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问题探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问题探究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浓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核心是发展自由全面的人。本文对比分析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和怀特海提出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观点,最后从国家、社会和学校层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怀特海;人;发展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稳定与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布

十八大用短短的24个字,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这既有利于中国的长久发展,也有利于推进我们党更好地弘扬中国梦的时代精神。切实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是践行我国科学发展观,实行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体现。切实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是建设伟大中华民族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的重要途径。切实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也是我们逐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一层面是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第二层面是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三层面是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比分析马克思主义提出的“人的全面发展”和怀特海提出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观点,最后从国家、社会和学校层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提出“人的全面发展”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指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这符合当前社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马克思、恩格斯还阐释了“无产者和共产党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句话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就是为了一切人的自由发展,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目标。因此,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阐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要切实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人民权益,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十八大报告中,党明确提出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曾经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依次分别为以“人的依赖关系”为主导位置;“依赖物的基础上人的独立性”的主导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生产能力达到一定财富之上的个性自由”的发展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人的发展的最高形态,即“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它超越了“对物的依赖性”,将“人的独立性”提升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虽然时间会很长,但是它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是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消除差异,实现人真正的公平公正,获得真正的自由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能够适应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变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能更好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物欲横流”的恶俗风气,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能够确保我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搞好我国的民主法治,推进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能够让每个中国人都保持一种中国梦的理想和信念,为我国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

三、怀特海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出生于英国的肯特郡,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逝世,终年86岁,主要成就是创立了20世纪最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伟大哲学家怀特海的一部优秀的作品,比较全面的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这本书就是《教育的目的》。他主张教育应该充满生机与活力,而不是仅仅对学生灌输知识;他主张教育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自身的成长。他还提出来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造就既有文化知识又掌握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怀特海的过程教育哲学思想主要是由怀特海关于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教育的效果和评价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所构成的。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要培养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责任感和崇高感。教育的金科玉律是设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首先,大体上说,根据怀特海的论述,评价一种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一是这种教育是否培养出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二是这种教育是否培养出既有智慧又有较高审美能力的人才;三是这种教育是否培养出有独特风格的人才。其次,成功的教育应当是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的教育。第三,成功的教育应当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杨富斌教授曾提出来怀特海的过程教育哲学的十大教育理念,其中一个教育理念即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造就既有文化知识又要掌握专门知识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人学习文化知识,既要追求美,也要培养自己高尚的节操。一个人要见多识广,还要有文化品位。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造就既有文化,又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大学的目标应当把学生的知识转变为成人的力量。

四、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马克思主义和怀特海的视角分别阐释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有必要从国家、社会和学校层面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从国家层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国家层面看,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与价值愿景,这也是基于现实的宏伟计划,为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提供各方面保障。坚持富强的目标,建设强大中国的信念。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推动人们各项机能的发挥,我们政府采取相关的政策提高国民经济,推进社会安定与稳定,以确保人更好地发展。牢固培养民主理想,确保正确的方向。关注民主,做到人们民主,时刻关心广大人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消除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里边的壁垒和不足,推进民主建设,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着重培育文明精神,培养高尚节操。在高度发展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能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既要吸收人类文明精华、创造新的人类文明,又要发展教育事业,以实现社会文明等一系列文明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人都讲究文明,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越来越好,国家才能越来越昌盛。树立和谐气氛,培养良好风尚。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和谐观体现在构建和谐的自然环境、实现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和谐、重视党内关系和党群关系之间的和谐等。因此,要高度重视各方面和谐,重视环境的和谐、社会的和谐。

(二)从社会层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社会层面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每个公民都要行动起来,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主动性,建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良好社会风气。我们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真正认同并且贯彻落实发展全面自由的人,一切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要求,不能自私自利,要真正将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我们要时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正确的思想观念来指导我们前进,这样我们的行动才会有方向性,使我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自由的观念,不要让别人的观点去影响自己,要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平等的观念,要尊重他人,这样他人也会尊重自己,互相尊重才是交往的前提,这样才能保证人类更加和谐相处;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公正的观念,不被恶俗的风气所影响,做到无愧于心;每个人都要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分清法制与法治。

(三)从学校层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学校层面看,为更好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重视学校的实践教学,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加强学校的德育教学。学校在教育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前,也要重视培育其道德素养。牢牢将学生的个性解放与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可持续协调统一起来。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教师在不断把握好当前时展的潮流的前提下,不断深化改革教材的内容,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加强引导学生更好地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学生。重视高校的实践教学。学校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还要开展多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或者社会实践,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马克思主义提到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所以环境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高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和生态校园,净化校园里不良的校风,建设公平公正的书香校园。

作者:杨富斌 高茜 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顾相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的全面发展[J].求实,2009(6):31-33.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3]邱艳娟.浅析《共产党宣言》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传承,2014(11):68-69.

[4]汪钏,付维,程宇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众文化建设探析——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4(2):41-45.

[5]徐海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需要深入探讨的几个问题[J].社会主义研究,2014(4):26-32.

[6]杜飞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7-20;135.

[7]李仕平.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2(18):115-116;46.

[8]费拥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基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视阈[J].学术探索,2012(12):167-169.

[9]林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浅析——以马克思主义人学为理论视角[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9):5-6;9.

[10]徐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扬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