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关键要素范例6篇

创新的关键要素

创新的关键要素范文1

[关键词] 关键成功因素法;成长战略;创新战略

[中图分类号] F1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10-0083-03

[基金项目] 广西哲社“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广西产业集群创新与升级战略研究”(批准号:06FJL002);广 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经费资助科研项目“WTO规则下的自主创新战略研究”(批准号:0710004)

[作者简介] 陈朝晖,广西工学院财经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创新成长战略、WTO与知识产权战略;

谢 薇,广西工学院电子信息与控制系馆员,研究方向为信息与行政管理。(广西 柳州 545006)

基于规模经济与低价竞争相结合的战略,已对企业持续成长及竞争优势构成严重制约。如果企业不能重新确立新的成长战略,原有的成功因素可能就会成为衰落甚至失败的重要原因。如何寻找和实现成功关键要素的合理更迭,形成新的成长战略以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企业界和理论界所关注的热点。

一、关键成功因素法与企业成长

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简称CSF)是由哈佛大学教授威廉・泽尼(William Zani)在1970年提出的以关键因素为依据来确定系统信息需求的一种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方法。所谓关键成功因素,就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这种方法认为,在现行的信息系统中,总存在着多个变量影响信息系统目标的实现,其中总有若干个因素是关键的和主要的(即成功变量)。通过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信息集合,围绕这些因素来确定系统信息需求,就能确定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和实现系统总体规划。关键成功因素的重要性使其置于企业其他目标、策略和目的之上。关键成功因素是一组能力的组合,如果能够掌握少数几项重要因素(一般关键成功因素有5~9 个),就能确保企业相当的竞争力。因此,要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寻找和控制影响成长的关键要素(或领域),并进行有效管理。

企业关键要素的主要来源有哪些?一般认为,第一是产业结构。不同产业因产业本身特质及结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关键成功因素,这些因素主要由产业本身的经营特性所决定,该产业内的每个公司必须加以注意。 第二是竞争策略、产业地位及地理位置。企业的产业地位是由过去的历史与现在的竞争策略所决定,在产业中每个公司竞争地位的不同导致了CSF的不同。例如,产业内领导厂商的行动常常给产业内的小型企业带来重大影响,对这些小公司而言,大公司竞争者的策略往往是其生存与竞争的关键因素。第三是环境因素。外在因素的变动都会影响每个公司的关键成功因素。例如,市场需求大幅波动时,存货控制可能就是CSF之一。第四是暂时因素(或突发因素),指特定时期对组织的成功产生重大影响的活动领域。本文以为,关键是要以动态观点来考察CSF。

二、竞争优势演变轨迹与成长关键要素的选择

成长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具有自身的竞争优势,由此可通过分析竞争优势来寻找成长关键要素的所在。目前,尽管基于资源和能力的观点在竞争优势理论中仍然占据主流地位,但竞争优势来源的理论越来越清晰地呈现由竞争优势“外生论” “内生论” “创新论”的趋势。斯特瓦特(1999)认为知识产权与企业战略有着密切联系,知识产权是知识资本的子集,是企业核心能力要素。迈克尔・波特(1997)也提出了投资保护专有技术、积极申请发明专利、对侵权者诉讼等策略,以提高壁垒的方法构筑防御战略,来达到构筑竞争优势的目的。以下我们将从竞争优势的演变来明确选择成长战略要点的策略。

图1显示,竞争优势是一个递进的演化过程,不同能力与资源的合理组合可以产生或增强竞争优势的叠加效应。随着企业的发展,其竞争优势来源逐步从企业外部转向企业内部,从资源转向能力,从管理能力转向创新能力,从有形的物资产品转向无形的知识产权,呈现出一个从低级竞争优势向高级竞争优势递进演化的过程。对企业来说,所属产业、外部环境和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对竞争优势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然而,这些外生要素必须与企业内部因素紧密结合或者通过内部因素才能发挥其增强或削弱竞争优势的作用。同时,外部环境或要素的动态多变性也难以保证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的持续和稳定。企业能力是基于信息的、有形或无形的特有过程并通过企业资源长期的相互作用而产生与发展的,能力表征了不同企业之间的异质性特征,具有难以模仿与难以替代的特性(Amit & Schoemaker,1993)。可以认为,企业能力决定了内外部资源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和充分利用,决定了竞争优势。其中,企业能力的关键是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决定了企业所有其他资源所能提供的生产的数量和质量。由于产品创新与组织创新决定了企业潜在机会的发现及新的竞争优势的形成,这使得创新能力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技术贸易在世界贸易比重日益提高的事实表明,外在表现为知识产权的创新能力和基于知识积累的学习能力,已成为企业能否实现持续竞争的关键所在。由此,要实现企业成长目标,就应该遵循竞争优势递进原则,逐步从外显的成本和质量的“CSF集”转向内隐的创新(创新能力)和知识(学习能力和知识产权等)的“CSF集”(见图2,所谓“CSF集”指在不同发展阶段企业选择的一系列关键成功要素所形成的CSF组合)。根据上述分析,成长关键要素的选择应考虑如下三个步骤,本文称之为企业创新成长战略的“三阶段理论”:

第一,充分发挥内外部资源优势,优化核心增值流程,为形成和增强创新能力打好基础。此时应以加强核心增值流程为关键要素,进一步强化内部价值链。

第二,在上述基础上,实现与其他企业价值链的有机衔接,加强技术研发和营销服务,创建基于产业价值链的竞争优势。

第三,以创新与营销能力的全面增强为目标,促进价值链的全面升级,形成全球价值链层次的竞争优势。

三、战略要点选择:格兰仕15年成长历程探析

格兰仕从1992年开始试产微波炉,到2005年微波炉全球销量突破2000万台,占有全球近5成市场份额和国内市场7成份额,连续8年蝉联微波炉出口销量和创汇双冠。究竟如何认识格兰仕15年来的发展战略,各种评论褒贬不一。本文试用“三阶段理论”对该战略进行分析。

(一)基于资源优势的起步期

1991年到1994年是格兰仕的初创期。在此阶段,格兰仕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和国内低价的劳动力资源,以“以工抵价”的形式低成本引进了国外生产线,并与OEM相结合,迅速形成了规模经济优势。基于资源优势并强化以加工制造为核心的增值流程,形成了格兰仕成长战略的基本特征。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中国制造体系的完善和加工制造能力的加强,全球加工中心开始向中国转移。格兰仕专注于生产环节,使微波炉国际巨头轻松解决了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产量的难题。凭借这种战略,格兰仕与全球240多家跨国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利用对方品牌和网络销售格兰仕加工的产品,迅速提升了产品占有率,产品遍及欧美澳和亚非拉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树立了“微波炉制造大王”的企业形象。在国内,格兰仕建立了一个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依托大规模和低价格,销量迅速上升。格兰仕舍弃研发和营销(品牌)、强化核心增值流程(生产环节)进行产业定位的战略目的,在于巩固其“全球名牌家电生产制造中心”地位,而不是为形成和增强创新能力打好基础。笔者认为,初创期以“生产制造”这个核心流程为CSF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这个选择的根本目的不应该是无止境地追求生产成本的降低(特别是当这种降低建立在大规模生产之上时)。国内外企业实践已经证明,以“价格低廉”为特征的资源优势难以持久。

(二)偏重产能优势的发展期

1995-1999年是格兰仕的快速成长期。1995年,格兰仕以25.1%的微波炉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占据首位。1996年8月开始,依靠降价幅度平均达40%的价格战,国内市场份额升至34.7%。至1998年,格兰仕微波炉年产销量达450万台,成为全球最大规模制造商。同年投资1亿元进行技术开发并在美国建立研发机构。1999年,微波炉销售量达600万台(内销与出口各占50%),国内市场占有率为67.1%,欧洲市场达25%。格兰仕的两大利器可归纳为:第一,对外利用OEM进行贴牌生产,扩大销售量;第二,对内进行持续降价的价格战,驱逐竞争者,同时在关键元器件供应领域开始采取垄断战略。二者所依靠的都是大规模生产和低价格竞争。

格兰仕海外市场销售额大部分是通过生产OEM出口产生的,大部分利润给了国外品牌拥有者,只得到微薄的加工费。大量的贴牌生产实际上也打压了自有品牌的海外市场份额。在国内,格兰仕不断主动降价,呈现销售收入增长快、销售量大但利润极其微薄的现象。2000年后,格兰仕再次掀起降价风潮,但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增幅大大趋缓,市场已达到饱和状态,基本上不能再以“薄利多销”来获得更大利润。低价竞争战略是提高了市场占有率但牺牲了整个行业的前途,结果导致国内同行全部陷于“低利润陷阱”之中。就研发来看,从1998年起,格兰仕开始在产品研发方面投入巨资。近几年来,每年技术投入占全年销售额的3%左右,但是微波炉利润非常薄,每年研发费用分摊成本已经与单台利润额接近,这种盈利能力根本无法坚持研发的长期投入。

创新CSF,不仅在于优化核心流程和整合资源,系统强化内部价值链,更在于培育和增强行业整合能力。换言之,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企业要以营销服务(品牌)和技术研发为CSF,以提升行业整合能力(也就是构建更有效率、良性发展、合作双赢的产业价值链)为阶段目标,为培育创新能力奠定基础。这里所谓行业整合不应理解为通过价格战把竞争对手“赶尽杀绝”,也不是利用规模经济来构筑市场禁入的“防火墙”,而是要以行业领先者的风范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以营销和研发来凝聚、配置和优化行业资源,引导形成以创新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布局,促使产业链增值,把“蛋糕做大”,并使自己处于创新的行业领先者地位。格兰仕在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之间选择的犹豫不定,OEM战略和品牌战略的矛盾与冲突,导致无法实现CSF的有效选择。

(三)基于“格兰仕模式”的成长期

2000年,格兰仕进军空调业和小家电业务,迈出了多元化的第一步。从2001年开始,微波炉行业成长日益饱和,原有的大规模生产、低成本战略失去了作用,这是格兰仕出让股份引进装备和技术进入空调业的重要原因。格兰仕希望以原有套路帮国外品牌代工,复制自己赖以成功的“格兰仕模式”。但直到2004年,格兰仕才制造出优质空调。此外,与微波炉所不同,格兰仕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要按照最初协定比例支付给外资技术入股方。这意味着,如果产销量达不到一定规模,单位成本就无法降低,这是导致格兰仕无法在短期内形成规模和价格相对优势的重要原因。

不容置疑,低价策略对格兰仕最大的伤害就是品牌。正如专家所指出的,“低价是把‘双刃剑’,无休止的、恶性的价格竞争必然对品牌造成巨大伤害,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减少成本,产品品质会下降;此外,消费者购买完之后发现又降价了,于是会产生对品牌的不信任感”。可贵的是,格兰仕似乎深刻认识到价格战对公司和品牌的伤害(2006年格兰仕空调排名已经跌出空调市场的前十位),在2006微波炉中国市场年会上,格兰仕微波炉总经理指出:“以科学的经营管理拓宽渠道、探求新领域,从自我创新超越到产业链增值,尤为重要”。本文认为,在形成良性的产业链增值结构之后,企业应从全球竞争的视野,以增强创新与营销能力为成长关键要素,努力促进全球价值链层次竞争优势的形成。从格兰仕来说,营销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未来3-5年的调整转型期里最紧迫和最重要的工作,尽管转型成功与否难以预料。

四、结束语

企业竞争优势是由最根本的创新、改善和改变而来,持续竞争优势需要不停地创新,而不是价格竞争。关键成功因素是一组能力的组合,如果能够掌握少数几项重要因素,才能确保企业相当的竞争力。要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必须寻找影响成长的关键要素并进行有效管理。随着企业发展,其竞争优势来源逐步从外部到内部,从资源到能力,从有形的物质产品转向无形的知识产权,呈现出一个从低级竞争优势向高级竞争优势递进演化的过程。理论和实践证明,我国企业必须或只有抛弃以成本和价格为主要特征的CSF集,转向以创新为核心的CSF集,才能实现创新时代的持续成长。

参考文献:

[1] Michael E. petitive Strategy .1 edition. London: Free Press,1998:58-59.

[2]Amit,R.and Schoemaker,P.J.H.,1993,Strategic assets and organizational rents,i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4:33.

[3]李薇.格兰仕拟转变价格屠夫形象[N].北京商报,2007-4-23.

创新的关键要素范文2

关键词:大学新生 创新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a)-0241-01

在新形势下高校培养大学生尤其是新生创新能力的强弱,成为高等教育成败评价的标准之一,影响青年人才培养的质量,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未来。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高低的关键在于高校对新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 创新能力是高校新生教育成长的客观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从制造向创造的转变,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随之而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知识经济是依靠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通过对知识的创新以及广泛传播知识进行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的灵魂就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是人才。不管是对技术还是知识进行创新,不管是经济还是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要依靠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大量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的素质以及创新意识成为这个时代最迫切的需求,这个因素也成为决定国家富强以及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决定因素。

人才的诞生取决于教育,那么高等学校就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应试教育培养的学生记忆好、擅长考试,只会模仿,所以应试教育并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综合素质高且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教育的深刻变革是怎样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也是关系全局的一项系统工程,在人成长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始终从培养素质创新着眼,贯彻素质教育。而高校新生阶段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关键阶段,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有利契机,是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恰当时机。

2 创新思维是培养高校新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内容

通过观察人类古今中外的创新活动就会发现,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1 新生阶段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契机

高中学生在大学入学后,思维模式是在逐步的转变,思维模式在大一新生阶段的可塑性最强,这一阶段也是创新思维培养形成的最佳和有利时期。大学新生阶段创新思维的内涵是去发现社会中的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并使新事物能够和谐的存在于社会中的多种思维能力。它涉及到大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等。新生阶段感受到创新兴趣,才能逐步形成创新思维能力。

2.2 创新精神是创新思维的前提

创新精神是创新主体在对创新有一定认识基础上,产生的创新态度和追求。创新精神是一种精神状态,和智力因素没有关系。个体产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就是创新精神。创新精神会受到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后天的锻炼和培养。例如:好奇心、求知欲、激情、兴趣、爱好、意志、思维独立性等。这些因素在促成创新精神产生时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们在拓展想象空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方面也需要“逆向思维”创新思维。同时,培养学生在不同思维模式中进行转换,强化高校新生多种创新思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以利于共同促进和发扬创新精神。

2.3 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的基础

创新,是对前人工作的一种超越,创新思维过程实际上是对已有信息进行再加工的过程。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同时也决定创新思维的水平和质量,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观察问题越敏锐,越容易开辟创新思维活动的新领域,知识经验的层次越高,创新思维的水平和层次也越高。所以,科学组织新生基础性学习和训练是产生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前提,高校新生阶段更有利于打好基础,培养和形成创新思维。

3 创新环境是培养高校新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国际竞争力、提升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当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创新环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主动性、创造性,是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3.1 创新氛围是创新环境的首要

大学新生刚从中学踏入大学,大学校园的氛围环境对大一新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创新精神产生、创新思维形成的影响至关重要。形成氛围的关键是让学生有创新任务,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投入到创新性的思考、研究和学习当中,把创新当作自己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形成以创新为荣的风尚。首先是让学生把创新当作他们的任务和作业,把创新当作一种正式的必需的任务来看待。预留时间让学生做创新性思考把创新和思考当作学习任务之一。其次是针对学生存在的对创新和科研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创新入门知识,采取鼓励、引导、领路和开阔眼界的方法来激励创新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再次是积极举办各种创新性的活动,以广泛培养创新兴趣。

3.2 教学创新是创新环境的核心

考是学的指挥棒,主要是着眼考和教两个方面创新。一方面是坚持多种考试形式相结合、考试形式多样化。可以在考前将题目大致内容告诉学生去思考,并且规定考试答案两个学生之间不能雷同,由于创新的随机性,可让学生对题目有一定的选择性,这样,也会产生答案的多样性,学习的创新性自然就产生。另一方面,在教学上,可以采取网络、多媒体先进教学手段,也可以采用实地教学、实物教学等直观教学方式,教学时可采取抛砖引玉的方式,或启发式、自发式进行,这样有助于有效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特点,对过程的了解可以看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对学生评分的时候更加合理。

创新的关键要素范文3

【关键词】素质;创新教育

The teacher quality is implements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the key

Qu Jing

【Abstract】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CP State Council “about Deepening Educational reform, Advances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ly Decision” proposed explicitly: “the education must take raise the student innovative spirit and the practical ability as the key point, the implementation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1] the social swift development, the competition for tal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day by day is now intense, the renewal education thought and the education idea, rais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through the teacher effective innovation education and cause it swift development, raises has the innovative ideology, to have the innovative idea and the innovation ability new talented person, has become the urgent matter. The innovation is a national progressive soul, is the national prosperous development the drainless power. [2] national revival key in innovation, innovation key in education, education key in teacher.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s goal, develops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but the student innovation ability’s development, the key li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eacher’s inspiration and the raise, therefore teacher to innovation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leading role. In teaching, teacher whether to use the innovation sex education the method and the measure, or to this method and measure utilization to be whether appropriate, is decided in teacher oneself whether to have the innovation, only then the teacher rich creativity, and gives full play to his innovation ability in the teaching, only then possibly nimbly utilizes the innovative thinking mode and the technique, the establishment rich instructive, the innovative question, guides the student to carry on openness to ponder, raises student’s innovative ideology and innovates the thought.

【Key words】Quality; Innovation education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关键是要加强和不断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

实施创新教育关键在于创新型的教师,创新型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1 高尚的师德,强烈的事业心

这是支配一个人为之奋斗的动力,是具有创新性特征的教师必须要具备的首要条件。有了高尚的师德修养,有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能力,陶冶自己的情操。

2 创新性的教育观念

实现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富于创造,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目标,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使学生获得扎实知识的同时,着力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性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师观念系统的角色转换,转变学生观,要面向全体学生去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创造个性。要求教师树立新的师生观念,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

3 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知识兴趣,较好的文化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创新型的骨干教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邻近科学知识。换而言之,就是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精湛的学科知识及广泛的知识兴趣。一个人的创造离不开知识的积累。没有知识做基础,就无法对事物进行想象、判断、归纳、综合。知识是创新的源泉,一般来说,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越有利于创新。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用知识来丰富、充实、提高自己,并使知识转化为智力因素,才可能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4 独特性的思维方式

教师要善于用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创新性思维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分析与思考,并在问题的设置上,表现出创新性思维的特点,在内容的讲解上有深度和富有启发性。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有关创新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掌握开发人的创新能力的方法,并培养自己适用创新性思维的方法分析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开发自身的创造力,以利于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5 科研型的教学能力

创新的关键要素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成功;关键因素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大学生创业成功关键因素研究

收录日期:2014年6月11日

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迈进,导致每年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有资料显示: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导致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持续增加。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4万;2007年为495万,是2001年毕业生的4.34倍;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创历史新高,达到559万。大学生面对如此之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在上学期间或毕业后选择了自己创业。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一个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关数据显示,大学生创业的比率也在逐年上升,创业成功的案例也在逐年增多,目前浙江省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已达到4%。研究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寻找创业成功的规律,必将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提高创业的成功几率。下面,笔者将就大学生创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一下简单剖析。

一、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自身因素

哲学上讲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内外因决定的,自身因素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一方面由大学生自身知识学习水平决定的。大学生接受了大学教育,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文化,代表着年轻有活力。创业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它对创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创业者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商务、税务、投资、法律知识、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等。大学生在校期间对这些知识进行了了解学习。同时,大学生自身还普遍存在对事物较有领悟力,接受新鲜事物快,有些东西一点即通,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为大学生创业成功提供的智力保证。二是自身具备的创业素质。创业是一个艰苦又艰难的过程,需要具有自立、自强、进取、意志、创新等精神和素质。据调查,现今在校大学生中有70%以上的大学生有创业的准备,可见大学生在创业之初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三是自身具备的创业精神。创业知识、能力、素养很重要,但是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是具有活力和生机的一个群体,他们具有创业的激情,创新的勇气和智慧。他们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他们不怕失败,渴望成功的强烈愿望。大学生自身已经基本具备这些要素。大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知识、素养和精神是创业成功的内因,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学校因素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从一定的角度来看也是大学生创业的基地,对大学创业成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国内各高校也在创业教育、扶持政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开展创业教育。我国高校的教育改革正在稳步推进,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被高校重视。大学生创业本身就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的具体体现,高校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有责任和义务为大学生创业顺利走向社会提供知识帮助。目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并且聘请社会知名人士举办与创业有关的讲座。二是成立创业指导服务机构。现在大多数高校成立创业服务指导机构,建立专业的大学生创业辅导团队,进行创业策划、心理辅导等一条龙的全程服务和支持,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因为大学生因为缺乏经验而导致创业失败的可能。三是提供政策鼓励支持。国内各个高校大多都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帮扶政策,免费提供场地等等。像中山大学通过举办创业大赛方式,为获胜者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

三、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政府因素

大学生创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更是我国政府所积极倡导的。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国家各级政府、各部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不断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和帮扶大学生创业。2000年国家教委出台政策,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创业可以休学保留学籍。2003年国务院发出通知,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工商部门一年内免交登记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国家人事行政部门出台政策,为创业大学生免费保管人事档案2年并提供免费招聘广告等服务。2011年起税务部门为创业大学生提供3年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的减免。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政府在创业前的创业辅导、创业培训,创业中的税收、贷款等政策的支持,为大学生创业起到了减轻阻力,保驾护航的作用。政府因素成为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社会因素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细胞,社会环境、社会氛围对大学生创业具有很大影响力。一是社会环境。我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教育思想认为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才是“正道”,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目前这种文化已经转变,支持创业、尊重创业的社会环境已经形成。二是社会氛围。近年来,各类报纸、杂志不断有大学生创业故事、创业事迹见诸报端。各类媒体、社会舆论对大学生创业进行了大量的正面宣传报道,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氛围有了。媒体宣传报道推动大学生创业的热潮,社会各界举办的创业大赛为优胜者提供资金等支持的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大学生创业。

五、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资金因素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大学生创业离不开资金,在资金方面政府、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在资金政策和融资渠道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一是资金政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金,再好的创意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有数据显示,在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的一项调查中,有4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资金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因素”。大学生没有或刚刚步入社会,自有资金极为有限。目前,全国各地各级政府为了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在资金上实行了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例如,北京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最高贷款金额50万元,且给予贴息。青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最高贷款5万元。两人及以上团队创业的可提供贷款20万元,同时对于规定的项目提供全额贴息。二是资金渠道。当前,大学生创业获得资金的渠道越来越多,除了可以通过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外,还可通过政府扶持资金、创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达到融资的目的。融资渠道的不断增多解决了大学生创业初期资金困难,为大学生创业成功提供了可靠保证。

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推动,也涌现出了许多成功的案例。通过我们的认真分析总结后,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创业成功离不开政府、学校、社会和资金等方面的外部积极因素,但是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自身因素,即内因是关键因素中的关键。内因在创业成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必须加强学习,认真学习行业知识、管理知识,了解工商、税务、银行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业务知识。必须增强心理素质,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在内因的作用下,大学生还要学会利用外部因素像政府因素、资金因素、学校因素,将各种资源融合,达到最佳,为自己创业提供帮助。总之,大学生创业成功自身因素、社会因素、政府因素、学校因素、资金因素都是必不可少的。

主要参考文献:

[1]田毕飞,吴小康,徐敏娴,冯培.特质论与机会观的结合:基于创业研究的结构主义视角[J].经济研究导刊,2011.28.

创新的关键要素范文5

引言

航空制造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高科技企业,是国防事业的柱石。它肩负着维系国家安全和带动经济发展的双重责任,是体现综合国力的主要战略性产业。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航空制造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不足,研发创新多属仿制、跟踪型。如何提高航空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仍是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随着经济全球化、分工专业化以及科技的快速进步,合作创新作为从外部获取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日益被航空企业所重视。航空制造企业属于军工企业,具有国防性质,其合作创新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合作创新,影响其合作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有别于一般企业的合作创新。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ocialNet-workAnalysis,SNA),研究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创新的影响因素,力图为该类型特殊企业的合作创新提供重要的理论决策支持。

1传统的合作创新成功影响因素研究

合作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主要涉及单因素和多重因素研究两个方面。单因素研究方面,Cullen等认为良好的伙伴关系有利于企业间合作创新[1]。Gulati指出企业合作的利益与绩效在很大程度上由所赋予的网络资源及其在网络中的位置所决定[2]。张克英等对合作创新中知识产权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3]。程金林等对信息沟通因素研究后,认为信息沟通因素对合作创新具有重要作用[4]。对单因素的研究尽管对合作创新有一定价值,它忽视了与其它因素之间的整体协同作用,缺乏综合性与系统性。多重因素研究方面。Littler通过对多个行业调查后认为,各种因素对合作产品创新影响程度的强弱顺序依次是合作伙伴未尽合约承诺、协商交流、公平分配问题、相互关系、合作支持和相互信任等[5]。Marxt等将合资企业的合作创新成功因素归纳为结构、文化和风险[6]。Rothwell识别了合作创新成功的多重因素,包括良好的内外沟通和市场定位、管理团队的承诺及开放性、保持企业的弹性、发展创新文化等[7]。孙利辉等分析了研究合作组织后,得出影响合作创新的主客观因素。客观因素有市场机制、专利制度、科技和产业政策。主观因素有企业创新战略、伙伴选择、组织设计、信息共享和合作过程协调[8]。陈劲等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基于相对闲置资源的企业合作创新项目绩效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9]。多重因素研究考虑了多个因素之间的协同效用,研究结论具有一定普适性。但是,现有研究没有关注行业特性以及行业间的差异,很难对航空制造业这一特殊类型的合作创新起到有效指导作用。

2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创新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211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创新步骤及特点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创新比较复杂,主要包括6个阶段:(1)创新需求确定阶段。在创新开始前,飞机系统集成商、军方或航空公司、航空管理机构需要就创新技术或产品的性能需求达成一致;(2)初步设计、研发任务分解阶段。航空产品(飞机或发动机)作为复杂产品,系统集成商首先进行产品初步设计,确定设计需求参数。然后,按产品物理结构层次分解成若干子系统。最终,将各子系统按设计要求分解成原器件或部件,从而完成各设计任务和研制任务的分解;(3)供应商选择阶段。系统集成商根据任务分解情况,结合自身能力,将一些非关键技术系统和部件分包给专业供应商;(4)研发设计及修正阶段。系统集成商和外包供应商根据各自订单任务,进行研发设计。由于技术的复杂性,需要多次设计、测试与修正,直到整个系统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5)系统集成测试阶段。当各子系统和部件研制完成后,需要将各部件装配集成并测试。测试成功后并被航空管制部门批准后才能设计定型,进行详细设计和制造;(6)交付用户,技术维护阶段。产品交付用户后,需要长期的技术支持和维护,以解决用户使用过程出现的问题。与一般的企业间合作创新相比,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创新具有明显不同的典型特点:(1)航空制造企业作为国防企业,具有政治色彩和军工性质。通过合作创新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以维护国防安全是其创新的主要目的,创新行为多带有较强的行政性,由行政指令主导。调节创新主体之间关系的主要力量是政府行政行为以及企业社会道德约束;(2)航空产品具有不完全市场性质,用户单一,多为政府或军方。市场机制几乎不起作用,不可能通过市场来选择创新技术和产品,而是政府依靠对国际局势、国内经济、军事水平的判断做出对创新技术或产品的需求决策。因此,创新具有多变性、不可预测性;(3)航空产品具有系统化、集成化、信息化、高技术化以及投入大等特点,其创新多表现为技术研发设计,将目前最新、最尖端的技术进行优化组合甚至升级。这需要包括众多航空企业组织和单位的通力协作。合作创新具有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特点;(4)各子系统及部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十分重要,需要各子系统、各零部件高度集成、统一。任何创新产品在功能和结构的细小变动都会对各子系统的性能要求产生重大影响。各子系统也深深影响着创新产品的性能和水平。创新者不但需要对各子系统和部件的性能有深刻理解,同时还需要具备把许多看似不相关的子系统进行系统整合的知识和能力;(5)军工企业组织结构复杂,性质特殊,受国防知识产权法律约束力强,企业间协调沟通困难;(6)创新形成的知识产权多为国防知识产权,具有保密性。产权单一化且归国家所有,具有公权特性。212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创新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参考一般企业合作创新影响因素研究文献,在对西飞、西航、黎明等6家航空制造企业走访、调研基础上,针对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创新的阶段划分及特点,本文提出了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创新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如图1。该模型将影响因素分成4个维度,即环境因素、合作组织因素、技术因素和合作过程因素。这4个维度包含了影响航空企业合作创新成功的各种因素。不同维度分别作用于多个不同的创新阶段。同时,各维度之间也相互影响,交叉作用。

3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航空制造企业合作

创新影响因素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是适应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有人参与的社会过程都是由行动者和其社会关系组成的,并且会按照特定的情景形成特定的网络结构。航空企业合作创新作为一个有众多创新主体参与的网络组织,各个创新影响因素相互交织作用于该网络组织。基于此,本文将合作创新影响因素作为网络节点,并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定义为网络的连线或边,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合作创新系统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311要素分析要素分析主要是确定影响合作创新成功的指标体系。本文将图1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细化分解,得到航空企业合作创新影响因素图谱,如表1。矩阵)。该矩阵是一种反映/行动者)))行动者0的数据方阵,用来表示各影响因素指标间的联系程度和相互作用关系。矩阵中的各行、各列依次表示各影响因素指标。矩阵中的数值指标间的影响(关联)程度。本文设计4级关联,0表示指标间没有关联,1表示弱关联,2表示中等关联,3表示强关联。采用专家打分方法,最终确定合作创新影响因素的邻接矩阵,313矩阵分析对于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创新网络,起主导作用和支配地位的影响因素在网络中表现为一种网络中心性。中心性是网络参与者拥有怎样的权力或中心地位,有多大影响力的集中体现。中心性大的因素能够对网络凝聚性、网络质量和创新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本文主要采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中心性分析方法对合作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中心性包括度数中心性、中间中心性、接近中心性等衡量方法[10]。不同的中心性关注的重点不同,度数中心性关注交往活动,侧重衡量一个点与其他点发展交往关系的能力。中间中心性研究某点对交往的控制能力。而接近中心性侧重分析某点对于信息传递的独立性或有效性。本文采用Ucinet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对表2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示与该点具有直接连接或相邻连接的连线数和连接强度,如表3。结果显示,技术对国家安全紧急程度(I17)、技术对国家安全重要程度(I16)、技术复杂程度(I13)、技术开发难度(I14)具有较高的点出度,说明这些因素节点与其他节点交往活动频繁,会对其它因素产生直接影响。合作历史(I9)、国际局势情况(I22)、国内局势情况(I23)、国内经济发展水平(I24)具有较低的点入度,说明这些指标因素不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31312中间中心性分析中间中心性表示网络中任意两点间经过某点的最短路径的次数。点的中间中心性越大,说明该点连接两群体的可能性越大,在网络中起协调作用或关键通道的作用越大,对信息等资源的控制能力也越大。因此,中间中心性可用来衡量某点在交往活动中控制其他点的能力。通过表3中各点的中间中心性数值可知,¹资金支持及时性(I12)、技术对国家安全重要程度(I16)、计划组织协调能力(I18)是其他因素节点的往来枢纽,在网络中处于重要地位,控制资源的能力较大。º网络中任一节点与所有其他节点距离之和的平均值为151556,说明网络中各因素节点的关系比较强。»标准差为181471,标准差与均值的比值为119%>100%,说明网络中点的中间中心性比较高的影响因素需要特别关注。31313接近中心性分析由于度数中心性表示的可能只是局域网的中心性,仅依靠度数中心性方法来分析合作创新的关键因素是不够的,必须通过一种能够测量某一因素节点与其他点之间距离的接近中心性方法来分析关键影响因素。接近中心性关注一个点在网络活动中受他人控制的程度。一个点越是与其它点接近,它就越不依赖于其他点,具有较高的接近中心性。美国的Freeman教授将接近中心性分为外接近中心度(Outclosenesscentrality)和内接近中心度(Inclosenesscentrality)两项指标,并指出具有较高外接近中心度和较低内接近中心度的因素为网络中的关键因素[11]。由表3可知,资金支持及时性(I12)、技术差异(I15)、技术对国家安全重要程度(I16)、风险识别管控能力(I21)和国际局势情况(I22)这些指标具有较高外接近中心度和较低内接近中心度,是航空制造企业合作创新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而既没达到高或较高外接近中心度,又没达到较低内接近中心度的合作历史(I9)、合作经验(I10)和国防知识产权法律环境(I25)成为了最不具有中心性的网络节点。

创新的关键要素范文6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师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主题力量,其素质水平、观念意识直接影响到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质量的水平,制约这所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发展方向,关系到素质教育能否积极推进和顺利实施。

教师是用心灵塑造心灵,用人格造就人格,只有道德品质高尚的教师,才能塑造出品质高尚的学生,试想如果一个教师素质差,又怎能教好学生呢?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教师,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去完成教师所承载的艰巨的责任,教师应具备那些素质,我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更新思想,转变观念,具备德高为范的政治素质

教师素质的提高首先要更新观念,尽快由传授知识、注重“应试教育”,尽快转变到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上来,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要真正做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关键是教师必须充实新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并在教育教学中加以实践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2深化改革,更新观念,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精神

爱因斯坦说过:人得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开拓人的思维是无限的,具备创新的思维不仅是时代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是教师自身竞争能力的强化剂。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师,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以继承权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培养创新的教育观念。一、要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师要做创造性的表率,在进行教学的同时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不断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进行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在理论与实践中发现问题、结局问题,提出自己独特见解和新颖的思路或设计方案。例如:我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我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要求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发现疑问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寻求答案。(2)具有针对性地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有所创新。(3)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争辩,在辩论中发现各自的矛盾和弊病,从而丰富自己的观点。这样既能提高自身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教学能力,积极营造弘扬创新精神及创新的培养效果。为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实现观念的创新,使教师以全新的教育思想,投身于创新的教育,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实现。

3教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终身学的能力

未来的世纪,每个人都面临着“学习革命”的挑战,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不懂电脑,不会外语,不会使用信息的人,靠“一张文凭定乾坤”的年代一去不返了,一个不具备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教师逐渐被淘汰。因此,一个教师为了生存,必须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

随着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要有了解相当学科的一般知识,具有学习、科研和创新的能力,更善于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敢于摒弃陈旧的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敢于探索教书育人的心得经验,新方法。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强化自身内在素质,用真才实学吸引学生,感化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悦服地“跟你学”。

教师从事的神圣事业,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精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知识。因此,教师要在自己多传授的专业知识,要在精深上下功夫,做到务求精通,教师只有具备了广博的知识,才能掌握教学的主动权,才能把握学科的新知识、新观点,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驾驭知识的技能、技巧、学的更生动、更主动。

4教师要具备更强的教育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