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高校校园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高校校园文化

摘要:在文化多元化、价值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大学校园文化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文章从“点—线—面”工作路径、五大文化建设等方面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现路径,有利于凝练大学文化精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高校;校园文化;引领

在“五四”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追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当前高校的校园文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市场经济的发展给高校校园文化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大学文化建设的迫切课程。

一、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筑大学校园文化灵魂之本。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面对意识形态新冲击和价值取向多元化,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培育学生坚定的民族自信心,要在熏陶思想中使他们成为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和践行者。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发展方向。《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高校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在大学的多元文化意识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才能确保大学校园文化健康向上、和谐发展。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大学文化建设不仅仅是第二课堂建设,而是一所高校独特的传统精神的积淀、传承和弘扬。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将校园物质文化向精神文化转变,将多元文化向主流文化汇集;就是要通过宣传舆论、主题活动、两课教学、文化景观等方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德育教育。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中建设中的现状

1.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主导性不强。当前,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百花齐放,高校社团对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思想教育功能和导向功能未得到很好的发挥。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应是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2.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的载体不够广泛。目前,大部分高校通过“两课”的形式传播核心价值观。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培育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了主渠道的作用;其次,很多高校通过“院长、书记第一课”、青马工程等活动开展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但由于培育载体的制约,高校学生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网络文化等方面获取的认同度有待加强。3.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体制有待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核心价值观被广大师生认同和接受,关键是大学要建设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培养制度。当前,很多高校并未形成完善的培养体制,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途径和培育范围还不广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现路径

(一)“点—线—面”工作路径推进核心价值观培育

1.以“名辅导员工作室”创建为基点,培育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引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理论,要被广大师生所认同和接受,离不开系统的、连贯的教育和引导。首先应建立起完善的领导体制,成立由院领导、党办、学工部、院团委为核心的培养组织架构;其次,要创建“名辅导员工作室”,精心打造一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核心价值观文化精髓的传播队伍。一方面通过辅导员素质提升工程、竞赛等培养核心价值观宣传梯队力量;另一方面通过辅导员项目建设、校园文化成果等载体将核心价值观学习融入大学精神的培养中。2.以团学组织为线,夯实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根基。高校的团学组织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他们以学习党的精神为契机,打造了一批批深入人心的精品文化。(1)开展师德建设月、读书月主题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习和践行核心价值观。(2)以志愿服务为契机,鼓励青年学生在服务社会中践行核心价值观。(3)打造校园精品文化项目,使核心价值观的种子能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学生中生根发芽。3.以“活力基层”为面,深化核心价值观的通识培育。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探索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形式,以活力基层为面,深化核心价值观的通识培育。(1)以“七色彩虹,活力基层”为平台,举办“班徽设计、手绘海报、班级创意照”等活动培养班级凝聚力,提升核心价值观。(2)组织开展团省委举办的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力提升项目,活动以班级主题团日开展,推进了核心价值观的通识培育。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的文化建设

1.高校精神文化建设。高校精神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引以为豪的大学文化理念和文化品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砥柱。首先,高校精神文化体现在大学的办学目标、发展战略、人才培养等方面,体现了高校校园文化的顶层设计和价值追求;其次,高校精神文化体现在校训、校歌、校规等文化标示和制度上,每所高校的校训都体现着师生的价值追求;再次,高校应建立校史馆、编制校史册,通过校庆等活动激发广大校友对母校的深切情怀。2.高校制度文化建设。高校制度文化是指各项校纪校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是校园文化的框架和脉络。首先,高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信念,在制定大学章程及各种规章制度时,要广泛征求和听取民众意见;其次,要制定符合高校管理规律的教学科研管理制度和学生教育制度,使广大师生员工在学习生活中能自觉学习和恪守管理章程;再次,实行政务公开,通过阳光政务、教代会等途径畅通建言,献策渠道,真正凝练师生共同理想与价值认同。3.高校行为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砖瓦,是促进师生形成向上的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基石。(1)开展影响深远的学术活动。积极引进知名学者入校开展学术分享活动,鼓励教师多参与学术会议,形成活动长效机制。(2)培育健康的校园精品学术文化,认真开展名师讲堂、文化沙龙等活动,打造核心价值观的“互动课堂”,如华南农业大学的“校长有约”通过青年学生与校长对话拓宽了德育工作的方式。4.高校物质文化建设。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当前,很多高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景观建设之中,北大的未名湖和博雅塔、清华的清华园、华农的五湖四海一片林文化景观、华工的百步梯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发挥着强大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景观是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物质文化的主要“落脚点”,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最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物质载体,我们通过景观建设融入和浸润渗透核心价值观的精神。5.高校网络文化建设。高校网络文化是高校育人的第三课堂,是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阵地。(1)探索网络素质教育新方法,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核心价值观和人文素养的素材,通过建立素质拓展网络学习平台、微党课等模式打造微视频课堂。(2)利用微博、微信等载体积极推送既能体现时代精神,又符合学生兴趣的学习热点,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变成“日日学,时时学”,不断提高网络文化育人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王双群,潘学良.新媒体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湖北社会科学,2014,(12).

作者:张巧平 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