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康复训练方法范例6篇

身体康复训练方法

身体康复训练方法范文1

关键词 骨科老年患者;康复训练;安全问题;对策

康复训练是指患者在进行手术后通过专业的指导,以物理等方法来辅助患者康复,是骨科术后康复常用的一种方法,对于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显著效果。康复训练的主体是患者自身,但是也离不开医生和护士的指导和帮助。尽管如此,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实际上患者康复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这在高龄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中是常见的。本文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报告。

资料与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7月收治老年骨科患者78例,给予手术治疗;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72~91岁,平均75岁。

方法: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后1~10 d进行康复训练,为了防止安全问题引发的更严重问题,对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易发安全问题进行了预防控制。

结果

78例患者之中有1例在康复训练时出现了安全问题,包括头晕、胸闷等症状,在发生这种现象后立即给予急救,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取得不错效果,得到及时的恢复。78例患者均顺利进行康复训练后治愈出院,平均住院18 d。

讨论

早期康复训练中的安全隐患分析:①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不强:随着社会发展,各种疾病发生率的增加以及新的疾病的发生,使得医院不得不扩大规模来适应社会对医院医疗能力的要求提高。而医院规模的增大所带来的医护人员年轻化、专业素质不强、经验不丰富等问题,使骨科手术患者的护理问题时有发生,再加上本身缺乏来自院方的系统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提高培训,这使得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导致护理缺陷问题发生,进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从而引起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不满,引发医疗纠纷。②缺乏对患者的全面评估:缺乏对于患者的全面评估是跟我国的护理模式息息相关的,我的护理模式长期处于以技术操作为主的技能服务,而不太重视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病情观察。所以,就不能全面地了解患者的情况,以至于评估失真。同时,医护人员缺乏了主动了解患者病情的积极性,观察、判断、分析与解决患者问题的能力也比较薄弱。加上老年患者年老体弱,且大多都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这些慢性疾病极易导致老年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发生不良反应。由于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身体状况的不了解、评估不全面,指导该老年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极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身体康复训练方法范文2

上海读者刘鉴泉写信给本栏目,自述患有双膝退行性骨质增生和痛风,爱好运动的他十分痛苦,因此,希望叶老师给以帮助。自本栏目开办以来,收到了全国各地读者的来信,我们只能选择有共性的问题在此解答,其他人的求助均通过单独联系的方法及时进行了沟通。叶老师在运动方面,尤其是对易筋经的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我刊和叶老师都相信,时间能够证明运动疗疾才是最好最安全的治病方法。

【叶华强语】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这位读者朋友在身体状况发生变化以后能自己调整锻炼方法是可取的。对于健康状况不好的人来说,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健身方法,而进行康复训练则更要有科学性,也就是说,要针对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康复训练的方式方法和运动量,这样才能使身体状况逐步得到改善与康复。如果锻炼的方法不当,就有可能适得其反。像这位朋友所说的双膝退行性骨质增生和痛风的身体状况,在进行康复训练时,以对整体和局部的皮肉筋骨进行静力性、缓慢地牵拉为宜,应尽量避免会对膝关节产生磨损的活动,如登山、跑步、长时间行走等。对于骨质增生有一点需要了解,即治疗的目的不是消除增生的骨质,而是针对其周边的软组织病变,通过康复训练和其他疗法来消除关节疼痛,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易筋经健身操(见本刊2003第3期)是一种通过内力对全身的皮肉筋骨进行静力性、缓慢地牵拉的健身方法,可以作为骨质增生患者的较理想的康复训练方法,不过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掌握好运动量,每节动作做1~2个8拍为宜,在身体适应以后再逐步增加到每节动作做4个8拍。

另外,建议这位朋友要定期检查身体,针对病因进行必要的治疗,康复训练结合药物治疗和理疗会产生更好疗效。

这里根据这位读者朋友介绍的身体状况,结合易筋经健身操的健身机理,另外再编一组康复训练的方法,供这位朋友在平时随时随地进行康复训练:

1、双脚训练:双膝退行性骨质增生和痛风,应该避免在双膝负重的情况下锻炼双膝,但是双脚还是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改善双脚的气血运行状况,尽量使双脚功能恢复正常。

(1)张紧脚趾:站立、平坐或者仰卧,全身放松,之后对脚趾进行训练:在双脚充分放松以后,用内力将脚趾都逐渐张开、张紧(无论有没有张开、张紧都努力这么做),同时,在脚趾逐渐张紧的过程中,尽量使双膝保持伸直状态。这样连续用内力缓慢张紧4~8次左右后逐渐放松,连续放松半分钟左右。

(2)勾脚尖:同上,在双脚充分放松以后,用内力将脚尖向内逐渐勾紧,同时,在脚尖逐渐勾紧的过程中,尽量使双膝保持伸直状态。这样连续用内力缓慢勾紧脚尖4~8次后逐渐放松,连续放松半分钟左右。

(3)绷直脚尖:同上,在双脚充分放松以后,用内力将脚尖向前逐渐绷直,同时,在脚尖逐渐绷直的过程中,尽量使双膝保持伸直状态。这样连续用内力缓慢绷直脚背4~8次后逐渐放松,连续放松半分钟左右。

(4)深蹲:自然站立,双手扶着固定物,全身放松,之后缓慢下蹲(下蹲到极限以后可用全脚掌或者脚尖交替承受身体重量),在这种双膝屈曲到极限的状态尽量保持全身放松(特别是双膝放松)3~5分钟以后再双手扶着固定物缓慢起立(起立的过程中可先抬起臀部,然后再逐渐站起),起立以后轻轻拍打双脚一会儿。

2、双手及咬牙训练:针对“右手中指,右耳前牙骨关节酸痛、活动不便”状况。

(1)双手张开、张紧:站立、平坐或者仰卧,全身放松,之后对手掌和手指进行训练:在手掌和手指充分放松以后,努力使手掌和手指都逐渐张开、张紧,并逐渐越张越紧,这样连续张紧4~8次后开始逐渐放松,连续放松1~2分钟。

(2)双手握固(拇指在内,四指在外):

动作:同上,在手掌和手指充分放松以后,将手掌变拳逐渐握紧,并逐渐越握越紧,这样连续握紧4~8次后开始逐渐放松,连续放松1~2分钟。

(3)咬牙训练:自然站立、平坐或者仰卧均可,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然后逐渐将牙咬紧,并逐渐越咬越紧,这样持续咬紧4~8次后开始逐渐放松,连续放松半分钟左右。

几点说明:

1、进行上述康复训练时松和紧都很重要,松的时候要身心都放松,紧的时候应用内力渐紧,即用力要柔软均匀、轻缓自然,不要用僵劲。易筋经康复训练的基本原理是: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放松,放松的目的是为了气血更好地运行。

2、呼吸时宜顺其自然,不宜强呼强吸,更不可憋气用力,以免出现不适。

3、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一般来说,每天进行3~4次训练,以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各进行一次训练、每次将上述动作各练习3组左右、每组练习的时候以不会觉得太累为宜。总之,进行易筋经康复训练的时候应掌握一个原则:训练方法要得当,训练强度要适当。

身体康复训练方法范文3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训练;指导

2009年6月―2010年7月我们共收治脑卒中患者69例,为其治疗好转出院后,对其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给与出院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9例,男47例,女22例;脑梗死41例,脑出血28例;语言清楚、流利者42例,语言不清楚者24例,失语者3例;肢体功能:肌力0―2级27例,3―5级42例。

2 出院指导

2.1心里指导恢复期病人一般急于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而易产生急躁、悲观、失望、甚至精神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家属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给与心理支持和安慰,要多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激发起做康复的积极情绪,讨论成功病例的经验,培养其健康的心理,克服自我封闭,提高患者重返家庭和社会的信心[1]

2.2健康指导出院后注意合理用药,不要听信别人,自行再加药物。合理膳食,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注意控制血压要平稳,血脂血糖要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要定期到医院复诊,要医生及时了解病情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3康复训练的时间选择从发病至一周属于急性期,这个时期病情不稳定,应以治疗为主,康复训练为辅;发病一周至6个月为恢复期,这个时期病情基本稳定,是康复训练的最佳时期;6个月为后遗症期,也可以通过辅助训练获得一定效果。

2.4 康复训练内容和方法 ①.训练正确的卧姿: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三种方法。②.翻身训练:向患侧翻身、向健侧翻身。③.卧床期常用的训练方法:桥式运动、抱膝运动、双手叉握的自我运动。④.活动四肢关节:肩关节屈曲活动、肘关节伸展活动、前臂旋后活动、膝关节伸展活动、髋关节外展活动、踝关节背屈活动。⑤.坐起与坐稳训练:患者在帮助下坐起、自己坐起、坐稳训练。⑥偏瘫上肢的训练:上肢负重训练、推滚筒训练、移动木柱训练、翻扑克牌训练。⑦转移训练: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从轮椅转移到床上、⑧站立与行走训练:站起的训练、患侧下肢负重训练、训练患腿向前迈步、在侧方帮助患者行走、在后方帮助患者行走。⑨日常生活自理技能训练:穿衣物、脱衣物、洗脸、洗澡、吃饭、做家务活动。⑩。听和说的训练:说名称指物训练、出示实物说名称训练、数数训练、识字图卡训练、利用手势或表情训练。

2.5 运动训练中常见问题的处理训练中经常出现肩关节疼痛,肩关节训练可暂停1-2周,有条件时可以进行理疗。如果出现手肿胀,要经常将患侧上肢抬高,手腕经常处于背伸位,尽可能不要在患侧手部静脉输液。

3 小结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导致长期残疾的首要疾病,目前有3/4的中风病人有不同的残疾,导致劳动力丧失,生活不能自理,然而如果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使多数患者减轻或避免残疾,恢复生活能力甚至工作能力。但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家中不能正确掌握康复训练方法,不能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这就要求医护工作人员,对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出院时都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康复训练指导,使患者能够学会康复训练方法,在患者出院后,能够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真正达到康复的目的。

身体康复训练方法范文4

摘 要 为观察康复治疗及训练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运动员中的应用效果,选择本院收治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运动员48例,依照康复方式分为A组和B组,每组24例,A组由患者依据康复计划自行训练,B组由康复医师指导患者训练,均训练4周,观察训练前后单腿站立试验(OLST)评分及踝功能障碍指数(FADI)。得出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OLST评分及FA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B组OLST评分低于A组,FADI评分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康复治疗 训练

踝关节损伤为运动员常见损伤,经治疗后的复发率比较高,主要原因为功能性不稳存在于踝关节损伤中。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运动员中,多会伴有踝关节不稳、“打软”等后遗症,不仅影响运动员的生活质量,更对其职业生涯产生较大的影响。康复训练为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主要手段,训练方法包含自行训练及专业康复医师训练两种,训练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本院以接收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给予康复医师指导治疗及训练,取得满意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运动员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14-29岁,平均(21.4±0.8)岁;体重53-75kg,平均(67.4±11.2)kg;病程68-218d,平均(140.8±37.6)d;左侧踝关节21例,右侧踝关节27例。依照康复方式分为A组和B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A组患者依据康复计划自行训练,由康复医师制定统一的康复治疗及训练计划,患者依据计划中的内容自行开展训练,训练期间注意保护踝关节,共4周。

B组由康复医师指导患者训练,结合每位患者自身的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训练内容包含踝关节活动、肌力恢复、姿势平衡控制等,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训练的强度,每次训练持续40min,每周3-4次。每次训练开始前,指导患者进行10min的准备活动,并采取适当的保护踝关节措施,比如贴粘膏,随着踝关节功能的逐渐恢复,训练强度逐渐的提升,共4周。

(三)观察指标

分别于训练前、训练后评价两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评价方法包含两种:1.单腿站立试验(OLST):患者以患侧单腿站立,另一侧曲起膝关节,呈90°,站立时间为1min,记录患者1min内发生的移动支撑足、另一侧下肢接触地面、身体摆动幅度大于中心位置次数,发生1次记1分,试验3次,取平均分;2.踝功能障碍指数(FADI):条目共26个,其中22个评价踝关节功能,轻松完成至无法完成分别计4-0分,剩余4个评价疼痛性,无疼痛至无法忍受计4-0分[1]。

(四)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分析,平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P

二、结果

训练前,两组患者OLST评分及FA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B组OLST评分低于A组,FADI评分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为运动员常见的踝关节损伤类型,目前,临床上尚不明确其发病机制,多数学者认为,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引发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比如损伤踝关节周围韧带、内外翻肌群肌力不平衡等[2]。与正常人相比,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外翻肌力明显降低,这说明,功能性踝关节诱发因素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为外翻肌力不足。康复训练为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主要手段,治疗内容包含训练肌力、本体感觉、关节活动度保持等,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缓解踝关节不稳状况[3]。但给予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康复治疗时,如训练方法采取患者自行训练的方式,训练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尽管康复训练计划由专业的康复医师制定,但缺乏个体化与针对性,加之自行训练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导致训练效果并不理想。在医院中由专业的康复医师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及训练时,康复医师可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训练计划、训练强度及训练时间,较为适合患者,并可在训练期间随时评估训练效果,结合效果适当的调整训练方案,有效的提升了康复训练的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康复医师指导的康复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运动员时,具有良好的训练效果,可有效的改善运动员的踝关节功能,缓解踝关节不稳定的状况。

参考文献:

[1] 刘欣,张云鹏,王磊等.康复指导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康复中的意义[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05):467-469.

身体康复训练方法范文5

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观察组即行早期规范化肢体功能训练。

结果:观察组经系统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患者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 偏瘫 肢体功能训练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033-02

脑卒中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并发症高的特点,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随着诊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率明显提高,然而致残率在其存活中却高达80%以上[1]。所导致的各种神经症状,如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失聪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痛苦与沉重负担。本科室近2年对60例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和提高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取得显著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所选病例均经临床表现结合头颅CT或MRI检查,以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为标准[2]。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有明显的肢体瘫痪,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既往有精神病、肢体功能瘫痪病史;严重的四肢瘫痪;患者或其家属不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一般资料。收集本科室2009年3月至2011年10月收治脑卒中并发肢体功能障碍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男39例,女21例,年龄49~86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发病年龄(62.4±7.9)岁,其中脑梗死25例,脑出血5例,左侧偏瘫13,右侧偏瘫17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发病年龄(59.3±8.5)岁,其中脑梗死21例,脑出血9例,左侧偏瘫12例,右侧偏瘫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病情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两组患者在急性期均给予必要的脱水、稳定血压、溶栓(或止血)、控制血糖、营养支持等常规药物治疗,并给予系统的护理措施,预防压疮、感染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者病情一旦平稳,如意识清、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合并症的情况下(经神学症状不再进展3天)就可以开始采取系统化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如预防关节挛缩和畸形,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抑制肌肉痉挛和异常的运动模式,促进正常运动模式形成。由护士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习训练方法,以便患者出院后在家中继续肢体功能康复训练[3]。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①健肢各关节被动及抗阻力运动,主动运动;②患肢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及功能位摆放,被动运动;③床上翻身;④桥式运动;⑤卧位到坐位训练;⑥坐位平衡训练;⑦抱膝运动训练;⑧双手叉握的自我活动训练;⑨站位平衡训练;⑩迈步平衡训练;实用性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而定)[4,5]对照组给予传统肢体功能训练。整个治疗过程中,康复组及对照组均辅以心理治疗。

1.4 评定方法及标准。采用Fugl-Meyer评定积分表评定患者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患者均在入院当天和住院1月进行瘫痪肢体功能评定,根据患者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关节活动度、痛觉和感觉功能5个方面,50项,评定,每项分三级评定。分为:0分、1分、2分,总计226分。分数越高,表明肢体功能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上下肢(FMA)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上下肢(FMA)比较(X±S)

组别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肢FMA下肢FMA

第1天第30天第1天第30天第1天第30天

观察组26.1±7.610.3±5.121.3±20.139.6±18.415.5±9.628.6±9.1

对照组25.8±7.112.7±6.523.0±17.930.1±10.615.8±9.225.4±7.6

t0.303.110.674.790.232.88

P>0.050.050.05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比较(X±S)

组别第1天第30天

观察组35.0±10.418.3±14.2

对照组35.7±6.921.7±6.9

t0.383.16

P>0.05

3 讨论

3.1 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理论认为,早期瘫痪肢体康复训练关键在于保持良肢位、被动关节活动、翻身、移动等方面,预防病态模式的产生和强化,为大脑功能恢复后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奠定良好基础。早期的肢体正确姿势的摆放可防止肌肉痉挛,肢体、关节活动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同时在运动过程中身体的协调性也得到训练,肌肉和关节的运动反过来又向中枢神经提供了大量的本体运动和皮肤感觉的冲动输入,有可能帮助患者有效地发挥异化作用,最终获得最大的康复效果。

3.2 通过指导观察组患者保持良肢位,进行被动关节活动、主动运动、抗屈肌痉挛、实用性步行训练等康复活动,减少病态模式的产生及强化。尽管入院时患者全身功能普遍较差,但经过康复训练1个月后,患者瘫痪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与入院时相比明显改善。早期即进行系统化康复训练的患者,在治疗1个月时以后,其Fugl-Meyer总评分有效率,均显著高于未进行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的对照组。通过本实验我们还证明了,过去只注重脑卒中本身的观察和治疗,忽视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的训练,甚至错误认为早期良肢位会加重病情,以至于许多脑卒中患者虽然生命得到挽救,但后遗症发病率高,致残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脑卒中早期就进行瘫痪肢体功能训练,废用综合征发生率为0.7%,而非早期康复治疗者废用综合征高达38.1%[6],可见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3.3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担负着重要责任。通过正确的康复护理,能使生活不能自理者恢复自理能力,使偏瘫肢体恢复最大限度的活动能力,对提高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有着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戴红,王威,于碱,等.北京市城区居民脑卒中致残率状况及社区康复的要求[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6):344~347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8~380

[3] 韩雪玲,李淑英.康复护士对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作用[J]

[4] 曹凌.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正规康复训练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09,17(4):302~303

身体康复训练方法范文6

关键词:智力缺陷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康复训练;因材施教

1.感觉统合训练概述

(1)基本内涵。在教育实践中,感觉综合训练通常是指运用滑板、蹦蹦床、独脚凳等相应的器材,根据智力缺陷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病理特点,针对人体的基本感觉缺陷进行补偿性训练,提高肌体的基本活动能力,矫正和补偿儿童在前庭平衡、本体觉反应和协调、触觉等方面能力上的缺陷,促进身心功能恢复和智能发展的一种综合性训练方法。

(2)主要内容。一是感知能力训练(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就是借着感知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二是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训练(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等),目的是能逐渐做到感官与机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运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运动训练,目的是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做精细而准确的动作。三是语言与交流能力训练。目的是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头、微笑等动作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四是认知能力训练。目的是能逐渐做到利用视觉和听觉认识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

2.应用感觉统合训练的要略

(1)全面了解智力缺陷儿童情况。训练前,先由专业康复老师来观察儿童的情况,初步用器材来评估儿童的智力水平,并结合家长对儿童的日常行为的描述,发现儿童存在的缺陷。康复老师给家长一张感觉统合测试量表,让家长根据儿童的日常行为来填写,从中判断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并且全面了解儿童表现。

(2)制订康复训练目标。在了解智力缺陷儿童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好教育康复训练的总目标,即运用感觉统合康复训练的主要手段,遵循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据儿童的心理、生理和病理特点,选择针对性的器材进行补偿性训练,刺激大脑中枢神经的发育,并为以后的教学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围绕此总目标,根据每一个儿童的具体特点,确立好相应具体的分训练目标。

(3)优化训练手段方法。一是因材施教。每一种训练都有其适用范围,如儿童表现为跌跌撞撞、肌张力不足、容易跌倒等症状,就进行本体感训练,训练器材为跳床、独木桥、脚踏车等;如儿童表现为多动不安、焦虑等症状,就进行固有平衡训练,训练器材为独脚椅、大陀螺等。二是尊重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儿童的实际身心特点安排合适的训练负荷量,分解动作和步骤,分步来训练。训练中谨防过度刺激,可以先让儿童在课前作好预备动作。训练中配上轻音乐,在轻松情境下完成训练。训练都采用动静结合方式,让儿童训练一段时间后休息,再训练,再休息,循序渐进。通过不断改善和提高,使训练一环衔接一环,环环相扣,更好地刺激大脑的活动区域。三是师生游戏互动。在训练中,采用角色扮演方式来提高儿童积极性,如让儿童扮演“袋鼠”进行手脚协调的双脚跳跃。因势利导,用游戏将儿童不佳的感觉反应进行有效的组织,教师和儿童一起训练,与儿童交朋友,融入儿童的世界中,使他们在玩中练,在练中成长。四是家校合作共育。感觉统合训练仅仅依靠老师和学校是不够的,也需要家长的共同配合。因此,指导家长学习训练方法,提高康复训练效果,是很有必要的。家庭的训练有很多方法,如带儿童去散步,上楼梯时不坐电梯而是步行上去,在家里可以走直线,在客厅里做翻滚爬行,等等。

3.结语

智力缺陷儿童的康复训练是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总之,应用感觉统合训练要根据对象的特点分步训练。只有坚持不断地进行循序渐进训练,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达到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