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范例6篇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范文1

关键词:合作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14-1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经济组织,也是一种合作经济形式的体现,是以农民为主体的经济组织。伴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也意识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好处,积极主动的加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来,可以说我国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农民合作意识,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力量

简单的说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经济组织,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生活富裕的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改变以往的单家独户的小规模经营方式,使大家抱团取暖,在规模上占了优势,从农业生产到最后秋收人们可以有条不紊的按照合作社整体流程推进,有效的增强了农民朋友的合作意识。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也增强了农民朋友的抗风险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也保障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就是发展农村生产力。要想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就要先想办法提高农民朋友的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人们只有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生活才会有质的改变。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是改善村容村貌,促进乡风文明的物质基础。

2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培养农民民主意识、合作意识的有效场所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本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办事,入社也是采取自愿的形式,同样退社也是自由的,不会有人干涉你入社或者退社,完全采取自愿,另外社员在社内的地位也是平等的,每个专业合作社都要求制定合作社章程,理事会、监事会职责,社员代表大会职责,以及培训、财务管理、分配等制度,对规范社员行为、实行民主集体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讲究的是民主决策,人人平等,农民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参与民主决策,因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关乎每一个人的经济利益,所以合作社的所有成员都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在农民专业合作社里,每一个农民朋友都可以得到民主管理的锻炼,逐渐的形成民主意识,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朋友们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民主管理的重要载体。

3 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渠道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党和人们关心的问题,所谓的“三农”问题就是农村、农民、农业的问题,而农民正是农村的主人,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民收入,都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但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培养农民合作意识,主人翁意识,也可以开拓农民视野,有利于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促进了农民朋友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其文化水平和视野的开拓,对于新时期培养新型农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不但提高了农民朋友的综合素质,也推动了新的农业技术与新的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同时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平台,也使农民朋友懂得管理,学会了经营、市场营销以及法律方面的常识,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健康稳定发展也奠定了基础。

4 结语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民朋友的综合素质,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也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同时也有效的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行,还有效的促进了我国“三农”事业的开展。因此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至关重要,以上就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作用所在,仅供读者朋友们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参考文献:

[1] 王守坤.浅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2011,(09).

[2] 冯周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本院第七次“三农”问题双月论坛纪要[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1).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范文2

1问题的提出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以服务“三农”为特色的学科,其职责是为农业领域提高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者结构,培养不同层次的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以促进农业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然而,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中国传统农业正快速向现代农业转型,农业生产力水平全面提高,农业产业化、市论文联盟场化、国际化程度日益明显。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也使得农村经管人才的需求类型与层次发生了明显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动服务“三农”,许多农业院校从各个方面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近期,湖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系主任罗峦副教授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等方面对这些学校的改革举措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新时期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方向及思路[1]。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目前和今后较长时间内各地区对农村经管人才的需求究竟如何?如果有需求,具体需求类型是哪些,需求层次侧重在哪个方面?要培养出与实际需求相匹配的农村经管人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又该如何规划其职业发展?基于以上问题,本课题组走访了湖南省部分村级干部,重点了解各地区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对农村经管人才的需求变化,以期为新时期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职业发展的明确规划、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类型的适应性提供现实依据。

2农林管理专业职业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耦合情况

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发展的融合状况是衡量一个专业的职业发展是否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基本尺度,也是衡量一个专业的职业发展是否与区域社会发展相互协调的重要指标。

2.1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农村经管人才的需求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办学扩大了空间,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才能的发挥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据笔者2009年7月对湖南株洲主要村级干部的调查结果显示(表1):(1)增加了总量需求。92.5%的村级干部认为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当地对农村经管人才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2)扩大了需求类型。据调查,各地急需的农村经管人才已由过去单纯只需要村级管理干部扩大到农村企业经营人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带头人、村级管理干部、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和加工能手,其比重分别为77.5%、70%、50%、47.5%、45%和45%;(3)提高了需求层次。各地急需的农村经管人才的层次主要集中在大专生、当地土专家以及本科生,其比重分别为57.5%、45%和32.5%,同时,对高层次的人才——博士的需求也较大,其比重占到20%。这一方面可能与当下“高学历崇拜”的错误观念有关,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方对具有全局把握能力与前瞻性高素质人才的渴求;(4)增强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从调查中发现,复合型人才普遍受到欢迎,几乎全部的村级干部希望本单位的农村经管人才既能具备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能具备现代科技、社会学等深厚的文化素养;既能具备科学决策、开拓创新、沟通协调、政治鉴别、做群众工作等能力,又能具备对现实热点问题、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各自的工作思路和对策有清晰的把握能力。

2.2现有的农村经管人才满足不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管人才表1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经管人才的

需求的变化,众多农业院校都在调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但是从目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来看,还远远满足不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需要。据笔者2009年7月对湖南某县主要村级干部的调查结果显示(表2):(1)人才总量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当问及“本村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的总量是否满足当前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时,82.5%的村级干部表示“无法满足”;(2)人才层次与知识结构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当问及“本村农村经济管理人才的学历、专业知识的结构是否适应当前现代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时,67.5%的村级干部表示“不能适应”;(3)人才类型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在调查中,当问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您认为最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能否在未来产业结构调整中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时,65%的村级干部表示“无法给予肯定回答”,究其原因,主要是资金不足和缺乏人才,包括专业技术人才、领导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3新时期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职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是专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为了满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对农村经管人才的迫切需求,需进一步明确规划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职业发展,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3.1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进入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调整为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化、产业化与市场化,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据有关专家预测,中国要完成新农村建设所需的时间大约是50年左右,在这个长期的战略中必将伴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现代农业与农村改造将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农村经营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日益提高。这就要求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坚定专业定位、主动服务“三农”的基础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作为办学宗旨,“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作为办学理念,重点培养学生“能思、能写、能说、能做”的综合能力。所谓“能思”是指通过先进思维方式的培养,为培养创新型、研究型农村经管人才打下扎实基础;“能写”就是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能以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将自己的素质和风格表现于字里行间;“能说”就是通过演讲等训练使学生能以口头方式充分表达出所思所想,把自己的观点能用优美流利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做”就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能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独立解决问题。

转贴于论文联盟

同时,考虑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要素禀赋、产业结构、历史发展基础、社会人文条件以及未来主导产业等的不同,各农业院校尤其是地方性的农业院校要增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还需要对国家和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区域产业结构布局等进行调查研究,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走向。在此基础论文联盟上,应及时根据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并在发展层次、规模、人才培养计划与人才培养模式上突出区域性和泛区域性[2],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教育的周期滞后性为目标,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满足现实需求,又能兼顾长远需求,真正实现在保证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又可以提高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提供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例如,日前湖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就以本省烟草这一优势产业为立足点,通过与本校特色专业烟草工程相结合,确立了烟草经济与贸易的研究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该专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

3.2优化调整知识体系,加强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纵观当前农业发展,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各区域间的竞争已不在于规模与数量,而在于发展水平和质量。其中,决定农业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最关键因素又是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这就意味着建设好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可以在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和能力结构方面与区域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实现对接,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发展培养出具有各种能力与素质的农村经管人才,从而使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成为促进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那么,在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后,如何才能切实地培养出具有各种能力与素质的农村经管人才,以满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农村经管人才的需求主要侧重于农村企业经营人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带头人、村级管理干部等三种类型。由以上三种人才类型可看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经管人才的需求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即:对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企业性质的农业生产单位进行管理和经营的生产经营管理类人才、为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服务以及在现代农村出现的为人们生活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管理类人才、对一定区域内的现代农业建设进行方向性与政策性引导和管理的宏观管理类人才。这就决定了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要培养出适应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满足于现代农业发展实际需要的农村经管人才,需要进一步调整知识体系,完善课程设置,并在专业理论学习上实行“分类培养、分级教学、梯度推进”的教学计划,采用分类、有重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教育成一专多能、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村经管人才[3]。例如,在培养农村企业经营人才等生产经营管理类人才方面,可加强或增设农业生产概论、农产品加工概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经营预测与决策、企业财务管理、产品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课程;在培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带头人等服务管理类人才方面,可加强或增设合作理论、法律制度、财务会计、市场营销、效益评价等方面的课程或专题讲座;在培养村级管理干部等宏观管理类人才方面,可加强或增设农村经济管理、农村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学、农村统计学、农业政策学等方面的教育。同时,考虑调查过程中,各地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已逐渐显现,这就要求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应重视研究生教育,在抓好在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同时,为本科生进一步深造创造良好的条件,为研究生培养打好良好的生源基础。例如,笔者所在的湖南农业大学从2004年开始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施“创新实验班”教育计划,选拨部分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成立实验班,通过多项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研究能力。

另外,考虑各地对具备全面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偏好,还要求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尤其应加强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现代科技、社会学等基本理论与知识的学习,以及将其运用到现实热点问题、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各自的工作思路和对策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的能力,并重点培养科学决策、开拓创新、沟通协调、政治鉴别、做群众工作等能力,最终培养出既具备强大的理论武装与深厚的文化素养,又具备准备把握事物发展动态与科学决策等多项能力的复合型农村经管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3转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的是以服务“三农”为目的、并能立即投入实际工作中的复合型人才,只有理论和实践真正得到良好的结合,才能确保该专业真正成为带动一方经济的主力军,促进现代农业与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因此,应转变过去单一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建设好自己的实验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此,一方面,在讲授专业理论的同时,应强化案例教学,尤其是应把当地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案例纳入教学实践中,从而在增强学生直观感受的同时,提高案例的解剖深度与广度。同时,针对一些现实中的焦点问题与热点问题,可组织学生深入农村进行专项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并召开师生一起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能思、能写、能说、能做”的综合能力;二是采取多种形式与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乡镇部门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从而不仅为本专业的在校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实习场所,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加深对现代农业的理解,帮助其尽快树立市场意识,而且还能为广大在职人员的再教育与再培训提供场所,以满足在职人员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工作需要。这是因为,据调查,当问及村级干部“您希望学校以什么样的形式给您提供职业发展方面的帮助?”时,67.5%的村级干部希望学校能“提供学习考察基地”。

3.4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增强学生学农、爱农意识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范文3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40号)以及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府发〔20__〕20号)精神,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新形势下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合作制原则和服务“三农”宗旨,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加快发展,着力提升全国县级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县、全省发展合作经济示范县质量,巩固企业重组改革、农村现代流通“六大服务网络”成果,进一步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和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坚持从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业态、从单纯购销业务向综合经营服务、从单一供销合作向多领域全面合作方式转变,实现经营功能的充分发挥、公益作用的全面体现,使供销合作社真正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

二、总体目标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的机遇,加快构建我县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在三年内实现每个乡(镇)有超市2-4家,60%的行政村有农家超市,达到服务功能齐备,连锁经营配送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在五年内50%的行政村建立起社区综合服务社,做到经营管理规范,作用充分发挥。积极引导农民建立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三年内规模开发、合作经营米城贡米、乌梅、安云红辣椒、天禾茶叶、生态鸡、青脆李、管村高寨村哈姆林等地方特色农产品,积极打造名优品牌,填补我县无名优农特产品的空白。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原则。始终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努力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生产、生活服务。进一步整合农村流通服务网络,把经营服务网络由乡(镇)延伸到村、社,不断改善农村流通环境。建立完善经营服务性、生产公益性组织体系,积极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社区综合服务社、庄稼医院、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农民提供多种形式的优质服务。

二是坚持开门开放办社原则。按照办社《章程》和“平等、互利、互惠、自愿”的原则,把从事种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等专业大户、专业人才通过供销合作社企业、专业合作社、社区综合服务社、行业协会等形式组织起来,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规范管理,共同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服务,为农民的生产生活服务。

三是坚持优质服务原则。加强行业管理,改进经营方式,创新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大力弘扬“扁担精神”、“背篓精神”,积极开展送货下乡的便民利民服务,让农民放心购买、放心消费。

四是坚持连锁配送服务原则。把县直属企业培育成为市级、县级以上流通龙头企业,搞好主导产品区域性的总与总经销业务,增加配送商品数量,提高配送服务质量。着力抓好对基层供销社、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的经营网点和其它农村商业网点的“连锁经营、配送服务”, 努力降低经营成本,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服务。

五是坚持互惠双赢原则。引导县直属企业和基层供销社通过合作联合方式与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抓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帮助农民开发特色农产品营销市场,使企业、社区综合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在农业特优产品的流通中加大合作联合,实现互惠双赢。

四、主要任务

(一)全力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

1、农业生产资料服务网络。加快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配送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市场要求和农民购物便捷的需要,对农资经营网点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加快建立化肥、农药、农膜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动态监测体系,抓好农资市场的管理和整治,防止假冒伪劣农资产品坑农害农。充分发挥农资商品流通协会的作用,按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的标准建设农资放心店。做好“科技赶场”、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等农业技术服务。按政策规定做好政府化肥储备工作,平抑农资市场价格,切实保护农民利益。鼓励符合条件的供销合作社企业从事种子、农机具、成品油、医药等商品的经营。

2、农副产品购销服务网络。加强农产品市场开发,积极开办标准化的县级、乡(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完善冷藏、仓储、运输、零售终端>:请记住我站域名/销售渠道,抓好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引进和推动大型农产品连锁超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种养殖专业大户等建立直接的采购关系,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益。

3、日用消费品配送服务网络。培育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配送服务县级龙头企业,整合

配送资源,建立和完善县级配送中心,充分发挥日用消费品流通协会的作用,全面提高配送服务质量。切实加强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经营网络的改造和连锁超市、便民店(农家店)等农村零售终端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乡(镇)超市、村农家超市(便民店、农家店)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为农民营造便利实惠、安全放心的购物环境。完成县政府下达的救灾、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任务。发挥供销合作社“新网工程”一网多用优势,允许符合条件的供销合作社企业和经营网点依法从事家电、药品、图书、食盐等连锁经营业务。4、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服务网络。支持符合条件的供销合作社企业依法开展报废汽车、废旧家电等回收拆解业务。完善全县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抓好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加工、报废汽车拆解场地的统筹规划,按国家标准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服务网点和报废汽车拆解中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规范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中的行业自律作用,抓好社区和村镇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的合理布局、规范管理。加强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集散交易市场、综合利用处理基地、回收分拣及加工利用一体化经营网络建设,实现再生资源的分购联销及产业化经营,做到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5、烟花爆竹连锁经营服务网络。供销合作社要严格按照国务院《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负责全县烟花爆竹的行业管理;对零售网点进行初步规划;对零售网点实行烟花爆竹点对点配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严厉打击烟花爆竹的非法生产、运输、储存、经营行为;承担本系统内的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强化对批发企业和零售网点的采购、运输、储存、零售一体化经营网络建设;发挥烟花爆竹行业协会作用,县境内从事烟花爆竹批发企业、零售网点从业人员要加入烟花爆竹行业协会,遵守协会《章程》,服从行业协会管理,加强行业自律,确保全县烟花爆竹依法、安全、规范经营。

6、农村现代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合作经济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建设中国特色供销合作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业政策咨询、科技知识、商品、特色农副产品供求等方面的现代农村信息化服务。利用合作经济信息平台连接购销市场,畅通网上购销渠道,把的特色农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

(二)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

1、加快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发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连接千家万户与大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对于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化服务水平,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要把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科学规划,完善章程,健全机构,规范管理,发挥作用。一是县供销社负责全县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的综合规划和管理工作。新建的,必须符合村镇建设规划;改造建设的,必须按程序报批;对“松散型”的社区综合服务社组织体系,按标准建设,加强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二是各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纳入当地新农村建设、新农村示范片等建设规划,制定扶持政策,推进公共服务和现代文明向农村延伸。三是动员和组织从事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文化娱乐、养老幼教、劳动就业、卫生防疫、餐饮、农产品收购及加工运输、家电、农机具维修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加入社区综合服务社。四是充分发挥村级“两委一社”(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社区综合服务社,简称“两委一社”)的作用,依托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建好社区综合服务社,实现村级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村支两委”的职能转变。五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全力支持社区综合服务社,承担村级社保、医保和组织外出务工等社会性公益服务工作。六是鼓励有条件的基层供销社按照市场准入条件,在社区综合服务社组建村镇银行,把民间闲散资金聚集起来,开展信用担保,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必须的资金周转。

2、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供销合作社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民建立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加强示范社建设,积极提供信息、营销、技术、农产品加工、储运等服务,推动“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大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行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经营。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争取力度,积极争取国家供销合作总社、农发办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资金支持。

3、切实抓好庄稼医院建设。本着方便农民、便捷服务的原则,按照省供销社制定的标准科学规划,合理布点,着力建设好乡(镇)、村级庄稼医院。按照省供销社及相关部门要求,加强对庄稼医生的培训及职业资格考试,实行持证上岗。配合相关部门抓好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诊断、防治工作,加强对农村种植技术、农药使用等适用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工作。

4、积极培育各类行业协会。加强供销社农资、再生资源、烟花爆竹、日用消费品、农产品营销等行业协会建设,重视发挥行业协会在制定产业政策、行业规划、产品标准、行业协调、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规范的行业运行机制,推动行业诚信建设。

(三)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

1、抓好农村商业发展及规范管理。根据我县的实际,由供销合作社制定全县农村商业发展规划,引导农民有序进入市场,繁荣农村经济。结合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 对农家店、农家超市、配送中心等农村商业网点进行统一规划布点,按照“五统一”、“十规范”标准进行打造,有效解决农村流通领域经营管理粗放、经营网点布局不合理、经营条件落后等问题。供销合作社要切实抓好农村商业网点的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经营服务、科学管理水平。

2、促进供销合作社可持续发展。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银行、财政、

税务等部门对供销社系统历史形成的地方政策性财务挂帐予以合理处置。国土资源部门应本着尊重历史注重现实的原则,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确定供销合作社的土地权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社保、医保等部门要根据国家现行政策,妥善解决好供销合作社企业下岗职工、重组职工的社保、医保问题。充分利用国家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政策机遇,积极向上级财政争取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社区综合服务社、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等专项资金。县财政从20__年起预算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三大工程”建设,以后逐年递增。各级政府出台的支持国有企业、中小企业改革发展的优惠政策,原则上都适用于供销合作社企业。支持供销合作社做大做强农资、农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等市、县级骨干龙头企业,增强为农服务实力。对供销合作社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确有困难的企业,由企业提出申请,按照税收审批权限申请税收减免,按程序审批。供销合作社使用的原国有划拨建设用地,经批准可采取出让、租赁方式处置,收益实行“收支两条线”,优先用于支付供销合作社破产和改制企业职工安置费用、改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金融服务业对供销合作社经营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产品,大宗农副产品、废旧物资收购所需贷款给予优先保证。3、进一步明确供销合作社的职能职责。供销合作社是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三大工程”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负有“规划、发展、指导、协调、服务、管理”的职责。依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章程》建设完善理事会、监事会及社务委员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及供销合作社《章程》重组的供销合作社有企业,依法享有出资人的权益,对所属企业具有“领导、协调、服务、监督、管理、考核”的职责。供销合作社企业实行“自主经营、依法纳税、自谋发展、自负盈亏”。供销合作社要加强对社有资产的监管,依照政策法规行使对供销合作社企业改制后的剩余资产的所有权和管理权,落实企业对社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4、创新供销合作社企业的体制机制。供销合作社对企业人员要按《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做到合法用工,依法管理。对企业按照开门开放办社和合作制原则整合的经营网点或经营企业要明确责权利,实行“独立经营、自纳税费、自谋发展、自负盈亏”。切实抓好统一办证、统一店招、统一培训、统一报表、统一纳税、统一代办社保和医保的“六统一”服务。供销合作社对依照法律的规定和合作制原则领办的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庄稼医院具有“指导、协调、服务、管理、监督”的职责,使其实行“独立经营、自纳税费、自谋发展、自负盈亏”。

5、加强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基层社是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综合服务的基本环节,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按照“新建与改建并举,以改造为主”的原则,逐步将基层供销社建设成为经营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合作经济组织。基层供销社要建立完善理事会、监事会和社务管理委员会,加强民主管理,引导社员参与基层社经营管理活动,密切与农民的经济联系,逐步结成利益共同体。各类农村为农服务组织,只要承认并遵守供销合作社章程,自愿加入县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及其主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协会,都是供销合作社的基层组织。基层供销合作社要切实抓好农村商业网点的科学规划及规范管理,对经营条件落后的经营网点进行改造升级,要与县属公司形成连锁经营配送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搞好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回收、烟花爆竹、农产品收购等经营服务网络建设,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加强对农村经营市场的整治,促进农村商业的健康发展、安全达标、合法诚信经营。

6、加强 “三大工程”队伍建设。加强对供销合作社“三大工程”的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兴社战略。畅通县直属企业、基层供销社人才流通渠道,实行引进、吸纳或公招公聘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能人,优化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结构,加强对企业管理人员、业务骨干和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供销合作社要配合相关部门抓好系统内的下岗职工、再就业人员、社区综合服务社的农民工和返乡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劳动保障部门要给予支持,造就一支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开拓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

7、支持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市场服务网络建设。各乡(镇)政府、县级有关部门要把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与农村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同等对待,在建设用地、工商登记、税收征管、经营许可、资金安排、建设立项、贷款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支持供销合作社企业广泛参与“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以及农超对接、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工作,利用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开拓农村市场,加快推进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8、依法维护供销合作社权益。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理事会是社有资产和所属企事业单位财产的所有权代表,行使本级社委托的社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并按出资额依法享有所有者的资产收益、处置、重大决策和投资办企业的权利。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侵占、平调其财产,不得改变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保持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的完整性。

五、组织领导

县政府将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环境统筹发展的总体部署,纳入县、乡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政府目标考核,及时解决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一)加强领导。为加快我县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步伐,县政府成立以县长为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范文4

关键词:农村地区;农业经济;管理;发展

农村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因而做好农村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现阶段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影响着农村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和解决,以保证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1目前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管理体制跟不上农业经济发展步伐

近年来国家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视不断加强,农业生产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推广和应用,使得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的同时,却忽视了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革新与完善,总体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较低,不仅制约着农村农业经济与社会结构的优化,也难以保证利益协调与分配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1.2农业经济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

农村农业经济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农业经济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而现阶段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虽然国家及地方政府制定了相对明确的管理规章制度,但还没有建立起专门针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执行的监督体系,导致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执行中,规章制度内容与相应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影响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的实效性。

1.3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素质能力不足

许多农业经济管理人员都存在着综合素质能力不足的问题,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相关知识以及管理知识都有所掌握,然而多数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在知识体系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单一性,综合素质与能力相对缺乏,加之多数管理人员自我提升和完善的意识不强,导致管理工作难以与当前不断发展变化的农业经济形势相适应,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速度。

2加强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2.1与时俱进,加快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为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需求,不断创新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是必要手段,只有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跟上时代以及社会的发展,才能扫清农业经济发展路上的障碍,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平稳发展。因此,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政府和国家也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时国家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加大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开发先进的农业技术,适当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立足现状,完善农业经济管理的体制,指导农业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最终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2加强监管,保证农业经济管理规范到位

为了保证农业经管理工作的切实规范落实,还需要尽快建立与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形势与管理需求相适应的配套监管体系,针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执行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的监督与管理,在确保各项管理制度措施落实到位的基础上,还要针对利益分配不均,管理不规范,以及违规操作的行为,予以查处并及时纠正,要严格监督农业经管理工作中相关资金的使用情况,避免农业经济管理中各类不规范问题对农业经济发展造成阻碍。

2.3以学促管,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加快完善针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高校、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和渠道,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专业人才教育与培养,高校方面主要是开设农业经济管理相关专业,通过系统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社会方面,可以借助社会教育机构提供成人教育资源与课程,既可以作为人才自学的途径,也可以作为现有队伍成员再教育的有效措施,兼顾农业经济与管理两方面的重要内容,打造一支由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组成的优秀工作队伍,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未来的发展储备人才力量,以科学完善的教育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推动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

3总结

本文对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了分析,从几个不同的角度着手,就当前形势下加强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促进农业经济良好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进而为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吕慧娟 仇映霞 单位:石家庄农业学校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范文5

摘要:近几年,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很快,但也存在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组织人员素质一不高,合作社组织规模偏小,信息手段落后,资金运作比较困难等问题,以湖北省襄樊市为例,综合阐述了襄樊市现阶段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现状与主要特点,分析了襄樊市农村合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思路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发展

一、襄樊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与主要特点

(一)发展现状

截至2008年3月底,全市共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54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50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总数16.3万个,入股农户0.93万个,带动周边农户14.4万户。据统计,2007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农产品总值6 165万元,统一组织购买农业生产资料4 068万元,培训成员和农民37 805人次,注册商标30个,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6个。

(二)主要特点

1.在发起方式上,由初始的农户自发组织为主,逐步向兴办实体的多元化方向发展。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能人或专业大户牵头,农民合伙兴办;二是由基层政府部门或集体经济组织牵头主办或参与组建;三是由农业龙头企业创办。

2.在合作内容上,以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合作为主,并逐步把合作拓展到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与领域。

3.在动作机制上,逐步由松散型的专业协会向紧密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变。近几年,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颁布施行以来,随着人们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认识的不断提高,出现了一批动作比较规范、示范效应较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4.在合作区域上,以乡村内的区域合作为主,少部分为跨乡镇乃至跨县(市)区域合作。

5.在发展模式上,目前,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以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农户模式为主,逐步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合作组织+合作组织所办企业+农户等多种模式发展。

6.在经营理念上,逐步由初级产品生产经销向品牌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7.在发展趋势上,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步伐加快,带动能力不断增强,而且已经由数量增长转向规模扩张,内部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

二、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够统一,导致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一方面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目前全市大多数地方的领导,对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工作比较重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得到了长期发展,不少地方的农村专业组织已经成为农民利益的“代言人”和“保护神”。

(二)内部管理不够规范,导致其效能的发挥存在很大的差异

1.一部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没有登记注册,没有章程,有的虽然有章程,但制度很不规范,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都进行注册登记但一部分还未实质性开展工作。

2.制度不够健全,没有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方法。不少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间的关系是松散的买卖、供应关系,没有真正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合作组织,大多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还没有建立起风险保障机制,一旦出现价格销路等风险,合作组织避免风险能力脆弱,最终会给入会农民带来损失。

3.组织机构不够健全,一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未设财务管理机构和监事机构。

4.有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重大项目和重大经济活动中决策不够民主,办事不够透明,普通会员很少参与决策与管理。

(三)会员自身综合素质不高,人才较为缺乏

目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的农民带头人大多数综合素质还不够高,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懂技术,善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从而导致对政府及政府部门的依赖性增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专业合作性经济组织的创新与发展。

(四)现有的合作社组织规模偏小,影响力带动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全市成立的15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会员人数100人以上的只有27个,仅占18%,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过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和影响。

(五)信息服务手段落后

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没有先进的信息传递手段,有的为了加强信息服务,只有靠电话联系和通过看报了解,信息反馈迟缓,影响了交易,降低了社员的收入,同时也改变不了农民在交易过程中的“弱势”地位。

(六)资金运作比较困难,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1.资金周转困难,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资金问题,有的虽然成立了组织,但资金运作困难,作用难以发挥。有的地方虽然制订了信贷扶持优惠政策,但贷款额度极其有限,使得合作组织虽在运行,但举步维艰,难以发挥更大作用,资金问题成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

2.扶持资金偏少。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是“民办、民管、民受益”的互助合作组织,但在其发展初期离不开各级的支持和扶持。目前,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快的地区比还有不小的差距,除思想认识外,主要差距是在资金扶持上。

转贴于

三、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启式与建议

(一)必须进一步准确把握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发展的方向与定位

在当前的形势下,应抓好以下五个转变:一是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转变。由组建成立松散型的专业协会向紧密型的专业合作社转变;二是由无序性的自我发展向组织、引导、扶持培育性发展转变;三是由管理粗放型向管理规范型转变;四是由“官办”向“民办”转变;五是由低层次的联合向高层次的合作转变。每一个专业合作组织要基本达到“四有”:即有发展目标;有自己的主导产业;有一个善经营、会管理、事业心强的领头人;有一个充满活力的利益联结机制。

(二)必须进一步加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发展的声势和力度

具体地讲是要搞好“四抓”:一是抓领导。要引起各级主要领导的重视和关注,领导要真正地把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发展工作抓在手上,目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靠农民自发组织、部门参与指导协调的较多,但真正以党委、政府的名义总结推广典型、召开会议,加大推广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因此,各地必须加大领导力度,明确主管部门和专门班子抓好合作组织的培育发展工作。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主要任务在基层,县、乡两级必须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去抓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发展工作,培育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是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经管队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从组织体系上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发展工作。二是抓试点。各级各地都要抓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试点,合作组织试点要尽量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和村务公开试点三位一体,有机结合,试点要有代表性、科学性、指导性和推广性。三是抓培训。培训工作的导向要明确、力度要加大、层次要提高。

(三)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

1.要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以专业合作社、协会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坚持边发展边规范,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及有关合作经济组织要求和本组织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现代产权制度,建立科学的劳动用工和分配制度。

2.要建立合作经济组织工作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制定负责人的考核办法,考核指标既要有静态指标,还要有发展指标。要有专门组织进行考核,认真兑现奖惩。

3.要加强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完善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健全民主选举制度和民主决策程序。以民主协商、公开、公正的方式处理内部各项事物,创新参与管理的方式和方法。

(四)发展信贷合作组织

虽然政府的财政资金可以支持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但政府的财力毕竟有限,不可能使财政资金成为解决农民合作组织资金问题的主要手段。所以,要使农民合作组织在资金方面得到更大的帮助,为其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就有必要在政策上扶持和鼓励农民发展自己的信贷合作组织。

(五)加强对合作社成员的教育工作,努力营造一种合作文化来促进其健康发展

早期西方合作经济运动能快速发展,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特别是在工业革命以后,在空想社会主义者等的广泛宣传下,合作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广大农民树立起了强烈的合作意识和自助、民主、平等、公平和团结的价值观,为后来西方合作经济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广泛的人文基础。

反观中国的基本国情,可以发现我国的现在农业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综合素质也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强调对入社社员的教育,不仅是灌输农业技术,更重要的是帮助树立平等、互助、合作的新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为今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奠定基础,否则难免会导致组织发展的走形、变味。

参考文献

[1]张海涛.绥棱县社关于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与思考[R].绥棱县供销合作社,2008-09.

[2]国鲁来.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促进政策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6):4-11.

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范文6

一、党建工作及综合治理

1、认真学习党的五中全会精神

我站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开展深入讨论,进一步明确今年工作目标和重点,号召全体干部职工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县”的时代主题,牢牢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任务,立足岗位比作为、创先争优当先锋推动全县农经工作再上新台阶。

2、切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党员发展工作

通过对全体职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以及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让更多的青年干部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为全中国人民服务的,最能代表人民的执政组织,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政治思想觉悟得到很大的提高,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今年,支部通过加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知识教育,将优秀青年赵青华同志培养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3、全面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宣传动员阶段各项工作。一是每月召开全体职工会议,及时传达县委、县政府和局党委、行政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会议的精神,统一职工思想认识,安排部署全站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工作。二是成立了以支部书记、站长郑杰同志为组长的县农经站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三是制订了《中共县农经站支部县农业经营管理站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和活动安排时间表,制作了农经站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专栏和领导小组办公室挂牌,单位设置专门的县农经站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记录本,职工个人配置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专用笔记本。四是公布县农经站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投诉电话;设置县农经站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意见箱一个。

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习、承诺、整改阶段各项工作。一是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县、局领导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和科学发展观有关知识。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县基层党的组织生活规程(试行)〉的通知》和《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创先争优活动的讲话》、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精神和《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二是单位及每个职工在公开承诺书并张贴上墙。三是按时递交了《中共县农经站支部县农业经营管理站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第一阶段小结》。四是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五个好”和“五个模范”,并要求全体党员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管、村社财务管理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切实促进各项农经工作的开展,促进农经体制机制创新,为争创县优秀基层党支部作贡献!

4、积极做好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积极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安全生产。一是通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职工会议进行宣传学习。二是成立了以支部书记站长郑杰同志为组长、班子成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三是配备了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员。四是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常规检查。做到了每一个月至少开展一次安全检查,查出的问题不过夜,及时进行了整治。做到了项项有计划、有措施、有经费、有效果。

5、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县农经站全体干部职工在支部书记、站长郑杰同志带领下,认真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一是全面开展包片地段和本单位办公场所及周边环境专项治理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确保环境综合治理成果。

二、强化农村经营管理,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1、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规范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1)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年6月止,全县填制了《土地台帐》29万户,签订《土地承包合同》29万户,颁发《农村土地经营权证》29万本,占总农户数的96%。

(2)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和服务的工作机制,促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了机制,完善了硬件设施,添购置了led显示屏,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四统一”,即统一的流转程序、统一的规范流转合同范本、统一的流转委托书和统一的流转台帐。截止年6月,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4.3万亩,其中耕地流转5.86万亩。

(4)健全流转信息库。在去年农村土地流转普查工作基础上,建立健全了流转信息库。

(5)年6月,县被农业部选定为全国100个县之一,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监测。一年来,我们按照《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业社会化体系发展情况监测的通知》(农办经[2010]9号)要求,按时完成了上级安排的各项监测任务。

2、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1)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制度。今年我们按照《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委托的意见》的要求,规范会计委托书,明确期限原则上不低于一届村委的任期,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制”,健全农村财务管理体系。现在全县90%的村级已实行会计委托。坚持村社财务人员上岗资格管理,今年3月份开展村社财会人员资格年审年检。

(2)建立健全了村级财务账簿年审年检制度。由乡镇农经站在今年3月将所辖村(社区)上年度的总账、明细账、出纳账、农户下欠税费分户结算花名册统一报送县农经审计站进行年审年检。

(3)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强化农经审计。按照《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实施办法》,建立健全了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收支“两年一轮审”制度,对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算和决算、资金的使用和收益分配进行定期审计,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对集体资产和资源的运营进行专项审计。今年上半年,县乡两级农经审计小组已对21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年度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

3、落实惠农政策,构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1)准确核实粮食直补面积。年3月,核实60个乡镇、528个村(社区)、3511个社,28.3万种粮农户,108.2万人的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面积92.85万亩。落实直补资金9341万元(其中种粮农民直补1217万元,农资综合补贴8124万元),县财政局委托农村信用社通过一折通的方式一次性直接兑付到种粮农户手中。

(2)继续抓好4个农民负担监测点建设。2004年以来,在岩锋镇的石坡村和月光村,清溪场镇的斜岭村和龙眼村,设立农民负担监测点,适时关注涉农收费。切实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全年无农民负担恶性事件发生。

(3)配合财政局开展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根据省农村综改办、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关于全面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川农改办[2010]9号)精神,我们配合县财政局、县农业局,联合研究制订了《三年规划》、《试点工作方案》、《资金管理办法》以及《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并已呈报省农村综改办、省财政厅、省农业厅审批。

4、以建设示范社为纽带,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1)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印发宣传资料10余万份。

(2)抽调业务骨干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行专题调研。

(3)积极指导各乡镇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截止6月底,全县已在工商局注册登记办理营业执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5个,涉及柑桔、黄花、生猪等特色农业。其中:今年发展并经工商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2个。

(4)抓好示范专业合作社建设。今年我县新增1个省级示范社,至此,我县已有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被省农业厅评为省级示范社,他们是:县三板柑桔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绿宝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县鑫隆黄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县林农花椒农民专业合作社、县民囿农杨农民专业合作社。

5、认真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定期报表的统计和上报工作,按时按质全面完成农业部、省、市的各次统计要求。一是搞好了每村三社共七户的记账户指导工作;二是按时汇总上报了年小春主要农产品播种面积、预计产量、小春农作物定案产量。三是认真搞好了农产品成本核算及上报工作。四是按时上报农村经营管理情况季报。

6、认真做好农村合作基金会清理整顿的后续工作

年1月,争取县上领导同意,配合县财政局下拔各乡镇资金284万元,兑付了部份村收村兑”未兑付个人股金;5月,县财政局、农业局组成联合审计组,对全县49个乡镇原农村合作基金会“村收村兑”未兑付个人股金进行了审计,锁定未兑付余额和花名册。

7、接待、调查、调解来信来访。今年1-6月,接待群众来访18人次,调处有庆镇、定远乡等土地纠纷3件,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8、及时报送各类农经信息。按照农业局《关于加强网站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今年1-6月已通过农经站窗口发送信息21条,通过土地流转专栏窗口发送供给住处、需求信息、优惠政策、投资指南、流转指南等信息5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土地流转还处在自发阶段。

1、农村土地承包后续完善工作还需加强,至今还有1.3万户未建立台帐,未签订合同,未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不健全,还有部分需要流转的土地未能流转,而进行低效率耕种,甚至被抛荒。

3、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多,阻碍了农村土地的进一步流转。

(二)农村财务管理还不很规范。

1、新会计制度贯彻落实差,有的地方没有按新的会计制度规定结转会计科目,启用新的账簿。

2、个别地方农村财务公开流于形式。

四、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建立健全以县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中枢、乡镇土地流转中心为平台、村专业会计为信息员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通过县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二)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制度,指导乡镇人民政府妥善解决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三)以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为中心,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搞好村务公开,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四)以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规范化管理为重点,抓好农民负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