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范例6篇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范文1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现状

近几年,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取得了进展。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规定,所有部属高等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各校为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和规范化,都结合实际,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并制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办法或规定。审计覆盖面不断扩大,审计对象的职级逐步提高,审计力度明显增强,已逐步成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但从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来看,这项工作还是一个较新的领域。目前,大部分学校只开展了届满(离任)审计,而未开展届中审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目前我国高校审计部门是辅助高校内部管理的机构,通常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限制,同时,过甚密切的行政关系更难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因此,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很难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对被审单位或被审计人作出客观、公正、合理合法的评价。特别是当涉及学校领导层违纪或参与违纪时,审计人员则无能为力,无法对其做出真实、客观的评价。

2.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滞后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在于加强干部的监督管理,关键在于审计结果的运用,并以审计工作的时效性保证监督的有效性,但绝大部分高校都是在组织决定对领导干部工作进行变动后才委托进行审计,造成先离后审的事实,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审计成果的利用转化,有一定的滞后性,形成了审归审、用归用, 造成审计和人员的考核相互脱节的现象。这样难以达到审计应有的效果和目的, 起不到监督作用,也起不到考核干部的作用,影响了审计评价的有效性,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3.审计评价缺乏标准和依据

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对干部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一个权威性结论,经济责任审计既对“事”,也对“人”,审计目标也较为复杂。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考核评价有比较切实可行的操作规定,对如何考核领导干部缺乏具体的指标体系,对如何分清集体责任和领导干部的个人责任,也没有具体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标准,使审计人员难于对被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正确的评价,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准确性。

4.审计技术和方法不够完善

目前部分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还停留在对被审计对象单位财务收支的审计上,审计的形式还是就账审账,没有认真开展审计调查。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越来越宽泛,被审计人所在单位的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违法违规手段越来越隐蔽,有些违法违纪问题不一定就在会计资料中明显反映,因此很难从账面上发现问题。审计手段的局限性使审计人员无法全面准确了解经济责任人的真实情况,达不到经济责任审计应达到的高度和层次。

5.审计人员配备不足,综合素质不高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和时效性都很强的审计工作,这项工作往往涉及时间跨度长、范围广、内容多,而审计任务的综合性和问题的复杂性客观上要求审计人员应具有较为全面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懂得高校的各种财务会计制度,具备一定的查账技能,还应具备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知识、有关政策法规知识、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等。这就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面对任务重、要求高的困难局面,不少高校审计队伍力量仍然薄弱,不仅数量上配备偏少,而且专业素质不高,缺乏应有的审计经脸、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准,很难胜任日益繁重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这就大大形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使审计工作不能很好地、独立地开展。

三、加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1.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树立内审的权威性

高校内部审计是学校的内部机构,要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就必须取得高校领导层特别是高校校长的重视和支持,包括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配备审计人员,提高内审机构负责人的领导地位。只有拥有良好的组织条件,内审机构才能较为独立地开展工作,才能使相关单位和被审计对象对审计报告给予重视、及时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内部审计独立性越大,权威性就越高,才能真正发挥审计高层次监督职能作用。

2.强化制度建设,坚持“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

要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和作用,应该坚持“先审计后离任,先审计后任用”的原则。首先,高等学校应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起相应的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各级行政领导干部和校办产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规定得到贯彻落实。组织人事部门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干部监督管理的新机制,使经济责任审计成为考核干部的必经程序。在调整干部时尽量避免大批量的进行,真正将“先审计后离任”这一制度落到实处。其次,把离任审计与届中审计相结合,及时发现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中的不足,使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领导策略, 建立内部监督机制,进一步提高经济活动管理水平。

3.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环节,既关系到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风险,又是被审计的领导人员和委托部门关注的焦点,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难中之难。因此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之前应该围绕审计业务程序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和责任界定依据, 建立科学的审计评价体系, 按照一定的客观依据, 结合审计对象、目标责任制的各项内容权重具体进行量化,从被审对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入手,对内控制度、廉洁自律和经济效益性、效率性、效果性等内容明确评价标准,确定各内容分值,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具体评价时尽可能用数字说明问题,不可脱离数字和事实去盲目评价。明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审计评价体系,是确保审计质量的关键。

4.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综合审计,是多种审计形式的复合体。为了提高其工作效率,内部审计机构应充分利用内审优势,逐步完善审计方法,把经济责任审计同财务审计、效益审计,特别是审计调查紧密结合起来,使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以达到拓宽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的目的。

5.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强化审计风险意识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专业性、政策性很强,审计风险较大,因此,对审计人员要持之以恒地进行业务素质培训,加强政治素质教育,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以适应新形势下审计的客观需要。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不仅要提高审计人员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要提高调查研究综合分析能力和工作的责任心。此外,目前高校的审计人员风险意识较淡薄,缺乏应有的职业关注,所以要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审计人员认识到审计风险具有其必然性、潜在性、复杂性。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培训,使审计人员成为具有财会、法律、基建、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同时要注重培养审计人员的团队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蒋俊鹏.试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代经济.2007(12).

[2]陈琳.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思考.事业财会.2006(6).

[3]宋丽,李佳孝.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事业财会.2004,(2).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范文2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应市场经济对高校日益复杂的理财环境和日益频繁的经济活动的要求,而对高校中、高级管理者实施的以明确其经济责任关系的一种审计行为,是新形势下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干部廉洁勤政、客观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维护高校正常经济秩序的一种手段。作为寓监督、检查于服务中的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高校开展几年来,初步呈现出了有共识、有氛围、有合力、有成果的良好态势。但由于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自身具有的时间跨度长、层次高、涉及业务范围广、工作量大、审计风险多等特点和受部门领导决策与指令而具有的被动性、附属性、依赖性和局限性等,使高校内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在实施中也暴露出了一些,笔者拟就此作一和探讨。

一、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高校内审工作的一种探索性实践活动,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领域在新经济形势下的拓展。作为高校内部审计的一个崭新的课题,各高校在具体实施中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1.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滞后。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对有关行政负责人任职期间、任职期满或因提拔、调动、辞(免、撤)职、离退休等原因离开现职工作岗位之前,就其管理职责范围内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依法作出评价。而绝大部分高校都是在组织决定对领导干部工作进行变动后才委托进行审计,造成先离后审的事实,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审计成果的利用转化,有一定的滞后性,形成了审归审、用归用,审用两张皮的现象,难以达到审计应有的效果和目的,影响了审计评价的有效性,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2.思想认识不到位。目前高校中相当一部分人对实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思想上的正确认识,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认为:被审者都是领导干部,他们的晋升、调任组织已有意向或已作出决定,审计只不过是搞搞形式、走走过场,装个样子给人看罢了;有的教职工缺乏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本身意义的正确理解,甚至觉得谁有了经济问题才会审谁。有些被审对象也认为:学校搞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对领导干部不信任,进而产生消积、不配合甚至抵触行为;部分审计人员也觉得:被审对象都是领导,高校内部人与人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使审计人员产生畏难思想和厌战情绪,既认真不得,又不能马虎从事。不能不审又不敢认真审代表了相当大一部分特别是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的心态。各种不正确的心态来面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致使一部分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能主动、深入而顺利地开展下去。

3.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实施对有关行政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这些负责人在管理职责范围内经济活动的业绩和对存在的问题应负的经济责任,以促进加强学校的财政管理、并为组织人事部门提供考察和使用干部的依据,促进加强干部管理。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无疑是一种制约措施,对此干部群众都寄予厚望,期望通过审计,问题就会水落石出。但由于现实中审计所具有的局限性,特别是面对当前高校经济运行不够规范、信息有失真风险的复杂经济环境,致使有些深层次的问题,审计人员无法查证,加之相当数量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求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些问题一时无法查实,造成某些结论失实,由此使群众对审计产生误解,缺乏热情,认为审计是走过场。经济责任审计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4.经济责任审计内涵的加大与审计人员素质低下之间的矛盾。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高校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融资渠道,资源的配置形式愈来愈广阔,高校经济活动日趋频繁,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任务日益加重。经济责任审计涉及财务、基建、产业、后勤、成果转化、高校收费、贷款、各项资金管理等经济行为,需要对经济责任人的经济管理水平、工作业绩、决策水平、管理能力等作出全面的定量或定性评价,审计业务内容的宽泛与现有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无形中产生了矛盾。现有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相关行业的基础知识,虽具有一部分审计知识,但实际发挥能力较差,导致部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因人为因素质量不高,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5.审计评价缺乏标准和依据。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对干部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一个权威性结论,委托部门和审计对象对此都十分关注。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是近年重点开展的新工作,缺乏经验借鉴,而且许多责任人上任期间组织上也没有明确过具体的经济责任和目标,现在定量的评价缺乏规范的指标体系,定性的评价也难以把握。经济责任明晰度低,导致审计评价难以确定。

二、进一步深化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1.正确认识和定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首先要求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排除阻力和压力协调校内纪检、人事、组织、财会等部门进行积极的配合与协作,在高校形成领导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教职工正确理解经济责任审计行为;审计人员支持和积极参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新形势下,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定位在:加强高校财务管理、规范高校经济秩序、推进干部廉政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上,切实寓监督、检查于服务中,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保驾护航。

2.明确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客观评价经济责任。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应从被审者任职期间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入手,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

3.规范审计程序,防范审计风险,积极稳妥推进高校内部责任审计工作。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牵涉面广、政策性强、任务重、责任大,因此,制定和遵循的、合理的审计程序,对于顺利开展审计工作、规范审计行为、保证审计质量、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都是至关重要的。

审计准备阶段。校审计处根据组织人事部门委托编制审计方案、成立审计小组,按规定向被审对象所在单位下达审计通知书。并要求被审计人根据审计限期提交书面述职报告及相关经济资料等书面材料。

审计实施阶段。在审计的实施阶段,通过听取被审者的情况介绍,对被审计单位的机构、人员、资产、资金、经济指标等情况作初步了解;通过各项经济资料和被审计单位的核算程序、资金来源、运用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进一步掌握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通过走访群众、个别交谈、召开座谈会、内查外调等形式,收集动态资料,以补充了解在审查静态经济资料中不易察觉的一些;通过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系统的材料,进而认真填制审计工作底稿,为审计报告和处理提供充分的依据。

审计终结阶段。客观、公正地分析审计工作底稿,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完成审计报告,对被审者的经济责任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审计小组应将审计报告初稿交送被审对象及所在单位征求意见,并认真对审计对象及其所在单位所提出的书面意见进行复核,复核结果经审计处审核后向委托部门提出最终的审计报告。经过层层把关的审计报告既是对被审对象负责,也是对审计机关的审计结论负责。

4.建立规范的、可对比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由于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时间不长,经验积累不多,操作性强的、规范可比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高校应边实践边摸索,尽快探索、和制定一套科学的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和,使审计人员的审计评价有可依据的标准,以进一步增强审计结论的权威性。

5.加强审计队伍建设。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专业性、政策性很强,审计风险大,因此要求审计人员不断加强审计知识培训,提高专业素质,更新知识。审计部门应定期组织优秀审计项目评审和典型案例分析,促进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业务技能,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对最新颁布的财经法规、审计法规的,更加准确的把握政策界限,为科学全面的考核和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创造条件。

6.实现客观审计方法创新,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率。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综合审计,是多种审计形式的复合体。为了提高其工作效率,我们内部审计机构应充分利用内审优势,逐步完善审计方法,把经济责任审计同财务审计、效益审计,特别是审计调查紧密结合起来,使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在做好事后审计的同时,注重加强经济责任的事前、事中审计监督,以及时发现和反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强化内部管理,确保国有资本安全完整、高效运作的目的。

7.建立落实审计意见和正确运用审计成果的有效运行机制。加强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财务、审计等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把经济责任同对干部的管理和使用以及反腐倡廉的规定有机结合起来,成立专门小组,交流汇报经济责任审计情况,组织协调审计意见的落实和审计成果的运用,研究和解决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注重加强经济责任后续审计,对审计意见和决定的落实进行跟踪审计,并及时将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和审计处理意见反馈给管理层,从而加大审计决定的执行力度,真正将经济责任落到实处。

经济责任审计是手段,运用审计成果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是目的。经济责任审计不但拓宽了干部监督渠道,为客观公正地评价使用干部提供了重要依据,而且对于维护高校正常经济秩序、增强领导干部的财经法制观念、促进高校经济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表明: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具有特色的高校内审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是高校适应主义市场经济极富创举的一项实践活动。探索和完善一条适合高校校情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道路是高校审计工作者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刘昌春。实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需把握重点。中州审计,2002(8)

2.王永智等。搞好经济责任审计,促进干部队伍建设。中国审计,2001(5)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范文3

[关键词]高校 经济责任审计 原则 问题 对策

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部门受组织、人事部门的委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任职期满或因调任、转任、转岗、免职、辞退、退休等原因对其原所在部门或单位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及其开展经济活动情况进行审计,以监督、评价和鉴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

在高校中有效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可以对部门负责人的工作业绩及其应承担的责任给予客观、公正、充分的评价,同时也是对下一个任期的事前监督。它对于考核高校领导干部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近年来,在高校时有发生的腐败案件也引起了社会关注,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校内部缺乏持续、有效的监管。如何解决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这些问题,需要高校的审计工作人员进一步探索改进。

一、开展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1.高校发展离不开经济责任审计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增加了对高校的经济投入,使高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大规模的基建工程,大型教学设备的购置,科研项目的增加和科研经费的投入等,给高校注入了活力,也增强了高校的经济实力。高校资金运用涉及了教学科研、后勤保障、基本建设、物资采购等,这些经济活动要求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财经管理和监督制度,因此,建立完整的任前把关、任中监督、离任审计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促使其认真履行经济职责,保障高校良好经济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2.经验教训促使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

这些年来,高校在教学、科研、基建、银行贷款等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高校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会计核算不规范,固定资产帐实不符,私设“小金库”;任意改变建设项目计划及内容,基建超计划投资;专项基金被挪用,没有做到专款专用。这些问题的产生,与有关部门领导财经法制观念不强,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经济责任不明确有关。这些经验教训促使大家反思,加强财经管理必须将加强对干部的约束和监督落到实处。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增强其自律意识,认真履行职责,自觉搞好廉政建设尤为必要。

二、开展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对查出的问题,必须有充分可靠的审计证据和法律依据;在界定经济责任时,必须以审计取证的材料作为基本依据,如实反映实际问题。

2.依法审计、分清责任原则。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须依据法律认真执行。只有分清任期责任与前任责任、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以及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才能对离任者任职期内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作出客观评价。

3.相关性和效率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是在确定审计计划、制定审计程序、搜集审计依据时,要以是否与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相关为标准,由此来划分审计范围。经济责任审计要讲求工作效率,及时下结论,否则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4.及时反馈原则。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个人的经济责任进行的审计。作为责任人,也迫切希望了解审计报告对自己的评价。

三、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经济责任审计意识淡薄

首先,经济责任审计是内部审计工作,有些高校领导从思想上重视不够,没有将审计工作同财务、教学、科研工作那样重视,认为经济责任审计有财务部门把关就行了,不需花太多精力去抓。其次,被审领导干部认为审计只不过是走走过场,对审计不当一回事,不明确审计目的,不清楚审计内容,审计意识差。最后,审计人员怕得罪领导和同事,畏难情绪大,工作得过且过,应付了事,审计工作相当被动。

2.“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现象普遍

高校现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大多是在领导干部届满、调动、免职、辞职、离退休等情况下进行,造成了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是领导干部离任或晋升后才实施的情况,出现“先离后审”、“先任后审”的现象,给经济责任人的认定和追究造成了困难,审计成了干部管理的一道手续,削弱了审计的意义。由于前任领导已经离开岗位,新任领导认为于己无关,审计人员在收集、查证等方面也存在很多困难,致使审计人员匆忙上阵,草草收场,降低了审计的权威性。由于审计结果的运用严重滞后,即使查出问题也为时已晚,使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3.尚未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

国家现有的相关政策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内容和程序都作了具体的规定,但是尚未制定出具体的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考核指标,没有明确的审计评价标准,造成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作出审计评价报告时没有依据,难以操作,主观性较大,存在较大偏差,加大了审计的风险。

4.审计队伍力量不强

由于高校内审机构承担着校内的基建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校办产业经济效益审计、科研经费专项审计等多项审计任务,而高校中二级部门多达几十个,既要进行期中审计、又要进行年度审计,审计任务十分繁重,审计人员普遍不足,制约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入进行,使审计效果大打折扣。另外,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内容广,政策性强,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而内审人员现有专业素质很少达到该水平,制约了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效果的发挥。

四、解决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对策

1.加强宣传力度,增强审计意识

高校要积极宣传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审计意识,高度重视审计工作,重用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人员待遇,并把审计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审计工作会议。要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作为规范领导干部行为,提高经济管理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去抓,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个良好的经济责任审计氛围,使领导干部和教职工理解审计行为,支持审计工作。

2.将经济责任审计常规化、制度化

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常规化、制度化,将离任审计和任中审计结合起来。对领导干部调离之前就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让审计部门有充分的时间搜集审计证据。对干部实行任中审计,有利于检查干部平时经济责任完成情况,便于发现问题、纠正问题、提高经济管理水平。这样,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审计评价也就客观公正。同时,要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财务收支审计、专项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干部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的经济数据可作为干部调离任后审计的直接参考依据,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实现审计资源共享,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3.科学地制定审计评价标准

审计评价标准是审计人员衡量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准绳,是审计评价的依据。目前国家审计机关尚未研究制定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高校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科学运用审计方法,结合审计的目的和对象,科学分析讨论考核指标,研究确定评价标准,作为评价领导干部责任和政绩的依据。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和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科学地制定评价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4.加强审计人员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面对新形势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审计人员不仅应重视包括专业在内的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后续教育,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了解审计工作的最新动态,熟悉审计新方法,而且还要及时了解高校自身改革发展的新动向、新政策、新举措,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将审计理论知识与具体审计业务紧密结合,不断提高个人整体素质,使审计人员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宏波.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经济师.2009.5

[2] 李永红.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探析.财会通讯.2009.6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范文4

1.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不统一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中,缺失统一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导致审计人员在把握重大损失、违规违纪的程度上缺乏具体的指导,审计结果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审计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也制定出了很多较为科学的指标体系,但是各高校的管理体制不一致,发展程度也不一样,无法制定出适合所有高校的统一标准。同时,在现有的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较多,定量指标较少;人为影响较多,客观因素较少。科学量化指标的缺乏,很难公正、客观的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降低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质量和利用价值。

2.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效果不明显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行政责任、内部控制等各方面进行审计评价,通过实施审计程序,确实查出了不少问题,其中也不乏违纪违法问题。但是从总体来看,审计结果的运用效果仍然不是很显著,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将审计结果运用于干部的考核评价,对被审计人员职业生涯的升迁,处分等并不产生影响。此外,由于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其权威性不及国家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审计建议并未得到重视。遗留问题仍是遗留问题,内部控制缺陷等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效果十分不明显。

3.审计队伍自身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人员配备不足,整体素质偏低,加之与被审计人员都是相互熟悉的同事,虽能查出一些问题,但在审计中很容易产生审查不严不深不透不实的风险。其次,近年来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高校加快了领导干部的批量轮换,审计人员长期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审计评价的准确性。同时,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大数据时代,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而大部分审计队伍中缺少能够胜任的复合型人才,不利于审计任务的完成。因此,审计队伍自身问题的存在,不仅无法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水平,还会带来一定的审计风险。

二、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意义

1.反腐败斗争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呈现出高校规模扩大化,经费来源多元化,业务种类多样化的趋势,某些掌握权力的人员便有机会做出不当行为,侵害学校利益。此外,大部分高校存在较为严重的行政化现象,过于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容易使部分作风不硬的领导干部滋生腐败行为。因此,需要从各方面入手,加强高校反腐工作,顺应时展。加强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坚持维护党中央领导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反腐工作的手段之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但着眼于违法违规问题的查处,更应站在宏观的高度,全面把握高校的各项管理,堵塞漏洞,建立健全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杜绝违法违纪的发生。

2.预防和治理高校腐败的重要措施

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一旦审计人员发现腐败问题的线索,应立即提交纪委或有关部门开展调查处理,由有关部门督促落实整改措施或进行行政处理,在源头和前期有效的控制不良情形进一步恶化并减少损失,可见,经济责任审计是预防和治理高校腐败的重要措施。

3.干部管理和监督的有利手段

经济责任审计的功能之一便是运用审计结果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评价,通过对各项经费的收入和使用情况(包括行政办公经费、专项经费、各种专用基金等财务收支情况);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及使用管理情况;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等各方面的审查,对违法违纪和问题的发现十分有效。对离任的领导干部的任期业绩、经济责任进行科学的审计评价,有利于学校做出更合理的选拔任用决定,促进其廉洁勤政,同时也能够对下一任领导干部起到引导警示作用,更好的约束和监督其履行经济责任,搞好廉政建设。

三、促进廉政建设和高校持续发展的措施

1.提高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

高校党政领导对部门领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是促进审计工作不断提高的基本前提,为促进高校的廉政建设和持续发展,全校从上到下都应提高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学习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文件,把握审计精神,增加对经济责任审计的了解,确立内部审计的监督管理职能,为高校的发展服务。其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只是一种正常的监督手段,应改变被审计单位与被审计人员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看法,积极配合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最后,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在人财物各个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解决遇到的审计困难,以使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得以实现。只有各方面都提高了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才能更好的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共同促进廉政建设与高校持续发展。

2.构建审计流程与指标体系,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防腐功能

为了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更好的执行其审计监督和防腐职能,发挥审计主动性,应构建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审计流程和指标体系,明确审计流程中应予识别和评估的风险,界定各项经费的使用效率,项目支出等比例标准,将评价内容进行量化细化,保证审计结果有依可循,更好的反映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同时,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进行统一,建立工作制度,将审计工作深入到学校的全面管理中,通过审计工作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从源头遏制违法违纪行为,并帮助被审计单位完善制度建设,排除内控缺陷,改进工作,控制高校腐败案件的发生,提高管理水平。

3.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运用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运用,第一,要客观公正的评价业绩,鼓舞干部有信心,有动力在工作中严格自律,起到表率作用;其次,要将审计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在多部门的共同监督下,为干部的任免、考核、升迁提供依据;第三,在全校全面建设廉政作风的同时,实行重点岗位重点推进廉政建设,建立健全廉政机制,靠制度促进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最后,跟踪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加强对整改措施的监督检查力度,促进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

4.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范文5

[关键词]高校行政权力;内部审计;经济责任审计

一、引言

2009年7月7日,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了《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一高校内部审计》。该指南涵盖了高等学校目前开展的主要业务,对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作出了详细规定。随后,2009年9月18日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指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以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以上两个文件从审计的视角肯定了经济责任审计对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有效监督和考核,并通过增强意识、完善制度、改进方法,使其更好地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形成权力制约长效机制,促进高校的繁荣发展。

二、我国高校行政权力运行及其现状分析

(一)高校行政权力

伯顿・R・克拉克在《高等教育系统》一书中把高校行政权力定义为高校内部的管理机构及其人员,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遵循一定的程序,对学校办学活动进行管理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权力。我国公立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其行政组织系统为:校长―院长―系主任―院系行政人员系统。校长需要将部分权力下放,出现了校长与院系领导、院系领导与教师高校之间的多层委托关系,由此衍生的治理模式是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内部审计。尤其是任中审计,通过独立的第三方――学校审计处的有效工作。可以减少校长和中层领导干部的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道德风险。

(二)我国高校行政权力运行中隐藏的风险

目前,我国高校行政权力运行的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其中基建、采购、招生三个领域的职务犯罪及腐败现象比较突出。据统计,2002年至2006年,上海高校违纪法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案件共发生67起,占总案件数的58%违反廉洁规定和财经纪律,循私舞弊、渎职犯罪案件共34起,占总案件数的30%。随着学校规模扩大、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学校二级核算模式的推行,二级学院院长可支配经费急剧上升,学院科研项目数、经费总额等也在不断增加,高校权力运行中监控缺失的问题不断暴露,监控机制的建立势在必行!

三、我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

(一)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高校权力运行监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行政权力的监控体系包括审计监督、纪委监察、党内监督、民主监督等。高校内部审计包括财务收支审计、基建修缮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高校纪委监察监督审查高校各部门对于学校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保证政令畅通有序。党内监督指高校组织内部通过检查、督促、评价、揭露、举报、处理等方式作用于高校教职员工党员、学生党员。民主监督为非权力监督。通过高校全体师生提出建议和批评,协助高校各部门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高校行政权力监控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形成有效的监督网络,构成上下结合、内呼外应的监控体系。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学校内部领导干部所在部门、单位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鉴证和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经济责任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在高校权力运行监控体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我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

根据2009年中国教育审计协会一类课题“高校审计与财务监控机制研究”,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如下:课题组调查发出问卷58份,回收问卷37份;调查对象为各高校审计处负责人、审计主管。随着高校学生和教职工人数增多以及高校经费规模扩大,高校内部审计的复杂性增强。审计机构直接领导为校长,或由校长主管、委托副校长或纪委书记协管的高校共占58.83%,符合《审计法》的相关规定,不符合规定的情况仍占了被调查高校的41.17%,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较差。在高校审计机构中,具备会计、审计、经济中级以上职称的人数达到半数以上,拥有CIA、CPA等专业认证的人数达18.18%,审计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方法已经形成了相对客观、系统的体系,但是先进审计方法和完备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缺失。50%的高校对审计结果完全不公示,这不仅弱化了审计的功能,而且不利于组织治理的改善。

究其原因,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受制于现行的高校治理模式。并缺乏适当的理论指导。因此,应该积极探索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在高校内部控制的作用和地位,增强审计意识,加大高校各部门协调与配合,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完善审计方法,提高审计质量,从而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高校行政权力的良性运行

充分发挥高校权力运行的审计监督作用,能够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在高校中的监督功能,进而完善中国公立高校权力运行的治理和监督机制,实现权力的顺畅运行。

从宏观上,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发挥着“保护”功能,促进学校勤政廉政工作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发挥着“修复”功能,促进高校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经济责任审计发挥着“清除”功能,促进党风廉政的建设。

在微观上,经济责任审计从四个方面促进高校行政权力的良性运行。

(一)工作定位:经济活动监督和工作促进并重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对行政负责人实施经济活动监督,而且突出了其通过事前和事中审计促进提高工作效能的作用。监督和促进功能并举的工作定位,使得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不断丰富:从评价领导干部本人遵守财经纪律和法规的情况、领导人员任期内财务指标、教学科研成果指标,到考察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领导干部的工作效能等。这些丰富而又全面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保障了高校行政权力的有效行使,从而提高了高校在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中的竞争力。

(二)审计范围:财政财务收支与经营管理并重

领导干部任期内,既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如各项经济指标),又要承担一定的非经济责任{如行政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政治思想教育等)。二者相互交叉。密不可分。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资金投入量在不断增加,如何有效使用资金,最大限度地使其在学科建设和学校整体发展中发挥效用。已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领导干部的非经济责任作为一种软实力,是确保学校资金有效使用的重要途径。也是保证高校行政权力有效运行的重要方法。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要关注中层领导干部资金的使用情况,更要关注领导干部任期内行政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政治思想教育等各项责任。

(三)评价目标:评价为主与评价管理并用

对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要从宏观管理中看决策能力,从科学发展中看执行能力,从日常运行中看管理能力,从权力制衡中看廉洁能力。高校领导干部的管理效果和廉洁情况是审计部门关注的重点,但是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鲜有涉及。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应关注和评价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为高校组织部门提拔干部作出参考,保证每位领导干部各司其职,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使高校这个有机整体发挥更大的能量。

(四)审计目标: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与提升效率并行

教育部财政司副司长徐孝明在对教育审计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中指出:“全面理解和掌握内审工作的特点,准确定位,把审计工作视作为领导、为单位提供服务的过程,在服务中实施监督,在监督中强化服务,在审计中创造价值,才能很好地发挥审计的促进作用。这是教育审计的立足之本。”由此可见。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的发展趋势,是保证高校行政权力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在担负监督制约作用的同时,还要服务于高校行政权力机制,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五、结语

缺乏监督的权力与缺乏权力的监督,都会导致高校权力运行失控。随着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内部审计在遵守国家财经法规、维护高校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节约资金和提高办学效益等方面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高校内部审计的重要部分,是保证高校行政权力良性运行的催化剂,必将在未来发展进程中。为和谐校园建设、培养未来有用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伯顿・R・克拉克,王承绪,徐辉,等译.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103-129.

[2]龚晨.构建我国公办高校防腐败机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MPA毕业论文,2008.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范文6

关键词:高等院校;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建议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主要内容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制度最早始于1997年,最近一次,教育部又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做好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教财[2011]2号)。通知中规定了以下内容:一,高校教育系统经济责任审计的首要职责是进行预算的执行,以及统计其它财政收支的数据,并确保它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二,负责管理高校内部的投资情况以及统筹高校的财务状况;三,对重要的经济项目具有决策权,可以编订高校内部的财务制度以及监督其执行状况;对下级单位具有监督权和裁决权。此外,责任人必须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始终与国家政策衔接,遵守国家有关的经济法规,执行好上级的指示;并处置重大的经济决策事项以及做好与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活动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牢牢树立法律意识,杜绝金钱腐败、权力腐败。

二、当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所存在的不足

(一)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制度存在众多缺陷

尽管高校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已经在我国推行了十多年了,但是,在实际中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比如说在一些比较重要的部门,或者在重大项目资金使用方面,重大财产处置方面,没有真正的将责任落实的执行者的身上,而且对学校内部所谓的经济责任人的监督不够全面,只停留在制度的层面,没有落实好执行情况,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国内各大高校。

(二)高校难以制定统一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

由于高校的职能部门比较繁琐,不仅涉及到各个学院、食堂、医院、图书馆、后勤集团、科研所等,还涉及到社团、商户、游泳馆等,其组成部分比较冗杂。既有事业单位的成分在里面,也有私人商户和公司企业参杂其中,有公益性质的成分在里面,也有盈利性质的成分在里面。由于最近几年高校内部经济制度的改革,导致许多高校内部的管理制度都不尽相同,校内经济更加的多元化,也更加难以管理。

(三)高校现有的财务制度无法满足

经济责任审计虽然我国早在1997年就颁布了与高校有关的财务制度,十多年过去了,管理财务的方式依然没有多大的变革,虽然有一些小小的改进,但整体内容都还是照搬原来的制度,无论是财务报表还是财务审计,早已无法适应新时期高校的财务要求。所以,高校现有的财务制度首先是不能够满足现在的财务核算要求,其次是如果责任人卸任,在交接的过程中会出现财务结算的问题,这主要涉及到拖欠账款,贷款,导致接任人无法处理好问题。再就是,资产折旧不及时,容易导致重复折旧,或者被动折旧。

(四)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缺乏有效的管控环节

一般而言,高校的审计人员均是学财务出身,有些人名为“财务管理”出身,实际上却并不通管理之道。因为这些人员往往会从专业知识的角度出发,主要注意力会聚焦在财务统计上,而忽视了管理能力的提升,从而不利于财务工作的开展。因为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关注财务使用的过程就是财务管控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

三、提升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水平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摸清审计评价的对象和内容

要建立健全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首先要弄清楚经济责任审计的概念,然后后续任务才得以开展。要弄清楚审计对象,细化到高校的各个部门中去,弄清楚不同的部门所使用的审计手段和审计方法。将经济责任审计完完全全落实到个人,谁负责,谁签字,出了差错该怎么办?谁来制定决策,怎样执行,怎样审核项目等,这都要与责任人进行挂钩,以确保责任制度的顺利执行。

(二)拓宽审计渠道和具体的经济行为,更新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当前,高校的经济活动主要停留在结果层面,而过程往往被忽略,资金使用的动向,资金使用又没有真正的落实,虚假报账等时有发生。比如项目招标,预算和实际会有出入,但是实际上仅凭发票就能报账等,严重影响了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再就是,由于现有的经济责任制度依然沿用的是97年的财务制度,但2011年出了新规,所以高校应当立足新规,引入更加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制度,以提高高校财务的高效性、透明性。

(三)按照高校现有的行政结构,探索全新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体系

由于我国的高校具有普遍的特殊性,若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且适用的体系,必须依托高校现行的管理模式,量身定做适合当前高校管理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日常考核、廉洁奉公、科学决策、科学管理、依法行政这五个方面入手,才能制定出符合我国高校情况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学校领导在做出有关经济责任的重大决策之前,必须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以及制定科学的方案,切不可,造成经济决策失误,拖累经济责任人。

作者:张新妍 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亚荣,冯民柱.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几个难点问题及对策探讨[J].当代经济科学,2011.

[2]程海艳.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