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旅游论文范例6篇

工业旅游论文

工业旅游论文范文1

关键词:工业旅游旅游资源推进对策滨海新区

随着近几年生活水平与消费层次的提高,人们的旅游消费正日益向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集休闲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工业旅游成为热点。由此,工业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专项旅游方式,以其内容的新颖性、项目的易行性日益赢得了众多企业和旅游开发商的青睐。例如,北京首钢、上海宝钢、浙江秦山核电站、青岛海尔、吉林中国一汽等知名企业纷纷加盟旅游行业,浙江温岭还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工业旅游促进会。

从全国来看,虽然工业旅游项目经营成功的企业不少,但是也有一些企业的工业旅游项目只能勉强维持下去。由此看来,要使工业旅游从一开始就得到规范健康的发展,不走或少走弯路,首先就要对工业旅游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

工业旅游的内涵

工业旅游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它以工业企业的厂区、生产线、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产品等为主要吸引物,活动范围一般限于工业企业之内。这是旅游行业的一个新领域,是对旅游资源深层次的开发。

目前工业旅游在我国主要是在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牌企业中开展,旅游内容集中于:参观企业标志性建筑、企业特有的人文景观以及厂区美化绿化建设;了解企业生产制造过程,增长知识,拓宽旅游者视野;学习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感受企业文化;认识该企业或该行业的发展历史,纵观企业或行业发展全貌。由此可见,工业旅游作为伴随工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而发展,是城市品牌的衍生物,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工业旅游资源作为城市的稀缺资源,具有依附性、知识性、多效益型和重游率低等特点。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工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完整的旅游概念尚未形成旅游是一个大概念,包括吃、住、行、游、购、娱。企业要发展好工业旅游,就不能将眼光仅仅放在参观游览上,要注意对旅游产品的有机组合。目前工业旅游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多表现为自然的、现实的,而少有特色和创意,对游客缺乏吸引力。而企业所在的工业区大都建筑风格单一、环境的绿化水平较低,没有像样的宾馆饭店、商业设施和休闲活动场所。这与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传统观光旅游景点相比,是一个明显的缺憾。

宣传促销工作不到位由于工业旅游在目标顾客的定位上仍比较侧重于企业间的参观与交流,多属于商务旅游的性质。面对大众旅游尚开发不足的现象,因而在营销上缺乏策划和宣传推销,只是等客上门。

服务质量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总体来说,由于多数开展工业旅游的单位都集中在第二产业,在旅游专业化服务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管理上不规范,需要尽快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改善,其专业知识和文化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旅游行业的要求等等。这些都是制约工业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缺乏富有竞争力的工业旅游品牌一般而言,工业旅游拥有品位较高的旅游资源,且旅游资源本身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但与之相对应的旅游项目却没有做出自己的特色,一般仅限于对既有资源的陈列与宣传,缺乏对游客有持久吸引力的旅游产品。青岛市是名牌企业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也是工业旅游开展最早也是最为成功的城市之一。但发展至今,各企业各自为政、独立作战,缺乏系统运作和整体品牌打造。因此并没有形成真正富有竞争力的旅游品牌,使得工业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尚未达到最佳状态。

推进我国工业旅游发展的对策

选择合适的工业旅游目的地工业旅游是以工业企业作为参观游览的对象,所以企业的选择对于工业旅游活动的成败至关重要。选择开发工业旅游的企业时,可考虑以下因素:资源的独特性,如果工业旅游资源具有独特性,那么开发为旅游产品后将有更强的竞争力;品牌知名度,消费者能够记忆的工业产品品牌数量有限,所以名牌企业开发工业旅游的优势十分明显;吸引力程度,一般来说,消费者对于和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产品关注程度高,对于平时接触不到的产品或领域也有强烈的好奇感,例如前者如家电生产企业,后者如卫星发射基地,而对于中间产品则兴趣不大;资源向旅游产品转换成本,在工业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强调利用原有资源创造增量效益,如果将工业资源开发为旅游产品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就违背了工业旅游发展的本意;区位条件,交通便利对于所有旅游产品的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工业旅游应选择位于市区或近郊区的日用品生产企业(如家电企业)、高科技企业(如汽车企业)、军工企业(如卫星发射基地)和传统手工业企业(如首饰制作)。

开拓广阔的市场目前我国工业旅游的市场以学生、教师为主,一般为开展活动集体组团而来。开展工业旅游应首先抓住这一市场,并采取措施稳定和巩固。当然对于工业旅游来说,仅有学生市场是不够的。当条件较成熟时,可考虑开发以下几个市场:首先是中老年市场。中年人对工业旅游有较强的需求,并且是影响青少年参与工业旅游的重要因素;而且老年人闲暇时间多,旅游愿望强烈,对陌生的现代工业有浓厚的兴趣,市场潜力大。其次是家庭市场。在国外,工业旅游对家庭有很大的吸引力。比如,在法国,很多家庭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参观核电站、啤酒厂、制糖厂或矿山。然而在国内这一市场仍没有被开发。再次是农村市场。在我国,受经济条件的影响,旅游的农村市场开发一直未受重视。现在,富裕起来的农民旅游需求强烈,游览与他们所处的农村截然不同的现代化城市是很多人的愿望,而工业旅游对他们来说更新奇,参与的积极性更高。最后是外地市场。目前工业旅游的客源主要是本地居民,对外地市场开发不足。工业旅游市场开发面向外地游客,不仅可以扩大客源,更可增强当地的旅游吸引力。

丰富旅游产品结构首先,活动安排注意参与性。不少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一般把旅游活动限定在旅游通道内。游客只是走走看看,参与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不利于其发展。如何引入参与性的内容是当前工业旅游开发重点突破之处。国内外的一些企业在这方面已做出了有益尝试。比如德国斯图加特奔驰汽车公司,游客可以参观公司的总装线、穿上工作服拧几颗螺丝钉,到工人食堂吃午饭,体验“奔驰人”的生活。在香港的香水厂,游客可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自己配制香水。可以借鉴这些成功经验,根据不同的工业企业特点,采取措施加大游客的参与程度。其次,增设文化、娱乐设施,使整个环境更具吸引力,延长游客逗留和消费时间。

重视工业旅游购物可以把本单位的一些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并准备一些纪念品和宣传材料。例如,青啤公司就有销售专柜,牙签筒、手电筒、指甲钳、打火机、照相机、书签、腰表、玻璃杯等20多种宣传品,每件都打上“青岛啤酒”印记,购物与广告一举两得。但同时要把握产品的商业性宣传分寸,避免引起游客的反感。

把工业旅游纳入企业品牌发展战略要把工业旅游视为企业品牌战略的一种创新和延伸。工业旅游是工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建立在企业品牌的基础上。反过来,工业旅游搞得好又可以强化、优化企业品牌,使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不断提高。因为工业旅游是展示企业形象,传播企业文,提升品牌价值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此外,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注意游客的安全、生产技术的保密、参观部门的选择、导游人员的培训等等。

开发天津滨海新区工业旅游项目的思路

天津滨海新区是在一片盐碱荒滩上发展起来的外向型经济区域。其总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5万人,已形成七大产业基地,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天津全市的40%。天津滨海新区经过近17年的开发建设,投资环境逐步完善,经济实力迅猛发展,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区,成为天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2003年滨海新区又投资120亿元,实施轨道交通、道路、桥梁、港口、市政公用设施及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工程共75项,使新区基础设施体系更加完善,为工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滨海新区发展工业旅游的优势

滨海新区不仅是我国近代北方工业的发祥地和重要的化工、制盐、海洋石油开采和造船基地,还集中了一大批现代国际一流的外资企业,为工业旅游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载体。截至2000年底,天津开发区累计批准来自6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3000多家。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500强企业中,共有来自境外7个国家的30家跨国公司在天津开发区投资,投资企业达51家。一大批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如美国摩托罗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朗讯科技、艾默生电气、霍尼韦尔、日本雅马哈、瑞士雀巢、韩国三星等已经成为滨海新区的投资主体。

跨国企业在滨海新区形成的聚集效应,构成了其优越的工业旅游资源。此外,为满足和适应旅游者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滨海新区旅游环境及服务配套设施日趋完善。目前,塘沽有涉外宾馆约20家,星级宾馆约10家;旅行社约15家;海上旅游船50多艘。另外,大港区还被确立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旅游业的深度开发创造了条件。

滨海新区未来工业旅游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对于已有的工业参观基础景点应增加配套项目,丰富旅游内容,由此延长游客在景区、景点滞留的时间。

要突出开发区工业旅游品牌,形成具有轰动效应的旅游“拳头”产品。一是在开发区休闲娱乐区旅游项目的建设中体现高科技特色;二是变分散为集中,建设开发区工业旅游展示中心,模拟设计区内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企业产品的流水生产线,或以先进的生产工艺模式为基础开发旅游项目,或将企业淘汰的生产模式开发为“古董式”旅游项目,鼓励游客亲身参与,促使工业旅游从传统的观赏型向参与型改变,既满足了游客的好奇心,又避免了周末、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与企业安排休息相冲突的矛盾,从而将特定产品的生产过程转化为稳定的旅游资源。

工业和旅游相结合,开发工业旅游新品。按照工业企业不同的类型、性质和游客多样的旅游需求,开发参观型、访问型、参与型、自助型等多种系列,形成一批旅游名牌产品和精品线路,改变旅游项目单一的现状,增强发展后劲。

形成多空间、开放式旅游产品组合。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其互补性,使游客在观光的同时,可满足其一定的求知欲。旅游部门在开发工业旅游新产品时,可将性质、类型不同的企业进行组合,使旅游产品满足多种消费需求。

天津滨海新区的工业旅游项目从起步以来,城区旅游载体功能日益改善。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里,天津滨海新区的旅游业必将呈现无限生机与活力,工业旅游也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应月芳.论工业产业旅游.北方经贸[J],2002(2)

2.何振波.工业旅游开发初探.武汉工业学院学报[J],2001(2)

工业旅游论文范文2

【关键词】旅游人才 职业能力素质 基本要求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005-03

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旅游人才的支撑。职业能力素质作为旅游人才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质,在旅游人才素质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职业能力素质在旅游人才素质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把握旅游人才职业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采取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培养旅游人才的职业能力素质,是旅游人才培养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 职业能力素质在旅游人才素质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人才的职业能力素质是指旅游人才从事旅游服务工作的能力,是旅游人才从事旅游服务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素质。旅游人才在旅游服务过程中,是用知识和技能为游客提供服务的,不掌握基本的旅游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不仅不可能成为合格的旅游人才,也不可能为游客提供合格的服务。旅游人才的职业能力素质是从事旅游服务工作需要具备的重要条件,在旅游人才素质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发挥着关键作用。

旅游服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旅游人才的职业能力素质是做好旅游服务工作,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前提条件,在旅游人才的素质结构中具有支配的地位。旅游人才的职业能力素质在旅游人才素质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1.旅游人才的职业能力素质是旅游人才最基本的素质,不具备这一素质,就不可能成为合格的旅游人才

旅游行业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既是用态度为游客提供服务,又是用知识和技能为游客提供服务。良好的服务态度在旅游服务中只是一个基础,是做好旅游服务工作的前提,知识和技能的服务才是旅游服务的内容。导游为游客提供的服务,在有较好的服务态度的基础上,还要能够让游客全方位、深入地了解景区、景点的情况,还要安排好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生活,这些都需要导游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餐厅的服务员在为客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态度很重要,知识和技能也必不可少。仅仅有好的服务态度,没有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同样不可能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旅游行业的员工,要成为合格的旅游人才,就需要在职业能力素质上下功夫,学习和掌握旅游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游客提供合格的旅游服务,自己也才能成为合格的旅游人才。

2.旅游人才的职业能力素质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

要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真正把旅游产业建设成为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让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享受。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受到诸如旅游景区的品质、旅游环境的整体质量、旅游行业员工的服务态度、旅游行业员工的职业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中,旅游行业员工的服务态度和职业能力是影响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旅游行业员工的服务态度不好,游客不会满意,旅游服务质量就不可能提高,旅游行业员工的职业能力不强,无法为游客提供基本的服务,游客同样不会满意,旅游服务质量就得不到提高。所以,对于旅游院校而言,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旅游产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要求。对于旅游企业而言,不断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

3.旅游人才的职业能力素质对旅游人才其他素质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是提高旅游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

在旅游人才的素质结构中,包含着政治思想、身体和心理、职业发展、文化等方面的素质,这些素质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在这些素质中,旅游人才的职业能力素质居于重要的地位,是一种基础性的素质,对旅游人才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旅游人才不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素质,不会“做事”,良好的身心素质就失去了在旅游服务中的作用,旅游人才的文化素质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中的作用就得不到发挥,旅游人才的职业和事业就不可能得到发展,职业发展素质也就失去了意义。提高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为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就需要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旅游人才的职业能力素质,使他们能“做事”,会“做事”,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和提高旅游人才其他方面的素质,从而提高旅游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 旅游人才职业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职业能力素质是每个行业的人才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素质,不仅是每个劳动者实现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每个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来说,职业能力素质会有一些共同的要求,这些共同要求体现了不同行业的共同特点。但是,每个行业由于工作或服务的内容不相同,在职业发展能力方面对人才有不同的要求。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和旅游服务的特点,对旅游人才职业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旅游相关的基本专业理论

与旅游相关的基本专业理论是旅游人才提高自己素质,在为游客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人生发展和事业发展的专业理论基础。作为旅游人才,必须具备基本的旅游专业理论,才能更好地做好旅游服务工作,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也才能为自身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没有旅游的基本理论作支撑,旅游人才的理论基础就不扎实,就会影响到旅游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不掌握旅游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劳动者,不是真正高素质的旅游人才。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旅游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旅游及旅游产业的正确认识,从而形成职业荣誉感和职业幸福感。(2)与从事相关旅游服务工作的基本的专业知识。旅游行业有多个不同的岗位,每个岗位在专业知识的要求方面是不相同的。旅游行业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要认真学习,掌握与自己岗位密切相关的理论和知识,才能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才能做好本岗位的服务工作。(3)与从事相关旅游服务工作有密切关系的旅游知识,如云南旅游景区从事旅游商品销售的人员,应了解和掌握普洱茶叶、翡翠等方面的知识。

2.精湛的职业技能,即要有会“做事”的本领

旅游服务工作是技能性较强的工作,无论是导游的讲解,还是餐厅的摆台、客房的做床;无论是旅游商品的开发和营销,还是旅游文化服务,都需要有精湛的职业技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产业的升级,游客在旅游中已不仅仅是观赏优美神奇的自然风光,还要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放松心灵、锻炼体能。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旅游人才的技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旅游人才如果不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不会“做事”,或做得不精,做得不好,是不可能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旅游人才。精湛的职业技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本岗位的职业技能要精湛,不仅要“会做”,而且要“做好”“做精”;(2)与本岗位相关的职业技能要熟悉,如导游还要熟悉旅行社的计调、票务等方面的技能。餐厅服务员还要熟悉迎宾、推销菜品等方面的技能。熟悉与本岗位相关的职业技能,不仅能成为旅游服务的“多面手”,而且有利于本岗位职业技能的精细化。

3.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旅游业是一个涉及知识面比较宽的行业,既涉及政治、历史方面的知识,也涉及地理、自然方面的知识;既涉及文学、心理方面的知识,也涉及社会、民族风俗方面的知识;既涉及经济、生态方面的知识,也涉及旅游商品、旅游交通通信方面的知识。所以,旅游服务工作,需要有比较宽的知识面,特别是导游的讲解涉及的知识更多。不掌握相关的知识,是无法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不掌握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不是合格的旅游人才。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当地旅游资源整体情况方面的知识,掌握了这一方面的知识,不仅可以在服务过程中对不同的旅游资源进行比较,提高服务的质量,而且可以在服务的过程中向游客推介当地的其他旅游项目;(2)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了这一方面的知识,可以在服务的过程中把旅游服务与宣传家乡有机结合起来;(3)当地旅游地理、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了这一方面的知识,可以在服务的过程中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服务,以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

三 旅游人才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

旅游人才职业能力素质在旅游人才素质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加强对旅游人才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通过正确的途径,采取正确的方法提高旅游人才的职业能力素质。

旅游院校是培养旅游人才的基地,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是旅游院校最基本的任务,旅游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其他素质的提高,更要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旅游院校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方面,有三条基本的途径。

1.从人才培养方案的源头上解决学生职业能力素质问题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首先需要从人才培养方案的源头来解决,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根据专业需要和未来岗位对旅游人才专业知识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提供的专业知识,要能够基本满足学生目前专业学习和未来岗位的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合理安排理论学习和实训实习的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用在实训实习上,保证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提高。特别是旅游职业院校,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体现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理念,留出足够的时间用在学生的实训实习上,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切实得到提高。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还需要安排一定的选修课,通过选修课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

2.要加强学生的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学生的职业技能是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重要内容,旅游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素质时,要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形成的,必须要有足够的实训实习的时间,让学生在实训实习中把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技能。在学生的实训实习中,要注意把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结合起来,不仅要求学生“会做”,而且要求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在学生的实训实习中,还要注意和旅游行业的岗位对旅游人才技能的要求结合起来,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职业技能上和行业的要求相一致,能为行业的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

3.要把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

校园文化活动是旅游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既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需要。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要注意把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职业能力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多组织开展一些带有旅游行业特色和专业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茶艺表演、不同专业的技能竞赛等,使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不仅能得到全面发展,而且能提高职业能力素质。

旅游企业同样需要关注员工职业能力素质的提高,要让员工在旅游服务的实践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提升员工的职业能力素质。旅游企业在培养员工的职业能力素质方面有两条基本途径:(1)旅游企业要对员工的职业能力素质的提高做出系统的规划,在学历提高、在职培训、能力提升等方面对员工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制订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能得到大多数员工认可的考核评价办法。对职业能力素质得到提高的员工,给予表彰奖励,对职业能力素质得不到提高的员工,要提出要求,限期提高,对职业能力素质适应不了岗位要求的,要调整岗位,以确保旅游服务质量能得到提高;(2)旅游企业要把员工职业能力素质的提高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从企业发展理念、企业价值、企业核心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中,融入员工职业能力素质提高的要求,使员工在企业的文化建设中,既能提高文化素质,又能提高职业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范德华.论旅游人才素质结构[J].学术探索,2013(5)

[2]范德华.旅游产业理论基础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3

工业旅游论文范文3

    关键词:我国工业旅游;研究综述;展望

    一、引言

    国际上工业旅游的产生首先是从工业遗产旅游开始的,这是一个与工业考古学密切相关而不为国内所注意的新领域。中国工业旅游的起步较晚,只有数年时间,是由国外的工业旅游直接引进。1998年以来,我国工业旅游发展迅速,一些城市相继开发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旅游产品,并逐渐形成以上海宝钢、海尔工业园、三峡工程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工业旅游项目。2001年底,国家启动工业旅游项目,工业旅游项目正式纳入到国民所接受的旅游方式之一,至今已有3批工业旅游示范点获批。

    二、我国工业旅游研究综述

    所查阅的相关文献中,一般包括理论研究与个案研究两种形式,较多文献集中于个案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个区域或企业进行工业旅游方面的研究,其中包括产品开发、工业旅游规划、工业旅游发展状况等,同时也存在少量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的文献。根据文献的研究内容的不同,国内学者研究的工业旅游文献主要的方向涉及到7个方面。

    (一)我国工业旅游发展战略、现状研究

    工业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一个新生事物,其前身源于企业间的参观学习,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决定了工业旅游在我国的运作范畴主要是集中在一些具有一定知名度或是在本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中展开。在旅游学术界,对于工业旅游发展战略、现状研究的文献很多,分布在我国工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发展前景研究、发展现状、区域工业旅游发展研究等方面。

    1999年,《发展中国工业旅游的思考》(姚宏)提出中国工业旅游的发展模式主要有都市综合型工业旅游和特色工业城市的工业旅游两种模式,并指出21世纪工业旅游市场将成为旅游环境容量分流及挖掘旅游资源内涵措施的重要一面。《中国工业旅游发展评析:从西方的视角看中国》(李蕾蕾,2003)从西方的视角,对世纪之交以来中国工业旅游发展的状况进行谨慎评析,探讨中国工业旅游发展独特的政经背景,以及从政务接待到商务接待的历史过程及其对工业旅游的影响。同时,还提出中西不同的工业旅游开发模式对双方均有启迪,工业旅游开展依赖于一定的地域环境。黄芳2004年在《我国工业旅游发展探析》一文中从全新视角对工业旅游进行研究,其从开发利用城市品牌资源出发,研究工业旅游在现实运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障碍,并对工业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工业旅游业的全面发展进行了探讨。对于工业旅游示范点的获批,有的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吴杨和沈玉芳(2007)的《基于区域视角的中国工业旅游发展的思考》,以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为样本,对工业旅游点的区域分布特征及空间密度差异、工业旅游点所属行业的区域分布特征与空间密度差异进行初步分析,并探索这些特征与各区域工业发展特征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其从制定区域工业旅游发展规划、选择工业旅游空间开发模式、构筑“无边界”的区域工业旅游合作方式等方面对各级区域范围的工业旅游发展进行了探讨。

    对我国工业旅游发展战略、现状的研究,不仅依赖于国外工业旅游发展状况和我国的市场状况背景,而且还针对工业旅游的标志性事件的发生以及所依托的地域环境特点进行全新研究。

    (二)我国工业旅游开发规划研究

    工业旅游具有知识性强、依托性强、观赏性强、重游率低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工业旅游观光成为了主打产品,同时面对重游率低的现状,不得不考虑开发什么样的旅游产品、如何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等。作为旅游业的一个新领域,客源市场和供给市场的双向需求,为工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学术界面对市场需求的多样化趋势、对旅游资源的突破认识、对于工业旅游开发规划的研究也呈现出多角度趋势。曲薇薇和黄安民于2003年在《工业旅游时空开发层次分析》一文中,针对工业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局限,提出了工业旅游发展在时间上的3个层次,并结合不同的工业企业的特点给出了不同的旅游开发建议。王宝恒(2004)的《工业旅游的开发条件及风险提示》对工业旅游的开发条件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是保证工业旅游成功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还指出工业旅游开发的成功离不开对项目风险的认知与评估,其从主体条件、客体条件、媒介条件3个方面对工业旅游的开发条件作了较全面的探讨,进而分析了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因工业旅游自身局限性可能产生的开发风险。毕燕等(2005)的《工业企业旅游开发研究》,从工业企业的视点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广西为实际案例,对工业旅游开发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工业旅游开发提出了诸如开拓创新思路、加强工业旅游配套设施与服务的建设、加强GIS技术在工业旅游开发中的应用等建议。

    工业旅游开发规划研究涉及多角度、多方面,不仅对各类实际案例进行开发研究,而且还对工业旅游价值的开发、时空层序开发、项目策划等进行了研究,不仅为我国工业旅游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为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提供了实际解决措施。

    (三)我国工业旅游个案介绍

    在所查阅的文献之中,相当一部分文献是对开展工业旅游项目的企业进行的描述性文章,包括开展的旅游产品的描述、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描述。虽然这部分文章在学术意义上并不具备利用价值,但是经过对工业旅游项目的描述,不仅可以了解现阶段工业旅游的发展状况,还能了解到企业所开展的工业旅游项目类型,为其他企业开展工业旅游提供产品借鉴。

    (四)工业旅游产品研究

    目前,对于工业旅游产品的定义,多数学者均认为工业旅游产品指的是以工业旅游资源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产品,虽然关于工业旅游产品的研究并不多。在所查阅的文献中,共有5篇文献研究了工业旅游产品,主要包括工业旅游产品的个性特征、开发现状、营销策略等(见表1),研究文献少则限制了关于工业旅游产品研究上的创新少,研究角度贫乏。

    (五)国外工业旅游研究

    工业旅游起源于国外工业发达的国家,而工业旅游的出现、发展同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息息相关。刘会远和李蕾蕾对德国的工业旅游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发表了《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系列的多篇文献,都是介绍德国各式各类的工业旅游产品。李蕾蕾(2002)在《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中,从旅游的角度介入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研究,介绍了工业遗产旅游的新观念。李跃军与吴相利在2003年发表的《英国工业旅游景点开发管理案例研究》一文中,以约翰·斯沃布鲁克所着《景点开发与管理》一书中所附英国伯明翰的卡德布里世界等5个工业旅游景点同期的开发与管理方面资料为素材样本,进行了包括景点开发目标、提供的产品、市场指向、价格政策、营销经营等方面内容的综合归纳比较分析,找出了其开发与管理中的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启示。

    (六)工业旅游相关综述研究对于工业旅游相关的综述包括《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研究述评》、《国外工业旅游及其研究进展》、《我国工业旅游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等,它们对工业旅游的不同方面进行了综述,对了解工业旅游的发展历程有较大的作用和意义。

    (七)其他

    在所查阅的文献中,有部分文章除了从上述类别之外的角度对工业旅游进行了研究,诸如理论基础、特征研究、广告效应探讨、工业旅游地域空间结构特、工业旅游对名牌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工业旅游感知分析、定位研究等等,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关于工业旅游的研究,也开拓了研究视野。

    三、结论与展望

    目前,同工业旅游的蓬勃发展势头相比,我国工业旅游研究则明显滞后,研究成果少,有学术价值的文章更是鲜有,且多为介绍工业旅游开展情况的表层研究,缺少理论层面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究其原因,主要与工业旅游所处发展阶段有关。目前我国工业旅游尚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如市场还未形成;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很少经验交流;工业旅游研究所需的相关数据、资料缺乏等。工业旅游活动自身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业旅游研究的难度,限制了工业旅游研究的深度,并直接影响到研究成果的适用性与针对性。

    首先,从检索到的文献来看,研究的内容较为单一,个案研究较多,缺乏有深度的理论研究;其次,定性研究相对较多,对一些问题的探讨停留在描述性分析上,而定量研究较少,缺少用数学统计等学科的方法运用到工业旅游研究中;再次,对于工业旅游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工业观光旅游上,缺乏对工业遗产旅游的深入研究,因为工业旅游是由工业遗产旅游发展而来,同时工业遗产旅游问题牵涉到众多社会问题。

    随着国家政策对工业旅游的扶持与管理力度的加强,加上旅游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与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产生,有深度的工业旅游研究会层出不穷,弥补研究空白点,比如工业旅游的项目管理、工业旅游的游客经历、受益、管理研究等等,结合不同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使得工业旅游的研究不断丰富和深化。

    参考文献:

    1、吴相利.英国工业旅游发展的基本特征与经验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2(4).

    2、裴泽生.工业旅游开发漫议[J].旅游学刊,1997(4).

    3、姚宏.发展中国工业旅游的思考[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9(2).

工业旅游论文范文4

关键词:旅游一线人员 旅游管理教学 参与

1.引言

近年来,中国旅游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现阶段,我国现有旅游院校1336所,在校生56.65万人。其中,中等职业学校643所,在校生25.81万人;旅游高等院校693所,在校生30.85万人;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75所,在校生1256人;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16所,在校生100余人。旅游高等教育用了近30余年的时间,构建了由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

虽然中国旅游教育发展速度快,规模庞大,但是尚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旅游理论教学与旅游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本论文就此问题分四步进行了研究,第一步对国内外同类工作现状进行调研,总结其经验和教训;第二步对旅游相关院系学生进行调研,调研同学们对教学现状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聘请相关旅游一线从业人员进行授课(讲座)的建议;第三步综合第一步和第二步调研情况设置课程(授课、讲座题目内容,方式方法等),并聘请旅游相关政府及企业人员进校授课;第四步对旅游系学生进行调研,就相关人员授课效果等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效果构建旅游一线人员参与旅游管理教学的路径模式。wWw.lw881.com

2.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

2.1国外研究情况

项目负责人查阅了欧美、日本的相关资料,欧美、日本旅游管理教育历史悠久,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研究成果很多,其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的人才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在日本,日本大学在旅游管理教学中都能采取社会和企业合作教学的学生教育培养模式。著名的日本立教大学,旅游管理学生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培养门类齐全,发展很好,其各个层次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都供不应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其旅游管理教学采取了这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不但理论知识丰富,而且有着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立教大学聘请了日本国土交通部(日本政府旅游主管部门)相关官员以及日本交通公社、日本近畿国际旅行社、日本旅行等多家日本大中型旅游相关企业的一线从业人员,上至领导,下至普通员工担任本科生的教学指导老师,还挑选了一些特别出色的一线人员组成专家组,建立专家库,担任研究生、博士生导师,参与旅游管理的理论教学及实习指导工作,这些一线人员处在旅游业一线,触摸着旅游业发展的脉搏,深知现时的旅游业发展状况,可以根据旅游业实际情况,很快更新旅游书本理论知识。另外他们在一线旅游管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旅游管理高端人才,录用人才,为自己所在的旅游企业发展储备足够的合格人才,使企业发展长久兴盛不衰。这些也极大的提高了高校旅游管理学生的就业率,为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欧美一些国家也采取这种教学培养模式,使旅游管理学校教学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2国内研究情况

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旅游、教育等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在知网进行相关论文搜索,共有此类论文160余篇。这些研究成果偏重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旅游理论教育强化方面,一方面在强化旅游实习基地建设等实践教学方面。但在研究中把旅游一线从业人员引入旅游管理教学中并使之常态化的学者还很少,虽有十数篇此类研究论文,但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比较差,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很好的指导旅游管理教学的实际工作。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通识教育与专业技能的矛盾、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与宽口径、厚基础的高等旅游管理教育要求,与实践操作技能的行业需求差距等等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旅游教学工作中的这些不足之处导致许多科班旅游专业毕业生没有成为旅游行业的主流人才和管理精英,旅游行业的管理骨干仍然由其他途径进入或者替换,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聘请旅游一线人员参与旅游教学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3.调研情况

本论文研究的基础数据,一是总结分析以往的教学实践数据,二是发放问卷,实地调查。通过广泛的同学、同行关系获得,通过各地协作人员、网络等手段调查获取。

3.1调研对象

本论文实际调查选取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旅游系、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西北大学经管学院旅游系、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等本地大专院校旅游相关院系的学生和老师进行调研,对日本立教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旅游专业较强的国内大学进行电话访谈、网络交流等形式进行调研,另外对陕西省、西安市政府旅游管理部门管理人员、旅游相关企业一线从业人员、旅游相关专家学者等方面人士进行访谈,然后综合各个方面的考察调研结果得出科学实用的结论。以便使旅游专业学生的旅游理论教育能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能够培养出理论功底扎实、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能够充分就业的社会急需的旅游人才,提高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率。

3.2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外聘请旅游相关政府企业一线人员参与旅游管理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聘请的授课者没有经过正式的授课培训和学习,对学生的心理、知识的接受能力等方面不能很好的把握,另外由于身份和年龄等的差距,与学生之间有一些距离障碍,在课时、课程、模式、方式方法上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降低了教学效果,有时甚至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另外对于没有授课经验的一线人员来说,其备课和讲课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挑战,学校如何协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以取得效果最大化,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问题,须认真对待。

西安财经学院在以往的旅游管理教学工作中,在导游实务、餐饮管理、酒店管理、旅游资源开发等课程教学中,安排了多次实践课程,带领学生前往曲江宾馆、城堡大酒店、德发长饺子馆、汉阳陵等地参观实习,也安排学生听他们的讲座,另外还聘请曲江宾馆、城堡大酒店等酒店营销部、客服部总监来校做讲座,和同学们互动探讨一些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是存在着诸如面窄,内容不多、时间短、次数少等情况,需要研究解决。

在本论文研究中,为了检验学生对外聘旅游一线相关政府企业人员的讲课兴趣及其效果,在对学生进行先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讲座课题和内容,在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进行一些旅游专题讲座,另外配合课表中已有的实习课程,带领学生到旅游相关政府企业参观学习,边参观边听讲解。讲座和实习课程结束后,笔者进行了认真研究,总结了经验教训,最后综合对比,得出一些结论。

在对西安5所相关大学本科旅游相关专业学生进行调研时发现:76%的学生认为,就当前旅游专业教育本身而言,应积极采取措施,改变旅游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要加强和旅游业内联系,充分了解旅游业最新信息和行业发展现状。在充分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在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为旅游系学生聘请了旅游行政管理机关及酒店人力资源部、国际旅行社一线外联人员进行了五次讲座,题目分别为“陕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酒店从业人员知识技能要求”、“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学生外出赴西安君乐城堡酒店、德发长饺子馆聆听一线从业人员讲解酒店与餐饮管理知识。在校参加讲座学生没有限定在某一年级,三次听讲座人数较多,每次都在110人以上,讲座以后,对听讲座的学生进行口头访谈,对讲座的满意度达到了68%以上,出外现场观摩学习,学习效果满意度更高,达到了76%,两种教学模式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学生也对五次讲座和现场观摩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聘请人员、讲座频率、讲座涵盖面、讲座时间等提出了较多建议。

4.建议与对策

4.1聘请参与教学一线人员的职业选择

通过调研得知,聘请一线人员参加理论与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应该认真思考,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期望聘请以下方面的人员:旅游行政管理人员;旅行社从业人员,应涵盖国际旅行社、国内旅行社、中外合资旅行社、外资独资旅行社从业人员;酒店从业人员,应涵盖不同星级宾馆酒店、国内外连锁宾馆酒店的从业人员;景区管理人员,应涵盖历史人文景区、自然风景名胜景区、人造景区等从业人员等。这里边没有学生提出来需要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的旅游交通从业人员来做讲座。

4.2聘请参与教学一线人员的学历与职称选择

在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学校进行的三次讲座实践中,所聘请的一线人员1人为硕士,2人为本科,2人为大专,从教学效果来看,在旅游局工作的本科人员效果最好,据分析,有两个原因,一是在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工作,手头有大量的一手资料聊,讲课的实质内容丰富,说服力很强,二是其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讲课的语言逻辑性、组织性、生动性也很强,讲座的实际效果非常好。相对来说,大专毕业的从业人员,讲课的组织性和逻辑性就比较差一些。所以在聘请一线人员参与教学时,以本科以上学历为宜。

4.3聘请一线人员参加教学项目设计

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以下教学内容感兴趣: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旅游专业学生就业前景;酒店从业人员知识技能要求;旅游产品设计与营销;世界遗产深度之旅—从兵马俑谈起;导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旅行社集团化经营管理;文化与旅游;生态旅游;试论旅游企业员工心理与领导策略;旅游企业员工流失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提高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途径分析等等。参考学生意见,应进行所列举题目的相关讲座。

4.4聘请一线人员参加教学时间选择

从调研得知,聘请一线人员参与旅游专业教学,应从大一第一学期开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起就想迫切知道自己将要学习的知识以及将来努力发展的方向,所以从学生进入校门起就开始做一点旅游相关的专门讲座,有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情况,有利于学生坚强学习信心,找准学习目标,提前考虑要优先掌握的知识,做好导游证等旅游从业人员应具备证件的考试工作,以便做好将来的职业规划,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4.5聘请一线人员参加教学地点选择

聘请一线人员参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可选择地点有两处,一处是在学校教室进行,一处是在室外进行,室外的地点可选择旅行社、酒店、景区等地,边看边讲。选择教室做讲座,主要内容是关于理论方面的,比如旅游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旅游政策法规例解等等,选择室外,主要是相关一些技能方面的,比如旅行社营销、导游接待、宾馆酒店工作流程、餐饮接待、景区规划等等,这方面如果能边看边听一线从业人员讲解,不但能改变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西安财经学院旅游系有6个教学实习基地,学校和实习基地相处关系融洽,其工作人员可为我校旅游系开设系列讲座。

5.结语

本文就聘请旅游相关政府、企业人员参与旅游管理的教学,就其参与教学的身份、教学内容、教学课程课时设置、教学模式(方法方式)、教学地点、参与人员在行业内的分布状况等进行了研究。探索了旅游管理专业由单纯理论知识的掌握转向能力的培养,探索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利于旅游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能普遍提高旅游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竞争力和提高就业率。有利于拓宽实践教学思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英)史蒂芬·佩吉,保罗·布伦特,格雷厄姆·巴斯比,乔·康奈尔 著.刘吉力莉等译. 石

应平审校.现代旅游管理导论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283.

[2](日)前田勇編著.現代観光総論 [m] . 第三版.東京:株式会社 学文社,2008,142.

[3]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武汉举办的第三届华中旅游博览会上的讲话稿[r]中国成为亚

洲最大的出境客源国2006-3-29 14:35:47.

[4]魏卫,袁继荣.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04.8.

[5]赵鹏.发展旅游高等教育的理念与模式 旅游学刊2001年第1期

[6]谷慧敏,王家宝,张秀丽,张伟.世界旅游教育巡礼,旅游学刊,旅游人才与教育教学

特刊2003年

[7]吴必虎,唐子颖,蔡利平.美国大学中的旅游研究--旅游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j].旅游

学刊,2002,17(5):76-79.

[8]张广瑞.日本旅游研究与教育的概况与趋势[j].旅游学刊,2001(4)p78-79

[9]王严根,张德金.旅游业与我国的旅游教育[j].华东经济管理,2000.12第14卷第6期

工业旅游论文范文5

生态文明概念是叶谦吉1987年在学术界首次使用,他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既获利于自然,又还利于自然,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保护自然,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统一的关系。罗伊•莫里森1995年在《生态民主》书中提出生态文明概念[7],并认为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一种新的文明形式。当代生态文明理论基础可以分为生态中心论、现代人类中心论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三种类型,生态中心论立足于自然主义,把自然主义凌驾于人类之上,这样直接导致生态文明同现代人类文明对立,现代人类中心论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坚持用人本主义反对自然主义,只是现在人类中心论把生态文明混同于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环境保护,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则强调生态文明是超越了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是对工业文明积极成果的继承,既不反对技术进步和技术运用,更不反对经济增长,更不是回归自然的状态。生态文明在哲学世界观和自然观、发展价值观和发展方式上根本超越了工业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的形态。十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2旅游发展方式的探索

近代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物质繁荣,同时也将人类社会推进到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中。正如工业文明一样,旅游的发展带来了诸如生态环境恶化、交通拥塞、文化侵蚀与伤风败俗、旅游资本化与社区利益受损等诸多问题。针对工业化、传统旅游存在的诟病,人们开始积极探索科学的旅游发展方式,环境友好型旅游、可持续旅游、替代性旅游、软性旅游、生态旅游、绿色旅游、负责任旅游、低碳旅游、旅游循环经济、洛哈思旅游等新型的旅游消费和发展方式不断涌现。由于环境友好型旅游、替代性旅游、软性旅游、绿色旅游、负责任旅游等是生态旅游前范式阶段调整性自然旅游的提法,因此,将国内外学界主要的发展方式研究归纳为大众旅游、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洛哈思旅游、旅游循环经济、可持续旅游等类型,如B.W.David认为,可以通过先市场扩到在规范管理的有机融合路径、先规范管理再市场扩大的增量路径和政府主导可持续发展的诱导路径实现大众旅游可持续发展,舒小林从时间、空间、社会和运行方式等维度分析生态旅游、旅游循环经济是可持续旅游实现的一种方式,蔡萌、汪宇明认为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明庆忠提出低碳旅游是旅游产业生态化的战略选择,马继刚等通过对传统旅游、低碳旅游和洛哈思旅游进行比较,认为洛哈思旅游是对低碳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综上所述,关于大众旅游、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旅游循环经济、洛哈思旅游和可持续旅游之间关系区别以及实践中如何选择,研究不多。这些发展方式联系区别没有研究清楚,导致旅游发展方式理论研究一直处于前范式阶段,不断追求新的“热点”词汇,实践中更是处于混沌状态,从而导致“误入歧途”或“走弯路”现象。因此,亟需对上述几种发展方式作进一步探讨。一是传统大众旅游。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不断发展,交通和网络革命产生,大众旅游快速兴起,2012年全球出国旅行游客数达10亿3500万人次。但传统大众旅游受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感觉消费”等错误的观念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影响,导致“粗放式”,乃至“掠夺式”发展,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二是生态旅游。随着人类生态意识的不断觉醒,产生了生态旅游。根据要求的高低生态旅游可分为“软生态旅游(softecotourism)”和“硬生态旅游(hardecotourism)”,西方国家一般指“硬生态旅游”,如美国自然基金会在1990年提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为基础,为学习、研究生态,欣赏、享受自然风光等特定目的而到干扰比较少或者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由于生态旅游既关注自然生态环境的保育,也要自觉地接受文化知识的洗礼,因此生态旅游成为只产生有限的废弃物的环境友好型旅游。三是低碳旅游。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03年英国政府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首先提出“低碳经济”概念。随着低碳概念的深入人心,低碳旅游的发展方式应运而生。低碳旅游是在旅游过程中,充分利用低碳技术装备、交通运输工具和旅游接待设施,营造富有高碳汇功能的自然生态景观环境,获得更佳的旅游体验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四是洛哈思旅游。洛哈思旅游是一种来源于反消费主义的思潮,是后现代社会对享受型传统旅游的一种反思,其以个人健康和家人健康为出发点,重点在人,同时兼顾社会责任。五是旅游循环经济。旅游循环经济是基于循环经济理论,在旅游区内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与旅游业之间形成生态产业链和闭合循环网,最终实现旅游区域的零排放和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或可持续利用。六是可持续旅游。世界旅游组织认为可持续旅游是“在维护文化的完整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它能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们提供生计,又能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就其社会观而言,强调公平分配,以满足当代及子孙后代共同的基本需求;就经济观而言,强调持续,主张地球自然系统自身承载力范围内的持续经济增长;从生态观来说,则强调和谐协调,主张“天人合一”,即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六种旅游发展方式由于产生的背景的差异,它们对环境关注的时间、空间、社会、运行方式、价值目标以及监测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如表1所示。第一,从时空和社会维度来看,一是传统大众旅游、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是关注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活动等微观层面;旅游循环经济和洛哈思旅游延伸到旅游及相关的经济领域,时间段也延伸到一代人或几代人,从系统经济的高度和广度将环境保护引入旅游发展运行机制、旅游发展运行纳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侧重中观和微观。而可持续旅游则从整个人类文明延续、全球空间范围和全部社会系统的宏观层面,关注旅游的所有方面。二是大众旅游、低碳旅游、生态旅游、旅游循环经济主要从目的地角度研究,生态旅游强调了对旅游者的环境教育,洛哈思旅游则是从旅游者的身心健康视角进行研究,可持续旅游是综合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进行研究。三是可持续旅游侧重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统筹协调发展,而大众旅游侧重的是经济发展,生态旅游、低碳旅游侧重环境保护,同时生态旅游强调社区参与、游客教育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兼顾环境、社会和经济统筹发展,因此受到最的广泛关注,如图2所示;旅游循环经济侧重经济和环境的协调,洛哈思旅游则侧重“以人为本”和环境协调。但后五者都缺乏对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强调。第二,从宏观经济学经济类型和目标价值来看,大众旅游、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洛哈思旅游分别以企业、生态环境和人等部门利益最大化角度分析,属于分权经济,容易产生“公地悲剧”;大众旅游和洛哈思旅游是以人类中心作为价值目标,生态旅游和低碳旅游则是以生态中心为目标价值,而旅游循环经济和可持续旅游则从整个社会所有部门利益最大化角度进行分析,属于计划者经济,计划者经济是最优的,同时,它们兼顾人类中心和环境中心目标;第三,从运行和监控方式来看,大众旅游按照传统的发展方式,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和满足市场需求,而其他旅游方式一是运用生态设计、低碳技术、循环经济等理念措施,不同程度控制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二是采用环境承载力、生态足迹、碳排放、构建指标体系等方式进行测定监控,但在当前中国旅游管理体制与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差异较大,环境承载力工具仍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而指标体系则存在操作性差的问题,生态足迹对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社区参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不能体现,随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开始试点,只有碳排放测定逐步走向操作层面。对比实现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生态文明建设,传统大众旅游可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和满足市场需求,但对环境、资源以及旅游体验质量等都有较大的负面效应;生态旅游无论按照“硬生态旅游”还是“软生态旅游”的要求,对生态环境保护无疑起到积极作用,但在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消费群体和旅游体验空间指向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做出边际贡献,尽管这种贡献很重要,但如果缺乏管理,或者管理不善,它所产生的问题可能比它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多①。低碳旅游以环境为中心,以减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为重点,注重旅游发展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旅游循环经济是涵盖旅游的开发活动、旅游活动六大要素和旅游区的工业、农业等各类社会活动,并以各种新型技术为支持,用法律法规作保障,实现再思考、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再修复五原则的旅游发展模式。二者把旅游发展、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社会就业等有机统一起来,从三维分离的发展走向三维整合的发展,但在人本主义关怀和文化可持续发展方面关注不足。洛哈思旅游从旅游者视角以人的健康为本,也注意协调环境,但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不够重视。可持续旅游是一个政治、经济、技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更多地偏向于理论集成和导向。因此,以上六种方式中的任何一种发展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3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SCELL旅游发展方式

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积极成果的继承,既不反对技术进步和技术运用,更不反对经济增长,更不是回归自然的状态,甚至认为没有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生态文明[27]。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对旅游发展方式的选择,要对人类中心理论基础的大众旅游和生态中心理论基础的“硬生态旅游”进行反思,不断扬弃。而低碳旅游、咯哈思旅游、旅游循环经济和可持续旅游较好的体现生态文明理念。从操作性来说,大众旅游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和满足民众需求,体现以人为本,操作便利,但是负外部性明显;生态旅游、旅游循环经济和可持续旅游采用生态足迹、环境容量等进行测定监控,产生正外部性和增加运行成本,与洛哈思旅游一样限制民众需求,也缺乏强制性措施;低碳旅游则因可以根据能源消耗,测定出碳排放,根据《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议定书》进行强制性节能减排,可操作性强。因此,笔者认为,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旅游发展方式应该是SCELL发展方式。SCELL发展方式是指在宏观层面基于战略角度以可持续旅游(sustainabletourism)为发展方向和理念,中观层面基于区域层面,大力发展旅游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oftourism),推动区域产业融合生态集群发展,微观层面基于市场主体企业和居民(游客)积极开展生态旅游(ecotourism)、洛哈思旅游(LOHAS:lifestylesofhealthandsustainability)、低碳旅游(lowercarbontourism),SCELL发展方式是一种科学发展、融合发展、和谐发展、公平发展的方式,是一种呵护自然生态和文化、彰显人本关怀、坚持公平正义、凸现科学与伦理的文明发展方式,同时操作切实可行,是实现以人—地关系为核心的人口、社会—文化、经济和资源—生态环境“四维”结构的统筹发展,动态协调,进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如图3所示。

3.1宏观层面:可持续旅游可持续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哲学,是旅游业发展中的一次质的飞跃,是对传统旅游发展方式的根本性“扬弃”,是人类社会的行动纲领,是旅游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因此,在宏观层面,一是以《旅游法》等政策法规形式规定可持续旅游作为引领旅游科学发展的方式,尽可能从制度上保障人与自然、当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如我国《旅游法》规定:“旅游业发展应遵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依法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但缺乏旅游目的地当地社区居民的保护规定。二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可持续旅游的状态和趋势,增强操作性,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完善和构建因地制宜、操作性和权威性较强的可持续旅游指标体系。三是加强顶层设计和可持续战略治理,形成一套有效的环境管理制度、激励和工具。如酒店餐饮行业普遍实行比工业更高的水电价格,虽然加重了企业负担,但这是资源市场价格不低于自然资源和服务成本的市场化手段,是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趋势,还应继续完善碳(污)排放交易制度、循环经济法规、财税支持制度、社会公众参与和监督检查制度等。

3.2中观层面:旅游循环经济中观层面积极发展旅游循环经济,该层面已基本进入实质操作层面。由于旅游产业内部和外部具有高关联性,因此,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基于相互依赖、多学科、自然为本、政治与权利为前提的多产业融合的集群循环方式,主要包含循环型、集群化、融合化和制度化四个方面的发展。首先,循环型发展。企业在自然和社会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在政府制度的引导下,遵循“5R”原则,形成包含一、二、三产业的,以居民洛哈思消费体系和废弃物回收系统为核心的闭合生态循环产业发展链,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的最小化,统筹旅游开发与保护关系。其次,融合化发展。一方面,积极围绕旅游发展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提高工农业以及服务劳务的附加值,丰富旅游商品和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工业、农业以及第三产业也是很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甚至是生态旅游产品,可以区域工业、农业的实现“双收益”和“精明增长”。第三,集群化发展。区域旅游在旅游产业内部和外部,以重点景区企业或集团为核心,形成前向、后向以及横向经济利益产业链体系,实现集群化发展。第四,制度化发展。由于旅游循环经济系统性、复杂性、高关联性和正外部性等特点,要求压迫制度化发展。(1)在政府的主导下,在一定的区域或者城市层面,通过金融、财政职能、公平分配、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产品等制度体制建设,培育绿色消费的游客及社会消费体系,尤其培养消费者(旅游者)洛哈思消费价值取向,引导旅游产品开发建设。(2)利用现代电子商务管理手段,严格把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控制在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承载力范围内,根据旅游资源特色进行保护性开发旅游产品,如贵州石板房和夜郎谷充分利用贵州喀斯特地区石头资源优势,形成特色旅游产品;(3)在对旅游资源有偿使用前提下,对破坏的旅游资源和环境必须进行修复补偿建设。(4)旅游活动包括旅游业生产和旅游者的消费,要严格按循环经济理念进行生态化开发和发展,并从“硬件(基础设施)、软件(管理制度)和心件(心灵文化)”三方面加强对生产者和旅游者的管理和宣传教育,如利用儒家文化“天人合一、克己复礼”、道家养生、岜沙苗族树木崇拜、丽江东巴文化中人“崇”与自然“署”兄弟关系等生态文化和生态伦理从心灵深处感染和熏陶旅游者和旅游经营管理者。(5)借助科学技术力量和付费机制,建立污水、垃圾等收集分类回收处理基础设施体系,如引入恰当的废弃物付费机制,平衡回收处理服务单位收支,形成市场化运行,从而达到鼓励采用沼气、蚯蚓、微生物等技术减少废弃物或者增加回收利用的效果。

3.3微观层面:生态旅游、洛哈思旅游和低碳旅游生态旅游、洛哈思旅游和低碳旅游是可持续旅游、旅游循环经济的具体方式,分别强调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天人合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和社区参与,游客的健康与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目的地的节能减排,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因此,在微观层面,需求链上要对游客和居民倡导洛哈思消费方式,供给链上各企业的各环节进行生态化、低碳化设计,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处理好企业、社区居民和游客关系,实现需求与供给两条链生态化对接,最后通过碳排放进行监测考核管理。第一,消费方式洛哈思化。微观层面的消费群体既含生态旅游和洛哈思旅游群体,也包含普通游客和社区居民,尤其是后二者的可塑性比较强,需要各方面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引导消费方式洛哈思化:一是通过政府执法宣传、社会文化引导、企业导游和社区居民以身作则等社会合力潜移默化游客;二是即使游客可能花费更高价格消费洛哈思产品,但游客也是情愿花钱买健康、花钱买绿色;三是通过积分、抽奖等手段激励洛哈思消费。第二,生产和经营方式生态化和低碳化。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以逐利为目的的,因此,要引导旅游及相关企业运用市场机制生产生态化和低碳化,迎合洛哈思旅游市场需求。生态(低碳)旅游企业获“利”方式:一是采用“生态(低碳)旅游认证(品牌)+科学技术(把科技与当地社区传统生态文化、解译系统相结合等产品创新、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效率)+绿色健康环保(营销)”三大与大众旅游不具有的“法宝”吸引游客。二是生态(低碳)旅游认证企业争取国家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等生态补偿。三是生态(低碳)旅游景区通过碳排放指标出易获利[28]。第三,社区参与文化传承保护。随着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高级别的生态观光型旅游资源开发基本完成,文化旅游因其创新、创造性强将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而社区居民是当地文化的载体,扮演者继承者、保护者和传播者的角色。因此,一是通过股份制(资源要素参股)保障居民稳定收益,提高其参与积极性和文化被同化、异化的抵制力;二是信息透明化经营管理,提高居民参与和监督水平;三是在法律、保护区、生态博物馆的基础上,运用舞台化真实性理论利用文化,实现对文化更好地保护。第四,预警化和碳排放监测管理。旅游景区根据规划所确立的承载力,与售(检)票系统连接建立绿、黄、橙、红不同等级的预警系统和预警机制。碳(污)交易是今后发展的趋势,旅游企业尽早根据国家发改委2013年《首批10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和上海配额分配实践,积极进行碳排放监测管理,逐步开展碳(污)交易。

4结论

工业旅游论文范文6

【关键词】功能翻译理论;旅游翻译;日照旅游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业不断腾起,各国人民的交流更加频繁。在蓬勃发展的旅游活动中,如何将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盛美丽的旅游资源用专业的英语翻译出来,更好地实现旅游发展的新目标,这就对从事旅游翻译的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功能翻译理论是上世纪70年代德国翻译家凯瑟琳娜·赖斯提出的,她主张以德国功能翻译学派为主,将需要翻译的文本进行分类,从而制定相应的翻译策略。旅游翻译作为一种交际工作,它不仅要求翻译者再现文本的原意,而且要求运用修辞、意译等手段进行文化底蕴的阐释。日照作为一座新兴的海滨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但其旅游翻译却没有达到相应的目标和要求,问题层出不穷,这就大大限制了日照旅游业走向国际的步伐。

一、日照旅游翻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忽视旅游翻译的重要性,认识和规范不到位

日照旅游资源丰富,其目标群体侧重于内陆城市,旅游业的重点放在国内游客的接待,对国外游客的重视度不高。旅游材料的介绍大多是中文版本,英文翻译的内容少而不精。日照旅游的翻译材料不专业、翻译水平不高是当前存在的一大问题,特别是规范性的介绍极度缺乏,这就使外国游客对日照的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2、翻译资源缺乏,旅游翻译水平低下

日照翻译资源缺乏,特别是导游的翻译水平不高。针对国外游客的需求,旅行社通常临时调配人员,从学校、培训机构等地寻找工作人员担当临时导游。这种临时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旅游翻译理论的学习,对旅游材料的英文表述词不达意,无法达到旅游翻译最根本的要求。因此,在旅游翻译中应用功能翻译理论,提高旅游翻译工作者的水平,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重要难题。

二、运用功能翻译理论指导日照旅游翻译的策略和发展方向

1、忠于原文,体现旅游翻译的精确性

旅游材料的翻译,同其它的文本翻译一样,首要的目标是明确、正确。功能性指的是针对旅游的特点,通过对相关景点的介绍,加强外国友人的了解和旅游资源的宣传。在这个过程中,忠于文本原意显得格外重要。例如,日照因“日初出光先照”而得名,如何让外国友人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而又不失韵味,这就需要坚持功能翻译理论“功能对等的原则”,准确描述句子的原意,翻译过来就是the name of rizhao originates from an old saying“it is the first to get the sunshine”。简洁明了、准确无误是旅游翻译最基本的准则。

2、运用修辞,体现旅游翻译的情景与文化语境

功能翻译论认为, 在对翻译资料进行处理时,应结合翻译人员和读者的文化背景、理解能力和交际需求,将原本的文化信息融入情景和交际语境中,使文字兼具易懂性和可读性,达到语际环境和文化情境的连贯一致。在阐释日照这个城市的特色时,“蓝天、碧海、金沙滩”,运用功能翻译理论的 “工具翻译” ,分别表达这三个词汇为blue sky, jade sea,golden beach。但如果直白的翻译,例如“blue sky, blue sea, yellow beach”虽然也能表达原文的意思,但却失去了中文内含的韵味。

3、消除文化差异,实现旅游翻译的交际作用

旅游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地域、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且交际特点表现得更为直接和突出。“交际活动”体现了旅游翻译的功能与目的,即克服语言的障碍、地域文化的差异、不同的思维方式,把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壮丽的山川介绍给外国友人,加强他们对我国的了解和热爱。例如,水滴石穿”,仅仅忠于原文,就翻译成water drops stone broken,这样的表述会令外国友人晕头转向,不明所以。了解了这种文化差异,运用功能翻译理论,将中心意思以适合交际的方式表达出来constant dripping wears the stone,那么句子所含的韵味呼之欲出,读者译者也能心灵相通、惺惺相惜。

三、结论

采用功能翻译理论分析日照旅游翻译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符合语言翻译最基本的指导思想。根据日照旅游材料的

特点和旅游翻译的市场趋势,科学地利用功能翻译理论,不仅更好地指导日照旅游翻译实现市场和文化的功能,同时也是日照涉外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