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学环境范例6篇

农村教学环境

农村教学环境范文1

(一)物理性限制因子

1援自然环境优良的学校自然环境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因素,也是办好学校的不容忽视的物质环境条件。农村中小学学校的自然环境较差,体现在:学校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学校的建筑陈旧、布局不合理、绿化较差。学校的自然环境可以对师生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影响学校的教学。例如,笔者曾对湖南省祁阳县最近10年分配到农村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做过调查,发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些从大城市高等院校本专科英语专业毕业的年轻教师(绝大部分是女老师)到了农村中小学,普遍认为学校的自然环境差,并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相当比例的教师想寻求各种途径进行工作调动。学校的自然环境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引发了部分教师不良的价值观的爆发,表现之一就是:一些教师尚处新手型教师阶段,便产生了严重的职业倦怠感。农村中小学的自然环境在某一程度上限制了英语教学。2援班级规模班级规模作为课堂教学的生态环境因子之一,其对课堂教学的师生行为、态度、情感及学生成绩等问题都有影响。班级规模小,学生几乎都在教师的视野、交流范围之内,教师能较多地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有更多地机会使教学计划适应于个别化的需要,更加有效地促进课堂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效率。班级规模影响着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情感,卡亨(Cahen,L.S.)的研究表明,在规模较小的班级里,教师和学生往往会表现得更愉快、更活跃。对于需要创设大量语言情境、注重语言交际的英语教学来说,班级规模影响很大。笔者抽样调查了湖南省祁阳县农村8个镇的中心小学,结果发现:有8所小学的班级平均规模超过60人,其中4所小学的班级平均规模超过70人。据课堂观察发现,在拥挤的英语课堂里,学生的行动受限制,教师的一些教学步骤无法实施,教学要求得不到满足,导致一些学生产生耽搁、拒绝、阻断以及分心等体验。而在一些学校,由于班级规模过于庞大,产生了英语课堂纪律涣散、英语教学过程无法正常进行、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等诸多直接危及教育生态系统的问题。班级规模大固然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却限制了英语教学。3援师资力量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梯队的建设,是学校这个生态群落或生态系统的主导因子。尽管近年来农村中小学英语师资力量有一定的改善,但从整体上来说,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学历、职称和水平都仍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以笔者调查的湖南省祁阳县为例,到2013年7月为止,在祁阳20个农村各镇的中小学,第一学历为专科或本科的英语专业毕业的英语教师占该镇英语教师队伍的一半以上的没有一所,超过30%只有2个镇。因为薄弱的英语师资力量和不合理的梯队建设,农村中小学的英语教学受到限制。4援教学设备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科目,有其特殊的学习规律。英语在中国作为一门外语,学生缺乏语言习得的良好环境。比起城市学生来说,农村学生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更加缺乏接触英语的机会,因此学校更需承担起提供学生这种机会的责任。然而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非常匮乏,大多数学校没有语音室、多媒体设备,一些学校甚至缺乏教学录音机。由于缺乏多媒体和语音设备,学生语言输入较少,因此听力弱,口头输出语言能力也差。例如,在最近5年的湖南省祁阳县中小学英语艺术节的听力口语比赛中,农村中小学获奖学生数量极少。农村中小学教学设备的匮乏,使得英语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得不到更好地发展,限制了英语教学的发展。

(二)人为性限制因子

1援学校制度环境对教育生态系统来说,要使教育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自主运行和发展,就必须使各个学校形成相对独立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和自我激励的运行机制。这种机制需要放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中来维持。所谓制度环境,就是指依据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有意识地选择,对学校各种工作具有强烈的规范性、层次性、组织性和程序性规定的有机集合。优良的运行机制转化为一种制度文化,往往对师生员工有引导、规范和激励的作用。很多农村中小学校缺乏合理、规范的制度,容易挫伤员工的积极性,成为学校发展的桎梏。

1)学校的管理制度管理上水平,制度要先行。学校制度是学校借以约束,激励师生,规范行为,使得学校能够正常运转,保持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规范。学校的管理制度与教师教学有密切的联系。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的学校管理制度中包含对待英语课程和英语教师不公平的元素。笔者以湖南省祁阳县最近十年公开招聘的小学英语教师这个群体随机抽样78人为对象进行调查,发现有56人,71.8%的教师都有担任过语文、数学教师的经历。对于他们现在所任教的科目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这78个教师中,16人已经完全不上英语课,成为了专任的语文或数学教师,占20.5%。23人既上英语课又上语文或数学课,占29.5%。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管理制度对英语教师有限制。他们选择教语文或数学,主要是因为:在学校这个场域中,英语学科在学校被定义为“副科”,学科地位较低。具体体现为,英语课大多安排在下午时段上课、英语教师在评职评优和个人提升等诸多制度中处于劣势等。出于对场域自身利益的保护,很多专业能力合格的英语教师选择了教语文或数学。这种学校管理体制下的教师无可奈何的“转行”,造成了英语师资的浪费,限制了英语教学。

2)教学评价体系基础教育与学习心得农村中小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评价多以考试这一终结性评价为主,众多农村中小学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英语教与学的唯一标准。英语考试内容不全面,大多局限于单词、句子和语法,很少包含听力内容,基本不考察学生的口头能力。这种评价体系直接指挥着英语教学的教学,导致教学内容的偏颇、教学方法的不合理,不利于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2援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农村中小学,大多数英语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填鸭式”的教学仍然普遍存在于农村中小学英语课堂中。许多英语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在课堂教学中仅靠一块黑板和几只粉笔,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式的教学。他们不善组织多样的英语教学活动,不会利用视觉、听觉和动作等多种感觉通道来进行教学;他们的教学内容缺乏学生的参与,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变得抽象;他们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他们忽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评价方式片面。据观察,许多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只关注到少数的学生,让少数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处于活跃地带之外的学生因此而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成为了英语教学的限制因子。

二、结束语

农村教学环境范文2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网络环境 道德教育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网络世界需要法律的约束和道德的规范。 我校系农村乡镇学校,学校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开展中小学的德育工作,从农村中小学生上网的实际和认识特点、心理需求出发,确定研究和实践的方向,采用调查研究、行为研究等研究方法,达到了“掌握上网技能,遵守网络道德,坚持文明上网,学生健康成长”的如期目标,为农村中小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我校现象分析

        我们从一些表象,透显出了我校德育教育实践所取得的效果。

        1.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逐步加强。全校七年级至高三段学生,文明上网优良率逐年上升,2011年上学期仅45.5%,而2011年下学期上升至91.6%。学生基本遵守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和“爱国、守法、无害”的网络道德规范。实施网络道德教育的这两年中,我校无一人因沉溺网络而逃课、辍学,无一人因沉溺网络、约会网友而私自出逃。

        2.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明显的变化。学生们一改过去仅从书本获取知识的单一途径,变成了书本、社会生活、互联网多渠道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学习变得更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越来越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适应时展的需要。

        3.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

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宽,接触的知识更加前沿,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不知不觉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明显突出。2010年,我校教育水平综合评价与以前相比,在全县排名由第5名提高至第3名。

        4.师生关系明显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以前一些上网成瘾的学生,经常遭到班主任或科任老师的训斥,逆反心理强烈,老师的说教学生很难接受,老师视其为“问题学生”,师生矛盾重重。通过开展农村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和实践,学生配合老师网上查询资料的要求,不敢面谈的话,不敢坦露的心声,都能通过网络交流,师生互相尊重,平等和谐,教学相长。

        5.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路子不断扩宽。在开展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2011年上半年,镇党委、政府组织公安、司法、文化、工商等部门大力整治我镇境内的经营性网吧,为学生文明上网创造了良好的网络环境。

用网络环境开展德育工作,是适应时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学校近年来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中的德育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二、措施与策略

        我们组织全校1000名七年级至高三段学生的上网情况调查,掌握了农村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进而实施统计分析策略,具体如下: 

        1.引导学生主动接触网络,做好学生上网的教育工作。学生对计算机充满了好奇心,网络对中小学生更是充满了诱惑。在我校,信息技术课、网页制作兴趣小组、计算机网络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的开展,正是利用网络的正面优势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同时也防止了学生忽视正常学习、沉溺于网吧、陷入网络陷阱的负面影响。

        2.以共青团为载体,积极建设班级网站、校园网站(wcntzx.com)德育专题。在校园网上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共青团为阵地分别建设共青团主页,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站点里“德育动态”、“德育论坛”、“班级管理”、“主题班会”、“心理课堂” 等专栏既让学生丰富知识、净化心灵,又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产生了报效祖国的决心,达到了德育工作的目的。 

        3.在网络中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用网络拓宽现实的空间。学校网站开通了心理咨询栏目,有专任心理辅导老师陈玉镯负责,师生可以平等地跨时空在网上交流。如通过电子邮件、实时交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开设心理咨询信箱,运用e-mail进行交谈,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有利于克服心理障碍,容易沟通。

        4.召开网络德育教育教师会、学生会、家长会。利用广播、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大力宣传网络道德教育的意义,发出“文明上网,从我做起”的倡议,开展“告别陋习,文明上网”的签名活动,展开强有力的舆论宣传,营造出良好的网络道德教育的育人环境。

        事实证明,只要立足于农村中小学网络德育教育的实际,从农村中小学生的认识水平,心理特征出发,构建起“正面引导,先入为主,疏导与矫治并重”的农村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的全新模式,就能实现“掌握上网技能,遵守法律法规,坚持文明上网,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

参考文献

农村教学环境范文3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学体育教学

俗话说“环境塑造人”,我们从小生活的家庭环境,进入学校后的校园环境,步入社会后的社会环境都直接影响着我们成长。学校的教学环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环境,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体育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学校的体育教学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体质健康,不论这些学生以后走向城市还是农村,健康的体魄将是学生发展的基础保障。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多流于形式没有质量,究其原因多受体育设施不完善和体育器材缺乏所影响。新课程形式下,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立足农村实际,激发兴趣,体现课堂快乐教学,盘活农村潜在的教学资源,并合理地利用这些普遍存在的农村活力资源,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体育场所匮乏,学校体育器材配备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小学体育器材配备标准;师资队伍匮乏,满足不了学校教学计划的师资需要;学校体育制度缺乏有效的管理;体育传统风气现状较差,开展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运动会等活动次数较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的体育经费问题成了改善体育教学环境的主要问题,体育器材无法满足教学要求;无合适的教材,现有资源有效利用不足,教学内容单一,学生身体素质差等。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学校领导、教师等对学校体育的认识不足,受地区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缺乏科学的指导等。

二、改变农村小学体育现状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重视体育教学。

作为体育教师,无论身处何地学校从事教学,都不应该懈怠自己的责任,减弱敬业精神,而应始终秉承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着想,严格要求自己为达成教学目标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深入实际研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树立搞好体育教学,切实服务每一位学生的思想观念。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本领,还要有很高的热情,农村学校就是不能与城市相比,特别是一些落后的农村小学,没器材,我们想办法,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变不利为有利之条件;农村学生虽然知识面窄,但是能吃苦,不怕脏不怕累,这对锻炼身体是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常言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更应该严格遵守古训,为发展学生体质要象蜡烛一样燃烧自己。

(二)开发体育设施,发挥农村地域广阔优势。

新课标指出:“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在农村小学,各类体育器材按国家制定的“配备目录”配齐有很大困难,而要实施新课程标准基本的体育器材设施是基础。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开发体育设施。

1.发挥体育器材多种功能,一物多用。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例如:呼啦圈:可以用作障碍物,也可以用来替代跳绳;实心球:可以用来投掷,可以用来当作负重物、障碍物、标志物,还可以用来打保龄球;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三人角力、夹抛绳/跑蛇绳、二人三足跑、踩龙尾等。所以,我觉得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2.提升场地利用价值,发挥农村地域广阔优势。在农村小学,操场、器材等方面都不能和城市里的学校相比,然而农村小学也有农村小学的优势。农村有广阔的田野或空地,这些都是学生活动的好场所。在田野里,学生可以参加越野跑,也可以在田埂上练习直线跑。在广阔的田野里,学生兴致高昂。在农村的道路上,相对城市车辆较少,而且车的速度也不快,这样学生可以在晨练或体育课时间,到这些道路上进行越野跑,比在操场上现成的跑道上要能激发学生的乐趣。

三、提升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一)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游戏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和权利,通过参与游戏活动使他们身心得到发展,也是他们十分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通过进行体育竞赛游戏,采取比一比,测一测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感到有新意,有趣味。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多设计带有趣味性和竞赛性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如在篮球变向运球接力跑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叫数运球接力比赛”、“四角运球接力比赛”、“迎面接力跑比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自我表现过程中,既巩固了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也使同学们在体育课中培养了胆量和表现力,激活了课堂气氛。

(二)教学方法新颖独特,有创造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学生如何会喜欢上你的体育课呢?就更谈不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了。他们需要新颖、独特有活力的教学方式。 如:在上“障碍接力赛跑”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意境:用废弃的渔网、框架、棕垫等设置的“敌人封锁线”,用玉米棒子作为接力棒,并加上播放录有冲锋号声、炮弹声和机枪声交融在一起的音响。在这样的意境中,同学们穿越障碍有一种身临敌境的感觉,他们情绪高涨,动作认真,一旁观看的同学也情绪激动,加油声一浪高过一浪,直到下课,师生的余兴仍然未消。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大多数是在室外上,要靠学生的肢体运动来完成,所以老师在上课时比其它课难度大。在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是由教师反复示范,着重指出,如遇到复杂、迅速的动作,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的动作细节,教师在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甚至还起不到好的效果。例如:在教低年级广播操《七彩阳光》时,低年级学生因为年龄较小注意力又容易分散,学习时对教师的讲解掌握的就不是很好,对动作的了解大多依赖于老师的肢体示范和模仿,一旦动作迅速连贯,他们就不容易看清楚,分解教学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形成分解做动作习惯,忽视了动作连贯的特点,学生又易厌倦学习,感到疲劳。若利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授课,上述存在的问题就会避免。在授课时直接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一看便会一目了然,这样就形象地解决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的掌握技术动作,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效率。

体育教育是小学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于陈旧观念的影响,很多小学并不重视体育教学,把教学重点过多地转移到文化课上,造成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全面发展,所以在小W教育中,要注重体育教育,做到文化体育两手抓,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体育教学方式上,加强创新角度的研究,使体育课更加充满活力。

农村教学环境范文4

关键词:农业;城镇化;农村生态

根据我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提出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源以及保护环境的建议,以和同行交流,达到互勉互助的目的。

一是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目前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土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导致土壤大幅度板结,肥力下降。特别是化肥流失后破坏水资源,形成硝酸盐污染,威胁饮水安全。农药污染的突出问题是农药的残留问题,进而又导致畜禽产品的污染,最终使人类健康遭受危害。另外,塑料农膜因其具有增温、保墒、保肥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农用薄膜的主要成分是聚烯烃类,强度低,易破碎,难回收,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难以降解,在土壤中残存数十年甚至数百年。这些废膜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土壤的通透性,影响土壤水分、养分运移,从而阻碍作物根系生物对水分的吸收。

二是畜禽粪便污染呈加剧趋势。由于过去的畜牧业是以农村副业的形式出现,种植、养殖一条龙,畜禽粪便作为农家肥料,直接施入农田,对环境污染较轻。而现在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排放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不仅会带来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以及大气的恶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畜禽粪便中所含病原体也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三是秸杆焚烧危害深远。随着农村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农作物秸秆大部分弃之不用,或一烧了之,或抛弃于河湖沟渠、道路两侧,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而且污染大气,污染水体,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秸秆燃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急剧升高,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另外,烟雾还严重刺激人们的眼睛和喉咙,甚至会导致呼吸道疾病,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并严重影响到交通、输电线路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是城镇化带来新的环境问题。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开始大量向集镇转移,但居民的环保意识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强,财力有限,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许多农村地区成为污染治理的盲区和死角。而已建的污染治理设施面临着运营成本过高、管理人员有限的困难,造成集镇生活污染不断加剧。绝大部分集镇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生活垃圾随意抛弃,大量的废塑料、金属、玻璃、电池等固体废弃物,几乎到处都是,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而且造成二次污染。

五是农村生态破坏严重。目前农村还存在大量掠夺式的石开矿、挖河取沙、毁田取土等行为,很多生态系统功能遭到严重损害。

教学中加入围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工业污染综合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内容外,重点抓好环境治理工作。为此,在教学中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管理和干部考核机制。各级党政部门要清醒认识、认真分析农村环保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进一步增强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真正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履行好职责,确保乡镇、村环保到边到底,形成反应敏捷、管理高效的运行体制和机制。

二要加快完善农村环境法规政策。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农村环境保护条例,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测、信息统计、质量评价等标准、方法体系,尽快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技术规范。各地也可结合实际,制订实施适合本地区的农村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

三要加大政策扶持,保证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受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

四要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突出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和综合利用、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为重点,结合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计划,明确综合整治任务。

五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农村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城乡环保一体化、村庄建设生态化”为原则,全面推进农村生态建设。

六要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保障群众身心健康。加大农村环保执法力度,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严格防止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污染项目向农村转移,坚决控制发生新的污染和破坏生态现象。

农村教学环境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 网络教学 农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194-02

1 问题的提出

乡镇农村信息技术现状调查分析:

以笔者所在乡镇调查为例:绝大部分学生在没有上信息技术课前对电脑没有任何认识。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基础非常薄弱。目前,多数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每周仅开1-2节,很多学校虽然配好了电脑房,但电脑拥有量太少,平均两三个学生用一台电脑。基本上所有的学校都能上internet,但接入的带宽网速很慢。

2 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2.1 学校领导不够重视

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对信息技术学科开始逐步重视起来,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各个学校信息技术学科的得到发展。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农村学校配置的电脑还不够多,上课时大部分还是两个人一台电脑。

2.2 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不高

很多农村中学现在没有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课是其他学科的老师在兼职,这些老师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可能更多的是在按照他自己的本职学科规律在上课。专职的信息技术老师在上课时也很难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根据笔者的调查,当前信息技术学科存在最多的两种课堂教学模式是下面的两种教学模式:

(1)根据课本,教师讲,学生练的“填鸭放羊”式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每节课先讲10~20分钟,然后让学生自由练习20~30分钟,无完整的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反馈和评估体系,教师无法控制教学活动进程甚至不想去控制,任凭学生“自由发挥”,这种方式对于农村学生,很难行的通。

(2)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讲练循环”式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现在被大量信息技术教师所采用。

3 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

3.1客观存在硬件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现在摆在我们农村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最大硬件问题就是电脑太少,上网的速度太慢,以至使正常的教学活动都很难开展。我们计算机老师要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些客观存在的现实情况呢?我们现在要的不是抱怨条件差,而是要花心思想一下怎样更好更有效地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和能量。我们学校在这方面是这样解决的

3.1.1 电脑不足的问题

电脑的数量我们无法改变,那就在学生身上做文章。电脑不足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学生操作电脑水平不平衡,课堂上部分同学注意力没有放在学习上。我们是这样做的,把每台电脑前面的同学分成“甲同学”和“乙同学”。全班学生分成四个组,每组里面选一个电脑操作比较好的同学做组长。上课时笔者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笔者把任务给同学布置下去,大家可以研究讨论,并且由组长攻关,看哪个组最先全部知道如何完成。当有一个组通知已经全部知道怎样完成任务了,笔者就随机指定由各小组里面的“甲同学”或“乙同学”来完成任务。并且评出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最先完成任务的小组,所有组员的平时成绩加1分。

3.1.2 网速过慢的问题

电脑房里几十台电脑一起上网,网速过慢确实让人感到很头疼。特别是我们现在初中的教材,基本上都和网络有关,如果上课时想打开一个网页也要等上几分钟的话,

3.2课堂教学模式的分析探讨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相比最大差异是:中国学生虽能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但缺乏创造力、动手能力。杨振宁教授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们现在在进行课程改革,各个学科都在朝着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方面发展。而我们信息技术这个学科,从诞生起就应超这个方向发展。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最快的行业,知识的更新率非常高,作为这个学科的老师,我们是教给学生现在已经有的知识,还是教给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方法呢?答案很好选,可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课要怎样上呢?抛砖引玉,笔者把自己上课的一些体会和经验和大家谈谈。

3.2.1培养助手,以点带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中发现学习积极、肯动脑,计算机操作熟练的学生,鼓励他们超前学习,将他们培养成学习骨干。家庭中有计算机的,将下堂课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驱动内容拷贝回去,利用课余时间提前学习,没有计算机的同学则利用课余时间

开放机房,使他们先一步掌握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时这批积极份子作为教师辅导其他同学的助手。同时鼓励其他同学争做助手,加入积极份子行列。这样,既解决了学生人数多于电脑的矛盾,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2注重交流与合作,平衡学生间的差距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增强合作意识。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但同时增强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可以促使“差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同学的帮助和指导,增强学习的信心;也可以使学生“高手”在辅导同学的过程中知识得到巩固和内化。

4 结语

农村教学环境范文6

农村幼儿园虽然没有丰富的教具和学具,但是农村自然地理、生态环境是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宝藏。同样能使幼儿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并能在科学探究中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对促进幼儿积极的情感态度、认知能力、社会性和语言等协调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1 到大自然中去,增进幼儿创新意识和能力

农村幼儿园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越之处,四周是田野、树林,这为游戏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场所和丰富的素材,带领幼儿到大自然中去,玩他们喜欢的游戏。让幼儿学会创造,能使简单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真正的乐于探究,乐于学习,乐于创造。比如玩“过家家”游戏。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自然材料做游戏材料。让幼儿自己拾小石头儿或废砖头儿垒锅台,用石片儿代替锅,大片杨树叶代替锅盖,小石子儿代替米,树叶代替饺子皮儿,小棍儿代替筷子,长条石片代替刀,小草代替韭菜……有的幼儿包饺子;有的幼儿包馄饨;还有的幼儿烙馅饼……当幼儿来到笔者家做客的时候和走的时候都会使用礼貌用语。知道先敲门,经主人允许后才进屋。请他们品尝笔者做的拿手好菜 “糖熘地瓜”(泥土代替糖,小石块儿代替地瓜)。幼儿都说真好吃。边吃边忍不住笑。当笔者到幼儿家做客时,把他们亲手做的饭菜让笔者吃。笔者品尝后,夸奖他们做的饭菜真香。孩子们在表扬和鼓励声中愉快的游戏。保持良好的心态。最后,老师同幼儿一起带上各种动物头饰。如:小猫、小狗、大公鸡等,共同即兴表演。

2 因地制宜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条件

农村幼儿与市幼儿生活环境不同。不能什么都模仿城市幼儿园。更多地是要多利用身边的、易得的材料。这样的科学教育不仅能使幼儿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经验,还能让孩子学会利用资源。能让幼儿真正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因此,在为幼儿准备泥土和沙子的同时,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玉米芯儿、玉米皮儿、玉米须、秫秸、小树棍儿、各种树叶儿、小石子儿、小石片儿、各种形状的小石头儿、马莲。各种蔬菜、种子、草、松树塔等分别投放到各个区(操作区、泥工区、制作区、美工区、建构区、编织区)。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例如:在操作区,有的小朋友对马莲、玉米皮儿和种子感兴趣。迸发出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思维火花。系成了套环、摆成了各种物品。用各种颜色的秫秸穰小珠子串的项链也各有不同。幼儿能按规律串,例如:黑——白——黑——白——黑——白;红黄——绿——红黄——绿——红黄——绿;在制作区中,幼儿想象的更新颖、奇特。小朋友用松树塔、种子、玉米皮儿合用。做成了自己喜欢的鱼。小朋友用马铃薯代替身体和头,小树棍儿代替四肢,玉米须代替头发,种子代替五官,做成了活泼可爱的金发娃娃。孩子们用小石片儿和马莲、草、玉米皮儿等材料组合。制作了小挂饰;时钟等物品。用其它材料组合制作了形象逼真的物品。在泥工区,幼儿用黄泥、种子、小棍儿、小石子儿等材料合用捏成了各种动物。在建构区,幼儿用小棍儿、玉米芯拼搭了房子、高楼、大桥、粮仓等。在编织区,孩子们用马莲、草、玉米皮儿分别编织了手帕、毛巾、坐垫儿、鞋垫儿、小挂饰、辫子绳儿等。在编织过程中,幼儿手指肌肉、手眼协调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各个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触摸、混合、操作、摆弄,获得了相关的科学知识经验,学会珍惜和利用身边资源。还能让幼儿真切地体验到科学就在身边,让幼儿学会创造,体验到创造能使简单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真正乐于探究,乐于学习,乐于创造。在活动中,幼儿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材料。有利于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澄清自己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解决问题,获得有益的经验。还有助于他们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能产生思想及能支配时间的人。能使他们产生一种想法去进行发现的要求。

3 发挥自然角的作用

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界的窗口。积极利用自然角创设科学教育环境。如:春天正是种植的好季节。教师提醒小朋友种植一些自己喜欢的植物:花生、大蒜、芹菜、韭菜、菠菜、海棠、、鸡冠花等。种植的用具分别是:大碗面盒儿、小食品盒儿、饮料瓶剪掉上半部分、一次性纸杯等。然后让幼儿进行分类:农作物、蔬菜、花卉。再贴上标签。在日常管理中,实行值日生负责制。给这些植物浇水、施肥、拔草。随时提醒小朋友记好观察记录。定期进行评比。及时表扬、鼓励认真完成任务、细心管理的幼儿。在这一活动中,幼儿受益颇深。小朋友们知道了不同植物的名称。能对植物进行观察、比较、分类;感知、了解、收集;还能利用身边的废旧物代替种植用具。知道哪些用具更适合种植不同植物。而且孩子们也真正成了管理植物的小主人。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培养了幼儿从小做事情具有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让幼儿在瓶子里插柳条儿进行观察也是一种好方法。让幼儿在瓶子里先装些水,再把柳条儿透明的瓶子里,过一段时间,孩子们看到了柳条发芽儿了。而且还长出了须根。小朋友看的非常清楚。他们把看到柳条变化的全过程都画在在观察表里了。等长出许多须根后,笔者和孩子们一起把小柳条儿栽在幼儿园的植物园里。给它浇水、剪枝。经过幼儿的精心管理,小柳条儿慢慢地长成了小树。笔者带着孩子们来到小树旁,让他们和小树比高矮,同时,让幼儿讨论:(1)“小树怎样才能茁壮成长”?(2)“小朋友怎样才能长高?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一系列的插柳条儿、观察、记录、讨论。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和情感教育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展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