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质量提升年工作计划范例6篇

教育质量提升年工作计划

教育质量提升年工作计划范文1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世界各地的政府在幼儿教育及照顾工作上,担当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相关的工作重点包括建立幼儿教育成为儿童未来学习的基础、支援家长和鼓励妇女投身劳动市场、处理不断下降的生育率、扶贫及支援弱势家庭。政府在相关领域所投放的资源也不断增加,香港也不例外。尤其是在香港回归后,香港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改革的力度也日渐加强,学前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2006年,香港特区政府通过的《以民为本、务实进取:2006至2007年施政报告》宣布一项重大财政承担,从2007年起实施“学前教育学券计划”,向学前教育领域投放更多的资源。其目的是“让本港所有适龄儿童都接受可负担及素质优良的学前教育”。特区政府通过学券的形式向家长直接提供学费资助,以减轻家庭的财政负担,并提供一定的教师发展津贴,促进幼稚园校长及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促进香港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香港“学券计划”发展的现状

“学券计划”经过4个学年的发展,有成就,也有不足,概括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加“学券计划”的幼稚园及幼儿数量不断增加

在2009/10学年,香港共有幼稚园950所(其中本地幼稚园872所,非本地幼稚园78所),有800所(约占84%)幼稚园参加“学券计划”。当中114所前身为私立独立幼稚园,自2007/08学年起改以非牟利模式经营。而“学券计划”实施前的2005/06学年仅有52%的幼稚园受惠于过去的“幼稚园及幼儿中心资助计划”。

自2007年推行“学券计划”以来,平均每年约有85%的幼稚园幼儿受惠于“学券”资助,在2009/10学年,在全港140,502名幼稚园幼儿当中,约119,000名幼儿(即85%)受到了“学券计划”的资助。而2005/06学年仅有约50%的幼儿受到过去的“幼稚园及幼儿中心资助计划”的资助。

(二)幼稚园教师及校长专业发展水平有所提升

截至2010/11学年,约96.5%的幼稚园教师已持有或正在修读幼儿教育证,而2005/06学年只有约56%的幼稚园教师已持有或正在修读幼儿教育证。自2009/10学年起,所有新任校长必须持有幼儿教育学士学位,并须修校长证书课程。截至2009年9月,在872名幼稚园校长当中,约303名校长(占35%)已修读或正在修读校长证书课程,另外有152名幼稚园教师已修读或正在修读校长证书课程。香港教育局于2011年8月还专门制定《可获发还课程学费的认可课程列表》来资助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

表1 香港幼儿教师师资学历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自“学券计划”推行以来,幼稚园教师队伍当中,大学毕业或获同等学历的教师人数是连年递增,而非大学毕业的教师人数则是呈连年下降趋势的。由此可见,“学券计划”促进了幼儿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

(三)“学券”的面值及分配日趋合理

香港幼稚园2010/11学年的“学券”资助额为每名幼儿每年14000港币,2011/12学年将会增加至每名幼儿每年16000港币。经济上有需要的家庭除可获得“学券”资助外,还可透过“幼稚园及幼儿中心学费减免计划”申请额外经济援助。2010/11学年的学费减免上限(包括“学券”资助)为半日制幼稚园每名幼儿每年18700港币,以及全日制幼稚园每名幼儿每年30200港币。

表2 各学年“学券”面值及分配

由表2可见,“学券”的面值呈逐年增长趋势,而费用的分配也是给予教师培训的同时逐渐增加对家庭的资助力度,意在减轻家长的学费压力。

(四)通过幼稚园素质考核保障效果

在2009/10学年,香港教育局已对约80%的参加“学券计划”的非牟利幼稚园进行了考核,并将考核报告放在网站上向社会公布。教育局网站会每年对结果进行更新,以便家长为幼儿选择合适的幼稚园。在2010/11学年,约80%的幼稚园已参加“学券计划”。参加“学券计划”的幼稚园须以合格的考核结果作为继续参加“学券计划”的前提,这也就为香港的学前教育质量提供了保障。

(五)教师队伍整体稳定,部分层级出现流动现象

表3 香港本地幼稚园教师流失率

从表3可以看出,整体上教师流失率在实施“学券计划”之后是呈下降趋势,但是有一层级的教师必须要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合格助理幼稚园教师,在推行“学券计划”后的几年里,他们的流失率呈上升趋势,其中2009/10学年更是达到了41.7%。也就是说这一层级的教师队伍极不稳定。

三、香港“学券计划”之思考

(一)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拾责”,是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香港政府统计处的数据显示,香港政府在学前教育方面的经常性开支由2005/06学年的12亿3千2百万港币增加到2009/10学年的21亿9千5百万港币,增加了将近一倍。香港教育局的“学券计划”加强措施中提到:“学券”资助额将每年按综合消费物价指数(综合指数)进行调整。稳定的财政投入是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没有稳定、可靠的财政投入就不可能有学前教育事业的稳步向前发展。

(二)政策的连贯性是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

香港“学券计划”从2007年实行以来,已经过了4个年头,在这四年里,政府发放“学券”的面值是稳步增长的(见表2),政策有很好的连贯性,而且也是对之前“幼稚园及幼儿中心资助计划”政策的一种承接和发展。正是这种政策的连贯性给香港的学前教育事业带来了发展。香港教育局于2011年6月2日宣布,2011/12学年后将继续推行学前教育“学券计划”,并会推出多项加强措施,包括为经济上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更适切的援助来继续促进香港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提升幼儿教师、校长的专业发展水平是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队伍的水平决定学校教育的整体水平。目前, 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已经成为阻碍学前教育发展与改革、质量提高的一个“瓶颈”。因此,要提升幼儿教师及校长在教学实践过程的主体性,并采取综合措施提升教师的素质和专业发展水平。香港《2006至2007年施政报告》提出政府期望5年后所有幼儿教师都具备幼儿教育证书资历,香港“学券计划”中也有专门的教师发展经费,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提供经费资助、发展策略和目标要求。另外“学券计划”中规定自2009/10学年起,所有新任校长必须持有幼儿教育学士学位,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进教师及校长的专业发展水平,反过来又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对幼稚园素质进行考核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香港“学券计划”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升香港的学前教育质量。自2007年推出“学券计划”后,所有参加“学券计划”的幼稚园都必须进行自我评估以及接受香港教育局的素质考核,然后教育局会将考核报告放在网站上向社会公布。并且香港政府规定,在2011/12学年后,只有符合教育局的素质考核的幼稚园,才可以继续参加“学券计划”。这就促使幼稚园不断提高办园质量,从长远来看也能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的规范发展。

教育质量提升年工作计划范文2

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在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和陇南市西和县启动实施以来,采取自上而下专家引领、自下而上应需培养本土专家和种子教师,在示范引领帮助乡村教师提升教育教学技能和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积极巩固项目成果,进一步扩大项目影响力,在借鉴该项目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甘肃省实际,调整培训策略,以“全覆盖、抓重点、补短板、创特色”为工作思路,重心下移,推出乡村教师培训“组合拳”―“三计划两工程”,构建“335”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县教育局、县教研室、学区、县督导室、县电教部门的作用,形成“研训一体,绩效跟进”的乡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打造甘肃省教师培训品牌,形成教师培训特色,不断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校长整体素质和水平,建构甘肃省教师培训新体系,从而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立足现状,借鉴经验,构建乡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

目前,甘肃省总人口2 628万,有55个民族成分,辖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其中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58个,插花型贫困县17个,贫困县占全省总县数的87.2%。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义务教育学校10 517所,其中农村学校8 544所,占81.24%。面对甘肃省农村覆盖面大,农村教育发展后劲不足,乡村教师队伍还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专业化水平低、职业认同不高、专业发展通道不畅等诸多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和瓶颈,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吸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经验,以导师制为依托,建立一支县级教师培训团队,以县乡两级学习资源中心为平台,开展送教下乡、结对帮扶、交流指导、集中培训等方面的活动,逐渐形成学习支持、技术支持和管理支持为支撑的乡村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在团队建设上,整合县级优质教师资源,打造学科结构合理的导师团队;在工作方式上,推行导师制,划片包校,督培同进,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培训模式上,重心下移,以县乡两级学习资源中心为平台,送教到校;在具体活动中,望闻问切,实现对农村学校教师听说评课的针对性指导。

二、有的放矢,精准施策,构建全方位系统化的乡村教师培训体系

在借鉴吸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经验的基础上,2014年,甘肃省启动实施“3计划2工程”,包括:陇原名师助力贫困县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计划、“百千万”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万名乡村校长能力提升计划、甘肃省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把这些作为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措施和有力抓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充分调动区域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市州、县区、学校对教师培训的整体谋划、设计和实施能力,激活一线教师广泛参与的热情,初步形成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体系。

1. 甘肃省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

2013年,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三纳入两渗透一否决”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在深入化、常态化上狠下功夫,启动实施以“甘肃教师学苑”“陇原优秀教师群英馆”为主要内容的甘肃省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开展阅读经典、艺术鉴赏、学习楷模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培养广大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价值理想,全面提升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内涵修养和业务能力,促使广大教师把教书育人的讲台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以渊博的学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儒雅的形象影响人,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在本职工作中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措施有:用3~5年时间,面对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实施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程,通过微信、手机报、微博、电子图书、网上图书馆等多种方式,为广大教师提供免费数字读物,营造教师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鼓励和带动广大教师自我升华,优质施教。

2. 甘肃省名师助力贫困县区优秀青年教师成长计划

这一计划的培训对象为58个连片贫困县区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主要通过在陇原名师所在学校和58个贫困县建立“双向工作室”,采取“分片包干、结对帮扶”的方式,充分发挥陇原名师对贫困县区优秀青年教师的引领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用三年时间为贫困县区培养1 200名左右的学科骨干教师,在连片特困地区打造一支校内拔尖、区域领先、省内有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优教师后备队伍,带动和促进特困地区学校发展。

3. 甘肃省万名农村中小学校长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这一计划的培训对象为全省农村乡镇及以下初中、中心小学、村学、教学点正副校长。通过网络研修、专题讲座、主题研讨、实地观摩、影子培训、挂职实践等多种方式并举的混合式培训模式,建立“全员培训、递进遴选、骨干提升、挂职锻炼、高端研修”的培训机制,对1万名乡村校长进行网络培训、3 000名校长进行骨干提升培训、1 000名民族县寄宿制学校校长进行专项培训、600名校长进行挂职培训、200名校长进行高端培训。通过建立名优校长网络研修平台,及时解决乡村校长教育教学领导与管理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全省乡村学校打造一支以德为先、管理科学、注重学习、引领发展、能力较强、爱岗敬业、关爱师生的农村中小学校长专业队伍,增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后劲,为农村学校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4. 甘肃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这一计划的目的是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2014起至2017年,建立符合信息技术教育特点、适合甘肃教师培训实际需求的新模式。以推动应用为目的,以“国培计划”为依托,以混合式培训为主要方式,按年度分级、分类、分层、分岗实施培训全面完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与测试认证任务。至2017年年底,完成不低于50学时、30学分的新一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提升工程。

5. 均衡城乡优质教师资源“百千万”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

培训对象为全省农村乡镇及以下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主要是以城市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为依托,用3~5年时间,在全省打造100个“金色教苑”乡村教师研修基地,组建由1 000名学科结构合理的省级名优教师组成“金钥匙”导师团,通过“乡村教师走出来、名优教师走下去、网络空间联起来”的培训研修方式,针对全省乡镇及以下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基于课堂、有针对性培训,培训与评选紧密结合,培育10 000名农村学校“种子”教师,使之成长为省级农村骨干教师,成为师德高尚、持续发展、能力较强、关爱学生、服务于农村的基础教育学科领头人,引领农村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三、强化管理,明确责任,构建立体式、宽口径乡村教师培训联动机制

为充分调动区域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市州、县区、学校对于教师培训的整体谋划、设计和实施能力,激活一线教师广泛参与的热情,按照“省级统筹、市州管理、县区实施”的原则,细化责任分工,积极打造领导团队、管理团队、专家团队3支团队,初步实现管理重心下移、资金重心下移、培训重心下移3个重心下移,逐步形成省、市、县、学区、学校5级联动工作机制。

在送培项目确定上,按照“省级统筹、市级协调、县区实施、落点学区、以校(师)为需”的组织管理和申报原则,自下而上申报审核,自上而下统筹促进,以市州为单位上报审定。

在导师来源上,按照“县域导师为送培主体,缺位(科)层级递补”的导师构成原则,克服交通、生活、时长等不利因素,降低成本,确保质量,重在解决“导师从哪里来、送培到哪里去(为什么)、导师缺位(科)怎么办、由谁具体组织、质量如何监控”五个问题。

1. 职责分工

按照“省级统筹、市州管理、县区实施”的原则,“百千万”计划实行属地化管理,县区教育局为计划实施的主体。

(1)省项目办负责项目规划、经费支持、项目监管、绩效评价、专家团队组建等工作,进行项目整体设计、基地和导师团成员遴选、培训相关标准的开发等。

(2)各市州项目办负责“金钥匙”导师团遴选、导师送教活动和“金色教苑”基地学校审核推荐工作,本地域导师团教师和基地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等工作。

(3)各县区项目办负责乡村教师在“金色教苑基地”研修的人员遴选、训后使用与考核,“金钥匙”导师团教师工作实绩考核等工作。

(4)“金色教苑”基地学校负责参训乡村教师培训、训前调研、训后指导和网络研修等工作,导师团成员负责包干学校乡村教师培训、训前调研、训后指导和网络研修等工作。

2. 业务指导

“百千万”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实行“省市联动,以市为主”的业务指导机制,市项目办组建专家团队,在省级专家指导下,对“金色教苑”基地培训和“金钥匙”导师团的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3. 考核管理

(1)建立人选信息库

在计划实施过程中,逐级建立基地校长、培训者、教师人选考核档案和“甘肃省‘百千万’乡村教师素质提升计划”人选信息库,进行跟踪指导与考核。进入信息库的参训教师、导师均按照《甘肃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认定办法》(甘教师〔2013〕49号)有关规定,计算培训学分,作为年度考核、荣誉称号评选、职称评定等主要任务之一。

(2)分级分类考核

包括:基地学校、导师、县项目办负责对参训教师的考核;市、县项目办负责对基地学校的考核;市、县项目办、基地学校校长、受益学校校长和参训教师负责对导师的考核。

(3)管理机构考核

实行层级制考核管理制度,由省教育厅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计划全过程进行过程性督导考核。

四、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构建重保障、接地气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1. 着力抓德风塑造,培育有高尚情操的好老师

这一目的是全面提升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引导乡村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乡村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重视发挥乡村教师以德化人、言传身教的作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乡村教育正确导向。

2. 立足抓源头建设,培育有干事活力的好老师

甘肃省始终把补充农村中小学教师作为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实行学历、专业、岗位“三步走”递进战略。严把学历关,高定位“起步”;严把相关相近专业,高标准“走步”;严把岗位需求,提促供需一体,高精准“正步”。

3. 致力抓待遇提升,培育有扎根基层的好老师

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有助于乡村教师的稳定和质量的提高。一方面,以提高经济待遇为抓手,认真实施“省属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以奖代补”政策;另一方面,以提高精神待遇为支撑,在评优选先、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方面向农村教师优先倾斜,在园丁奖、师德标兵、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等评选时给农村教师留有一定比例,并专门设立省级农村骨干教师评选项目。

4. 强化抓交流锻造,培育有综合潜质的好老师

教育质量提升年工作计划范文3

摘 要: “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是台湾地区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完善高等教育的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的重要举措,其旨在强化大学对“教学核心价值”的认识、完善课程规划及建立教学评价制度、促进教师教学专业能力发展和增强学生的学习意愿,以提升大学的竞争力。该计划的实施强化了教学核心价值理念,显示出教学的开放性、动态性、系统性等特征,对当今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4474(2012)06-0085-04

“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是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提升大学教学品质的一次重要的教育改革尝试,其旨在深化对“教学核心价值”的认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意愿,并从大学未来发展考虑,不断提升台湾地区的国际竞争力。该计划在追求卓越的教学理念、建立师生对话机制、构建大学对教学的评价机制和教学开放机制、共享教育资源等方面对内地高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实施的动因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满足民众对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的需求,配合大学教育从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转型,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启动了“一县一大学”计划,大学的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创历史新高。但该“计划”的实施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大学教学质量出现滑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降低,高等教育的投入与学校数量和学生数量的增加比例失调,公立学校的教育经费大幅缩减,大学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社会对大学培养出的人才的认可度下降,大学的科技竞争力下滑等问题日益突显。在全球化竞争的潮流下,如何培植高等教育的竞争力、发展教学卓越理念,这已经刻不容缓了。

早在1962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就建立了第一个教学中心,其目的在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营造大学的学习氛围,追求教学卓越。如今,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及进步与大学知识创新息息相关,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为提升大学的教学和研究水平,投入了大量的经费,这一切促使台湾地区教育部门和教育界对高等教育进行深刻反思。

1991年初,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成立了“高等教育宏观规划委员会”,在先期已经推出了“大学学术追求卓越发展计划”、“研究型大学整合计划”、“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1〕,这些计划主要侧重对大学的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但对大学的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忽略,而大学“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较为突出,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台湾地区教育部门推出了“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

二、“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目标和内容 “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是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实施的一个宏大的振兴教学的计划,它对台湾地区高等院校资助了一定的经费,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台湾地区高等院校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其资助的对象约占台湾地区全部大学的1/3,该计划的目标和内容主要是:

1.强化大学对“教学核心价值的”认知

王小丁 台湾地区“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实施及启示“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立足于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指标,完善学生学习的考核标准,建立适宜而又具有弹性的选课机制、辅导机制、预警机制、互动机制和跟踪机制。

2.提升教师教学专业能力,加大对大学教学经费资助力度

建置大学各项教学支持系统,建立教师的辅导制度、多级教学评价制度和淘汰机制,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强化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实行教学助理制度。

3.完善课程规划和教学评价制度

建立健全课程规划机制,完善专业课程、共同课程及通识课程规划,定期举行教学评价,以便能及时了解学校整体教学运作的情况、特色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4.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意愿

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要落实导师制度,注重课堂上师生互动,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意愿。

5.提升大学的竞争力

通过“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实施,提升台湾大学的教学质量,使台湾大学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三、“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实施及成效 “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实施的,申请该“计划”资助的对象包括台湾地区所有的符合条件的公私立大学(不包括获得“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资助的大学)并设置了师资、学生、课程规划教学质量管控机制等要求。在申请的程序和计划内容上(计划摘要、学校现状、发展计划、执行成果及自评报告)作了详细的要求。“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审议标准及程序包括:审核指标、审核程序、绩效评估和淘汰机制,并制定了原则、期限和考核指标①。同时,“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还对经费需求、核拨,预期效应,成本效益分析做了详细的规定,以期实现计划目标。

台湾地区在“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通过竞争性的奖励机制,每年资助台湾地区20%~30%的大学深化教学,以促进大学教学品质的提升,培养台湾地区教学卓越的典范。2005年投入10亿台币(2.5亿人民币)启动了该项目,当年就有13所大学获得经费资助。2006年起每年投入50亿元台币,有29所大学受益,到了2007年又有24所大学得到资助,2008年又新增加28所大学获得该经费资助〔2〕。

到2007年,台湾地区有71所大学和75所职业院校成立了旨在提升教学品质的机构,专门负责实施“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并制定了教师评鉴办法、建立了课程评估及跟踪反馈机制。这些院校占台湾地区大学总数的90%。结果显示,2006年台湾地区高校评估时有1773门课程被评估为不佳课程,有838名教师被评估为不佳教师。到2007年评估时,这些情况得到了改善。于是,台湾地区高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发展教学的基本核心指标,这些指标操作性强,上网率达99%②。同时还完成了2003~2005届毕业生的资料库建设和就业指导,以及职业规划生涯指导等工作。台湾地区大学通过实施“奖励大学卓越教学计划”,按照区域划分的原则成立了7个区域教学资源中心,建立了通识教育课程资源平台,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使台湾地区不同院校的教学差距逐渐缩小,其整体教学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四、“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对内地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启示 1.强化“教学核心价值”理念

教学质量是大学发展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发展之基。“一切为了教学,一切为教学服务”是强化“教学核心价值”理念的完美体现。

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等教育大众化为高校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传统办学理念受到冲击,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已势在必行,而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为高校强调教学的核心地位提供了理论支持。目前,大学生突出的就业问题已给高等教育提出了警示。高等学校应以育人为中心,不断强化教学质量,严把教学质量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整体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台湾“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实施,就为内地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内地高校必须加大对教学的投入,狠抓教学质量,并建立奖励机制,以激发教师对教学投入的热情和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突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科研与教学孰重孰轻问题是制约强化“教学核心价值”理念的瓶颈。目前内地一些高校在科研和教学关系的认识上出现了一些偏差,一是对大学的发展定位超前,只注重向“一流大学”奋斗,实现“跨越式”的转型与发展,却无视自身的历史积淀,丢掉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办学特色。加之,高校的评价制度的导向弱化了教学核心价值,各类大学排行榜的教学指标难以量化,教学水平本应该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但在排行榜中却被忽略。在评价学校的综合实力上把在核心期刊上的多少,学者的地位和科研立项课题的数量,特别把一所大学的硕士点、博士点的数量作为衡量该大学学术地位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这实际上隐藏着深刻的教学危机。如果大学都用这些指标来进行衡量,就会忽略大学发展的差异性,远离了大学的本真,而教学和科研失衡的现象必定会导致教学的进一步弱化,教学水平上不去,就会影响高校的地位和社会认可度,就会使教师的个人潜力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毕竟大学是传播知识的殿堂,教师以教为本,教学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当然,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也进一步强化了“教学核心价值”的理念。

2.教学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而教学的过程就是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过程。台湾地区高校的“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旨在建立灵活的课程教学体系,建立健全学生的选课机制,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空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强化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不断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愿望。此外,还建立了学生学习的预警机制和辅导机制,以及就业指导和毕业生的追踪机制等,这些都体现了其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值得内地高校借鉴。

(1)教学的开放性需要加强校际之间的教学交流。目前内地高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大多是各自为政,校际之间教学交流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交流和开放。因此,内地高校的师生要转变观念,改变封闭的教学模式,完善课程规划,以提高教学效果。内地高校可以借鉴台湾地区“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经验,采取教师可以跨校授课、学生可以跨校听课的做法,使校际之间达成共识,互相承认学分,共同促进发展。对有条件的高校还可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国内的教学研讨会,增加教师的学术交流机会,也可聘请国内知名教授专家来校讲学,以拓宽教师的视野,全面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强化追求教学卓越的前提下,实现大学教学资源的共享。台湾地区在实施“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过程中,建立了一批教育教学资源中心、通识教育课程资源平台、职业院校共享资源库等等。同时,还注重开发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在网上制定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使用教材、课程内容、教学视频等,使其成为校际之间的公共教学资源。内地的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可学习这些先进经验,以缩小与其他院校的差距。

3.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对几乎全部学生,尤其是尚未掌握思考和学习方法的学生而言,教师仍是无法取代的。如果说个人发展的继续必须以独立的学习和研究能力为前提,那么这种能力只有向一位或数位教师求学一段时间后才能获得”〔3〕。可见教学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果说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改革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那么“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就是一个子系统,因为台湾地区在同一时段内,还启动了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系列计划,如2002年的“提升公立高校重点研究所基础教育计划”、“推动研究型大学整合计划”、“提升大学国际竞争力计划”以及2004年的“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等〔1〕,这些“计划”构成了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布局。“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出台,“加快了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步伐,促使台湾地区大学建立了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其指标体系都聚焦在国际化、创新性和前瞻性上”〔4〕。“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每一个教师,每一个教学团队,还涉及到学校的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决策者,申报的程序非常严格,经过层层把关,给最后能够获得资助的高校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不仅使受资助高校加强了其教学硬件和软件建设,还使其享受到了更多的教育教学资源,同时也增加了教师进修的机会,提高了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程度。“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实施表明,只有全员参与,构建起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机制,教学的核心理念才能深入到师生心中;只有全员参与,才能践行教学是大学生存发展的主旋律的核心价值观;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做到教学与科研的整合,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科研的促进;只有全员参与,以质量为核心,才能创新现代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同一文化根基,同一教育传统,双方的高等教育具有很多的相似性甚至互通性。”〔5〕研究和探讨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问题,有助于两岸的高等教育交流,有助于对世界高等教育的了解,而台湾地区的“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的实施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1〕王战军,翟亚军.台湾高等教育追求卓越之策略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5,(2):34-35,35.

〔2〕林东华.追求教学卓越——台湾地区“奖励大学教学卓越计划”述评〔J〕.世界教育信息,2010,(3):54-55.

〔3〕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38.

教育质量提升年工作计划范文4

面对挑战,有关发达国家正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整体考察发达国家师资队伍建设的新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共同趋势。

一、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致力于世界一流师资队伍建设

2009年世界教师日的主题是:为构建未来,现在就投资于教师吧!拥有一支高质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教育体系的坚固基石,是各项改革措施成功实施的保障,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更是学生成绩提高进而最终在未来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保驾护航者。鉴于此,即使面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教育预算紧缩,发达国家仍然纷纷从国家层面强调招募、培养、吸引和奖励优秀教师的重要性,不惜投入巨资,打造一支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

2009年3月12日,美国在其应对经济危机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愿景中,把招聘、培养、留住和奖励教师作为一项重要政策,并计划投入60亿美元打造一支专业化的骨干教师队伍。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2009年5月公布的预算中宣布,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将增加投入1.08亿澳元用于改善教师培训,再配合其他“提高教师质量”的全国性拨款计划(未来四年共计5.5亿澳元),致力于构建一支强大而分布均衡的师资队伍。新加坡政府视危机为机遇,加快并扩大教师队伍招募。2009年4月14日,新加坡教育部采纳了“小学教育检讨及执行委员会”报告书里的全部建议,计划在未来10年拨款48亿元,通过硬件和软件(主要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提升,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二、提高教师准入门槛让最优秀的人从教

一流的教育体系应该吸引一流的毕业生当教师。而只有设立高标准才能让教师职业更富有吸引力,才能吸引那些有才能的学生。在世界上最好的教育系统中,教师都是从成绩最好的5%~10%毕业生中进行招募。麦肯锡的研究报告也指出,最好的基础教育系统对于谁能够经过培训成为教师都制订了严格的条件,并从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中挑选教师。各国政府为了打造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纷纷从入口把住质量关,让最适合从教的人成为教师。

在美国,为了吸纳优秀人员从教,在奥巴马的教育改革计划中,政府创设“教师从业奖学金”,并要求所有学校通过认证,并创立一个自愿的全国教学评估计划,以确保新教师都训练有素,在进入课堂之后能够开展有效教育。另外“为美国而教”(Teach For America)目前已经成为推动美国教育改革最强大的力量之一,每年吸引着近两万名顶尖大学的毕业生申请其2500个支教岗位,为美国的教育公平事业贡献力量。此外,为了让每一间教室都有好教师,奥巴马教育改革计划还提供每年高达10亿美元的服务性奖学金(service scholarships),这笔巨资可以确保每年对4万名教师的培训,以吸引最优秀的人才从教。奥巴马还承诺,政府将为所有有志于投身教学的人完成大学教育买单。

2009年9月,澳大利亚一家“为澳大利亚而教”的非盈利组织赢得澳大利亚政府委员会于2010年启动的“教学创新新途径计划”(New Pathway into Teaching initiative)支持。“为澳大利亚而教”的运行模式类似于“为美国而教”,让准学士到贫困校工作两年,两年之后获得学士学位证书或更高的学历资格证书。另外,联邦政府还计划提高教师准入标准,规定成绩最好的25%高中毕业生才有资格注册教师教育课程,同时所有准备当小学教师的高中生必须在12年级学习英语、数学和科学,以保证最优秀的人成为教师。

同样受“为美国而教”计划的启发,英国为改善薄弱校的教学,也实施了类似的“教学第一”(Teach First)计划,吸引优秀毕业生到条件比较艰苦、教学水平欠佳的学校开展为期两年的“支教”活动。2008年6月,布朗首相宣布,扩大“教学第一”计划,以吸引更多有理想、有抱负的优秀毕业生到市中心的薄弱学校任教。布朗说,到2013年,每年计划招收的毕业生人数将翻倍,从380X增加到850人。

2009年9月17日,新加坡教育部长黄永宏在每年一度的教育部工作蓝图大会上发表了题为《教师――优质教育的核心》的演讲,提出到2015年,新增的3.3万教师从本科毕业生或同等学历者中招募,同时保留严格的教师挑选程序,除了学术条件外,还将继续考察候选者的教学倾向,以及是否具备培养年轻人的热情。

三、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各国纷纷采取灵活的师资培养策略,加速优秀师资队伍成长

面临全球经济危机,一方面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面临失业;而另一方面,师资队伍却面临严重短缺。为了吸引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加入教师行业,各国政府都采取了变通的师资培养模式,让优秀人才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合格教师。

在美国的教育改革计划中,奥巴马建议师资培养应广泛采取“教师职业发展学校”的模式,就像教学医院一样,让新教师在经验丰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年的临床教学实习,以加速其成长。另外,奥巴马还提议启动一整套的市区教师驻留期计划。参与该计划的教师求职者可以得到最优秀教师的指导,并且可以到与之合作的大学进行学习。他们可以获得工资、硕士学位、教师资格证书,以及两年的专业教学指导。作为交换条件,这些求职者至少要在市区学校任教四年。以期通过该计划,大大加速教师的成长。

2009年3月,英国主管学校事务的大臣吉姆-奈特也宣布了一个新的教师聘用方案,目的是吸引社会各界的杰出人士加入教师队伍。根据新方案,参加杰出教师培训的申请人可以在6个月内达到合格教师的水平,以前则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这样的培训。新方案重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便其他行业或领域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转行做教师。吉姆・奈特还公布了一项“领导加速”计划,该计划将于

2010年9月正式启动,帮助优秀教师快速成长为学校的领导者。而对于那些具备领导潜能的备选教师,将通过快速培养通道使他们在四年内成长为真正的学校领导者。

为了培育新的师资力量,促进师资队伍的多样化,新加坡教育部从2008年1月开始,提高半路出家教师的工资水平,同时给予他们更快的晋升机会,以吸引更多其他行业的人转行从事教育。另外,面对市场上大量失业的专业人士,新加坡教育部还计划招募那些具备较强语言能力的、对教学有意向和兴趣的人员进入教育行业,充当外语辅导教师,与小学外语教师形成补充。而那些具备领导和管理经验的中途转行者也可以担任副校长,充实领导团队。为了帮助这些中途转行者实现顺利转行,教育部还启动了一些新的培训计划,帮助这些中途转行者尽快获得必要的资格证书,如在幼儿园实施“快速培训计划”,加速幼儿教师培养。

四、强调教师专业发展,努力为教师打造能力提升和不断进取的阶梯

好的教育体系取决于高质量的教师,而高质量的教师能不断改进教学实践,不断追求自身的专业发展,并能在其职业阶梯上不断获得提升。发达国家在其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师资培养中,非常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为教师打造一套完善的能力提升和不断进取的成功阶梯。

美国奥巴马教育改革中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参考了欧洲和亚洲一些学业成就比较高的国家的范式,宣布不仅要推行切实有效的专业发展模式,而且要促进教师的集体学习。确保其专业学习时间。另外,奥巴马还提出“教师职业阶梯计划”,该计划为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采取不同的支持方式,薪酬也相应有所不同。对于新人职的教师,他们可以通过职业阶梯计划从初级水平提高到专业水准,从而得到长期聘用,薪酬也会增加。对于一些高级教师,职业阶梯计划同样会为他们提供进一步获取专业知识和成长为学科带头人的机会。对于一些负责指导其他教师的专家,职业阶梯计划能让他们坚持长期从教,因为这些专家获得了与他人分享经验、向同行学习的机会。最后,职业阶梯计划对在某些高需求领域(比如特殊教育和双语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会给予奖励。

作为全面改革中小学薪酬制度的前奏,澳大利亚各州及联邦政府正在努力为中小学教师搭建一个新的职业晋升阶梯,以回报最优秀的教师,提升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新方案将为澳大利亚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晋升提供一个全国统一的框架,教师的职业发展阶梯包括从本科生水平教师到合格教师、熟练教师,最后到“领先教师(leading teachers)”。

2008年3月,韩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部也宣布在全国中小学试推行“特级教师”(Master teacher)计划。在计划试验阶段,教育部将从专业知识扎实(尤其课堂教学技能强、精通本学科领域专业知识)的教师中挑选180名“特级教师”。除了所在学校的正常教学外,“特级教师”将在学科教学方面帮助其他同行,如传授课程评估方法,开展教学研究,组织教师培训,为新教师提供指导等。在校外,“特级教师”还要承担其他工作以满足当前的各种需求,如在教师培训机构为新进教师和一年级教师开设讲座。被选中的“特级教师”有一年的服务期,政府每月提供15万韩元的津贴。为了提高效率,在一年服务期内,他们不允许承担其他岗位工作。教育部期望通过该计划鼓励在职教师继续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

新加坡教育部长黄永宏宣布,作为2010年教育部工作方向之一,将扩大教师的专业发展路线,通过新设“首席特级教师”与“主导教师”两个职位,给予专业领域发展的教师更大程度的肯定,鼓励教师们积极从事教学法研究与开发,从而让更多学生受益。同时为了继续保持新加坡世界一流的高绩效教育系统的地位,教育部提出让教育者自身在专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通过建立“教师发展中心”和鼓励学校建立“专业学习小组”,为教师提升教学专业水平提供一个新途径,增强教师自身走在专业提升前沿的能力。

五、实施绩效工资制,大幅度奖励优秀教师,使教师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职业

尽管工资可能不是当前教师选择该行业的重要原因,却是众多优秀毕业生选择不从事教育行业的最主要原因。为了让教师成为更加有吸引力的职业,各国纷纷希望通过更高薪酬来激励,以保证最优秀、最聪明的人从事教学,而不至于让这些人都成为医生。而实施绩效工资制即是各国为解决师资短缺和优秀师资城乡分布不均衡而推出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

教育质量提升年工作计划范文5

为贯彻落实__县教科局《关于规范制定学校提升教学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切实规范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行为,大幅度提升__一中的教育教学质量,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1. 现状分析

__一中现有三级十七班的办学规模,在校学生1300多名,教职工88名,学历合格率100%。近年来,在__县教科局和__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我校围绕“聚精会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总体思路,在学校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均得到长足发展。师生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日常管理、学风、教风都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办学效果明显提升。在2015年中考中,我校265名毕业生均分428.2分,500分以上的35名,进入县一高88名,进入县二高113名。

2. 优势分析

我校有一个锐意进取努力创新的领导班子,有一支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教师团队,才使得__一中的整体素质和学习成绩大幅度的提升。校风学风明显好转,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尤其是每个教室都安装了电子白板,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

围绕__县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工作任务,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遵循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强化质量指标要求,优化学校管理内涵,落实各项工作环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1、总体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__中心校教学质量提升计划三年行动目标》,进一步明确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师工作的各项要求,在突出教学质量中心地位的同时,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完成计划中的各项目标。

2、具体指标(2015年8月—2018年7月)

(一)2015—2016年度

入学率、巩固率保持在100%,年巩固率达99.5%以上,初升高升学率达95%以上。

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教学质量抽测合格率和优秀率指标:

初中阶段所有文化知识学科抽测平均合格率、优秀率。

2015-2016学年度初三年级分别为80%、20%以上,初二年级分别为85%、25%以上,初一年级分别为90%、30%以上;

初中毕业升学质量指标:中考均分440分,达到高中人数200人以上,其中500分人数40人初升高比例达94%以上。

(二)2016—2017年度

入学率、巩固率指标:

初中阶段入学率保持在100%,年巩固率达99.5%以上,初升高升学率达95%以上。

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教学质量抽测合格率和优秀率指标:

2016-2017学年度初三年级分别为85%、25%以上,初二年级分别为90%、30%以上,初一年级分别为95%、35%以上;

初中毕业升学质量指标:

中考均分450分;上高中人数200人,其中500分以上人数为45人;初升高比例达95%以上。

(三)2017—2018年度

入学率、巩固率指标:

初中阶段入学率保持在100%,年巩固率达99.5%以上,初升高升学率达95%以上。

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教学质量抽测合格率和优秀率指标:

2017-2018学年度初三年级分别为90%、30%以上,初二年级分别为95%、35%以上,初一年级分别为95%、40%以上。

初中毕业升学质量指标:

中考均分460;上高中人数200人,其中500分人数为50人;初升高比例达96%以上。

(1)学校管理制度规范化。学校一直强化管理力度,完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__一中教师师德考评制度》、《教师考勤制度》、《班主任考核细则》、《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约束人,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2)建立课表、任课公示和巡课检查制度。每学年开学前学校设置的课程、课时及时上报中心校,同时将学校课表在教导处公示,班级课表在教室外公示,接受学校巡查和中心校督查。学校每节课都安排值班人员巡课,逐课检查按公示课表上课情况和课堂教学状况,及时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

(3)加强教学教研,落实推门听课制度。各年级办公室有教研组不定时推门听课,听课后对科任教师进行评课,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对听课内容必

须如实记录,对听课、评课活动搜集整理归档。落实听课制度,要求班子成员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4)建立期中期末检测和质量分析制度。学校要认真组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充分利用期中、期末测试成绩分析资料,召开教学质量专题分析会,帮助教师找差距,研对策,为今后的教学教研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5)定期进行常规检查。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定期进行常规检查,每次常规检查后要进行总结分析,及时向教师反馈常规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对检查中存在突出问题的教师,校长要亲自进行诫勉谈话,督促其改进,促其提高。以此作为教师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6)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学校根据教学要求,重新修订学校绩效考核方案,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充分发挥绩效工资考核的作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激励作用。

1. 加强领导。__一中校长__担任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升重任的第一责任人,进一步组织教师学习__县制定的《提升中小学教学质量的三年行动计划》,督促引导全校师生切实落实好我校三年行动计划中的各项指标。

2.落实责任。围绕__一中《2015—2018三年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确定的主要指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确保工作质量。

3.过程督导。进一步规范常规工作检查。加强巡课检查力度,有效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定期召开学校教学质量抽测反馈会,开好月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

4.强化考核。进一步完善建全质量的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绩效工资考核方案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激励作用。

教育质量提升年工作计划范文6

根据[2006]38号文件精神,我省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即“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努力实现我省高等教育规模、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全面部署了我省招生管理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一)在加强招生管理方面主要有三项措施:

一是切实实行“三个严格”,加强招生计划的制定、管理和执行工作。严格制定计划。严格按照国家核定的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下达各分学校计划,不超计划下达,不跨越隶属关系下达。严格管理计划。切实加强计划管理工作,按照教育部网上管理计划的要求规范操作,加强计划监督。严格执行计划。要求招生部门严格执行下达计划,严明录取工作程序和工作纪律,做到不擅自超计划投档、无计划投档。严明招生工作纪律规定,不允许擅自突破或无计划招生,坚决制止自行组织招生的行为。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无计划招生和超计划招生的,及时进行查处和纠正。

二是抓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要求招生部门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完善公开透明招生工作体系,接受社会监督。对高考和招生录取中的各种舞弊行为,要依法严惩。同时,坚决制止社会中介机构参与高校招生,严格禁止与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有关的乱收费。

三是加强领导和督促检查。省上成立由省纪委、教育厅、发改委等部门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对招生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各高校也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加强了招生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夯实责任,落实到人。

(二)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方面我们主要有以下措施:

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引导高等学校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牢固确立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特别是实验与实习条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倡导研究性学习和本科生科研活动,建立学生到企业和科研院所实习的长效机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强化教学管理,改进教风和学风。完善教学名师奖励制度,推进教授和名师上讲台讲授本科生基础课。积极推行学分制改革,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健全教学评估制度。加强重点专业、教学名师、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深入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举办“西部大讲堂”,设立研究生导师岗前培训和青年导师培训中心,建立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基地和省级研究生创新教育基地,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评选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开展学位授权点评估,进行研究生课程质量监测,加强和完善陕西学位与研究生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建设。

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加强分类指导,引导不同类型高校根据我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特点,科学定位,合理确定办学规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要求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和专业结构,大力培养经济、社会、文化、国防等各方面发展的急需人才。坚持招生计划与高校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和就业情况相挂钩,引导高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加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

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继续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努力建成若干所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和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重点学科,建设一批支撑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势学科和急需学科,使高校成为解决地方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

加快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发挥高校自身优势,加强科研基地建设,整合高校优质资源,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构筑陕西高等教育自主创新平台。

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强高校师资培训和引进工作,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加强新世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新人的扶持培养,努力构建吸引、培养和用好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支持体系;积极推行和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和教师岗位聘任制度。

二、关于2008年招生计划管理工作情况

2008年,教育部共下达我省普通本专科计划21.68万人,较上年增长6.2%,其中普通本科计划9.82万人,较上年增长7.9%,高职(专科)计划11.66万人,较上年增长4.9%。我们严格按照教育部计划下达分学校计划,没有超计划安排。截止目前,我省共落实生源计划20.956万人,较去年增加1.2万人。其中本科10.1万人,较去年增加6808人,高职(专科)10.3万人,较去年增加6552人,单独招生4863人,较去年减少1269人,高考录取率为506%,较去年增长28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录取率57%低6.4个百分点。同时,我们严格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下达高职对口招收中职生、五年制高职和普通专升本计划,均未超计划安排。

为了确保今年招生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我们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加强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加强对高校招生章程、特别是民办院校、独立学院招生简章和广告宣传的审查监督。我们组织人力,对省属高校的招生章程进行了逐一审查,对不符合招生政策规定的,要求学校重新修订。同时,与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对民办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宣传进行全面审查,对没有通过审查的,禁止其对外。审查后,我们向社会公布了今年符合招生资格的民办高校名单。我们还组织人力对民办高校和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广告和招生宣传资料情况进行了检查,对一些在广告和宣传资料中不按备案内容的,省教育厅及时作出通报,督促其改正。

采取措施,防范中介招生和违规招生、体制外招生。我们加大了招生考试政策宣传力度,教育考生和家长以平和、理智的态度对待高考,了解和掌握现行招生考试的相关政策和录取规则、程序,尽量消除中介招生活动赖以存在的市场。同时,我们规定,任何高校不准委托个人或中介机构组织、参与招生,严禁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严禁做虚假招生宣传,严禁违规录取考生,对违反上述规定的学校,我们将严肃处理,追究主要领导人的责任。为规范独立学院招生管理,我们规定。所有独立学院的申办学校必须全程参与和监督其招生录取工作。

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从2006年起,我省停止了部分中职学校同普通高校联合举办高职教育形式。对之前以联办形式招收的学生,切实加强管理,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进一步落实阳光招生的各项政策。目前,我省已建立了包括网站、报纸、手机短信、电台和电视台在内的全方位高考信息

公开体系,其中网站和短信向考生提供的所有信息全部免费。在录取期间,从公布分数开始到整个录取过程,考生都可以通过手机短信获取第一手信息,可以有效防止小道消息或中介招生诈骗。各高校也加强了校内招生网站建设,加大了公开力度。

三、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成人和继续教育,加强对应届高中毕业生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按照教育部关于成人和继续教育“十一五”期间发展总要求,我省在“十一五”期间将坚持大力发展成人和继续教育的方针,积极推进成人教育改革,进一步明确成人教育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按照成人高等教育属性和特点,适度调减成人高校承担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任务,逐步核减成人高校举办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学校数和招生规模,促进成人高校根据其自身特点和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同时,继续开展自学考试,大力发展网络、电大等现代远程教育以及社区教育等多样化、低成本的继续教育,为构筑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形成打好坚实基础。

对未能升学的应届高、初中毕业生,我省出台了“人人技能工程”,力争使所有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坚持面向所有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实行“注册入学”、“四不限”的办法,采取“两自愿”的原则。即凡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持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直接到省内有关职业学校报名入学,不限年龄、不限地域、不限应届生、不限学制,考生自愿选择学校,自愿选择专业等优惠政策。

四、当前高等学校在稳定招生规模、提高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建议

目前少数高校规模扩张的冲动仍然比较强烈,控制计划规模的任务比较繁重。出现这方面的问题,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一是“九五”末到“十五”期间,国家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为适应扩张的需要,我省大部分高校进行了新校区建设。据统计,全省50余所高校进行了新校区建设。新建教学行政用房324.1 4万平方米,新建大学生公寓229.38万平方米,新建师生食堂面积38.32万平方米,高校基础设施和校园环境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大规模的校区建设使部分高校办学资源出现相对富裕,随着国家和省上适度控制招生规模政策的实施,部分高校的办学资源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闲置情况。二是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由于我省地处内陆,经济欠发达,近年来尽管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大高等教育投入力度,但是生均经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高校为缓解办学经费紧张状况,尽量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扩大招生规模,以提高办学效益。三是我省民办高校较多,计划规模总体偏小,计划结构也不尽合理。而民办高校主要靠规模来维系学校发展,没有一定的规模就难以生存。四是部分新批准设置的高校和独立学院,计划规模偏小,增加计划的愿望十分强烈。

提高教育质量任重而道远。由于扩招,各校近年来专业增加较快,由此而引起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图书资料建设等基本建设的任务非常繁重。同时,部分高校面临教师总量和结构双重短缺的状况,特别是部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上一篇暖通工程

下一篇郑板桥咏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