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例6篇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1

(一)心理压力较大。

西部民族高校的学生多来自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尤其少数民族贫困生特别多。许多贫困生家中人口多,而家中主要劳动力汉语水平不高,无法外出务工,导致其家庭经济情况非常不好。家庭经济困难使得他们自卑与自尊并存。一方面,他们由于贫困,生活各方面都不如其他同学。另外,由于他们接受的中学教育一般在教育水平较低,所以进入大学后,在学习基础和能力上跟其他同学也有差距,这使得他们有自卑心理;但另一方面,他们在学业等各方面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想要通过自己优异的成绩改变家庭命运,又有很强的自尊心。自卑与自尊两种心态相互交织。一旦出现偏差,他们就有较大的心理压力。

(二)部分贫困生缺乏自立精神。

西部民族高校学生虽然大多来自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但由于近年来国家政策的倾斜,许多学生在中学时期已经享受了较多资助,这使部分学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较重,觉得大学阶段也理应享受各项资助,殊不知在大学阶段,各项费用较之中学更多,并且西部民族高校的贫困生数量多,国家各项资助可能不能解决每一位贫困生的所有经济困难,或者有些经济情况相对好些的学生就无法得到资助,这让部分学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无法得到满足,究其原因,都是这部分学生缺乏自立精神,没有确立正确的贫困观。

(三)综合能力不强。

1.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

西部民族高校的贫困生多数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他们积极进取,想要通过自己努力改变命运,但由于家庭贫困,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水平不高,进入大学学习基础与其他同学有差距,他们坚信“读书改变命运”,所以他们多注重在学业上下工夫,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与人交往时,他们大多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自我,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

2.实践能力不强。

西部民族高校的许多贫困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水平较低,大学阶段,他们在学业方面可能就需比其他同学花更多时间,加之他们人际交往能力不高,导致他们在培养自身社会实践能力上有所欠缺。与此同时,目前多数高校注重物质上对贫困生上的帮扶,忽略了对其精神和心理上的重视,这使得他们在组织协调,实践创新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

二、为什么要做好西部民族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

做好西部民族高校贫困生思政工作,关系到高等教育尤其是民族地区高校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西部民族高校的学生多数来自“老、少、边、穷”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地域等原因,这些地区的基础教育比较薄弱,贫困生覆盖面大、贫困程度严重,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贫困生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更好地完成学业,改变家庭命运。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毕业后会选择回家乡工作,故还有利于他们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贡献力量,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

2.有利于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贫困生自卑与自尊的心理并存,承受的来自社会、家庭以及周围同学带给他们的压力相对更大。他们深知金钱的重要性,更想通过自己的能力改变自身和家庭的命运,这可能会导致他们过度注重自身的发展,有部分贫困生还会有“金钱至上”的观念,甚至会发展成拜金主义。但我们说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体,所以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让贫困生突破只对“自我”的关注,投身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改革浪潮中去,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如何做好西部民族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加强资助制度建设。

1.建立良好完善的贫困生认定制度。

目前在中国的高校,没有明确对“贫困生”进行定义。一般情况下,盖有村、乡、县或市民政部门公章的三级贫困证明是比较有力的证据,但西部民族高校的学生多来自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尤其是贫困生,多来自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山区,各类消息不畅通,反而无法开具贫困证明,这导致部分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生因没有贫困证明而无法得到帮助,故在贫困生认定时,负责认定的教师或部门不能仅凭一纸证明就下定论,还需参考学生平时的生活情况综合考量。同时,高校要加强对相关国家政策的宣传。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学校在为每一位新生寄入学通知书的时候,会附上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以及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国家助学金等政策的宣传单,以便学生在拿到通知书的时候便知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缓解上学费用的困难,从源头上减少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学习机会的贫困生数量。

2.完善资助体系,形成以助为主,奖、贷、勤为辅的资助体系。

一方面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对西部民族高校的政策倾斜,扩大助补免的资金总量,让更多的贫困生得到帮助,满足其学业和生活需要,顺利完成学业;另一方面,要加强“奖、贷、勤”方面作为对贫困生的补充资助,首先要加大奖学金金额及比例,大多数贫困生在学业上比较刻苦努力,他们获得奖学金的可能性较大,加大奖学金金额和比例,让更多贫困生可以拿到奖学金,更能助其释放经济和心理的压力;其次,鼓励贫困生通过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学费问题,通过勤工助学减小生活的经济压力,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自理自强的有力途径,也有利于让贫困生摒弃“等、靠、要”的依赖心理。

(二)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是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教师队伍。高校辅导员是大学阶段,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成长成才。民族高校的辅导员,不仅肩负着对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重任,还关系着民族高校自身的和谐与发展。培养一支专业化及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更有利于高校思政工作的进行。辅导员不仅要掌握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更要掌握社会发展动态,在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给予最有效的帮助。特别是在贫困生思政工作上,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人文关怀。对贫困生要倾注更多的时间,帮助他们战胜困难,关爱他们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成长成才,为社会、为民族地区输送人才。

2.加强对贫困生心理的关爱。

大学生处于成年初期,他们在知识结构、生活阅历等方面都不成熟,而贫困生还要承受更多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带给他们的压力,这可能会导致其心理向不健康的方向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开设对学生有实质帮助的心理辅导课程或者开展多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鼓励学生特别是贫困生直面困难,在逆境中奋发图强。同时,民族高校要营造一个健康、温馨、开放、包容的校园环境,西部民族高校的贫困生中有很多少数民族学生,他们有自己的、民族习惯,许多学生在学校的归属感不强,因此高校要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特别是贫困生满足尊重、理解等多种心理需求。另外,要充分发挥班团组织、辅导员、班主任等的作用,引导贫困生正面贫困,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释放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综合能力。

3.培养贫困生的自立自强精神和诚信观念。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2

关键词:手机文化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2―0045―01

一、手机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

(一)手机文化的大众化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更广泛

手机文化的覆盖面广、影响范围广,具有“第五媒体之称”。手机文化借助移动互联网、手机短信、手机读物等方式。可以在最短的时问内,将信息群发给每一个客户,充分体现了手机文化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采用手机文化这种生动新奇的表达方式,极易被大学生接受,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的范围。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只要有了手机,就会接收到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为主题的手机文化的教育。

(二)手机文化的沟通功能创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手机文化不仅通过其特有的方式方便人们交换信息和沟通情感,而且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新的方法。首先,手机方便了大学生与家人、朋友之间的交流,且这种交流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大学生提供了超越时空倾诉、交流的心理宣泄途径。

(三)手机文化促使个体成员社会化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手机文化的内容带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大学生通过手机文化了解社会并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促进了大学生个体成员的社会化过程。首先,手机文化的内容具有社会性,如,手机报的内容经常涉及天文、地理、时政新闻及文化娱乐等方面。其次,大学生通过手机可以参与社会。大学生通过手机参与文艺节目进行互动、参与“感动人物”的评选等都是其实现自我社会化的一个过程。

二、手机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消极影响

有位学者曾把一些不良的手机文化比喻为“精神领域的随地吐痰”,这句话道破其危害性。不可避免,手机文化的一些负面因素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些消极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手机文化的不可控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在校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手机文化传播的特点是没有时间和空间阻碍,极具自由性。当然,手机文化的内容除了有积极的因素。还有许多负面因素。大学生是使用手机频率较高、使用范围较广的人群,再加上大学生思想单纯、不成熟,极易受外界的负面影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随着手机文化侵蚀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手机文化中所包括的负面信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削弱作用。

(二)手机文化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击

手机文化的流行与传播是近来才兴起的,对它的管理和规范还不到位。手机文化的自由性、自主空间比较大。这使得一些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论调以及资产阶级消极思想文化的利用手机文化的途径大肆传播和渗透,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大学生从手机文化中获得信息的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导致很多信息能给大学生思想观念上带来深刻影响,消弱甚至抵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一方面,手机文化削弱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另一方面,手机文化的多元性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三、如何运用手机文化积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能力

手机文化良莠不齐,这就需要大学生在面对手机文化庞杂的信息时,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一种能力和知识模式,是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和生活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获取媒介信息的意义和独立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是培养起来的对繁杂的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表达、思辨性应变的能力,是创造和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也是一种针对所有公民的学习能力。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弘扬健康手机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3

在很大程度上,传统公办大学生公寓往往被学生视为居住的场所,根本没有意识到学生公寓与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之间的密切联系。作为公寓的工作人员来说,在日常工作中,其职责主要表现为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学生往往进行严格惩罚等,根本不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缺乏相应的服务意识,难以为学生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同时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也不能很好的体现。其习惯性认为育人应该在学校、院系、班级等场所,公寓就是学生休息的地方。实际上,大学生公寓作为重要的阵地和舞台,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并且大学生公寓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公寓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借助学生公寓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及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方面的教育。归根结底,大学生公寓本身就具有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对于大学生公寓来说,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其职能的内在要求和本质诉求。如果脱离了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大学生公寓就会丧失自身的价值。学生公寓不仅具有管理、教育、服务的功能,同时学生作为公寓的主体,通常情况下也能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2实践向度:健全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形式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其公寓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机制灵活,凭借该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公寓着实需要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聚集各方力量加强公寓的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坚信:“要实现教育的发展,需要立足于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和价值观”。对于公办高校来说,在大学生教育体制方面,普遍缺乏以人为本的合理的公寓工作管理队伍。大学生公寓学生管理队伍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学生公寓的安全与稳定,同时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徐贵权教授说“: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社会适应的问题,通常情况下,这种适应代表着个人或群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这是一种良好的关系,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个人或群体通过对自己的身心状态进行不断的调整,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自己与社会环境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对此,民办高校需要打破传统的公寓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建立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形式,进一步适应大学生健康发展的规律。第一,建立和完善专职公寓辅导员管理制度。在对学生公寓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构建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同时结合公寓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形式,也就是对公寓辅导员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

第二,建立和完善公寓管理委员会。由学生工作处负责领导公寓管理委员的日常工作,由公寓辅导员担任公寓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各二级学院辅导员组成公寓管理委员。通过上述安排,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各公寓楼层有专职的公寓管理委员会成员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工作过程中,公寓委员会成员各司其职,进一步将公寓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在值班过程中,公寓管理委员会需要不定时的走访学生宿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了解并满足学生真实的内心需求,进而为大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全方位帮助。

第三,在公寓内部,组织大学生成立相应的自律委员会和宿舍管理委员会。在公寓思想政治工作中,大学生自律委员会和宿舍管理委员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为公寓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同时对大学生进行育人教育,并且可以通过学生教育学生的方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彰显大学生在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第四,在学生公寓组织成立基层党支部。在开展大学生公寓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公寓基层党支部发挥着堡垒作用,通过党支部将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堡垒作用覆盖到每个同学,进而对每一位同学产生影响,进而便于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交往理性:公寓思想政治工作范式的转向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4

关键词:高校;生态理念;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3-0242-02

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1]。生态文明理念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谈论的热点问题,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入生态理念的可能性

在专业概念中,“生态”狭义是指“生物与生物及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2]其实质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之间一种动态和谐的关系。于是,我们也可将“生态”理解为生物内部及其周围环境的和谐互动关系。生态学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强调系统的和谐平衡,因此它与要求和谐平衡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统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反映的是老师与学生及其教育环境之间的关系,体现的正是“生态”的实质,所以发挥学院的专业优势,将生态文明理念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可以实现的[3]。

把生态学理念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是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借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出路。首先,生态学理论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自然科学理论,通过借鉴生态学和谐统一观念对构建合理、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次,将生态学原理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以和谐平衡互动的理念来剖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之路,发挥学院专业优势将自然学科的科学理念浸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根据大学生自身特点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师与学生以及教育环境的互动平衡,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再次,将生态学理论引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老师、学生及教育环境所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探索如何使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达到和谐统一为研究内容,最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我们可以借用生态学的概念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概括为一个由老师、学生、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共同构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通过其系统内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促使系统各要素协调、均衡发展,从而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持续发展,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功能。“这不仅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上的一个重要转换,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深化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为我们透析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提供思想理论武器。”[4]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生态学理论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

“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社会发展和培育先进生产力的基础”[5]。首先,在这个倡导生态文明的新时代,需要学生具备迎接各种挑战和机遇的能力。为了使学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便成了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其次,发挥专业优势,将生态学理论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是自然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延伸也是社会快速发展不断创新的需求。高校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育人的首位。面对社会的高速发展,为了适应当代生态文明发展的需要,探索如何发挥专业优势,将生态学理论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顺应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出路的必然选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大学生思维活跃,其思想状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为了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平稳发展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以学科交叉点为基点,广泛吸收心理学、教育学等人文学科甚至是一些自然科学的理论精华,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道路。然而,高校内部矛盾凸显,也带来了众多新的挑战。如师生关系恶化、学生厌学、心理问题严重、道德缺失等不时出现在高校中。为了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多学科交叉,开拓适应时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与方法,站在生态学的视角审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足与弊端,将生态学科学的理念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是学校开辟新出路的必然选择。

三、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从生态学的角度,可以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看作是一个具有一定主观性的生态系统。然而在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常常忽视思政教育系统内部以及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平衡的破坏,因此在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中会出现种种问题。

(一)教育目标的弱化

为了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的和谐稳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重视系统内不同个体的协同性,也需要区别不同个体的差异。反观我国某些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没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只是简单地把人的个性等同于人的社会性,过多强调个人对群体的绝对服从,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正当需求。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忽视了教育工作的真正意义。比如,一些高校通常没有切合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浮于表面,常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掩盖了其空虚的内涵,但却离学生们的真正需求越来越远。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却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6]。近年来,一些高校大学生自杀率有上升趋势,出现这种状况不仅是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对滞后,更重要的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现实利益和眼前问题的解决,缺乏心灵对话。

(二)教育环境的闭塞

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看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其必然受到社会、家庭、文化等外界环境的影响与制约。然而,由于某些高校忽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应是一个对外开放的生态系统,一些高校只关注于自身对学生的教育,忽视了社会以及家庭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价值,无法摆脱我国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局限性,这种教育环境的闭塞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危机的表现。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态化原则

为了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方法、新路子,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遵守以学生为本、开放性、动态平衡等原则。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

“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中是以学生为本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化。”[7]以学生为中心,在工作中要充分意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并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实施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使高校教育贴近大学生实际需求。

(二)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与外部社会保持亲密而广泛的交流和联系,并通过这些活动维系着自身的平衡与发展。”[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要实现健康发展必须保持其生态系统的开放。社会、家庭、学校等环境都会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深刻的影响。学生视角往往紧跟随着社会的潮流,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要依托社会并动员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生态系统、教育生态系统以及整个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以,保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维护动态平衡

动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各因子在动态变化过程中实现辩证平衡。这种平衡不是绝对的、恒定的平衡,而是一种过程化、动态式的平衡。”[9]系统内部的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变化,都可能使系统因受到影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甚至破坏生态平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都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如互联网、多元价值观并存等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领域,也带来了众多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摒除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寻求更为有效的工作方法。坚决维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动态平衡才能有效地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以及各教育主体之间通过一系列的相互作用最终形成统一整体并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平稳发展的同时完成自我更新。

参考文献:

[1]程传兴.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美丽河南”[N].河南日报,2014-02-19.

[2]埃德加莫兰.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51.

[3]杨增岽.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相关问题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12(10).

[4]花矿文.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论方法研究[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2007:23.

[5]李丽娟.生态论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辽宁:大连海事大学,2009:11.

[6]凌烨丽.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理论研究述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7):6.

[7]张腾.社会生态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煤炭高等教育,2011(29):71-7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5

摘要:教育模式对于教育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教育模式的探究与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需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本文主要针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创新内容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模式创新

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现状

虽然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发展进步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下面,笔者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述。

1.1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方式有待完善

任何工作的组织方式对于工作的开展以及工作质量的保证都是十分重要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如此。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也需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方式进行完善。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方式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系统组织形式有待突破。我国很多高校长期以来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门都是传统的组织模式,组织模式比较单一,这使得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有明显的局限性,很难在教育工作中有所突破和创新,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也会难以突破。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形式系统发展比较封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在组织形式上与教学活动的分离并不少见,这使得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很难全面落实,而且也容易导致教育工作的系统存在片面性,对教学的一些内容存在缺失和偏差。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接近40%的高校学生在大学期间明显缺乏自己的理想和人生规划,思想政治觉悟并不高。也有不少学生在大学期间理想趋于功利化,很多学生在大学期间把加入学生的学生组织、担任班级干部、加入中国共产党等作为今后工作的资源,在对待这些工作的态度上趋于功利化。这也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不足的表现,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加注重教学质量的问题,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1.3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确客观认识是开展工作前的重要工作,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一个前提。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界定不够清晰准确,将一些不属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工作也当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开展了,可见,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对于教学内容的界定还需进一步明确。另外,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缺乏对核心问题的切入,很多高校都是从一些比较表面的工作入手,而且教育工作也就停留在表面,很难真正切入到核心问题。这种缺乏对核心问题切入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学质量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理念

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工作,就需要有较为科学合理的理念作为指导,因此,笔者将对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理念进行论述。

2.1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所以,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应用以高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的是我国以90后为主体的学生,这代人也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个性也比较独立、思维比较活跃,因此,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尽量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2.2 将创新理念渗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创新的理念是教学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指导,也是保证教学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需要有客观正确的创新理念作为指导。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给学生的感觉都比较缺乏吸引力,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也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需要有创新理念的支持和渗入,在教学模式创新上真正下工夫,真正做到有效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教学对学生有吸引力,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将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提高。

2.3 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系统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作,这个工作涉及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工作,因此,要用系统的视角来看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教学的内容、教师的素质、教育活动的硬件设施等都有关系,而且也与社会的思想政治氛围有关系。因此,要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模式,也需要把握系统性的原则,兼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的诸多部分,以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2.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需要确保可操作性

任何工作和计划的可操作性是十分重要的,也是确保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也是如此,可操作性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也是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不仅需要有创新的理念,而且也需要有创新的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保证创新模式得以实施,而且也确保创新目的得以实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需要以可操作性作为一个重要指导,贯穿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工作中。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对策

前文中笔者已经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及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且对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理念进行了阐述,下面,笔者将结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目标以及先进的教学经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对策进行论述。

3.1 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提高教学的深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自身的教学目标,并不是简单的普及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应该进行具备一定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还是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不够突出,教学深度不够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首先就要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提高教学的深度。因为高校学生不仅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基础,而且也对社会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国家的发展和政治问题更加关注,也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所以,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并不一定要将教学停留在表面,而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将教学内容提高到一定的深度。这样不仅符合学生的需求,而且更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有更加深入地理解,避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模式的单调和枯燥。这样的创新不仅符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目标,而且也符合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需求,有助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

3.2 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的方式对于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也是如此,教学的方式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都比较单一,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这让很多学生感觉思想政治教育比较枯燥,很难真正吸引学生想注意力。因此,笔者认为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应该注重对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设计上,教师可以根据教授的内容,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将讲授的内容与具体的情境结合起来,这样让学生对思想政治问题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并且加以思考和内化。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开展一些素质训练或者是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且在实践中对这些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地认识,对理论知识进行升华。在这些实践中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进而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对思想政治问题有更加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

3.3 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相联系,以促进教育模式的创新

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中,也可以将网络结合进来。网络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为高校学生获取资讯提高了很大帮助,但是网络信息所包含的正面和负面信息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讲网络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中也需要慎重,要注意利用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带来的好处,避免网络负面讯息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在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可以将网络上比较受关注的思想政治问题与学生进行认真探讨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将一些网络热点讯息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而且也可以让学生对这些问题有更加客观正确地认识,避免对这些问题产生一些偏激的看法,也可以将一些典型的思想政治负面讯息与学生进行交流,在客观分析这些负面讯息的基础上,将这些问题作为一个警示,以提高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重视,也提高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树立自身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

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和提高都起到关键作用。本文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论述,着重提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对策,希望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6

论文摘要: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手段和保证。笔者认为,在新时期,只有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有助于进一步搞好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中央16号)文件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然而,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必然对我国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许多尖锐而复杂的问题,对我国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一定的冲击,如何在进一步开放的条件下有效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意识形态阵地,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形势,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首先是思政工作专职人员紧缺,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近几年。由于高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管理工作量加大,人手明显不足,尤其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严重不足。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工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亟待加强。

二是采用知识传授的方式居多,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偏少。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在内容还是方法上,都不同程度地缺乏训练和实践活动。单纯的知识传授现象比较严重。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知行合一的行为习惯和勇于实践的态度和能力。单纯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手段,是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

三是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够稳定。近年来,在不少地方高校中。这支队伍存在不稳定现象。不少思想政治工作者认为: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出息,地位不高,待遇不好以及职称问题不好解决,致使他们思想不稳、动力不足。目前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存在年龄偏大、素质偏低、思想不稳、数量偏少等问题,思想工作和业务水平也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二、加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和思考

首先、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充分明确自己肩负的重任。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就是通过政治社会化形成政治意识,从而实现公民对国家政治和政治制度的认同和拥护,达到维护社会秩序,形成共同理想信念的目的,从根本上巩固社会制度,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地方高校而言,把大学生培养成与党同心同德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各种文化、思想碰撞、交锋的前沿。又是文化创新和传播的主要阵地。各地方高校党委要从这一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强化工作。要始终坚持用“一面旗帜”凝聚新一代,用“一条道路”引领新一代,“用一个理论体系”武装新一代,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才能确保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地方高校党委要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对思想政治工作做出全面部署。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紧密而有机的结合起来,统筹谋划,一起落实。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转贴于

面对新的时代特征,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还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我国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存在着人员数量不够、整体素质不高、专业化程度不强、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两课”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一是数量不足,二是队伍不稳定。调查显示。大部分高校的辅导员或班主任来源于推荐的研究生,致使其没有长期做辅导员的心理准备。

三是进一步优化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地方高校有自已的小环境,它既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又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大环境。地方高校本身就是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连接的桥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这种桥梁和所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在社会上起到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作用。思政工作者要根据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变化以及地方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情况所赋予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内容、新特点。按照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要求,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上、方式上不断创新,以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综合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融合发展的需要。要着力倡导高雅文化,引导大学生以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类社团为依托,通过举办艺术节、学术研讨、知识讲座、读书活动、演讲、影视评论、业余党校等形式。辅之以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勤工俭学等各种实践活动,让思想内涵丰富、有质量、有品味的高雅文化走进大学生生活,占领校园文化阵地。通过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分体现出校园文化这个重要载体所蕴藏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重要育人功能。

四是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发挥好思想政治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对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如:增加民族精神的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日常道德教育等。在教学方法上,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尤其要利用网络设备,在教学中运用网络多媒体,利用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以直观的生动的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吸引学生关注学习的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加强政治理论课之外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社会考察、社区服务等。还可以在校园内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辩论、演讲、情景模拟等课外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就能使他们更多地了解社会,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增长才干和能力,也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尉福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把握的几个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01。(10).

[2]董立人,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互补效应[J]中国高等教育,2001,(10).

[3]汪盛科《高校学生工作的必然诉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