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本质范例6篇

智慧城市的本质

智慧城市的本质范文1

关键词:齐齐哈尔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规律

中图分类号:F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6 ― 0005 ― 03

齐齐哈尔市为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关于“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讲话精神,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力推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引擎和切实举措,认真做好顶层设计、解放思想、开拓市场、重用人才、创新技术、多方融资、资源共享,在物流智慧等方面加强智慧城市建设。

一、齐齐哈尔市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

市委市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数字中国、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互联网+’战略”,全面整合各类资源,在加强智慧城市建设上,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委托北京慧建公司等,针对齐齐哈尔市的实际,制订出顶层规划设计方案,就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科学设计、信息共享、新技术新业态运用、信息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设、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等做了明确规定,确定创建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的时间节点,创新体制机制,明确责任和考核办法,落实相关保障措施。

二是由齐齐哈尔报业集团、北京松盛元公司和中搜公司合作的智慧便民项目―智慧鹤城信息网络正式上线,鹤城百姓打开智能手机,就能了解本市的餐饮、百货等便民服务项目,极大方便鹤城市民消费。目前还开通旅游、特产、购物和人文等信息板块,将齐齐哈尔市的地方特色产品推广到全国。齐齐哈尔市智慧城市信息总汇上线暨新闻网独立门户网站正式上线,标志着齐齐哈市尔智慧城市建设迈出了实质性一步,是齐齐哈尔市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实事。

三是成立了齐齐哈尔市松盛元智慧城市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围绕智慧物流、社区、城管、农I、工业、园区、旅游、园林、交通、医疗、教育等24个方面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建立和健全智慧城市信息总汇平台,整合本市特色产业、名优企业、优质产品、民生服务便民等信息资源,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让齐齐哈尔市人民更好地体验智慧城市带来的高效和生活便捷。

四是将社区智慧作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中之重。首先在建华区“锦湖・金色世家”社区建设智慧社区。“锦湖・金色世家”社区,地处齐齐哈尔市城市中心区,集高层、多层、别墅于一体,承袭世界顶级建筑艺术。作为齐齐哈尔市首席湖岸上的法式豪宅,现已注入全新智能家居理念,打造成其他社区可复制和推广的高端智慧居住区。

五是建设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目前设有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将城区重点城管单位纳入了城市管理监控系统,并与公安指挥系统共享信息。城管指挥中心,每天根据违规情况及时调取监控录像,依法对涉事人员进行处罚。有效减少了城区违规现象的发生。城市管理智能化、精细化管理程度大幅度提高,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和效能。

六是设立齐齐哈尔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适应智慧城市发展规律,深化政府审批方式改革,规范行政行为,优化环境,促进发展,方便投资者和市民而设立的“中心”。“中心”是集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和行政审批于一体的阳光大厅,是实行审批与收费、信息与咨询、管理与协调、投诉与监督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服务机构。“中心”的设立极大利企便民,优质高效。

齐齐哈尔市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品牌效益,创造良好的企业投资环境,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的幸福满意度,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保障城市安全,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拉动新兴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改善民生舒适宜居。实现了城市管理精细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生活环境宜居化、网络安全长效化。

齐齐哈尔市智慧城市建设虽然取得以上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目前尚未出台全市性的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总体规划,没有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建设项目随意性大,各领域工作还停留在“各自为战”的状况,推进力度差距较大。二是缺乏对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发展路径和模式的科学思考,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够严谨,简单复制,缺乏地域特色,把信息化城市建设等同于建设智慧城市。三是共享建设智慧城市信息资源程度不高,数据共享机制缺乏完善,导致智慧城市建设开放利用信息资源不足,严重出现信息碎片化现象。四是目前智慧平台惠民应用系统大多是民生服务类的,部分应用系统功能使用率偏低,实现预期目标与实际使用上存在一定差距。五是智慧城市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只靠政府投资难以实施,主导推动社会资本“雷声大、雨点小”。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如何实现盈利继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需积极努力。六是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安全评价体系等仍处于初级阶段,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安全问题要全面加以考虑和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正在抓紧解决。

二、深刻理解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学习有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讲话精神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使我们对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趋势等方面达成了更为清晰的共识和解读,对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领会,力推智慧城市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得到了增强。

一是智慧城市建设是信息化时代的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和未来的愿景,它使得城市生活更加美好,更宜居宜业,更具有活力,也更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它改变了城市建设依赖资本资源投入的传统模式,通过对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建设效率,创造智慧城市更多价值。智慧城市内涵丰富,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城市基于现有基础,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拓展城市管理水平必然不断提高。

二是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各行各业,而且事关千家万户、社会和谐、稳定和繁荣。特别是现代科技和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原始的城市管理手段和办法已经极大的不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和桎梏。因此,智慧城市建设,要借鉴国内外在现代化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成功经验,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大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使城市科学管理工作迅速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三是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经济支撑,只有经济社会发展与智慧城市建设同步驱动,才能够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跻身于全国大中城市先进行列。正如齐齐哈尔市委书记孙|指出:“按照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要求,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市场化运作、整合信息资源、采取科技手段和引入社会资本加快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科学发展。”

四是加大智慧城市建设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智慧系统使用率和认知度。智慧城市建设惠及广大市民,为工业、农业、食品、医疗、教育、消费、出行、生活等各方面提供极大便利。智慧城市建设系统使用的市民越多,各种服务系统的应用也将更广泛,城市的效率和效益就越高,这是智慧城市推广的基础。因此,政府部门要广泛宣传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引导广大市民积极支持智慧城市建设和使用各种智慧城市系统,提高使用率和认知度,同时,还要保障安全,既包括软件安全,也包括硬件安全等,从而更好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三、齐齐哈尔市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路径和政策措施

一是智慧城市建设必须遵循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要使智慧城市建设取得卓有成效的成绩,必须要把握发展规律这个关键,这也是当前我市探索和实践智慧城市建设的共识。智慧城市建设必须遵循城市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根本要素。要明确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导向,不能随意,更不能盲目,体制机制要健全和完善,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要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智慧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创新发展模式,尤其要重视支撑体系、人才体系建设,特别是要注重人口素质和城市素质的提升、知识信息的利用和创新。

二是要把智慧城市建设列入政府工作重中之重,要把智慧城市建设列入“十三五”城市建设规划,编制建设时间进度计划,成立专属机构,落实责任,明确职责,全面把控建设进度。尽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编制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建设框架、建设目标、建设任务、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力度。必须把智慧城市建设列入政府工作重要工作任务,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促进智慧城市建设与城乡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相互衔接。同时,由政府牵头,社会资源合作,构建一体化的智慧城市建设软硬件支撑体系,实现智慧城市建设高起点规划、精细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要抢先建成城市大数据中心,为智慧城市建设赢得超越城市影响力的关注度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会。

三是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和制度。智慧城市建设要适应云计算和大数据新时代特点,加大改革力度和创新驱动,建立跨行业、跨地域和跨部门的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和资源数据库,提升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共享水平,形成统一智慧城市管理系统下资源互补、信息共享的运行体制机制,促进不同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智慧城市各系统的效能,造福于人民。政府部门要采取招投标的方式,针对公共空间、公共资源等,吸引智慧城市建设的知名企业加入。

四是坚持发挥市场机制导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探索低成本、实效好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智慧城市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仅靠政府投资实施,一方面财政不可能支持智慧城市建设那么庞大的投资,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的项目不会接地气。政府作为政策的设计者和制定者,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坚持发挥市场导向,由政府出面投资实施;在民生服务领域方面,为了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在引进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源参与方面,要创造全面社会各方参与的良好局面,吸引不同领域的高科技企业积极参与其中,由企业直接按照市场的规则投资、运营。

五是智慧城市建设建设总体思路需进一步本地化,结合齐齐哈尔的产业特点和区位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要解放思想探索有效方式方法,找到最佳建设模式,在应用领域找出本地特色,如工艺陶瓷、金属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整机、基础零部件、旅游、冰雪体育(运动)、现代中药、养老、畜牧、马铃薯产业、食品加工等全市12个重点产业,要围绕这些产业真正建立起立足本市,辐射省内外的大数据中心,衍生出相关产业。要按照建设节点,倒排工期,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

六是要加快推广运用PPP模式解Q好智慧城市建设资金急需。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制约智慧城市建设的瓶颈是资金短缺,单靠政府自身财力已经远不能满足智慧城市建设资金需求。PPP模式使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有了保障,极大提高管理效益和效率。加快推进PPP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试点和推广应用,采用PPP项目建设模式,是智慧城市建设资金需求的新手段与新方向。建立智慧城市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吸引社会资本通过申请社会基金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

智慧城市的本质范文2

【关键词】智慧城市 战略意义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3月5日,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新一届中央政府如何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时指出:“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这表明,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被纳入中央政府规划中,得到了高层的高度重视。当前的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推进了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逐步兴起。交通拥堵、排水不畅、消防安全严峻、空气质量下降等“城市病”困局严重影响城市建设和城市居民工作生活的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为了提升城市建设的质量效益,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2015年4月7日,住建部、科技部公布了全国84个新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全国智慧城市的试点已经接近300个。但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十分有限,相关的理论指导亦严重不足,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未能突破以往城市建设的模式套路,智慧城市建设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智慧城市的概念界定

智慧城市这一概念于2009年由美国IBM提出之后在我国逐步兴起,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官方和非官方的场合中频繁被提及。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的迅速兴起,许多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等对智慧城市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人们对智慧城市的界定中,有的侧重于“智”,有的侧重于“慧”,而有的概念界定则“智”、“慧”兼顾。“智”、“慧”兼顾界定智慧城市的概念中,李重照、刘淑华认为:“智慧城市是对现代城市治理理念的创新,是在充分合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将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在缩小数字鸿沟、促进信息共享的基础上,通过参与式治理,让决策者更智慧地管理城市、环境,更合理地利用和分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自然资源。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和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居民生活的质量,促进社会各阶层的平等。”鉴于李重照、刘淑华对智慧城市概念的界定“智”、“慧”兼顾,综合了智慧城市的特质,笔者在本文中采纳了这一界定。从上述概念界定中可知,智慧城市具有区域性,有着显著的地理区域界线。同时,智慧城市还具有资产性、效益性,其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平台建设、智慧应用系统等作为基础,这些基础性资源具有资产性。运用这些资源的目的在于其具有效益性,全面实现技术上的改造创新、互联互通的融合、城市管理的“智慧”,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居民生活质量。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要充分发挥智慧城市建设的效益性,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引领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在城市的特定空间范围内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创新、提升居民生产效益和生活品质。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对于解决经济社会转型中的诸多现实问题、有效促进城市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促进城市管理的高效运作。基于政府行政权威而进行的单项控制和管理方式,导致城市管理的效率低下,“城市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智慧城市建设,创新了城市管理的模式,属于一种协作式的公共管理模式,借助于信息资源、物联网技术融合,通过公共管理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协同服务,从而形成综合服务体系、管理体系。此种管理模式下,社会公众及时获得城市运行情况、及时反馈意见建议和反映自己的需求,实现市民和公共管理机构之间的“交互式”无障碍沟通,让市民全面参与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促进管理效益的提升,保障城市运作系统高效运行。

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智慧城市建设中,要实现物联网、互联网的融合,就必须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运用对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进行智能化的改造。因此,技术创新、高技术产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能够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在城市中的产业规模,提升技术产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通过技术产业的发展反过来促进工业产业、服务业等效益的提高,同时还能衍生出智慧商务业、智慧制造业等新的产业形态,知识和信息的“创新驱动”功能将进一步被凸显,最终实现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促进城市经济的绿色发展。党的十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进行了具有重大战略性的部署安排,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结合党的十的安排部署,当前我国推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要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减少污染消耗,实现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方向的转变,同时实现生产方式的集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无疑,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要素居于十分重要地位,能够据此挖掘人的潜能、资源的潜力,优化个人、组织的决策,促进循环经济、减少污染,且通过培育具有战略性的“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创造经济增长点,促进城市经济的绿色发展。如下表:

2010年~201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与增长表

图片来源:IBM.智慧的城市在中国[OL].IBM官网,2011年。

促进城市民生问题的改善。信息要素的功用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将逐步“膨胀”,能够有效地主导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公共资源均等化,改变之前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公共服务不平等的现象,让市民及时全面获取其所需信息资源,有利于促进市民在医疗卫生、教育培训、交通出行等方面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最终促进城市民生问题的改善。智慧城市建设中,将新增较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当前的就业难问题。在智慧城市背景下,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各种公共服务可谓细致入微,能够较大程度改善市民的生活,有利于缓解家庭空巢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统筹规划。中央政府及其相关部委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但是至今尚未出台国家层面的智慧城市建设专门规划,目前仅有的一些规划也仅仅对云计算、物联网等相关的技术进行了原则性、方向性的规定。2014年8月,国务院同意印发、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主持制定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我国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有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该“意见”同样属于原则性规定,具体规划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由住建部、科技部确定的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已经接近300个,许多地方政府亦自行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目前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许多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仓促上马,却缺乏必要的论证,缺乏统筹规划,随意性较大,一旦城市主要党政领导调离便会“人走政息”。

缺乏地域特色。智慧城市建设以政府为主导,这本身也是合理的。但是,在政府主导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相关职能部门通常懒于进行精心的艺术设计,而是以建筑工程设计来代替。实际上,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创造性,中国目前还缺乏可以参照的智慧城市“样板”,缺乏好的经验。因而,政府容易在主导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沿袭以往的所谓“成功”经验,且不同的城市之间相互“借鉴学习”,一旦有上级政府或者上级领导肯定了某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其他城市便“争相复制”,造成智慧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缺乏地域特色,和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相差甚远,历史的保护和传承、文化的地域特色均无从体现,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造成历史文化的极大破坏乃至毁灭。

缺乏市场导向。在中央政府以及各级政府均十分重视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容易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政绩工程”,花费巨资投入其中,却由于缺乏市场导向而收效不明显,甚至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比如,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形象工程”,一些地方政府好大喜功,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建设容易体现政绩的项目,注重通过强化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现高科技性,却在较大程度上忽视了民众需求、市场需求。由于忽视了民众需求,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改善民生的力度十分有限。同时,由于忽视了市场需求、缺乏合理的市场导向,人们对相关的智慧城市技术研发不够重视,而是存在“重模仿、轻研发”的现象,因为研发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物质成本,引进的技术之核心部分往往由国外相关机构所掌握,存在极大的信息安全漏洞。

缺乏信息整合。资源的整合,尤其是信息资源的整合,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通过信息整合,使城市的人、商业、通信、运输、能源等全部的核心运行系统整合起来,形成“系统的系统”。但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信息资源关乎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从现实情况看,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利用仍是难啃的‘硬骨头’,信息碎片化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挑战。”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资源导致了大量的“信息孤岛”、“智能孤岛”,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巨大障碍,亟待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采取措施,在政府主导下多部门协同予以整合利用。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径

我国政府对智慧城市的充分肯定,结束了人们对是否建设智慧城市的激烈争论,不同行业的人们对智慧城市建设达成了基本统一的认识,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全面展开,且受到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针对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努力实现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应从如下方面着手:

突出区域优势地位。当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存在相互复制而“千城一面”、缺乏区域特色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结合城市的性质特征、功能、历史文化等,突出城市的区域优势和特色。针对“人走政息”而导致智慧城市建设“朝三暮四”、缺乏长远规划等问题,要在充分论证、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制定能够突出区域优势地位的智慧城市建设的短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相应的规划应由当地人大按照法律途径表决通过并公布,以法治的路径确保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能够稳妥推进,不因城市党政主要领导的变化而“夭折”。智慧城市的建设应该结合当地区域优势而进行,保障相邻城市之间形成专业协作关系,促使相邻城市之间的经济结构实现互补和有序转换。

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当前市场导向不足的问题,导致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由政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却收效不够明显,且存在“重模仿、轻研发”现象,信息安全漏洞难以完全填补。为此,当前我国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好市场的导向作用,使市场需求真正成为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源动力”,以自由竞争、价格杠杆为手段,让市场“无形之手”充分发挥在城市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发掘创造更多的个性化、多样化的智慧应用,让智慧应用真正发展成为城市新兴产业,实现智慧增长。政府在主导此项建设过程中,必须走出“形象工程”误区,将其作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来开展,以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民生问题的解决。在政府主导下,逐步提高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让企业更多地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以市场化竞争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政府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生产效益、生活水平。

强化技术研究开发。智慧城市的建设在较大程度上就是新技术的应用,通过物联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对城市资源进行统筹配置、提升城市各类系统的运作效能。在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应不断强化技术研究开发,依托新技术培育新兴产业的发展,让城市成为“智慧中心”、“知识中心”。要通过政策法律手段不断优化技术研究开发的环境,强化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城市政府和相关机构要加强和科研教学单位的合作共同开发研究新技术,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依托技术创新培育新兴产业,不断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新的产业集群提升城市产业发育的程度、产业经济的效益。切实加强科技创新研发人才的培养,对不同部门和行业的人才资源进行整合,以鼓励性政策加快智慧城市重点领域的技术研究,对优秀人才给予全方位、高保障的福利激励。

注重信息资源整合。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的信息系统是各自独立的,比如“交通系统”、“城建系统”、“电子警察系统”等,这些孤立的信息系统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孤岛”再庞大和先进,也是孤立存在的,而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形成“系统的系统”即“大系统”,实现各种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整合划一,只有如此才能为智慧城市建设发挥最大化的效用。为了达到信息整合的目的,必须在技术方面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规范,进一步完善物流网技术标准。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并在政府主导下将各种“信息孤岛”联结起来,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要注重统筹规划,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期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规划设计,明确政府相关部门和其他社会机构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权利义务,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配合,进行统筹管理和指挥。

改进城市治理手段。当前我国城市居民急剧攀升,城市各系统超负荷运行,“城市病”越来越严重且集中爆发,改进城市治理手段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就能够从根本上缓解“城市病”,提升城市的宜居水平。通过改进城市治理手段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从技术的层面上不断提升城市公共设施的运行效率,避免城市的盲目扩充。智慧交通、智慧水电、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能够为居民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目前的关键在于,要不断改进城市治理模式,以更加高效的人性化、互动式的管理模式发挥智慧技术的功能作用。以城市智慧系统及时反馈居民需求,居民亦可通过智慧系统及时了解城市各系统运行状况而据此作出合理的工作、生活选择,提升城市政府工作效能,提升城市居民生活水平。

智慧城市的本质范文3

1.智慧政府。

政府作为城市建设的核心,建设智慧城市首先需要建设一个智慧政府,因为智慧政府能够实现一站式服务,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和市民的满意度。开展网络办公,建设数据交换平台,逐步建设成以互联网为平台,将公民和企业作为对象公开的公共服务体系。如开展政府热线、移动执法等方法体现政府利用数字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智慧城市要具有可持续性发展,不断推动内生驱动力量。建设成以政府为主导,围绕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加强城市自我适应和自我优化,从而形成良性发展循环。利用高科技和高效电子政务,逐步形成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为智慧政府资源共享服务。智慧城市中智慧政府的建设从小事做起,如依靠建设的公共行政系统,将日常的工作通过平台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办公电脑化、网络化,形成多部门、一政府,避免跑断腿、磨破嘴的现象。随着小事的成功推行,未来几年,政府部门实现远程视像会议、数码资料库等多媒体设备,从而实现“无纸化办公”。

2.智慧经济。

智慧经济是一个战略性经济,它是集科技、信息、环境等于一体的创新性经济。这种经济是继四大经济之后的第五大经济。智慧经济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实体,同时也是未来智慧城市的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智慧经济是将传统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融合为一体,形成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这种经济建设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简而言之,智慧经济是绿色经济也是低碳经济,更是循环经济。智慧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尤其是在重点领域低碳化,如工业、电力和交通;智慧经济发展高科技的产业,增强高附加值产品,从而提高中国品牌市场竞争力;智慧经济力求研发减碳技术,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循环经济。智慧经济实现多元化、多层次区域合作,相互推进改革创新,达到经济发展倍增的目的。智慧经济需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实现第五种经济与传统经济相结合,从而推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为城市持续引进高端人才起到推动作用。

3.智慧社会。

建设智慧社会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最终的目标。智慧城市对于城市建设有着两大方面的作用。推动本地区工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城市中服务行业的发展,如形成智慧交通、智慧物流和智慧教育等,这些行业通过物联网和高新技术整合公共服务,完成试点智能小区,实现提升居民质量,促进人性化管理,从而升高服务质量。智慧社会是高科技在社会中应用。智慧城市就是高科技实现最大化的实际应用,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体现以人为本、便民实惠的理念。智慧城市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五大领域,它们分别为城市环境宜居领域、城市安全防控领域、城市生活保障领域、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城市产业优化领域。其中城市环境宜居领域、城市安全防控领域和城市生活保障领域源于公众视角,而城市公共服务领域和城市产业优化领域这两个领域则出自政府和企业视角。智慧社会将借助互联网和高科技各个方面,实现以人为本,加快高科技应用研究转向应用到公民生活,同时为公共服务提供便捷的服务模式,从而营造安全、高效和环保生活环境。

二、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因素

1.全民信息素养的环境培育。

智慧城市不仅仅应用在基础设施,还注重社会管理和民生保障。改善公民信息环境,提升全面信息技能,从根本上改善城市信息环境。其中公民信息素养由四个方面组成,它们分别为公民信息意识、公民信息知识、公民信息应用能力和公民信息道德。意识以物质的基础,公民意识提升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条件。公民对信息必须有积极的内在需求,有着敏感洞察力。公民信息知识指公民对于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公民熟练运用网络及网络功能;公民掌握各种手段,学习可用的信息资源,从而掌握决策与完整信息的关系。公民信息能力是公民信息素质的核心部分,信息能力指的是运用信息工具及信息源从而解答问题的技能。例如,通过信息工具获得信息、加工获得信息、从而正确评价,并最终获得问题解决;掌握信息获取基本技能,信息整合能力。公民信息道德是智慧城市信息素质发展方向,信息道德指的是信息主体获得信息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公民信息道德用于规范和评估信息的有用程度,能够批判性的解决问题,同时不危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在公民信息素质培养过程中,以上四种因素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提高公民的信息素养和营造良好的信息培养大环境是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

2.智慧城市人才培养。

如今社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最重要的因素人才因素,因此人才资源是智慧城市建设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建设智慧城市,首先要有掌握技术,擅长管理的优秀人才,这类人才掌握世界先进的信息技术并且能够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城市。城市的信息化建设的快慢与一流人才的多少有很大关系,尤其精通管理高科技人才。因此人才培养室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需要构建良好的平台,有计划的引进人才并且运用好人才。当人才引进存在问题时,人才培养是保证智慧城市建设重要手段。通过与高校或专业研究所联合培养,加强智慧城市高层次领导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同时鼓励当地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加强相关人才的预备,与高校或研究所展开委托培养,培育出一批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人才。

三、结语

智慧城市的本质范文4

人类在经历了五千年的农业文明、近三百年的

工业文明后,今天,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一个以物联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基本特征的知识文明正迎面而来。以“智慧国”、“智慧城市”和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智慧增长”浪潮席卷全球。有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达到1500多个,遍布亚欧美非各大洲,当然也包含中国的城市。

这两年中国似乎正在迎来智慧城市的建设热潮。据中国智慧论坛对2012年我国各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研究发现,截至2012年4月,我国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有3个直辖市、6个省份,共51个城市,其中副省级城市10个,地级市41个。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正呈现数量越来越多、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发展、由东部城市向中西部城市发展的特点。实质上,“智慧城市”对世界各国而言都是新兴事物,没有一整套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各国都在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中国也不例外。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智慧化都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城市建设任重道远。中国正在通过举办各种论坛会议、开展全国性的试点建设,集思广益、积累经验,力求智慧城市建设早日出成效。

“智慧”地认识智慧城市

在前不久举行的2012中国智慧城市大会上,上海大学吕康娟教授提醒沉浸在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中的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偏离‘智慧’”。我们只有智慧地运用技术,技术才能为人服务。城市要借由技术变得智慧,更要求我们“智慧”地认识智慧城市建设,思考什么是智慧城市,怎样才算是一个智慧的城市。

我国一些城市对智慧城市的概念认识不清,以为智慧城市就是数字城市,在智慧城市狭义的定义里挣扎。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先生于2011年提出了广义智慧城市的定义,并给出了广义智慧城市的四个原则,即“以人为基础,以土地为载体,以信息为先导,以资本为后盾”,强调要把握好智慧城市的建设方向,切勿把我们的城市建设成狭义的智慧城市。智能城市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化,也不是简单的一人一卡,在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季铸看来,它是三个“三位一体”的体系,包括以人脑智慧、电脑网络、物理设备形成的要素体系,以智能管理、智能经济、智能社会为基本内容的内容体系,以新的城市结构、增长方式和城市形态形成的发展体系,三方共同作用推动城市步入智能化。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院长辜胜阻教授用版本学做了生动解释:如果说数字城市是版本1.0,智能城市应该是2.0,那么智慧城市是3.0,数字城市注重软件,智能城市注重信息化软件使用,智慧城市则注重物体感知、信息集成和共享。

实际上,我们搞智慧城市,最终目的应该是让市民生活得更好。比如通过在公共交通车辆和私家车中嵌入芯片进行实时数据采集,而后借由网络进行信息沟通和响应,既可加快应急救援,也可缓解交通拥挤问题。再比如在病人病历卡里嵌入芯片,今后他到任何医院就医,那里的医生都能查看其病史及近期检查结果,减少重复检验,还能与银行卡绑定,患者无需反复排队付费,甚至药品可从集中配送中心直接送达病人家中。

起步阶段警惕“过热”

当前,全国各地对智慧城市建设表现出的热情和积极性令人振奋。在赞叹各地积极性的同时,不少专家学者对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建设出现的“过热”现象表示担忧。建设智慧城市不能一头热,要符合中国国情民意。

成思危教授在今年的智慧城市大会上强调:智慧城市建设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突出重点,讲求实效”,不同城市建设的重点是不同的,比如北京的交通是大问题,其他城市可能医疗是大问题,各地要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建设;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认为:中国建设智慧城市(城镇)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形成适合自己的“C 模式”(China 模式);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也主张面对智慧城市的浪潮,需要三思而后行;面对各地上演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中国科工二院党委书记张连成博士表示了他的担忧:如果缺乏统筹布局,仓促上马,搞不好有丧失机遇的可能。

专家学者之所以会担忧,是因为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起步试点阶段,制度配套还未建成。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障碍:一是缺少统筹管理和顶层规划,智慧城市建设还未形成国家层面的总体规划设计,未明确牵头部门,有关管理职责不清,导致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基础参差不齐、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轻制度安排,重硬件建设,政策法规依据不足,未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也未形成严格规范的组织管理体系;三是缺少核心技术及产品,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大部分核心技术、产品依赖国外,信息安全隐患堪忧;四是缺少统一标准和规范,不同系统之间接口复杂,不易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共享协同;五是缺少合理的产业规划和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主要依靠政府的投资和管理,未能有效引入社会力量的参与,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以上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智慧城市建设容易走弯路。

用系统工程理念指导智慧城市建设

有人估计,中国一旦实施智慧城市,保守地说也将是一块价值数万亿元的“大蛋糕”,到时各国企业必然会进入并进行激烈竞争,我们必须做好准备,抓住这个能够促进国内相关产业升级发展的大好机会。智慧城市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工程,要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去指导它的建设。

张连成博士认为建设智慧城市应做好顶层规划、制度建设、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布局、营运模式等方面的工作安排,从国家层面制定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出台规范智慧城市建设的行政法规和制度规范,由国家遴选一批技术优势明显、综合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并鼓励和引导其承担起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任务,同时建立专家咨询机构等,最终实现科学管控。在中国科学院首席科学家牛文元眼中,智慧城市建设至少需要三个文本的结合:顶端规划设计的制度文本,标准统一融合的设计文本,多元智慧终端的运行文本,三个文本共同打造一个智慧城市的整体蓝图。

智慧城市的本质范文5

为了扩大赛事的传播,传媒公司也不遗余力,为索契打造了一个多终端数字告示同步宣传平台。冬奥会期间全程播放现场赛况,其他相关商业广告也同时出现在终端屏上。该联网宣传平台的设立,不仅可以让无法前往赛场观看比赛的市民哪怕在户外也能通过大屏幕直击现场,在帮助运动员、志愿者及观众等顺利抵达索契的环节中还充当了路标的作用。

而等到冬奥会结束,这些大大小小的播放终端或用来播放视频广告,或作为智能终端,继续为市民服务。事实上,不惟大型赛事,越来越多的数字告示系统在城市各个领域或职能中扮演起更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的当下,在交通、公安、医疗、教育、物流、景区、社区等智慧城市的各个应用领域中,数字告示已经不限于广告等信息,而是作为大尺寸的智能终端,开始在智慧城市体系中展现能量。

数字告示与“高大上”的智慧城市扯得上关系吗?

有人大概会质疑:数字告示与“高大上”的智慧城市扯得上关系吗?

诚然,在种种对智慧城市的描述中,无不氤氲着高端气息,但抽丝剥茧,建设智慧城市的目的无非基于如下愿景:通过构建信息基础设施服务于城市,支撑政府管理、企业经营,并服务市民生活,使城市的工作和生活更加美好。

如此,从服务民生的角度来看,数字告示与智慧城市非但扯得上关系,而且“交情”从智慧城市刚刚孕育之初就已经建立起了。例如地铁站设置的具有自动查询、充值和地图功能的一体机;医院内集预约、查询、叫号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系统;银行的智能查询、缴费、打印终端;图书馆的读者自助式服务终端;购物中心设置的查询和导购系统……都可以接入智慧城市体系中。显然,诸如此类的数字告示应用,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从智慧城市的整体架构而言,这些确实只能算细枝末叶的部分,但也正是这些智慧城市的“神经末梢”,保证了智慧城市体系的完善,让智慧城市更“接地气”,也是检验智慧城市达标与否的重要指标。

智慧城市“落地”有多难?

基于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愿景,智慧城市绝不仅指城市管理、运营的智慧化,最终还需要体现在公共及社会服务能力上,就这一点,目前的情况还不容乐观。

“‘按一个键叫来出租车’在无锡已经实现”。――新华网2013年12月30日在其新闻《智慧城市概念落地 试点城市“智慧”蜕变》中对无锡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点赞”。

智慧城市的本质范文6

关键词: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趋势

智慧城市是把物联网和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这些信息网通有机结合在一起,由数据当作城市重点要素,从而达到技术和产业以及服务于管理,还有生活方面的智能化目标。其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注重经济和社会以及环境这三者的共同发展。还包含政务和交通以及医疗和教育,还有环保这些功能,智慧政务指的是政府应用信息通信这项技术,完善组织构造和运行制度,解决各个部门之间信息孤岛这种情况,促使管理和服务都能够网络化,从而不断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下面将对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趋势深入分析。

一、智慧城市建设

我们能够发现,智慧城市构建主要包含六种主要的内容,重点包含云计算数据核心和基础通信与终端以及运用系统,还有物联网和业务支持平台。

(一)云计算数据核心

云计算数据核心属于承载和智慧化的运用,组成多个支持功能的中心基本设施,一方面承载多种物联网和三网融合等一系列的数据,最主要的是承载用户行为数据,组成智慧化运用的重点能力。

(二)基础通信网络

基础通信网络包含宽带连接和承载,还有传输这些有限宽带网络。例如,4G蜂窝和通信网络,还有无线wifi全覆盖。

(三)终端

这里所说的终端包含电话和电视以及物联网等终端等。

(四)业务支持平台

支持多种智慧化运用的业务,包含订单和用户以及服务方面的管理,还有多种基础能力支持,例如,数据库和基础管理运用系统等等。

(五)物联网

物联网传送和聚集,还有信息收集和保存以及预处理这些系统。

(六)经典应用系统

经典应用系统重点包含多种应用系统,例如,管理和一卡通以及监控和三网融合这些应用,还有智能物流。对其进行简单的概括,可以将云计算数据核心当做重点,由物联网当作触角,由wifi和4g无线全覆盖和掼蛋通信当做快速信息路径,建设智慧城市区域。智慧城市当中基本设备的继承重点分成基本设备层和感知层以及网络层,还有平台层和实际运用层。将感应器放到电网和铁路以及桥梁和隧道,还有公路与供水等多种物体当中,同时被泛在连接,构成物联网物联网。利用感知层,把不一样环境下感应器汇聚到智慧城市信息处理构成架构,依靠公共通信网络,由数据行当作中心,经过多连接终端,完成泛在接入,面对服务端到端体系架构。

二、智慧城市发展趋势

智慧城市在经营以及服务的过程中当中,存在几个重点要素,分别是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扮演着经营方和服务提供方的角色,云计算个基本设备服务提供方和云计算运用服务提供方,保证智慧城市能够稳定健康的发展,一定要坚持上面这四个重点,云计算基本设备服务提供商家和云计算运用服务提供商家,可以思维一体,一起促进集中化和集约化以及规模化和创新型的智慧城市良好生态环境。

(一)政府

政府属于智慧城市带头机构,一定要拥有智慧城市建设和运用还有服务进程进行暗度管理以及改进和综合多想应用,构成城市整体有序发展的合力。

(二)经营方与服务方

我们可以知道,由于社会信息化运用不断深入发展,信息通信服务想要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必须要对应用方面加以创新,使运营更加稳定,提升平台的开放程度和服务质量,做到资源上的共享,对于智慧城市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一定要拥有有力地智慧城市经营和服务方,实际上也是智慧城市的实施者,主要的工作就是带头实施,总体规划,确保运营的安全程度和服务质量,还有服务延伸和需要采集这些。

(三)云计算基本设备服务提供方

重点注重于投资规模化建设,改进运营和服务的质量,确保按照制度做事,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构建完善的安全信息以及监督管理方式。

(四)云计算运用服务提供者

云计算运用服务提供者必须要提供具有创新性和开放性,还有共享性的云计算运用服务以及行业运用服务。

(五)多方面协同

政府方面一定要提高多种政策之间的衔接与协同,构成政策体系,智慧城市正常进行关系到多个行业,各个主管部门必要制定相应的行标和规定,不断加强其协同性。目前信息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的程度还不是很高,还要进一步提高信息之间的融合。

(六)技术人才

云计算行业这个行业正在不断快速的增长,这种快速的增长促使云计算工作在进行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缺少相应的人才,人才不足将会限制云计算的发展,因此,未来我国应该培养更多云计算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七)安全模式与用户惯性

云计算安全方面的问题属于云计是商业发展当中核心的问题,因为云是对外不透明,其服务提供在业务方面并没有进行仔细的说明,怎样在内部IT支持中为业务系统提供安全可靠,数据分离这是对于云计算造成影响的核心因素,并且用户习惯还不是十分成熟,必须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智慧城市建设与发展趋势的进一步分析与阐述,使我们了解到由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在持续发展,人们居住环境和资源以及能源,还有城市运转这些问题慢慢暴露出来,以往基本设施以及城市管理方法根本没有办法合理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新问题。由物联网和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和与计算这些新的信息通讯技术当作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设是对应上面问题的解决方式。并且智慧城市拥有智慧政务和交通以及医疗和教育,还有环保这些根本功能。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智慧城市建设和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作者:吴新龙 杨定功 单位:天津天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顾成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空间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