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范例6篇

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

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1

关键词:新时代;高中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这一论断为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确定了基调。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014年4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意见》中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教学改革中,传统的教学以“双基”为中心,进一步转换成“三基”,到如今的学生核心素养,这反映了我国教育的发展进程和需要。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颁布,明确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1],进一步为我国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那么该怎么样去培养,就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培养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我们应该将其明确到体育学科各个学段中去培养。高中阶段是普通教育中高层次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只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本文通过对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路径研究,为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参考。

1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概念

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应该具体在哪些方面呢?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姜勇等学者(2016)提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应该包含人与工具、人与自己、人与社会3个维度和体育理论知识、运动技能、体育创新、健康体能、心理健康、体育意识、社会适应、迁移能力、体育道德等9个要素的框架[2]。尚力沛等学者(2017)提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每个不同阶段学习,形成的学生特有的素质能力,是其在社会中更好生存发展的品质与能力[3]。2017年12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由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要素构成[4],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共同发挥作用。需要注意的是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后天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而获得的,具有学科特性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5]。综上所述,本文根据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提出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由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个维度构成,每个维度由三个要素来支撑。这些要素则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来实现。如图1所示。

2高中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内容分析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当代学生全能素质的体现,不仅仅只看重知识、技能的学习,也要求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人[6]。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今后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1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人们参与体育活动和训练所具备的能力,是人的身体形态、素质、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表现,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体育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有的技能、知识和情感都要通过这个为核心去进行,这是体育与健康学科中最重要的核心素养。目前高中要求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掌握并具备2-3项运动技能,但是却存在进入大学后,大部分体育教师在上课时发现很多学生并不能完全掌握一项体育技能。例如篮球的三步上篮,这是在高中体育课上大多数学校会选择上的课程,但是在大学辅修课上来看,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并不会。学校体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在学校,而是能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进行体育锻炼,并养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运动技能或运动能力,才可以长期坚持去进行体育锻炼,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2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指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的关键。健康知识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能否做出良好健康行为的前提[7],高中期间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上网、手机游戏、网络视频等方法来释放自己的压力,而不是利用空余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2020年全球的原因,因全球爆发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型肺炎,为了更好的防控疫情,我国居民不得不居家隔离。隔离在家对健康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体育学习并打卡,教师通过学生上传的视频对学生进行点评,有教师会反映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穿着牛仔裤、拖鞋等等,并且很多学生都是敷衍的应付,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在上课时对学生强调关于体育的健康知识,让学生明白不能一味的因隔离而一动不动,要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达到健康生活的目的。例如居家隔离运动时要穿舒适的运动服,利用有限的场地做较小幅度的运动,同时须充分利用家中现有的条件锻炼,运动途中不能一次性大量饮水等等。学生对健康知识了解的越多,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就可以避免很多误区。

2.3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简单表达就等同于体育精神也表现为体育道德。关于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一直是体育课程标准中被强调的重点,体育最讲究的就是公平、公正、公开。在高中体育中也包含了竞技体育的公平、公正、公开、竞争、更高、更快、更强等体育精神,在学生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心理观念的形成上有很大的帮助。在高中,学校组织的校园会中有团体项目和个人项目,例如接力跑,这就是一个团体的项目,他考验着团队的协作能力,要让学生明白不能当只靠自己的能力就可以让团队获胜。同时各个项目都有其相应的规则,例如篮球的规则,球员是否带球走,羽毛球在发球时球员发球是否过腰,田径比赛中径赛中的起跑是否抢跑等等,教师要在上课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遵守规则,在规则中约束自己,同时也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胜负观。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鼓励,例如表扬学生的动作做的很不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积极的进取心。

3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面临的问题

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本质特征是健身育人,体育课程是让学生拥有健康体魄的前提条件,但是目前高中体育课程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也不喜欢运动[5]。随着科技的发展,高中生不论高年级还是低年级都会偏爱玩手机、打游戏,并不会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其次,面对需要考大学的压力很多老师都喜欢挪用体育课,改为其他文化课程,这样就会导致学生一个星期可能上不了一节体育课,这样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就会偏低,身体素质也得不到保证。

4新时代培养高中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意义

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教什么、培养什么样的人。在普通教育中,属于中高层次的基础教育主要是高中时期的教育,现阶段在高中时期学校更重视学生的文化教育、学校的升学率加上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都非常不愿意进行体育运动,认为体育课就是浪费时间,更愿意将体育课改为自习或者其他的专业课,这就导致了现在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高。学校除了课间操和校运会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活动时间,这违背了我们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教育宗旨。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健康的体魄、形成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相互之间有交往有合作,又存在竞争的关系,有成功也有失败,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学习到的,可以迁移到平时或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树立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5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5.1优化教学设计、改进体育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和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就是体育教学的优化。现阶段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安排不合理、不清楚、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等等,这些问题不利于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培养。体育教师要结合核心素养去构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计划等,以高中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内容纲要,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去构建层级育人目标。在选择教学内容上,要根据育人目标,以开展有利于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等为原则,结合学生以前累积的经验,根据学校的场地设施去制定符合高中生的教学内容,包括不同类别、单个项目、团体项目等等,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运动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运动能力、体育素养等,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目前高中体育课存在“放养式”教学,上课、集合、自由活动、下课,这样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要让学生爱上体育运动。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比赛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一些团体的活动、比赛,既能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也可以提高他们沟通能力、社交能力等等。教师还可以跟学生沟通,听取学生的意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中。

5.2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的专业素养。首先,教师应该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勇于尝试,并且能够将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与教学相融合。同时,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结合学校的资源,去制定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例如学生厌倦了慢跑这样的热身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运用音乐去带动学生做准备活动。在进行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以及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要反思自己在教学方面的问题,总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改进。高中体育教育是对学生各项素质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良好的体魄是开展任何工作的前提[8]。体育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结合现有的研究,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教师不仅仅只进行课堂的教学,还可以进行一些课外活动。教师可以结合上课所教学的内容,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些课外的活动方法,让学生去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通过课内和课外的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5.3注重体育健康知识教育

目前很多高中生对与体育健康知识还是不够了解,教师可以利用体育实践课、或者理论课的形式,通过特定的教学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知识,例如一些基本的比赛规则、运动该注意的事项、了解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和保护措施等等。

5.4学校、家庭、社会参与,共同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

要让体育成为一种生活习惯,那么就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学校、家庭、社会等共同参与,让学生积极锻炼。家长可以主动带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去观看一些重大的比赛等等,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家长对体育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体育态度,目前体育在高中升学是一门必考项目,但是还是得不到很大的重视,我们可以适当加大体育的分值,让家长、学生更为重视。其次社区可以进行体育宣传,定时开展一些社区体育活动,带动一起锻炼,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

5.5利用互联网,构建学习平台

21世纪是互联网的世纪,人们的生活都被它给改变,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有很多的优点,例如互动性、信息共享性等等。高中生要应该要具有一定的网络应用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上课的内容建立相关的网络教学资源,以便于学生学习和巩固,可以在上课前一天在网上公布上课的内容,学生根据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并在网上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方便老师上课讲解。2020年因为疫情原因,很多学校都采取了上网课的形式,体育课程也不例外,学生在平台上通过视频上传进行打卡锻炼,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定时一些体育比赛的视频或者信息,以及一些体育健康知识、健康行为等等,让学生进行学习和观看。

6结语

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2

一、改变观念,明确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转变观念是深化教改的先导,传统的体育教育观,是以体质教育和运动技能教育为主,随着现代体育课程与实践的发展,学校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满足每个学生的教育需要、身体需要、道德需求、形成知识社会所需要的素质。

学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通过科学的体育教学过程和身体锻炼过程,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培养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潜移默化的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成为体魄强健,身心健康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

二、提高教师素质,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加强其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步。为了发挥体育教师这个最活跃,最具促进性、启发性,反馈性的教学媒体的作用,必须从教育理念、知识结构、体育教学能力几方面重新构建体育教师的素质,使其不仅是信息源、媒介体,更重要的是催化剂、引路人、指导者,迎接时代的考验,体现其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指导地位。

重新审视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我认为体育教学应是在教师导向性信息诱导下的主动探究式。我们只有把“诱与引”调节到学生主体“思与练”的频率上,才能发生谐振,才能使教与学和谐一致;才能使主体与主导辩证地统一起来;才能最优化地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保证体育教学价值的完善实现;才能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具有主体性的“和谐健康”的新人。

三、加强教材建设,调整、充实教学内容

现行大纲的教学内容设置体现了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教学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运动技能、身体锻炼、快乐运动、心理卫生、青春期教育、饮食与营养等。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力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加强教材建设,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充实。教学内容应走向“开放与放开”,要依据学生身体、心理、年龄等因素,实践能力的有序发展组织起来,注意学段、学年、单元的结构,并有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

首先,在加强基础知识、技能传授和基本能力培养前提下,心理使学生掌握那些现代社会所需的健身知识技能,为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和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打下全面的基础。其次,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需要适当引入生活体育、娱乐体育,改变竞技体育项目一统天下的局面,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优化教学方法,创建优良教学环境

科学地应用优化方式,实现“教与学相结合,以学为本;课内与课外结合,以多渠道实话;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结合,开发大脑,培养科学精神。既有利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了学生主体意识。

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教材的研究,要有创建新型教学环境的意识。重视学生的合理要求与兴趣,提倡学生自评和互评,并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成功的满足,建立有利于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的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兴趣、习惯和技能,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课外活动,使课内外一体化。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考核评价方法

成绩考核评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机制,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竞争的气氛,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从发展的眼光看,体育考核应人百分考核向结构考核、混合考核、个人化考核不断地过渡发展,最终实现个人化考核。从现实情况看,体育考核应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的表现,变纯技术评价为技术的考查和技能的操作与实践的考核,变不利健康的硬性考核为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的科学测试。在考核评价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层次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民众评价相结合。

六、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健身与健心都是现代体育教学中应该完成的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讲,健心与健身更重要。因此,我们应在体育教学中,建立一套完整的体育教学、心理卫生保健、医务监督相结合的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机制,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心理问题,保证学生受到全面健康教育,养成注重增强身心健康的锻炼习惯,使其心理得到终生保健,把学生培养成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3

关键词: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途径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国内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孟万金教授创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成功推广让我们更加坚信帮助普通高中学生构建积极的心理品质可以让他们的人格得到健康成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并提高学习效率,进而促进其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为此,我校于2011年成功申报了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经过两年多以来的实践和研究,并结合澧县一中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和学校优良的文化传统,我们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升华。并以此提出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有效途径,供业界同行们探讨和批评指正。

一、深刻领会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核心价值观。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强调对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的研究,它的主要研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积极的情感体验;二是积极的人格特质;三是积极的社会环境。积极心理的核心价值观是“积极”。

(二)积极心理学的目标。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促使人们建立生命中的美好品质,增进幸福感,以造就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且具有幸福感的优秀人才。积极心理学的目标与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不谋而合。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运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积极心态、积极品质和积极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三)积极心理学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带有以下特点:(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强调人的潜能,应该关注人的潜能的挖掘与发挥。(2)、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帮助人追求幸福的生活,而不是帮助人消除所谓的什么问题。(3)、心理健康的本质并不等于没有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或者是心理问题与心理疾病的消除,还应该包括身心积极因素的增加。(4)、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对问题寻求积极的解释有助于我们从更高的角度,全面地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5)、应该重视学生的自我调节与体验。(6)、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因素。

二、紧紧围绕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价值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努力探索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有效途径

(一)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大心理健康教育观”来有效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取向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因此有必要建立符合时代要求和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心理健康教育观”来有效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澧县一中为例,我们坚持如下一些理念和做法。

明确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以“人格养成”为核心内容。对学生,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第一,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我校将办学目标定位为“让每一个学生得到与其个性相适应的最大发展”。第二,我校坚持把学生人格培养放在第一位,坚持“身心好、品行好、学习好”的成才标准,把健康的思想感情、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人生最重要的修炼内容。对教职工,学校坚持“教师第一”的管理理念和“人格优先”的培养理念。学校坚持“人格优先”的原则培养教职员工,对教职员工提出“心态光明,状态积极,推己及人,知足常乐”的基本要求,让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深入领悟“用人格提升人格,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爱心培养爱心”的育人境界。如我校的师德论坛论文集《大写的爱》和《以人育人》就很好地表达了全校教职工对育人理念的诠释。

(二)科学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价值观,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专业化发展。我校坚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如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通过宣传橱窗、校本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健康讲座等形式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和家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第二个层次是通过开展各类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活动,帮助其中的成员优化人际关系、挖掘心理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掌握心理调节的技能和增强社会适应的能力等等。第三个层次是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通过心理咨询信箱、网络咨询、电话咨询和面询等形式与求助者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帮助他们解除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

同时,我们也十分重视继承学校优良的传统教育活动,通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科学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核心价值观,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班主任工作和课堂教学中融入积极心理学思想,有利于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构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教师还广泛发掘课堂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探索利用班会、户外实践、游戏活动、成长小组等多元化途径,并在学科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分享讨论、问题辨析、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增强师生、生生互动,扭转单向传授的不足,从而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四)创建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和积极的人文、自然环境,巩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成果

我校的教育评价体系有如下几个部分组成:

(1)制定“新三好标准”:即身心好、品行好、学习好。(2)确立“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与其个性相适应的最大发展”的办学理念。通过创设各种机会,培养学生自信心。(3)明确实践目标:即努力培养健康的思想感情、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我们也十分注重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如我校校内人文景观丰富,自然环境优美,学校将校园环境设计风格定位为“简明、通透,古朴、大方”,对培养学生大气的人格起到了环境暗示的作用。

注: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普通高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构建的实践与研究》(XJK011CJJ016)研究论文。

参考文献:

[1]肖汉仕.学校心理教育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

[2]陈.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

[3]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7

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4

作为培养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师资的高师体育卫生教育专业,培养出的学生是否适应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需要,直接影响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开展。因此,探讨我国高师体育卫生教育专业办学方向和模式,深化教学改革,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急切的。

1高师体育卫生教育专业的现状

1.1体育卫生教育专业还未能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国家教委关于《“九五”期间农村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意见》规定:完全小学以上的学校,均要按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开设体育、健康教育课。并要求到2000年各省会市、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健康教育开课率要达到100%,县镇以上学校要达到80~90%,县镇以下学校要达到70~80%;凡开设健康教育课的学校,其健康教育师资均应接受培训并达到规定的要求。那么,学校体育与健康相结合师资就更加奇缺。据调查,现在我国农村不少乡级中学还缺乏合格的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教师,缺乏卫生保健教师。学校卫生工作根本无法实施,严重制约着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发展。即使有的中小学校开设了体育与健康教育课,也面临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缺乏专业师资的情况。目前,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师资主要由校医、保健教师、班主任、大队辅导员、培训后的体育教师担任。但这些师资不是缺乏卫生保健知识,就是缺乏体育知识,根本不能完成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任务。因而,迫切需要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出既能上体育课又能上健康教育课的大量专业师资。这为我们开办的体育卫生教育专业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广阔的“市场”。尽管如此,体育卫生教育专业仍未能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和大力发展。

1.2体育卫生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师体育卫生教育专业自创建以来,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为培养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师资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由于该专业起步晚,发展参差不齐,有关理论、思想、方法、资料、文件等几乎没有建立,至今全国尚无材、大纲,教材奇缺,教材内容、范围不能确定,严重影响教学,制约着专业的发展。加之体育卫生教育专业的体育课程照搬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理论较为混乱,课程设置不合理,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线的教材内容繁杂、重复,还没有从根本上建立以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为中心的新的课程体系。此外,体育课程与健康教育课程相互独立,各自为政,不能互相促进,体育与健康教育两类课程内容没有融为一体。还未能使该专业学生明白,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能促进人的体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意识和终身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并能帮助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和健康观,有利于改变不利于健康的各种行为和生活习惯,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1.3体育卫生教学观念陈旧

一方面,体育教学仍以运动技术教学、运动训练为中心,把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单纯传授知识、技术、技能上,忽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方法和综合能力的严格培养和训练,更谈不上加强对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陈旧繁杂,缺乏筛选和更新。必修课与专修课重复过多。术科教学中过分强调动作的“标准化”,练得多,讲得少,甚至把专项选修课变成运动训练课。考核评分方法缺乏科学性,带有严重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另一方面,健康教育教学基本上停留在单纯传授知识这一个层面上,培养学生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的问题没有引起各有关方面的重视。教学手段单调,讲课“满堂灌”。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现代化体育卫生教学的发展需要。

2高师体育卫生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

在1992年国家教委的《高等师范院校体育卫生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专业培养目标是:“本专业的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师资。”这一目标较为概括,宜根据现代体育教育思想、课程发展趋势、中小学校实际需要制定明确、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为此,笔者拟将体育卫生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表达如下: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师资,使体育卫生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师资既能用体育锻炼(方法和手段)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又能用卫生保健知识来维护健康,发展体能;具有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素质提高的能力,具有培养中小学生终身体育观和终身健康观的能力,具有熟练操作体质测试和健康测试的能力,具有从事全民健身指导工作的能力。在培养规格方面,应根据21世纪对体育与健康教育人才素质的需求和我国的国情,要求该专业学生应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本学科的发展有所了解;懂得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科学方法,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班级组织管理能力;能胜任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开展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动手能力,树立劳动观念,热爱劳动,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3加强高师体育卫生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3.1合理调整课程结构

它包括两大方面的课程:一是体育课程;二是健康教育课程。首先,体育课程应根据终身体育教学总目标(完善体格,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重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使体育经常化,成为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并以此目标为原则,改革体育课程结构,增大体育课程的总体弹性。注意增加选修内容,将健身、健美活动以及民族传统体育纳入体育课程中,加强实践课时,改革运动教学大纲,编写出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主的体育课程大纲。在新大纲指导下,编写出能增强学生体育意识、提高健身能力、培养终身坚持参加身体锻炼习惯为主线的新的教材体系;做好竞技运动教材化的工作;增加身体锻炼知识、方法等内容的教学,运动处方原理、运动生理的效果、运动的健康效益等教学内容,编好教材。其次,健康教育课程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便该专业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医学、卫生、保健知识,并能诊治学校常见病、传染病等,养成良好的文明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促进和保护身心健康为目标,编好医学、卫生教材,注意《临床医学概论》、《基础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概论》、《护理学概论》、《学校健康教育学》、《精神卫生学》等课程内容的广度,掌握好深浅度,注意内容的实用性、实践性、科学性、趣味性。为此,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实践、论证,制定了高师体育卫生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其中,核心课程为: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基础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概论、学校健康教育学、学校体育学、田径、球类、体操、体育心理学共10门;基础课程为:政治理论、思想品德、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学、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创伤学基础、武术、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育科研方法、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健身健美操、临床医学概论等14门;选修课有:体育概论、体育绘图、护理学概论、精神卫生学、运动营养学、体育游戏、体育康复、推拿按摩、体育社会学、群众体育学、艺术体操、乒乓球、游泳等14门。教育实践8~12周,其中体育教育实践5~8周,健康教育实践3~4周。#p#分页标题#e#

3.2建立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实效为中心的成绩考试制度

在体育课程评价中,应改变过去的运动技术、技评和达标考核体育成绩的体制和做法。注重将体育课程评价与体育教学结果评价紧密结合,树立身、心、群三维综合评价观,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体育考试。改变单纯用外部行为度量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并以此作为衡量教学效果和健身效果依据的评价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先天条件、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区别对待。允许学生按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根据自身的特点、起点和潜能,设计制定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保底但不封顶,因人施教,不拘一格地促进其最优发展,切忌忽视个体差异的教学武断,以及绝对化指标对学生实施强求一律的“一刀切”,使体育教学真正转向素质教育。在健康教育方面应以理论、行为和实践结合起来考核,确保课程评价更好地为体育卫生教育专业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服务。

4高师体育卫生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办好高师体育卫生教育专业,使其充满生机和活力,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支教育素质好、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适应性强、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然而目前体育卫生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现有教师队伍“专才”多,“通才”少。而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专家”,然后才是一个“理论专家”和“技术专家”。如何尽快提高专业教师的教育素质、科学素养和理论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加强思想建设,提倡敬业爱业精神,加强师德教育,增强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加强理论学习与教改结合,以新的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和科研。其次加强学科建设,培养骨干教师。要以学科建设为载体,通过学科群点的组织和建设,通过立项的科研课题和研究室的建设,为广大教师创造展露才华的广阔天地,使他们得以在较高层面上的学术环境中增长才干,催生出高水平的学术梯队,从而建立一支数量足、层次高、素质好、后劲大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再次,加强教师在职培训,尽快提高队伍素质。中青年教师要自觉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5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加大专业建设改革力度,产学合作教育结合紧密,突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专业建设日趋完善,成为我院的特色专业。 1深化校企合作,走紧密型产学结合之路 1.1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始终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核心,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办学理念,努力寻求校企合作,坚持走产学结合的办学道路。成立了以安徽省运动医学行业、相关企事业和各运动训练管理中心专家为主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专业建设会议,全程参与本专业的建设。 与安徽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安徽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等5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办学及人才培养的全面合作。09届订单培养毕业生占本专业毕业生的34.5%。依托康复保健的相关行业和部门建立了安徽省武术拳击运动管理中心、安徽省田径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安徽省体操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安徽省射击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安徽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等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专业建设委员会和合作单位的专家在专业定位和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建设与改革、“双师”队伍建设、学生专业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与我院进行了紧密型的合作,建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形成了紧密型产学合作教育的局面。 1.2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三块并重,二层深入”的教学理念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三块并重”即“主干课程”、“实验实训”、“职业资格证书”三块同步要求,同步进展,主干课程强调实验实训,尤其在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进程中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安排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资格证书教育环节紧扣,将能力培养主线贯穿全程。“二层深入”即实训实践、实习实践环节层层递进,抓落实,促质量,逐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学以致用,学能致用。 通过对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深入分析,经过几年的探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相结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一条主线,三个循环,二个阶段,三个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个循环:即实训、见习和毕业实习环节层层递进。 二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前5个学期,按照专业培养方向,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全面的基本素质。 第二阶段即最后一个学期,主要在校外实习基地和一些准用人单位进行,以毕业(顶岗)实习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形成综合实践能力。 同时培养较高的职业素质,提前融入职业角色。 三个方向:即把就业岗位定位在运动保健、康复治疗、公共健康指导三个方向,突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与适应性。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大力推行现场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投入了大量资金,着重进行了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完善。依托校内外的实训、实习基地,从第二到第五学期,每周进行至少6学时的专项技能训练,将学生按小组分到各优秀运动队、康复机构等实训基地。在学校学习以理论学习为主,技能训练为辅,在实训基地以技能训练为主,理论学习为辅。整个过程以专业技能的训练作为主线,将学生的道德修养教育与企业文化教育、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特点。 1.3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双师队伍 加强产学合作教育,与运动管理中心、康复治疗部门等合作单位共同开发了《运动伤科推拿学》、《运动伤科推拿学实践指导》、《运动解剖学实验指导》等体现专业特色的校本实训教材和《运动解剖学》、《康复护理》、《创伤急救学》等专业核心课程,使课程教学真正体现出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 与行业、企业之间通过人员互兼互聘开展了广泛的合作。聘请合作单位的技术专家为兼职教师,主要承担专业技能课的教学任务。定期请专家给师生开办学术讲座,就业指导和成才教育,对学生实行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目的的技能培训,指导专业实习实训,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专业教师积极为体育行业、康复机构开展技术服务、培训,加强了专业教师与行业技术人员之间的业务交流,为教师创造了提高业务能力的机会,促进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2以专业技能为核心,构建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 2.1构建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针对安徽省体育行业和康复治疗市场的需求状况,结合我院的办学特色,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全面的体育保健与康复治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服务竞技体育并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康复保健等方面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确定为专业培养目标。 坚持以对岗位职业能力的分析来构建课程体系。 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定期的调研、讨论,不断修订、完善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培养目标,按照运动保健技能、康复治疗技能、公共健康指导技能三个培养方向的要求确定三个子模块内容,进而形成专业技能模块,再由专业技能模块开发出专业基础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基本素质模块、职业素质拓展等四大课程模块,由此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本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选择内容,基础课突出应用和适度,专业课强化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p#分页标题#e# 实践教学体系由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四个重要环节构成,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线,几年来不断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较大幅度地调整了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课的结构,如将较综合的《运动医学》细化为《运动医务监督》、《营养学》和《运动处方》。 2.2实施“双证融通,一教多证”教育 将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相关职业资格、技术等级的培训鉴定相衔接,进而形成了专业特点突出、教学效果良好的“职业资格”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如要求在《运动伤科推拿学》课程结业时必须达到相应的技能考核标准,同时还可考取保健按摩师中级证书;《营养学》课程结业时,学生可考取公共营养师资格证;体育技术课结业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考取健美操、跆拳道等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已毕业的三届学生中,85%以上的学生在拿到毕业证的同时取得了按摩师证、营养师证、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一个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这些证书的获取,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层次,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选择余地。 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实施,使教学过程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更加紧密,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资格证书”教育又促进了核心课程的建设,使《运动伤科推拿学》、《运动解剖学》等核心课程依据职业岗位的需求,不断进行教学改革,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 3不断改革,打造特色 3.1立足体育行业,服务竞技体育 以“立足体育行业,面向康复保健市场,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竞技体育,服务大众健康”为指导思想,在我院积极推进“教科训一体化”的建设中,充分利用独特的教学资源为竞技体育做好服务。 专业教师为安徽省奥运会冠军邓琳琳、摔跤奥运亚军许莉等提供了医疗保健服务,为备战全运会的运动训练队担任队医。 这些服务工作的开展,为安徽省竞技体育“奥运夺金、全运突破”目标的实现做出了贡献。 通过学生的顶岗实习,连续几年承担了安徽省举重队、体操队、跳水队等多个运动队运动员的推拿按摩与运动恢复,及运动创伤的康复与治疗工作,既培养了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也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实现了“双赢”效应。 3.2面向康复保健市场,体医结合,培养“一专多能”的技能型人才 我们立足体育行业,认真探索体育与医学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把握培养目标,根据独特的资源优势,将本专业建设成为了不类同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的、体育与医学结合的特色专业。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突出“体医结合”和“以中医传统保健康复为核心的中西医结合”两条主线。在医学知识和技能方面,重点放在传统医学上,如推拿学、针灸学等;在体育学科方面突出健身体育、保健体育、康复体育、娱乐体育等各种体育锻炼方法。 将相应的技能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内容的选择、师资队伍的建设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具备人体科学、体育科学、传统医学、运动医学和保健康复医学的知识和技能,充分体现了“服务竞技体育,服务大众健康”的专业教育理念。 开设了《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伤科推拿学》、《运动医务监督》等一批“体医”知识交叉与渗透的特色课程,使本专业的学生在运动创伤的防治、运动性疲劳恢复、人体运动机能评定等知识和技能方面特色明显。 运动保健、康复治疗和公共健康指导等多方向的课程体系设置突破了传统的体育院校窄口径的人才模式,使学生成为“体医结合,一专多能”的复合技能型人才。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学生就业面宽,发展空间较大。 自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康复医学以来,康复治疗技术这门新兴的技术专业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成长活力。同时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日益火爆以及现代疾病、人口老龄化和伤残人口的增加都急需一大批具备专业能力的体育保健与康复人才。而懂得医学知识的人不一定了解体育运动的有关原理,了解体育运动的人又缺乏医学医疗知识,体育院校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医学与体育的有机结合,它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将弥补这一空白。

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范文6

一、健康教育机构人员情况

____市现辖2市4县4区和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总人口365.5万,其中市区人口92万。____市健康教育所1997年成立,挂靠____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有办公用房12间,面积132平方米,工作人员6人,拥有电脑、打印机、摄像机、扫描仪等大小健康教育设备50多台。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设有健康教育科(所),有专人负责健康教育工作。

二、工作取得成绩

1、技术咨询与政策建议

组织人员收集整理了相关的健康教育政策、法规、理论、技术与方法,将《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规范》、《健康教育机构绩效考核办法》等装订成册,订阅了《中国健康教育》杂志,购买了《健康教育参与式研究方法》、高等医学教育《健康教育》专业教科书。通过组织工作人员自学或集中学习,提高了业务素质,对健康教育理论、技术进行了有效的储备。为全面搞好我市的健康教育工作,我们积极向市卫生局提出合理化建议,起草了“____市20__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意见”,对各行业和基层单位的健康教育工作提出要求,市卫生局以正式文件下发,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的健康教育工作。

2、业务指导与人员培训

根据业务指导与培训工作需要,我们成立了“____市健康教育业务指导专家组”和“____市健康教育培训师库”,抽调健康教育所业务骨干担任培训师资库成员,同时特邀河南省健康教育所张强,濮阳市健康教育所武亚军为我市健康教育师资库客座教授。成立“____市健康教育业务指导专家组”和“____市健康教育培训师库”均由____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文。为搞好健康教育培训工作,我们印刷了《基层健康教育工作培训教材》3000本,制作多媒体培训课件4种,保障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们按照____市疾控中心《二〇一二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____市卫生局《____市20__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意见》,认真开展指导培训,先后组织人员深入到各县市区开展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督导检查,“公民健康素养水平监测”督导,召开了年度健康教育工作暨业务培训会议,举办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健康教育业务培训班”,二期培训230人,开展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效果评估”调查培训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试点”启动培训,对县级专业机构指导覆盖率达100%,培训覆盖率达100%。

3、总结推广适宜技术

我们非常重视对健康教育工作理论,策略、技术和方法的总结,每项工作结束都有信息上报,对典型事例、先进经验及时进行全面总结,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交流。《____市健康素养传播工作总结》刊登在《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通讯》20__年第3期,《____市解放区多措并举开展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和《____市举行全球洗手日健康教育传播材料集中发放仪式》在中国健康教育网上。

4、大力开展各种健康教育活动

我们根据《二〇一二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____市20__年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意见》积极开展各种健康教育活动。围绕各类卫生日开展主题宣传,在“世界无烟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世界心脏日”“全球洗手日”期间制作展板,悬挂横幅,发放折页,利用彩虹门、气球等形式宣传相关健康知识,共印制、发放《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从正确吸收做起》、《全球洗手日告学生家长书》、《吸烟有害 勿受诱惑》等小册子、宣传折页6种,20余万份。在社区、医院、机关开展了“____市烟包警示图片巡展”活动,和____卫校礼仪协会合作在火车站广场开展了吸烟有害文化衫广场走秀活动,利用广场电子屏幕连续滚动播出“拒绝烟草,保护健康”公益广告2个月,1400次。

5、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与交流

我们与____日报合作开办了《健康教育》栏目,栏目每周一期,一期一个整版,每周四见报。20__年我们与____电视台合办了《健康____人》栏目,每两周播出一期,首播一次,重播5次,每期15分钟。在加强与传统媒体合作的同时,不忘与新兴媒体的交流沟通,我们在____论坛、山阳社区分别进行了注册,通过网络发帖及时宣传我们的健康教育活动。今年以来 ,____日报对我们的健康教育工作报道6次,刊出健康教育科普文章20篇。《____市20__-2013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在山阳社区正式。

20__年8月,我们组织人员对____日报7月份报纸刊登的健康知识、医药卫生广告等健康信息进行了监测,写出了《20__年7月份____日报健康舆情监测报告》,并将报告及时发送到卫生局,广电局、新闻出版局、市委宣传部、____日报社等相关部门,与媒体进行了初步沟通。

6、发挥技术优势,制作发放健康教育传播材料

20__年,我们共设计制作健康教育传播材料6种,20余万份。其中《吸烟有害 勿受诱惑》印刷20__本,《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从正确吸收做起》、《全球洗手日告学生家长书》、《全球洗手日告社区居民书》、《全球洗手日宣传年历》、《世界心脏日健康知识》折页各5万份。制作了“____市烟包警示图片巡展”展板一套20块,展线16米。这些设计精良,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受到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欢迎和好评。

世界心脏日前夕,市卫生局通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取了心脏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0月11日,市卫生局组织举行了隆重的全球洗手日健康教育传播材料集中发放仪式,中国健康教育网,中国文明网、河南省人民政府官网、____日报、____电视台进行了报道。世界心脏日和全球洗手日期间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分别举行了主题宣传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7、制定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我们组织“____市健康教育业务指导专家组”和“____市健康教育培训师库”成员,认真研究分析《河南省居民健康知识与行为监测报告》,针对____市辖区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知识薄弱环节,围绕卫生中心工作、征求流行病、慢性病、艾滋病等业务专家意见,制定了10条《____市20__-2013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____市20__-2013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分核心信息、科学依据、健康行为三部分,____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县市区疾控中心。____市健康教育所利用山阳社区和____论坛作为信息平台对社会公开。

8、积极开展监测与评估工作

根据《河南省卫生厅关于填报20__年健康教育统计报表的通知》,各县市区健康教育机构上报了《健康教育所业务工作调查表》和《健康教育所基本情况调查表》,我们对辖区内健康教育机构工作现状和工作人员能力建设进行了评估,写出了评估报告。____市共辖四县、两市、五区,温县独立设置了健康教育科,其他县市区与慢性病防治科或其他科室合并办公。共有健康教育工作人员37人,其中本科学历10人,专科学历17人,高中学历10人。全年举行各种咨询活动127次,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栏90块,印制健康教育传播材料85种,719000份,拥有照相机、电脑等工作设备40台。

我市作为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行动项目检测哨点城市,按照《20__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河南省现场调查方案细则》和《20__年中央补助地方健康促进行动项目重点人群吸烟相关行为监测河南省方案细则》在解放区民生、焦南、七百间三个街道办事处开展了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工作。____市疾控中心和解放区疾控中心共抽调16名工作人员,深入社区,绘制地图,入户开展调查工作,省所专家王卫峰、齐小秋亲临现场指导,健康素养监测现场调查和重点人群吸烟相关行为现场调查共调查540人。

9、创新健康教育工作形式

积极参加豫北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作区成立50周年庆典,圆满完成豫北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作区50周年工作回顾撰写及书画摄影作品征集布展工作。参加协作区举办的宁夏农民健康教育工作考察活动。组织看望了温县农民健康教育学校创办人马山立,为学校赠送了电子血压计,身高体重计等健康器材和大批健康书籍及健康知识宣传版面。组织120余人组成疾控系统方队参加____市政府举办的“黎明脚步”健康跑活动,现场开展《烟包警示图片展》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宣传,获优秀组织奖。

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我市虽然开展了大量的健康教育工作,但健康教育机构工作现状和工作人员能力建设现状与卫生部《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规范》和《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健康教育工作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我们在健康教育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人才问题,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经费困难。具体表现在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年龄老化,知识更新缓慢。经费紧张一直是困扰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瓶颈,健康教育工作投入见效较慢,上级领导不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