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范例6篇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高等院校 档案管理 重要性 研究

高校档案是人们了解一所学校的历史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学校未来的一个重要工具。对于高校来说,良好的档案管理和系统对于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学生和教师的管理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档案管理中进行信息化建设逐渐成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改革中的重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即是学校办公自动化发展的要求,也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需求。本文主要通过对高等院校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信息化建设在高等院校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高等院校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

高等院校档案是指高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种活动的历史记录,它对于学校、学生和社会都有很高的保存价值。一般来说,高校档案的保存形式可以分为文字记录、图表和影像、声像四种,记录载体的不同保存、整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在传统的高校档案管理一般是采用文档记录的方式,即将档案资料通过纸质文件进行保存,这种档案管理方式一方面加大了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档案的管理。传统档案管理方式往往会占据较大的空间,也不利于资源的保护。因此,传统档案管理形式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逐渐提上高校档案管理发展议程。高校档案信息化是指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档案管理方式,它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能够实现不同载体和不同位置的档案资源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存储,在互联网的连接下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这种档案管理方式即便于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也有利于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档案资源的最优化利用。通过对高校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档案工作人员的负担,便于对档案资料的整理和分类。在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获取、处理、传输、应用的同时,促进高校档案资源向数字化和规范化进一步发展。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开始实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一些信息化建设比较完善的高校中基本已经实行了档案管理的全部信息化和数字化工程,除了日常档案收集和整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旧档案的信息化归档也在不断完善中。而一些信息化发展较慢的高校则在尝试将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与信息化档案管理相结合,通过建立信息化档案资料搜集系统逐渐将传统档案模式向现代化办公模式过渡。从整体上来说,高校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二、信息化建设在高等院校档案管理中的重要性

计算机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逐渐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行业,这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高校档案管理作为高校日常工作和发展的重要记录部门,信息化建设是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也是必然要求。各大高校必须顺应时展的需要,加快进行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一)信息化建设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对于高校来说,档案管理对于推动本校行政管理改革、加强教学科研、宣传高校教育成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衡量一所学校管理水平高低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学校的档案管理水平。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档案管理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新的办学形式和办学理念在不断涌现,高校的行政管理也再不断做出调整,为了适应高校行政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和新内容,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资源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在高校档案管理中进行信息化建设能够对档案管理工作效率进行有效提高,对于资料的利用与开发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面对时展的新形势,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只有不断加深自身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建设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为学校、为社会服务。

(二)信息化建设是提高高校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效率的基础

高校档案的收集是指学校档案管理人员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通过接受和征集的方式将本校内部各个部门、个人及分散的社会上的档案收集到本校,藏入综合档案的过程。而高校档案的整理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档案内容进行整理,即对档案文件的真假进行辨别,对档案涉及的活动和资料进行考证,编辑整理档案史料等工作;二是对档案实体进行整理,即将档案进行系统化、条理化的分类、组合、编目及排列,将整体档案整理有序。可以说,高校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是整个档案工作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是相当繁琐的,它要耗费长时间和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工作。而将信息化建设引入到档案管理中就能够很好地减轻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简化档案收集与整理的工作程序,因此它是高校档案管理中信息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发展的必然需要。传统的档案资料收集中,人们会耗费长时间去收集原始的素材,包括照片、纸质文件、录音、录像等等,但是在信息化系统的帮助下,照片、录音及录像可以通过简单的信息传输就可以进行归档,而纸质文件一般也会要求有电子文档,这样在原始资料的收集上就会大大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而且,通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在资料的整理上也更加便捷。传统资料整理中的内容管理和实体管理都需要工作人员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类、鉴别,而在信息化系统的帮助下,这种分类会更加有效率,操作也更加简单,对于整理结果也更加简单明晰、一目了然。由此也可以看出,信息化建设对于高校提高档案收集与整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性。

(三)信息化建设是实现高校档案资源共享利用的根本条件

高校档案资源共享的根本条件就是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在高校档案共享的信息化系统中,工作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实现对档案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在网络化的环境下为档案信息的利用提供条件。传统的档案资源对于查找旧档案是非常不方便的,一般高校都会对建校以来的档案进行保存,但是如果建校时间比较长,那些数十年前的档案往往就是堆放在档案室中,既不便于查找,也不利于资源共享。而在信息化系统的帮助下,这些旧档案也可以进行数字化归档,在互联网中,这些就的资料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作用。这种信息的共享无论是对学校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还是科研教学都有很好的帮助。

(四)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档案工作的认识程度不断加深,档案信息资源也备受人们关注。在高校中,对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档案部门来说,信息化建设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与传统纸质档案相比,电子档案的储存更加便捷,检索更加方便,而且利于传送,易于复制。从整体上来说,信息化建设将纸质资源传递到电子资源中,以先进的科技方便档案工作的管理,从而促使高校档案信息资源要更好地进行开发利用。

(五)信息化建设是推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措施

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对高校档案工作影响巨大。信息化导致档案数量剧增,档案载体呈现多样性,档案内容多且分散,传统档案管理信息手段与现代技术所导致的矛盾日益凸显。对于高校来说,由于高校的扩招计划及社会发展的加速,各类学生信息倍增,而学术研究及相关社会信息也在考验着高校的档案管理能力,面对日益增长的档案信息内容和数量,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档案管理要求,因此,这就要求高校档案管理必须要采用新的技术和形式,利用科技的帮助下对传统档案管理方式进行变革,建立现代化信息技术来进行档案管理。虽然,我国已经对高校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提倡了很多年,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某些高校档案馆由于种种条件的制约,信息化建设适用度远远没有系统地普及和广泛。在今后的高校档案管理中,只有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让高校档案管理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要求,只有合理利用档案管理的资源,才能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做贡献。

(六)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高校档案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提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对于档案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就对档案工作人员和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新时期,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储备和良好的职业技能,而计算机操作和现代化办公技术是档案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基本职业技能要求。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信息化建设也是促进档案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升级,能力结构提升的重要途径。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促进档案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从而使档案工作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结语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新发展的前提下,高校应该积极探索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广大档案工作人员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学习,用于开拓创新,不断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J].教育部公报,2008,9.

[2]李爱芳.浅谈高等学校档案的收集工作[J].图书情报,2009(38).

[3]罗黔军.浅谈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4).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2

一、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

(一)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化意识薄弱。学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是学校的档案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和远程服务,有利于节省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资源,节约档案管理成本。但是当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采取旧有的档案管理方法的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有排斥心理,无法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能接受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方法。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信息管理安全性、高效性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作用认识不足,信息化建设的意识淡薄。这些都造成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无法得到有效展开。(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队伍薄弱,配套设施不齐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专业的信息化管理队伍,这是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因素。同时,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与档案信息化管理相配套的信息化设施,从而提高信息化水平和档案管理的效率。当前的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往往会利用以往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的信息化操作,这些管理人员往往缺乏必要的信息化知识,无法对档案管理进行规范高效的信息化操作。现代的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技术的更新快,而学校的配套设施往往难以跟上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设备老旧。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设水平。(三)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不规范。无论是传统的档案管理还是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管理标准的规范化都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使用,规范化的管理标准和操作规则更成为档案管理科学性、高效性的重要途径。当前的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信息化建设标准还没有严格统一的规范,有些学校的建设水平甚至仅仅停留在利用电脑进行文字和数据的输入。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的不规范,使得档案信息的查阅、共享都很难实现。

二、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促进信息化意识的提高。学校档案管理部门要充分了解和认识到学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对提高学校档案管理水平,加强档案资源共享和学校之间的档案交流的重要性。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措施,通过档案信息化建设,学生和老师对学校的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都可以通过更加便捷的方式获得。学校也可以通过信息的分享,加强学校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提高学校自身的建设水平。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认知要加强培训,促进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意识的提高和档案知识的更新换代。(二)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和信息化设施的配置。学校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的培训和选拔以及档案管理人员的更新换代。信息化建设涉及到计算机、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等先进的技术的应用,这些都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学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学校老师和学生中,选取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并通过对以往的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建设。同时,学校也要加强硬件设施的配置,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高效,加强计算机、扫描仪等硬件设施的采购和更换力度,建立稳定安全的学校局域网。对一些管理软件的技术性和安全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操作的规范性。(三)规范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学校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要严格符合国家《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相关标准规范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加强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工作规范,做到及时登记、整理、编目、归档,并要建立和完善电子文件的接收、采集、保管、保护和利用等措施。标准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学校之间和学校档案管理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良好的合作,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档案信息的分享系统,促进我国整体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发展。

三、结语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0引言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很多学校为了迎合国家扩招的趋势,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无论是从整体的规模还是整体人数来看,各项数据都在迅速发展。高等学校的每项任务都是十分复杂的,也是数据量巨大的,这就使档案管理成为最主要的难题。在这种大环境下,建设档案管理流程化以及信息化成为当前高校发展的主要任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快速性以及整体性,创新档案管理流程,促进高校档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1高校档案的含义

我们所说的高等学校的档案管理,指的是学校在进行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文件,比如教学、科研等管理方面。这些档案对学校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x,对于研究学校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这些文字以及图像承载着不同时期的特点。这些档案能够从各个方面来显示高校教学质量以及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学校档案重要性日益显著的大背景下,加强高校档案管理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外界不可阻挡的。但是,从现状来看,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着许多不可抗拒的问题,急需有效的措施去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不占用太大空间的同时,将档案进行分类,能够快速找到所需的档案,实现档案的信息化处理,进行资源共享。

2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2.1提高了管理效率

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效率的主要途径就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目前,全国各大高校的规模都在扩大,目的就是为了迎合国家扩招的指示,这就使得学校的档案越来越不好管理,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优化档案管理的模式,提高管理的效率已经迫在眉睫。充分发挥档案管理信息化优点的主要方式就是加快信息化的步伐,高校档案信息化能够使管理档案时更加快捷,如果优化流程建成,能够永久进行使用,这就使得整体的成本大大减少,档案管理的效率也就大大地增加了。

2.2提高了高校管理水平

高校管理水平大大提高的主要方式就是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部分就是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首要任务就是提高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通过对信息化建设力度的加大,进一步对流程进行管理,提高高校整体工作效率,一方面节省成本,另一方面给教师们减少了任务量。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发展的主流,也是推进高校发展十分现实的选择,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使得学校的发展提高一个层次。

2.3提高了高校档案开发效益

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就是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高校推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对于信息共享以及资源的再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开发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需要发挥死档案的优势,为高校建设发展服务,对高校档案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打破管理人员的惯性思维,创新档案的使用方法,改变档案使用的权限,使得档案从管理向使用信息采集进行转变,加快档案智能化发展,促进档案管理部门的发展更好服务学校政务,方便教学教研活动更加顺利地进行。

3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缺乏统一的标准

高校档案管理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缺乏科学性。随着信息化发展,高校档案管理也应该逐渐更新自己的管理模式,加快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将资源进行远程操控。而实现这些的前提就是必须要制定统一的科学标准。要建设统一的科学标准的前提就是各个学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标准,不断探索高校档案管理的标准,建立起统一的软件设计标准、档案建设标准,增加实时更新档案数据库并且将地方性的数据库融人其中,确保高校档案信息管理的安全性,目的就是为了给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便利条件。

3.2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是高校档案管理的薄弱环节。一部分高校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增加,这是错误的。这就是对信息化缺乏一定认识,并且缺少规划。大部分高校并没有专门的服务器,一般情况下都是使用普通计算机来代替。还有一部分学校网络安全不配套,档案管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就使得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很多高校信息化管理硬件不够完善,档案管理系统也没有进行实时更新,数据库的数据没有实现实时性,信息不够完善。虽然有的学校配备了相应的软件,但是由于整体的软件与之不对应,不能够兼容,使得整体的功能不能发挥出来。

3.3缺乏信息管理人才

人才的缺失是制约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使得档案信息发展相对落后一些。这使得高校档案管理发展速度大大减缓。目前来说,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以及信息化人员比较缺少。熟悉档案管理也了解信息技术的人员更加少。懂得档案管理的人员不懂得信息化技术,懂得信息化技术的人员不懂得档案管理,这就大大制约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除此以外,受到了资金以及人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数字技术发展还要滞后于社会,加上人才的匮乏,档案数据的建立变得更加困难,信息化发展落后于其他的行业。因此,培养人才也是高校发展信息化档案建设的重中之重。

3.4改进思想观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档案管理应该呈现其特色。但是,大部分的学校并没有了解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意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影响档案管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在档案管理建设中的作用,进而没有对其制定相应的策略。同时,大部分的档案管理人员都有其惯性思维,思想观念也比较落后,不能够积极创新自己的工作方式。单纯地认为档案管理只是高校工作的附属部分,对于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以及发展没有意义。这种落后的思想观念使得他们懒散与不思进取,对于学校的发展前景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发展。

4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档案管理是一项长期工程,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信息化建设是其发展的主要手段。我们必须将眼光放长远,统筹兼顾,创新信息化建设的方式。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需要每一个高校积极去探索,这对未来信息化体系标准的建设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4.1加强标准体系化的建设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系目前还没有明确,加强其建设对高校档案管理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由于受到档案传统模式的影响,档案管理方法近些年也没有很大的改善,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也变得更加的复杂。在出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后,没有对其进行统一的规范。所以,使得目前的档案管理存在着各执一词的局面,使得档案管理的信息管理困难大大加大。目前需要不断加强档案的收集力度,并且对其进行归纳,使用科学的标准对档案进行管理,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得更加规范。只有制定出统一的标准以后,才能够更加规范档案管理流程,创新出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也会制定一些规范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加大档案管理的力度。

4.2建立健全全面的数据库

健全数据库是各个行业的必要条件,加快高校档案的数据库建设,并对其进行全面的更新与补充,是建设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主要途径,也是其必要的手段。建设强大的数据库之前首先应该了解档案的特点是什么,找出适应档案特点以及发展前景的数据库。档案信息建设是档案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档案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水平直接决定了档案管理的质量,这也关系到高校发展的方向。充分开发利用各个高校的档案资源。一方面,应该加强学校各个资料的搜集,并且对其进行归档,建立起基本的数据库。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加快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对学校的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以便于对档案进行整合和再利用,不断地填充更新数据库。数据库的更新与健全是建设信息化档案的必要条件。

4.3完善高校信息化建设平台

高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对高校档案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需要依托于校园网网络。目前,学校校园网络属于局域网,依托于其建设信息化平台,这对于推进信息化建设档案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就需要借助网络快速性以及及时性的特点建设网络信息化平台。准确收集相关的资料以及档案信息。这些就是为了能够实现档案管理的检索更加自动。在校园网上开设信息化站点,将学校多方面的信息融入到站点内,进而实现共享信息资源,这就大大地增加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利用率也大大地增加了。

4.4加快培养专业化的人才

人才的培养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引进先进的人才对于加强档案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也需要不断加强在职人员的培训,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最大程度上加快档案管理的建设步伐,加快信息管理队伍建设。采用从外面引进人才以及加强内部人员建设双方向的方式,来培养专业人才。高校管理人员应该制定相应的机制以及政策,调动起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通过保留相关的人才队伍,实行一带一路的方式,培养建设专业人才。档案管理需要专业的人才在技术性以及专业性方面对整体人员进行培训,更需要一批心理素质过硬以及事业心强的人员,建设起一批全面的复合型的人才楦咝=ㄉ栊畔⒒档案管理做出贡献。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高校;教学管理;问题分析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2-0105

作者简介:杨阔(1981年8月),男、满族、河北承德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信息化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改革不断推进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学管理活动是高校运行管理的中心工作,对教学质量、学校运行等都会产生直接、重要的影响。因此,探究信息化建设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相应的对策,对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够重视

当前很多高校没有认识到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在教学管理方面仍然坚守过去的陈旧观念。首先,没有认清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涵,认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购进相应的计算机设备,并没有在教学管理各个方面深入和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现代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教育理念没有很好的形成。其次,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认识比较片面,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工程,关系到高校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但是在实际建设和应用过程中缺乏整体观念,建设的教学管理系统比较片面,无法满足高校教学管理的整体需求。

2.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较少

要想建设完善、先进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工程,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完善相应的设备投入和技术应用。但是目前各个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总体上来说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不大,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足,制约着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其次,地区高校之间的信息化投入差距较大,地区发展不均衡性明显,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极不平衡。

3.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

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主要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信息化建设中的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目前常用的信息化管理手段集中在文字操作、报表操作方面,在信息收集管理、信息等方面大都采用传统方式,更高级的数据挖掘、信息管理和网络智能技术应用就更为欠缺。其次,信息化应用软件存在着适用性较差、兼容性不高以及质量较差等问题,目前高校使用的教学管理信息化产品都是自行开发或者是购置的,这些信息化产品的适用性和质量水平有待提高。

二、强化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1.树立信息化教学管理思想和观念

教学管理思想转变的过程是推进和完善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过程。首先,全校上下都要认识到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根据高校教育实际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协调指导,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高校办学宗旨,探究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和目的,制定建设方案和步骤。其次,要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充分的认识,做好各个方面的相关工作,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2.加大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高校要多渠道地筹措资金,加大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经费和资金投入,对相应的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建设。首先,高校可以借助国家相关政策和项目筹措资金,另外还可以与相关的技术企业、国内外公司等加强合作,共同对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进行建设。其次,高校自身也要加强教学管理硬件配套设施的优化工作,并且充分调动相关人员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多渠道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3.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水平

首先,要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管理人员队伍,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支持。其次,强化相关人员的信息技术和技能水平,强化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基础技术掌握程度,促使其掌握现代化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另外还要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爱岗敬业、职业道德思想进行培养。最后,要注重引进和培养懂业务、懂技术的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能够结合高校实际开发高效的、安全的、适用性强、兼容性强的教学管理软件,这是教学管理实现信息化的重要核心内容。

三、结束语

信息化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时也是高校教学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了提高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需要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如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建设水平较低等问题进行充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建设相应的思想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保障和人员保障,不断提高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为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可靠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林鑫.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路径探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

[2]曾美芬.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研究[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 理念 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

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各自的信息网络,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从目前情况看,高校信息化仍存在诸多不足,信息化建设仍任重道远。

一、高校信息化建设对高校发展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高校信息化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信息化使学校的管理更为便捷高效,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资源和成本得到有效的利用,浪费得到遏制,对高校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引发了教育教学的重大变革。

1.促进了教学模式的丰富和发展

以课堂与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信息化的冲击,网络、电子课件、多媒体设备等先进的现代化技术不断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运用,辅助教学手段的丰富使得教学过程更为生动,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课堂不再是老师单纯的板书和讲授,整个授课过程更具生动性、互动性和启发性,课堂技术含量和知识量都大幅提高,教学质量进步明显。

2.优化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培养人才的素质

高数量、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传播,使得高校教育更为灵活,学生学习更为自主。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增强处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其信息素养与自身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模式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并进一步促使知识价值的转化。信息化的发展对培养新型创新的高素质人才起到了强力的催化作用。

3.保障了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效益的提升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师资、教学场地等教学资源的不足是困扰各个高校的一大问题,通过网络化和信息化来进行教学容量的扩充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许多高校通过信息化的发展实现了对本校教育资源的最大优化,提高了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

4.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许多高校利用信息化建设提高了学校管理层面的办公自动化水平,加快了学校管理业务流程的合理重组和管理职能的转变,服务性功能进一步突出,许多日常管理工作更为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形成了高效的、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

二、高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观念上认识不到位,缺少统一规划和长远目标

当前,数字化、信息化应用不断进入企业、政府乃至家庭的各方各面。为适应社会的发展,作为社会科技进步的前沿阵地,高校纷纷开始建设高效发达的信息网络应用体系。然而许多高校信息化建设没有长远规划,资金投入只是以满足现有的应用为目标,由于信息产业的更新换代极为迅速,信息化建设投入的后备资金不足,势必造成升级和维护的困难,使信息化建设难以可持续发展。

(1)对信息化理解不深,未能统筹规划

教育信息化是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求全校各个部门协调统一,全局考虑,进行信息化的建设,这样全校资源才能有效共享,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而许多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思想和认识,缺乏合理规划和组织协调,信息化设备的配置不平衡。信息系统的开发由校内各部门根据业务分工不同自行组织实施,各系统采用的技术架构和技术实现方案差异很大,造成一些关键性的数据和代码缺乏统一的标准,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非常困难,影响了信息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各种应用系统各自为政,显得零乱和低效。

(2)制度和政策不健全

信息化建设应是项长久的可持续发展的工程,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方针,而许多高校都没有建立完善的关于信息化工程的规章制度,对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管理、使用和维护缺乏相应的政策和规定,使得信息化建设难以规范,信息化成果不能有效利用。

(3)缺乏统一的强有力的校级信息化管理机构

校园信息化建设无论从基础设施论证、规划和建设,还是相应制度、政策制订和日常管理都涉及学校的各个方面,这不仅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部门,而且需要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和学术机构的密切配合和参与。因此成立专门机构来组织和管理整个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对于从组织和制度上保障校园信息化工程的顺利实施是非常必要的。而我国大多数高校缺少这样一个强力的管理部门。

2.规划不合理,重硬件轻维护,重建设轻应用现象突出

高校信息化过程中普遍出现的一大问题是建成易,维护难。在建设过程中偏重于硬件设施的建设,在初始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建成后,是否能有效利用却是无人问津。有些部门缺少技术人员和维护人员,无力进行相应的后续更新和维护管理,空有一流的设备,却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

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现阶段还处于从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向信息化应用的过渡阶段,许多高校投入巨资兴建起信息网络,开发或购买了大量应用软件,建设成了很好的基础平台,但对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却不能物尽其用。多数高校主要的软件应用平台有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办公自动化系统,它们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各自为政,自成体系,不能有效共享。真正能应用于网络教学和管理的高信息化配套建设还很薄弱。

我国大多数高校对信息化建设不重视,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各项开发建设,但用于建设的资金分配却不甚合理。有统计资料表明:高校投入资金的47%用于购买硬件,40%用于购买软件,9%用来开发,只有4%计划用来培训。“重建设,轻应用”现象十分突出,造成了购买来的计算机半数以上没有充分利用而处于闲置状态。这使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一个突出问题:一方面资金利用不合理,一方面却又陷入建设和维护经费不足的窘境。

3.忽视人力资源建设

我国高校许多部门信息技术力量都比较薄弱,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能力和维护能力较差,需要进行大量的培训和教育,但许多高校对于人力方面的建设做得极为不够。一方面学校没有形成固定的长期的培训模式,另一方面由于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有些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对参加相关培训积极性不高。造成了许多高校的师资队伍和管理人员跟不上信息化的节奏,信息化素养不高,应用效率较低。致使主要的应用开发和维护工作仍严重依赖于校外公司技术力量或校内学生,导致项目生命周期短,可维护性差且维护费用高。因此,为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促进信息化工作稳步、协同、有序的发展,必须建立切实有效的运行机制,加强培训和人力资源建设。

三、加强理念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空有优秀的技术人员是无法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问题的,在高校推进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落后和陈旧的理念,严重影响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追根溯源要从源头,从思想观念上来提高认识,全民动员,这样才能解决。理念的差异造成各个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程度和信息化的利用效率各不相同。以往在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中,主要突出基础设施的建设,却忽视了高校各级人员的思想观念和相关理念,致使信息化建设中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中的理念建设,提高高校各层次人群的信息化素养,使人们的思想观念能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1.领导者的理念:要与时俱进,把握信息化趋势

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个巨大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几乎每个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部署都是由校级领导亲自把关。信息化建设中,领导是关键,不但制定建设规划,设定建设基准,对设备、资源、人力和培训等进行详细的规划,而且要组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使信息化建设后的管理和使用能有章可循,其目的是保障信息化成果能合理使用和有效使用。因此领导的理念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大局观强,对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要有清楚的认识,并能从自身做起,学习先进的信息化理论,这样才能统揽全局,高瞻远瞩,全盘规划,制定适合自己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和长远目标。

现在许多高校提出了建立专门的校级信息化管理机构,设立对学校办学目标、策略理解透彻,对信息化建设能全程负责的首席信息官CIO,使信息化发展能统筹规划、集中建设。这种设想的提出,也反映了需要加强领导者的理念建设,信息化建设需要具有先进理念的领导者。 转贴于

2.教师的理念: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掌握和利用信息化技术为教学科研服务

信息获取能力、识别能力、接受能力、存储能力、评价能力、利用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已成为信息时代教师必备的信息能力。而有的教师却忽视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意识较弱,观念陈旧,他们排斥用多媒体系统来上课,不愿使用网上教学系统和科研系统,信息能力低下,主要表现为缺乏信息检索知识和计算机运用能力。如果抱着这种传统的观念,不认可信息化的优势,或是因教学、科研繁忙不愿花时间学习信息技术,宁愿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学习研究,必将对信息化的发展产生巨大的阻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阻碍自身能力的发展。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对信息化的理解不深,不能看到信息化能带来的好处。因此学校应加强对这些教师的信息化理念的培养,着重提供各种培训和体验活动,使其能体会到现代信息化对教学科研的帮助,并颁布各项条例鼓励或规定其使用信息技术,使其从思想理念上认可信息化,并利用信息技术为自己服务。教师在信息化过程中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化,要循序渐进。

3.学生的理念:要充分理解信息化带来的便利,自觉学习信息化技术

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学习上已不再单纯依赖书本和黑板,现化化教学信息手段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幅提高。当前高校一卡通的实行,大量信息终端的设立,使传统的学习生活中融入了大量的信息化内容,对学生信息化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学生现阶段对信息化知识的学习态度呈两极分化态势:一极对信息化持积极态度,他们从思想上认识现代化信息手段的重要性,对信息化理论的学习有迫切要求,利用各种途径学习信息化知识;而另一极则仍以传统的书本学习为主,思想上认为只要从书本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即可,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的优势,不愿投入精力进行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

学生是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很容易使他们从理念上重视信息化资源的使用。但同时也要给以合适的引导,使他们摒弃不良的网络习惯和网上诱惑,使信息网络能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工具。因此要合理引导他们利用学校信息化资源,将大量的学习资源、校内公告及时在网络上公布,以此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热情,正确引导他们从学习互联网知识到通过互联网学习的过程,将信息网络及技术变成自觉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工具。在高校学生中应培养这样一种理念:应像看书写字一样利用信息网络,不知如何利用网上信息,就等于成为了高校中的“文盲”。

4.管理人员的理念:应着重培养服务的意识,自觉利用信息化办公平台

高校管理人员是校园信息化系统使用的主体,网上办公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基本目标。不同于教师阶层,我国多数高校的管理人员仍存在素质不高,层次参差不齐等问题,许多人员信息化水平较低,习惯于按传统的手工模式进行日常办公。因此加强教育和培训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要加强管理人员在观念上对信息化的理解,在理念上跟上学校和社会信息化的步伐,培养办公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使其能对工作领域内的信息化应用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实现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节约。高校管理人员的服务精神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起贯穿和指导作用。

5.技术人员的理念:应加强服务意识,树立合作意识,强调管理和维护

专业技术人员能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在建设和维护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他们建设的出发点基本停留在技术层面,而对各部门实际的需求却不能很好地把握。因此与一般技术人员不同,高校信息化技术人员要培养服务意识,加强与校内各个部门和实际使用者的交流和合作,深入调研,了解各部门的实际需求,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强创新性和务实性,综合考虑技术层面和实际应用的需要进行相应的设计和建设。同时要明确信息化建设是“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和维护”这一理念,强调有效的维护和管理才能使信息化建设成果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四、结束语

大力进行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模式、人才的素质等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需要高等学校培养出更多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高等教育本身需要以变革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走向教育现代化。这两方面都需要以教育信息化作为支撑,教育信息化是我国高等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信息化要发展,理念要先行,信息化理念的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方面,信息化的发展依赖于理念的进步,树立正确的信息化理念,才能促进信息化建设合理有序地发展。各高校要从思想观念上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加强教育和培训工作,每个人都要把信息化技术作为自己工作学习中的重要工具,不断学习和更新自身的信息化知识,解决相关的信息化问题,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的优势,利用信息化系统为自己、学校服务。

参考文献

[1]伏秋平.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教育信息化.2006(11):11-13.

[2]孙敬武.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6(6):79-81.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化校园,特征,原则

1.引言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是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近年来,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了高等学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其建设水平是高校整体办学水平、资源整合与共享能力、高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因此,搞好数字化校园建设意义重大。

2.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1990年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这项计划以调查和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中的发展状况及促进大学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目的,是迄今为止美国持续时间最长和规模最大的教育技术研究项目,被认为是数字化校园的雏形,是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最早出现[1]。

数字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作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这是我国高校普遍接受的对数字化校园的定义。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人们已经深刻认识到,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仅是网络建设工程,而是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的过程,不光是教育设备、教育手段的数字化的过程,而且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学制度、教学模式的转变和现代化的过程。“数字化校园是系统、数字化校园是工程、数字化校园是标准、数字化校园是文化”的思想已经被普遍认同。

3.数字化校园的特征

数字化校园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的全面数字化,即从环境(教室、实验室、设备等)、资源(讲义、课件、图书等)到各类活动(教、学、科研教研、管理、服务等)的全面数字化,实现网上教学、网上办公、网上管理和网上服务,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推动高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形成一个先进的教育环境,更好地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数字化校园会呈现各种各样的特征。仅从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的角度来看,数字化校园与传统校园相比具有如下特征:(1)平台网络化:数字化校园以校园网为依托,直接或间接地与Internet相连,师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学互动。(2)资源数字化:所有教学信息资源全面数字化,在数字化校园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可将他们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的结果形成数字化作业和教案。(3)环境虚拟化:数字化校园最直接的成果就是虚拟大学。虚拟大学,通过Internet(CERNET)互联互通,开展网上学习和网上实验,实现资源共享,并且使得学员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学校的景色风貌、教育风格、学校管理等。(4)学习个性化:在网络上,学生完全根据教师的安排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异步的交流与学习,它克服了传统教学中的“一刀切”现象,从而实现了真正的个别化教学。利用校园网或Internet上大量的个性化教育资源,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个性化是信息技术所取得的最伟大成就之一,而数字化校园又为个性化的学习和研究开辟了广阔空间。(5)教学智能化:智能化就是自动化,它是通过一系列智能技术,使信息获取和传播部分地具有人的智能,从而能够部分地代替或优化师生劳动,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灵活性[3]。

4.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其本质是将现代教育理念、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对高校现行的教育模式、管理模式及其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思考和渐进性的重组,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明确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和基本原则至关重要。

4.1.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创建数字化的教学环境和管理手段,实现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和数字化管理,以新的人才理论、教学理论和管理理论为指导,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4.2.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本原则

为了避免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当中出现偏差和失误,在分析研究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协调发展的原则。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难度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高校内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高校需树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科学发展观,从整体战略的高度,从自身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需求出发,按照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般规律和总体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在建设过程中,既要从纵向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步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各项工程,又要从横向上处理好校内各个部门之间以及高校和其它校外机构之间的协作,实现各项工程的有序建设和协调发展。

(2)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政策配套的原则。数字化校园建设需要全校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需要制订各种规范标准和政策法规,需要重组管理组织结构,需要人们观念的更新、素质的提高,而且可能会导致利益的再分配,这些将会对数字化校园建设产生巨大的阻力。因此,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以保证数字化校园建设理性、有序、健康地深入发展。为避免重复建设、发展不平衡等现象的出现,高校需从自身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整体需求出发,而非个别部门的需求出发,统一领导数字化校园建设,并根据建设的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实施、管理各项工程,防止出现各自为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在高校中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还必须要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包括使用收费政策、绩效奖励政策等,对于积极投入者,应该有较大力度的政策倾斜,政策配套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3)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的原则。规范的制定是数字化校园能否顺利建设的重要前提,这包括硬件的规范、软件的规范、用户的规范、应用的规范、信息的规范、管理的规范等。只有这些标准到位以后,信息化建设才能以比较理想的速度推进。在技术上按照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数据库、统一开发平台、统一用户管理、统一门户的要求,制定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和信息标准,构建学校数据平台,实现高校各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各种应用系统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和学校统一制定的相关信息标准和技术标准进行开发,并能实现与应用平台的平滑对接。

(4)完善基础、强化应用、建用结合、以用促建的原则。数字化校园建设应重视网络、数据中心、公共应用平台等基础平台的建设,这些平台为高校各类应用的建设提供公共的支撑系统。同时,应用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心,数字化校园的意义只有在丰富多彩的应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应用系统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成功的应用能够吸引领导决策层和师生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关注,获得广泛的支持,从而强有力地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快速发展。

(5)突出重点、突出效益的原则。建设过程中,高校可以在短期内能实现的、与核心业务相关的应用系统为试点,组织力量重点突破,争取早日见效并带动全局。资源开发一定是数字化校园建设重点,在各个层次系统的建设中,始终贯穿着资源的数字化。资源数字化的程度反映了各个系统的应用水平,也代表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程度。因此需要建立起长期的数字资源集成的体制和机制,数字化图书馆、学科资源库、网络教学资源库、科研信息库等应该作为重点建设项目。

(6)重视人才、加强培训的原则。。凯尼斯格林教授指出:“调查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意识到,对于大学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换言之,是那些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这些设备。”人才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关键,数字化校园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取决于师资队伍的信息化素质,因此要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强化培训,使他们不但能够掌握使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技能,还要懂得如何有效利用网上信息资源和开展网上教学活动。要重视网络信息中心、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人员的培训,他们不仅要熟悉信息技术,而且还要充分了解高校的管理业务,包括战略、管理流程、管理方式和高校各项管理业务的细节。他们不仅需要启发需求、了解需求、满足需求,而且还要持续改进、提供贴身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7)强调先进性、实用性、扩展性并举的原则。数字化校园建设需充分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积极推进先进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同时,也应从高校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做到够用、能用即可,切不可一味地追求大而全或盲目地追究技术的先进性。另外,信息技术和应用都是不断发展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保证建设过程中的可扩展、可兼容。

(8)注重安全性、可靠性、可管理的原则。数字化校园既要考虑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又要注意信息资源的保护和隔离,针对不同的应用和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和保密;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系统管理等方面着手,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达到最大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应该选择可管理性、可维护性较好的产品,方便今后对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

5.结束语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交流等带来了巨大变化,数字化校园必将对高校的结构、运作、管理等产生深远影响,数字化将最终带来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和教育环境。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的高低取决于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对数字化校园的科学认识两方面。高校只有明确自身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遵循正确的建设原则,采取有效的建设策略,才能顺利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和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信息化社会中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布拉戈韦斯特.森多夫. 迈向数字化和通讯时代的全球智慧.教育展望,1998,(3)

[2]万里鹏 陈雅.数字化校园:21世纪大学的概念模型.情报科学,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