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的价值范例6篇

传统医学的价值

传统医学的价值范文1

关键词:医学院校;传统体育养生;价值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2—0096—02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养生学文化,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如五禽戏、导引等养生功法。养生学是现代体育与传统医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是我国传统体育的内容之一,同时又是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体育养生从字面意思理解, 就是用传统养生方法进行保健的体育运动。自古以来, 人们对养生保健的研究就十分重视, 并在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 创建了系统的理论及风格独特的传统体育养生方法。这些养生方法内容丰富, 在增进人类健康,养生保健、延年益寿方面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一、研究方法与对象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与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医学院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课的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在普通医学院校开展的现状

1.传统体育课的开展情况

目前传统体育养生课程在医学院校开设的课程较少,主要以开设太极拳为主,不能全面体现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的内涵。此外,在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课程教育中,课程教学过于简单、基础教育缺乏、民族文化意识淡薄,对构建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课程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研究方法简单,缺乏完整的研究体系,很多人忽视了传统体育养生所特有的预防保健作用——“动静相兼”,相当一部分人对养生体育功能缺乏全面认识。

2.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可以得到结论,学生身体素质在逐年下滑,具体表现在学生心理、生理等方面存在障碍,运动能力不断下降,既有家庭的过度溺爱,也有来自社会激烈的竞争压力造成的,同时还与学校的教学管理的模式以及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关,所以要求家庭、学校、社会通力合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现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医学院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课的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是在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是古代中医理论与传统文化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瑰宝。

(1)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的康复医学价值。在纪树荣《康复医学》一书中,对康复医学的定义主要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体育疗法是现代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其中民族传统体育养生项目可以作为康复体育疗法很好的内容之一,如健身气功五禽戏、八段锦等。因为,这两种传统健身体育养生功法以活动筋骨、疏通气血、防病治病、健身延年为目的,以内气运行为主,重视意念的锻炼,体现了形、意、气的合一,符合中老年人的运动规律。所以,医学院校康复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好康复医学专业课程,还可以把传统体育养生课程作为第二专业课程来学习,这样不仅可以用专业知识去治疗一些病人,还可用所学到的体育康复知识去给病人做康复治疗。

(2)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养生价值。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健康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而中华传统体育养生从古至今都在不断探索着强身健体之道。以“生为第一”、“延年益寿”为目的,是人们不断追求之事。从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发展史来看,历代享有盛誉的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名士层出不穷,其中华陀、陶弘景等人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两千多年来,养生家在人体科学、医学、保健学等领域中积累了丰富的体育养生思想。当然,限于当时历史条件,中华传统体育养生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的一部分,今天我们研究传统体育养生,主要是研究他的体育养生思想及其现代养生价值,古为今用,特别是医学院校的大学生更应该认真学习传统养生理论,为人类的医学保健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的中医养生价值。中国的医学吸收了当时已广泛流行的阴阳、五行等观念,并结合当时行医治病的实践,探讨了人体结构和机能,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以医养生、养生为医的观点。医学院校学生学习古代养生理论,主要的是能让学生了解养生文化、养生方法和养生思想及其与中医养生的关系,不断探索新的养生运动理论,为广泛开展养生运动提供科学的借鉴和依据,使传统体育文化不断地走向世界,服务于人类。

(4)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学价值。 医学院校开设的传统体育课是在吸收了古代哲学与古代医学理论精华而形成的一种课程体系。古代医学理论中的“天地一体”、“五脏一体”、“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同样适用于传统的保健体育。而中医理论认为,人的五脏六腑是一个整体。传统的健身思想也认为体育的作用不仅在于发展身体的机能,或是治疗身体的某种疾病,而是通过调整人的身体心理,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得到调理,不断增强人的适应能力,以增强体质。作为医学院校学生在学习医学时,也应该接受传统健身文化的熏陶,从而为传统体育课程在大学的开设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四、开设传统体育养生的意义

现代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由于国民的健康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幸福都至关重要,所以,人们在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 养生”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重视。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思想是体育养生家在从事与养生有关的体育活动中萌发、沉淀下来的传统养生思想,是养生人士从事体育养生活动的思想依据和思想方法,也包括养生人士已取得的养生成就中蕴蓄的思想精华。传统体育养生主要是通过有氧运动等健身途径促进人体健康,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就得使人们对这些传统的理论与方法有深刻确切的认识,要使人们从不同侧面了解养生的原理、功法。高校在体育课教学中应加大传统体育养生课的教学,不断地推广,将有力促进中华养生理论的发展,对继承、发扬中华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精华,大力宏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不断提高居民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1.医学院校学生通过体育课开设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课程,使学生认识到体育养生课意义及价值所在,通过不断的学习,最终运用到所学专业上去,特别是康复医疗专业的学生,最终对个人和社会都会产生有益作用。

2.学生通过学习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课程不仅可以学到养生保健知识,还可以宏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使我国悠久的养生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播。

3.高校体育教学可以把民族传统体育养生课程作为教学改革试点内容,加大推广力度。

4.从本次调研医学院校开设传统体育养生课的情况来看,开展并不尽如人意,开设有关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的课程较少,不能全面体现民族传统体育养生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邓跃飞,李炜.传统体育养生的现代价值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研究,2006(12).

[2]纪树荣.康复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10.

[3]张敏.传统体育养生在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大理学院学报,2011(04).

[4]王丽丽.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再探讨—基于大学生不良生活方式的思考[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2(02).

[5]刘博.我国传统养生发展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0(02).

传统医学的价值范文2

湖北中医药大学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 要】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科技迅速的发展,中医养生的文化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越发的凸显出来。中国优秀的传统中医养生文化核心价值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中医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因此对中国传统的中医养生文化在社会主义中的传承尤为重要。

关键词 中医文化;养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中医文化与养生的内在联系

中华民族传统的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总结概括,其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 、医乃仁术 、天人合一 、调和致中、大医精诚基本理念。同时仁心仁术是医务工作者对工作的态度。中国传统的中医文化是我们祖先赐予华夏儿女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它是一种了解生命、预防治疗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它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医学理论。养生,即为生命的保养与呵护。它不仅包括了身体方面同时还包括精神和思想方面,而身体上的养护是养生的最重要部分。“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1]。在中医文化理论基础的指导下,创造出了中医养生学。其主要是研究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变化、机体衰老并注重研究养生原则及方法的一门实用学科。中医文化与养生相铺相成,养生是在中医文化的背景下形成的,而中医文化也深深的影响着养生方面的知识领域。中医养生是以传统中医思想为指南,遵循阴阳五行变化规律,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人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保持生命健康。中医文化与养生思想实则并没有独立存在,两者融会贯通,共同创造出保持人身体以及精神的健康知识及指导思想;通过各种方法延长寿命、强迫体质、预防治疗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中医传统文化和养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医传统文化用它厚重的底蕴不断孕育着养生的思想及方式方法。中医养生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土地上,根植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儿女。中医养生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精髓之一是中国优秀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中医养生的思想与实践经验经久不衰从古时展到现如今的社会主义时代,中医养生的价值随着历史的沉淀积累不断提高。

2 中医养生文化历史悠久

中医传统文化与养生思想早早就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中医养生作为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精髓之一,它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以中国古代思想和中医基本理论为深厚底蕴,在时间的长河中并未被冲刷掉,而是不断地在改进,传承。中医养生知识从被创造出来就不断结合各个阶段的养生思想知识,让养生方法更加实用于百姓,同时也正是因为中医养生发源于古时候的百姓,应用于百姓,所以养生的范围越发壮大,方法及思想也不断扩大完善。

历史悠久的中医养生早在两千年前的内经时代就已经出现,《黄帝内经》讲“上医治未病”。“养生”最早见于《庄子? 内篇》,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1]。回顾我国各朝的帝王将相许多都在寻求长生不老的方法。在寻求长生不老的过程中实则就是追求养生、预防疾病的过程,追求生命健康长寿。中医养生思想在中国古代就已经传播开来,中医养生思想也是有着宽泛的概念,不同的人对于中医养生的思想也是各有不同,如墨子他的养生观主要是“去害”《尽数》中说过: “长也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辣大咸,五者充形则身害矣;大喜大怒大吓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身害矣;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故凡养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由此便可以看出古时候部分人对于养生的理解,“去害”是养生中的关键,“害”即不好的东西,既包括具有形态的存在形式,同时也包括无形态的精神思想等方面。如果不懂得去害,那就毕其数,终其天年。此外,子华子则主张的是运动,《古乐》有文:“昔陶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童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阔而滞者,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导之。”说明古时候人类通过作舞的形式来运动来追求养生使筋骨活络,祛病延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使人精力充沛,身体强壮。俗话说的好“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同样也验证了这个道理。中医养生思想还有很多的方面,但其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延长寿命,修养身心。

3 中医养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达,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关心的不再是温饱问题,而是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问题。尤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中,历史悠久的中医养生文化发展至今它的价值日益彰显出来。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在不断的探索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与优秀的传统中医养生文化相结合。使中医养生方法不断完善以适应于当代社会时代的需要,而不是一味的继承或遗弃。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倡导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这24 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层面上深度概况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取向和准则。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况和集中体现。同时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中医文化在某些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中国的传承也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不断的历史沉淀,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上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中医文化中的代表中医养生文化也是经过了历史的冲刷而存留下来的适用于现代人的养生方法。可见中医养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经过了历史的磨练,而留下的人类不可或缺的财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是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人们的一种精神追求。同时想要构建和谐社会就是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而中国作为一个文明的古国来说,我们国家追求的不仅仅是国内的和谐社会,人们的融洽相处;同时我们也更加追求世界各国的和谐相处,一个和睦相处、互利互惠、公平正义、开放的世界。中医养生文化精神也崇尚一种“和”,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和”,体现了中医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和的健康观,调和致中的治疗观,以及医患信和、同道谦和的道德观[4]。人体的阴阳能够保持平衡,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下,人才不会生病。一旦阴阳失调,疾病便会找上来。也可以说生命在于平衡 ,即保持中和之气,所以中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同时中医思想中还道出人是依赖于自然而生存,并且是受到大自然的约束,人只有配合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保持和谐,身体才会健康。由此可以看出来中医养生文化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思想保持了一定的相似性,都是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世间万物的和谐相处,由此来达到人身体和精神更加健康的目的。

在科技、经济发达的同时,高科技也创造出了很多的新鲜事物,来满足人们在物质、精神上的享受。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一利,必有一弊。人们没法躲避高科技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弊端,经济的发展必然在某些时候与自然的发展不吻合,精神世界也会发生巨大变化。在这种新时代的社会条件下人们更加关注于如何保持身体健康以及心情愉悦,适应于当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体系,那么中医养生的价值在这个阶段就凸显出来。贯古通今,古为今用,中医养生文化为现代人养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营养。保持心灵上的宁静,这与“健康”的新的定义“不仅没有疾病或虚弱状态,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行为的良好适应”,恰好切合。用中医方法调节人体的平衡,调节现代人出现的各种亚健康状态。

当代社会中养生已然成为一种潮流,中医养生文化已经作为中国优秀文化代表之一,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它的魅力,使更多的国际友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养生节目也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同时养生休闲养生产业集群也借势强劲发展。然而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避免不了的出现了一些弊端。

正是因为中医养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宽泛,养生业新阶段发展迅速。所以对于中医养生思想的研究还不完整,养生方法各有千秋,特别是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一些传统文化也随之流失,并没有因人而异,导致了国内的养生市场并不成熟。各种养生学的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层出不穷,养生方法不尽相同,甚至良莠混杂,对错难辨,同时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的养生解决方案。而面对各种养生方法,百姓们也不能正确判断,导致了我国中医养生文化在传承中存有很大的弊端。一些投机者利用中医养生理论在广泛群众中的信任。不择手段、肆意妄为的打着中医学者的幌子,曲解了中医养生的经典,夸大部分养生的疗效。他们披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外衣,迷惑了群众的眼睛。不少老年人及一些患者,迷信这些“专家”,这些都促使了中医养生文化的恶性传播。

由此可见,提高中医养生文化思想在国民心中的认识,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承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今天,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和精神,发展当代中医养生文化产业,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都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中医养生文化自从古人流传至今都在人类的生活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来说,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来继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医养生文化适用于我们当代的需求。作为中国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医养生文化,避免在弘扬传统文化时出现的一些弊端,防止我们的传统文化遭到曲解。使中医养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背景下继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牛兵占. 黄帝内经[M]. 武汉: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J]. 求是,2012(22):15.

[3] 田世宏. 浅谈中医文化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2):190-192.

[4] 李玫姬. 论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 统一性[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6(3):136-138.

传统医学的价值范文3

[摘要] 医学院校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下培养人才,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意义,探索有效途径,完善有效机制,为在医学生中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探索。

[关键词] 核心价值体系;人才培养;作用

[中图分类号] R197.3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7(a)-161-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医学院校肩负着创新知识、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神圣使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因此医学院校要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出发,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医药人才培养中的统领作用,把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培养医药人才的一项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 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阐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作用,是医学院校完成其承载的历史使命的要求。医学生是当代青少年中的优秀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医学院校的历史使命。同时,随着社会的深刻变革、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医学院校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和变化,医学院校做为医学真理的开启者、追求者,医学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医学文化的引领者、弘扬者,医学道德的培育者,理应自觉担当起为社会做出示范,引领先进文化的神圣使命。所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医药人才培养中的统领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为重要。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作用,是引领医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胡锦涛同志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活动趋向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致使医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元性、多层性与多变性的特点。对此,医学院校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批判、抵制西方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2 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

根据医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实际需要,结合新时期医药人才培养的实际,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途径。

2.1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

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知和行统一的过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教学中,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教育和引导医学生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认清社会思想意识的主流和支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从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对社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2.2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针对医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让医学生充分认识到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这个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根基。只有解决为谁而学、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才能使医学生自觉地把刻苦学习与发展个性、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实践统一起来,才能激发医学生学习的原动力。通过教育,让医学生把专业理想和祖国医疗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从而激发专业学习兴趣,稳定专业学习思想。

2.3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基础,培养仁爱意识

社会主义荣辱观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上,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通过中华传统道德中关于“立人”、“达人”的思想,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引导他们自觉培养仁爱意识,把注重礼貌,尊敬师长,善待同学,讲究卫生,爱护生命,变成他们内心自觉的要求,让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和价值观念,负担起治病救人的重任。

2.4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人才培养实践中所形成的校园精神和文化氛围,对于规范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2]。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就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因此,校园文化活动就应围绕这个主题展开。通过各种纪念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服务意识、责任意识;通过各类文体活动,让医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气氛和环境中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 创新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运行机制

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完善的运行机制做保证,从而达到合力育人的目的。

3.1 建立导师制度,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教师不仅是施教者,又是示范者,教师在人才培养实践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聘请各专业教师担任医学生的导师,对医学生进行学习、思想、生活、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这样教师就能以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培育学生,在教学和生活中也能以率先垂范、执教忘名、授业求精的实际行动带动和影响广大学生,从而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3]。

3.2 建立学习制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良好的学习制度建设既能体现对医学生的真诚关怀,又有利于规范行为。建立各项学习制度,加强对医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能随时校正他们的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性。

3.3 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医学生学习热情

严格执行奖学金评定制度,对在学习、生活中,取得优异成绩、表现突出的医学生给予奖励、表彰和宣传,为广大医学生树立了学习榜样。在入党、评优活动中,对成绩不合格的医学生采取一票否决制[4]。

3.4 建立全员育人机制,形成育人合力

按照“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原则,建立全员育人机制,将教学、教辅、机关、后勤等部门各项工作,统一到育人上来,形成育人合力。同时,要加强学校与社会、与家长的联系,通过向家长寄送成绩单,电话沟通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网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S].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22.

[2]胡嘉纪.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新长征,2009,3(10):52-53.

[3]刘向信.引导大学生在知荣辱明是非中成人成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6,3(7):20-21.

传统医学的价值范文4

关键词:医学职业精神;思想政治教育视域;维度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047-03

职业精神是在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具有明显职业特征的职业价值观和理念体现。医学职业精神是指医务人员在医学职业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发展为行业内和全社会所肯定、倡导的基本从业理念、价值取向、职业标准及职业风尚的总和,应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群体性与个体性结合、实然性与应然性结合,体现医务从业人员对真善美的职业价值追求[1]。

一、医学职业精神的内涵解读

医生除了要具备专业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将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相统一,具备高尚的医德,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备人文关怀、利他主义和高度责任心。而职业精神的养成不是在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就能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整个医学教育阶段逐步养成。医学职业精神教育要以人本主义为核心,除了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教育外,多途径、多举措开展医师职业精神教育,培育医学生正确的从业观、价值观,培育人文精神和利他主义精神,促进医学发展,维护人类健康。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建构医学职业精神维度

1.价值维度――以理想信念为基础的职业价值观培育。理想信念与职业价值观辩证统一地存在,而且相互影响和转化,反映的是人精神层面的问题,体现人的精神追求、道德水平、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医学生信仰什么,反映了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信仰目标偏差必然导致职业价值观的偏差。随着价值取向和文化形态的多元,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医学生的思想,某些医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追求淡漠、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追求物质享受、心理素质脆弱等问题。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增多、医疗体制改革等问题困扰着医学生,再加上还没有真正进入职业角色,仅仅是接受社会上的负面信息,对很多问题没有深入了解,使得医学生容易产生职业价值观偏差。可见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责任意识和奋斗精神。

2.理论维度――以医学伦理学为理论核心的专业素质教育。“医学伦理学是人文医学教学的主轴,它贯穿于医学实践各方面的始终,医学的宗旨和医疗职业的价值、态度和行为准则,无不是医学伦理理念的凝化,医学伦理也是医生的必备品质[2]”。作为核心人文医学课程,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是比较规范的,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开课率和课时量相较实际需要还有很大距离。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讲授医学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临床医疗新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等已经比较紧张,教师无法充分结合临床实践及医疗热点,更谈不上提供实践机会。另外,我国的医学伦理学还存在教学内容和方法单一、缺乏既有专业背景又有临床经验的教师、没有贯穿在医学教育整个阶段等问题,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犹如纸上谈兵。

3.文化维度――以传统医德和当代人文关怀为准则的文化传承。我国医德体系的历史悠远,最早源于《黄帝内经》,要求医者不仅要有高明的医术,还要有仁者爱人、清廉正直、谦虚谨慎、勇于创新的传统职业操守和品德。这些职业道德对我国历代医者影响深远,一直延续至今。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医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创新,仅依靠传统的职业操守和品德已经不能满足于社会发展和医疗实践的现实,我国医学职业精神教育模式对医学生、医务人员的从业理念和职业标准达不到理想的指导和教育效果。2001年,“国际医学教育组织(IIME)提出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简称GMER),医学毕业生应该具备的7项最基本能力是职业价值、态度、行为以及伦理等”[3]。即除了具有高超的医术外,更要具有高尚的医德和人文关怀精神,培养医学生“寻常的关怀心,俗世的悲悯心”的医学人性光芒,就是当代对医学职业精神更加精确的定位。2005年,中国医师协会道德建设委员会明确要求医务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医师宣言》,将其作为执业的要求和准则,树立新世纪的医师职业精神并指导医疗实践,将职业标准和从业要求明确化和制度化。

4.环境维度――以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为助力的环境影响。校园文化中所蕴含的医学道德精神价值的意义对学生的影响是“隐性”的,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精神养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4]。大学校园不仅是建筑楼群的集合,更应该代表一种文化和精神,将医学职业精神和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底蕴融合,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医学的真谛。学风建设有助于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和爱岗敬业的道德风尚,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5]。要以社会服务为平台,在社会实践中深刻了解所处的社会发展现实和科技发展现实,促进医学职业精神的养成。

三、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路径和模式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基础,引导树立正确的医学职业价值观。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深化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切实增强医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一是丰富教学内容。经济、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学生的眼界前所未有的开阔,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增多,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广,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的问题也应更广泛,如国情教育、国际热点分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等。着重要在“敬业”上引导学生热爱岗位,遵守职业规范,践行医学生誓言。二是改革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室为固定地点的教学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走出去”就是同附属医院、社区、医药企业、社会机构等进行联合,进行参观学习和访问调查;“请进来”就是请医学专家、人文教育家等专业人士开设职业精神教育和人文教育专题讲座。三是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以生为本、忠于职守,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对于专业课教师和临床带教教师来说,要积极构建他们的身教德育观,在教学过程中以身示教,将医学职业精神教育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育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在医疗实践中分析判断、解决伦理问题的能力。

2.以医学伦理学教育为抓手,丰富医学职业精神的专业内涵。在教学目标上,培养学生对病患的人文关怀,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操守,崇高的人生理想,培养学生用医学伦理学观念去解决问题、评价问题。应尽快修订教学大纲,将医学伦理学纳入到必修课程体系,增加学分和评价机制。以专业课教学为基础,切实增强伦理学思想的渗透力。专业课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丰富的临床、理论知识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伦理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加入现代医学大家和古代名医的生平纪事和学习、求学经历,或者播放影片、纪录片,组织讨论、情景模拟等。在实验操作中,提倡节省动物实验对象,尽可能减少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痛苦的仁爱思想。解剖课程上形成对尸体捐献者默哀的教学惯例,提倡对生命致以尊重,对逝者致以哀思。在临床教学中,重视案例教学,结合正反案例,大力弘扬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崇尚科学、谦虚博爱的职业精神,反对缺乏仁爱、唯利是图的医德沦丧的行为。这样就形成了有层次、有重点的教育体系,适应职业精神教育本身和学生思想变化的需要。

3.以传统医德和当代人文关怀为准则,形成医学职业精神的文化传承。传统医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精髓内容:仁者爱人、悬壶济世的职业要求;不图钱财,清廉正直的道德品质;虚心向学、善于钻研的学习态度;服务病患、认真负责的工作宗旨;不畏强权、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和不断研究、勇于开拓的创新追求[6]。这是长期以来古代的医者在行医过程中总结、形成、传承下来的优秀职业道德和准则,也是中国古代医学文化的精髓,古代医学职业精神的核心,是值得当代医生和医学界认真研究、践行的文化传承。除了传统医德外,古代的优秀医者如华佗、孙思邈、张仲景、李时珍;不惧兵荒马乱危险,上门为病人诊治的扁鹊;被“誉满杏林”的名医董奉;“轻财如粪土、耐事如慈母”的北宋医家庞安时等医者典范,将他们的事迹和精神贯穿于职业精神教育中,比简单说教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只有把这些优良的医德传统和当今的人文关怀相结合,使良知、正义、责任、人性等意识进行内在树立和升华,才能达到人文关怀道德教育目标[7]。对于医学生来说,知识、技能、态度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掌握知识和技能是为形成端正的职业态度打基础,而良好职业态度的养成反过来也会促进知识的增长和技能的强化,使这三者有机结合的就是人学。“有时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的这句充满人性光辉的箴言道出医学不是冷冰冰的仪器和技术的产物,而是情感的产物。因此,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必须正视医学人文教育的地位,调整医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课程体系、教育模式,注重医学职业精神中的人文价值取向,充分重视医学生的思想、情感、德行等人文素质的培养,此外,践行“以学生为本”理念,实现学生“成人成才”的根本利益,教育理念从“管理学生”转化为“服务学生”柔性化管理,对学生来说,“以人为本”的理念自然会“入脑、入心”。

4.以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为促进,培育医学职业精神的外部环境。校园文化是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外部条件。通过校园美化,打造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以先进的设计理念,将校园布局、建筑特色、景观设置、校园绿化、道路建筑命名等环境因素和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充分结合,为师生提供美观、高雅、文明、庄重的大学氛围。此外,还可以在教室和宿舍张贴古今中外名医大家的画像和生平简介;在宣传栏宣传励志性的医学小故事;在校园内开辟植物园以供学生学习和劳动;精选医学家的人物雕塑美化校园,供学生瞻仰。

通过学风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整体学习氛围。从新生入学教育起,就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引导。如新生医学生宣誓、参观校史馆、举行升国旗仪式、军事训练、校训精神解读、校史校情学习等,增强专业归属感和认同感;在二、三年级着重营造和谐、健康、丰富、活跃的学风氛围,重点组织专业学习活动;在四、五年级,学生开始接触临床和实习,应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辅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职业定位、医德医风的养成教育。根据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课程安排组织形式多样、新颖有意义的校园活动,抓住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开学和毕业典礼等时机,利用板报、广播、宣传栏、校报、网站等各类载体,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品味和内涵。如通过举办护士集体授帽仪式、送文艺下基层医疗机构、优秀医务工作者来校作报告、医学知识竞赛、各类医疗操作技能竞赛等医学生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校园文化活动,切实增强医学生的人文修养。

通过社会实践,使职业精神得到检验和提升。指导并感化学生始终以“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为己任,积极送医送药;关爱弱势群体,竭力助残助幼;进行医疗常识普及,提升民众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组织社会调查,开展各类公益活动。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基于医学职业精神具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特点,要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医学伦理教育、医德和人文教育,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向上的、进取的外部环境氛围,使医学职业精神教育更为有效;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方式也为医学职业精神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措施和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程现昆.论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8.

[2]杜治政.医学生的培养目标与人文医学教学――人文医学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2015,(5):3.

[3]张肇达.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6.

[4]李凤英,周庆华.融医学道德精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2):113-114.

[5]刘一鸣.高校学风建设与大学生人才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11,(12):166.

传统医学的价值范文5

一、着力抓宣传普及,做到人知人晓、入脑入心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基础工程,灵魂工程,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医务人员中宣传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首先是充分认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主要是扎实开展卫生行业“三好一满意”活动,认真落实卫生计生委“九不准”。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传播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观意识。采取层层召开会议明确责任,组织政治学习,张贴宣传标语,印制宣传手册,印发工作简讯,出黑板报,开展演讲比赛,利用网络媒体,开通官方微信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并定期组织核心价值观知识考试和服务比武,做到人知人晓,入脑入心,让全体医务人员真懂、真学、真信。宣传要突出重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切莫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此外,还要加强宣传队伍建设,医院要以党委(党支部)为载体,成立宣传队伍和宣讲团,宣讲人员自己要熟读系列讲话精神,掌握其精髓。宣讲要客观,把握好度,达到讲缺点而不引起泄气,讲发展而不引起攀比,讲先进而不引起反感的效果。

二、着力抓典型引领,放大正效应,弘扬正能量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它凝聚着先进的理想和信念,代表了高尚的人生境界和道德追求,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好的典型能够产生良好的示范、鼓舞和引导作用。以典型引领潮流,以个体带动整体,可以调动全体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卫生系统要广泛开展“十佳医师”、“十佳护士”、“巾帼英雄”、“优秀共产党员”、“扎根基层优秀专家”“优秀科室”等系列评选活动,推出一批身边典型,并开展巡回演讲活动,让典型带动全体医务人员,促进服务意识整体提高。同时,组织召开卫生系统流动现场会,逐个进行比学赶超,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潮。抓住好的典型,树立好的样板,用好的典型经验指导工作,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纵深发展,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当前医改新常态下,医疗卫生行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医务人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离不开典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着力抓重点群体,切实发挥关键作用

传统医学的价值范文6

 

关键词:传统知识  药用植物  生物制药  植物学

“传统知识”这一术语最近几年才逐渐见诸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文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使用的“传统知识”,一般指传统的或基于传统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表演、发明、科学发现、外观设计、商标、商号及标记、未公开的信息以及其他一切来自于产业、科学、文学艺术领域里的智力活动、传统的或在传统基础上的革新和创造。所谓“传统的”、“基于传统”是指那些知识体系、创造、革新和文化表达,通常附属于特定的民族或地区、代代相传并且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传统知识分为:农业知识、科学知识、技术知识、生态学知识、医学(包括药学)知识、生物多样性有关的知识。

传统医药尽管基于天然产物,同样也是人类知识智慧的产物。由于原住民生活环境的特定性,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利用传统药用资源。据估计,目前3/4的植物药方已经被发现,全世界这些药用植物每年创造的市场价值大约为430亿美元。2O世纪8O年代末期,世界范围内的200家公司积极的搜寻具有药用成分的植物。在利用天然产物治疗癌症和艾滋病时,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已经从3O个热带国家搜集了近soooo+样品,分别来自植物、微生物和海洋生物。该所的科学家在喀麦隆的热带雨林中发现了一种植物,从中提取的生物碱可以杀死艾滋病病毒。

在印度,至少有2O多中植物中所含的物质可用于治疗高血压、风湿痛等病症。据统计,世界各大医药公司有47种销售额超过百万美元的药物来自热带雨林的生物。许多大医药公司已委托生物学家,请他们在海底、草原、雨林、珊瑚礁这些生态环境中。寻找治疗癌症、艾滋病等疑难病症的特效药。JoshuaRosenthal,NIH国际合作生物多样性小组的一个负责计划的高级职员介绍说,从传统使用的复合配方中研制出了新的抗疟疾药,例如,Artemisiaannua来自于植物艾,也称作甜安妮或青蒿,早就被用于中药来治疗发热;止痛药,一种来自于青蛙皮Epipedobatestricolor的有效生物碱,用于制作使小动物失去活动能力的毒液;以及抗腹泻药,~INormalStool处方,来自萨满制药公司,使用的是亚马逊热带雨林中名为Crotonlechhri树的树液。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部安东格比地区的马哈发利人长期以来使用树木分泌的一种粘性物质填封龋齿的孔洞,这对拥有专门牙科职业和设备的西方世界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阿根廷的多巴是个自给自足的民族,有自己的巫医,因为他们认为外面医生无法治愈所有的疾病,巫医使用自然界的原料自己配制药物。某些部落的巫师掌握着丰富的植物性能方面的知识,这些巫师有许多正面临后继无人的危险。伟大的哈佛大学的民族植物学家理查德·舒尔特施花了许多年时间研究亚马逊盆地上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他说,每死去这样一个巫师,就好比烧掉了一部文库。舒尔特施已经培养了许多年轻民族植物学家。他们将赶在那些文库全部消失之前从其中抢救出尽可能多的秘诀。

经过数百年或数千年的试误式学习,人类提炼出了大量有关使用生物来为其衣食及治病服务的信息。学习的过程有时是相当富于戏剧性的,比如亚马逊雨林中苦木薯被人们认识的过程可能就是如此。森林地被上生长的植物不多,因为上、中与较低层的树冠挡住了大部分的阳光。在这种条件下,苦木薯G乓块茎可提炼出木薯淀粉)就成了很有营养价值的食物资源。但是,未经提炼的块茎含有大量的氰氢酸,因而对人类有很大的毒性。只有通过加热使之分解,除去氰氢酸之后才可以食用。亚马逊丛林中各种群体或部落里饥饿的人们在学习如何使用苦木薯的过程中,肯定有无数人为此失去了生命。传统经验得以积累,人们付出的代价并不小。通过试误式学习揭示出植物与植物药剂的有益性能的现象,并不仅仅是在这些比较不发达地区存在。民间医药对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当然,并非所有的民间药方都有效,但至少其中一些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盖尔曼在他的著作中写道:“一次。我父亲不小心用斧子砍断了一节手指。他找到掉落的那节手指,用水洗净,将它放回原处,然后用面包做成的糊剂将它裹起来。一个环状伤疤此后一直伴随着他,但那节手指头确确实实接上了。很多年以后,现代科学才认识到面包霉中的‘特异青霉’(一种产生青霉素的真菌)具有抑制细菌的性能,毫无疑问,正是这一性能挽救了我父亲的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