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发展理论范例6篇

社会工作发展理论

社会工作发展理论范文1

【关键词】社会工作理论;借鉴;反思

1929年社会工作者开始着手建立社会工作的科学理论体系和特有的实务方法,先后有精神分析理论、自我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等理论从其他学科被介绍和应用于社会工作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理论、社会建构理论等,也被充实到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中,并成为了社会工作重要的理论分析工具。随着社会工作的逐渐完善和成熟,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具有独特价值体系、科学理论和实务技能的专业,理论的建构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特质之一。理论具有描述、解释、预测事物的存在变化及提供方法等多种功能,Walsh(2006)认为对于社会工作,理论的意义在于预测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行为,辨识实践情景中的知识缝隙。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经历了一个从没有理论指导到自觉采用理论指导,从理论单一化到多元化,从指借用心理学到将社会学、认识论等学科都吸收过来逐渐发展出自己独特体系的发展演变过程(王思斌,2006)。

一、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阶段

大卫・豪(David Howe)将社会工作理论的发展大体划分为7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调查阶段。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以里奇曼的《社会诊断》为代表,开启了西方社会工作发展的大门,这一时期社会工作多关注实际工作,很少思考。第二阶段是精神分析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此时精神分析学说成为西方社会工作者唯一运用的理论,甚至社会工作也几乎等同于了精神分析工作。第三个阶段是“精神分析学派”与“功能主义者学派”并立的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在20世纪30至50年代,两大派别不断发生冲突,并且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第四个阶段为“获得”阶段。20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是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快速发展的时期,社会工作的理论不仅在数量上得到增长,还重新找回了“社会”取向。此时,开创了社会工作独有的学派――“心理暨社会学派”。第五个阶段为“盘点”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因为社会工作理论在数量上的急剧增加,需要对已有的模式、学派进行梳理和分类。第六个阶段为“理论统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工作把各种社会工作方法整合在一起,借用“系统理论”和“社会功能”概念,形成了一元化的理论框架。第七个阶段为“理论归类”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多元理论并存,这一时期社会工作者对各种复杂的理论进行整理、归类由此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分类模式。

二、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取向

当前,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经过系统的整理之后,其主要功能发展为分析和解释问题的性质、预测并制定目标和任务、选择干预方法和模式、评估服务结果等。因此,西方社会工作者有着比较强烈的理论意识,具体的理论取向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工作理论模式在个案工作中形成了“危机介入模式”、“任务中心模式”、“心理―社会模式”和 “行为治疗模式”;在小组工作中形成了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和互动模式,在社区工作中则形成了地区发展模式、社会计划模式和社会行动模式等(王思斌,1999)。另一方面,当代国外社会工作已经形成了不同层次的理论, 例如帕森斯(1988)从经验、要素和整体这三个层次来构建理论, 并把社会系统看作一个整体来研究;大卫・豪提出将社会工作理论区分为“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的理论”的两分模型;默顿(1969)针对宏观理论体系的诸多弊端提出了使抽象理论和经验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层理论,认为中层理论是以下两种理论的中介:一方面是以观察到的特定等级的社会行为、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相离甚远的社会系统的概括理论,另一方面是完全没有概括特点的有条理的详细描述;特纳(1987)进一步指出只有遵循中层研究策略, 社会学理论的概念和命题才能更加紧密地组织起来, 因为理论强调经验研究, 这就促进了每一中层理论概念和命题的澄清、阐明和表述。

三、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对我国社会工作理论发展的借鉴意义

理论来源于实践,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是对这种已高度专业化的实践过程的概括与总结,因此在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方面,当代西方国家在发展程度上显然要高于我国。尽管在历史、文化、制度和发展水平等方面,中国与西方国家有所差别,在不同的社会脉络下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工作也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学习、借鉴西方的理论和经验(李晓凤,2008)。一方面,社会工作理论是一种独立的学科理论,本身就具备概括其共同规律的理论框架,能够对现代社会工作所涉及一系列基本问题作出理论的解释和回答,而在这些方面,西方社会工作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索,对我们来说有学习的意义。同时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中体现社会工作一般规律的内容是具有普适性的,可以为我国社会工作理论建设所借鉴。

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工作正处于向上发展的阶段,需要吸取西方的先进经验,紧盯国际社会工作发展前沿,在充分学习与了解的基础上分析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与我国社会工作理论的异同点。如此,不仅有利于加速中国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过程,而且能够帮助我们在构筑中国的社会工作制度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立足本土的同时凸显独特之处,在建立中国本土化社会工作理论模式中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

社会工作发展理论范文2

[关键字]社会工作,写作,融合,

一、写作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必要性

社会工作在近几年在中国兴起,比西方社会晚了许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许多缺陷,但是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社会工作这门新兴专业不断地汲取着其他学科的营养,写作这门课程也进入了社会工作者的视野,目前国内大学都把写作列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

(一)专业性质决定了社会工作需要写作

在中国大陆社会工作者一般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机构从事工作,以救助他人、帮助他人为职业内容,在工作中无不与写作有关,如:调查报告、工作计划、工作记录等。

(二)职业性质决定了社会工作需要写作

一名社会工作者不仅需要优秀的会话能力,同时也需要出色的写作能力。在从事社会救助时,时常会以书面形式与被救助者进行交流,如何运用恰当的言辞与被救助者进行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救济者困难的解决,如:被救助者在诸如婚姻、性等方面难以启齿,这就可以通过书面来交流,这时恰当的言辞有利于引导被救助者向良性方面发展。

(三)社会工作的发展决定社会工作需要写作

近几年社会工作在中国大陆得到长足发展,对自己专业课程的需要逐渐增多,写作作为一项传统课程在许多方面已经得到运用,他已经融入了多种专业之中,如:新闻专业有新闻写作,广告专业有广告写作等。社会工作在长期发展中也意识到写作对于本专业的重要性,社会工作需要建构自己的写作课程。

二、写作与社会工作相互融合中的困难

写作与社会工作到底不是同一专业,因此他们的融合在许多方面都有困难:(一)缺乏写作与社会工作两方面都精通的学者。目前的学者或者精通写作,或者精通社会工作,在这两方面都精通的很少或者说是没有,而要使写作和社会工作相互融合需要这两方面都精通的学者,如果这一难题不解决的话,社会工作要建构适合自己的写作课程很难实现。

(二)专业性质的不同也是阻碍写作与社会工作融合的一大因素。两者到底是不同专业,他们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和不可调和的矛盾,例如:社会工作的实践性、随机性与写作的理论性、规范性的冲突。

(三)缺乏相关的理论支持,目前这一课题的研究还属于全新的领域,没有相关的理论性文章出现。没有理论的支持的观点是无法形成系统化、理论化的,他所构建的体系也无法得到完善。

三、写作与社会工作的联系

社会工作之所以能建构自己的写作课程,首要之处就是他们有着共同点,相联系的一面,这就使社会工作与写作相互融合有了可能。

(一)社会工作实践之中需要运用写作,我们在从事社会工作时,不论是调查还是汇报都离不开写作,可以说写作是我们社会工作者的工具之一。一方面写作为社会工作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渠道,另一方面社会工作为写作提供内容,使写作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得到发展,他们之间相互补充相互鉴戒,比如:社会调查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而这一方法的结果是通过调查报告反映的,只有很好地掌握了写作中调查报告的写法,在加上充分的社会实践调查,那么所从事的研究课题才能得到最佳效果。

(二)实践证写作是很多学科的基础,无论从国外、香港还是大陆来看社会工作也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之一。社会工作者需要有熟练的应用文写作技巧,这是由社会工作者所从事的职业所决定的,比如:公务员在工作中就离不开公文写作。

(三)社会工作最主要的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而写作能帮助社会工作者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发生、发展及变化情况反映给社会工作者,然后通过动态信息反馈加以把握,以便及时的加强或修正决策,达到全面救助的目的,动态性信息是社会工作者解决这类问题必不可少的依据。

四、建构社会工作专业自己的写作体系

建构社会工作专业自己的写作体系也就是把写作与社会工作相互融合,把写作的优越性,适合性运用到社会工作中去,总结归纳出一套专门用于社会工作者的写作方法,使他系统化、理论化即形成社会工作写作课程。

通过分析社会工作与写作的区别联系,透视社会工作与写作相互融合,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工作写作课程的建构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提取目前写作课程中与社会工作相联系的内容,例如:江少川主编的《实用写作教程》中第二章“行政公文”、第三章“机关事务文书”、第四章“会务文书”、第十七章“论述文体”可以成为社会工作写作课程的主体内容。特别是其中的“调查报告”、“工作研究”、“学术论文”、“计划”对社会工作更有重要作用。

(二)培养贯通写作与社会工作两方面都有一定理论基础的人才,从事社会工作写作课程的理论研究。人才是建立理论的基础,只有把人才队伍建好才能发展他。建构社会工作专业自己的写作课程是一项系统庞大的工作,他需要解决写作与社会工作的诸多矛盾冲突,我认为这可以通过系统协调论来解决,我们把社会工作看成一个大系统,社会工作写作,个案社会工作,社会心理学等看成他的要素,那么社会工作写作最终会适合社会工作这个大系统的。

(三)从社会实践中寻找写作所需要的内容,从而使写作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理论来自实践,一切理论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成为正确的理论,社会工作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把社会工作的实践性渗透于写作之中,使写作与社会工作与相融合,把写作建成社会工作的方法论。

(四)要从三个层面来确立社会工作写作的体系:

1、微观层面:从写作和社会工作各自的理论入手,分析各自的特点。

2、中观层面:从写作和社会工作的联系与区别入手,找出社会工作写作的理论基础。

3、宏观层面:从社会大环境入手,适应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使写作与社会工作相融合。

五、总结与评价

社会工作写作课程的建构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目前面临着很多困难,理论也不完善,但是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这一课程的建设必然会的得到一定的发展。我个人认为,这一课程的建设主要由社会工作方面的专家学者来完善。

社会工作写作课程对于社会工作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无论在理论和实践,社会工作写作课程都将渗透其中,我期待着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实用写作教程》江少川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社会工作发展理论范文3

2012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我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海峡西岸产业聚集新高地的重要一年。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理论学习,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对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区委要求和年初全镇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为做好今年全镇理论武装工作,特制定工作要点如下:

总体要求: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时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七届十次全会、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和区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接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要求,紧密联系建设海峡西岸产业聚集新高地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展开深入的学习和讨论。通过学习研讨,进一步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改革开放、拓展五缘六求、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进一步理顺发展思路、凝聚发展力量、破解发展难题、增创发展优势,为我镇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学习中要努力做到三个统一:一是理论学习与理论研究相统一。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用群众创造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二是理论学习与理论实践相统一。增强运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使科学理论切实转变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转化为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转化为于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三是理论学习与理论宣传相统一。着力回答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用科学理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调动干部群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海峡西岸产业聚集新高地建设的积极性。

工作重点

(一)理论学习方面:

今年的干部理论学习要按照省委常委会的要求及省委《关于学习贯彻同志在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精神,把学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内容,主要围绕以下专题展开,全镇各部门可结合自己的实际作适当调整,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一专题: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

各基层党组织耍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必须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二专题:围绕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和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十次全会、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和区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

各基层党组织要紧密联系建设海峡西岸产业聚集新高地和建设和谐侨乡的实际,紧紧围绕我镇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围绕十一五规划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主要任务,有重点、分步骤地展开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讨论,进一步把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十次全会、市委八届十次全会和区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上来,凝聚力量,不断增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第三专题:加强三农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各基层党组织要紧密联系我镇三农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同志重要讲话申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主要任务等重大问题展开深入的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深刻认识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现实意义;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和主要任务,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工此反哺农业、城市文持农村的方针,认其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形成工此和农业相互促进、城市和农村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第四专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扎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各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坚实基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重要支撑,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有力保障等问题,展开深入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深刻理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扎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中央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扎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重大战略部署,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创新型城市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破解能源资源瓶颈制约,不断提高全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第五专题;深化改革开放,扎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各基层党组织要紧密联系我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紧紧围绕同志提出的深化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当前推进改革取得新成效、开放取得新进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在推进改革中要注意把握好的若干问题展开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深刻认识深化改革开放,扎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深化改革开放,扎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重点领域;深刻认识推进改革中耍注意把握好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等重要问题,努力实现在对外开放方面取得更大成绩、发挥更大作用的根本要求。

第六专题:坚持以人为木,扎实搞好和谐社会建设。

各基层党组织要紧密结合我镇建设和谐侨乡实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等问题,展开深入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深刻认识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和基木要求,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加快推进和谐侨乡、平安亭江建设,不断巩固和发展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趋势。

第七专题:加强对侨工作,扎实扩大海外交流合作。

各基层党组织要紧密联系我镇对侨工作实际,着重围绕如何发挥亭江在对侨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通过学习讨论,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对侨工作方针政策;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对侨工作的形势分析;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当前对侨工作的主要任务,全面贯彻中央对侨工作的方针政策,依托五缘、拓展六求,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产业聚集新高地作出新贡献。

第八专题: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扎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各基层党组织要紧密联系建党85周年的实践,接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认真组织学习同志在中纪委第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领导同志建党85周年重要讲话。要把学习党建理论同深入学习贯彻《》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党的性质和宗旨、路线和纲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深刻理解党内政治生活、组织生活的的重大原则和党内各项基本制度,深刻理解党员的权利义务和党员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不断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把学习贯彻《》同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同深入学习同志一系列讲话紧密结合起未,同深入学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等重要文件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地方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今年党建工作的各项部署,为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第九专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各基层党组织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同志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中关于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讲话精神。耍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习讨论宣传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深入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木要求,牢记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为建设海峡西岸产业聚集新高地和构建和谐侨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理论宣传方面:

各基层党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耍注意培养自己的理论骨干,结合各自实际,用群众身边的典型事例,用群众自己的生动语言通俗易懂地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镇上下营造学习贯彻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浓厚氛围。文艺工作者要把科学理论融汇到群众喜闻乐见的诗歌,戏曲、小品等作品中,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镇理论宣讲员耍进--步发挥作用,深入到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中进行宣讲。基层理论武装工作要以社区和农村乡镇为重点,抓典型、抓载体、抓创新,推动基层理论武装工作进一步广泛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抓住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契机,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把广大农村党员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区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实践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保证。教育部门要继续针对学生特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努力提高理论宣传的质量和效果,推进理论宣传取得新成效。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教育,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深入人心。

社会工作发展理论范文4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

0.引言

实施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加强社会主义制度的教育力度,能够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完善和发展,对于逐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该制度的实施与完善,对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性

1.1理论体系的实践成果

建设以及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利于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也利于民族的繁荣和昌盛。这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共产党领导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经过多年的探索,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也逐渐积累了更多的实践经验在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唯有坚持走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将该制度作为行动指南,才能够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施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指导方向,也是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要求[1]。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必然选择

学术性与理论性本来都应该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思想政治理论的应有的范畴,因为理论与实际是息息相关的,所有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学术性的思想都必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唯有通过无数次实践经验才能够总结得出理论性的思想。建设以及完善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需经过一个复杂、系统化的过程。而这一历史发展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并且完善的进程,经过实践证明不断完善理论体系,也是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逐渐转变成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的一个过程,更是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指导思想,引导大众化社会实践的一种新要求。因此,唯有不断发展以及完善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逐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2]。

2.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这两者间的关系

2.1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建设与创新

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由多个分支制度构成,也是由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具体制度组成。因此该制度体系主要有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建设理论、实施理论等体系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是思想工作者在自觉的形式下,将主观的政治思想作用于客观的工作,两种机制相互作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是静态与动态的结合,主要表现在静态的政治思想路线,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从动态来说,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总目标和具体的措施,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治思想工作的内容、形式等关系的有机统一。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活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是借助思想政治的教育制度。这说明了建设以及完善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时,建设以及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极为重要[3]。

2.2该制度对教育话语的指向作用

实行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起着决定作用,也就是说,实施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体制度,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即包括制度的建设与实施,思想政治的教育与管理以及话语指向的发展等。而产生并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的发展一样,都经过了长达几十年的发展进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与其制度的实施是在发展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实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指向起着决定性影响。此外,发展以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够反映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发展情况,也能够逐渐促进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实践的发展,推动制度的建设的以及建设[4]。

2.3该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发展以及制度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施对于建设和实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发展规律和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客观规律相吻合。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是为社会政治制度和党的政治任务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是政治工作的延伸,旨在新形势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调动人们积极性,共同促进党的和谐建设而发挥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对文化、政治、经济管理等方面都有较深的影响,发挥着直接管理和调节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逐渐发展以及创新,对于社会制度的完善以及实行提供了实践来源,也是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朝着大众化的逐步发展,更能够促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逐步建设以及实行,可以创新现代思想教育制度以及教育话语,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大众化、时代化得以实现[5]。

3.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以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3.1发展以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具体表现

发展以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客观存在的一个必然表现。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应在实践发展中加以完善,该体系指导着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社会实践和发展。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以及实施,构建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必须要有正确的思想引导,这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这也离不开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正确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角色定位,树立好思想工作者的自身形象,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关键。政治思想工作者要做好思想带头的工作,成为思想引导者,这不仅仅是从宣传上做好,还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以身作则,政治思想工作者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利代表,因此需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遵循人本主义,是社会公平性与民主性的具体表现。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民主平等思想已经深入到每位群众的心中,人们的自主观念以及民主法治观念在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在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应平等对待每个人,做到以理服人,才能促进和谐。思想政治工作者是维护党的思想理论主流的工作者,但这种工作不是教条化的,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尊重不同主体的利益,在保证党的思想的前提下实施的。当人民内部发生矛盾时,要坚持党的方针和路线,确保用正确的思想引导,转变错误的思想意识。这充分体现了发展以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反映,坚持主观发展达到客观的发展规律[6]。

3.2要求逐渐完善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发展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这说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大众化和时代化发展,对于促进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践进程起着重要推动价值,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发展是属于党和政府推进和实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战略目标是以国家政治、社会经济、生态文明的建设、社会文化以及共产党的建设等所有职能发展的一个客观要求。思想政治理论中的学术性与理论性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应该引起人们同样高度的重视,只有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学术性与理论性有效地结合互动起来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的话语创新发展,在提高人们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以及较高的政治觉悟。唯有这样,在完善以及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过程中,或在逐步发展话语的过程中,才能够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以及实行,并充分体现该制度建设情况以及发展现状,以此促进该制度的全面发展,实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和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并加强这两者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促进社会制度的完善与实行[7]。

3.3强化整合教育观念,逐渐发展以及创新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时间中才能够体现出价值,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较为复杂,方法也不是统一的,因此要以思想为导向,注重过程实施,促进思想工作顺利实施。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加强行政审批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审批工作做到公正、公平。了解工作者的主流思想,从而进一步确定他们关心和拥护的是什么。在确定好工作者的思想和动态后才能进一步,有针对性地组织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对不同的受教育者展开思想政治工作。在实施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根据每一个接受教育的人的工作性质和价值观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够使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心。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要紧密群众关心的问题,用合适的方式正面引导和解释,还可以利用现代化传媒技术,多方面传递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当前要完成的任务,增强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利用多种方式,展开宣传和工作,使实现政治工作充满着新时代的色彩,促进思想工作与时俱进。

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还可以开展和谐社会活动,将思想政治工作渗入其中,使群众和工作者潜移默化受到正确思想的熏陶和教育。通过和谐的工作氛围,促进内部工作人员的凝聚力,使其工作更为群众着想,共同促进社会和谐。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党的思想工作的引导者和执行者,因此必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促进党的思想工作有效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要把握好正确的角色定位,在工作汲取经验,并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要在改革中找准方向,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一方面,新时代的人员要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将政治思想转变为行动力,才能够将这些思想引导到实际工作中来。另一方面,通过选拔思想作风、政治素养高、组织能力强的干部群众担任思想政治工作者,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8]。

此外,建设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要求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建设以及实行、话语的发展以及创新作为基本切入点,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引导下,加强教育观念的优化整合,以此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逐渐创新和发展[9]。

4.结语

建设以及实行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指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对建设以及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等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发展以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正是创新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选择,可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完善,为了发展以及创新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求加强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加强教育观念的优化整合。

[参考文献]

[1]梁培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施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12,19(04):365-366.

[2]黄超李宪伦张卫平.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思想政治教育及其话语功能发展[J].学科建设,2013,10(02):365-369.

[3]朱其东,李宪伦.思想政治教育工具理性和社会价值理性探析――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进为视角[J].广西社会科学,2012,10(12):156-158.

[4]叶宗波,李宪伦.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选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自觉遵循客观规律的境界[J].广西社会科学,2012,21(32):299-301.

[5]杜修桥.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政工学刊,2013,16(21):156-157.

[6]邹柳云.论思想政治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J].湖湘论坛,2013,08(15):168-169.

[7]覃雪梅,李宪伦,朱其东.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话语”新体系和辞学理论体系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创新发展的启示[J].广西社会科学,2011,03(09):667-668.

社会工作发展理论范文5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工作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这深刻阐明了党的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我们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原则、途径和目标。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党的理论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中的重要工作。党的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离不开党的理论建设。党的理论工作的水平反映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状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征途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必须大力加强党的理论工作。

一、加强党的理论工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思想理论保证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离不开党的理论工作。党的理论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体党员和教育群众,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科学的思想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我们党的行动指南,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我们党担负着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必须努力学习和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就要通过党的卓有成效的理论工作把千百万群众聚集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要通过卓有成效的理论工作把我们党的正确主张变成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觉行动。

党的先进性建设也同样离不开理论工作。一个先进的政党必须是理论上先进的党。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和人民群众的不断发展的伟大实践,要使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首先要坚持创新,在总结实践新经验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基础上,要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如果因循守旧,理论上陷于停顿,执政党就会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能得到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始终站在历史的前列,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带领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的胜利,就是因为我们党高度重视理论工作,一贯重视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实践,努力促进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保证了党在理论上的先进性。综观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一些政党之所以丧失执政地位,辉煌不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理论建设上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导致思想僵化,丧失了理论上的先进性。在我们这样的一个东方大国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整个人类社会进步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又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异常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加强理论建设,始终把党的理论工作摆到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寻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新方略,努力把握不同历史时期执政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和教育群众。

二、充分认识理论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又一耀眼成就,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社会和谐发展。将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付诸实践并不断丰富,还应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推进,进一步加强理论工作。为此,我们应充分认识理论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

(一)要充分认识理论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舆论引导作用

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统一思想和更新观念,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是党的理论工作需要正视的重要课题。从总体来看,我国社会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一些社会高度关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面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应坚持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必须用科学的理论占领思想舆论阵地。当前和今后,在理论工作中,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宣传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来武装广大党员和群众,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舆论支持。

(二)要充分认识理论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资政惠民作用

理论工作是探求规律、传播真理的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资政惠民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决定》指出:“哲学社会科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理论工作发挥资政惠民作用,理论工作者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主动为党和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智力支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为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的利益贡献聪明才智。

(三)要充分认识理论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育人造才的作用

广大党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骨干力量,广大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倡导和谐理论,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同时也是理论工作的根本任务。理论工作的价值和成就应体现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塑造广大党员和群众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上。

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是正确行动的指南。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大量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问题需要大量具有一定理论素养的社会工作人才。因此,完成这一伟大而光荣的任务,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工作。

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增强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和感召力

《决定》明确指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这为发挥理论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 转贴于

(一)围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对策研究。增强理论工作的创造力

实践的需要是理论创新的动力。理论工作的创造力最终体现在解决现实问题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是新的长征,为推进理论创新工作提供了机遇。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理论工作者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求解决问题的具体的新途径、新措施。《决定》中提出的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是当前理论工作应当关注和努力回答的重大现实问题,理论工作者应以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勇攀科学高峰的作风,围绕这些问题开展对策研究,努力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措施。向党和人民奉献理论新成果,为丰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作出积极贡献。

(二)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问题的研究。增强理论工作的说服力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要增强理论工作的说服力,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立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论断。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洞察社会发展的规律,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针措施,为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努力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规律和特点。二是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社会建设理论。在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典藉中,有着丰富的治国安邦社会建设思想,其中一些思想对今天的社会建设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应从中汲取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三要研究国外社会建设的经验和理论。国外一些国家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社会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有利于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理论。他们的一些理论和经验,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而具有普世价值,我们应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洋为中用”和鲁迅先生提出的“拿来主义”的思想,从中汲取对我国社会建设有价值的东西。根据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际需要,通过系统研究,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律的认识,取得一批有说服力的理论成果。

(三)坚持“三贴近”的方针,加强理论工作者人品建设,增强理论工作的感召力

好的内容需要好的形式相匹配;好的理论需要好的方式来传播;好的思想需要人品高尚的理论工作者来宣讲。当今理论工作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如何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强理论工作者的个人修养,从而增强理论工作的感召力。当前在理论工作中,特别是理论宣传中还存在方式落后、手段陈旧、方法简单的问题,存在着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脱离群众的现象,普遍缺乏能够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强烈共鸣和深刻影响的理论宣传作品,在队伍建设方面,少数理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还有待加强。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论工作的感染力。我们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针,在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同时,应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运用群众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多联系人民群众身边的人和事,多设身处地为人民群众着想。理论工作者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理论工作的感召力。理论工作者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把做人与做事统一起来,决不能说一套做的是另一套,更不能念“歪经”、把“经”念歪,否则就会使理论工作丧失感召力。因此在理论工作中,我们既要重视理论工作者的学养建设,又要重视其人品建设。

增强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和感召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关键因素在于党和政府要积极为理论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在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前提下,为理论工作者营造良好的学术探讨氛围;要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认真落实党和政府有关人才政策,各级党委政府在作决策时,要虚心听取有关社科专家的意见,努力改善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条件,党委政府重要岗位要选拔一定数量的社科专家担任,进一步解决“重理轻文”的问题,抛弃“学文的不如学理的”旧观念;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加强机制建设,为增强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提供制度、机制保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列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社会工作发展理论范文6

充分认识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意义

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这就点明了做好理论武装工作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加强理论武装、建设学习型政党,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党的各级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做好理论武装工作,为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出新贡献。

统一全党思想、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需要。思想统一,才能步调一致。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党正在带领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我们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这对于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执政本领提出了新要求。与新要求相比,干部队伍仍有很多不适应、不符合的地方,一部分党员干部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信仰模糊、信念动摇、信心不足、干劲不大、能力不强、作风不正、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严重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严重影响现代化建设事业。因此,做好理论武装工作,统一全党思想、提高党员干部素质,任务十分重要而紧迫。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这一要求落到实处,就必须努力做好理论武装工作,使全党同志真正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有了正确的旗帜,我们党就会有强大的战斗力,我们民族就会有强大的凝聚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更好地完成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目标任务的需要。党的十七大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确定了我们党和国家今后五年的大政方针和奋斗目标。当前,最重要的是按照中央要求,认真抓好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贯彻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这就需要通过理论武装工作,使广大党员干部牢牢把握党的十七大的主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履行为民谋利的责任、强化为民办事的意识、提高为民办事的本领,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艰苦奋斗,扎实工作,真正做到在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上迈出新步伐,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取得新成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开创新局面。

深入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做好理论武装工作,当前最根本的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

引导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科学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础上提出来的,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引导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要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导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引导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理论武装工作的目的在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当前,特别是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一是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深刻认识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二是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分认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努力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三是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切实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努力增强理论武装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做好理论武装工作,必须创新理论武装工作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努力增强理论武装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创新理论武装工作的方式方法。要增强理论武装工作的成效,就必须在创新理论武装工作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应积极探索,多运用研讨式、互动式、模拟式、答疑式、菜单式等新的方式方法,多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媒体等传播手段。寓教于乐、寓教于干、寓教于日常活动中,把理论武装工作搞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富有创造性、体现时代性,以增强理论武装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理论武装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上一篇报告书

下一篇关于猪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