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疗现状与趋势范例6篇

智慧医疗现状与趋势

智慧医疗现状与趋势范文1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策略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给城市的建设发展赋予了在经济、政治及技术领域的各项权利,城市被推到了发展的核心位置,在建设舞台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同时,城市的建设面临着一系列诸如环境污染、能源紧缺、失业等方面的困难。在新的发展态势下,为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许多挑战,智慧城市理念推出,它是处理城市面临困难和挑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走向。

发展智慧城市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发展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智慧产业作为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技术发展和巨大需求的基础上,它的主要特点包括涵盖了丰富的知识技术、对于物质及资源的消耗非常少、发展的潜力巨大且综合效益好。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加快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1.智慧城市产业在我国的建设现状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改善传统的城市建设、革新新的城市建设方向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使得城市全球化、信息化、智慧化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信息技术以其在信息获取方面巨大的优势,在完善城市服务、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方面表现出重要的作用。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发展新的城市化、信息化、可持续化城市理念的必然要求。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对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分析,我们可以其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以城市特色为核心,将城市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将其中突出的资源优势作为建设的重点,对其进行革新,让其成为城市的特色产业;第二种类型是较为稳定的跟踪探索型,此种类型的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对城市自身的明确定位,进而对城市产业的发展进行探索,吸取其他城市的建设经验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城市建设策略;第三种类型是通过对城市产业建设进行大规模的投入,进行改进项目的研究,通过对项目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将城市建设为标杆城市,带领其他城市的发展。

2.智慧城市智慧化产业链的创建

针对智慧城市的智慧化产业链的建设涉及到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基础设施、服务行业、技术支持等。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势必会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其中包括制造行业、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创新转型。为了更好地迎合智慧化城市发展的步伐,必须加快对智慧化城市产业的建设,以建设智慧城市为发展目标,进而建设智慧的交通业、物流业、医疗业及农业等。建设智慧产业的核心指导观是科学发展观,通过对城市社会、环境及经济方面的优势进行分析,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基础,把智慧产业的发展放在城市转型的重要位置。

2.1智慧交通的建设

面对许多城市交通拥堵的难题,进行智慧化的交通产业建设势在必行。首先,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对交通硬件设施进行完善。交通拥堵所造成的客观原因,部分是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如一些城市交通指示灯不完备,有些车辆来往比较频繁的交通路口,并没有建设缓解交通状况的红绿灯设施,以致车辆行驶秩序并不井然,导致交通拥堵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首先必须在硬件设施方面进行完善。其次,贯彻智慧城市的建设核心,推进信息化的建设,搭建完善的交通信息体系,重点在交通软件方面进行建设,完善交通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在系统中针对不同类型交通工具的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路线查询向导,同时建设智能化、自动化的交通调度方式。

在改善公共交通方面,在公共交通监测系统中应用物联网中的射频识别技术,在城区的一些主要路段以及重要公共交通工具上安装诸如电子芯片及阅读器类型的射频识别设备,此种设备通过无线点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对交通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地反应,通过对交通信息的及时传达,提高交通部门对于问题的处理效率,从而有效提升公共交通中重要组成部分公车的运行效率,缓和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削减城市交通的部分压力。

2.2智慧物流的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同时,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也趋于多样化发展,这就昭示了生产柔性化、物品流通高效化的时代的到来。随着人们对于物流服务的要求的进一步提高,物流服务的优质高效化成为了城市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在进行城市物流建设时,必须以建设智慧城市为方向,推进智慧物流业的建设,以信息技术作为载体,提高物流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城市物流行业以城市作为出发点,它的结构、形态、布局都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城市的发展与物流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电子信息的不断发展,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为了实现城市与物流业智慧发展的和谐统一。由于当前物流行业中存在着信息资源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和整合的缺陷,因此,在推进物流智慧化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运用其中,打造出高端高效的物流产业及其重要。在城市建设中,广泛推进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让用户可以通过这个高效的平台,需要进行托运的任务,让许多物流机构能对任务进行自主筛选,对于小型货物的运输让比较小型的物流公司去承担,反之,大型运输任务承包给大型的物流公司,有效地优化物流信息的获取及物流资源的配置,让物流产业变得更加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

2.3智慧医疗的建设

由于许多城市公共医疗管理系统不够完善,导致出现医疗成本较高且医疗渠道较少等问题困扰着许多人们。为了有效改善医疗产业的现状,推出了智慧医疗的概念。

智慧医疗主要是由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及家庭健康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智慧医院系统又由数字医院和提升应用两部分组成。数字医院主要是通过对各医院有关部门提供的对于病人信息的整理,整合出优化资源、满足用户需求的医院信息系统,让病人进行有效选择。它能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的水平,让病人能够利用此平台对看病流程进程优化,同时医生也可以利用智慧化的医疗信息平台对病人实行远程会诊,是对医疗资源的有效优化。它是互联的、写作的、预防的、普及的、创新的,同时也是可靠的。它能够及时处理一些重大的医疗事件,通过授权,医生能够对病人的病历、治疗措施进行了解,同时病人也可以通过该平台更换医生或医院。

高效、高质的智慧医疗体系不仅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医疗的水平,同时可以解除医疗费攀升的难题,为广大城市民众提供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2.4智慧农业的建设

由于我国是农业大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时,必须把智慧农业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很多城市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依然是以传统的生产模式为主,不仅浪费巨大的劳动力,同时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推进智慧农业的建设步伐,将现代信息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建立农业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

智慧农业系统主要由监控、监测功能系统组成。它能够利用无线网络获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对农作物的各种参数进行选配,同时,在农业园区实行自动监测,对农作物的实时情况进行把握,并能够根据农作物自身的特性建立报警信息处理方式。它通过将(下转第92页)(上接第71页)与农业相关的场地、畜牧方式等周围生态环境相联系,优化生态系统,对其物质资料进行有效的交换、循环利用,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农业信息的监测以及对其实施指令的方式,让机械代替人为生产活动,缓解了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缺失的难题,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率。

智慧农业以其完备的信息化支撑和对农业信息多方位的感知及农业数据资源的集中共享的优势,使其能够更广泛及深入的为农业生产服务,改变了传统的农业手工生产的方式,转变了农业生产体系结构,使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得到不断地扩大,同时,使农业生产效率变得更高,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撑。

3.结束语

智慧产业的建设是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是IBM“智慧地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各行各业更进一步的和谐发展,智慧城市的建设势在必行。它是一个不断在发展中的新型概念,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们必须明确认识到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推动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当前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智慧城市必须将产业智慧化融入其中,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城市战略新兴产业。同时,城市产业也需不断提高产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推进对信息科技的研究,加快产业融合的创新发展,培育出更多的新型智慧城市产业。 [科]

【参考文献】

[1]冯奎.城市功能:从工业制造业到服务业——中国城市如何走出服务业发展的困境[J].城市规划,2013(03).

[2]李中义,张彩玲.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建设魅力文化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濮阳发展路径的思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

[3]周立,王承华.城市型绿色旅游度假区规划探索——以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半岛规划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3(04).

[4]彭英柯.文化城市与城市文化产业关系研究一一基于城市发展理论的视角[J].科技与企业,2013(07).

[5]白惠峰,陈建成.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中心城市功能整合分析——以太原市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3(04).

[6]赵家荣.发展“城市矿产”建设生态文明——在2012年“城市矿产”产业高峰论坛上的讲话[J].浙江节能,2013(01).

智慧医疗现状与趋势范文2

[关键词]智慧城市;发展状况;评价体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083

1引言

由于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在全球实践应用的逐渐深入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信息化的应用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1]IBM提出“智慧地球”的发展趋势后各国相继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例如新加坡“智慧国建设”,中科院“感知中国”,使城市信息化得到深层次发展。作为省会城市的济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中心辐射的作用,智慧化的程度不仅是该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还对周边省区发挥经济社会效应辐射。

2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是在智慧化的新兴理念下,将信息化、生态化、人文化等因素融合而成,对城市智慧化程度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能够进行准确分析的评价体系,为智能化城市的建设与规划提供了合理依据。本文选取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的四个维度――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对目前济南市智慧城市建设状况进行分析。

2.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重要保障[2],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的迅速崛起为智能化城市规划打造了坚实的后盾。2014年数据显示,济南市宽带网用户2027万户,增长153%,与国内外其他智慧城市(佛山宽带无线网络覆盖率为98%、杭州无线网络全面覆盖、美国高速无线覆盖率为98%)相比网络数字建设相比,济南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在当前“互联网+”时代标榜盛世,创新30时代即将到来的信息社会,智慧城市的价值应定位于让信息服务深入千家万户,惠及民生,实现社会的全连接。

2.2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

智慧城市通过搭建全连接的构架模式,智能高效的满足公共管理和公众服务的需求,解决城市病的困局。具体来说就是对内为政府城市管理和决策支持提供依据,提供便捷的、泛在的、高品质的城市服务;对外为作为城市主体的公众享受便捷的、泛在的、高品质的城市服务,同时能够便捷的、低成本的参与城市建设,让公众感受到智慧给生活带来的便利。[3]对于政府而言,济南智慧城市建设中在政务方面推出政务智能化比较完善,与浪潮推出的“爱城市・济南”能够将各类行政及服务信息开放协同,高效互动基本形成,优化方便市民生活,但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对于市民而言,在交通方面作为全国拥堵第一的济南市在智能化交通管理方面建设不足,智能公交站牌虽投入使用但是所占全部站牌的比重较低,在改善车辆通行效率、提高交通流畅度、优化市民出行体验方面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在医疗方面,济南市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高达百分之776%,使市民便捷准确地获得医疗卫生服务,但是健康档案的规范性有待提高;在医疗组织管理方面,个别县(市)区和机构的组织管理文件格式不规范、档案整理不条理、实施方案内容不全面。同时,在环境质量自动化监测及社区综合信息服务能力等方面济南未发展起来。

2.3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

“集约”能够提高城市资源利用和城市的运行效率。[4]企业规模的适当聚集,能够减少一系列成本的消耗,带来产业的规模经济,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全面提升社会经济效益。智慧城市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有效地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城市建设与信息服务有效的结合,打造“智能、高效、便捷”的城市化体系。济南市信息服务业主要集中于高新区,在信息传输服务业上多为分散小企业,难以发挥规模经济,实现信息资源的集约利用,较北京、上海等地高新技术人才储备较少;IT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在高新技术区较快发展,实力较强,但是效益好的知名企业数目较少。

2.4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

软环境的营造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5]推进以济南为核心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发挥省会中心辐射,带动“1+6”都市圈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山东省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推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为城市智慧度的提高营造良好的氛围。自提出建设“智慧泉城”后,市政府积极组织开展设计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各项事务,将“互联网+”技术扩散到发展的方方面面,以期大力提高城市智慧度。同时,在济南市多次举行的智慧城市建设培训会及相关创新大会,无不彰显济南对软环境建设的注重。在“智慧”的氛围中,济南对城市建设的规划应更贴近民生,贴近城市实际,结合济南的古城韵息、文化底蕴进行合理布局规划,切实解决城市问题。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居于省内中部地区,容易形成增长极模式的增长,它的发展以其独有的优势,带动着周边区域的协同飞跃。

3对策建议

在当前“互联网+”逐步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城市的智能化水平,提高无线覆盖率,力求在城市上+“互联网”,达到“互联网+城市”。探索新型流通模式,将新型互联网理念与智慧发展理念相结合,将本地化特色与公众服务相融合,打造智能化的服务体系;完善信息建立互通网,提升服务机构服务质量,依据自身特点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建设,加强行业管理智慧化。同时,由专业人士全面掌握生态系统状况,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研究城市发展趋势,选择战略,部署“智慧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各项战略任务,全方位地提升地区竞争力。

4结论

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的分析下,济南虽已走在城市智慧化建设的路途中,但仍存在着不足。21世纪的智慧城市建设,不单单是城市规划、信息智能,更多的是融合社会、经济、产业、生态等多方面的因素,济南要想充分彰显其辐射作用,全面促进省会城市圈的经济跃动,必须正视这些问题,结合自身特色,创造出更高的效益。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多方协调,构建“智能、便捷、高效”的新一代城市,实现社会的智能信息化,便捷城市人群的生活,打造高效的城市环境,这也是城市建设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张永民,杜忠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1(2):28-32.

[2]巫细波,杨再高.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J].城市管理,2010(11):56-60.

[3]徐静,陈秀万.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7):24-26.

智慧医疗现状与趋势范文3

关键词 物联网;智慧医疗;秦皇岛;城乡医疗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9-0012-02

1999年,物联网概念首先由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最开始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和设备,按约定的通信协议与互联网的结合,使物品信息实现智能化管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形成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等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而智慧医疗,就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健康管理、老年健康等领域。

智慧医疗就是将各种与医学服务活动相关的事物,通过信息交互连接,来感知医学服务对象,实现各种数据的交换和无缝连接,达到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实时动态监控、连续跟踪管理和精准的医疗健康决策。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里指出,我国2010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同时,规划要求重点支持医疗卫生的物联网应用即智能医疗领域。

在新医改的推动下,国家在增加公共卫生领域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将进一步提升医疗诊疗流程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全面改变和解决现代化数字医疗模式、智能医疗及健康管理、医院信息系统等的问题,并大幅度体现医疗资源高度共享,降低公众医疗成本。

医疗卫生事业是关乎国计民生及社会和谐的重要事业,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将投入近万亿资金,建设基本医疗服务和保障体系,以实现“人人享有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而信息化是有效提高卫生管理水平,实现卫生资源共享,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基础。

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公共卫生领域改革前提下,如何更好的将高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城乡智慧医疗平台建设,造福城乡居民,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小病拖成大病的现实难题成为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下面仅就秦皇岛市医疗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个人的一些建议。

虽然秦皇岛中兴网信智慧医疗项目已经启动,政府也在着力为居民看病难问题而努力,但秦皇岛市医疗体系的现状是:

其一,各个医疗机构各自为政,尤其是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没有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同时大部分医院各自采购了一套医疗挂号缴费系统,这就需要患者,尤其是慢性病患者需要多次重复办卡,既增加了患者看病的复杂程度,又造成了患者需要重复检查化验,增加了患者的花费;

其二,基层医疗机构没有在人们日常健康保健和小病医疗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很多农村诊所和社区医疗机构规模较小,不够正规,定位不够准确,在看病治病方面处于较为尴尬的地位,同时他们的不给力也导致大部分患者直接选择大型医疗机构,加重了大型医疗机构的治病压力;

其三,医疗事故的判定和责任的追溯难。一旦出现医疗事故难以准确的确定责任,增加了医患矛盾的发生。

基于以上三点分析,一个统筹规划的全市范围的智能医疗系统的推出势在必行,可以通过一个全市范围整合的医疗平台一方面加强各个医疗机构的互连互通,合理调配医疗资源,减轻患者就医难的问题;

另一方面通过统一的医疗系统,患者可以通过一张就医卡或者一个单一的身份认证信息在全市范围就医并查看个人的医疗情况细节,医生也可以凭借患者就医卡查看患者以往病史及检查检验情况,为医生确诊提供较为详尽的资料,尽量避免误诊情况的发生,同时也减轻了患者重复检查化验的压力。

其次,也可以通过统一的规划,通过一个智能医疗系统整合社区医疗系统和农村诊所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正规化程度,分担大型医疗机构在小病诊治方面的治疗压力,尤其重要的是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在社区和农村人群中对于人们日常保健方面的作用,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同时在疾病预防方面和大型医疗机构病患分流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再者,可以通过整合的城乡智慧医疗平台对医疗器械与药品进行管理和追溯。通过准确记录物品和患者身份,包括产品使用环节的基本信息、不良事件所涉及的特定产品信息、可能发生同样质量问题产品的地区、问题产品所涉及的患者、尚未使用的问题产品位置等信息,追溯到不良产品及相关病患,控制所有未投入使用的医疗器械与药品,为事故处理提供有力支持。

总而言之,一个全市范围的智能医疗系统的推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也势在必行。

全市范围的智能医疗系统的推行需要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行政方面的推行,这方面主要应该由市卫生局负责,由市卫生局成立专门的一个机构负责智能医疗系统的推行和管理,协调各个医疗机构的整合运行以及监督管理;另一方面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通过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整合智能医疗平台的运行,将挂号预约,医疗资源共享,患者分流,远程医疗,日常保健,责任追溯整合到这一平台上,以实现国家“人人享有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以造福于全市人民。

打造一个全市范围的城乡智慧医疗平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涉及到政府、医院、医疗器械和药品制造流通的厂商、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医生、甚至关系到每一个人民群众,因此不仅需要专门的机构统筹管理和技术支持,更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配合,下面就城乡智慧医疗平台的建设做一个简单的构想。

要想实现城乡智慧医疗平台的建设首先要构建一个高效的树状运行结构。这个结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个方面是城乡智慧医疗平台的管理运行模式。以秦皇岛城乡智慧医疗平台的打造为例,在这种模式下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根节点,即由市政府统一规划,由市卫生局牵头成立的市级城乡智慧医疗平台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机构),以下设立县级机构、乡镇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农村医疗点,整个机构实行层层负责制,管理本机构负责区域,并向上层负责;上层机构负责协调下层机构,并汇集整理下层数据,调配医疗资源。为避免权利集中造成的腐败,整个机构不具备执法能力,但具有向执法机构实时反应情况并进行监督执行的责任和权利;

另一方面从技术和设备层面来说,需要首先建立一个包含互联网和物联网在内的联网运行设备群,在市级机构中建立大型数据服务中心,中心能够存储并管理全市医疗机构和药品等资源,并对全市各层次医疗机构传递的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资料进行汇总和整理,并能够根据权限提供查询服务,(如医院可以查询患者既往病史,检查和治疗过程及结果,患者可以查询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医疗机构开放信息,药监部门可以查询药品来源质量等),县级及乡镇机构可以建立本层次服务器系统,负责收集本区域信息并提供相应功能,分担市级服务中心的数据处理压力,而社区服务站和农村医疗点责通过物联网终端设备(各种医疗终端盒传感设备)负责日常人民健康信息的收集,小病的诊治和大病医疗的合理分流指导就医。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需要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物联网企业的技术支持和技术培训,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的维护。

此外,可以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于食品药品的监督纳入到这个树形结构中,充分利用物联网设备,主要通过二位扫描码对所有进入本市的食品药品进行扫描,将扫描信息通过物联网终端设备传入数据服务中心,这样对于所有物品的质量及流通环节进行监控,有利于执法部门的监控以及出现事故后的责任追溯和快速反应处理。

城乡智慧医疗平台的建设时机已经成熟,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大力推进城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和食品药品质量体系的监管;

另一方面国家已经建立并正完善医疗体系结构,从市级、县级中心医院和防疫体系到社区医疗服务站和农村医疗点,已经形成了层次较为分明的医疗体系,为城乡智慧医疗平台提供了物质的保障;

在技术层面,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和物联网已经为数据的传输和采集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和保障,电脑的普及化和数据服务中心的高速运行也为城乡智慧医疗平台的建设提供了设备的支撑。

总而言之,城乡智慧医疗平台的建设顺应了国家的政策,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并具有足够的物质和技术的支撑,应当提上建设的日程。

“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论坛暨2012 imit医院长高峰论坛——医疗物联网及健康云服务论坛”于2012年12月14日-16日在杭州第一世界大酒店隆重举行。

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国数字医疗网、中国电子学会智慧医疗工作推进委员会承办的2013年中国物联网大会智慧医疗论坛于2013年4月2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一切无不彰显着智慧医疗时代的到来,城乡智慧医疗平台的建立正顺应着这一趋势,并将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善。

参考文献

[1]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2012-02-14.

智慧医疗现状与趋势范文4

[摘 要] 移动医疗是新时代移动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的产物,在美国、欧洲和日本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研究应用。设计开发移动医疗系统,能够为患者提供部分疾病的健康监控、健康指导、健康预警、智能检测等医疗服务功能,有利于改进现有的预防治疗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相关医疗资源紧缺的现状。文章以糖尿病移动医疗系统为例,对基于Andriod的移动医疗系统的云端设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Android;移动医疗系统;云端;糖尿病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7. 079

[中图分类号] TP311;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7- 0180- 03

0 前 言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FD)统计, 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者人数呈高速增长趋势,其中我国2010年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患者总数超过9 000万,成为世界糖尿病人口最多的国家[1 ]。与此对应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其中空巢老年人、高龄老年人、失能老年人的人数越来越多,而糖尿病患者人数比例也在逐年增加。这些患者和高发人群需要获得及时准确的医疗指导和预警服务,然而我国限于目前医疗资源有限,往往出现大医院人满为患,“看病贵,看病难”的现象,传统医疗模式愈加难以满足糖尿病患者的医疗需求。设计开发糖尿病的移动医疗系统,使患者在家就能够自主监控自身健康状况,获得专业健康和饮食指导。系统提供预警功能和智能监测功能,能够帮助患者监测健康状态,预防疾病的复发或病情恶化,还能够提醒他们按时服药,保证治疗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持续性。糖尿病移动移动医疗系统的开发和推广应用,能够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提供急需的医疗服务,有利于改进现有的预防治疗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相关医疗资源紧缺的现状。

1 移动医疗系统现状

移动医疗是新时代移动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的产物[2]。美国、日本、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和互联网技术加强医生和患者的联系,用于帮助患者加强血糖监测、调整饮食和运动方式,其中美国的IBM公司于2009年已经提出了“智慧地球”项目,能够利用无线通信和高性能计算机中心实现用户生理信息实时采集、远程处理和服务[3 ]。我国相关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移动医疗实践较多集中于挂号、医疗咨询和寻医问诊方向,移动端糖尿病监测服务软件数量不多,有限的几款或倾向于商用价值或专业性不强,使用体验不佳,不能满足广大糖尿病患者的实际需求。

2 移动医疗系统研究目标

当下全球的糖尿病病情正在加剧,可预期的未来形势会更加严峻,可是与之对应的是医疗资源的相对缺失。在移动互联技术、物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Android系y愈加普及的背景下,综合这些技术优势构建基于Android的糖尿病移动医疗系统,能够更充分高效的使用现有医疗资源,更有效的防治糖尿病。

基于Android的糖尿病移动医疗系统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我国糖尿病群体的实际情况,采用广泛使用的Android系统,还需要特别注重友好用户界面和简单操作方式设计,使用户不需精通计算机和手机知识便可以轻松掌握,能够自动获取、保存、分析、反馈连续生理数据,便于大范围推广应用。

系统搜集、整理、存储的生理数据,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的诊断病情,确定医疗方案。这些数据累加到一定阶段,利用大数据挖据技术进行研究,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数据支撑,帮助研究开发新药和更有效的诊疗手段。

3 基于Android的移动医疗系统云端设计

“轻客户端,重云端”是目前IT架构的发展趋势,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云计算越来越成为提供网络服务的基础设施,其通过虚拟化物理计算设备,提供按量付费、可配置计算资源、高可靠、高可扩展性的虚拟计算资源,非常适合基于Android的移动医疗系统中心服务器的需求,考虑到与客户端Android系统的适应性,中心服务器应采用Java语言,与客户端使用Web Service接口通信。基于Android的移动医疗系统的云端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云计算选取。云端构建需首先筛选测试国内外各大互联网公司提供的云计算服务,比如Google的GAE,Amazon的AWS,Microsoft的Azure,阿里云的ECS,新浪云的SAE等,对他们提供的产品模式、网络类型、配置区间、磁盘类型、操作系统、镜像功能、磁盘克隆、可移植性和运维成本等进行分析比较,重点是对网络带宽实测和CentOS、Ubuntu和Windows Server等操作系统的测试。选定后将研究构建适合基于Android的医疗系统的云计算环境,包括IIS的安装配置、FTP服务器的安装配置、SQLServer 2008的安装配置和相关软件环境的配置。以Android客户端通过发送GET请求与Web服务器通信为例,客户端请求服务器相关服务功能,服务器接收请求后,分析请求类型,根据需要读取数据库服务器上的数据,处理后返还给Android客户端,完成一次客户端的功能实现。

第二,软件架构设计。根据系统的设计原则,基于Android的移动医疗系统采用三层架构:用户界面层、业务层、数据访问层。用户界面主要是面向用户,处理用户请求;业务逻辑层是系统的中间层,根据用户层的数据请求对其进行处理,与数据层通信,并把数据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层界面。

第三,系统网络拓扑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客户端系统部署在智能终端设备中,通过交换设备和路由器后连接至Internet。中心通信程序部署在中心服务器中,数据库架设在数据库服务器中,中心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通过交换设备和路由器经由防火墙连接至Internet,为了保证数据安全,设置一个备份服务器用来备份系统的数据库信息。

第四,数据库设计。

各表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以糖尿病移动医疗系统为例,系统实体类涉及用户类、血糖类、服药提醒类、食谱类,每个类别都可以映射数据库的物理表。

3 总结展望

进行基于Android的移动医疗系统云端设计与研究,能够避免传统服务端运维成本高,难于扩展的缺点,在云端整合和管理系统资源,功能强大且易于扩展。通过云服务器强大的计算能力对客户端上传的数据进行保存、分析、处理,云服务器,同时提供了高安全性、高稳定性和高适应性,能够保证医疗服务效率,降低医疗开支,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扩大医疗范围,以满足普通民众日益提升的医疗健康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天歌.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14.

智慧医疗现状与趋势范文5

1.1优化护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护理信息化体系即护理信息管理平台,主要包括护士工作站、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人力资源管理及绩效考核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病案及物资管理系统、OA系统等。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护理活动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促进了护理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实现了护理流程的优化、提高了护理管理效率。

1.2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护理信息体系包括了病人从就诊到出院的全过程,几乎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全部流程。在信息化体系严密、准确的指导命令下,各岗位护士按程序规范操作,减少了护理差错,提升护理质量,从而确保了护理安全。

1.3增加有效护理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过加强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既能实现无纸化办公,节省医院成本,又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护理人员用于排班、病案管理、领用物品等方面的时间,确保用于病人的有效护理时间,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2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现状

2.1护理信息系统广泛应用。

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带来的诸多益处促进了护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当前,护理质量监控信息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护理绩效管理信息化、护理教育信息化等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广应用。

2.2护理信息体系建设水平不一。

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之医院本身级别限制,各地区、各医院间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水平不一、发展有差距。资料显示,全国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比例已接近80%,但西北地区的建设不足20%。

2.3缺乏统一的护理信息化标准。

护理信息化标准包括护理业务标准、术语标准、技术标准、文档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等,是我国护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施中应该遵循的规范。但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护理信息化标准。

3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未来趋势

3.1大数据分析促进护理信息的价值转化。

医疗机构的发展带来了医疗数据的快速增长,同样门诊量与住院病人的增多,激增了护理专业信息的数量。利用大数据信息集成平台,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汇集总结,进而提取对护理管理甚至是对医院管理与发展有重要价值的信息,从而实现护理信息的价值转化,进一步指导护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3.2智慧医院的建设给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智慧医疗”包括数字化医院和区域卫生信息化两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医疗机构的临床管理、运营管理、互联互通、业务协作等功能。“智慧医疗”要求护理服务更加方便、快捷、智能,从而给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机遇。

3.3新的信息技术得以应用。

智慧医疗现状与趋势范文6

顺应改革 全方位推进智慧的医疗

2009年是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开局之年。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医疗信息化产业都积极投身到医改当中。IBM“智慧的医疗”不仅在时间上契合了医改方案的,更契合了新医改对卫生信息化提出的要求。以医疗卫生标准为基础、以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核心、建立互联互通的区域医疗体系;建立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和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的全民共享是当前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目标。

尽管国家的新医改方案已经制定,但是新医改的目标和要求的具体落实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其中可能会有一些新的问题产生。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保险的普及性和覆盖面的增加,如何实现医疗保障体系的高效、安全、广覆盖地运行?近年来国内大型医院的业务量、门诊量、运营收入等都有很大提高。如何在医疗业务急速扩展的情况下,提高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医院的效率,降低成本?这些问题不仅是医疗卫生行业管理者、经营者以及医院的院长们所面临的挑战,更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潜在推动。随着各地医改具体实施细则的不断颁布,公立医院改革、区域医疗体系建立、以及使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改善,都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巨大的需求,也为医疗信息化厂商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和舞台。

IBM作为一个信息技术的厂家,一直关注如何将先进的IT技术与医疗卫生领域相结合。近一年来,面对当前的医改形势和医疗卫生领域对信息化的需求,IBM在能力、资源、解决方案成熟度以及对中国用户的适用性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公司在公共卫生、疾病控制、省市级卫生主管机构、大型的医疗机构、社区、制药、以及医疗流通等领域积极寻求发展,业务涉及战略规划、发展路线、信息成熟度、信息基础架构、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区域数据中心、医疗信息标准、医疗业务规范化等等。IBM中国区政府于公共事业四部总经理刘洪先生表示,“我们希望利用自身在医疗信息化方面的积累和研究,携手合作伙伴继续推进智慧医疗的开拓与落地。通过联袂合作伙伴展示IBM在医疗行业的前沿技术和最佳实践,我们将向业界证明‘智慧医疗’不仅勾勒了医疗信息化的美好未来,还涵盖了一系列洞悉行业需要、切实可行、且覆盖从区域医疗协同到医院信息化改革的全面解决方案。”

区域医疗 促进政府服务创新

在过去的一年中,为推进区域医疗的实施和建设,各地卫生局都进行着各方面的创新,特别是在电子健康档案和开放标准方面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并迈出创新的第一步。由于医疗信息化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各级医疗卫生主管机构,将成为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生态链中的核心角色和第一推动力。作为中国区域医疗改革创新合作伙伴的IBM公司,也借助智慧的医疗以及自身在信息科技方面的能力配合各地卫生局在医疗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

在广州,IBM在对广州市卫生信息化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了广州区域卫生信息资源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以及各卫生专业领域主要应用系统的建设策略、软件选型以及实施方法等详细方案。为广州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目标,提供科学化、规范化、可持续的方案指导。

在云南,IBM与云南省卫生厅合作,全力打造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的省级医疗卫生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建立了全国首个基于SOA资源共享平台的区域公共卫生整体规划项目。实现了全省公共卫生、医疗保障、新农合等各个业务领域信息系统的资源整合和信息整合,成为云南省卫生厅的信息中枢。

协作创新 推动医疗信息化发展

IBM作为中国医疗行业创新合作伙伴,凭借多年来服务于医疗行业的丰富经验及领先的信息技术,一直致力于帮助合作伙伴在医疗信息化方面实现关键技术突破。近年来,IBM与众多国内外企业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强强联手,开展不同医疗领域解决方案的研究、开发和实施,积极推进国内医疗信息化建设。

IBM与飞利浦的合作将通过优势互补,实现信息技术与临床技术的紧密融合。IBM的动态基础架构和虚拟技术将为飞利浦在PACS的新技术应用方面打开局面。与SAP的合作,IBM将在项目咨询、管理实施、动态基础架构等方面对SAP进行支持,共同打造创新医院管理解决方案,实现智慧的医院整体运营。IBM与天健科技的合作,将联手打造基于IBM云计算架构的区域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低成本、易管理且可以按需灵活扩展的信息共享平台,致力于区域医疗数据中心新模式的开发与探索。

今年,IBM还携手多家国内合作伙伴实施院内信息系统整合。IBM与南京海泰公司开展了电子病历等临床应用软件研究和开发合作,以及为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咨询服务;与福建实达软件公司开展HIS系统开发合作;与西安华海公司开展PACS系统的开发合作;以及与广州怡捷科技公司开展临床检验室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合作。

IBM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合作,成功实现医院资源规划(Hospital Resources Planning, HRP)及业务智能分析系统,使全医院后勤系统能实现数据流、业务流、财务流的三流合一,并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效管理信息,助力医院管理层优化决策,让院长可以了解医院每一分钱的具体流向,实现高效智慧运营。

“智慧医疗的实现绝对不是任何一家企业或机构能独立完成的。IBM一直致力于为行业提供一个开放的技术平台,通过整合合作伙伴在不同领域的优势实现协作创新,一起打造更全面的智慧解决方案,携手推进中国医疗信息化发展。”IBM新兴市场医疗行业高级方案经理Fahara Nakhooda表示。今后,IBM将继续携手合作伙伴进行医疗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共同勾勒“智慧医疗”的美好蓝图。

推进标准 实现区域和系统的交互

IBM在中国的智慧实践同样体现在对开放标准的推动之上。多年来,IBM一直坚持合作与创新,积极推动医疗信息化行业标准的研究、建立和推广应用,以确保信息系统的灵活性能实现不同系统的整合和互操作。

IBM与浙江数字医疗卫生技术研究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采用符合IHE开放标准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探索医院、社区、公共卫生机构协作模式、业务流程创新等内容。同时,双方也将推进建立浙江省医疗应用开发、测评、认证服务中心建设。通过测评认证,共建支持开放标准的生态系统,发展壮大浙江省医疗行业信息化服务,助力医疗卫生国际国内标准的开发与应用。

IBM联手海泰、嘉和、联众和杭创等合作伙伴,建立基于其区域医疗解决方案(HIE)的临床共享和互操作系统,成功地实现了不同应用开发商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通过开放标准不仅可以确保信息系统的灵活性,实现不同系统的整合和互操作。还可以避免受制于供应商,维护用户对数据长久的访问权、开放性和继承性,提高采购资金支出的长期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