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范文1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创新为使命,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在培育新产业、提升区域竞争力、增强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增长和带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促进此类企业的健康发展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及其管理特征

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科技创新最具潜力和最为活跃的群体,是国民经济中的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主力军,普遍存在科技含量高、初期建设耗资少、建成周期短、决策机制灵活等一般特点,还具有高研发投入、高成长性、高风险性、获利能力强、竞争优势强、技术创新强等具体特点;但受资源不足的限制,也存在融资难、市场集中、生命周期明显、发展举步维艰等特殊的经营特点。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管理而言,其特征重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规模和投资较小,机制和业务相对较为灵活,管理与生产成本低,满足市场需求的地区性与多样性,组织结构简单、职能缺乏明确性,管理创新上过于保守和盲目冒进并存,忽视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改进,更加关注中短期目标,家长制管理作风明显,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或滞后。企业管理创新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开展不同程度和水平的管理创新,才能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的不断成功。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股权结构缺陷,忽视管理创新及成果应用,创新绩效差

科技型中小企业中“一股独大”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技术权威、管理者与所有者的合一使得其决策非常迅速及时,并能够以非正式的方式在企业得到认可和执行,如遇决策环境变化,管理者能够轻意更改之前决策,因而其管理具有明显的家长制作风,不受特定的规章制度和程序制约,不利于科学决策。也有一些企业为了留住技术人才和激发创新的活力,将股权分散于各技术骨干,因其过于分散的股权结构,容易产生“搭便车”行为或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造成管理控制弱,影响企业重大决策。另一方面基于“科技型”典型特征,企业主要管理者多是技术型人才出生,重视技术创新、强化科技,轻视管理作用、弱于管理;在实施创新管理的过程中,有时局限于只关注单一或有限的要素,未能有效整合与协同各要素,造成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脱节化,创新管理片面化,从而束缚了创新绩效,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导致大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效益不高或存活率较低。

(二)产品研发生产受限,情况复杂,管理控制弱

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产品研发设计模式上看,如涉及关键技术自主研发,企业围绕既有的核心技术,不断开展纵向和横向拓展性的研究和开发,往往前瞻性研究不够导致竞争优势削弱;如与配套企业合作设计,由于合作企业提供整体技术顶层指标,企业进行拆分细化为产品技术指标,则受合作企业影响较大。从采购模式上看,如材料进行自主采购,采购价格按市场价格确定,企业利益能得到保证;而在进行指定采购时,是按各合作企业的具体要求采购相关的原材料及零部件,会增加企业的成本。从生产模式上看,如果企业产品种类较多,标准化程度低,产品的种类和供货量往往面临着较大变化,因此采取订单导向型生产模式,根据客户的订单组织产品生产,成本控制难。

(三)营销受限,客户集中,市场风险大

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借助大型企业的优势来发展自身,配合与大型企业取长补短,形成中小企业围绕大型企业共同发展的方式开展营销活动。从营销模式上看,采取直接面对客户进行销售,在国内市场,主要通过招投标或直接商务谈判等方式获得销售订单。带来的客户较集中,赊销政策难严谨,有效催收手段少,导致应收账款较多、兑现难、呆账率高。由于主要客户的相当集中,一旦一两家主要客户流失就会对企业业绩造成重创。而且有些行业受政策影响较大,如遇国家的产业政策调整,企业的市场占有、销售业绩和盈利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

(四)受限资金瓶颈,资金匮乏,融资困难,财务风险大

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小,风险防御能力弱,经营体制不健全,信誉度低,融资困难问题较为突出,一般主要依靠企业自我滚动发展,发展艰难;另一方面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投入不断增大,占比走高,同时人才待遇优,薪资水平也较高,单纯依靠内部融资已很难满足,面对企业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企业经营风险倍增。在已有较高资产负债率情况下,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进行外部融资筹集资金,?^续扩大的债务融资规模将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资金瓶颈既约束了企业产能的扩大,又影响了企业在研发及产业化方面的投入,影响企业收入,增加财务风险。

(五)资产浪费,投资效率低,营运能力水平低。

由于企业负责人技术出身较多,缺少现代财务管理理念,未把财务管理融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导致财务管理丧失其应具备的功能。部分企业过多存有现金,未及时参与生产周转,现金闲置严重;部分企业应收账款周转迟缓,占比较高,资金回收难,严重影响资金周转效率和满足业务所需;部分企业不能科学合理安排,超限购置不动产,不能妥善应对经营资金需求,使企业坠入财务困境;存货控制也存在短板,发生问题没人追究,致使企业资金呆滞或损失,造成严重浪费。众所周知,同时具备“存货占比过高、应收账款高和资产负债率高”的“三高”已是悬在企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不同程度的负影响;造成企业“三高”的直接原因很多,企业营运控制弱的问题较为突出。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创新促进思路

(一)树立全面创新理念,尤其重视管理创新及应用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企业业务、人员、资产等方面的规模显著扩大后,在市场开拓、人力资源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及时完善与其发展相匹配的管理体系,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及时引入发展所需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完善并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企业才能不断提升生产经营水平和业绩,才能促进其快速发展。因此企业要树立全面创新理念,正确理解管理创新过程包含的多种活动,不仅要重视技术创新管理、渠道创新管理、流程创新管理,更要重视组织创新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文化创新管理等。在树立先进理念的同时,企业要重视并加快管理创新的应用,优化配置创新管理各活动所需要素,促进要素间有机组合,发挥协同创新作用,不断摸索和改进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企?I持续竞争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二)改善股权结构,优化治理结构,健全组织结构

企业要有效地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利于企业发展的股权结构,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完善职业经理制度,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在股权集中度高的企业中,应构建股权多元化、股权制衡等治理机制监督约束控股股东;同时增加信息透明度,保证中小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有效防止大股东自利行为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充分重视管理与技术人才,可对此两类人才同时采用股权激励等方式,为企业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治理环境。要健全组织结构,积极采取与其他中小企业不同的管理创新模式,逐渐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机构统控全局,丰富和发展管理内涵,有效地协同与整合创新活动,充分挖掘各部门对创新管理的绩效潜能。充分应用“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重新搭建企业组织架构,缩减信息传递层次,突破传统的管理层次过多对工作效率的影响,能够使指令畅通无阻、高效传递,提升管理效率。

(三)拓展业务范围,扩大客户群,创新市场

摈弃“以产品和厂商为核心”,片面强调规模化的生产模式等传统企业管理理念,树立“以顾客为基础,开放、共赢,融合顾客需求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新管理理念。努力拓展业务范围,扩大客户群。借助大型企业的市场优势和竞争优势,寻找并占领大企业没有发现或者无法灵活占有的市场,不断拓展目标市场来发展和壮大自身;联合众多中小企业,在共生过程中相互学习与交流,彼此借鉴,充分发挥各企业的自身优势,共同追逐市场经济的浪潮,实现在资源配置和市场竞争中的整体价值扩大化,促进企业进行营销创新,扩大市场占有。

(四)重视财务管理,创新财务监管,降低财务风险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范文2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文化驱动和传承;文化科技融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2013)09-0101-05

科技型小微企业被视为经济发展中最具创新活力的“经济细胞”,中共十报告提出,要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如何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在今后较长时期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专家学者认为,当前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最大难题在于融资,而笔者认为最大瓶颈仍是技术创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关于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

1.技术创新的地位。GrahamBeaver(2001),张保胜(2008),曹兴、陈琦、郭然等(2010),陈晓红、彭子晟、韩文强,王勇、程源、雷家骕(2010)认为,技术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成长的基本驱动力,处于绝对的核心与支配地位,技术创新能力对不同阶段的企业影响不同。

2.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李晓锋、夏来保(2007),张鹏(2008)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主要制约因素包括研发资金不足、人才储备和技术资源短缺、产权保护不力、科技管理体制不健全、市场环境不优和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

3.技术创新的现状。周雪梅(2004),黄志民、郭海燕(2010)立足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梳理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4.技术创新的组织模式。邱曼丽(2008),陈云、谭淳方、俞立(2012)根据其不同成长阶段的组织特征,提出了不同的技术创新组织模式。

5.技术创新的策略。关于创新策略和政策的研究较多,主要包括提供可靠的融资渠道和财政支持、加速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风险机制、健全信息保障系统以及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观点。

上述系列研究虽然比较全面系统地探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但多数在传统技术创新观下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很少从人文技术创新观的角度探索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功能。

(二)关于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与传承

1.文化创意与技术创新的关系。Reilly(1997)、Buckler(1998)、Frohman(1998)和胡晓鹏(2006)认为,技术创新与文化创意具有强烈的互动性。

2.企业文化驱动技术创新的模式和路径。李垣、范诵、赵永彬(2005),刘元芳(2006),李艳芝、孟庆伟(2001),易显飞、李兆友、张扬(2009)认为,技术创新直接影响制度规范、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等企业文化的变革和发展,并分析了其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和对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

3.技术创新与社会文化。夏保华(2006),王睿、李兆友、吴伟(2008)认为,技术创新既是社会文化实践的积累,又是社会文化实践的创新。

综上所述,大多数学者注重探讨文化对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而较少涉及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与融合,忽视对文化通过技术创新传承的研究。

(三)关于文化科技融合创新

1.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巨大作用。潘植华、李洪、张翔(2012)认为,能否实现科技与文化的良好融合逐渐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

2.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路径和机制。朱峰(2011)国,雷舜东、熊源、袁神(2012)分析了文化和科技创新的相互作用,并分析了具体的体制融合方法。

目前,很多研究者在论述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融合的问题时,往往倾向于以某一具体的特例为说明对象,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探究两者的关系和融合方式,没有结合实际分析我国科技创新落后和文化创新之间的深层次关系,也没有探索我国的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融合的基本模式和相关模型。

二、企业技术创新中文化驱动与传承: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表现形式

(一)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作用机理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进文化科技创新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正加速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就是指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辩证统一、相互作用,以文化创新的科技化、科技创新的文化化促进融合发展。其作用机理表现为以下两点。

1.文化用理念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文化作用于科技创新主要表现为文化因素渗入创新文化之中,以意识形态影响科技创新,通过激发创新理念、完善创新机制、优化创新环境等手段,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保障科技创新顺利完成,促进科技进步(如图-1所示)。

(二)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融合的表现形式

1.宏观上,表现为社会文化与区域创新的高端协同。区域创新环境是提高区域创新效率、促进区域创新顺利完成不可或缺的动力,也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文化环境是区域创新环境的核心,区域创新的成败和效率很大程度决定于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与培养。这就要求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在区域发展层面上融合统一。因此,社会文化与区域创新的高端协同,是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在宏观上的表现形式,也体现着社会文化和科技创新的一种相互驱动的辩证关系。

2.中观上,表现为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生态耦合。在产业层面上,表现为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生态耦合,强化文化产业发展的科技带动作用,提升公共文化事业科技服务能力,以基地为依托、项目为载体,优化文化与科技相互融合的外部环,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上竞相发力。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生态耦合的突出典型是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最能体现科技功能和依赖科技支撑的文化产业,是指一种主体文化或文化因素通过技术、创意等方式开发和产业化,从而着重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3.微观上,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和传承。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已成为现代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双轮驱动”。企业可以坚持“文化+科技”融合创新的发展战略,既能提升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又能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微观上,文化科技融合创新表现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和传承。企业文化的驱动表现为通过培育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团队精神、人性化创新管理、市场营销理念促进技术创新价值的实现;企业文化的传承表现为企业的文化精神、文化元素、文化品质通过创新成功后的新产品源远流长。

三、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与传承的模式和路径

(一)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与传承的必然性

科技型小微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中文化驱动和传承实践企业层面“文化科技融合创新”。

1.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文化性。科技型小微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经营对象的知识密集型的小型经济实体。它与传统的中小企业有一个根本的差异,就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产生和成长是一个始终伴随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过程,与文化息息相关。也就是说,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具有强烈的文化性。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文化性,将传统小微企业“企业是机器、市场是战场、管理是统治、激励靠威胁、工作是劳动”的高压成长模式,转变为“企业是人的集合体、市场是生态系统、管理是服务、激励来自于前景、工作也是娱乐”的生态成长模式。

2.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的文化性。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文化性决定了其管理的文化性,从柔性管理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文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最高层次,它通过企业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规范。文化管理重视人和文化的作用,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全面显示出来。在方式上,文化管理侧重于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驱动模式

企业文化,或称组织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culture),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主要包括企业使命、企业形象、企业道德、企业精神、企业制度、价值观念和经营哲学。企业文化主要影响创新动机、创新人才、管理理念和营销理念,进一步驱动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其路径如图-3所示。

1.企业文化影响创新动机的具体表现。企业文化影响员工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促使员工产生创新思维,敢于突破前人,敢于破除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超越自我,萌发生机活力的创新动机和创新构想,进一步确定创新方向和创新目标,为企业技术创新顺利成功奠定思想基础(如图-4所示)。

2.企业文化影响创新人才的具体表现。积极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加强员工的责任感、赋予员工荣誉感、实现员工的成就感,增强员工的创新事业心和积极性,从而增强员工的技术创新能力(如图-5所示)。

3.企业文化影响管理理念的具体表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开放、创新、合作、人性化等管理理念融入管理制度,形成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增强管理的导向作用和整合作用,强化创新系统运作、R&D项目管理和科研人员管理,从而保障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完成(如图-6所示)。

4.企业文化影响营销理念的具体表现。将企业文化与营销融合,充分发挥由优秀企业文化产生的优秀企业形象的吸引力(包括企业名称、标志、标准字、造型等),形成企业文化在市场营销中的形象代言作用、方向指引作用、凝聚作用和超越作用,把企业和企业产品介绍给社会公众,维护老用户对本企业品牌的忠诚,并不断吸纳新客户,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创新价值。

(三)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传承路径

1.文化元素的传承。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传承路径之一就是传承文化元素。这是物质层面的文化传承,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通过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将文化元素注入技术创新的成果(新产品)中,然后经过广告设计和包装设计将文化元素彰显于消费者和全社会,使该文化元素得以传承(如图-7所示)。

2.文化品质的传承。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传承路径之二就是传承文化品质。这是制度层面的文化传承,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将文化理念浸入管理制度,通过一系列考核指标、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等管理量标,传承涵盖精细化、人性化、柔性化的优秀管理文化品质(如图-8所示)。

3.文化精神的传承。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传承路径之三就是传承文化精神。这是精神层面的文化传承,在技术创新顺利完成之后,通过不断积累技术创新的成功经验,使正确的创新价值观、团结合作和艰苦奋斗的创新精神、和谐的创新氛围等优良文化理念得以传承(如图-9所示)。

四、科技型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中文化驱动和传承的运行策略

(一)建设创造性企业文化

可以说,绝大多数科技型小微企业正处于企业成长期或快速发展期。创造性企业文化的“积极、开放、合作、创新、热情”五大原则,有利于最大程度培育员工的创造性和技术创新中文化驱动与传承。

1.培育创新价值观。创新价值观是创造性企业文化的核心元素,培育创新价值观自然成了科技型小微企业建设创造性企业文化的中心工作。在创新性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创造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促使全体员工形成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意识、智慧才华、精神气质和心理性格。

2.建立创新激励办法和机制。科技型小微企业应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创新激励办法和机制,制订创新奖管理办法,并成立创新奖评选小组,激励员工在市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商业发展模式创新的积极性。

3.培养协作品质。通过召开休闲茶话会和联谊活动、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组织跨部门虚拟团队等多种方式,积极搭建沟通平台和完普沟通机制,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和合作;同时,培养员工“协作共赢,携手并进,共同发展,同创辉煌”的协作精神。

(二)完善现代化管理

1.管理人性化。人性化管理要求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为己任。推行人性化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效率,尊重全体人员尤其是科技人员。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实施感情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和文化管理,制定磋商性措施、激励性措施、竞争性措施和错位性措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管理精细化。精细化管理也是一种文化、一种理念,本质上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它是对企业战略及其目标加以分解细化和落实以及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管理过程,明确各自责任、重视过程管理、坚持制度管理、加强监督力量是它的实施准则。

3.管理柔性化。“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对员工进行人格化管理,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其管理核心在于: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和偏好为经营导向、以虚拟实践社团作为创新的源泉、以激发灵感和洞察未来作为管理的最基本职能、以企业再造为手段、以网络式组织取代层级组织。

(三)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而言,人才乃是技术创新及其文化驱动与传承的支撑和保障,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和优秀企业文化专干。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范文3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科技创新最为活跃和最具 潜力的群体,是区域、国家创新战略实现的重要基 础。目前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没有统一的概念界 定。考虑科技型小微企业“质”(科技型)和 “量”(小微规模)两个维度,结合对科技型中小企 业的定义研究E-4和2011年国家《中小企业划型 标准规定》5 ,本文认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是以科 技创新为核心的小微规模企业实体,采用新产品、 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或新商业模式,具备高科 技、高成长、高风险和新经济等特征63。

当前,学术界主要围绕融资、环境建设和政策 支持等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外部因素展 开研究67-9 ,较少关注企业的内部管理因素,特别 是鲜见对企业管理方法和工具创新应用领域的研究。事实上,科技型小微企业在需要外部支持的 同时,更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创新。因为科学合理 的企业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是影响技术创新行为 的基础性因素,可以为技术创新执行提供制度保 障M,有助于降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对于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成长具有重要作 用,而选择应用适当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就是企业 管理创新的关键内容。

是一种技术创新理论体系,主要包括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最终理想解、发明原理、工程 参数和冲突矩阵、物理冲突和分离原理、物-场模 型分析、发明问题标准解法、发明问题解决算法 (ARIZ)和科学效应知识库等M。TRIZ最初用 于技术系统,目前在管理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积 极进展E4-19]。由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有 两个显着特点,即如何寻找企业中存在的管理问 题并建立合适的解决方案,使得规模小、资源相对匮乏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有能力并且愿意去实施。 应用TRIZ可以直接从管理主体、管理对象和管 理方法出发,通过管理主体对管理对象的作用效 果判断管理绩效,有效推动企业管理创新。但目 前学术界对于TRIZ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创新的 研究较为缺乏,尤其是从TRIZ对科技型小微企 业管理创新绩效影响效果的视角开展的相关研究 更为少见。而通过研究TRIZ的各子理论对科技 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确定科技 型小微企业应优先推广应用的TRIZ创新工具和 方法,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TRIZ在企业管理领 域的应用研究,而且对于科技型小微企业拓展管 理创新思路、优化内部管理、激发创新活力和发展 潜力、提升创新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从研究TRIZ影响科技型小微企 业管理创新绩效这一问题着手,基于理论分析构 建TRIZ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绩效影响的 概念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方法对获取的数据进行 实证检验,得出TRIZ各子理论对科技型小微企 业管理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排序。根据对研究结 果的分析,提出如何更有效地推广应用TRIZ理 论、提升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绩效的政策 建议。

2 研究假设与框架

  2.1 TRIZ的管理进化理论(MET)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

  TRIZ包括完备性法则、能量传递法则、动态 性进化法则和提高理想度法则等8个进化法 则120。科技型小微企业可以运用该理论,分析确 认当前企业的管理状态,预测管理方法的进化衍 生方向,改进创新现有的管理方式方法,提升管理 创新效率。本文提出下述假设:

  TRIZ的管理进化理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有显着正向影响。

2.2 TRIZ的最终理想解(IFR)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

  TRIZ的最终理想解是企业利用自身现有资 源,通过对管理主体、管理对象及管理方法的改 变、增加、替换或彼此搭配,以组织结构最微小的 改动实现管理效用正常化,且不额外增加资金消 耗和对社会、环境及企业本身的有害作用M。科 技型小微企业可据此理论,选择最小代价的管理 变动达到最大的管理创新效果。本文提出下述 假设:

  TRIZ的最终理想解(IFR)对科技型小微 企业管理创新有显着正向影响。

2.3 TRIZ的管理发明原理(MIP)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

  新吕荣胜122给出了分割、抽出、重组和嵌套化 等40条TRIZ管理系统的创新原理。科技型小微 企业可以应用这些创新原理,解决企业具体的管 理冲突。本文提出下述假设:

  TRIZ的管理发明原理对科技型小微企 业管理创新有显着正向影响。

2.4 TRIZ的管理参数和管理冲突矩阵(PCM)与 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

  纪建明M给出了36个一般管理参数和相应 的一般管理冲突矩阵。科技型小微企业可以据此 理论,从中选择合适的管理参数和管理冲突矩阵, 获得冲突的解决方案。本文提出下述假设:

  TRIZ的管理参数和管理冲突矩阵对科 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有显着正向影响。

2.5 TRIZ的管理冲突与分离原理(CSP)与科技 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

  TRIZ的分离原理通过将管理系统中的弱势 与不和谐部分分离,或者将核心部分分离,突出重 要性并对其进行重点管理M。科技型小微企业 可以应用此原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管理分离,提 高管理绩效。本文提出下述假设:

  TRIZ的管理冲突与分离原理对科技型 小微企业管理创新有显着正向影响。

2.6 TRIZ的“管理元素-场”模型及标准解法 (EFS)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

  TRIZ的“管理元素-场”模型的“管理元素” 即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场”即管理方法。管理 领域的76个标准解为:对于不完整的模型,可采 用的解是将模型补充完整;对效用不足和有害作 用的管理,可采用的解分为改变‘‘管理元素”和 “场”、引入新的“管理元素”与“场” M四类。科 技型小微企业可据此理论,将管理冲突构建为 “管理元素-场”模型,从标准解中找出对应解, 结合实际寻找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本文提出下述假设:

  TRIZ的“管理元素-场”模型及标准解 法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有显着正向影响。 

  2.7 TRIZ的发明问题解决算法及效应知识库 (AEB)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

  TRIZ的ARIZ理论在管理领域的应用集中于 管理冲突的算法调整和ARIZ过程与管理工具方 法结合两方面M ,消除冲突有强大的科学效应和现象知识库支持127。科技型小微企业可应用 ARIZ将非标准问题转化为标准问题,应用标准解 法获得解决方案。本文提出下述假设:

  TRIZ的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及知 识效应库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有显着正向 影响。

将上述理论和假设归纳,本文提出如图1所 示的研究框架。

3 数据和方法

  3.1量表设计

  目前TRIZ应用于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 的研究甚少,没有成熟的量表可以使用。因此,本 文结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访谈,根据TRIZ相 关理论和文献研究结论分析得到测量项目。为保 证问卷设计质量,先在哈尔滨进行小样本试测(N = 10),根据反馈结果,调整修正了概念偏差、表 述不清的题项,于2012年5 - 11月正式发放问 卷。各因素包含如下问题:MET是4个题项,如 “解决1个管理矛盾交叉应用2个及以上TRIZ管 理进化原则”;IFR是4个题项,如“经常将TRIZ最终理想解的概念用于解决管理矛盾”;MIP是4 个题项,如“解决1个管理矛盾交叉应用2个及以 上TRIZ管理发明原理”;PCM是4个题项,如“经 常使用TRIZ的36个管理参数和管理冲突矩阵解 决管理矛盾”;CSP是4个题项,如“TRIZ分离原 理已经在管理运作中产生积极的作用”;EFS是5 个题项,如“使用TRIZ管理元素-场模型及76 个标准解求解管理矛盾的成功案例至少在1个以 上”;AEB是4个题项,如“经常使用ARIZ及效应 知识库解决管理矛盾”。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 新绩效(EIP)是客观和主观2个维度6个题项, 客观题项如“应用TRIZ后产品利润增加幅度”; 主观题项如“应用TRIZ理论后提高管理目标实 现程度”。

3.2 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Lisker五分量表法收集数据(1 表示‘‘完全不同意”5表示‘‘完全同意”)。为使 受访者清晰理解问卷的题项含义,在问卷中对管 理维TRIZ子理论的背景、功能、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了简要介绍。问卷发放和回收主要采取三种方 式:一是通过查阅地区企业名录,以电子邮件的方 式联系被调查企业;二是采用基于网络人际关系 的Email问卷调查方法咖:三是采用上门填写、 寄送等方式。合计发放问卷296份,回收248份, 其中有效问卷19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66.9%。在区域分布上,调研对象来自黑、辽、京、 鄂、苏、浙、粤、陕、川、甘等10省(市),地理分布 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都具有一定代表性,样本结 构见表1。

3. 3研究方法

  本研究涉及的变量都是潜变量,各变量间存 在相互作用关系,问卷数据可能存在误差,传统的 统计分析方法不能妥善处理潜变量,也不能明确 解释测量误差。由于结构方程模型(SEM)能同 时处理潜变量及其指标,允许变量含有测量误差、 变量间有相关性,测量模型更有弹性29。因此, 本研究选择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具有合理性和适 用性。

4实证分析

  4.1信度和效度检验

  本研究通过项目-总体相关系数CITC和 Cronbach’s a值检测量表信度。删除不合格的题 项后,保留题项的CITC值均大于0. 5, Cronbach’ s a值均在0.8以上,说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及稳 定性较高。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检验量表效度。

各变量的KMO值均高于0.5, Bartlett球体检验的显着性概率都为0.000( <0.001),适宜进行因子分析。如表2所示,各变量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均高于50% ,各题项的因子负荷均高于0. 5,量表设计满足效度要求。

  4.2模型检验

  本研究使用极大似然法进行结构方程分析, 验证提出的理论假设模型,要求样本满足正态分 布,样本量应为总样本数减去估计变量数大于 50,或者样本量在100 -200之间M。本研究的 有效样本198个,估计变量30个,样本数满足要 求。采用SPSS19. 0对样本数据的分析表明,数据 偏度小于2且峰度小于5,符合正态分布要求。

利用Am〇s17.0软件对结构模型进行数据拟 合的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第一行可知,模型 的拟合结果不够理想,拟合指数;X2/d/、RMSEA、 TLI、CFI都没有达到推荐阈限值,模型修正指数 (MI)显示一些变量间可能存在未在初始模型中 得到体现的相关关系,而且可修正的变量间关系 符合SEM模型修正的一般原则。于是深度分析 变量间的理论逻辑关系,并根据MI表改进初始 模型,每次添加变量关联路径都选择MI值最大 且符合修正一般原则的路径,重复上述过程,直至 关联路径不需要或不能再增加为止,共添加3条 关联路径(e8—e11、e12 —e18、e17—e21)。表 3 第二行显示修正模型的各项拟合指数均处于推荐 的判别阈值区间,且明显优于初始模型的指标,拟 合效果良好。修正后的结构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如 图2所示。在修正模型的基础上,验证相关假设, 结果如表4所示。

4. 3研究结果

  根据上述实证研究,得到如下研究结果:

  ⑴假设H1 - M均得到支持,即TRIZ的 MET、IFR、MIP、PCM、CSP 和 EFS 对科技型小微 企业管理创新具有显着正向影响。由表4可知, 上述TRIZ的6个子理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按路径系数大小排序为: MIP(0.425) > IFR(0.413) >CSP(0. 381) >MET (0. 357) > PCM (0.346) > EFS (0.223)。

⑵假设H7未通过检验,即TRIZ的AEB子理 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不具有显着正向影响。

(3)修正模型中新增的假设H8 - H10均得 到了验证。

5 结论与启示

  5.1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管理维TRIZ的大部分 子理论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具有显着正向影 响的结论,弥补了当前对这一领域研究的不足。研 究结论可为政府部门与科技型小微企业引入创新方 法提升创新绩效提供方法支持与决策参考。研究结 果表明,TRIZ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影响的路 径系数较低,仅MIP和IFR的路径系数超过0.4,主 要原因在于是TRIZ理论较抽象、结构复杂,不易 于企业消化吸收;二是TRIZ在管理系统领域的研究 有限,不能有效支撑企业应用。其中,发现和分析管 理冲突是影响TRIZ应用效果的瓶颈因素31 ;三是 国家有关部门对TRIZ的应用推广力度不大,科技型 小微企业的管理经营者对TRIZ缺乏必要的了解,重 视程度不高,导致应用不足。

5.2管理启示

  研究结论为如何有效推动TRIZ在科技型小 微企业管理创新的应用,从理论研究、政府、企业 三个层面提供了有益启示。

—是理论研究层面:TRIZ应以简易化和应用 化为研究方向,更新和开发更多应用性强、为企业 创新需求服务的TRIZ创新方法和工具。不断拓 展深化管理维TRIZ的研究,加强基于管理参数 和冲突矩阵的冲突理论以及国内外典型管理创新 案例的研究,推动TRIZ在企业管理创新实践中 发挥更大的理论支持作用。

二是政府管理层面: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动TRIZ的宣传推广。通过组织开展TRIZ的培训、 交流和座谈会,建立TRIZ学习网站和TRIZ研究 会,在高校开展TRIZ研究、开设相关课程等渠道 推广TRIZ。鼓励企业应用TRIZ的创新行为,通 过优先资助科技型小微企业应用TRIZ的创新项 目等措施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

三是企业自身层面:科技型小微企业应重视 TRIZ提升管理创新绩效的作用,将TRIZ应用作 为企业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制定有效的激 励机制,鼓励企业管理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自觉、 主动学习TRIZ。与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相关部 门建立合作联盟,聘请TRIZ咨询专家团队入企 培训指导,提高企业求解复杂管理冲突的能力。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范文4

[关键词]福建省 科技型中小企业 投融资

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约90%以上,在创造大量社会财富的同时,也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一员,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技术性强,有良好的成长潜力等特点,是中小企业中的优秀代表。可以说,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创新带动就业、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作为国家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力量,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近年发展中出现了研发投入、盈利能力和创业资本弱化的趋势。在我国深化改革、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和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仍然很多,尤为突出的是融资困难。科技型中小企业长期受到资金抑制的困扰,影响了创新成果的研发和产业化。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难的问题已成为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包括福建省科技厅在内的各机关部门,积极利用创新基金等手段,带动了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产品开发、技术升级与市场推广等方面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投融资方面,仍存在资金供应紧张,融资渠道有限、生存压力较大等问题。因此,如何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融资环境、依托科技投融资平台创新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福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现状与问题

1.1 福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现状

图1和表1显示,福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资金投入的规模数量上比重较低;福建省科技活动经费大部分来自企业(主要是大中型企业)资金,而包括小型企业在内的其他资金投入比重明显较低。

*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建设的政策研究》(项目编号:2007R0014 )研究成果。

1.2 福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融资市场化水平较低

由于规模小、风险高、不确定性大,大银行从防范风险角度对企业贷款持谨慎态度,特别是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提出较高要求,对其一般不发放信用贷款,只发放抵押担保贷款,要求贷款企业提供合格的抵押品和担保人。然而,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存在整体素质不高,管理不规范,缺乏优胜劣汰机制等致命缺陷,难以塑造吸引投融资的良好形象。这些因素普遍表现在:企业资产规模小,抵押物一般价值较低,大部分企业缺乏可抵押的资产;成立时间短,缺少良好的信用记录和赢利记录;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披露意识不强,财务数据不实,资信水平较低,政府管理部门及商业银行不能全面了解其财务状况,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三查原则”的要求,不符合银行和金融机构规定的贷款条件。就银行而言,因民营企业业务比较分散,不易调查评估,从而导致银企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信用关系扭曲。作为把资金安全性放在第一位的银行,是不愿对其大量贷款的。处于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创业者对商业化运作缺乏经验,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其破产率远远高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也使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与潜在收益不对称,降低了对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制度不健全,没有完善的信用监督机制,一些企业存在假破产,真逃债,通过“母体裂变、债务重组”等方式悬空银行债务的情况,也影响了金融安全,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加大了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困难。

1.2.2 融资渠道单一

第一,内部融资乏力。内部融资是从企业内部利润积累中筹集资金,这是企业最基本的融资方式,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前期研发、生产投入很大,企业积累很少,这就使得企业不能从内部筹资,发展后劲不足,特别在外部融资遇到种种困难时,企业不能通过“自生能力”筹资而处于窘迫状况。第二,融资渠道狭窄。企业外部融资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形式,从直接融资渠道来看,有发行债券、股票等渠道,但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发达,中小企业根本进不了股票债券市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高风险、高收益性质,迫切需要风险投资的参与。但是,我国风险资本总体规模偏小,而且缺乏完善的风险资本运作与退出机制。因此,较难真正实现风险资本的功能。其次是风险资本的行政导向强,大部分的风险投资公司具有政府背景而不按市场规律运作经营,所以风险资本使用效率低。再次,很多的风险投资公司从自身的安全角度出发,一般把资本投资于那些已经或即将具备上市条件的科技企业,以尽早摆脱风险。而对那些处于成长期急需风险资本介入的科技企业却避而远之,以至不能很好地发挥风险业应有的作用。另外,风险投资公司的专业性不强,对风险企业所在的行业也不很熟悉,自然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回报。

1.2.3 资金供需结构失衡,融资耦合度不高

科技型中小企业对贷款资金的需求主要是流动资金和技术改造资金贷款,但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往往有用途限制,使企业的资金需求与银行的资金供给在期限和用途等方面存在结构上不平衡。另外,由于分业经营的限制,目前我国银行的信贷融资基本上与风险投资公司的股权融资处于隔离状态,不仅不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系列化、配套化的金融服务,也使银行信贷资金无法分享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额回报。

1.2.4 间接融资体系不完善,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间接融资主要包括各种短期和中长期贷款,贷款方式主要有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等。直接融资是指以债券和股票的形式公开向社会筹集资金的渠道。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往往以间接融资为主要。这是因为我国融资体制正处在改革之中,制度的转换具有时滞性,由此造成中小企业的发展与融资体制创新中的不对称,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我国商业银行受现行体制影响,垄断格局为主体。这就造成资金借贷市场上常常供不应求。银行为了实现对储户还本付息的承诺,必须在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盈利性,但导致银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无法从正式金融体系获得资金支持,不得不从非正式金融市场寻找融资渠道。但由于市场发育程度不高,这种民间融资活动基本处于地下状态,缺少法律和制度的规范,高利贷等违法活动普遍,难以发展成真正市场化的融资活动。

1.2.5 融资社会化支撑体系不完善

尽管包括福建省科技厅在内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为了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采取了包括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等社会化的支撑措施。但从总体上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社会化程度仍然较低,突出表现为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融资中介机构不规范、融资担保体系不完善等。

2福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的建设发展

2.1 福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建设的意义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关系到福建省未来经济发展格局,基于福建省产业发展特点而全面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将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发动机。科技投融资平台的创新发展有利于“科技强省”战略的实施,也将较好地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瓶颈问题,进一步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更好地实现我省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

2.1.1 有利于产业的升级与换代

目前,福建省多地都在积极加强产业升级与换代,特别是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业集聚、交通改善等成效明显,一批重点项目已经或即将在各地顺利开建。福建省积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资,有助于培育科技产品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1.2 有利于缓解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

中小企业资金严重不足,是长期以来困扰发展的一大难题。单靠企业自身解决或是财政支持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不仅捉襟见肘、难以为继,而且造成资金利用率低,导致恶性循环。严峻的现实迫使政府从新资本运作、经营管理的角度上找出路。通过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整合经营性资产、多元化资金进行科学运营,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矛盾,有力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进程,形成投入产出再投入再产出的良性循环。

2.1.3 有利于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最终形成新的财政支柱

探索一条“由政府财政支持为基础,金融机构多方参与为支持”的资金运作机制,真正起到政府资金 “四两拨千斤” 的作用。通过联合担保平台功能的发挥,带动、牵引整个科技投融资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实现,更大程度地发挥对科技型创业企业的支撑功能和作用。投融资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中小企业新增项目为财政提供后续税源,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财政增收、后劲增强,丰富财政来源。

2.2 福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建设情况

2009年,福建省科技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下发《福建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方案》,推进我省的产业转型升级,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方案》要求,充分利用省级创业投资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引进国内外创业投资机构,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创业投资,推进科技成果的中试和产业化。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建立项目数据库、企业信息数据库、投融资需求数据库三大基础数据库。《方案》的执行为福建省综合多方面资源,共同保障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1 强化闽台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

闽台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建成正式挂网运营以来,主要工作有:一是加强平台运行环境建设,已有444家企业进入平台企业数据库,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72家、上市后备企业31家;有775位专家进入平台专家数据库,其中技术专家528人、财务专家80人、投融资专家54人、管理专家113人;注册成为平台用户的共有1114个,其中企业386家、投融资机构16家、行业协会4家、政府部门11家、金融机构10家、商会1家、专家786人。二是与福建华兴创投、上海亿榕创投、上海国浩律师集团、兴业证券、兴业银行等26家投资公司、金融机构、财务和法律中介机构等投融资战略联盟,开展企业战略咨询、商业模式设计、法律咨询、财务咨询等各类服务,服务数量已达300多项次,有力提高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融资能力和融资效率。投融资服务的内容已经成为资金中心的重要工作之一,服务理念逐步由过去单纯的项目扶持转到为科技型企业成长提供多方位的综合服务,服务的团队基本形成,服务的区域也已经覆盖全省各设区市。

2.2.2 加强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服务

积极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已有三元达、中能电气、星网锐捷、漳州科能、福建青松等多家科技型企业上市。参与省企业上市办会审推荐了天广消防科技股份、榕基信息等十多家上报国家证监会发审委,会同券商、法律和财务等战略联盟机构,着力培育顶点科技、火炬电子、泽仕通、福龙马、嘉园环保、国通科技、天一同益、华隆科技、三星电控等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我省上市后备企业,并努力促其在三年内到创业板、中小企业板或境外上市融资。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我省企业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推动福建更多的科技型企业在国内外上市,在深圳举办了“福建省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发展座谈会”,李川副省长出席并做重要讲话,省科技厅、发改委、省经贸委、教育厅、外经贸厅、省信息化局、公务员局等部门领导、深圳证券交易所和招商证券领导与专家,以及部分福建省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风险投资和法律机构的代表参会。参会的福建省上市后备科技型企业就上市的各种问题请教了深交所和投资、法律机构,互动热烈;同时也充分展现出了福建企业的风采,赢得了深交所和投资、法律机构的青睐,引导和推动更多的福建科技型企业与中介机构的有效对接与合作,实现更多的企业上市融资。

2.2.3 推动科技与金融的结合

一是福建银监局、省知识产权局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闽银监发[2010]2号)。二是省科技厅与福建兴业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动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积极为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争取国家创新基金的贷款贴息项目,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企业和银行的合作。三是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和科技计划项目质押、科技型企业贷款贴息等新型的金融贷款模式,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能力。以兴业银行为例,为了切实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落到实处,兴业银行重点针对“三高六新”类中小企业,即具备新经济、新服务、新农村、新能源、新材料、新商业模式以及高成长、高技术、高增值性的中小企业,推出了“兴业芝麻开花”中小企业成长上市计划。福建省科技厅与兴业银行联合,重点探索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具有较大成长潜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在技术层面,省科技厅对兴业银行开展指导和帮助,一方面,通过省科技厅的推荐,银行能够与众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银企对接关系,扩大兴业银行的中小企业客户群体;另一方面,省科技厅及各地方科技局能够为银行提供科技咨询支持。对于信贷人员较难判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贷款的风险因素,科技专家的咨询指导对银行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工作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指导,兴业银行总结了一条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放贷模式,重点通过对非财务信息收集分析和运用,关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三品”(人品、产品和抵押品)和“三表”(水表、电表和报关单),在全面了解该企业真实资金需求和偿债能力的条件下,再合理确定小企业授信额度,“只要企业产权明晰、管理规范、信誉度高、拥有核心技术、市场前景好,都会成为银行重点支持和服务的对象”。从2004年开始到2010年底,兴业银行专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近500家,累计对其发放贷款共计人民币约70亿元。为了共同构建金融服务科技及其产业发展的平台,福建省科技厅与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于2010年12月2日签订了《科技与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的合作关系从此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2.3 福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建设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福建省积极建设科技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采用多种支持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创新模式,充分发挥区域内经济、科技、高新技术集群优势,促进风险投资与科技中小企业的对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福建省的风险投资模式相对单一、处于低发展水平阶段,难以满足科技中小企业创业的投融资需求,不能充分实现优质科技项目的市场化发展。

2.3.1 银行仍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的特点,在银行信贷筛选中一般处于不利地位。商业银行基于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考虑, 贷款投向上的 “嫌贫爱富” 是其必然的选择。事实上, 即便是在金融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 中小企业也存在银行信贷难的问题。对此, 中小企业应该放大融资的视角, 走多元化融资之路。而在当前,国家财政处在收紧银根,在存贷款利率上升、存款准备金率提升的情况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求生之路,更显艰难。

2.3.2 税收政策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仍觉压力不小

税收优惠是最直接的资金援助方式,有利于中小企业资金的积累和成长。发达国家企业税收一般占企业增加值的40%~50%。在实行累进税制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税负相对轻一些,但也占增加值的30%左右,负担仍较重。为进一步减轻税负,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要有:降低税率、税收减免、提高税收起征点和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等。通过各种税收优惠可使中小企业的税收减少一半以上,使其赋税总水平由占增加值的30%降到10%左右。我国虽然已经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有了税收优惠,这些优惠往往通过立法的形式,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支持。但整体的税收体制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例如:现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的“年度应税销售额”偏高,生产型小规模纳税人税赋偏高等问题。现行的税收体制未充分考虑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表现出创新性、风险性、高投入性等生产经营的特点,增值税全部由企业负担,制约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迅速发展。

3福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建设的发展对策

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打通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体系,构建有效的投融资平台,使其能获得发展所需要的充足资本。针对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创新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结合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建设的实际情况,在借鉴国外和其他兄弟省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建设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3.1 以管理为先导,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决策管理

科技型中小企业要不断自我完善实现内部资金的良性循环,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将改革、改组、改造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转换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加强经济核算,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通过宏观管理的规范和微观管理的提升实现自身能力的发展,为发展保存良好的信用潜力。

3.1.1 宏观管理的规范

政府机关及银行、协会等机构对企业的宏观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的信用管理、信息管理、科技研发进度管理等方面的监管。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成果构建一个公共的信息系统平台,并对中小企业进行规范化分级管理,对技术研发有良好的成长空间、市场化条件成熟、资金帐目清楚、信用等级高的企业采取政策倾斜的措施;反之,对研发成长性不高、市场条件不成熟、资金帐目较混乱、信用等级低的企业加强监管,促进企业自身良性变化。

3.1.2 微观管理的提升

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强化企业内部资金、人员、等方面的管理能力。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改制效果不明显,运行不规范。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导致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较低、银行利益难以保障的现象。中小企业应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坚持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注重科技管理一体化和质量内涵型发展,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与大企业配套服务的管理模式,在专业化合作与社会化竞争中不断提高素质和效益,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内部融资的动力,这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根本途径。对国有科技型中小企业实行积极的退出战略,走改制重组道路;对民营企业要引导其向资本社会化方向发展,改变单一家族式管理方式,吸收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要素;对于集体企业要推动产权改革,明晰产权关系在规范健全财务制度方面,树立信用经营的观念,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和商业银行要求,建立全面、准确、真实的财务制度,加强资金管理,保持合理的贷款水平,制定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定期向相关各方提供全面的会计信息,及时还本付息,树立良好信誉,树立守信用、重履约的良好形象。政府机关可以通过引导企业开展经验交流会、开办培训讲座、专家论坛等形式,帮助企业分析现有的管理问题,改善企业管理方式,达到管理健康有效,资金利用多元。

3.2 以发展风投为方向,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有效性

风险投资是一种较理想的投融资方式。因为风险投资和新型资本市场独特的资本性融资,既可以满足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又可以达到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目标。这一点已经被世界各国风险投资的实践和新型资本市场的发展所证实。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英国AIM市场、韩国科斯达克市场以及日本几个新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

科技型中小企业可通过参加有关会议,利用中介机构介绍、互联网等方式,主动使风险投资公司了解自己,通过风险投资这一孵化器发展壮大。面对投资的高风险,风险投资公司对项目的筛选是极其严格的,有着一系列的考察程序和市场可行性调查。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引入风险投资,首先,要拥有科技含量高、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科技项目,具有技术创新的潜力,以后能依靠技术或产品优势自主发展;其次,需要培育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主体。我国发展风险投资业的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批有实力、高水准的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其资金来源除了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以外,尽快建立“民办官助”的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加速建立促进新技术扩散的风险投资机构,如新技术转移基金等,使新技术由公共研究院向企业转移的过程商业化、标准化,还应该设法鼓励投资银行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参与风险投资,允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社会保障基金等机构投资参与组建风险投资管理公司,鼓励外资成立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再次,进一步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在寻求风险投资之初就为其以后的退出做好安排,明确采取何种退出途径,如公开上市、股份回购、企业兼并、股份转让等;最后,采用股权融资的方式,由政府出部分资金,民间出部分资金,共建一个风险投资公司,专门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成立的风险投资公司由民间机构或私人企业来运作,由专业人士、基金经理来进行投资管理。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份量越来越重,我国的风险投资业也取得了飞速发展,但发展的程度还远不够完善。目前全国也只有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几个经济活力较强的大城市的风险投资氛围较好一些。如南京市近期对于中小企业投资改革的所进行的尝试中,采用多家中小企业联合担保,由几家商业银行共同对特定行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对我省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3.3 以建设金融平台为最终趋向,逐步构建科技金融平台

3.3.1 建立健全创业引导基金

(1)发展创业引导基金。引导基金以“母基金”方式运作,并通过参股创业投资企业的方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吸引境内外投资业绩突出、资金募集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私募投资机构等以股权投资方式投资的机构和优秀管理团队在闽设立或管理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基金。

(2)构筑起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与创业投资企业之间联系的桥梁。国务院的《关于实施〈纲要〉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允许证券公司在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规定的前提下开展创业投资业务。”“在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规定许可的前提下,支持保险公司投资创业投资企业”。先试先行,开展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创业投资业务试点,增加创业投资企业的资金渠道。

(3)构建创业投资风险补偿基金。设立政策性“创业投资风险补偿基金”,通过对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亏损给予补偿的办法,鼓励创业投资基金投资处于种子期和起步期的创业企业。

3.3.2 建立资本市场和科技信贷体系

(1)建立“创业企业股权交易市场”,为民营企业特别是创新型民营企业提供融资平台和创业投资的资本退出通道,实现创业投资企业、创业企业和资本市场全面良性循环。争取政策支持,吸引台、港、澳银行业机构参与创业企业股权交易市场。创造条件,推进和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入创业板和“新三板市场”。

(2)设立科技发展银行。集中大部分财政拨款和贷款贴息资金,成立政策性银行,专门用于支持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通过发行金融债、从国际金融机构低息借款等多种方式筹措更多的资金,因而能够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

(3)加强与商业银行合作,开展商业银行科技创业信贷业务试点。由商业银行选择若干有较好成长性的科技企业,拨出专项资金向其发放风险贷款。待企业成长增值后,银行可通过出售所持有股份或期权获得较高的收益,以弥补对失败企业的贷款的风险损失。推动银行根据《关于银行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指导意见》,在福建设立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型、创新性、专业化的银行专营机构,为福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4)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业务。与在闽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发明专利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风险评价和风险担保体系。

3.3.3 开创科技保险体系

科技保险是用金融手段推动科技创新的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也是科技与金融结合的重要举措。利用科技保险解决科研开发中的风险问题,为研究开发提供风险防护机制和保护体系。鼓励并支持保险公司积极开展中国保监会批准的各项科技保险业务,鼓励并支持保险机构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开发保险品种。对参加科技保险并符合科技计划立项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将以保险费补助形式给予支持。

进一步深化科技保险工作,不断丰富科技保险产品,完善保险综合服务,鼓励各地区开展科技保险工作。鼓励保险公司开展科技保险业务,支持保险公司创新科技保险产品,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功能,提高保险中介服务质量,加大对科技人员保险服务力度,完善科技保险财政支持政策,进一步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建立自主创新首台(套)产品风险分散机制,实施科技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支持开展自主创新首台(套)产品的推广应用、科技企业融资以及科技人员保障类保险。探索保险资金参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投资等支持科技发展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 边智群,杨耀峰. 湖北中小企业融资策略浅论[J].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 19-21.

[2] 傅博娜.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 科技与管理, 2009, (1): 94-97.

[3] 余朝晖,黄晓.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考[J]. 企业经济, 2004, (11):170-171.

[4] 邓彦.发达国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管理信息化: 综合版, 2007, (5): 55-57.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范文5

(一)融资渠道狭小

科技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更需要资金的投入,企业的科技成果与资金投入的多少存在紧密联系。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融资难问题,严重制约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2]技术创新需要高投入,而当前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条件的束缚,经常面临资金紧缺的难题。技术创新投入的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风司风险投资、企业的投资资金等,通常情况下投资机构更偏好对大中型企业或国有企业进行投资,这类企业投资风险有保障,如果企业因为技术创新未果而面临倒闭的风险时可以通过拍卖等挽回一些损失,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因此获得外部资金的支持较困难。企业融资渠道狭小的主要原因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融资市场化水平低下,中小型科技企业往往很难获得贷款,特别是在企业初创时期,风险较高,技术创新不确定性较大,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资金援助的概率不大;企业融资渠道较单一,我国风险投资较晚还不能起到对中小型科技企业进行孵化的作用,资本市场上投资门槛都较高,中小型科技企业很难获得资本市场上大量资金的投入。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型科技企业一直处于进退维谷的融资困境之中,很难全心全意的投入于技术创新之中,处于内忧外患的状态。根据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型科技企业由于规模小无法实现规模经济,获得收益较少,外部资金投入又较少,巨大的资金缺口束缚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最主要的原因是资金链问题,如果企业一旦获得资金援助,企业更愿意从事技术创新活动,只有从事了技术创新活动企业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近年来,我国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上加强了重视,但是由于技术创新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较高,使得我国政府和贷款都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上有所顾虑和限制。

(二)科技人才缺乏

管理学中“人本思想”认为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都需要靠人去主导。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发能力不能良性循环的原因,人才匮乏是制约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3]在我国,大多数的科技人才都倾向于留在大型的高新技术企业中,他们认为在这些企业工作中更能体现价值,能创造更多的财富。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仅需要的是科技研发人才,同时也需要具有风险意识和创新知识、善于管理的专业型企业家。往往很多企业家只注重对技术创新成果的重视,而忽略了对员工的培养与激励机制管理,造成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留不住人才和缺少人才,这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大的威胁。人才的流失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科技人才如果一旦离职,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接替其职位的合适员工,这必将影响技术创新研发工作的有效运营。科技人才的流失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员工的士气,影响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果员工离职,会刺激其他员工思考是否也需要另谋高就,跳槽是否对个人前途更为有利。而当在职员工通过联系跳槽员工得知离职后获得更大收益时,在职员工更加会准备寻找新的工作。人才的流失问题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企业管理者应该培养和激励员工。

(三)创新管理水平低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理念普遍落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可以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在我国存在一些具有领先研发技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就是由于缺乏统筹全局核心管理的管理理念而制约其技术创新的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面对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忽略的企业内部管理,认为当前关键问题就是立足于市场,拥有一席之地,不被长江后浪推倒,缺少长远的战略管理思想。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水平低的主要表现在信息滞后性。技术创新需要注重掌握市场技术信息和市场对技术的需求,而企业缺少灵活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不能从市场上获得有效信息。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初创时期信息管理不健全,在技术创新方面更多的是被动的,较大型企业而言获得技术信息稍稍困难,同时也由于资金缺乏和技术实力薄弱,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寻找市场合作伙伴,获得稳定的技术资源。国内外一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经验表明,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着力培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才能使企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一)拓宽融资渠道

资金的缺乏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影响较大,解决了资金问题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根本保障。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传统融资较难,本文认为以下方式能够满足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促进企业快速的发展。信用担保是担保机构提供担保,降低企业债权融资的信用风险,使得银行等机构组织提供贷款,当企业不能偿还贷款时担保机构为其偿付。它的主要功能是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减少了企业融资的成本。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满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小型科技企业的需要。设立信用担保机构,为商业银行和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中介组织,在信用担保机构的辅助下,商业银行向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贷款,降低了管理成本和经营风险。风险投资主要是以股权性投资,企业在资产增值后投资企业转让股权获得收益,这种风险投资周期较长没有固定的偿还时间。完善风险投资体系,风险投资可以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大量的资金,以股权性方式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有利于解决企业技术创新后续资金问题,还可以帮助企业改善管理,学习风险投资公司的管理方式。同时我国还应该严格规范风险投资来保障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严厉打击非法投资,引导投资者通过正常的渠道来投资;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财务状况,让投资者能够顺利了解企业运行状况,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完善相关风险投资资本退出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风险投资者投资资本的良性循环。

(二)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者应该注重人本管理思想,尊重高新技术人才并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员工工作积极性,使其全身心投入技术创新工作中。高新技术人才长期处于一个不断实验研发的环境,提供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营造一个以团队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为中小型高新技术员工提供优越的服务,这样有利于员工专心服务于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加强技术人才的开发与培训,提高技术人才的素质水平和对企业的忠实程度。企业管理者充分了解员工是否能在组织中发挥最大潜能,合理采用技术创新人才。不仅要考虑员工的专业能力,还应该考虑员工在技术创新团队中的合群问题。若技术创新人才不能在团队中达到最佳状态对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开发也会受到影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了解员工的个人需要,针对性的建立新的奖励制度。在薪酬方面,注重公平。企业应该建立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为基础的职能工作制,激发鼓励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来增加报酬。合理运用员工持股制度,员工股权参与有利于激发员工将自身利益与企业的前途紧密联系,让高新技术员工感受到为企业创造财富,更加也是为自己创造财富,让技术员工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员工股权参与也有利于提高员工风险意识,激发员工对投资行为的兴趣与爱好。

(三)完善创新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范文6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 融资渠道 创新基金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由科技人员办和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科学研究、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简而言之,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以创新为使命和生存手段的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新经济形势下的“一枝独秀”,是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它加快推进了新兴产业的形成,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成为持续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近年来,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已成为构造市场经济主体,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政府也从各个层面对科技型企业进行政策扶持和资金援助,鼓励其发展壮大。然而,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成长、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一些传统的融资渠道和方式难以满足其特殊的融资需求,导致融资渠道不畅,从而严重阻碍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从其自身原因来看,主要表现在: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不好;融资观念陈旧,市场运作意识不强;企业信用不足等。从外部因素来看,主要表现在: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不能有效扩展;银行发贷不积极,难以提供可持续的信贷资金;证券市场发育不健全,很难实现融资突破等。

自身因素分析。一是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不好。从实际情况看,经济效益不好,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差是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类企业一般以高科技或新技术为创业背景,管理高层通常也是偏重技术型人才,从公司的管理思维看,他们更看重和关心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而轻视或忽视企业的经营管理;即使某些企业意识到了经营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企业管理的观念和经验,也难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管理支持,来解决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市场、生产、财务、人事等各方面的问题;尤其在遭遇资金瓶颈时,很难提供及时、正确的决策。低下的经营管理水平是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效益不佳的直接原因。

二是企业融资观念陈旧,市场运作意识不强。对比国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经验,可以看出西方发达国家在融资过程中具有一个立体化、多层次的市场融资体系。但是,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理念比较陈旧,很难运用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去指导企业的投资和融资决策,筹资渠道没有充分利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资本市场也逐步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互通往来;在发达经济带动下,金融市场的衍生产品越来越多,能够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然而,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管理层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接受最新最先进的融资观念和信息,利用资本市场来运作企业,解决资金问题。

三是在银企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道德风险有时表现出的企业“信用不良”会加大银行拒贷的比率。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通常都是非上市公司,缺乏完善的治理结构和规范的管理制度,也不进行信息披露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因此,银行、投资者无法全面、清晰地了解企业的情况,也就不可能“轻易”贷款给企业。即使这些企业提供了经审计的会计资料,银行、投资者也可能怀疑会计师事务所的可靠性,认为事务所可能和企业沆瀣一气,为了得到资金而合伙造假,于是自己选择事务所进行审计,这样就导致了较高的审计成本、很小的收益和很高的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银行宁愿放弃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和投资,而转向信誉好、收益高、风险小的大型成熟企业。

外部因素分析。一是企业融资结构不尽合理,融资渠道不能有效扩展。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有:企业内部积累、商业工具融资、银行贷款融资、证券市场融资、债券市场融资、风险投资和战略投资者融资等。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和层次不同、资本市场发展成熟度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现在很难使用这些融资渠道。据相关统计,2003年,我国银行贷款增加额、国债、股票、企业债券融资占总融资额的比重分别为78.78%、17.86%、2.34%、1.02%,而2002年分别为72.94%、22.81%、3.00%、1.25%。通过两个年度的对比,2003年的银行贷款比重上升5.84%,其他三项分别下降了4.95%、0.66%、0.23%。可见,企业融资绝大部分依赖银行贷款,而较少利用资本市场的各种渠道,导致了“银行太大、资本市场太小”的畸形融资格局。

二是银行发贷不积极,难以提供可持续的信贷资金。虽然商业银行认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必要性,但却往往不愿贷款给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原因有:首先该类企业经营风险较大。越是高科技产品,潜在风险就越大,这与银行的稳健经营原则相悖。其次投入精力大,但收益较低,投入产出不对称。银行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一般规模较小,但同样要对该企业进行贷前审查等一系列繁琐手续,这与向大型企业贷款的手续基本相同,故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不是很积极。

三是证券市场发育不健全,很难融资突破。我国证券市场还处在发展初期,其功能主要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且上市“门槛”较高;在现行政策和体制下,国内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受到成立年限、规模和业绩限制,很难进入证券发行市场。同时,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誉、资产状况不抵大企业,导致在传统的证券市场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行为非常困难。

四是风险投资不成熟,难以成为融资主要渠道。国外经验证明,风险投资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应该把它作为融资的主要方向和方式。美国的高科技企业有90%是由风险资本投资支持发展起来的。而我国,由于缺乏资金、科学管理和合理的运营机制,还没有行之有效的途径来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问题,也越来越为政府所重视。虽然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还不够,但已经在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源自多方面,虽然目前已有不少解决方案,但相对需求巨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已有的对策仍显不足。借鉴国外成熟的运作模式和国内已有的解决方案,建议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持续经营,多方共赢”的原则,从政府、资本市场、银行、企业自身、社会服务等多个角度出发,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融资支持。

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增强自身融资能力

一是完善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更重视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对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投入不多,造成企业发展不均衡。事实上,良好的治理结构能更好的理顺责、权、利关系,以及公司经理层、董事会、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使公司的战略目标更好的得以实现。良好的治理结构对投资决策、资金筹措和管理效率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因为它通过促进投资者信心而增加投资数量,并有助于公司进行更妥善的投资决策,提升投资质量。

此外,企业的治理结构规范与否也影响其管理效率和内部凝聚力,及公司业绩和盈利能力。管理水平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生存和盈利能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之初,其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因为各种原因而相对低下,影响了其融资能力。

因此,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将改革、改组、改造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

二是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资金管理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科技型企业从成立之时起就应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管理和核算,这对于提高经营业绩,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对提高其融资能力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三是改变融资观念,拓宽融资渠道。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融资渠道是多样化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应改变过去完全依赖银行融资的观念,加强融资管理,积极开拓融资渠道,利用多方力量解决融资问题。同时,在融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市场观念、效益观念、成本观念、风险观念和法制观念,增强财务杠杆意识和融资责任意识,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排除困难,积极开拓进取。

四是强化信用观念,构筑良好银企关系。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对要解决融资难问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信用”就是极具功效的支点。不少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了暂时的利益,不惜逃息、逃债甚至废债,严重损害了企业声誉,破坏了银企关系,以致再次需要资金时,难以得到银行和相关渠道的支持。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目光长远,从一开始便要做到“有借有还”,保全银行债权,按时还本付息,有困难时与银行协商解决,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为将来的企业融资创造有利条件①。

五是加强内部专业人才的培养。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仅要重视对科技型人才的吸纳和培养,也要加强对财务或投融资专业人才的吸引、培养。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各种金融产品和融资渠道不断涌现,从而加大了企业选择的难度。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者或投资人来解决融资问题,越来越力不从心。企业内部专业的财务或投融资人员可以根据公司的发展阶段、经营情况、资金状况、市场状况等因素,对现有的融资手段进行比较和分析,有针对性的选择对于本企业最优的融资渠道和金融产品方案。企业的高速发展或跨越式发展,也需要借助专业人士在资本市场的兼并、重组等手段运作实现。

政府要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引导

一是不断完善和构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法律体系。目前已经出台了《中小企业法》及相关政策法规,但从整个中小企业法律体系来看,现有的体系还不是非常完善。为了更好的配合“十一五”规划纲要,政府要对中小企业法进行更深层次,更具体化的完善。新出台的公司法、物权法、所得税法等是个很好的开端,今后对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障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应该出台更多的法律法规,构筑一个完整的多层次多角度的法律体系,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中小企业融资法》、《中小金融机构法》等。

此外,我国还应该在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技术创新、科研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及早制定法律法规;同时,还需要对其内部治理、产权制度等加强立法和监管,使得企业能够按照法律法规有效的运作和发展,从而更通畅的利用各种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问题②。

二是制定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第一,制定合理的筹资政策。建议通过合理调整银行贷款利率结构,真正降低科技型中小企业利息负担。第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优惠的税收政策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建议政府能够继续加大和完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加快从生产型增值税制度到消费型增值税制度的过渡,优先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抵扣,从而消除科技型企业设备价值高、更新快的不利影响,以减轻税收负担。制定对风险投资公司的税收优惠政策,填补目前对风险投资公司税收的空白,加强对风险投资公司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鼓励风险投资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从而使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有资金需求时,能从更广泛的渠道融资。

制定针对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刚出台的新所得税法虽然保留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但具体的细则还没出台,希望能优先鼓励一些良好的产业项目,对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优惠的税收政策解决创始期资金难的问题。

制定间接的税收优惠政策,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多以直接优惠为主,表现为降低税率、直接减免税额等形式,对科技型企业在研发期、技术进步期的技术减免相对较少,而往往这部分投入资金相当高,所以制定间接的税收优惠政策更能促进高新技术领域的发展。科技型企业作为研发实体,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将前期投入的巨额资本作为费用列支,在税前扣除;科技型企业的实际使用实体,也可以利用间接优惠的政策,加快已有固定资产的折旧,通过迅速采用最新的科研成果,降低企业产品成本。

三是强化政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中的作用。第一,加强资金引导的作用。随着科技进度的加快,科技创新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更加重要,我国政府应逐渐加大对这方面的支持。在目前已有的创新基金、引导基金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资金力度、扶持范围,使更多的企业能够得到政府资金支持。充分发挥政府的力量,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闲散资金集聚在政府组织下的专业渠道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基金,更广泛更深入地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对此,可借鉴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SBA)的做法,美国政府很少直接参与风险投资的实务操作,而主要通过发行债券和担保的方式为小企业投资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因此,我国政府也要积极发挥政府资金的乘数效应,利用政府力量引导专门的管理机构资金流入这个领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③。

第二,组建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目前我国还没有正式的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这无疑是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能力的一大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借鉴西方的成熟经验,我们也要成立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负责中小企业的融资,及时便捷的提供融资支持。因此,笔者建议,我国也应该设立政策性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尤其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单设部门管理,为他们提供各种融资便利和政策咨询、传达、服务工作;还要注意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应界定为半官方半盈利性的事业单位,严格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进行运作,坚决避免行政托管、政府干预等现象。

构筑和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

不断发展和完善融资体系,能够切实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相匹配,积极促进技术、金融、产权的衔接;加大社会资金、创业投资、金融信贷引入力度,保证科技型中小企业能在强有力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下持续健康发展。

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信用担保机构。目前国内的信用担保机构资金规模偏小,很难真正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能有效助推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各地、各级政府也可以通过政府财政参与,利用政府资金引导当地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和发展。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新型的担保机构还要不断推出适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担保方式④。

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发达国家风险投资业的成熟经验表明,科技型企业的不断成熟与持续发展主要受益于其市场中成熟、健全、发达的风险投资体系;被誉为“镶嵌在美国经济中的一颗钻石”的美国风险投资业,就积极不断地推动美国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⑤。而我国90%的风险投资公司是政府出资组建的,这种政府主导型的风险投资发展模式局限性很强,造成目前国内的风险投资公司普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基金整体规模偏小、对于风险项目投入积极性不高的局面,基本不能承担风险。因此,对现有的国有风险投资公司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要进行体制改革,以国有或政府资金为引导,吸收各类社会资本,例如直接吸收、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私募合股等方式,拓宽自己的融资渠道;政府有必要为风险投资公司降低进入门槛,推动我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快速发展,在数量和规模上都上个台阶;对风险投资公司给予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每一笔风险投资,建议均可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无息贷款,可由国家风险投资基金提供担保。

通过这些方式,既可以为风险投资公司拓宽融资渠道,有效分散风险;又可以使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更多资金注入。

开辟直接融资新渠道。第一发展创业板市场,专门为新创公司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筹资渠道。在鼓励中小企业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存托凭证等方式募集资金的同时,我国应尽快推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二板市场或场外交易市场,为其提供更充分的造血功能。创业板市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独特的资本市场支持功能,无论是从IPO上市还是增发股票,都能为其提供较大规模的融资额度;而且透明、公正的交易市场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并且鼓励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规模速度、财务管理等方面及早按照创业板上市的要求进行自我发展和约束⑥。

第二发展债券市场,对经济效益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通道。债券市场直接连接货币和资本两个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界早已达成共识:发达的公司债券市场可以降低银行的风险,充实资本市场融资结构;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来获取长期资金,不仅可以解决自身融资问题,还可以缓解银行短借长贷的压力,降低银行系统的经营风险。因此,若要真正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债券市场也应对其敞开大门。

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从其自身原因来看,主要表现在:经营管理不善,融资观念陈旧,市场运作意识不强,企业信用不良。从外部因素来看,主要表现在: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不能有效扩展,证券市场发育不健全,风险投资体制不完善,很难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主渠道。

鉴于所存在的这些不足,通过借鉴国外先进应用模式,笔者认为,我国政府虽然已经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力度和深度仍有欠缺,因此,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持续经营,多方共赢”的原则,从政府、企业、市场三个层面提出若干对策。

首先从提高其自身融资能力着手,通过完善内部结构,加强组织建设,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改变企业融资观念,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并不断加强信用观念,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其次逐步改善外部因素,从政府层面讲,要不断完善和构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法律体系,制定合理的筹资政策、税收优惠政策;从市场层面讲,要构筑更加完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信用担保机构及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和资本市场,并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信调查和评估。

(作者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南阳师范学院经济师)

【注释】

①张晓凌:“当前应推动中小企业债权融资创新”,《证券时报》,2008年第7期。

②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③房汉廷:“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与机遇期”,《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4年第12期。

④刘:“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无形资产质押贷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北方经济》,2007年第5期。

⑤程静:“中美风险投资对比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