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的措施范例6篇

人才培养的措施

人才培养的措施范文1

关键词:中职院校 财会人才 创新 培养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财会职业成为当前热门职业,人们竞相学习财会知识,而随着我国高等院校财会学科的开展,中职院校的财会专业毕业的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几乎没有竞争力,而随着国家对创新概念的提出,全国范围内都在构建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可以说这样的环境背景为中职院校的财会专业学生提供了发展机遇。中职院校的教育目标除了一般性的基础教育之外,其主要目标就是为社会提供实用型的人才,而根据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需要中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操作能力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为只有学生具备了创新精神,他们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才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 培养创新型财会人才的现实意义

当前社会都在讲培养创新型人才,究竟创新型人才对社会、经济有着怎样的影响,是社会各界普遍研究的焦点,但是关于培养创新型中职院校财会人才的现实意义则相对还比较少,因此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阐述关于中职院校培养创新型财会人才的现实意义。

1.1 培养创新型财会人才是中职院校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教育结构层次的不断完善,中职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为社会培养实践性人才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生产要求人员具备的专业知识要尽可能的丰富,因此中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也逐渐的失去了其重要地位,其原因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教育目标与中职教育目标基本相同,因此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以实现工作实践性为前提的,这样中职院校出来的学生需要与高职院校的学生竞争获得工作岗位,而这样的竞争必然是中职院校的学生失败,因此中职院校的学生要想获得市场的认可,除了中职院校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策略以外,其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质量,依托中职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生具备了创新精神以后,中职院校的学生就不会因为竞争压力而陷入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

1.2 培养创新型中职财会人才是经济发展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经济出现了快速的发展,企业之间的交易不再仅仅局限在国内的某一区域,而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世界经济贸易中,企业交易对象的进一步扩大无疑会增加企业的交易风险,因为国际环境比较复杂,需要企业具备完善的风险分析能力和财务决策意识,而这些工作都需要企业的会计人员在掌握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先存在的信息进行创新性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企业在国际交易中受到损失。其中最真实的例子就是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如果企业具备创新型的人才,他们就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就可以帮助企业尽可能的避免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或者将影响降到最低。所以在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经济的发展需要的是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尤其是创新型的财务人员。

1.3 培养创新型中职财会人员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提高,以往企业依靠资源实现盈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要进行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生产创新以及管理创新等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因此企业产业结构的挑战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也要转变传统的工作观念和模式,提高对工作环境的科学预测,并且及时为企业提供前瞻性的意见与决策,而这些要求则需要会计人员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中职院校的财会学生其毕业后的岗位就是与会计相关的岗位,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讲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中职财会人员具备创新精神。

2 中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措施

中职财会教育一直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以理论知识为主,教师按照书本知识进行教学,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了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模式,结果造成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因此为了提高中职财会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对中职财会教学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2.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式,积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教师可以根据财会专业新的知识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思维发挥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的探讨,并且教师可以采取组建小组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学生发表的观点教师要给予肯定,并且对于问题的解决途径可以是多种,没有标准答案,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当然这种创新思维的发展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因为只有教师具备了创新意识后才能保证其提出的问题符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要求。比如教师在教授“坏账准备金计提”的问题时,在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没有“坏账准备金计提”,那该怎么办呢?在确立问题之后,学生就会针对问题进行逆向思维的思考,从而加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2 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为学生的思维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思维创新就是要摆脱传统的束缚,进而从独特的角度进行问题分析,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创新思维的发挥需要提供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因为只有保证环境氛围的轻松,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良好教学环境的构建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友好的关系,也就是教师要改变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引导学生学习并且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同时学生也要敢于向教师提问题,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

2.3 注重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2.3.1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前提就是学生要尽可能的多进行实践操作,因此中职院校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比如中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本校的实训教育资源,按照企业财务工作的模式,模拟财务工作,让学生在模拟活动中体验财会工作的内容,感受财会理论知识与岗位工作要求的结合,通过模拟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财会技能的基本掌握,比如财会人员进行点钞比赛等,应用计算机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等。

2.3.2 及时将最新的关于财会法律法规的变化传递给学生。任何形式的创新都要以最基本的知识为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财会法律法规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新的变化,教师作为理论知识的引导者,其需要第一时间将这些变化传递给学生,因为只有具备了最新的理论知识以后,他们才可能有所创新。

2.4 注重加强学生发展能力的培养

2.4.1 提高自学能力

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较短,知识有限,而社会知识的更新周期则越来越短。会计行业也是如此,如果学生没有一定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就很难适应岗位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财会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更应让其掌握学会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使学生会学,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学习,更新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4.2 提高创新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形式多变的、生动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树立创新观念,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教师可应用启发式教学,通过设问、独立思考、讨论等形式,进行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摆脱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进而提出一些新见解、新设想、新方法。经过长期不断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会逐步得到加强和提高。

2.4.3 提高财务管理与分析能力

作为一名合格的财会人员,不仅要会记账、算账和报账,更重要的是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在财会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财务管理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2.4.4 提高交际和协调能力

实际工作中,财会人员经常与银行、税务、工商、审计、财政、客户以及本单位领导、职能部门和职工打交道,在交往中难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分歧,财会人员要在相关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积极努力与对方取得共识,使问题妥善解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灌输社交意识,学习社交知识和沟通技巧,提高交际、组织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凤芬.中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索[J].中等职业教育,2011(25).

[2]余云富.浅谈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刊,2012(17).

人才培养的措施范文2

[关键词] 阿克苏市 农广校 农村实用型人才 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1-0296-01

近几年,阿克苏市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借助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电子政务网,搭建本地农业信息播报系统,根据农事时节,通过短信或留言板农事要点,指导农牧民从事农业生产。以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协会和农村经纪人协会为载体,定期组织各协会成员开展农业科技经验交流,推广成功经验和新技术;筹集资金购置科技图书资料,在村级阵地中建起121个“农民科技书屋”,5万农牧民受益。阿克苏市现已形成7类农产品科技示范基地、59个示范村、1200多个示范户,用辐射带动培养出各类农村实用人才4300人。

1 阿克苏市农村劳动力基本现状分析

阿克苏市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北边缘、塔里木河上游,因水得名,维吾尔语意为“白水城”,是古丝绸之路中的重要驿站。近些年,阿克苏抢抓西部大开发和中央加快新疆建设的发展机遇,积极开展城市各项事业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并针对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的现状,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稳定社会秩序,构建生态、文明、和谐的阿克苏,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昔日在人们眼中环境恶劣,风沙肆虐的边陲地区变成了如今富饶、美丽、大方的生态阿克苏,目前,阿克苏市全市耕地面积为126万亩,人均耕地4.1亩,草场面积403万亩,可以实现全年放牧。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中央和自治区高度重视下,地区的农业部门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和教育、科研、扶贫开发等多个部门密切配合,依托地区农广校大力实施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帮助一大批农民群众实现了就业和在就有,农民群众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提升,经济收入进一步提高,带动了阿克苏市农村地区经济稳步发展。

2 阿克苏市农广校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措施

2.1 依托项目,促生农村实用人才

阿克苏市农广校对所有涉及人才培训项目,按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要求,整合为林果、养殖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不同类型,结合具体培训计划、产业布局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需求,合理确定项目村。根据产业条件确定,将项目确定在产业基础较好的村,通过项目实施,促进产业改造升级,辐射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结合人才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基地人才资源优势,利用人才基地吸引项目,通过项目建设促进人才培养,通过人才培养实现项目的科学实施和顺利完成。2016年以来,阿克苏农广校切实联系多个部门,围绕粮食、棉花、特色林果业、畜牧业和设施农业等实用技术开展科技培训,举办县(市)级培训班664期,乡(镇)级培训班1380期,村(社区)级培训班1900期,累计培训城乡居民、农牧民55万人(次)。

2.2 利用基地,培育农村实用人才

阿克苏市农广校结合自身实际特点,按照农村实用型人才培养项目实际要求,联合项项目实施单位引进先进生产技术,聘请专家培训项目所需各种技术人才,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培养各种技能人才。按时令培训,邀请农林牧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技能培训,开阔视野。利用远程教育培训,在农闲时间,组织群众收看远教课件,学习技术,了解信息。通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适用技术。截止到2016年10月,地区积极组织各类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举办各类科技科普现场会、技术交流会850期,累计培训宗教人员6214人次、基层党员41208人次、青少年22885人次、妇女10480人次,有效提升了农村实用人才科技水平。农广校联合政府组织部门、职业技术学校,每年有针对性地组织一批种养殖专业户、创业典型到外地学习取经,为他们增长见识、学习技术、借鉴经验提供机会。同时,保证政府部门能够从中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创业项目推介、创业指导等服务。

2.3 搭建平台用人才

实施农技推广和农民培训项目,培养农业科技带头人,充分发挥农民实用人才技术专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开展农业专家与农村实用人才结对子活动,及时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组织实用人才成立专家服务小组,带头建设示范园区、带领农户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帮技术、帮项目、帮信息提高农户致富本领。同时,依托特色产业发展培养和壮大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兴办各类专业协会,依靠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积极为群众提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捕捉市场信息,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联系面广、信息量大的优势,及时沟通市场信息,引导群众按照市场需求,调解种植结构,促进生产发展。各类协会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发展的好帮手。

2.4 推动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认定开展

健全领导机构,成立由组织部长任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工作小组,组建高、中级职称认定办公室,制定方案,召开会议,明确了工作进度和目标任务,切实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社局具体负责,其他相关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广泛参与的农村实用人才高、中级职称评定工作格局。

参考文献

人才培养的措施范文3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 人才培养 课程 教学方法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252-02

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是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方案,借助于完整的课程体系和科学的管理方式实施会计学专业人才教育的过程。综合考量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针对其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于提高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考量

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任主要由各个高等院校来承担。按照学科特点,高等院校可以分为综合类、理工类、财经类、师范类、Z言类、政法类、民族类、农林类、医药类、艺术类、体育类以及军事类。会计学专业的设置以综合类、理工类和财经类高等院校居多。根据教育部相关资料统计,截止2015年底,我国开设会计学专业的本科院校共有630所,其中开设会计学专业的本科财经类院校共有88所,综合院校共有177所,工科院校共有206所,占74.76%。综合类高等院校,指囊括多学门、跨学科学术知识领域的大学,一般辖有多所学院,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理工类高等院校是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工程、天文、数学及其各种运用与组合的大学,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财经类高等院校,是以财经类专业为主要学科的院校,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

根据科研规模和科研性质,高等院校可以分为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应用型以及高等专科院校六种类型。研究型是把研究放在首位的大学,致力于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与科技研发;研究教学型介于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之间,一般是科研与教学工作并重且强调科研的重要地位;教学研究型也是教学与科研并举,只是教学和科研所占的比例不同,其研究创新环境低于研究教学型高等院校的平均水平;教学型是以招收本科层次的学生为主体,主要履行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研究的职能,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高级研究型后备人才;应用型是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在开设会计学专业的高等院校中,以上类型均有涉及。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学科特点及办学优势有很大不同,会计学专业在学校的专业地位决定了学校对其资金扶持、教学资源等倾斜的力度。而且,研究型、研究教学型以及教学研究型高等院校在制定本科培养方案时,会考虑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在本科生课程体系设置时会有相关的衔接课程。

各个高等院校都设定了较为明确的培养目标,涵盖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道德以及从业领域范围,除了以应用型或复合型培养目标为主体之外,还强调国际化以及创新性。从不同高等院校的培养方案来看,尽管对课程的归类有所不同,但是核心课程的基本架构比较清晰,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或称基础会计、初级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和管理会计。除了核心课程之外,各高等院校往往根据自身特点及发展需求设置一些差异化的课程,如财经类高等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往往下设多个方向,不同方向会有体现该方向培养特色的专门课程;而综合类高等院校在管理方面的课程会相对较多。

二、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改进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各高等院校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各自的特色,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平台。但与此同时,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高等院校也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如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融合;在课程体系中实习环节虽有一定的比重,但大多流于形式;教学注重纯粹的会计理论与技术培训,没有在探究性纬度上加以拓展,使得学生缺乏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辨能力。为此,高等院校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应该进一步调整和改进,从而为我国创新性国家建设输送合格、优秀的会计学专业人才。

1.突出差异化、个性化人才培养。会计学专业具有办学层次多样化以及办学范围宽泛性的特点,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根据区域发展差异,将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与地方经济相融合,根据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修正培养方案,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与此同时,不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偏好不同,高等院校应当据此对学生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培养,并在总体范围内,对学生所学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补充。另外,在培养过程中还应该将职业道德等人文素养融合其中,除了体现专业特征,还应该涵盖科学的价值观导向。

2.优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在高等院校现有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应当重点对通识课程、实践课程以及双语课程进行调整。按照新修订的国际会计教育准则,通识教育应当包括八个模块,即了解历史事件或思想、当今世界的文化差异,培育国际视野;关于人类行为的基础知识;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对定量数据的调查与分析;调查、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对艺术、文学和科学的欣赏能力;对个人和社会价值观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价值判断的经验。为提高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应加大实践课程的学分比例,增加实践性选修课程,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内、外会计学相关竞赛。在课程体系的优化中,还需要突出国际化的培养理念,引进国外先进的会计学术思想,利用国外原版教材加大相关双语教学课程的力度。

3.改革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方法是顺利实现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改变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授课模式,增加师生互动,以学生的课堂讨论为切入点,让学生为教师及其他同学讲解,更深地体会课程的本质。二是将传统教学中理论知识讲解的部分与信息软件结合,将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相结合。三是借助反转课堂、情景模拟等手段,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协作、案例研究、论文研讨等多种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

4.加强校企合作。基于会计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高等院校应当积极开展与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其它相关企业的合作,以拓展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校企合作可以采取如下途径:一是与企业合作开设合作教育课程,学生通过参与合作教育课程,与企业财务人员一同工作,全面参与会计业务,观摩会计业务流程,见证、分析具有一定复杂度的会计业务,从而在毕业前获得有价值的工作经验。二是与长期合作企业共同建设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参访及结合某些特定的会计课程进行一定的实践操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对实习课程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同时也便于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跟踪考查。三是定期邀请注册会计师或者企业财务负责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开展专题讲座和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会计实务处理方法和经验介绍。

[资助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2011年度)(课题编号:GBB1211004,课题名称:基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保障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1] 罗希亮.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培养方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4(6)

[2] 张新民,祝继高.会计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突围之路[J].会计研究,2015(8)

[3] 张巧良,周丽丽,陈荣.给予国际教育准则的会计学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12)

[4] 张伟,王新红,王媛.卓越会计师素能结构及培养路径[J].财会月刊,2015(6)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人才培养的措施范文4

关键词: 公安秘书 人才培养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一、公安秘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教育理念

公安秘书,隶属于政务秘书,是指在公安机关中“掌握文书、辅助管理、协助领导机关和部门负责人处理公安机关日常政务事务的办公室工作人员”。与普通职业秘书和企业秘书不同,公安秘书人才既需要具备全方位的秘书技能,又必须对公安机关的各项工作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更要有坚定过硬的政治素养和心理素质。这一职业特点决定了公安院校在制订公安秘书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树立科学、全面、鲜明的人才教育理念,以指导公安秘书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目前公安院校主要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公安秘书培养方面主要有以下三种分异:1.“主动服务式”人才培养理念。以山东省公安院校为主要代表,在构建公安人才培养模式时,确立了主动贴近实战,贴近基层,贴近执法活动的“主动服务式”人才培养理念,以积极满足公安机关对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2.“双适型”人才培养理念。所谓双适,既适用又适格。适用是指适合从事公安机关各项工作的人才,适格是指具备专门化的职业资质,适应具体岗位工作要求的专业人才。在该教育理念下,双适的公安秘书人才,一方面要适合从事公安专业类工作,另一方面要具备秘书职业资质;3.“订单式”人才培养理念。这种教育理念是在校局合作的基础上,让公安院校和地方公安机关建立起常规交流制度,公安院校在充分了解公安前沿情况和岗位设置,按照地方公安机关的实际人才需求打造各类公安人才的培养方案,承接订单,开展教育或培训工作。

结合上述几种公安教育理念可以看出,贴近公安工作实际需求,形成高级订制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包括公安秘书在内的各类公安人才培养机制的内在核心要求。

二、目前公安秘书人才在任用和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一)公安秘书优秀人才少,人力资源稀缺。

公安机关的秘书人员主要集中在区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的秘书职能部门中,从业人数与整个公安机关常备警力数相比只占绝对少数。这种绝对少数的人才需求导致各公安院校中要么根本不开设公安秘书专业,要么开设该专业,但是实际招生和计划培养人数相当有限,这种现实情况从根本上导致公安秘书人力资源稀缺的现状。秘书作为一种高度实践型的职业,优秀的秘书人才必须在相关工作岗位上通过大量高强度的实践锻炼而出,这更使得公安秘书领域培养出优秀秘书人才的几率进一步降低。

(二)各地公安机关任用秘书人才情况混同。

通过对大连地区区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秘书职能部门的走访、调研,获取相关单位公安秘书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通过筛选、分类和综合分析,发现以下几个显著特征:(1)从受教育经历看,实际从事公安秘书工作的警员绝大多数以各类公安实战专业为主,公安秘书或者秘书类专业只占1%,同时在职公安秘书人员基本上从未接受过秘书职业理论及实践课程的教育或者培训;(2)在职公安秘书人员中,首次就职即进入秘书部门工作的只占5%,在此前提下,在秘书部门工作满五年以上的更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各类公安实战部门转入秘书部门的从业人员占79%以上,军队转业占5%,其他行业转入约占11%(见图1);(3)公安秘书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及学历层次差距较大,存在一定程度的人才浪费现象。在走访过程中,公安秘书人员的最终学历以大学本科为主,约占74%,同时少量存在大专学历,占14%,还存在一定数量的秘书人员具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约占12%(见图2)。

图1 公安机关秘书人员主要来源图

图2 公安机关秘书人员学历水平

(三)公安机关对公安秘书工作及人才培养重视不足。

一方面,公安秘书部门承担着公安机关日常事务处理的重要职责,秘书从业人员的实际工作量大、任务重、事项琐碎,而工作成绩虽有,但远远没有公安实战部门那样抓人眼球,很容易被领导习惯性地忽视,即便圆满顺利地完成各种工作,也无法得到领导机关的充分肯定,这就导致秘书从业人员的意志消沉、工作积极性下降等负面情绪的增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打击公安秘书人才对自身职业能力的进一步追求。

另一方面,部分领导人员对公安秘书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还停留在认为秘书工作就是个“抄抄写写、送个文件、传个话”这种打杂的印象中,没有从职业视角下了解公安秘书工作的开展动态。对近年来秘书职业发展和秘书职业资质认证等相关信息知之甚少。在任用秘书人员时,还是固守“以干代学,老同志带新同志,新同志自己摸索”的陈旧思维和用人模式,造成实际工作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比如秘书部门科室庞多、人员冗杂、工作效率还不高等,甚至在公安秘书部门中形成低质低效的常态。这种状态下,领导看重哪一项工作,就只能集中人力搞某项工作,其他的常规性工作只能暂时撂倒一边,或者干脆不做。

(四)地方秘书人才的涌入与公安秘书人才生存空间的缩减。

随着公安机关对秘书人员任用中大量公安实战部门人力的涌入,公安秘书人才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减,这导致更多的公安院校削减甚至停办公安秘书专业,加剧了公安秘书人才储备紧张的现状,形成了恶性循环。随着公务员招考面向社会,大量地方院校的秘书类专业毕业生进入公安机关工作,他们虽然掌握系统的秘书工作理论并有一定的相关工作技能,但是由于对公安行业缺乏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实际工作中很难在短时间内肩负起公安秘书岗位的重任。同时,没有经过公安院校富有特色的人民警察政治教育,这些从业者的个人政治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对公安机关内部工作纪律和保密要求不能完全从内心接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安秘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改善公安秘书人才窘境的措施与建议

(一)在公安机关内构建科学正确新颖的公安秘书职业认知。

在公安机关内积极引入秘书职业资质认证,建立一套既符合公安机关秘书职能要求又切实可行的人才任用标准。对外在公务员考试中,对相关的公安秘书类岗位的招考,可由用人单位加试相关秘书岗位技能;对内部在职公安秘书岗位的从业人员,鼓励其自学,参加秘书职业资质考试,取得秘书职业资质认证。

(二)在校局合作的平台上构建新型公安秘书人才培养体系。

1.进一步加大校局合作的力度和深度,培养符合公安机关要求的专业秘书人才。公安院校应发挥目前在公安教育领域的优势,加深与各级公安机关对秘书相关岗位的交流,制订符合公安教育核心理念和当代职业教育发展潮流的公安秘书人才培养方案,打造更多优秀的公安秘书方向学历教育人才。

2.为在职在岗的公安秘书从业人员提供必要的秘书培训课程。针对公安秘书部门中大量存在的在职警员,进行实地调研,收集和挖掘他们在秘书工作中薄弱的环节和需要进行专业性指导的内容,量身打造一些短小精悍又实用的秘书技能课程,充分利用公安系统内各类警员培训平台,采用讲座、网络微课、下基层送教等形式,提高公安机关秘书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水平,提高秘书部门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欧苏婧.浅论新形势下公安秘书人才培养[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117-121.

[2]程小白.公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9:5-9.

[3]占建云,仇瑛.浅析新形势下的公安秘书工作[J].秘书之友,2008,8:13-15.

人才培养的措施范文5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现状;培养措施

0 引言

2013年9月,国家主席出访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 10 月,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说时又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可以促进国际交流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建设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经济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明显增多,跨国交流已然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语言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国际往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要实现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面对“一带一路”带来的新契机,现阶段各个行业都在极力寻找能够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国际型外语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 年)》中指出:“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发展的要求,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惯例与规则、能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除了硬件方面,如“海陆空”交通设施的完善,同时在“软实力”,如外语人才的培养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想在“一带一路”发展契机下,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走向国际平台,增强国家整体影响力,就必须加快培养高素质国际型外语人才,国际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已刻不容缓。

1 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外语教育模式过于陈旧,培养出的外语人才大多属应试型,普遍存在重视语言知识、文学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这样就造成许多外语人才毕业之后,只熟悉语言基本概念,而不懂得如何运用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社会适应性相对较差,口语交际能力极度欠缺。学者文秋芳在2016年就曾指出,人才培养阶段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在于:1)缺乏双向思考语言人才培养的模式;2)未能全面了解非通用语专业布点顶层设计的机制;3)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不强,而且针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够明确。此外,还有众多学者纷纷指出,国际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与高校师资力量也密不可分,教师作为培养学生的奠基石,其自身的教学水平也应具备国际化水准。与此同时,就目前来讲,我国高校外语教师赴国外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很少,因此他们未能及时获取国际最新科教动态,不能很好地向学生传授国际最新理念。由此可见,现阶段我国高校培养的外语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一带一路”下国际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所以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

2 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措施

针对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拟从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中外合作办学这四个方面阐述国际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措施,希望能够弥补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的不足。

2.1 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沿线各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国际型外语人才。常言道,做每件事情之前必须要有一个既定目标,事先规划好蓝图,并结合现状分析调整既定方案。在“一带一路”视角下,一个国家想拥有更多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必须具备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条件,就软件方面而言便是语言人才的高效培养。尤其是进入21世纪,国际交流增多而外语人才稀缺,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急需高素质、复合型、专业型的国际型外语人才。这样的人才通晓国际惯例与规则,能够积极关心国际事务,拥有高素质的道德水平和修养,能够在遇到困难时,冷静有效的处理难题,并能够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更好地达到多元化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

2.2 高校师资力量

毋庸置疑,教育是培养人才必不可少的奠基石,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外语教师的综合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外语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当前教师的国际化能力还不能很好地培养国际型外语人才。因此,对外语教师来讲,最重要的莫过于发展其自身的国际化水平。外语教师可以通过国际文化学术交流,汲取最新国际知识,提升自身整体素养。与此同时,他们还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国外教育的新理念,了解最新科教发展动态,完善自身教学理念。此外,外语教师还应从实际出发,根据现状积极寻找高能有效的多元化教师培训渠道,以提升自己的国际水平。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通过课堂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有效帮助学生提升整体国际认知度,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的国际型外语人才。

2.3 人才培养模式

在培养外语人才的过程中,改变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尤为重要,考虑到“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国际型外语人才的战略需求,那么高等教育必须建立科学性的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即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专业型外语人才。在外语教学中,教育者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全面的语言基本知识之外,还要格外重视向他们传授必要的语言学习技巧。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从“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转化为“培养学习者学习知识的能力”,帮助学习者在今后的人生中不断地汲取新知识,为他们打造终身学习的宝贵平台。具体而言,首先,高校应注重培养具备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生,并能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其次,高校应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态式教学,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主要参照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者,高校应多举措并举培养高素质人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实战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国际变化的快速发展需求。

2.4 中外合作办学

目前,中国各类高校大都开设外语类专业,这一举措为校际合作和校外合作提供了优势互补的资源条件。鉴于此,高校可以选择适合本校发展的国际院校,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共享国际教学资源,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资源,尝试引入高效的国外教学质量,由此提升教学整体质量,实现多元化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的高效发展。此外,应鼓励教师和学生利用长、短期的合作学习交换项目,寻找适合自己专业的切入点,使外语学习变为一种本土语言的学习,使外语融入目的语语境,更好地获取语言文化信息,拓宽国际视野,为国际型外语人才注入新鲜的活力。

3 结语

综上可知,目前我国高校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不容乐观,然而,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各个国家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际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变得至关重要。我们应一方面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高校师资力量建设,同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中外合作办学力度。唯有此,我们才能抓住机遇,优化外语教育结构,努力培养多元化的国际型外语人才,用高质量、多元化的外语教育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推动我国经济、文化健康l展。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新中国六十年外语教育的成就与缺失[J].教学与研究,2013(3).

[2]王宁.外语人才应该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化作出贡献[J].中国外语,2014(5).

人才培养的措施范文6

关键词: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187-02

一、引言

国家将高校分为学术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技术型高校。为了把握高等教育发展形势,正在狠抓专业建设,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抓紧师资队伍的建设,进行特色育人,不断地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途径。把专业建设作为学校转型发展的切入点,积极探索产学研相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校企合作,搭建协同育人的特色化的办学之路,在实施实践教学的计划过程中应该不断的进行调整,确保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到最佳的状态,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不同于普通人才,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应用型人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其技术应用能力。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数学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数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建立一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的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重视数学专业实践教学基础的同时细化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应用型人才

数学专业开设了数学建模、软件工程、数学竞赛等课程。即便所学课程有所差异,实践教学在整体学时分配上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教学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数学专业实践教学基础的同时细化实践教学体系,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根据数学专业的发展需要,面向实际,从系统性出发整体优化数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对数学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完整性。按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原则,合理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线,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可以得到全面的培养,保证实践教学在学生四年的学习阶段中可以不间断地持续进行。同时,要将实践教学的内容、目标、任务具体化,优化以实验课程、课外科技活动等不同教学内容与方式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基地型、工程训练型、设计性实验型、课程设计型、毕业设计型、创新型、复合型等七种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构建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系统衔接的实践能力培养平台。

数学分析是重要的基础课,概念、理论高度抽象,解题复杂,证明方法难于构建。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在整个系统教学中形成理论―实践―理论的完整循环来大大提高数学专业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主要内容为:将课时左右合理地分配,一部分课时按部就班,重点地讲授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重要定理,介绍微积分的思想与原理、核心内容与精髓,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提高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授这些课程内容的时候,要坚持“实用、先进、有效”的教学原则,从实际需要出发,更新教学内容,引人新思想、新方法,反映了当代的数学发展趋势。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介绍一些微积分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静态的语言是如何表达动态的过程的,并进一步了解到知识是怎样由简单发展到高级的。此外,教师还可以及时将科研新成果引入到教学中去,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

三、根据需要,构建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平台,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课堂教学中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强化实践教学对创新精神、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让学生进入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参与科研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以及科研技能,承担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加强其实践能力的训练;产学研合作,共建实训中心和创新实践基地,强化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为了让实践教学环节顺利进行,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步来完成:首先将学生分成小组,5―6人为一个小组,教师布置实践教学的内容。课外,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网络看视频资料,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每次都需要写出自己的心得和总结。而一旦遇到疑问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网络的形式来寻求教师的帮助。其次,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组与组之间相互提问,并随机地派小组成员在讲台上进行讲演。然后是课堂测试或练习,正确与否,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评价,也可以由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小组对小组进行评价等。到了最后阶段,通过前面的学习、讨论,对于那些学生无法确定的地方,教师再进行讲授,解答疑惑,突出重点内容,并得出结论。最后,根据结论,教师可以给出整体的评价。同时,每一章学完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这一阶段学生的表现给出一个合理的成绩。通过以上的实践教学的实施,再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可以很好地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四、数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改革实践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

数学专业实践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其学习和参与实践课程的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考核评价体系既要合理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又要考虑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考核体系的建立包括以下三种方式:实践教学环节占50%,平时的成绩占20%,传统的期末考试的成绩30%。为使该考核评价体系实施顺利,首先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编写制定详细实践教学内容与进度。当然学生实践成绩的评价还包括实践报告或设计说明书的完成态度,内容的完整性,文本的范性,等等。要求学生把每次的完成任务情况发邮件给指导教师,从而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与质量。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与效果,教师首先要与学生进行一定的交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考核的重要性和意义;其次,教师还要对每个学生每次实践项目的平时成绩考核进行一定的评价;最后是期末考试的成绩。

通过新的教学考核模式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的目的。实践教学考核在教育功能中有着极强的导向作用,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课堂纪律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过程考核,突出专业核心技能,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考核评价贯穿于实践课全过程,重视具体过程环节,要求依据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构建了相应的能力考核目标,以实践操作水平来体现,并且所占分值比例较大。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突出其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考核指标的建立既是对学生的考核,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认真梳理每一个实训项目中的专业核心技能以及它的考核目标,才能制定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它还严格了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也促进了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其必然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这种考核体系的考核内容全面,考核指标科学,有较强的操作性。考核体系中包括出勤、平时课堂表现、动手能力和操作规范性、课堂问答等实践课程的多个环节,重视全过程评价,每一个指标有针对实践应用能力相应的考核目标,重视理论、实践、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

总之,通过数学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新的考核体系的建立,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数学类专业的应用型数学人才的培养构建出了一套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突出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落实,构建多层次的教学体系,促进了数学类专业应用型人才与社会、企业、行业之间的对接。

参考文献:

[1]潘庆年,陈益智,陈海容.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16,(10).

[2]徐克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培养应用型人才[J].校长论坛,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