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艺术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初中艺术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初中艺术教育

初中艺术教育范文1

初中美术教学的互动要体现在教学中和课堂内外,教学中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很多,效果因人而异,因班级的具体状况差别较大。在关注学生美术教学参与的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交流情感、思想等,使其与老师达成审美认识上、感官上的一致,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用心、用脑,并能够将美术与生活中的所见所想联系起来,达到美术学习的更高境界。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互动

情感互动在教学中很容易被忽视,因为人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觉得大家的想法应该一致的,这样就忘记了沟通和交流。初中生是个较为特殊的群体,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事物懵懵懂懂,但却有着少年的倔强和执着,因此,在美术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就是为教学铺平道路。例如,在作品欣赏中展示作品《开国大典》,而这一作品的背景对于当代学生那是一个遥远的历史,教学中老师要通过情感互动使学生感受到这幅作品背后的时代特点和作者的创作情感、创作意图,从而使其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达到更深的层次。又如,在教学中,学生情绪低迷、无精打采,这时老师要与学生互动,以激发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以《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为例,在发现学生状态不佳时,可以《蒙娜丽莎》和《自画像》为引导,用作品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对美术教学产生兴趣。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思想互动

初中美术教学中与学生的思想互动首先要了解学生想什么,怎么想,这就需要学生多发言、多参与,老师多观察、多启发,从而加深老师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教学中,欣赏《戴帽子的女人》和《扎辫子的少妇》,两幅作品的题材相似,仔细品味作品给人的感觉,从中可以悟出美术语言带给人的思想、精神体验,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背景、线条、色彩、光等元素,通过对各种美术语音的分析、对比和交流,思考美术语言对于作者思想、意图等的表达,通过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从“沉默”的作品感受到作者的创作情感和创作意图,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美术对生活的加工和塑造。又如,在习作练习中,老师与学生的思路存在很大差异,如水彩画应先构图、再着色,一些学生构图认真,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用铅笔描绘出来,然后再结合模仿画作仔细涂色;一些同学却画个大概,只是将画中景物的轮廓大概勾勒出来,然后就直接涂色,涂色过程中也是尽情发挥;也有些学生直接临摹,构图、涂色完全自由的发挥。不同的临摹行为表达了学生不同的美术学习思想,作为初学者,最后一种学习态度显然是不可取的,通常我们提倡学生用第一种方法进行临摹,但第一种方法约束了学生的思想,画作缺少灵魂,笔势、风格缺少灵动性,而第二种方法学生掌握不好其作品就会接近第三种方法的临摹结果,画的整体构图杂乱无章,涂色也是乱七八糟。这种情况下,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先让学生理解临摹作品的思想,意图,然后再将其置于自己的思想中,带着“创作”的意识去临摹,这样效果就较好,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练习途径,培养学生的美术自学能力。总之,思想互动就是通过不同的手段,如作品欣赏、情景引导、行为比较等,控制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思想动态,避免学生开小差、胡思乱想,而要将其引入自觉思考、自觉学习的境界。

三、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行为互动

行为互动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例如问答互动、讨论互动等等,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兴趣,使其积极的参与美术教学。

第一,要灵活应用教学方法。例如应用问答互动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兴趣,以《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为例,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要合理,要结合学生的思维才能带动学生的行为。如展示作品《雏鸡图》、《小鸡》两幅作品,问学生“作画都需要用到哪些工具”,实则检查学生的工具是否带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检查自己的作画工具,一边回答问题,一边做好画画的准备。在问答中要注意教学的一些细节,如问问题时要给学生预留充分的思考时间,让问题先经过学生的大脑,再以问题为出发点激活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又如,当学生对老师的提问“沉默”时,老师要适当启发,避免“冷场”,避免将老师推入“自问自答”的窘境。

第二,老师用行为语言激发课堂教学的生气,使教学显得活跃有趣,一方面,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自己独特的肢体语言和行为语言,通过一个动作、一个词、一个眼神传递某些教学信息,使学生觉得有趣、活泼,能够产生强烈的教学参与兴趣。例如,老师如果总是紧绷着脸,学生在教学参与中就不活跃、不敢回答问题。如老师肢体语言丰富,在讲解画作中加入一些形象的行为语言,使学生觉得生动、直观,那么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会更深刻。

第三,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带动学生的行为,例如习作练习中,老师绝对有能力将线条画的很美观、舒适,因为经验丰富的关系老师对于美术语言的掌握要远远高于学生,在老师看来很简单的事而学生不一定能做好。线条不流畅、构图结构不合理,这是美术教学中很常见的学生参与教学的现象,若老师以自己的标准衡量学生,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使其美术学生产生较大的负担,反而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模仿学生经常犯的错误和一些美术学习中应注意的细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美术学习的技巧,如临摹中利用不同的方式构图,提高图画结构的科学性。同时也让学生看到美术学习需要认真、耐心和刻苦,并不是简单的依靠天赋。

总之,美术教学中互动策略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境界,使其能够充分的调动感官、智慧等,同时若能重视对实践、经验的反思,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控制好教学的大范围、大环境,灵活的与学生互动,那么美术教学的效果会有很大的提升。

作者:戴鑫 单位:江苏省睢宁县古邳中学

第二篇:初中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内容摘要】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往的初中术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上,忽视了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作为初中美术教师,我们要意识到教学中的不足,并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逐步养成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达到美术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

初中美术;审美能力;培养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初中美术教育也在不断改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课堂教学效果也有了稳步提升。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不仅是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初生应具备的综合素养中一种能力,因此,在初中美术教育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和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而使学生具备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一、强化美术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直以来,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向学生传授美术理论知识和绘画技能上,缺少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和指导,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授,并不断进行枯燥的绘画技能练习,导致他们渐渐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事实上,欣赏课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些美术鉴赏方法,并有意识地让他们欣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使学生通过鉴赏活动增强美术学习的热情,能在欣赏过程中领悟到美术作品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比如,让学生从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入手来开展鉴赏活动,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对画作的创作年代,以及作者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有正确的认识,也能够使他们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旨和主题,并感受到作品的美。在让学生欣赏《蒙娜丽莎的微笑》这一世界名画时,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者的经历,之后借助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让学生伴随着舒缓的、浪漫的旋律来欣赏画作,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鉴赏,如蒙娜丽莎的微笑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画作的用色有什么特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了作品的主题和内涵,并感悟到典雅、祥和、宁静、温柔是一种别样的美,也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二、引领学生走近自然,感受生活之美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是因为艺术家的创作往往是从生活积累和经验中提炼出来的,之后经过了他们的艺术化加工,成为了具有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的作品。美术画作作为艺术作品的一种,其创作之源自然也是生活,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通过引导学生多鉴赏美术作品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还要带领学生走近自然,用他们手中的画笔来描绘波澜壮阔的大海、雄伟壮丽的高山、潺潺的溪流、芬芳的田野、古朴的村落、繁华的城市……进而使他们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原色之美。在熟悉的生活中、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学生对美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知,他们的审美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不仅社会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画面,就算是在校园内,也可以找到各种美,如主教学楼与图书馆、实验室等附属建筑之间错落有致的对比烘托之美,校园广场的主题雕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之美,主干道两旁的花草树木形成的相互辉映之美,这些可以带给学生美的感受。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使他们得到生活之美的熏陶和洗礼,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之美的情愫。

三、鼓励学生参与美术评价,促进他们审美能力的提升

初中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大多数师生会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考试科目上,美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副科,他们的学习热情一直不高,即便有的学生对美术学习感兴趣,或者有美术特长,也很少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因此,大部分初中生缺乏美术学习动力和信心,更别说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美术鉴赏活动中了。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帮助他他们重塑学习的信心。尤其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到对美术作品的评论中,让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对某幅画作的感受、看法、见解,之后教师对学生评论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比如,在欣赏《奔马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观察,然后再用几句简单概况的话来描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感知。在这样开放的教学环境下,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科学有效地带动了学生的思维。对于教师来讲,无论学生给出什么样的见解,都是他们最真实的感受,教师应当给予表扬和肯定。教师在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的基础上,再介绍画家创造此作品的历史背景,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画家绘画的意图,从而让学生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作品、分析作品。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学生美术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他们综合素养的提高,但是,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要有足够毅力和耐力,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探索更有效地方法来开展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作者:黄晓晖 单位:江西省宁都县黄陂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克.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1).

[2]程艳.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求知导刊,2015(17).

[3]康兆鹏.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小作家选刊,2016(8).

第三篇: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提高

【内容摘要】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美术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相对应的,初中美术教学效率也应该有一个大幅提升,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本文将从充分借助教具,引导学生形成对美术知识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美术教学方法力求创新、做好示范,精讲多练四个方面对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提升策略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美术;有效性;积极性

虽然学生都很喜欢美术这一艺术形式,但是大多数学生都不喜欢上美术课程,主要因为美术教学抽象性较强,而且比较传统、落后,教学效率也是十分低下的。为此,教师应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改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路,为学生提供示范,从而切实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的四点策略展开研究。

一、充分借助教具,引导学生形成对美术知识学习的兴趣

目前的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多于实践技能的学习,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如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兴趣,并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按照相关统计数据的内容显示,个体借助听觉实现信息获取占个体信息获取总量的十个百分点左右,其余信息获取多源自个体的视觉器官。有鉴于此,初中美术教师应当结合这一情况,强化学生对美术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信息获取,以便使学生能够实现对美术知识与美术技法更为精准、全面的习得。具体来说,初中美术教师应当在课前进行布展,如布置一些同课上教学内容相关的美术作品、工艺品等,播放一些同课上教学内容较为匹配的背景音乐,借助前述方式,能够有效地在课上教学环节为学生构筑出适宜其实现美术知识探究的情境,并且帮助学生在此种情境下进入高效学习状态。例如,初中美术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版画知识时,可以考虑采取多媒体技术实现辅助教学,利用课件为学生展示版画的制作、完成过程,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形成直观的认识与全面的了解。同时,初中美术教师亦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用于学生作品的点评,从而使全班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同教师之间的教学评价与教学反馈。还有就是,美术教师选遴选的教学素材应当同学生的兴趣相匹配,以便实现对学生听讲注意力的吸引。老师在教学中哪怕是发现学生星星般的亮点,也要把它渲染成太阳般的耀眼,感染周围学生们的情绪。当一个学生的潜能被挖掘出来后,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有利于有效教学的实现。从以往的初中美术课堂来看,教师多采取讲解为主的授课模式,使学生难以有效地实现对美术知识的习得以及对美术技巧的掌握,同时,在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被充分调动与激发出来,表现为教师完全掌握教学进度与授课节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与服从。因此,如若继续遵循这种教学组织模式,则将使学生无法形成对美术知识学习的真正热爱,进而影响到其学习动力的形式,从而对美术课程表现为排斥的态度。有鉴于此,美术教师必须积极发掘教学素材,洞悉学生的兴趣着眼点,通过合理的教学素材遴选以及教学手段创新,使学生对美术知识学习产生强烈的参与积极性。

三、美术教学方法力求创新

多数初中美术教师仅仅将课上环节视为知识传授过程,未能注意到对教育育人功能的发挥,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教学方法因循守旧,学生学习起来了无兴趣。为杜绝这一现象,初中美术教师应当致力于教学方法的创新,如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乡土艺术的瑰宝”时,组织学生进行了游戏,具体的游戏内容为:通过学生童年时代的红领巾面具“雷神像”游戏教学,剪眼睛、贴舌头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雷神、图腾的五官位置关系,掌握是由人的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而来的。

四、做好示范,精讲多练

很多时候,教师虽然在课堂上传授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但是学生依旧不理解。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教学非常重要,不可等闲视之。一次好的示范教学,可以直观的展示一些技巧性的语言无法言传的东西,让学生少走许多弯路,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但是在示范的时候,也要抓住时机,把握重点,注意难易程度,配合关键步骤有针对性的讲解示范,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例如静物素描课上,美术教师应当允许学生首先自行进行写生尝试,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必然遭遇一些疑问,此时,教师应当抓住这一教学契机,结合学生的困惑,向其进行知识讲解,从而使学生茅塞顿开,并且因教师的讲解内容实现了同学生疑问的有机匹配,因而使教学更具实效性。

五、结语

由于中考的压力,很多初中学校的美术课程每周由两节压缩到了一节,撇开课时数不谈,教师需要着重考虑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获得一定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美术绘画能力。因此,有效教学甚至高效教学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希望本文的论述能为广大美术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有效地提高美术教学效率,促进美术教学水平的提升。

作者:谢敏 单位:江西省赣州经济开发区黄金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岱谦.浅谈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04).

[2]张开升、戎永祥.把握美术学科“三性”构建有效课堂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3]李亚明.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

第四篇:初中美术教学互动策略

摘要:

互动课堂是课改下教师的不懈追求,教师是互动的桥梁,课堂组织形式、活动的开展等都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立足初中美术教学的探讨,从多元互动入手,谈构建初中美术教学“活”“情”“创”的高效课堂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初中美术;互动课堂;活;情;创

新课改推进了十几个春秋,课堂模式精彩纷呈、不断翻新,但不论是怎样的课堂模式创新,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互动,主要特点是让课堂活起来。然而,教师缺乏教育理念的更新,从内心深处对美术教学轻视,以副科自居,以不纳入中考范畴为理由,忽略美术教学的地位,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也是消极视之,淡然对之。这样的美术课堂上,学生的审美观、创造美的能力得不到发挥和提高。因此,探讨美术教学的互动课堂的构建,有必要且很重要。

一、多元互动,注重“活”字

1.内容活

所谓内容活,指的是教材知识的处理上灵活。教师习惯于按教材体系,按部就班地从前讲到后,不敢越雷池半步。如,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广而告之———招贴设计》的教学,传统教学是教师呈现或者简明扼要地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然后直奔教学的主题———招贴的概念以及特点、招贴的设计类型和表现手法、招贴设计的要素、招贴设计欣赏四大部分,然后分别一一阐明,如招贴的概念是什么?招贴的类型有哪些?招贴的表现手法有哪些?招贴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等。再进一步细致化、明确化,如“招贴的概念”中,又提出:你认为什么是招贴?招贴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教学以本为本,从头讲到尾,按顺序一一道来的方法,是教师严格把关教材内容的拿手方法,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吃透教材,才能把教材讲深讲透,否则,跳跃式地讲解,会给人不放心的感觉,总有言犹未尽之嫌。殊不知,这正沿袭了传统的灌输教学,抓住教材不放的传统方法的再次上演,与新课改不同步。

2.方法活

如上所述,如果对《广而告之———招贴设计》的教学从头至尾讲一遍的话,效果之差可想而知。而如果在课堂之初,直接板书出“招贴”这个主题,让学生自己根据字面的意思理解、感悟“招贴”的概念,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招贴”的含义要好得多,给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机会。再让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一些“招贴”,根据其内容进行合理分类,让学生课前搜集和整理,课堂上交流“招贴”的特点,彰显学生为主体的互动课堂的优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二、体验内化,突出“情”字

教学挪威画家蒙克的作品《呐喊》时,如果教师不分析画家的创作背景,这样一个作品突然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各种反应可想而知,课堂定会混乱。此时,教师再进一步呈现蒙克作品《病孩》《在灵床旁》《忧虑》《母亲死了》等,让学生分析和探究这几幅作品所揭示的主题的异同,找到千丝万缕的联系,再体会《呐喊》的创作意图。此时,在学生与画家产生共鸣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简单介绍画家的背景:蒙克1863年出生,5岁丧母,14岁时,两个姐姐去世,从此,与父亲相依为命,可是,蒙克26岁时,父亲也因病治疗无效而离开了他,1944年去世。再次将蒙克的几幅作品重新呈现,此时,学生混乱的状态不复存在,表情会出现少见的凝重。教师再次启发学生:如果你是蒙克,让你拿起画笔,画出你的一生,你会画什么?再以精简的语言作结:画家用画画这种艺术语言,表现内心的焦虑和真情实感。那么,现在请你再次欣赏《呐喊》,你能从画面中品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吗?这样,学生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与画家的时代背景、生活实际、内心世界等完全融合,同情、理解等相融合,使美术的学习不仅仅是欣赏美,也是情感的历练、情感的激发。

三、展示交流,体现“创”字

美术教学除了欣赏美、感受美之外,重在创造美的培养和激发,创造美是欣赏美、感受美的更高层次的发展,是美术教学的较高层次。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作活动的开展,通过观察、讨论、点拨等为创造美而推波助澜。如,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小伙伴》时,教师先用投影仪呈现教师课前画的几个学生的素描画,让学生仔细看看,画中人物是谁?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教师重点画的什么,突出哪些部分?等,再让学生欣赏几幅现代人的画像,包括学生熟悉的歌星、影星等,强调学生观察这几幅图片中重点刻画的部分———流行的发型,然后呈现毕加索的名画《女人像》、马蒂斯的《人像》、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等,而提出问题:这些古今中外的画面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人物头像画。为了使学生的人物头像画更形象、逼真,教师可以从五官的比例进行仔细的观察,再告诉学生如果画的人物有个性、有特点,应该抓住人物的特点绘画,当然可以适当夸张……再让学生给熟悉的人画素描,构思所要描画的人物,勾勒人物的大致轮廓……学生完成后,可以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点评,彼此评价,达到多元互动之目的。多元互动,核心是“动”,方式多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但必须注重动而不乱,活而有序,放得开、收得拢,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作者:章寅 单位:江苏省盱眙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蒋笑幸.如何使初中美术课堂有效互动[J].美术教育研究,2012(6).

[2]曹兆龙.初中美术课堂有效互动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2(31).

第五篇:初中美术教学创作性研究

摘要:

美术科目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科目,而一直以来美术教学总是按照死板的套路在教学,缺乏了创造性,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对美术的学习只限于表面,达不到更深的层次,在学习中缺乏创造性。

关键词:

创造性教学;思维;想象力;学生个性;课堂活动

在美术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创作作品时想法老套,不能标新立异,脱离生活,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没有创造性。美术教学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学习,更是培养学生思维创造及善于创新的一种实践活动,如果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得到提升,那么美术教学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美术教育对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美术教师必须摒弃之前旧的教学方法及思路,在美术课堂上开展创新教育,打造一个创作型的美术课堂。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在美术教学中加入创新教学,将会让美术教学的价值得到最大体现。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应用创造性教学呢?现从以下几点出发来阐述。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其实美术科目本身是比较轻松、能吸引学生兴趣的,重点就在于教师如何利用学生的这一点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学生本身而言,对认识新事物总是有极大的好奇心,但是往往被老师忽略,被家长扼杀,没有很好地利用学生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这一特性,他们在观察事物时经常有自己的看法,眼中的事物也是奇妙多变的。爱因斯坦曾指出我们不应该扼杀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因为学生这株小嫩苗除了需要激发外,就是要让他自由成长,拓展洞察和探究能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利用美术活动,从中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这种情况自然离不开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脑手结合自然会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高;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利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放轻松,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创设情境、融入情感启发学生去联想、去想象,引导学生把兴趣转向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尽可能地去挖掘学生创造的潜能,让学生善于联想、敢于想象。

二、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提高学生探索求异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让学生飞向大自然,在大社会中寻觅、捕捉。传统的美术教学比较死板,课堂形式单一没有新意,而且每节课都如此,学生难免觉得乏味,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受到了限制,没有被激发出来。学生的潜力是深不可测的,老套、墨守成规的课堂容易让学生的思维停滞,美术课堂也容易进入一种僵局。因此,美术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味地让学生听、看、临摹作品,而应该教给学生绘画的技巧、欣赏的方法,并且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想象,从此联想到彼,从彼上升到另一种高度,能找出有别于此和彼的另一种看法。美术课堂应该是轻松愉悦的课堂,应该是趣味性很强的课堂,教师应该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释放课业所带来的压力,让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让学生在欣赏美、鉴赏美的过程中与周围的事物、环境联系,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要提升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探索求异的能力。

三、让学生做课堂的小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在学习中学生永远是主体,美术教师要懂得利用学生的特性来教学,发挥学生课堂小主人的地位。在美术课堂上要让学生多参与,教师在上课前应备好课,安排合理的美术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性。在美术领域最忌讳的是相同的作品同样的创作,这样就没有个性,因此,在教学中也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个性的特点,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说明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思想、思维方式自然也不同,在美术创作中保持个人的特性、思维方式、创作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四、在课堂上要灵活多变,巧妙利用课堂活动

虽然我们提倡教师在上课前要备好课,但是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一直依照备好的内容来授课,而应该根据课堂情况灵活应变。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接受能力巧妙地安排课堂活动,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利用课堂活动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多思考、多尝试。许多学生对教师安排的课堂活动很感兴趣,跃跃欲试,这样就刺激了学生的感官,点燃了学生思考的火花,教师可以安排同桌间、小组间讨论,让大家各抒己见,这样一人一个思维加起来就有好多种想法,学生的大脑被打开,灵感被激发,那么课堂效率提高,就会是一节成功的具有创造性的课堂。

实践证明,美术教学中的创造性是不可缺少的,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把美术和生活结合起来,敢于想、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标新立异,有独到的见解,不管是对生活还是学习将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杨东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步瑛.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创作教学[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9):126-127.

[2]司贺忠.美术教学中如何进行创造性教育[J].金色年华(下),2010(12):54.

[3]吴日金.浅析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教育[J].青年文学家,2010(20):116.

第六篇:初中美术教学情感教育渗透

摘要: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渗透情感教育,初中美术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美术素养和知识能力,也需要及时发现教材中的情感材料并加以充分利用,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初中美术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关键词:

情感教育;初中;美术教学

美术创作的灵感源于生活,如果美术离开了生活和自然,就会缺乏感情色彩。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的情感素材,将情感进行融合,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充分利用各种素材,使学生对于学习、生活产生较强的积极性,创立具体的教学平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使教师的情感教育理念得到提升,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情感教育概述

1.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指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对客观真实的事物进行学习,让学生针对外在的客观事物建立主观感知能力。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情商得到提高,从而对事物的发展方向和实际变化予以更加准确、合理的判断。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要获得发展,有效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与学生的智商和情商都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情感教育具有很大的意义。

2.初中美术

在初中的整体教学体系中,美术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初中阶段对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进行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无可代替的价值。初中美术教学面对的是比较复杂的学生情况,少数学生曾经对美术专业课程进行过系统的学习,但是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系统的美术训练,学生的基础是不同的,这样一来,初中美术教师往往只能采用中庸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采取情感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就可以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初中美术情感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的主要教学载体就是美术课堂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政治和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尊重每一位学生,在培养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感品质得到提升,帮助学生树立优秀的思想品德,对社会中的事物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初中美术课堂中融入情感教育,紧密结合美术知识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每位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在初中学习阶段,学生就会获得健康的成长,也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的方法

1.提高初中美术教师的素质水平

美术教师为人师表的形象对于学生具有直接的影响,教师需要利用自身的言行感染学生。在教学风格方面,教师需要具备严谨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和蔼可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于美术学习具有较高的积极性。情感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教育,可使学生获得美的感染,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习惯和奉献精神,使学生的修养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利用优秀的授课,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甚至连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服装搭配,对于授课效果都有直接的影响。利用这种情感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人生观。

2.挖掘情感素材

初中美术教材中具有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具有丰富的情感教育价值,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挖掘,加深对学科素材情感教育价值的理解。在初中美术教材中,包含着劳动态度、爱国意识和各种良好的习惯等内容,教师需要充分挖掘这些情感教育素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展开情感教育。如,在学习七年级《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当前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中劳动的机会较少,教师可以结合恰当的作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教材中还有装点居室的相关内容,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变废为宝的作用,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废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关注生活中的各种细节,感受生活中的美,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九年级《中国美术的辉煌历史》一课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中国画家的相关名作,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其感受到其中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从而发挥出美育和德育的共同作用。

3.调整教学评价体系

以往的初中美术课教学评价中,教师主要是依靠学生作品和实际物体的相似度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判,也依此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估,这使美术课的教学过于僵化,美术课程的创造性意义没有得到重视。在对学生的美术课成绩评价中,也要对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进行考虑。如,在学习《视觉中的红屋顶》一课时,教师不能单纯地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和实际作品的相似度,还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创造性表现,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有效地激发其创造性思维。

4.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

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绘画环境,和谐的环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创作,学生可以采取独立的思考方式,从而培养情感感知能力。良好的创作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绘画环境中感受到艺术的熏陶,在对环境进行观察和体悟的过程中,产生创作的灵感。可以为绘画课设置专门的教室,美术教师应当亲自负责教室的内部装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室中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走动,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作画,学生可以保持放松的心态,集中注意力,培养自身的感知能力。

5.适当给予学生鼓励,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回答问题和完成作品时,都希望获得教师的认同。教师要表扬学生的踊跃表现,详细解析学生的作品并给予合理的评价。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使学生对于美术的分析、鉴赏能力得到提升,增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信任感。对学生创作给予公正的评价,也会促进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结语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在整个教学体系当中,初中美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感知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美术教师应当改变以往固有的教学手段,利用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更好地渗透情感教育。

作者:沙燕文 单位:江苏省建湖县汇文教育集团汇文校区

参考文献:

[1]王慧.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中国校外教育,2016(23).

[2]王晓毅.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探究.西部素质教育,2016(18).

[3]陈丽丽.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美术教育研究,2015(22).

[4]姬艳飞.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分析.中国培训,2015(20).

[5]唐思敏.浅述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及意义.美术教育研究,2015(6).

第七篇:初中美术教学学生兴趣创新能力提升

摘要:

在初中教学中,美术课是一门培养学生艺术细胞、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同时又帮助学生缓解日常学习压力的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及深入,对于初中美术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绘画的技巧和方法,同时也要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对身边的一些事物进行自发性地创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针对在初中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作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

初中美术课;兴趣;审美意识

初中美术课,作为一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旨在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通过美术课教学,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力,然而,在目前的初中美术课教学中,学生由于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对美术的学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投入的精力也远远不够。为了提高初中美术课的教学效率,在教学中,美术教师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一旦对某件事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将原来被动式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对美术课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下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了解学生对美术课学习的真实需求,进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均可以体现学生对学习的真实需求。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体会到教师的用心,也能够在学习中体会到教师给予自己的充分理解和尊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和认同后,能够增加他们的成就感,进而促使学生反过来也充分地尊重教师,积极地在课堂上跟着教师一起学习,从而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来提高其艺术素养。

二、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及深入,教育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初中美术课的教学也不例外。然而,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仍然有部分初中美术教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没能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审美意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基于这种现状,初中美术教师为了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使自己时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为了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在教学中进行改革。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地体会到学生的真实感受以及他们对于美术课学习的真实需求,在教学中不要以太高的准则来要求和评价学生,毕竟他们并不是专业的画家,教师应当更加注重观察学生是否在画中反映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他们的表现方式是否新颖、独具一格,且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这样才能够逐步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创造能力

1.更新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尚未成年,生理和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依然存在着一定的逆反心理。他们面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产生了厌倦的情绪和心理,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当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感受,不断地更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将教学内容为学生呈现出来,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

2.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设备,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教学

对于教学而言,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因此,只有搞好了课堂教学才能够使学生美术知识水平有一个明显的提升,进而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教师在课上教学时,不能总是通过自己的讲解来进行。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自己的现有设备,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一个直观的感受,这样才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通过以上对于初中美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描述,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应当在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适中、训练富有层次感,同时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真实感受,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其创新能力的目的。

作者:胡转样 单位:甘肃省秦安县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术林.浅谈初中美术课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J].都市家教月刊,2011.

[2]春燕.探索农村初中美术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及创新能力[J].教育,2015.

[3]刘媛媛.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

[4]杨飞.浅谈初中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创新能力[J].读与写,2014(16).

第八篇:民间艺术初中美术教学运用

摘要:

将民间艺术融入美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美术教学内容,发掘并保护民间艺术。教师要细心发掘当地的民间艺术形式,运用校本课程强化民间艺术教学,发挥艺术特长生的示范带动作用,组织兴趣特长小组进行课外活动,通过竞赛、展览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从而有效提升初中美术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美术;民间艺术;运用;研究

初中美术教学应当充分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在此进程中,笔者注重发挥民间艺术的作用,深入发掘本地的民间艺术,将其融入美术教学活动,对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民间艺术运用于初中美术教学的意义

民间艺术中的美术资源,是各地区在长期的文化发展中逐步积淀而形成的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美术表现形式,将其运用到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具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随着学生学习压力的增大,他们对考试学科以外的学科往往兴趣不高。教师发掘民间艺术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能够带给学生一种新颖的感受,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兴趣盎然。二是可以丰富美术教学内容。除了现行教材中安排的美术教学内容之外,教师将各地区的民间艺术融入教学,作为补充教材或者校本课程,可以有效丰富美术教学内容,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三是可以发掘并保护民间艺术。民间艺术的传承在当今社会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在美术教学中有效传承民间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民间艺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民间艺术,有利于这些艺术的传承。

二、将民间艺术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方法

教师将民间艺术融入初中美术教学需要讲究技巧和方法,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细心发掘当地民间艺术

每个地区的具体情况不一样,所积淀的美术资源也不尽相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掘本地的民间艺术,使其与美术教学相结合,发掘了制陶、陶刻、剪纸三大特色艺术,了解制陶的技法、陶土的性能等,认真研究陶刻的刀法特点、布局安排等,理解剪纸的风俗习惯、美好寓意等,既把握了这些民间艺术的特色,又了解了相关的操作技巧,还将这些民间艺术与现代生产工艺相结合,为将民间艺术融入初中美术教学奠定了基础。

2.运用校本课程强化民间艺术教学

将民间艺术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校本课程的形式,与其他美术教学内容同步规划设计、推进实施。笔者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校本课程编撰,系统梳理搜集到的三大民间艺术特色。在广泛搜集信息的基础上,专门编撰了民间艺术教学章节,并在美术教学中灵活运用,安排到每个年级,穿插到不同单元的教学中,为民间艺术的发扬光大提供了体系保障和顶层设计。

3.发挥艺术特长学生的示范带动作用

许多学生的家长就是民间艺术的爱好者,有些学生从小受到民间艺术的熏陶,具有一定的民间艺术基础。笔者注意发掘这些特长学生,要求他们带领其他学生一起练习,让他们讲解一些操作的要点,从而带动其他学生学习民间艺术。如,笔者在教学中安排家庭从事制陶和陶刻的一些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艺术特长,进行了技巧与技法的示范,为接下来的美术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组织兴趣特长小组进行课外活动

在美术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对民间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且他们观察细致、心灵手巧。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笔者组织学生在课外进行兴趣小组活动,由艺术特长生牵头,其他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报名参加。笔者引导学生拟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内容,协调场地、时间,为他们进行课外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通过参与兴趣活动,学生对民间艺术方面的兴趣爱好得到了满足,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5.通过展览、竞赛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无论是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进行民间艺术方面的渗透,还是学生自主研究、揣摩、创新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最后都可以通过一些活动将成果展示出来。笔者定期组织民间艺术作品展览,如制陶作品展览、陶刻作品展览、剪纸作品展览等,展示学习民间艺术的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举办竞赛,以赛促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

将民间艺术有效运用于初中美术教学,不仅保护了民间艺术资源,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作者:任薇 单位:宜兴市洑东中学

参考文献:

[1]贾洁.如何实现初中美术教学与民间美术的结合.考试周刊,2013(92).

初中艺术教育范文2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初中美术教学,作为学校美育一个重要途径,不仅有利于渗透审美教育,增强学生审美意识,树立全新的美术教育理念,还有利于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学生美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初中美术教学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强化学生审美能力,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所以,美术教学要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充分感受艺术之美,将美术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提高美的鉴赏创作能力。

一、初中美术教学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技能,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初中美术教学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就是通过审美教育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学会感受美,欣赏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初中生正是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逐步成熟,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很强,通过初中美术教学,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传授学生系统的美术知识,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训练学生的美术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以便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初中美术教学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意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思想观念,更有利于塑造学生的人格,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艺术,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有一个鉴别能力,以便于学生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逐步提高学生审美的鉴别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日常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美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美术不仅包含绘画、雕塑等美术艺术作品,生活中的许多行业,例如,工业造型、现代建筑等都与美术相关,工艺品、服装设计、室内装潢与生活的关系则更加密切,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将美术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审美能力相结合,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水平,提高学生美术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不断拓展美术教育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初中美术教学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作用

美术教学对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许多学校,初中美术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中考不考美术课,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搞题海战术,对于中考的科目高度关注,学生学习时间主要放在中考所考科目上,美术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确被忽略,这样一来,由于美术教学时间较短,美术尚未融入到考核内容中,导致不仅学校对美术课重视程度不够,一些教师也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端正教学态度,虽然在初中也设置了美术课教学,但是,教师教学态度不积极,教学内容流于形式,由于美术课程被边缘化,导致教师也难以潜心研究教学内容,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引导,一些学生也不再热爱美术,觉得美术课程可学可不学,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美术水平,审美能力的提升,也难以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的审美情趣得不到有效培养。所谓审美,不仅是观赏艺术作品,还是培养学生感受美,使学生在美的体验中获得心情愉悦,增强学生美的情操,提升学生美的意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能力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增强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重要阶段,所以,在这一时期,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审美意识培养,绝不能忽视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不仅要重视初中美术教学的作用,更要重视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受自身素质以及悟性等因素影响,人类审美意识水平和能力存在差异,然而,后天审美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忽略。作为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环节,初中美术教学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有效的美术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观察与鉴赏,还能够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之美,促进学生审美艺术水平有效提升。

三、初中美术教学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

1.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有效把握学生的审美心理

初中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初中教育教学中,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不仅要高度重视初中美术教学,还要将美声教学当作重要媒介,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相结合,正确认知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审美艺术水平的提升。为此,我们不仅要转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定期开展美术讲座,选聘高水平美术教师开展美术培训活动,提高美术教师的自身素质,促进美术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观赏美术作品,还要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切实地把握审美艺术水平,有效把握学生审美心理,以确保学生的思想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社会发展需求。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只有了解和把握学生审美心理,美术教师才能够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把握不当,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所以要想优化美术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学生的审美心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以便于能够全面优化美术教学效果。受兴趣爱好等因素影响,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感知事物外在与内在美,热爱美术,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

2.营造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增强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必须营造良好的美术教学环境。艺术教学氛围的营造,不仅需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需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在艺术性较强的环境中,在优美音乐的影响下学习美术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感受艺术之美,增强艺术作品的感染力。例如:笔者引导学生欣赏梵高《向日葵》艺术作品,展示这一艺术作品时,就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模式,用温和钢琴曲当作背景音乐,为学生介绍梵高与此作品创作背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还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艺术熏陶,增强了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经验的积累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充分重视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通过艺术作品,认识美,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充分发挥美术作品的价值,增强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以获得美的教育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将知识传授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相结合,注重学生美的体验,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在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祖文婷.对中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1,(4):67-68.

[2]戴伟.探讨通感审美模式应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学,2014,(11):115.

初中艺术教育范文3

1、初中美术学科的特点

众所周知,美术是一门学科,是培养学生从绘画到制作本领的学科,是实现美术教学的重要途径;而其也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开拓学生事业,提升其审美意识并培养各项综合素质的学科。初中美术课程作为初中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前面说到,美术课程是初中基础性的课程,因此常常不被重视,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关注也非常薄弱,大部分家长甚至学生都认为学习美术对于自身并没有好处。目前,我国初中学校的美术教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学生们的观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其次,很多学生与家长都认为,学习必修课程才是初中学生的重心,对于自己孩子的一些美术兴趣进行扼杀,认为其是不务正业。

二、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具体措施

1、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学生能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那么就有助于美术教学的顺利开展,因为兴趣不仅仅是学生们学习的最好老师,还是推动学生进行美术学习和探索的最大动力。一旦学生对美术产生了兴趣,就能让学生更快的吸收和掌握美术相关知识和技巧等。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设立一个学习情境,将美术作品中所想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添加声音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2、提高初中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情感教育感染力

初中美术教师是初中生在艺术方面的启蒙老师,在初中美术情感教育中担当主导的角色,有必要将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因为在初中美术情感教育过程中,美术教师需要有灵活有效的教育策略,为学生学习艺术的积极生动的学习情境,要用美术教师自身的情感去感染初中生,拨动初中生内心对艺术的真实情感,让初中生在欣赏艺术和感受艺术的时候获得审美体验,进而陶冶初中生的性情,净化其心灵,提高初中生的艺术思想境界。在初中美术教师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注重自身的感染力,初中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当教师的感染力达到了一定高度的时候,初中生就会受到老师的感染,主动去学习,增强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力。初中美术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独特的肢体语言和教学语言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提高初中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情感教育中多采用信息技术

初中美术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可以多采用信息技术帮助提高课堂学习氛围,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辅助方式,以此创造和传统美术教育不一样的教学情境,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毕竟初中生都是活泼好动的,美好、有趣的新鲜事物对学生都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发初中生的好奇心,激发初中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在愉快的课堂氛围学习美术知识,培养初中生对美的向往心性。同时初中美术教师还能通过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美术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初中生的面前,激发初中生积极参与到美术创作中来。

4、通过扩充美术资源提高学生的总体发展能力

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美术思维能力、创作水平以及审美、欣赏能力。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能缺少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利用多媒体能够让教学课件和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其中的声音和动态画面也可以有效调节课堂学习氛围。当学生进入审美疲劳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另外一种教学模式,保证不浪费教学课时的同时让学生变得心情愉快,更加喜欢美术学习。而且音乐除了可以放松学生心情和消除疲劳外,还能让学生感受其中意境,净化学生心灵,为学生提供另类的创作平台,促进学生情感智商以及思维的发展。例如教师在对一些美术作品进行讲授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重点突出作品中人、事、物的特点,如果在讲授过程中再加入声音、色彩的刻意渲染,让作品变得更加鲜明和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和认识。这样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素材,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的能力。结束语:

三、结语

初中艺术教育范文4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认知价值

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引导人们在美术方面的行为,提升其思想境界。从古代开始,就不断有艺术家寻找艺术的美感,利用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价值观。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美术的认知,需要帮助他们了解美术教育的价值,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从而促进其在美术学习中培养高尚的人格。

一、美术教育的审美认知

美术能够帮助学生在生活中从多角度看待、解决问题,让学生具有灵活变通的能力。美术学习能够让学生在没有束缚的状态下做出自己的判断,使其想象力更加丰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通常会在某种审美观下对事物进行评判。学生对于审美的认知能让他们以欣赏和理解的态度评判艺术作品。学生在进行绘画创作时,能够逐渐形成对于艺术的审美意识。如,部分学生喜欢利用生动的颜色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现出的情感更加直接;有些学生的绘画作品比较细腻,着色比较淡雅,其在表达情感上比较含蓄。

二、美术教育的空间认知

世间的形体复杂多样。在美术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艺术家运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展现人们所生活的世界。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开始在岩石上作画。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绘画创作时理解空间之间的联系。初中生已经对事物有一定的认知,其在事物之间的联系上已经有了主观意识。因此,初中美术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学习雕塑作品,利用对雕塑作品的观察培养其空间视觉能力,使其形成美术的空间认知。

三、美术教育的形象认知

中外艺术家都根据自身对艺术的理解而创造出非常多的艺术典型,而这些典型的艺术作品都是以真实的高度展现视觉形象。如,当人们想到微笑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想起竹子就会想起郑板桥。艺术家的作品之所以让人印象深刻,主要是其能够以生动、鲜明的手法使形象变得更加鲜活,艺术作品中体现了现实生活的本质,表达了艺术家对事物最为真挚的情感。学生在创作时也需要研究事物形象,了解事物的真实性,形成对于事物整体的认知。学生利用线条与色彩勾勒出视觉形象,展现自身对于形象的认知。

四、美术教育的技术认知

美术学科跟其他的学科不同,并不是运用文字或数据就能够表达清楚。美术主要是以视觉形象传达信息,这需要借助一定的技能。所以,学生要想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必然要有熟练的美术技能,在掌握技能后,才能够更加真实地表达情感。就美术作品而言,绘画者的技能越高超,人们从其作品当中能够获得的信息越多,从而获得视觉享受。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学生学习的美术技法主要是对于美术材料的加工与处理。美术创作是一种技术型活动,创作者运用美术技法将构想的物体变成现实。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美术工具,掌握构图知识,以平面的绘画展现立体的空间,在美术创作中展现自身的人生态度与艺术追求。

五、美术教育的社会认知

美术与社会环境有紧密的联系。美术不仅具有审美意义,而且能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人们在自然发展的过程中通常会观察事物,以获得的信息进行判断。在观察活动中,人们的运动器官和视觉器官都得到了发展。既然美术与社会环境有密切联系,我们就可以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对于美术的认知。如,人们为了以更理想的面貌示人,往往会化妆、搭配服饰,经过修饰后通常能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随着美术的不断发展,其与社会环境的联系更加密切。初中美术教育要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让其了解不同的色彩和线条在表现社会环境时的意义。

六、结语

美术教育的认知价值一直是美术发展的重要条件。初中生学习美术,能够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外界的事物,从而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美术教育帮助学生认真感受事物间不同的联系,让学生更愿意关注事物的细微变化。美术教师要注重美术教育的认知价值,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完善其艺术思维。

参考文献:

[1]蒋华剑.美术?核心素养?探究教育——高中美术教育对话与思考.美术教育研究,2016(13).

[2]吴超.美术教育的认知价值探究.才智,2013(1).

初中艺术教育范文5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育;人文教育;价值思索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美术教育在学生个体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成为美术教学工作者探究和关注的特点。通过美术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来开展初中美术教育活动,既是当前初中美术教育创新的重要指导思路,同时也是体现美术教学价值的重要路径选择。初中美术教师要积极探究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路径,更好地提升新时期初中美术教育的品质。

一、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价值分析

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可以简单地阐述为,前者是后者的重要体现,后者是前者的基础。提倡将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进行有效整合的理念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能够真正地焕发美术教育活动的艺术魅力、体现美术教育的艺术价值。人文教育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的融合为美术教育教学活动增加了灵魂,活跃了美术教学要素,让美术教育能够真正地打动学生,从而实现对学生情感的积极影响。其次,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能够提升初中美术教育的内涵,人文教育中的文化底蕴元素和人文情感要素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应用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客观的审美观念,同时两者之间的结合还能够体现出艺术、社会和人三者之间的发展关系,有利于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另外,人文教育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的整合还为初中美术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进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了指导思路,是新时期初中美术教育品质提升的重要措施。

二、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效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入挖掘美术教育中蕴含的人文内涵

初中美术教师要注重对美术作品人文内涵的挖掘和分析,并且将其渗透到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把握好初中阶段人文教育的层次,为了提升教育的有效性,教师要选择与初中阶段学生思想和认知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文教育内容。其次,要有意识地对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作品内涵等内容进行挖掘,并且总结出其中蕴含的人文教育意义,在美术作品欣赏和教学指导过程中突出人文教育设计,提升美术教育的意义。比如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名作》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中选用的美术作品进行深入的人文精神挖掘,比如为学生展示20世纪国外现代艺术发展的线索,或者是重点为学生介绍毕加索、夏加尔等代表性美术家的生平、作品特点和艺术观点等等,通过丰富的人文要素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更加全面地认知和理解作品的艺术表现特色,提升美术欣赏教学的效果。

(二)创设寓教于乐的美术教育情境

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除了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还体现在美术教育环境和氛围的创设方面,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和爱好创设寓教于乐的美术教育情境,既能够提升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发展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首先,教师要将美术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上述提到的《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名作》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为主体,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作品欣赏发表”,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这样既能够对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行培养,同时还体现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要认识到美术的评价标准并不是统一的、刻板的。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创作的美术作品都代表了学生的思想、审美和想象,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意见表达,这既是保护学生创造力的做法,也是人文教育与美术教育有效整合的重要体现。

(三)注重教师人文精神修养的不断完善

人文教育与美术教育的有效整合依赖于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人文精神渗透,因此注重提升和完善美术教师的人文修养也是两者有效结合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人文修养会直接关系到人文教育在美术教育中的渗透程度和整合效果,因此新时期的初中美术教师除了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之外,还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人生体验和人文精神内涵,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为美术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整合提供可靠的力量支持。

三、结束语

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对于美术教育品质、学生个体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教师要做好美术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挖掘,创设寓教于乐的人文教育环境,同时要注重自身人文修养的提升,有效促进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参考文献:

[1]侯倍楷.浅谈初中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8(04):153.

初中艺术教育范文6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学生;审美能力;培养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的重要作用

(一)帮助学生提高对美好事物的鉴赏力

我们常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初中生刚刚步入青春期,正值大好年华,让他们心怀感恩之心,发现生活中蕴藏的美好,对于他们一生的成长都有积极的意义。借助初中美术教学,则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力,让他们通过训练形成好的眼光,进而得到美好事物的熏陶,让成长伴随阳光。

(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当前,市场经济全面发展,多元文化开始涌入人们的视野,学生生活中也出现了很多新奇的事物。能够分辨出丑恶和美好,是一名优秀学生必备的素质,它也能够帮助学生抵御诱惑,提高鉴别能力,不跟着别人的想法人云亦云。例如,一些西方雕塑,很多人觉得它丑陋,无法欣赏它的美,经过课上的学习,学生对西方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历史知识,在欣赏的时候就更容易发现其中蕴含的美。

(三)帮助学生塑造审美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种最不可多得的能力。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下,一些学生渐渐失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思维被局限和固定,看问题没有自己的想法。美术教学可以唤起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自由地驰骋,在美术的世界里,天空可以是绿色的,大海可以的红色的,学生甚至可以想象一百年、一千年以后的世界,从而塑造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优化创新教学方式

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通过营造多样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潜移默化的提高他们的美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对此,教师可以凸显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化设备,直观的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在教学《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这一课程的时候,光靠抽象的讲解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也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伟大的历史。通过多媒体来展示不同阶段的经典作品,带领学生回顾灿烂的美术文化,则能够给学生最直观的体验,也让学生学习美术背后的历史,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亲近生活,增强审美观念

生活是艺术的发源地,生活中处处都有艺术。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美术就是一种形式。所以,初中美术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以生活为基础,与生活紧密联系,培养中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美的发现。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说,老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在学校的各个地方进行写生,让同学们充分观察校园内的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时间会有什么不同,观察不同的自然景物之间有什么联系,提高中学生的观察水平,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自主选取景物进行描绘,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营造艺术氛围,丰富娱乐活动

初中生性格活泼,好奇心强。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出发点,营造艺术学习的良好环境,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娱乐活动,调动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组织一些美术比赛;或者结合当下学生的喜好举办艺术节,可以进行绘画、COSPLAY等形式的展示;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板报设计比赛等等,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关注度,不断进行审美实践,提升自身美术的审美能力。结束语初中生美术教学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新时期背景下,教师要不断革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多样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陶妍君.领略艺术之美,提升审美能力———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美术审美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8(22):134.

[2]刘海艳.如何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1):123.

[3]徐秀珍.多元视角下的初中美术多媒体教学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3):126-127.

初中艺术教育范文7

关键词:初中美术;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促进初中生在德、智、体、美、劳获得全面发展”这一教学理念的出现与普及,使得美术课程在初中教育阶段变得越来越重要,绝大多数美术教师都十分重视这一改革契机,充分利用有限的美术课时来展开美术知识与技能教学。虽然这在某种程度上可提升初中生的美术知识与技能水平,但是若过于关注美术基础知识教学,却有可能让美术课程走向“应试”泥沼,无法发挥美术对优化初中生的个性道德、情感、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方面的作用。这就需要初中美术教师充分利用初中生比较感性、向往自由等成长心理,将美术教学与德育教学结合起来,让初中生在美术学习中成长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青年。下面,笔者从挖掘美术作品背后的德育因素、在学生绘画中展开情感渗透、在动手实践中落实德育教学三个层面,讨论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落实德育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挖掘美术作品背后的德育因素

初中美术作品收录了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这些美术作品多是一些著名的美术大师创作的经典作品。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这些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使初中生在艺术欣赏中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净化自己的心灵,这本身便是德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情景交融的山水画”一课中,笔者为初中生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下,中国山水画的绘图特点,利用这些祖国山水画展示了我国祖国山河的雄伟壮阔。另外,笔者还用各个时期的中国山水画的绘图特点以及艺术特色,引出了我国伟大的艺术家在创作山水画时所秉承的“情景交融”的创作理念,并结合各个时期的艺术特色引出了美术作品历史背景教学,以便让初中生对我国源远流长的文明发展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山水画本身是以我国祖国大好山河为创作背景的,全面展示了我国秀美的自然风光,将这些山水画以及现在大自然被破坏的照片进行对比介绍,还可激发出初中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等积极情感。

二、以学生绘画活动来渗透情感教育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会学到素描、国画、油画等多种绘画方式,并为此展开大量的绘图练习。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也想方设法引起初中生的情感共鸣,使初中生创作出情感充沛的美术作品。同样的,在情感驱动下,初中生也能够真正内化美术作品的创作价值,使其真正懂得尊重艺术、尊重创作。在“服装设计”一课中,笔者鼓励初中生结合自己的时尚观念以及现代流行因素来设计漂亮、得体、大方的初中生服装草图。在这项绘图活动中,初中生会主动分析各个服装品牌的设计理念,根据我校校规来展开全新的绘图创作活动。有的初中生直接将我校校徽作为服装标志展开了服装设计,有的学生在自己的绘图作品中融入了我校所提倡的“厚德载物”等学校办学理念,还有的学生沿袭了我校传统校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时尚创新等等。笔者鼓励初中生大胆创新,每个学生都应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来展开服装设计。而为了让初中生获得更加强烈的成功感受,笔者会组织学生投票,选出最受学生欢迎的一幅作品,将这份服装设计图转化成实物,作为本班“班服”奖励给学生。在这项绘图活动中,笔者还利用初中生的时尚理念,就“传统”与“时尚”的关联展开了教学辩论,希望初中生可阐述自己的时尚观念与审美观念,引导初中生真正树立美的意识,改变他们追求名牌、追求特立独行等品质问题。

三、以动手实践渗透德育教育

动手实践是指初中生在美术课堂中所展开的手工制作课程以及美术综合实践课程等多种以实践为主的美术创作课程。在这些课程中,初中生必须要摒弃被动、消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行为,以积极的学习态度来参与各类实践课程,在实践中形成热爱艺术的情操。另外,在动手实践活动中,初中生也常常会自觉展开合作交流,这个过程本身便可有效提升初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懂得沟通、合作的重要性,了解集体的意义。在“装扮生活•吉祥幸福”一课中,笔者要求初中生利用自己在课前展开的信息调查与资料收集活动,以我国民族纹饰为基础,对其进行改良创新,使其亲自制作传统纹饰,作为装点教室的工具。在这项手工活动中,初中生必须要认真、全面地观察我国传统民族纹饰的结构、花纹、色彩搭配等特点,在观察与制作中体味我国民族风俗特点,以此来达到培养他们热爱文化、热爱民族等品质的目的。另外,在这项手工活动中,笔者要求初中生在按照教室座位排布组成六人小组,在小组内分享与交流自己所制作手工纹饰的特点,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赏析他人的手工作品。这项交流活动不仅可帮助初中生巩固自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还可使其敢于表达自己,懂得欣赏他人,使其形成既好胜、又谦让的学习品质,同时还可使其学习与他人沟通的技巧,学会聆听他人的看法、赏识他人的优秀作品,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乐趣,了解合作的价值。另外,以美术手工课以及教室装扮活动来展开德育教学,还可利用学生创作出优秀手工作品的真实体验,使初中生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优秀品质,改变初中生逃避劳动、轻视劳动等错误看法。总而言之,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要尽可能避免传统的“灌输”教学,因为这种忽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无法引起心灵共鸣的教学方法无法触及学生心灵,达不到影响与改善初中生行为品质的目的。为此,教师应充分挖掘美术课程中的各类德育因素,根据初中生的实际表现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学效果,促进初中生的情智得以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巩向前.德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教学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6):220-221.

初中艺术教育范文8

关键词:初中美术;速写教学;教学方法

速写是一种快速写生方法,分为直线速写、勾线速写、线面速写、明暗速写四种类型。由于其对绘画工具的要求相对不高,主要使用铅笔、钢笔、圆珠笔、木炭条等,比较适用于初中美术教学。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应提高对初中美术速写教学的重视程度,并结合当前的科技手段和新型教学方法提高速写教学质量,为学生日后的美术学习打好基础,使其在此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艺术审美。

一、速写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速写属于素描范畴,是中国的原创词汇。其作为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在西方最早出现于旧石器时代,在中国的雏形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在学校美术教育中,通常会用作画时间的长短划分素描和速写,一般将作画时间较短的统称为速写。速写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实施德智体美劳的素质教育,另一方面是为部分学生的高考奠定基础[1]。在升学考试中,速写在总成绩中的占比与素描和色彩是同等重要的,而初中作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过渡阶段,其进行美术教育的主要作用可分为两方面:对于日后不从事美术方面工作的学生而言,在初中阶段美术课程中学习速写可以提高艺术审美水平,掌握基础的速写技巧,并且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简单的速写活动,以愉悦身心;对于日后从事美术方面工作的学生而言,在初中阶段美术课程中学习速写可以为高中速写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速写水平,在艺考中获得更好的成绩。总体来讲,初中美术速写教学能为学生日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

二、初中美术速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速写课程在美术教育中地位有待提高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素描课程占比往往超过速写课程,部分学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甚至没有专门开设速写课程。由此可见,速写课程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的地位有待提高,这种现象也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速写学习不重要的错觉,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忽视速写学习。同时,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过度强调素描的重要性,花费大量时间用于素描知识的讲解,这也使学生在素描学习中更多注重对事物局部的刻画,在整体塑造方面存在不足[2]。而速写作为一种可以快速刻画事物形态、精神的艺术技巧,需要学生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更为精准。因此,在初中美术速写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此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绘画水平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2.速写课程教学形式有待丰富

在以往的初中美术教学中,速写课程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临摹、技法讲解等,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难以真正融入速写练习。在临摹环节,教师一般会给出一幅或多幅优秀作品,让学生自由选择速写作品,教学场所一般是在教室。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只是机械地“复刻”一幅作品,往往没有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样不利于学生速写水平的提升。在技法讲解环节,一些教师往往是在课堂上直接讲解相应的速写技法,很少分析和鉴赏作品,这也使学生只能学到理论性的知识,难以结合自身的情感实践应用所学知识,从而导致创作的作品缺乏生命力和情感[3]。同时,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提起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质量。

3.速写教学整体培养质量有待提高

从整体情况看,部分学生在初中美术速写学习中难以掌握正确的速写技巧,在审美能力方面也未能得到有效的培养。部分初中速写教学培养质量有待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学理念落后,对速写课程的重视度不高;第二,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对速写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第三,部分家长认为文化课学习更为重要,导致部分学生忽视速写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中未投入过多的精力,从而使速写教学质量较低。

三、新时代背景下提高初中美术速写教学质量的策略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深化对初中美术速写教学实践的研究,提高速写教学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速写水平和审美能力,学校应该结合当前初中美术速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种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重视速写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掌握速写技巧、提升审美水平。

1.重塑当代速写教学理念,强调速写在创作中的重要性

在新时代背景下,技术的发展使艺术形式趋于多元化,新的艺术观念和形式不断呈现,速写作为艺术教学中的一项基础课程,理应被重视。初中美术速写教师应跟随时代脚步,重塑教学理念,并结合速写教学的现状,强调其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使学生重视速写课程。重塑速写教学理念应从教师个人思想观念的转变入手。初中美术教师应该秉持终身学习的发展理念,结合时代发展和教育知识研究成果,不断学习最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定期记录学习心得和体会;有效利用网络信息和现有的艺术作品,通过作品鉴赏、临摹学习提高学生的速写水平,使学生了解当前速写的发展和变化,在不断学习中重塑速写创作理念[4]。教师应使学生意识到速写在初中美术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具体来说,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可经常在课上强调速写创作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如,说明速写在高考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可以用于记录生活,对未来工作有辅助作用,等等[5]。第二,可利用美术史分析速写的重要性。借助多媒体设备等展示某个时期的代表作品,通过形象生动的图像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描述,加深学生对速写的认知。第三,可通过开展绘画实践,使学生认识到速写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对于比较复杂的绘画作品,创作者需要先绘制草图,然后进行再创作,而绘制草图一般需要使用速写的方法。教师可给出一幅画面、线条和色彩比较复杂的作品,要求学生分别在不绘制草图和绘制草图的情况下完成作品,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速写的重要性。

2.利用翻转课堂加深学生对速写内在艺术价值的理解

在初中美术速写教学中,对速写内在艺术价值和速写技法的理解同样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增强学生对速写内在艺术价值的理解,以此使学生掌握速写的精髓,在绘画中展现更扎实的速写功底。速写是对创作者创作经历的反映[6],因此,教师应尽量避免讲解纯理论和让学生长时间练习,而要根据速写的艺术特点有针对性地讲解,使学生切实感受到速写的艺术美。基于此,在新的学期开始之前,教师应计划好本学期讲授的内容,并将课程内容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融入速写课程教学,实现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7]。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本次课程所需的相关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需要展示的作品图片以及相关的背景材料、教具、教案等。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使学生确定自己喜欢的风格,以此鼓励学生主动了解此风格的艺术家、艺术作品等。同时,教师可利用翻转课堂的形式鼓励学生研究和鉴赏喜欢的画作,使学生逐渐形成自身的速写风格[8]。此外,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讲述不同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故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对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学习中理解速写真正的艺术价值。

3.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目标之一。教师在速写课程教学中可通过艺术作品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创作时绘制出更具美感的作品[9]。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可利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展示活动,如实景感受法。教师可根据速写活动的主题,带领学生走进校园进行写生,使学生感受到温暖的阳光、轻柔的微风、清新的草木香。此时教师再展示艺术作品能更容易地让学生感受到速写作品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速写审美[10]。同时,在此场景下,学生也可能迸发出更多的灵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在开展速写作品鉴赏活动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多种风格和类型的艺术作品及其创作背景等信息,引导学生分析不同风格作品之间的区别,使学生在对比中抓住作品的精髓,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象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鉴赏,通过合作交流增强其审美能力。

4.将生活场景引入课程,营造多样化的速写环境

以往的速写课程一般是在画室或教室授课,虽然这些环境适合学生开展速写,但长期在相同的较为封闭的环境中创作,可能导致学生丧失对速写的兴趣,并间接影响速写课程的教学质量。考虑此种情况,在速写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营造多样化的速写环境,根据不同的主题教学营造不同的速写场景。如,某次课程的主题是动物速写,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准备喜欢的动物或家里宠物的照片或图片。考虑到并非所有学生都有宠物照片,教师可以请班长或课代表帮忙收集学生需要使用的照片,然后使用办公室的打印机进行彩印,并在课上发给学生。此种方法会让学生在开展速写时联想到自己和动物互动的场景,从而提高对速写的兴趣,使学习生活化。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改变速写环境将生活场景引入课堂,带领学生在校园内、教学楼大厅、走廊等进行速写,利用其中现有的设施,鼓励学生进行再创作。如,对教学楼内的雕像进行再创作。学生创作的作品可能质量欠佳,但这一过程可以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提高速写水平[11]。

5.丰富初中美术速写教学模式,开展多样化教学

教师应该结合新时代背景,丰富初中美术速写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速写活动。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共同学习,重点指导”的教学理念,对基础技法和理论知识进行统一教学,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对速写课程的学习需求和在速写内容方面的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速写水平[12]。如,在以“假期生活”为主题的速写课程中,教师在课上可先引导学生思考假期生活的内容和速写的方向,并为学生讲解速写中可能用到的技法。在学生开始速写后,教师可以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包括速写技法、画面调整方法等。对于喜欢绘画但不考虑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技巧和构图方法,根据学生喜欢的速写类型,为其推荐相应的著作并给出学习意见。对于部分对速写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应注重提高他们的艺术赏析水平,使他们掌握基本的速写技巧。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随身携带纸笔,在生活中遇到有趣的事物或看到美景时,可以使用画笔记录生活,在学期末开展画作分享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速写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速写水平。

结语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速写教学,明确其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速写学习中掌握基础的绘画知识,养成良好的艺术审美。在新时代背景下,初中美术速写教师应重塑教学理念,利用翻转课堂,使学生理解速写的内在艺术价值,并通过展示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速写审美能力,使学生在速写中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审美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丰富的速写场景,使学生将饱满的热情投入速写学习;同时,应结合当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速写水平,掌握速写技巧。

参考文献:

[1]石维娜.“走走停停,涂涂抹抹”——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旅行速写[J].智力,2021(19):101-102.

[2]冯洁,刘晓群,李亚男.提升文化自信的途径——以速写教学为例[J].学周刊,2020(18):177-178.

[3]邵然.依托《美术学习手册》的速写教学研究[J].中国教师,2020(4):104-106.

[4]殷玉婷.探索速写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J].美与时代(中),2021(4):54-55.

[5]耿生旺.当代美术语境下速写艺术价值与意义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20(12):46-47.

[6]覃娇芬.风景速写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J].山西建筑,2021(14):179-180,198.

[7][8]于斌,刘兵.基于当代美育精神下的风景速写课程教学重构[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48-51.

[9]徐鹏.新高考环境下的速写教学的有效方法[J].当代家庭教育,2021(18):7-8.

[10]高阳.以创作意识的开发为中心的速写教学[J].中国文艺家,2019(11):146-147.

[11]李波.绘画速写中的简化律与教学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4):182-183.