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发展现状范例6篇

艺术教育发展现状

艺术教育发展现状范文1

但是,现实生活中,艺术教育还没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的阵地,农村孩子怀揣着对艺术的渴望和梦想,一天天长大,一代展。因此,进一步制订策略,是我们中小学实施素质教的当务之急。

一、艺术教育发展状况

匈牙利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说过:"音乐应该属于每个人。"音乐是人的心灵的表现,是每个人都需要的精神食粮,从文化的角度、人的社会行为角度,柯达伊认为,音乐是人类文化绝不可少的部分。尽管艺术对人类如此重要,但城乡差别仍是一个突出问题。

1、城市艺术教育发展状况:现在,大家都形象的说城市孩子没有童年,事实确实如此。城市孩子除了在学校的正常学习之外,在放学后、节假日还参加了各种艺术培训班,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在平时的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气质,独特的修养;思维灵活,想象力丰富,接受能力强,协调能力好,这些都与城市孩子参与艺术培训机会多和中小学课程设置规范,注重素质教育,加强艺术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农村艺术教育发展状况:随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农村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的温饱型逐渐走上了小康生活。但是,不能否认,艺术教育在农村仍然比较薄弱的现实,学校有的一周让学生唱一两次歌,有的干脆没了音乐课的踪影,小学阶段的孩子还在唱幼儿园时老师教的歌曲。在教学中,侧重语文、数学学科的教学,学生表现出呆板,老实,思维不活跃,想象力差,做操时把握不住音乐的节拍、节奏,动作不协调等特点。这种情况在农村普遍存在,在偏远落后的山区,情况会更糟糕。

二、造成农村艺术教育滞后的原因

第一,家庭教育环境发展。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特别是现在的留守儿童,情况更糟糕,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挣钱,爷爷奶奶斗大汉字也不识几个,在他们的头脑中,就是让孩子能多认几个字,多算一些题,有些家长就干脆说:"孩子将来会认识男女厕所,认识自己的名字,会算个帐就行了。"至于音乐、美术等艺术课,可有可无,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这种愚昧无知的家长如何激发孩子的艺术发展?

第二,师资力量的不均衡,直接导致艺术教育的发展失衡。城市学校的艺术教育有专门的体音美老师直接承担,娴熟的专业技巧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孩子们就情不自禁的遨游了艺术的太空。艺术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的受到教育,而农村小学,教师基本是包班,一班一个老师,而专业老师几乎为零。这些现象的存在,根本不能保证艺术教育的实施。

第三,中高招考试的"指挥棒",加剧了重文轻艺的局面。中小学尽管开展新课改多年了,除了教材较活,教学形式上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考试评价制度也做了一些变动,但在中招的录取过程中,重头戏还是文化课,素质评定是一把软尺子,只要学习好,综合素质评定不会差的。成绩一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音乐、美术等活动的参与和良好的成绩,不足以弥补学习上的缺漏,学习成绩不好,你就升学无望。

第四,学校教学设备不完善,淡化了艺术教育的趣味性。农村学校条件差,除了桌椅、课本,基本上没有其它配置,音乐课上没有琴,美术课上学生不了解什么是石膏像,"唱歌仅凭一张嘴,画画就靠一支笔"。这就是农村学校的艺术课课,孩子们也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天天长大,艺术教育的美育作用在此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已。

三、加强艺术教育的实施策略

策略一:平衡师资城乡结合

针对农村艺术教育师资匮乏,城市专业老师富足的现状,可采取下乡支教的形式,让城市的专业教师到农村支教。同时针对乡村不集中,支教老师有限的特点,可以化成片,让支教老师巡回上课,哪怕是每周给孩子们上一节正规的音乐或美术课,孩子们就会感到很满足,他们潜在的艺术细胞会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孩子们进一步影响到他们的父母和亲人,日久天长,必将对国民素质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

策略二:改革考试制度重视艺术教育

在每年一度的升学考试当中,如果将音乐美术也列为其中一项,制订详细的考评方案,哪怕是算作其中的3--5分,学校就会随之制订出行之有效的行动措施,重视体音美教学,家长也会予以支持,进而形成良性循环。这样,素质教育就会真正落到实处,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都相应得到发展,这不正是我们的教育目的所在吗?

策略三:增加资金投入改善艺术教育设施

艺术教育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学,他需要大量的教学器材做基础,没有教学设备,老师无从下手。比如教唱歌曲,没有琴伴奏,学生感知不到音乐旋律,听不到音乐,音乐的美育作用将不复存在。因此,教育部门要想办法为学校解决艺术教育设施,让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同步,只有这样,教育教学质量才能整体提高。

策略四:强化专业培训拓展艺术教育空间

在现有艺术教师匮乏,农村学校分散的情况下,可以把兼职的教师集中进行专业培训,因为这些兼职的教师多半都是师范毕业,接触过音乐美术教育,在原有基础上从教材的把握上,专业知识的传授上,弹唱画的基本功上进行培训指导,保证他们兼职老师艺术课教学的正常进行,专业教授知识,让农村孩子也能饱尝艺术专业化的大餐。

策略五:加强监管力度敦促艺术课正常化

艺术教育发展现状范文2

一、公共艺术教育的概念

公共艺术教育属于广义的艺术教育范畴,是高校中以非艺术专业的全体大学生为对象而展开的普通艺术素质教育。其中包含美术、音乐、舞蹈等在内的许多艺术形式所组成的课程,包括对教育对象开展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来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公共艺术教育区分于专业艺术教育,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教育教学对象群体不同,公共艺术教育面向专业艺术教育之外的全体学生,主要作为高校学生非专业类学习课程;其次教学内容不同,公共艺术教育相比较专业艺术教育教学涉及的面更广而不深入;再次教学目的不同,专业艺术教育更加趋向狭义的艺术教育概念,主要培养更加具有专业素质的学生,而公共艺术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艺术素养,陶冶学生情操等。所以公共艺术教育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对公共艺术教育加深认识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的也是与专业艺术教育不同的三个方面。

二、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

在普通高校开设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是解决大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是艺术教育的具体体现。在普通高校中开展艺术教育,能够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锻造功能融合起来,借助艺术教育的教育功能,塑造大学生的情感,锻造大学生灵魂,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培养他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艺术教育的重要舞比赛、书画作品展、艺术讲座等。营造健康的校园主流文化,引导学生建设一个健康安全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受到美的教育,让学生干部通过对每项活动的策划、参与、体验、总结,认识和掌握了一些管理要领,提高了策划创意、组织协调、鉴赏评判等方面的能力。积极组织全体和学生社团参与文化节活动,并走出校园进行艺术交流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

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为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国内一些地方新建普通本科高校由于组建时间短,在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办学条件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局限。在公共艺术课程的定位、课程结构、教学模式、评价机制、师资结构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公共艺术课的良性发展。有些新建本科地方院校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到高等教育体系当中,也没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设计。在公共艺术教育中限定选修课程包括音乐鉴赏、美术鉴赏等八门课程,课程结构不完善,教学模式单一、开课随意性大、课程课时短、类型少、涉猎面窄。另外,很多新建本科院校还没有建立起专门的公共艺术课管理机构,公共艺术教育体制不健全,缺乏专门的机构设置,得不到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评价体系不完善,师资结构不理想,缺乏公共艺术课教学所需的教室和器材,也没有学生进行艺术活动的场所,使公共艺术教育欠缺独立科研的自主性,公共艺术课的开展和教学质量受到很大的限制,教学质量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从而没有达到美育的目的。因此,有必要积极探索以保障公共艺术教育的顺利开展,推动公共艺术教育的良性发展。

四、解决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问题的策略

1.建立公共艺术教育机构

建立规范化的艺术教育管理机构,是提高公共艺术教育管理水平,保障公共艺术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各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公共艺术教学部或者公共艺术教研室。高校应该确立公共艺术教学的地位,成立独立的公共艺术教育机构,通过适当加大投入完善公共艺术教育设施、建设高素质公共艺术教育教师队伍,确保公共艺术教育科研能够更加具有独立性与科学性,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够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对教学课程进行合理规划

目前公共艺术教育形式多样,主要以任意选修课、限选课的形式出现,忽略了高校公共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特点,同时也造成了教学课程混乱,所以在教学课程中要从整体合理规划,首先可以设置公共艺术必修课程,将一些艺术基础性知识与理论课程设置成必修课,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具有艺术基础,对学生以后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次严格把关课程申请,在确定教师自身修养的基础上开设课程,保证课程的指令,同时尽量不出现如教师变动等一些不确定性因素。

3.教学中对学生因材施教

艺术教育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发展模式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之所以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完全得益于在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以设计理论、设计表现、设计思维三大构成艺术教育基础的现代教育模式,这些很大程度上为国内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指明了方向。现代设计是宏观、系统、多元、生态的大概念设计,现代设计理念的构成是广义设计、 综合集成和生态文明的设计观,这与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门类有很大的不同,加入了更多的新鲜元素。当今的社会是信息产业经济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来临,我们传统的经济结构、生产制造方式、通讯交流方式、学习管理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改变,人们不再是一味的循规蹈矩,根据自己的思想创造出了各种有趣的娱乐方式,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创造性思维呼之欲出,教学方式、模式都改变了很多,更能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1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艺术设计有了更高的追求,就业市场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种局面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猛速增长,越来越多的高校增加了许多关于艺术设计教育的课程,旨在培养更多的专业艺术设计人才,这样能够极大的满足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根据最新的研究显示,全国已有1000多所大学开设了艺术设计教育专业,这些专业的开设不仅仅只在专门艺术院校,很多的综合性的大学、独立学院、民办学院也都开设了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不仅仅是本科高校提高了对艺术设计教育的认识,在培养层次上也形成了本专科、硕士、博士齐头发展之势,有了本科作为基础,艺术设计类研究生教育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全国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硕士点已经达到了70多个,博士点也有30多个,所以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在我国已经取得很好的发展,教育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但是扩大之后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制约了艺术设计的发展。

2 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招生规模过大

目前,我国的艺术设计类招生已经达到了100万人,并且每年都在不断的增加,招生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社会需要的专业艺术设计人才,大量的艺术设计类毕业生都找不到工作,面临巨大的就业问题。近年来,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扩大了招生的规模,尤其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尤为明显,直接的原因就是高校的经济利益的影响,许多高校的研究经费严重不足,有必要通过招生所缴纳的学费来填补空缺,众所周知艺术类专业的学费普遍较高,基本每年都在15000元左右,是别的专业的几倍以上,这种巨大的利益驱使众多的高校都在艺术设计类专业进行扩招,甚至还有一些高校为了巨大的利益,做出了降低录取门槛的违规行为。除了赚取超额的学费,有些艺术类高校扩招还因为盲目的追求规模发展,导致了师资力量和培养水平形成了较大的反差。

2.2 教师队伍发展滞后

随着艺术设计专业性的增强,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也更高了,这就对高校的教育程度、师资力量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各高校的艺术类师资力量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知识传播的懈怠和师资力量不足两个方面,本科学习的课堂上,老师所讲到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很到位,导致在真正去实践的时候,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另外许多高校的艺术类教育的老师严重不足,一个老师带了几个班级,辛苦不说,带给老师教课的厌倦,学生也会听厌。

3 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

3.1 提高招生质量

艺术设计具有专业性、综合性强的特点,高校招生的时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一定的艺术基础知识储备,目前的艺术类院校对招生的文化成绩普标要求较低,专业的艺术成绩排名才是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一些艺术高校在招生的时候考察的范围太过狭窄,比如绘画类在专业的考试上只有素描和色彩,这对绘画专业的考察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在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质量方面需要下一定的功夫。报考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其考核重心则应该放在考查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及创新思维能力上。

3.2 优化艺术设计教学体系

艺术设计的教学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什么样的目标就要有相对应的培养课程,艺术设计领域不仅需要专业的艺术人才,也需要综合性的人才,根据艺术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构建一个比较合理、科学的课程结构,是艺术设计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的艺术了课程主要以理论结合实际为主,必修课上掌握自己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选修课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培养不同方面的兴趣,为以后的艺术设计打下额外的基础,社会实践部分就是为了锻炼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无限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们的设计灵感。

3.3 优化并提高办学层次

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在21世纪才普遍起来,人们对艺术设计认识并不完全,重视程度也严重不足,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设备都不完善,教学质量在很大的程度上难以保证,况且艺术设计课程对设备的要求较高,所以高校应该建立专门的艺术设计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完全更新教学设施,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让学生有更好的设计条件,这样才能吸引到更多的艺术设计人才。

4 结语

艺术设计教育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这对学校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新的艺术设计教育的指导下,艺术设计教育已经提升了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将艺术设计学科创造学知识与思维创新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中进行系统应用,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意识有很大的帮助。艺术设计教育在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必须要找到最适合学生自己接受知识的方式,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培养出更好的艺术设计人才,为自己的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搭起学生进入社会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康舰.从相关概念的演变中谈现代艺术设计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

[2] 秦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 孟国华,宋扬.艺术设计基础教育的革新[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11.

[4] 宗明明.德国现代设计教育理念与实践[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9.

艺术教育发展现状范文4

论文摘要:文章在深入分析应用型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大学生舞蹈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与思考。

高校教育是一种全面的、系统的和科学的教育事业,艺术教育尤其是舞蹈艺术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开展有利于丰富大学生对生命、社会和世界的审美体验和感知能力,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因素和现实诸多条件的共同制约,当前我国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的发展仍然远远落后于大学生对舞蹈艺术和自身发展的强烈需求。本文结合徐州某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发展状况,对此展开具体分析。

一、舞蹈艺术教育的基本内涵与特性

舞蹈艺术是以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为基本表现手段,综合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感的舞蹈形象,借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构成中的特殊形式,有利于培养受教育者对舞蹈艺术的兴趣,以此引发对其他艺术的广泛兴趣和爱好,促进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有利于强化受教育者的观察力、记忆力、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对于受教育者的智力开发、心灵培育和审美取向等都有较强的教化和塑造功能。舞蹈艺术教育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性:

第一,在教育形式上,舞蹈艺术具有生动的形象性、互动的愉悦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因此,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的问题上,以舞蹈为媒介的教育形式要明显优越于空洞抽象的理论说教,更能提高受教育者对事物的直接观感,使之更好地接受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舞蹈艺术教育还具有“说理移植”功能,可以将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内涵进行生动而形象的移植与转化,促进道德内容的抽象灌输转化为人性美的形象化展示,从而利于有效唤醒受教育者的同步感受与生命认知,促进他们的心理意向明朗化,实现道德知行的有机统一。

第二,在教育效果上,从艺术实践上来看,舞蹈艺术教育是追求身心和谐、团队协作的教育形式。在这种强化密切协作的教育模式下,通过激发参与者的表现诉求,有利于塑造和培养受教育者的动作协调能力与生命感知能力,有利于增强个体的责任感、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与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对舞蹈作品的体悟和感知,能够有效缓解压力、愉悦身心,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真、善、美的艺术熏陶与感染,全面提升与发展自我。

二、舞蹈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原因探析

应用型高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为扩大高等教育内涵,适应市场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多方面要求而产生的,主要是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促进知识、技能和职业的结合,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高校。本文以徐州某应用型高校为例,分析并总结目前我国应用型高校大学生舞蹈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业的舞蹈课程和训练场所,舞蹈教育覆盖面不大。目前,舞蹈艺术教育仅限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更多的是通过参加各类演出和比赛来学习舞蹈作品,多为短期集训形式,没有固定成系统的舞蹈训练,校园普及的软硬件基础都不具备。突出表现在学校舞蹈艺术社团规模较小,只能覆盖到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学生,对于大多数普通学生,虽然他们内心向往,但缺乏足够的组织容量,特别是理工科专业学生,能接触并被纳入到舞蹈艺术社团的更少。据调查,徐州某高校在校学生中,有9%的学生喜欢不同种类的舞蹈艺术形式,其中,有5%的学生对舞蹈艺术非常感兴趣,希望接触并学习舞蹈。然而,该校大学生(不包括艺术学院音教系的艺术生)中,在入校前接触过舞蹈艺术或者曾有过舞蹈学习经历的学生仅占0.1%。虽然该高校已于2001年成立了校大学生舞蹈团,但是至今都没有专业的舞蹈课程设置和专门的舞蹈训练场所。学校只是以选修课程的形式在体育学院和艺术学院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体育舞蹈形体课、健美操和舞蹈形体等5门相关课程,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舞蹈艺术的追求。

2.舞蹈艺术的内容定位不够准确,形式单一,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贯通度不高。目前,我国非艺术类高校的舞蹈艺术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多以舞蹈形体课、健美操课程为主,鲜有开设舞蹈欣赏课程,更少有开设中国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在教育形式上多以选修课为主,这种课程选修体制又以任选课和限选课为基本方式,因而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据调查,徐州某高校从未开设过舞蹈欣赏课程,其所开设的舞蹈课程都是体育舞蹈类和其他舞种(国标、瑜伽、肚皮舞等),更没有开设中国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缺乏对传统舞蹈艺术的正确认知和准确定位。舞蹈艺术不仅是肢体动作的形象展示,在更大程度上也是一种情感表达的基本方式,是一种情感构造、抒发和情感体认的过程,是一种教育主体双方有效互动的艺术欣赏过程。因此,舞蹈艺术的教育应该与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建筑学等融合贯通,综合转化为独特的艺术感受力,进而促使大学生将自己的独特感受拓展和延伸到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达到丰富和完善艺术素质教育的目的。在这方面,我们的工作还有差距,突出表现在舞蹈艺术教育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脱节的现象比较明显,活动组织过于独立,活动实施过于分散,活动效果不高。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思想上看,对舞蹈艺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受传统“知识教育”观念的限制,高校在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更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一定程度上轻视了舞蹈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至今很多应用型高校还没有正式成立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这必将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艺术修养的提升。

第二,从条件上看,缺乏有力的资源支持和制度保障。当前,各应用型高校的现有资源很难满足舞蹈艺术教育的发展需要,其现有的文艺团体普遍缺乏专业的舞蹈师资队伍和舞蹈设施。以徐州某应用型高校为例,该校仅有舞蹈教师1人,没有专门的舞蹈训练场所和舞蹈训练器材。此外,由于课程设置等制度性因素的存在,直接导致了舞蹈艺术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氛围的匮乏。

三、高校发展舞蹈艺术教育的措施选择

1.统一思想认识,加大舞蹈艺术教育宣传普及力度

要端正舞蹈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加强教育宣传力度,统一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思想认知,促进师生同心协力、校社共建,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教育观,共同营造舞蹈艺术教育的良好氛围。具体到高校自身,要在校园内通过各种方式营造舞蹈艺术的学习氛围,做到讲座与交流融合、活动与演出并举、比赛与学习同步,加强并支持新闻宣传报道,最大程度地激发理工科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热情和参与度。

2.构建“三位一体”的舞蹈艺术教育驱动机制

21世纪的艺术教育尤其是舞蹈艺术会被提升到与语文、数学、历史等核心课程同等的地位,不仅如此,舞蹈艺术课程将从单一的舞蹈教学演变成综合的艺术欣赏课程。为此,需要构建一种以学校管理为前提、以培育师资队伍为核心、以培养艺术骨干为关键的“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一是学校领导思想重视。领导重视并给予制度保障是舞蹈艺术教育发展的前提。二是充实舞蹈师资力量。挖掘高校内对舞蹈艺术感兴趣,并有较丰富的舞蹈活动经验的教师,鼓励他们承担起舞蹈艺术教育的重任,发展舞蹈艺术教师队伍。三是注重骨干培养。在普及舞蹈艺术教育的同时,选拔并培养有一定舞蹈艺术特长的学生,对其进行素质拓展与能力开发,培育强劲的学生舞蹈力量。

3.在舞蹈艺术教育的实施上坚持“三步走”战略

根据徐州某应用型高校舞蹈艺术教育现状,“三位一体”的长效驱动机制需要分阶段进行,不可一蹴而就,可以分三步实施:

第一,“请进来”战略。引进国家、省、市级高水平的各类舞蹈艺术团体来校演出,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舞蹈审美教育。邀请专家学者讲解艺术与人生的关系,普及舞蹈艺术欣赏,将舞蹈艺术请进校园,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

第二,“深扎根”战略。一方面,鼓励专业的舞蹈教师与其他教师通力合作,采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在校园内普及舞蹈艺术教育;另一方面,调整课程结构,把舞蹈艺术课程纳入学校总体教学计划。在文科学院的全体学生当中,开设舞蹈形体基础必修课程,逐步推广为理科学院乃至全校的舞蹈形体必修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舞蹈欣赏选修课,尤其是中国舞和民族民间舞的选修课。

第三,“走出去”战略。鼓励师生多与社会进行文化交流,形成以进校园为主、学校和社会互动的“舞蹈艺术审美教育”新格局。要加强舞蹈艺术教师的队伍建设,将具有一定舞蹈基础的教师外送学习和深造。此外,要将爱好舞蹈的学生与有基础的学生糅和在一起,加强日常训练,提高舞蹈队整体水平。积极创造登台表演的机会,在更高的平台上展示艺术特长,拓展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审美心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2]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艺术教育发展现状范文5

高职艺术课的教育目的旨在通过课堂活动的进行,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基础理论,更能运用艺术知识提升自己综合素质,形成热爱艺术,开放思维的良好情操。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能够使艺术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贴近现实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有效艺术课堂构建。然而在当前的高职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之所以难以组织课堂教学,无法调动学生参与艺术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令其参与兴趣不高,甚至出现了厌学现象,在很多的程度上就是因为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认识不足,等同于学习力不足、创造力低下。针对此种情况,特别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艺术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地高压强迫,以“势”压人,而是要注重因势利导,加强艺术学科重要性的宣讲,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美”化人。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教师既可以从理论高度,诠释厚实的艺术知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彰显艺术知识本身的美,激发学生内在的参与热情与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感受、认知、体验艺术作品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高职艺术课堂教学中来,奠定课堂教学开展的内在动力。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人才高地

教师是高职艺术教育推进的参与者、合作者、建设者。没有教师整体素质的达标,就不会有高职艺术教育的整体达标,就不会有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是要提升师范教育质量,优化教师专业成长环境,科学推进在职培训、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等举措,帮助教师树立起与高职艺术教育相吻合的人才观、教学观、高职生观,提升其根据课程改革要求开展学科教学的能力,培养其根据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引导其成长为师德高尚、师能突出的优秀人才。二是要通过制定科学的政策方针,推进教师管理乃至教育制度的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使教师队伍的地域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相协调。同时要不断提升教师的工资待遇与社会地位,提升教师职业对于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构建教育人才高地。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十所提出的“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凝练办学思路,突出办学特色

高职艺术教育发展的落脚点是在特色上,即与众不同、个性化,学校最主要的工作是进行课程的传授,而这个特色就要通过办学思路的个性化来体现。高职艺术教育加强自身特色建设的过程中,应该进一步丰富人才培养层次,根据自身条件,适时建立包含专、本、研在内的多元人才培养体系。注重从不同层次的毕业生入手,结合艺术教育的特殊规律,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建立起不同的办学模式。例如杂技、戏曲、舞蹈、器乐等要求基本功扎实的专业,可采用“5+3”的教育模式;声乐、影视表演等专业,应建立“3+2”,从而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内涵建设奠定基础。

四、加强环境建设,促进人才培养

艺术教育发展现状范文6

关键词:普通高校;陶瓷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3-0205-02

中国作为陶瓷的故乡,至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制陶历史,而陶瓷工艺的传承与延续离不开陶瓷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陶瓷教育形式大约有两种:一是师徒传承的教育方式,二是学校陶瓷艺术教育①。随着社会与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陶瓷艺术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传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于是高校陶瓷艺术教学模式渐渐产生。

一、普通高校陶瓷艺术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高校陶瓷艺术教育,是在高等学校系统内进行的有关陶瓷艺术的专业教育活动。

中国高校陶瓷艺术教育起源于40年代“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成立,建国以后,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以徐悲鸿为首的教育先辈们为我国的高等陶瓷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56年,我国成立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设置了五年制本科陶瓷艺术设计系。1958年,景德镇陶瓷学院成立,院校本着“科艺办学”的原则,利用本土人文资源和地势资源优势,从社会中大量吸收了一批民间陶瓷艺术大师,他们虽没有较高的文凭和文化基础,却技艺超群,各有特色,这些民间艺术工作者为当时的院校充盈了雄厚的师资。1960年,无锡轻工业学院陶瓷美术设计专业成立。一直到80年代改革开放以前,各院校陶瓷艺术专业都以教育模式封闭和课程单一的状态缓慢发展着。直到90年代后,全国各大美院以及综合类院校相继开设了陶瓷艺术系,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师资力量、教育技法等方面也渐渐得到了开放和提高。

二、普通高校陶瓷艺术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校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已经历了大半个世纪,虽稍有成果,却面临着许多尴尬问题,其背后诸多因素制约着陶瓷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体制: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具有三大功能,即: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的功能,从这三大功能分析我国的陶瓷教育体制现状还是存在着薄弱环节。高校教育经费的不足,使一些新建的陶艺工作室设备严重落后或短缺,不能满足教学基本需求。扩招以来,学生逐年增加,使得各院校师资的数量和质量发展速度不能及时适应需求。产学结合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等诸多问题,因此陶瓷教育体制的改革和优化是提高教育品质的必行之路。

我国普通高校陶瓷艺术教育的目标: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掌握陶瓷设计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现代设计的手段,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创新意识和文化艺术修养,使陶瓷艺术普及并应用到各个艺术学科领域。目前各院校的陶瓷艺术教育仍以传授技艺为主,对学生文化修养的教育欠缺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使学生在陶瓷艺术创作中临摹借鉴现象普遍,缺乏创作内涵和创新精神。

课程设置:我国高校陶瓷艺术专业课程专业课为主,其中文人学科只占8%左右较少的比例。让学生在就读期间掌握世界陶瓷史,中国陶瓷史,了解当代陶艺风格、流派、材料和未来发展趋势是至关重要的。

陶艺教材:教材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我国高校陶瓷艺术专业教学处在高质量教材少,高质量教材普及不到位的现状。有些院校由于定制教材人员的不专业,不懂,造成为学生定制的教材专业性不强,内容不详细,不深入。

陶瓷教学法:陶艺教学法主要包含理论讲授,技法讲授,教学示范,作业辅导。传统的陶艺教学法以师傅亲传亲授为主,边讲边示范,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让学生的学习更形象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进入课堂,教师可以将文字、图例、视频材料等多种内容以课件的形式在课堂展示和讲授,结合教师亲自示范技法,作业点评辅导,使教学过程更丰富化、多元化、系统化和现代化。

师资队伍建设:随着全国高校扩招力度的不断加大,陶瓷教育体系的师资力量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很多院校的陶瓷专业只有一两名在编陶瓷专业教师,或外聘教师,一些院校新开设的陶瓷专业中教师年龄普遍年轻,缺乏教学与实践经验。不同地域的院校陶瓷艺术教育质量也悬殊巨。在这样的对比下,一些起步迟,发展慢,经济水平较低城市的院校陶瓷艺术专业状况令人担忧。

招生与就业:随着中国陶瓷产业市场的发展,陶艺生源不断增多,毕业人数逐年增多,陶艺人才的就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②。我国招生计划力度不断增大,虽然每年毕业生中不乏佼佼者,但由于陶瓷艺术本身的特殊性和市场需求的局限性,使得每年陶艺专业的毕业生能从事陶艺相关工作的只有10%左右,其余不得不另外改行从事其他艺术相关工作或者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在培养陶艺人才的同时,处理好教育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我国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

三、普通高校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首先,继承传统,勇于创新。无论高校陶艺教育工作者还是正接受陶艺教育的学生,都应清楚的意识到,我们不仅是现代陶瓷艺术的创造者,更是我国传统陶瓷艺术的继承者。但一味的固守传统,缺乏吸收外来营养,使我国陶瓷艺术教育进入了瓶颈时期。所以,在基于我国传统陶瓷艺术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结合新科技、新材料、新思想、吸取他国经验,使陶瓷艺术教育发展成为一个更个性化、现代化、多元化的综合性学科。

其次,推行高校陶瓷艺术教育本土化。陶瓷艺术教育本土化的实质是将本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有利条件融入陶艺教育的过程,它有利于减少模式教育带来的同一性,并对当地本土文化的传承与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③。高校陶瓷艺术本土化高效与充分的利用了本土文化和材料资源,更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本地优秀传统艺术,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陶瓷艺术教育。

产教结合是高教陶瓷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产教结合利用地方资源的优势,创建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使学生在校期间了解企业生产过程,提高自身劳动技能,增强实践能力,处理和谐社交关系。学生毕业后无需岗前培训即可直接上岗工作,对学生来说不仅得到了锻炼提高了综合素养的,并增加了就业机会,节省了找工作的时间,对企业而言,也大大缩短了招聘人才的和培训人才的时间。这种良性循环对缓解学生就业压力和增强国民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

结语:作为陶瓷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骄傲先人给我们留下的艺术宝藏,珍惜现有的硕果累累,也憧憬未来高校教育发展之路。只有认清我国现行陶艺教育现状,树立明确目标,立足传统,努力创新,接轨国际,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现代陶艺与陶艺教育的发展。

注释:

①齐皓,曹建.中国当代陶瓷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J].江苏陶瓷,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