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储备方案及实施计划范例6篇

人才储备方案及实施计划

人才储备方案及实施计划范文1

县公司中有些项目的档案没有拆旧部分的详细资料和物资清算资料,同时也缺少主要的拟拆除设备再使用可行性研究报告、拟拆除设备清单、拆除设备技术鉴定及处置意见、甚至没有废旧设备报废手续等。

二、档案管理不规范

技改大修项目档案资料前后不能环环相扣,重要档案资料缺失较多;档案资料签字盖章不全,部分项目的可研报告、概算书、开竣工报告、验收报告、结算书、结算报告签字盖章不全;部分服务类合同签订日期未写;档案资料时序性不符合规定;部分项目合同签订不及时,未在中标通知书下达30日之内签订合同。

三、管理新思路

1.强化项目立项评价,项目储备动态化

县公司技改大修项目管理普遍存在“轻前期,重实施”的现象,项目立项时未进行充分调研,对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未进行充分考虑,与基建等项目有交叉的地方也未纳入通盘考虑。项目计划下达后,在实施过程中就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项目立项重复、项目资金超计划或不足、项目受停电原因影响无法实施等,这一系列问题均是由于未做好项目前期造成的。同时由于目前设备物资(非物资)招投标工作环节多,流程繁琐,加之每年的施工建设周期较短,做好技改大修项目储备及前期工作的提前落实,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唯一途径。为此做好技改大修储备项目的管理工作,是加强和完善技改大修管理工作的努力方向。针对上述问题,南充公司在2014年对各县公司技改大修储备项目的前期管理进行了改革,将以往的一年一次的项目集中申报改为项目动态储备管理,各县公司每季度末10日~20日期间,向市公司运检部集中申报储备项目,并同步提交项目建议书、全口径预算或可研报告、初设及概算资料,附现场图片论证资料,市公司运检部于每季度末20日~30日组织技改大修储备项目集中审查,同步审查可研、初设及概算资料或项目建议书、全口径预算,并根据审查结果同时结合项目紧急程度、设备缺陷程度和运行历史状况等方面对储备项目进行评分。储备项目审查合格后进入市公司的技改大修项目储备库,市公司根据储备库项目的规模和重要性择优上报省公司,待省公司审查合格后进入省公司的技改大修项目储备库。

2.深化贯彻技改大修立项辅助决策机制

坚持以设备状态评价为基础,结合电网设备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动态修编技改大修原则,完善、细化技改大修项目立项辅助决策导则,退运设备再利用优化处置导则。从安全、效能和运行成本等多维度对储备项目进行评价论证和评分排序,在可研阶段对拟拆除设备进行再利用评价,坚决防止设备大拆大换。

3.强化项目里程碑计划管理,完善项目进度定期报告和制度

在各县公司全面推广项目里程碑计划管理和考核制度。在项目计划下达后,市公司运检部大修技改专责组织各专业专责到各项目责任单位对当年的技改大修项目进行梳理,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和里程碑计划该里程碑计划涵盖项目前期、计划下达、施工前准备、现场施工、后期工作等各个环节,对各环节每一步的内容进行细化,并制定详细的时间进度节点计划表,同时依托ERP、PMS等信息化手段,执行项目进度定期通报制,做到形象进度与资金完成同步管控,落实进度考核机制。

4.强化项目组织实施

技改大修项目的组织实施,要借鉴基建标准化管理的思路,使技改大修项目管理向精细化方向靠拢。技改大修项目管理按基建标准化管理及基建管控的要求,尝试性的开展“达标创优”等活动,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三措”,按照施工进度计划有步骤的开展。严格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实行质量负责制,确保每项工序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并做好相应的现场记录。进入隐蔽工程施工或重要设备安装调试时,必须有专业人员监督或验收,并留存相关影像资料。

5.强化项目施工管理

通常新建的工程项目不如技改大修项目危险性高,因为技改大修项目所牵涉的方面较多,同时施工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部分施工现场还含有带电的设备,很多因素都影响了施工的进度和环境,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如果想要将工程完美的完成,那么就应该有效的安全监控整个施工过程,对于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制定出对应的预防对策,以将施工中的风险降到最低。相关施工单位应该在项目开工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首先进行危险性分析,通过危险性分析对系统潜在的危险进行判断,同时采取一定的防范方案,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进一步提升。

四、结束语

人才储备方案及实施计划范文2

【关键词】仓储管理;人才培养;教学设计

《仓储管理基础》是装备保管技术专业学员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主要讲授仓储管理的规划计划、仓储业务管理和仓储专项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1 课程地位作用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员系统地理解仓储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等知识,熟悉仓储管理具体业务,掌握仓储管理基本技能,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仓储管理问题,打牢专业基础,锻炼组织指挥和科学思维的能力。课程具有部队管理与装备技术、保障指挥与操作应用相结合的特点,教学内容与岗位任职联系紧密。

2 教学对象分析

学员为士官大专学员,经过基础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先行课学习了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物理学等基础课,具备学习本课程的知识基础。但是学员对于部队仓储管理方面的认识缺乏深度,理论层次不高,知识不够全面系统。

一是学历层次和文化素质差别较大。虽然大专学员整体的学历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是,由于士官大专学员多为部队考学,有的是已经转为士官,有的是士兵,有的具备大专学历,有的只有高中学历,在学历层次上和文化素质上有一定的差别,因此知识掌握和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此外,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部队装备的科技含量也不断提高,这些都对士官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大多数士官对高科技知识了解甚少,由于对新装备原理了解不够,不能更好地发挥其战斗性能,影响了新装备的训练。

二是从事岗位和专业技能存在差距。士官大专学员一般的为部队士兵考学进入军校学习,入学前从事不同的岗位,部分学员与所学专业相同或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仍存在着部分学员对所学的岗位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一些学员自身军事知识和专业技能较弱,缺乏应有的业务知识,对新知识了解不多,对新装备操作使用不熟练,自身技能不过硬。

三是管理水平相和组训能力存在不足。部分学员入学前为士兵,缺少相应的管理经历和管理实践,加上对军事理论缺乏系统学习,对部队管理和军事业务法规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组训能力存在不足。即便有过士官经历的学员,由于资历浅,缺少组训实践,存在训练的方法单一、不灵活,讲问题现象的多,指出问题根源的少,致使组训能力在低层次循环,效率低下。

3 教学内容优化设计

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对象特点,对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既使学员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又提高其能力和素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仓储规划管理、仓储业务管理和仓储专项管理三大模块。

侧重仓储基础理论教学。仓储规划计划管理部分主要讲授仓储规划、计划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原则、基本模型,属于仓储的上层规划和设计的内容,对于开拓学员视野,提高管理水平有所帮助,对具体的规划方法、原则和要求要精讲。

强调仓储业务管理内容。仓库业务管理部分包括入库、保管、搬卸装运、包装、出库、温湿度等业务活动,是本课程的重点,需要重点掌握,应结合部队管理实际,增加案例分析内容,提高学员岗位任职能力,一些管理的理念、原则、方法、策略和业务流程,是本课程的核心和重点,必须讲深、讲透。

突出仓储重点管理内容。仓库专项管理,包括信息管理、安全管理、战备管理、现代仓储管理等内容,内容针对性、实践性较强,应结合学员在部队工作过的实际,结合研讨式、案例式教学方法,重视实践能力和管理理念的培养,着重培养学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择要使学员通过学习后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是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精讲,伴以自学、讨论、实操和作业,针对课程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是层次分析法提高逻辑能力。针对仓储规划的不同层次,从顶层的仓库分布和组合、库区的布局、库房的布置、设备设施的规划、仓储计划等几个层面,逐层层展开具体内容,提高学员管理能力。

二是案例分析法深化管理理念。一方面,增加部队实际管理的图片、影像资料的内容,使学员真实感受到军事仓储管理的具体工作,增加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针对部队仓储管理中的规章制度、规范和要求,展开分析和讨论,引导学员自主思考,结合自己特点和军械仓库管理的规定,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启发学员思考不同的仓库、不同器材的管理方法的不同,专项管理的重点等。

三是个性激励法激发学习兴趣。由“千人一法”向因材施教转变,讲求教学方法的个别化,根据个体或群体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使每个学员在交流互动中,固强补弱,提高全面素质能力。结合学员在部队的不同工作经历和个人特点,结合仓储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引导和安排学员进行专题和具体问题的讲解,发掘不同学员的潜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技能培养。

四是启发引导法培养思维能力。对库存控制模型、储备预测模型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引导学员自主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人数较少,适合小班授课,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由“一言堂”向“多言堂”转变。对于仓储出入库业务管理的内容,由教员讲解为主,改为增加教学互动环节,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锻炼学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仓储管理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是试验实作法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库区网络布线综合实验、库区防盗报警信息处理实验、自动化立体仓库控制实验,以及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实作,提高学员动手能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六是案例大作业提高综合素质。根据向实战聚焦和向部队靠拢的教学要求和学员实际情况,结合学员知识和能力水平,利用学员具有岗位任职经历的情况,布置课程案例作业,收集整理设计仓储管理案例,安排学员进行案例作业答辩,提高学员综合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陈松林,赵湘,吴建明,等,编.军事装备管理学[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9:350.

[2]吴应进.新军事变革与军队信息化人才建设[J].军事经济研究,2004(8):64-67.

[3]苏海丁.军队管理人才培养浅见[J].国防大学学报:军队建设研究,2007(4):47-48.

[4]张忠福.高校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管理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2(1):104-107.

[5]陆海燕.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中的误区、盲点及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68-169.

人才储备方案及实施计划范文3

关键词:仓储成本;预测与决策;模拟预算;最优方案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function of storage cost forecast and decision. Describes the basic program storage cost forecast and decision. The key problems and forward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steps.

Key words: warehousing cost; forecast and decision making; simulation of budget; the optimal scheme

仓储成本预测与决策是企业经济预测与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企业进行有效地仓储成本预测和决策,对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仓储成本预测的概念与作用

1.1 仓储成本预测的概念:仓储成本预测是以预测理论为指导,根据有关历史成本资料、成本信息数据,在分析目前技术经济条件、市场经济环境等内外条件变化的基础上,对未来成本水平及发展趋势所作的定向描述、定量估计和逻辑推断。

1.2 仓储成本预测的作用:预测作为一项探索未来的活动,早在古代就已出现,只不过当时是一种经验式的直观预测。在经济、社会和科技迅猛发展的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的发展使生产规模日趋扩大、社会分工日趋明细,同时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加强,使决策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从而带动了经济预测的发展。到目前为止,经济预测逐渐形成一门新兴的管理学科。

1.2.1 仓储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依据。仓储成本预测是对成本变动趋势作出的一种估计,回答“将如何”的问题,提供被选方案;仓储成本决策时对成本预测方案的选择,回答“如何办”的问题,确定备选方案。预测的要点在于揭示和描述经济变动趋势,从而为确定经营目标和方向提供依据。但预测本身并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反映未来状况的情况,以便作出尽可能合理的定性分析和尽可能精确的定量分析,为成本决策提供有科学依据和有说服力的数据。通过仓储成本预测,对未来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尽可能准确的分析,以避免仓储成本决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将未来不确定性的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

1.2.2 仓储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计划是对未来的具体要求和部署,预测是对未来事件的描述,两者通过决策环节相联结。预测提出可行的备选方案,决策从备选方案中确定最佳的可行方案,计划则是对决策确定的最佳方案作出实施的具体规划。因此,仓储成本预测是企业编制成本计划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科学分析手段,是成本计划的基础工作。没有仓储成本预测工作。也就无所谓仓储成本决策,更谈不上对决策所选方案进行成本计划。

1.2.3 仓储成本预测是市场经济和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和社会性日趋强烈,企业外部环境处于急剧变化之中。企业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必然要通过仓储成本预测分析企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获利水平,并不断将预测数据与企业的实际状况相比较,克服盲目性,增强竞争能力。实践证明,市场经济越发展,仓储成本预测越重要。

从企业内部管理出发,企业一方面要不断对历史成本资料进行测算,根据目前状况,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对未来经济、技术情况作出适当的估计,不断开拓新产品,并预计其成本水平,扩大和加强企业的生存能力。

2 仓储成本决策的概念与作用

2.1 仓储成本决策的概念

决策就是为了达到所期望的目标,根据事物现状、环境条件及有关信息,对未来可能采取的行为作出选择的过程。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作出决策,以规划自己的行为。正确的决策产生正确的行为,得出满意的结果;反之,一旦决策失误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决策的作用在于保证行为的合理有效性。

仓储成本决策一般无需记录在账本上,而只是在决策过程中为了分析评价不同的备选方案而必须加以考虑的重要因素,也是成本管理的另一重要环节。

2.2 仓储成本决策的作用

2.2.1 仓储成本决策是现代化成本管理的重要特征。现代化成本管理由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环节构成,仓储成本决策是现代化成本管理的前提环节。而且,仓储成本决策决定着其后成本目标计划的先进性和成本目标实施的可能性,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高低。仓储成本决策具有较大的综合性,它对其他经营决策起着指导性作用。

2.2.2 仓储成本决策是经营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越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与外界联系日趋复杂,影响决策的因素也日趋增加,决策的影响后果也就越大。企业必须扩大市场和降低成本,在市场竞争中以提高经济效益求生存,加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这一切都依赖于科学的成本决策。决策的产生和完善标志着企业经营管理已由过去经验式固定性管理发展到科学的定量管理。

3 仓储成本预测与决策的基本程序

3.1 仓储成本预测的基本程序。预测并不是空想和臆造,科学的预测,首先要对预算对象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收集和利用尽可能全面的信息资料,然后使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去寻求预测对象的内部和外部联系、演变的逻辑和发展规律,并利用这种联系和规律去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仓储成本预测的基本程序一般分为如下步骤:

3.1.1 确定预测目标。首先,要确定预测对象,既要求对什么事物进行预测。例如,是对总成本还是单位成本进行预测?是要求预测社会总体成本的变动趋势,还是本行业成本水平?等等。其次,要确定对预测有那些要求。例如,是要求定性化的趋向预测,还是定量化的数据预测?对预测结果的精确程度有什么要求?等等。

3.1.2 收集处理信息资料。要得到比较准确的预测结果,必须要有能揭示本质的足够的资料信息。根据预测的需要,应该收集成本预测对象本身的历史资料以及进行预测所需的其他资料。主要对预测对象起影响作用的各种因素的历史资料以及在计划期内这些因素可能发生变化的资料。在收集资料时,除了应注意与预测对象直接相关的因素外,还必须注意可能对预测对象的未来造成较大影响的间接因素;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应随时分析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补充必要资料、剔除虚假因素和偶然因素,保证预测结果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3.1.3 建立预测模型。影响成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为了准确地进行预测,应当建立预测模型,使预测规范化和科学化。对定性预测设定一些逻辑思维和推理程序,对定量预测则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根据这些推导和模型进行成本分析。预测模型是对被预测事物过去和现在发展规律的模拟,它是否与实际相符将直接关系到预测结果的精确程度。

3.1.4 利用模型预测。建立了成本预测模型后,就可以将有关成本历史资料或变动因素置于预测模型中进行成本预算。不过,预测模型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它的应用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必须对预测期内的具体条件加以分析,在确认该时期具备模型的应用条件之后才能把模型用于预测,去计算和推测。同时,也需要假设和判断过去和现在的发展规律性能够延续到需要预测的时期,即认为预测对象的发展规律在这期间内依然起作用;否则,也就无必要利用该模型去进行预测了。

3.1.5 分析预测结果。预测模型测算的结果并不能直接使用,还必须进行分析并修正。这是因为制定的模型和利用的资料是过去和现在的反映,所预测的未来只是近似于该模型反映的情况。而且在计算和推测过程中又会产生一些误差,再加上模型本身又是在许多假定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因而预测的结果假定程度较高。这样,每次得到预测结果后都应对预测的结果加以分析和评价。分析评价的内容有两个:一是根据经验和常识去检查与判断预测结果是否合理,是否与实际存在较大的误差,并判断未来的条件变化会对预测结果产生多大的影响;二是在预测方案实施后,及时与实际结果相比较,以检验预测结果是否准确,即误差大小,如果误差大,则应建立新的预测模型或采用多种预测方法对同一对象进行预测,比较并修正预测结果。

在上述基本程序中,关键在于处理和分析环节。一是对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筛选和处理,二是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和修正。前者直接决定后面接力的模型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后者则限定了提供给成本决策和成本计划使用的预测结果的质量,这两个步骤所涉及的大多数复杂的不确定因素不像其余步骤那样有章可循。预测是一种技巧与艺术,预测方法只是工具,使用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使用者的运用情况,而灵活运用预测方法使预测结果有效的关键就在于处理和分析环节。

3.2 成本决策的基本程序。科学的决策程序贯穿于决策全过程,也是决策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决策程序由若干相互联系的步骤组成,其基本步骤如下:

3.2.1 提出决策目标。决策目标是决策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没有明确的决策目标只会引起决策过程的混乱和决策的无效。成本决策的总目标是成本最低,在这个总目标下,要注意几点:一是需要与可能相结合;二是目标要具体明确,并尽可能量化;三是适当考虑目标的约束条件;四是正确处理多重目标间的相互关系。

3.2.2 拟定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是能保证决策目标实现的可行方案,拟定备选方案的过程实际上是根据决策目标的要求对预测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进行设想、分析的过程。一个成功的决策应有一套完备的可行方案作为保证。因此,一定要在可靠的、充足的预测资料前提下,制定多个可行的备选方案。在拟定备选方案时,还应注意:一是保持备选方案的全面完整性;二是满足备选方案之间的相互排斥性。

人才储备方案及实施计划范文4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的意见》的有关规定,以及市城乡总体规划、《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确定城市规划区60平方公里范围内及道中心区、镇中心区、镇中心区、镇中心区的建设用地为我市“三旧”改造试点实施范围,可列入改造的土地类型有:

1、工业企业、旧仓储、旧站场、旧城镇和城中村等建设用地;

2、土地利用效率低(建筑容积率低、厂房使用效率低、投入产出率低)和不符合安全生产、环保要求的工业用地;

3、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禁止类、淘汰类产业的原厂房用地;

4、不具有保留价值的、低效利用的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旧民居、旧商铺、旧街巷、旧市场、旧校舍、旧医院等各类建设用地,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存在安全隐患的建设用地;

5、其他根据市城乡总体规划,需政府收储的建设用地;

6、本方案所述“三旧”改造的规划期为五年(年~2015年)。

二、“三旧”改造专项规划编制与实施方案审批

(一)由市规划局负责《市“三旧”改造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纳入《专项规划》的改造项目,才能按“三旧”改造有关政策实施。

(二)《专项规划》必须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其成果经征求市直相关部门意见后报市政府和市规划委员会批准实施。

(三)《专项规划》应包括改造范围,改造目标,功能定位,总体用地布局和规模,用地功能布局,配套设施的总体规划与布局,道路交通的总体规划和道路网络的构成,环境景观设计和公共空间规划,历史文化遗存保护,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实施机制等内容。《专项规划》成果应包含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

(四)《专项规划》经批准后,要编制各项目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明确各项目地块具体的建设规划要求。

(五)“三旧”改造项目实施方案的审批。“三旧”改造项目实施方案由改造主体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报市政府审批。

三、“三旧”改造主体的确定

“三旧”改造按不同情况,以不同的方式确定改造主体。

(一)政府收储改造

凡属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改造范围内的用地以及公共设施、公用事业建设用地,由政府统一收储,由政府依法依规确定改造及建设主体,鼓励原土地使用权人将土地纳入政府储备。

(二)企业自行改造

除政府收储以外单宗改造项目,可由原土地使用权人申请经批准同意、按规定补缴土地出让金后,自行组织实施改造。

(三)集体经济组织自行改造

在旧村庄改造中,符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改造条件的,可自筹资金自行改造或成立项目公司引入社会资金合作改造,不得用于商品住宅开发。合作主体的选择、合作方式、出资比例、利益分配等内容必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四、“三旧”改造项目实施条件与补偿方式

(一)政府收储改造项目补偿方式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行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通知》(政〔〕34号)的精神,由政府进行收储改造的项目,且属于工业用地性质可改造为商服项目的,赔偿标准按同一区片内商服用地基准地价(按照同一区片内住宅用地基准地价的80%计算)和工业用地基准地价取中间价进行收购储备(以市现行城镇基准地价为准)。地面建筑物、构筑物按相关规定标准和程序进行评估补偿。其中,对有意向选择异地搬迁进入工业园区安置的工业企业,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各工业区准入条件的前提下,选择与原地块面积相当的地块,按照新增工业用地标准以协议出让方式供地,原有工业地块的土地按工业用途进行评估补偿。

(二)企业自行改造的实施条件

企业自行改造必须符合本实施方案规定的“三旧”改造范围,符合现行产业发展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及环境保护要求,无土地权属争议、无被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限制土地权利的情况。

自行改造的企业必须在年12月31日以前获得土地使用权证或建设用地批准书,且地上已有建筑物(不含围墙等构筑物)。

对企业自行改造且改变土地用途的,根据地块所在区域的规划情况和周边土地规划用途,分情况进行改造。原则上按以下条件执行:①单宗地块面积必须达到1公顷(15亩);未达到1公顷的,允许该企业与周边企业连片整合至1公顷(15亩)以上进行改造开发;②单宗地块面积大于1公顷(15亩)小于2公顷(30亩)的,允许企业自行改造地块面积1公顷,剩余用地由政府进行收储;③单宗地块面积在2公顷(30亩)以上的,允许企业自行改造地块面积的50%,剩余用地由政府进行收储;④改造地块允许作为商业服务等用途,容积率原则上控制在3.0以下;鼓励、引导企业按照大型商贸业和总部经济的方向进行三旧改造,禁止用于经营性商品住宅建设;⑤自行改造面积与投资强度须按相关规定匹配,符合相关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政策;⑥以现行城镇基准地价为基础,结合地块容积率情况,按照新旧土地用途进行地价评估,以评估价差额为准补缴出让金。属划拨土地使用权的,须补办出让手续,补签土地出让合同,经评估后依法补缴出让金;⑦地块面积以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登记的用地面积为准。

上述情况中地块面积在1公顷以上的,企业自行改造部分允许在本地块中自行选址,但必须保持整体连片改造。

(三)集体经济组织自行改造的实施

集体经济组织自行改造,应针对不同项目、不同区域拟定“三旧”改造专项实施方案、制定差别性补偿机制。

五、“三旧”改造项目监管

(一)“三旧”改造项目自市政府批复立项以后,改造主体(除政府收储外)必须缴纳建设保证金200万元/亩,且一年内动工建设,三年内完成建设。建设保证金按照工程施工进度分期拨付,整个项目建设进展到正负零时拨付50%,项目建设封顶后再拨付50%。对违约无法按时完成建设进度或中途中止投资者,收回土地使用权并没收余下建设保证金。

(二)改造项目应有对应的详细实施方案,内容应包括改造地块的基本情况、规划情况、补偿安置方案、资金来源及收益分配方式、产业安排、建设要求、综合效益等详细设计内容,并须经市政府审批后才能实施。

(三)对现有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且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出让金;兴办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文化、仓储物流以及其他新兴产业的,可不办理土地用途变更手续。

人才储备方案及实施计划范文5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 档案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215-01

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工作不断满足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一种必然的趋势,有助于全面提升档案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将档案信息资源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以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信息的需要。高校档案信息化是在相关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社会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是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为重心向以档案信息为重心转变的过程。

1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1 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是否成功的关键要看档案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档案信息化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做好了档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不断的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稳步、健康、高效的发展。档案信息基础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存储器、操作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等网络系统及其档案数字化设备。对于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规划则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档案信息化的整个硬件平台和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在网络,关键在软件。

1.2 档案资源建设

1.2.1 遵守规范标准

档案信息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实行统一的、标准的规范体系,切实推动档案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对电子文件的形成、归档和电子档案信息资源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网上传输和管理等方面,以国家《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相关规定为依据,实现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的接收、归档、管理和利用。

1.2.2 档案数字化建设

档案信息数字化是指为了使纸质档案、音像档案等以传统载体形式承载的档案信息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的提供利用,而利用高速扫描技术、数据压缩技术等信息处理手段,将其进行转换处理,形成数字信息,并以数字代码方式存储。档案资源数字化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档案信息化建设迫切性所在。目前,大量电子文件的产生推动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现代化管理,其重点应放在对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与管理上,既要努力收集到归档单位以前产生的、属于归档范围的电子文件,又要切实实现与办公自动化的有效接轨,及时接收各归档单位新产生的电子文件,为归档单位和利用者提供服务。实现档案信息处理计算机化,信息存储数字化。

1.3 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

档案信息数据库是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合理存放的、可以共享的、具有共同存取方式和一定组织方式的、相互关联的档案信息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包括档案题名、责任者、分类号、主题词、内容摘要等,还包括全文、图像、声音、影像等。从长远看,档案信息数据库建设的发展就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其间涉及数字档案信息的形成、收集、归档、整理、鉴定,存储、保管、保护,检索、传递、利用、统计、销毁等全过程。加强数据库的建设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加强文件目录数据库的建设;第二,要做好对重要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不断的建设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全文信息数据库;第三,要做好所有馆藏档案全部数字化。要明确数据库建设目的是为了检索、建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需要。

1.4 服务体系建设

档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档案信息化的服务方向。通过建立档案信息共享通道和服务平台,不断的拓展档案信息服务社会的渠道方式,不断的减少“信息孤岛”、不断的强化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机制,另外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及其利用要不断的更新,并且还要加快速度,不断的建立出高效、优质、快捷的一种新型的档案服务体系。另外,强化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首先要实现档案工作的自动化,通过各个方面实行计算机的有效的管理、控制,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来实现计算机的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使用软件系统来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检索、利用、编研等。建立以档案馆为中心,覆盖归档单位的档案管理系统。同时,加强档案网站建设。档案网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步骤,是档案部门联系社会的重要窗口,是新时期档案利用者实现档案信息快捷利用的有效渠道。

1.5 安全体系建设

对于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在档案工作中,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决定了档案事业中各项工作是否能顺利的进行。因此,对于档案信息安全不能忽视,视其与档案实体安全一样重要,并且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保证数字档案及其电子文件的内容的真实性、长久性和有效性。具有通过以下两个措施来确保档案信息安全:一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确保档案信息存储安全;二是内部局域网要与外网实行物理隔离,设置访问权限,确保档案信息利用安全。

2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的重要条件

2.1 经费保障

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管理重要任务,进行专项落实。学校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共同推进。要积极争取学校财务预算,确定一定的比例投入档案信息化建设,确保此项工作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充分认识到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经费投入,以保障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2.2 人才配备

钱学森说过:“现代图书馆、档案馆、情报单位的工作人员应该是信息专家或信息工程师,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也是信息使用者的向导和顾问。”档案信息化建设而言,对于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的选拔和培养出不仅具备精通的档案管理能力,同时,还要求要熟悉掌握关于本单位的相关业务的流程;不仅要求熟悉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的管理知识,同时,还要能够准确的提供软件开发的需求,另外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还要具有能与计算机专业人员能熟练沟通的能力,同时还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档案管理人才。

在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不断的优化结构,以便于日后能为档案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并始终做到以人为本,把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作为首要任务去完成。

3 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长期、全面和具体的特点,而在当下,我国高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普遍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任重而道远。作为新时期的档案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迎接挑战,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人才储备方案及实施计划范文6

【关键词】CDIO专业综合改革油气储运工程项目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33-02

一、概述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在石油、天然气储存和运输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生产、施工和技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受益于近年来石油石化行业的高速发展,国内外油气储运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幅提升,连续三年入围教育部公布的全国就业较好的10个“绿牌”专业之一。

中国民航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于2001年设立,2002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本科毕业生319人,目前在校生总数317人。专业开设多年来,在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历年就业率均在我校名列前茅,民航系统内就业率也逐年提高。但是从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的反馈来看,普遍存在理论知识扎实,但动手能力欠缺,创新意识不足,团队合作经验短缺等问题,这与专业实践条件,师资队伍构成等有密切关系,但是也反应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工程系统能力、协作能力、创新意识,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有所欠缺。原因在于,我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一直沿袭了各石油院校的传统模式,过于强调基础教育,无法实现对工程化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

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经验表明,CDIO教育模式,对于学生上述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是有效的。

因此,从“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立足点出发,按照明确专业定位、注重学科内涵、突出专业特色和优势、强化工程背景的原则,通过借鉴CDIO工程教育的理念,合理设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循序渐进的开展油气储运专业的CDIO专业综合改革研究,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专业综合改革设想

通过调查和分析,总结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明确专业定位及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实施“专业综合改革”为契机,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从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专业进行综合化、专业化、实践化改革,以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构建综合化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团结创新的教学团队,以建设符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具有自身特色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为行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工程化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1.以CDIO工程教育为理念,设定专业培养目标

以CDIO工程教育为理念,在充分考虑社会、政府、行业、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利益相关者诉求的基础上,结合国内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专业发展中的经验和不足,探索专业培养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机制,明确专业定位,设定专业培养目标。听取用人单位、毕业生等利益相关方的建议,对原有培养方案进行重组和定位,对课程结构、授课次序和关联关系进行优化设计,尝试以“项目实现”作为工程实践教育的组织原则, 培养工科学生具备在现代工程环境下生存和成长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围绕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采用能力和项目交叉的方式,制定CDIO专业培养方案。使学生能够掌握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同时得到多学科、大系统的掌控意识,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及独立从事油气储运工程施工设计管理的锻炼,培养出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2.以项目驱动为载体,设计一体化课程体系

按照CDIO大纲的具体要求,依据专业培养方案,对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进行梳理与整合,设计一体化的CDIO项目体系,形成由初、中、高级项目构成的一条贯穿整个培养阶段的主线。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与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有不同特点,设计各类项目的难度较大,缺少成功的案例可供参考,需要通过摸索和研究,设计适用于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特色的基本设计――实现项目,高级设计――实现项目,以满足专业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项目按规模和范围可以划分为三个级别:一级项目贯穿几个学期甚至几个学年,由本专业多数工程设计类课程构成,符合专业的工程培养目标;二级项目也叫学期项目,由一个学期内的部分相关课程组成,重点突出对某项能力的培养要求;三级项目也叫课程项目,为单门课程内增强该门课程能力与理解而设的项目,根据课程的需要和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而定。

综合考虑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各课程教学大纲,依据如下模式构建项目体系:选择一条长距离输油管道的设计任务作为一级项目,并将之分解为主体、站场、泵房等二三级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在学习相应课程的过程中,完成各个设计任务,最终掌握设计整条管道的方法和技能。最终确定了1个一级项目,2个二级项目和6个三级项目,如表1:

表1 项目划分

项目以及项目的实施过程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工程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有学生至少要参加两轮或更多完整的项目实施过程,以便更好地为其学科知识和各方面能力的学习提供支撑。

3.以师资建设为保障,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

如果期望教师教授综合专业知识并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那么必须提供足够的资源使教师具备这些能力并得到发展,因此,CDIO教学模式改革对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建设一支既能胜任教学工作,又能开展教研、科研工作,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的教师队伍,师资队伍配备可本着“专兼结合,长短相辅”的原则,采用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采取企业培训、挂职锻炼、项目合作等方式,不断更新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聘请有企业工作经历和教学能力的专兼职教师进行授课,指导学生进行各类工程实践。有条件的专业课程及其实验,选聘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和企业外聘教师共同授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搭建校外实践教学平台

利用企业生产与经营的资源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工程教育的主要特色。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弥补学校办学资源的不足。学生进入企业工程生产一线,可以熟悉相应领域的行业标准及高效的企业组织管理政策,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为了避免合作形式浮于表面,实践基地沦为参观基地,需建立有效保障运行机制,制定既符合教学规律,又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计划,形成校企之间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双方共赢的合作模式。

三、项目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1.教师的角色转变

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科学知识的讲授者,而是为学生创设教学环境的组织者,提供教学帮助的咨询者,设计学习项目的设计者,开发教学资源的引导者,学生教学效果的评价者。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授扩展至师生基于问题解决的互动学习,并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讲教师”,转变成了CDIO工程教育项目中的“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以继承知识为主的被动学习引导至对未知事物探索的主动学习,使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协作能力。

2.实践条件不足的解决手段

工程教育最大的问题往往是实习场所受限、实践条件不足。另外,学生接受的理论知识贯穿整个生产周期,如管道的规划、设计、施工、投产、运行等,通常需要3-5年,不同阶段由不同类型公司完成。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可能有机会接触完整的生产流程。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现场实习的时间和实习深度,走马观花似的流程,无法满足工程能力培养的要求。

项目组申报建设了“油气管道综合实训实验室”,提供给学生泵、空气压缩机、管段、管件、阀门、流量计、压力表等各种零部件,学生在完成油气管道、燃气输配系统的设计计算后,可以利用现有设备,将设计方案搭建起来,完成管道系统的组装、试运、调整、运行和优化的一体化过程训练,是提高学生工程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该实验室还可为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提供支撑,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实践条件不足的问题。

3.项目实施中的团队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是传统教学中薄弱环节,CDIO模式可以给学生创造条件、提供场地,让学生以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项目实施工作。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被划分为团队,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开展研讨、交流、协作,在导师指导下完善构思、设计、实现,并在各个阶段接受评估,最终满足任务要求。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通常指导教师也需要多人协同,以团队形式出现,共同完成项目的指导工作。

4.课业考核的评价方法

CDIO项目的考核评价强调“过程”,关注知识、技能学习等中间环节,关注实践环节及工程应用能力,力求知识与能力的协调统一。通过评价向学生传递有关教学目标的主要信息,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知道应该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什么、掌握什么。具体评价方式包括任务完成过程的表现、提交的设计任务情况以及任务完成后的答辩环节等。课业评价的功能不只在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找到应该改进的地方,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通过教师在评价后的充分肯定、鼓励和赞扬,还能使学生在考核中发现个人的优势和长处,从而产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的信心和热情。

参考文献:

[1]陈文杰等.新加坡理工学院基于CDIO模式的项目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35期,P91-93.

[2]张奇等.高等工程教育CIO-CDIO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年3期,P32-34.

[3]易著梁等.基于CDIO 教育模式软件技术专业项目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年11期,P140-143.

[4]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3期,P51-54.

[5]康全礼等.CDIO大纲与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年4期,P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