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论文范例6篇

教育扶贫论文

教育扶贫论文范文1

>> 教育扶贫理论研究综述 关于精准扶贫的研究综述 扶贫开发小额信贷研究的文献综述 教育扶贫研究述评 我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2012―2016年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挫折教育的研究综述 公民教育的研究综述 教育扶贫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 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多元合作机制研究 农村教育研究的研究综述 农村金融扶贫问题研究综述与展望 农民合作社参与扶贫研究综述 西南少数民族区域精准扶贫研究综述 教育扶贫的秦安探索 教育扶贫的清华模式 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的理论综述 教育管理的对象研究综述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张冰,孙云轩.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多元合作机制研究[J].对策与战略,2016,(01).

[3]杨定玉.“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中国山地民族教育发展问题[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02).

[4]颜涛.湘西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和评价机制分析[J].教育论坛,2016.

[5]傅佑全.教育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国家战略的根本保障[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

[6]赵红霞,谢红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精准扶贫研究[J].湖南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09).

[7]张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机制探究[J].教育导刊,2016,(06).

[8]王嘉毅,封清云,张 金.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J].教育研究,2016,(07).

[9]梁文政.重庆市教育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行政,2016.

[10]杨定玉,秦红平.论教育“精准扶贫”[J].教育论坛,2016.

[11]民建中央调研部.关于大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6,(20).

[12]广西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蓝天立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N].中国农村教育,2016.

[13]向延平,陈友莲.教育精准扶绩效评价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J].中州大学学报,2016.

教育扶贫论文范文2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6年度课题“精准扶贫背景下的老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JD16074),主持人:刘燕鸣。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05-0148-03

曾说过,扶贫必扶智,“扶智”的根本就是教育。无论是从人群角度出发,还是从实际现状出发,教育作为改变思想、提高认识、创新区域经济发展路径的有效手段,对整体提升国民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1]。从战略角度出发,职业教育是把人力优势转化为智力优势、把智力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在教育精准扶贫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真正提高民众的素质,还有赖于职业教育作为精准扶贫的有效手段,并从中创新发展路径。

一、职业教育是教育精准扶贫的关键举措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服务最为贴近、贡献最为直接有效的教育类型,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是一种旨在提升受教育者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教育类型,它以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与高技能专业人才为主要任务。通过实施地域特色的职业教育,不仅可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而且可以彰显地域经济特色,最终达成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职业教育不仅能够纠正贫困群体关于贫困的错误观念,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职业技术技能,继而打破贫困代际传递常态化的窘态。

(一)职业教育是变革人们精神贫困观念的有力武器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很大程度上源于当地居民的精神贫困。他们思维陈旧,甘于贫困,这极大地阻碍了他们脱贫致富。职业教育在助力贫困人群精神脱贫方面可以大有作为。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通力合作,通过学校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等的宣传引导、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可以激发贫困地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涵养其脱贫致富的精神动力,继而形成积极向上求发展的思想观念。

(二)职业教育是提高人们知识文化与技能的关键途径

贫困人群之所以贫困,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他们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致富的技术技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可以通过短期培训与继续教育的方式传授贫困人群相应的文化知识、生产技术技能、经营管理知识等,提高他们的文化认知,提升生产技能水平。地方政府应立足当地现状,创新办学思路,优化资源配置,将资源、环境、经济和扶贫与开发相结合,提高办学水平,帮助当地贫困人口特别是青少年成长成为技能化、专业化、应用型人才[2],真正的将职教资源作为扶贫攻坚战的第一步,并最终实现及早脱贫致富。

二、江西赣南老区呼唤职业教育助力脱贫

赣南老区作为红色革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发源地,在中国革命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赣南老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在中部崛起发展战略部署中,江西省更是将该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加以关注,但是受到地域条件限制、生产力水平基础薄弱、劳动力素质低等因素影响,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尤其是文化教育事业方面。

赣南老区是全国较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分布着11个罗霄山连片特困县、1419个贫困村。在解决路径上,赣州市9.3万名机关干部走村入户结下“穷亲”,凭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开展,特困县6518户贫困户中已有5053户贫困户、15961名贫困人参与到发展芳香花木产业中,种植苗木面积达1.6万亩,脱贫致富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3]。《中央苏区发展振兴规划》的落实,势必成为摆在当前的重要问题。赣南老区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其主要特点有外出务工人员居多且多有创业意愿、技能型人才匮乏、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较多,工业化和市场化人才较少。此外还存在着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和就业困难的人员以及对巩固技能型和综合型人才吸纳能力薄弱的现状。

解决上述问题关键还要靠教育,尤其是将职业教育作为扶贫攻坚战中最重要的手段加以思考,从重视教育方针和大计的顶层设计到对该地区的职业教育具体措施的落实,从关注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到建设有特色的教育扶贫攻坚战师资队伍[4],都需要考虑。在这一过程中,从政策宣传到统筹规划、从资源配置到运行机制研究、从正面引导到办学思路创新,都需要研究。

三、职业教育助力赣南老区脱贫的路径思考

(一)加强职业教育扶贫的顶层设计

职业教育扶贫的最终目标是帮助“老、少、边、穷”地区贫困人口应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实际生产技能,迅速脱贫致富。培养农村富余劳动力成为新型农民和推进科技进村,是职业教育造福农村和振兴赣南老区的基本体现,也是繁荣当地经济发展的鲜明体现。通过职业教育,将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技开发与教育培训作为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核心内容去实践。因教育扶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机构、行业企业、学校等各级各类单位和人群,要求强化省级政府部门对职教扶贫战略的统领。首先,确立职业教育扶贫攻坚的基础地位。以贫困人口集中区域为突破口,以政府为主导,进行精准宣传,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对解决扶贫问题的重要作用,确保“经济发展,教育先行”,尤其是在农村贫困地区广泛宣传和积极倡导终身学习,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舆论基础。将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扶贫问题的关键环节,政府充分重视并加大资金投入,将职业教育作为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部署加以实践,对赣南农村职业教育实施倾斜政策,补齐赣南农村职业教育短板,改善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职业教育服务扶贫开发的基础功能。其次,完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体系,推进相关机构之间的工作协调与任务合理分配。明确以政府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职业教育扶贫定位,做好摸底工作,全方位了解家庭收入和困难程度,实施资料建档管理,并将具体情况落到实处,最终实现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以及扶贫对象之间利益的共生发展。

(二)创新职业教育扶贫发展模式

创新发展产业以带动就业、创业的职业教育扶贫发展模式,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方针,结合贫困地区的产业特色,拉动经济增长,实现就业根本途径转变的全面提升。赣南老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当地政府应以优势产业拉动当地经济增长,大力扶持“红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配套餐饮服务,?M行特色文化建设,以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对农村贫困地区,以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赣南老区的这一产业特色,当地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坚持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形成“课堂+基地”“基地+农户”“农户+实体”“实体+学校”的办学模式,培养既懂知识又掌握技能,还懂经营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此外,职业院校还应主动加强对贫困群体的关怀,增强“校企合作”“校校联合”,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就业援助与培训平台的无缝对接,通过职业教育扶贫真正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在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要准确实施“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扶贫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村村通网络”的有利条件,与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农业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等共享服务平台对接,突破传统职业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实地教育与网络资源、互联网信息链接起来,建立起职业教育网络扶贫发展新模式。一方面,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实现职业教育远程教学。鼓励职业院校结合赣南老区的产业特色和扶贫需求,推出录像课和在线课,多开发精品课程,让老区人民可以第一时间接受到更准确、更前沿、更实用的教学信息,创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不仅如此,通过在线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学员还可以与专家、教师以及其他地区的学员进行实时互动与交流,便于及时解决问题,实现智慧学习[5]。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还可以加大电商人才的培养力度,并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带动当地贫困人群,通过网络扶贫开发平台,将赣南农村的生态农产品、旅游资源等向全国各地进行宣传、推广,从而实现新的经济增长。

(三)增强职业教育扶贫开发能力

根据精准扶贫的需要,职业院校应主动对接赣南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所需的各种技术和能力培训,对贫困者脱贫致富所需的技术和能力进行精准培训。职业院校要加大赣南老区种、养、经营管理等技术教育,为今后2-3年赣南老区全面脱贫补足优质劳动力。职业院校应结合赣南老区发展实际,对接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选择实用教材,“生活、生产、培训”与职业教育齐头并进,集中时间和地点进行全方位培训,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

在扶贫中,还要充分挖掘高等农业院校、高等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等智库的作用,为农村培养一批专门的懂现代农业技术的高精尖技术人才,以担当新型农业科技人员的角色,从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的队伍。同时,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的契机,用好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倾斜政策和振兴赣南老区的政策,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与指导。

此外,在扶贫中还要优化职业教育教学管理,遵循规律,致力地方经济繁荣。

1.教学方式创新。在教学方式上,职业教育的教学语言必须切合当地人的特点,让他们收获实际“利益”;要将应用知识和技术作为教学的重点,对理论的学习,可以降低要求;多加强实际现场教学,按需教学;为丰富教学形式,以项目教学法作为激发农民学习的重点加以推广;出于地域活动限制,优化教育教学可以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示范指导,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才能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育扶贫论文范文3

一、目标任务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通过强化贫困家庭学生入园、上学、升学保障体系,实施教育人才支撑和对口帮扶计划,落实扶贫政策,实现“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校校有帮扶”;确保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工作精准落实到位,完成2016年以来覆盖贫困村学校项目建设,督促未完成的覆盖贫困村项目按期完成;确保控辍保学、学校结对帮扶和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落实到位;完成教师交流、培训、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档案材料整理;完成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提升省扶贫重点村运动场地、辐射区域幼儿园配套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巩固我县教育和体育事业总体发展取得的成果,顺利通过各级脱贫攻坚验收评估。

二、工作重点

(一)学习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情况

责任主体:办公室

1.2016—2020年局党委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情况。

2.2018年下半年局党委学习贯彻落实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情况。

3.2019年上半年局党委学习贯彻落实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讲话精神情况。

4.2019年下半年局党委学习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情况。

5.2016—2020年局党委学习省、市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文件、会议精神等情况。

(以上材料要求有学习贯彻落实的会议纪要,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的通知、学习内容、研讨交流发言等资料)

(二)印发文件和专题会议情况

责任科室:规划财务科、资助中心、基础教育科、人事科、教师工作科、法规科、装备中心、职教科、体育和运动服务中心

文件类:2016年以来省、市、县扶贫部门出台的实施意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历年工作总结和计划。

会议类:自2016年以来教育行政部门召开的系统内专项扶贫会议等通知、纪要、照片等相关材料。

落实台账:2016—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学生落实政策台账(按年度分学期整理,包括享受资助时建档立卡个人及家庭信息、享受资助项目、资助金额、发放时间等)。

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情况。

(三)全面落实贫困生资助政策

责任科室:资助中心

学前教育资助:对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幼儿予以资助,平均资助标准每生每年1200元,具体分为3档,1档1000元,2档1200元,3档1400元,建档立卡学生每生每年1400元。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寄宿生补助面为在校寄宿生的30%,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非寄宿生补助面为在校非寄宿生的8%,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500元、初中每生每年625元;建档立卡寄宿生和非寄宿生补助标准均为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并享受免校服费、校车费补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认定条件为建档立卡、低保、残疾、特困供养、孤儿、父母一方亡故、单亲家庭等家庭经济困难情况。

普通高中资助:落实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对就读全日制普通高中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为在校生的10%,平均标准每生每年2000元,建档立卡学生资助标准2500元每生每年;对建档立卡、低保户、残疾、孤儿学生免除学杂费。

中职学生资助: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费、住宿费、教材费;为中职一、二年级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每生每年2000元。

全面落实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每人每年贷款额普通本专科学生不超过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不超过12000元。对在部属、外省高校就读的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按实际缴纳学费标准给予补助;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

省建档立卡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中未资助建档立卡学生台账(明确未资助原因)。

(四)覆盖贫困村学校项目建设情况

责任科室:财务规划科、基础教育科

1.“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建设规划文件及台账(涉及的贫困村学校)。

2.2016年以来制定的学前教育建设规划文件(财务规划科)。

3.2016年以来覆盖贫困村的学校、幼儿园建设进展情况,内设配备进展情况(台账及建设照片)。

4.2016年以来合作办园、农村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工作(应包含相应工作通知、活动开展的照片)。

5.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台账。财务规划科、基础教育科

(五)控辍保学、学校结对帮扶和留守儿童关爱情况

责任科室:基础教育科

1.出台的学校结对帮扶相关文件和结对帮扶工作台账。

2.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室设立的相关文件和设立、使用情况台账(覆盖贫困村学校应进行特殊标注)。

3.2016—2020年控辍保学档案材料按年度分学期整理。

4.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台账。

(以上材料应包括:印发的控辍保学相关文件、贫困户学生辍学排查台账、劝返复学通知书、送教上门台账及相关档案、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开展照片等)

(六)教师交流、培训、对口支援、扶贫协作工作开展情况

责任科室:人事科、教师工作科

1.出台的有关人事和教师培训工作中涉及扶贫的相关文件。

2.2016—2020年城镇教师乡村支教、教师交流、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落实、农村学校教师招聘等工作开展情况。

3.2016年以来农村“三名教师”培养工作、贫困村小学校长、教师轮训工作档案。

4.2016年以来选派教师援青、、援渝支教情况。

5.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台账。

(以上材料按年度整理,应包括通知文件、人员名单、工作台账及相关活动照片等)

(七)加大投入,提升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健身广场建设水平

责任科室:体育运动服务中心

1.场地建设。积极对接镇、办政府及村委会等有关部门,全力做好健身场地建设工作,力争让所有不达标的健身场所面积达标。

2.器材维护与配备。联系市体育局、县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加大全县健身场所的投资力度,重点做好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健身场所的器材维护和配备工作。

3.健身指导。结合2020年全县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加强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做好健身指导服务,切实提高健身质量和健身水平。

(八)落实好帮扶责任人联户工作

责任科室:法规科

进一步完善以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各分管同志为副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机制,各帮扶责任人要密切联系贫困群众,严格落实帮扶具体责任。坚决克服不负责任、散慢懈怠、弄虚作假等工作作风,确保所有帮扶责任人每季度至少入户走访一次,疫情防控期间严格落实每周电话联系不少于2次,并结合帮扶工作实际和上级有关工作安排,随时入户走访,及时落实上级有关要求、排查问题解决困难。重点排查疫情防控期间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空中课堂”学习遇到的实际困难,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

(九)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责任科室:职教科

1.出台的与职业教育扶贫相关文件。

2.2016年以来中职学校精准招生、定向培养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档案应包括招生文件、工作开展的照片等)。

3.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台账。

(十)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

责任科室:装备中心

1.2016年以来出台的与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文件;

2.2016—2020年农村学校网络建设、班班通建设、同步课堂开展情况包括:工作台账、相关文件、活动开展的照片等,应对覆盖贫困村学校进行特别标注。

三、节点安排

(一)自查评估。各责任科室完成脱贫攻坚档案和台账整理工作,3月底前形成教育脱贫攻坚自查评估报告,经局领导审核后报县扶贫办。

(二)问题查摆。4月份,迎接市局开展的覆盖各县市区和市直学校的教育脱贫攻坚评估验收督查,以问题为导向,彻底查摆在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形成台账。

(三)整改提升。4月—6月底,教育攻坚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科室对各学区、各县直学校进行自查评估,从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边查边改、逐项整改。

(四)长效机制。9-12月,对原计划于2020年底前完成的工作任务,要强化工作举措,加快推进实施,11月底前全部完成。12月做好迎接省、市扶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我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验收,确保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把做好自查评估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侥幸心理和松懈情绪,全面布置,精准细致地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确保教育脱贫攻坚责任、政策落实到位。

(二)加强组织领导。县教育和体育局成立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教育扶贫办公室,形成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专班。

(三)强化舆论宣传。围绕扶贫工作重点,加强扶贫政策宣传、典型宣传,使各项政策措施深入人心,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监督,凝聚合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四)增强合作意识。脱贫攻坚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形成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专班,各有关科室要高度重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各项教育脱贫攻坚任务。

(五)坚持问题导向,做到有的放矢

教育扶贫论文范文4

关键词:精准扶贫 高职教育 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标识码:A

举全国之力,实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扶贫开发战略,到2020年全国减少7000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在3%以下,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是中国共产党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已然成为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截至2016年,科技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教育扶贫、交通扶贫、产业扶贫……本文将以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六年扶贫开发工作实践为例,探索高校如何发挥优势,结合地方实际,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新路径。

一、四川秦巴山区贫困概况

四川是全国扶贫开发攻坚任务最繁重的省份之一,广元地处四川北部山区,属扶贫攻坚“四大片区”――秦巴山区的主战场。2015年7月30日,广元市委召开六届十次全会,通过了《中共广元市委关于集中力量决战决胜扶贫攻坚确保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决定》。明确提出,按照“五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要求,每年推进150个贫困村脱贫解困,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万人以上,全面消除绝对贫困,使29.6万贫困人口和因病因残因灾返贫人口全部脱贫、739个贫困村和7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实现到2020年,广元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的目标任务。

二、学院参与精准扶贫的具体情况

(一)学院基本概况

学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先”的办学理念,秉承“崇德、笃学、尚能”的校训,形成了“奋斗、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确立了“立足信息产业,争创西部一流”的办学定位,走出了一条“根植信息产业,培养信息人才,服务信息社会”的特色发展之路。

(二)全力承担对口帮扶精准扶贫使命

根据广元市委市政府的安排,2010-2012年对旺苍县檬子乡白家河村开展对口帮扶;2012-2014年对旺苍县檬子乡黎明村开展对口帮扶;从2014年10月开始,对旺苍县檬子乡柏杨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按照省直机关工委的安排,从2015年9月开始,全面帮扶苍溪县,并对苍溪县东青镇东红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按照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安排,从2015年12月开始,帮扶达州市开江县开江职业中学。在对口帮扶和精准扶贫工作中,学院应立足实际、科学施策,务实推进帮扶工作。

三、高职院校在精准扶贫中的实践路径探索

(一)充分认清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精准扶贫,教育先行。2016年两会期间,教育扶贫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其中,“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精神脱贫理念是精准扶贫思想的战略重点,精神脱贫理念的最重要体现就是大力发展乡村教育。2015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中提到: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教育扶贫才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

(二)充分认清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精准扶贫中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扶贫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一是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来看,高职教育主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学生除了基础理论学习,更加注重技能的培养,是与岗位工作紧密相结合的教育类型,更有利于学生就业,是贫困学子摆脱经济困难的主要渠道。二是从精准扶贫的需求来看,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招生、就业等方面比起本科高校更加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对于广大尚未脱贫的家庭人员而言,如果能在职业教育中学到一技之长,无疑就增加了脱贫致富的能力。因此高职教育更适应精准扶贫工作的需要。三是从广元区域发展战略看,实施低碳发展战略、资源转化战略、大项目促大发展战略、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战略,无疑需要从高职教育中培养出来的涉及农、林、牧、副渔、通信、软件、机械等方面的更加专业的职业人才和智力支撑。

(三)强化组织保障,健全工作机制

高职院校应坚持脱贫攻坚责任与职能责任、党建责任“三责同体”,将对口帮扶教育精准扶贫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课堂。一是党委书记亲自担任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职能处室主要负责人都是小组成员,设立学院精准扶贫办公室,加强人员调配,强力协调组织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二是选派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政治思想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精兵强将从事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三是高职院校应将对口帮扶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学院党政工作要点,列入基层党组织目标责任书,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同时将帮扶资金纳入学院专项预算,进行专项管理,对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人员在津贴补贴、差旅交通、职称评审、意外保险等方面适当实行政策倾斜,同时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以提高参与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理清帮扶思路,强化基础工作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决定成效。应根据高校的特点,结合广元实际,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按村施策、精准发力,确保做到“造血”扶贫。一是学院党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组织研讨,在全面分析村情、县情和校情之后,确立了“科技帮扶、教育帮扶、信息帮扶”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贫困村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科技智力、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基层党建六项主要工作,实施“六大扶贫工程”,增强贫困村“造血”能力;二是科学制定精准扶贫规划,合理设计脱贫目标。明确帮扶责任和工作目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确保扶贫责任落地生根;三是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在旺苍县檬子乡柏杨村推行干部结对包户扶贫,在苍溪县东青镇东红村推行基层党组织包户扶贫,在开江职业中学推行专业教研室助力专业建设,贫困户结对认亲,扎实开展了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扶。

(五)突出“扶智”主题,阻断“贫根”传递

强化教育帮扶、科技帮扶和信息帮扶协同推进,始终突出“扶智”主题,力求治愈“贫根”。一是在调研沟通和全面掌握、分析村情的基础上,与苍溪县政府签订《对口帮扶精准扶贫框架协议》,明确了“定点帮扶东红村脱贫奔康、帮扶苍溪县职教发展、联合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提供科技咨询、推进信息技术帮扶、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六个方面的主要工作任务与目标。二是实施“檬芽助学工程”,落实教育帮扶计划。三是加强科技信息扶贫。四是依托基层党组织,增强教职工社会责任意识。

(六)发挥高校优势,引领职教发展

作为广元、巴中第一所升格的高职学院和四川省唯一一所电子信息类公办高职院校,大力加强校政、校企、校校合作,引领川北和行业职业教育发展。一是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经信委的大力支持下,牵头成立广元职业教育集团和四川电子信息职业教育联盟。二是学院作为广元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通过成立广元职教研究中心,加强职业教育研究。三是与达州、巴中、西昌、成都、广元5个地区的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广元职高等14所职业院校开展深度合作,签署了对流(支援)合作协议,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设施共建公用、图书馆共建共用、中高职教育衔接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帮扶,为对流支援学校在专业建设、示范建设方面提供专家支持17人次,有效带动了对流支援院校的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取得的成效和工作建议

(一)工作成效

一是通过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关心关爱,构建学院贫困生“奖、勤、助、贷”资助体系,让每一位贫困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精准就业,带领全家脱贫奔小康;二是切实承担起高校的社会责任,通过对口帮扶和精准扶贫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带到最基层、最边缘、最贫困的人民群众之中,鼓舞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坚定了他们发展致富的决心。三是通过一系列帮扶政策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从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产业发展等方面改变了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落后的精神面貌。四是在持续推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党性修养在精准扶贫的实践中大大增强。

(二)工作建议

笔者根据六年多扎根基层、推进精准扶贫的实践,并结合扶贫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以下工作建议:一是贫困地区各级政府历来资金短缺,职业院校本身基础薄弱,自身发展还很不足,而职业院校又被赋予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历史使命,希望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职业院校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力度,加快贫困地区,特别是连片贫困地区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实训条件和培训基地建设,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二是高等院校与党政机关工作性质不同、业务不同,优势与不足也很明显,希望各级政府能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统筹和规划,集中人才、项目与资金优势,强化整体联动,形成合力。三是各贫困村基础情况、人员情况、气候情况、交通情况不尽相同,建议市、县政府应制定统一布局,统一规划产业培育发展,尽量避免各乡镇、各贫困村和各帮扶部门(单位)各自为战,造成老百姓之间攀比、加大基层乡镇和村组工作难度。四是加大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加大对贫困户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学生的录取倾斜力度,加大政府对就读职业院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贫困生上得起学、就得了业、致得了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进一步凸显职业教育在推进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与地位。

参考文献

教育扶贫论文范文5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精准扶贫 对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08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the precis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on this basis to explore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0 前言

要想让农村彻底的摆脱贫困,必须依靠教育这一手段才能实现。美国的教育家舒尔茨曾指出:如果想是一个地域内的贫困现状有一定的改观,应当对当地的农民实施一定的教育投入。同时,提升农民自身所拥有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技术的根本方法,就是通过教育的手段,特别是对农民进行相应的职业教育,是非常有效的。大量的实例也说明,对贫困的农民进行相应的职业教育,尤其是采取技能培训的方法,可以明显地改善当地农民的整体素养,让农民自身的思想观念得以转变,促进农民向第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方向发展,利于农民实现脱贫致富以及提高经济收入,同时还拥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与政治意义。我国一直都非常的关注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在所实施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至2020年)》中明确地把农村的职业教育列成扶贫措施中的关键部分,并且还对专项扶贫以及行业扶贫制定了详尽的要求与标准。

1 高职教育对于精准扶贫的意义

我党在召开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时,就曾指出:要采取一切有力措施,来确保我国七千万之众的贫困人口可以逐步地脱贫致富。这一战略思想不仅是我国高职教育扶贫工作的前进目标,同时也是高职教育扶贫工作的动力所在。高职教育相对来说,对经济的发展更加的紧密、贴切与直接,也是我国贫困人员脱贫的直接、便捷、高效的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在不断的发展高职教育扶贫工作中,要全面了解并提升高职教育所具有的功能与优点,使贫困地区的人们可以全部接受教育、掌握技能,从而真正依靠自身而实现脱贫的目的。

单以教育所具有的目的方面来讲,普通高校侧重于培养具有较全面综合素养的人才,高职教育则更为偏重于直接面向一线的专项人才培养。所以,高职教育可以让我们能够迅速地投入到工作中,同时可以获取相对高的工资收入。而从教育所面对的对象方面来讲,普通高校的生源主要为高中毕业学生,学习周期相对较长,所需的教育费用相对较高,所进行的教育具有相对强的基础性,导致此范围内的学生无法给家庭创造相对大的经济来源。而高职教育则将自身划分成为学历型以及非学历型的类别,所接受的学生涵盖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学历,甚至还包括不少的失业者,其整体所涵盖的生源非常广,而且涉及的城市也非常多,同时这些学生中贫困人口占的比重更大。就教育所开设的相关专业以及相关内容来讲,普通高校大部分是开设一些相对基础性的专业,涉及的是一些相对系统、全面、深入的理论学习以及普通的技术能力学习。而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大部分属于实用型的,关注于对学生较为专业的技术以及能力培育,具有相对强的操作实践性能,而且一般会和市场需求紧密相连。

2 高职教育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分析

(1)高职教育扶贫资金投入欠缺,相关资源配置不足。目前,我国在扶贫工作中的相关监管以及追责制度依然还未完善,很多国家政策所涉及的高职扶贫资金投资额以及逐年递增等相关规定,并未切实地得到执行。高职教育中相应的扶贫教学基础建设水平很低,很多学校不具备充足的教学设施,而其所招收的学生逐年增加,使得两者的矛盾日益凸显。特别是在一些县城中的高职院校,其自身的图书等资料极度匮乏,而且很多图书内容陈旧,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相关的教学用设备也不足,一些最基本的实验及实训课程都不具备教学条件。相应的实习基地更是跟不上步伐,几乎很难达到现实教学的条件,也导致无法达到相关的技能培训标准与要求,使高职教育整体呈现教学水平不高、专业设置不科学、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与要求等趋势出现,严重制约了学生毕业的就业情况以及学生对职业的选择性。

(2)高职教育相关的扶贫机制有待完善,开发效率有待提升。现阶段,国家对高职的扶贫教育体制持续的改进与健全,不过依旧有不少的问题出现。现今的情况大体就是,高职教育属于我国教育相关部门负责,而相应的教育扶持资金则由当地的扶贫办来负责。同时,高职院校中一些职高学校、成人高职是归教育相关部门负责,而一些技工高职院校则是归当地的劳动部门负责。这种管理的分立现象,导致在地方上对高职教育的扶贫出现不少的差异化政策,特别表现在对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以及资金管理方面差异较大。现阶段,我国还未建立相对完善的高职教育扶贫体制,从上至下依然未建立起相对一致的管控体系,这也极大地束缚了高职教育扶贫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3)高职教育扶贫的整体发展跟不上市场的变化与需求。对于高职教育的扶贫工作来说,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从而让学生可以获取相对理想的职业,实现就业和创业致富,让学生可以脱离贫困的境遇。在很大的程度上,高职所进行的教育和市场有着最为直接的关联性。不过,目前政府依然主导着我国的高职教育市场,然而却没有实施相对合理的整体规划以及动态的市场跟踪,未能形成市场与教育之间的动态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也有很多的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和就业机构以及企业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过于重视自身教育,却忽视了就业的动态变化情况。这样的封闭教育理念,定会让高职教育和市场逐步脱离,从而导致学生出现就业困难的窘境。

3 高职教育与精准扶贫的对接措施

(1)调整自身专业设置紧跟市场的需求。所谓的精准扶贫是相对于之前的粗放扶贫而言的,其依照各个地区内的实际情况、贫困群众的自身情况,采取合理、高效的措施对贫困人口实施精准的扶贫工作。而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纽带的高职院校来说,其要依照当地的市场环境以及贫困人群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科学的专业设置。切不可全部高职院校都设置相似的专业,也不可盲目跟随大流,只设置非常热门的专业。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应当设置当地市场急需的一些专业,同时也要建设自身的重点专业。例如,在养殖业相对发达的地区,设置畜牧相关专业,在农业及林业发达的地区,以农林业的专业建设为主。这样不仅让学校自身设置的专业更加符合当地市场环境的要求,同时也能让贫困人群能更加积极地参加高职教育培训,会更有利于当地贫困人群的脱贫致富,促进我国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2)做好技术服务工作,扩展高职教育精准扶贫的外延。高职院校除了在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服务工作,以更好地解决扶贫问题。由于在学校所学习的知识以及所掌握的技能有限,加之学校并不会将所有的问题均涉及到。因此,高职院校要针对当地的某一行业或某一地区推行精准的技术服务。学校应当设立相应的技术服务团队,可以定期到农村开展技术服务讲座,让贫困人员了解相关的生产技术。也可以和固定的地域形成联动,制定帮扶计划,走到实地去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生产。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当借助技术优势,将不同的生产技术要点编写成册,发放到贫困人员手中,让他们能够结合自身情况去学习技术要点,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也可以创建示范基地,让他们可以参观学习,了解相关的技术与工艺,掌握增产、增效的技术要领,从而增加技术服务的针对性,让高职院校的技术服务具有更高的效率。

(3)建立实训基地及就业基地,更好地保障扶贫工作取得成效。对于高职院校的扶贫教育来说,由于其所设置的专业大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实践基地则是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如果能建成具有较高品质以及稳定的实训基地,可以有效改善高职教育的质量,对扶贫工作的开展极为有利。同时实训创业基地的建设,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自身的创新技能,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自己创业。高职教育要想更加精准地和扶贫工作对接,就应当依照市场发展要求,选择适宜的企业构建校企共建的实训与创业基地。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获取实践操作技能,使自己毕业后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对贫困生的脱贫工作非常有利。

(4)做好高职教育精准扶贫对接的经费管理工作。在高职教育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相应的经费也应当不断地朝着贫困区域有所倾斜。当地政府以及高职院校应当设立专项的扶贫教育基金,对一些贫困生的学费予以减少或者免除,以增加贫困生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校也应当设置相关的勤工俭学政策,让贫困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在学校期间相关的费用,避免给已经贫困的家庭再添经济压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强化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让他们拥有健康思想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责任心的教育与树立,鼓励学生回乡工作或创业,让他们带动当地居民可以一起致富,以点带面地形成联动机制,让高职教育的精准扶贫工作更加广泛有效地开展,同时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4 结语

高职教育对于精准扶贫工作来说意义重大,我们应当在不断改善教育扶贫工作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要形成完善的高职教育精准扶贫信息体系、监测体系等,更好地统筹高职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同时,也要针对不同地区以及市场变化,科学地把握精准扶贫方向,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以最快的速度脱贫致富,避免返贫问题的发生。最后,也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思想,鼓励学生回乡就业与创业,以期望更好地带动当地居民脱贫致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爱国.基于精准视阈的职业教育扶贫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1).

教育扶贫论文范文6

【关键词】 精准扶贫 文化扶贫 内生性重构 贫困文化 文化贫困

我国的扶贫攻坚战已经开展了很多年。扶贫的模式从之前的“输血式”转为“造血式”扶贫。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号召。为提升贫困地区造血能力,保障贫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文化扶贫迫在眉睫,但是农村文化贫困不是一朝一夕造成,贫困文化是进行文化扶贫的最大障碍。突破障碍的关键点就是促进农村文化的内生性重构,重建健康稳定的农村文化生态。

1 文化精准扶贫的相关概念

1.1文化贫困和贫困文化

广义上,文化贫困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文化滞后于时展并影响到其生存与发展的落后状态。它既包括教育、科学技术的落后,又包括价值观念、体制、发展战略、知识创新的落后等。[1]20 世纪 50 年代末以来,一些学者开始考察经历持续贫困的文化后果。在这一脉络上最著名的理奥斯卡刘易斯(Oscar Lewis)的贫困文化(culture of poverty)概念。刘易斯认为,在社会中,当群体处于贫困状态时,他们会形成应对自身地位的行为模式,这时就出现了这种贫困文化。[2]

文化贫困可能由于多种因素导致,他是由于本地文化生态的破坏导致的一种现象。经济落后的地区不一定会出现文化贫困。比如在安徽皖南黟县的一些古村落。当地的经济十分落后。基本还是小农经济,但是当地的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当地人非常注重教育,我国传统文化在当地有着非常良好的传承。文化贫困现象的出现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传统文化生态的破坏,导致传统文化的缺失,而现代文化体系却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我国当前文化扶贫的主要问题是文化生态和内生性重构之间的背反。[3]改革开放以来商业化对于贫困地区的冲击是产生文化贫困的重要原因。[1]由于商业化,是的贫困地区原生文化生态被破坏,而该地区原有的经济贫困现状又没有改变,现代文化体系还未在该地建立,文化贫困现象出现。

贫困文化是贫困的衍生品,它是在文化贫困的环境下,贫困长期存在的产物。贫困文化的存在使得贫困产生了惯性。由于贫困产生的习惯使得贫困得以继续发展蔓延,使得贫困成为一种循环。一代又一代的发展下去,贫困人口很难摆脱贫困现状。

1.2 文化的内生性重构

文化的“内生性重构”是以文化主体自身成长愿望为基础、以文化要素更新或重组为手段、以消除“文化堕距”或推动文化发展为目标的行为或行为方式,通常表现为特定主体在特定地理文化空间中以自身力量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

文化的内生性重构是消除贫困文化摆脱文化贫困的重要途径。通过文化的内生性重构可以有效的解决当前文化贫困的问题。所以推进文化内生性重构是文化精准扶贫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文化贫困地区的文化生态被严重的破坏,贫困文化滋生。所以现在文化贫困地区想依靠自身力量进行文化内生性重构非常困难。文化扶贫就是帮助这些地区推进文化内生性重构。努力恢复文化贫困地区的文化生态,构建良好的农村现代文化。

2 文化精准扶贫推进文化内生性重构具体措施

2.1文化精准扶贫的硬件措施

文化扶贫的当务之急是在文化贫困地区建设文化发展的相关基础设施。比如l村文化广场、农村图书室、学校等教育机构的建立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建设好该地区互联网硬件设施,让每一个贫困村都能连上互联网是文化扶贫的关键。出现文化贫困是因为传统文化的缺失而现代文化体系尚未构建。互联网是可以跨越空间限制的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互联网的接通使得贫困人口有了了解信息的渠道。只要有了解信息的意愿有了互联网就能了解到想要的信息。其次是建立乡村文化广场。为村民从事文化娱乐活动提供场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解决文化贫困的根本措施发展教育。有了知识,人们才不会愚昧,贫困文化就不会滋生。所以文化扶贫的关键是建立学校等教育机构。使得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

2.2文化精准扶贫的软件措施

教育是推动文化内生性重构的关键,因为教育可以有效的遏制贫困文化的滋生。将良好的修养、健全的人格、优秀的意志品质、科学的知识带给孩子们。使得贫困人口的下一代有效的脱贫。教育不仅是硬件上的提升也要在软件上进行加强。在文化精准扶贫中要了解各个村的学龄儿童情况,输送良好的老师提升当地教育的软实力。

由于原有文化生态的缺失,所以要尽快建立新的文化生态环境。在中国传统农村文化是以家族为单位的。每位家族都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作为家族的核心,其承担着家族文化传承和维护的责任。而这一个个家族文化构成了传统文化生态。所以要充分发挥文化贫困地区中优秀人才的模范带头作用。这些优秀人才往往在城市发展接触的是城市的现代文化体系,他们可以作为城市文化和文化贫困地区之间的纽带。将城市现代文化体系结合文化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造,传播到贫困地区。构建现代文化生态,为当地文化内生性重构提供良好的环境。

高校是现代知识的聚集地,截至 2015 年,我国共有公立普通本科院校782 所,而全国贫困县的数量是 592 个。高校完全有能力对贫困县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所以要建立高校和贫困县之间帮扶机制。这样的机制可以先进文化进入贫困地区,促进当地文化内生性重构。

【参考文献】

[1] 曲蕴,马春. 文化精准扶贫的理论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图书馆,2016(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