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食品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一、大连市食品安全管理现状

目前大连市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工作。食品在整个供应链中还存在难以控制的风险因素,例如,农户难以控制环境污染对原料的污染,农户对于农药兽药的使用控制,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等的认识具有局限;对于一些小食品生产企业,尤其是在市场准入以外的加工制品,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也是知识匮乏;在食品运输过程中,食品安全的冷链技术也是许多食品企业不能完整提供的;在食品销售环节,很多销售人员不具备如何使用安全的食品包装知识。因而,如何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体系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目前大连食品安全管理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国外食品安全管理经验

国际上比较成功的管理一方面是通过立法,规范食品生产加工行为。在美国既有《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条例》、《食品质量法》和《公共卫生服务法》等综合性法规,又有《联邦肉类检查法》等非常具体的法律;欧盟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明确指出,欧盟生产的食品和进口欧盟的食品必须符合欧盟食品安全法律,其形式有条例、指令、决定、建议或意见四种形式。另一方面是通过技术手段,从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入手控制食品安全。

国际上在食品安全管理中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信息系统,实现食品从最初的原料到储存、加工、分配及销售贯穿整个食品供应链的信息追踪能力,建立食品召回制度和冷链物流体系。这两方面的管理虽然在各自的领域对维护食品安全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具体到我国的国情,它们还存在不太适应之处。一方面,美国、欧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食品供应链体系,因而通过立法来保障食品安全,而且取得良好效果,但是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制建设还需逐步完善。另一方面,从食品的原材料生产、运输,到加工、销售,通过技术手段控制食品质量,这固然能够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但我国食品生产技术条件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供应链体系管理尚未形成,通过纯技术手段,还很难控制食品质量安全。

三、基于供应链模式食品安全管理策略

食品安全管理涉及从食品的原材料生产、运输,到加工、销售等众多环节,所以围绕如何全面提高食品供应链的质量安全的研究尤显重要和必要。

(一)供应链管理下食品企业合作关系管理

供应链是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供应商、生产商、贸易商、直到最终用户藕合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食品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良好的合作关系具有信息共享、相似性和社会联系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能够提高合作企业的核心能力,使合作企业的绩效不断提高,从而进一步稳定合作伙伴间的关系。由于合作企业在各自追求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和冲突,合作主体之间收益分配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与稳定。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协调机制来解决这类非对抗性冲突。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供应链管理成功的关键。但供应链上各个企业在规模、资产投入和创造能力等各方面各有不同,进行利益分配时需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评估,但这种评估是相对复杂的,要根据实践科学具体的设计。

(二)多渠道的信息批露,力求信息对称

供应链的上游,各级供应商企业拥有私人信息或信息优势,食品生产企业处于信息劣势。而企业在优化整个供应链的利益时,需要供应商的配合与协作。但政府不可能通过行政命令来指挥各级供应商。在企业食品安全信息与消费者、政府、其他利益相关者不对称的条件下,一方面可能助推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产品安全质量。另一方面,消费者的逆向选择也会对市场产生破坏作用。此外,政府的惩处措施与激励政策也会缺乏充分的依据。作为食品安全宣传、信息、协调管理的工作平台,信息网对于介绍食品安全现状及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食品安全的突发事件、检测公告、风险评估、安全预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食品行业的国际贸易发展,而且也严重影响着政府形象和民族的尊严,因此要把食品安全问题作为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大连市应进一步完善以企业质量档案为基础的较为完善的质量信用监管体系,包括查询系统、评价系统和反馈系统等科学的服务系统,要对食品生产企业定期进行考核,设立专门的举报电话,鼓励群众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举报和监督,以促进我国食品市场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及管理

在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的同时,要积极向国外标准看齐,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推行HACCP体系和ISO14000、ISO22000等国际通用标准,实行国际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办法,为指导供应链的绿色实践提供依据,使企业明确了国际范围的消费者、公众、NGO乃至不同国家地区的政府对安全绩效的要求,而企业通过持续的供应链改进来达到认证标准。从而在相对短期内,向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证明食品安全绩效的努力,减少了企业国际化发展障碍。同时在市场竞争秩序还未有序,低质产品充斥市场的环境下,企业产品被有效区别出来,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而从长期来看,各类公认的标准有逐渐强制化的趋势,为了适应企业长期持续发展的未来趋势,通过国际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认证,可以向监管组织传递食品安全信息,将企业风险降到最低。

(五)提高体系监管水平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实行的是多部门管理,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分工原则,实行分段监管。具体就是由农业系统、质检系统、技监局、工商系统、卫生系统、环保系统、药检局系统负责。这就首先要求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相互衔接。其次,健全公众参与机制提高环境监管效能,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市场秩序混乱及消费者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再次,采用问责制的监管方式。通过问责制对各级监管者形成问责压力,防止寻租行为,激励他们对其所管辖的食品安全事故高度重视起来,从而加强对事故的处理和预防,以实现政府的管制目标。第四,建立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监督渠道,合理设计激励机制,发动群众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中来。第五,充分发挥其作为中介组织的监督和保护作用。食品行业协会应当肩负起推动食品安全的重任,维护行业的整体声誉。

四、结语

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整个供应链上的食品安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随着法律的出台和新制度的实施,食品安全管理的目标越走越近。而从整个食品供应链的体系建设出发,构建系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将最终实现让每个消费者吃到放心食品、安全食品的目标。

作者:李晓英 单位:大连大学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