业知识,提高扩展教材的能力,这就需要历史教师阅读更多的专业书籍,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加强历史教师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将其融合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例如:历史教师在讲解太平天国这一课的时候,可以改变以前直接介绍历史发生的时间、背景、经过、结果这样的教学方式,要融入一些传统文化的知识在里面。可以讲述在太平天国时期,他们在对待传统儒家文化上是不加分析盲目排斥的。他们采取激进的反孔政策,对孔子塑像进行破坏,对儒家经典书籍进行捣毁和焚烧,并且不准子民对儒家书籍买卖和藏读。这种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一种极大的破坏。但是太平天国的将领们在政权建立后,仍旧实行专制制度和严格的等级制。可见,他们在表面上反儒学,但实际上仍旧受着封建文化的深刻影响。这样的教学既加深了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理解,又促使学生更多地去思考,使学生们去了解我国沉重的传统文化包袱对我国历史走向影响。

(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学校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环。青少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都大部分来自于学校教学中传授的知识。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主要途径之一是历史课程的教学活动。学校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例如,举办兴趣小组、提供教改项目、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举行传统文化知识比赛等。家庭教育同样会影响着传统文化教育的进程。从现在中国家庭教育来看,大部分中国家庭的教育,都仅仅停留在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上,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智力发育之类,并不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这就会造成学生情感的流失,对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的漠视,没有文化底蕴,缺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现在的家庭条件大多比较优越,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确实存在很多误区的。所以,家庭教育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教育方面,当下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孩子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极大改变。价值追求上,他们更热衷于新颖性与时尚潮流;思维上,他们偏于急功近利,没有文化底蕴;生活环境上,他们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围墙之中,没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传统文化。现在信息资讯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的充斥,使得孩子们根本没有机会去接触富有传统文化教育的传统文化活动。所以,社会也要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更多的发展平台与机会。例如:最近两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华好诗词等这些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电视节目,深受广大青少年欢迎与喜爱。所以在今后的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社会上下要积极营造这种有利的环境,使得青少年广泛参与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去。

作者:姚德健 单位: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莉.浅论高中文言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

[2]颜炳罡.大学释义[M].北京:线装书局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